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反思: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旺角卡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李晶
用方程解决的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在教学的时候,尤其在讲例题的时候,是重点强调方程的方法,但是因为题目比较简单,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也比较简单,学生很轻松地就会用算术解法,所以很多同学不愿意用方程去做,因为用方程解决的话,还要写解设,学生就想省事,不喜欢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的时候,也是通过实际问题,来引入的稍复杂的方程,进一步讲解学习稍复杂的方程的解法,解稍复杂的方程一般用到的把其中一项看做一个整体的方法比较多,我总感觉孩子们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一些。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类型的应用题,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是相当好的,比如小学数学广角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鸡兔同笼问题用算术解法是相当抽象的,但是方程的方法是顺向思维,比较好理解。所以,就是含有两个未知数的类型,也就是先设一个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就可以解决出来了,其实所谓的难题也不过如此,由此可见,用方程解决复杂的应用题的必要性。
11
《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列方程解实际问题,与学生在这之前所采用的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它们的共同点是,都以四则运算和常见数量关系为基础,都需要分析数量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是思考方法不同。列方程解实际问题时,未知数能以一个字母为代表和已知数一起参加列式运算,解决了列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局限性较大的缺点。
通过学习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受算术解法影响,不习惯用方程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不会找数量间的关系,或是有时找到了等量关系,但列不出方程。
3.在一个问题里含有多个未知数时,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量来设未知数。
学生对列方程解法很不适应,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算术解法,通过例题分别用算术法和列方程进行分析解答,然后说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方程解法的优越之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应该可以克服算术解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促使学生迅速适应方程的`解法。仔细分析列方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可以发现,列方程中最关键的是怎样在题目中正确找出能够表示问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
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提高解题能力。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一句话,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会示意图与表格在分析应用题中的特点;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求解,会检验结试论是否符合题意. 2. 经历和体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划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及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用示意图结合表格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2. 熟悉常见问题情境的含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具体问题的情境,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教学准备: 用实物讲解问题(5),用多媒体课件讲解问题(6) 教学过程: 1. 情境创设: 1.1. 呈现问题(5) 1.2. 问题:从图中你可获得什么信息? 1.3. 展示实物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示意图. 【学生活动:先观察图形再与同学交流,再观察实物分析解决问题】 2. 解决问题: 2.1. 设可制作甲种纸盒子x个,乙种纸盒y个,你会如何分配这两种材料呢? 2.2. 解(略) 2.3. 检验:求出的解符合题意吗? 【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列表、分析解决问题】 3. 情境之二: 3.1. 投影问题(6)及图片,让学生先想象问题的具体情境,理解示意图. 【学生活动:尝试分析问题,想象情境,试画出示意图】 3.2. 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学生丰富经验,理解题意. 【学生活动:观察动画,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 3.3. 用示意图结合表格分析.
v
s
t
情形(1)
情形(2)
【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列表、分析解决问题】 3.4. 列方程组求解(略) 3.5. 检验合理性(略) 4. 拓展与延伸: 两列火车分别在两平行的铁轨上行驶,其中快车长168m慢车长184m,如果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4s;如果同向而行,从快车追上慢车到离开需要16s;求两车的速度. 4.1先让学生自行审题,画出示意图,想象情境. 【学生活动:尝试分析问题,想象情境,试画出示意图】 4.2动画演示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学生活动:观察动画,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 4.3列表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列表、分析解决问题】 5.巩固练习:课本p119页1、2 【学生活动:练习,板演】 6.小结:用示意图和表格分析问题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分小组议一议,在教师组织下达成共识】 7.作业:课本p120-121:5、7 板书设计:(略)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练习题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甲能在12天内完成某项工作,乙的工作效率比甲高20%,那么乙完成这项工作的天数为( )
A、6 B、8 C、10 D、11
2、一件工作,甲队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独做15天可以完成,若两队合作,( )天可以完成
A、25 B、12.5 C、6 D、无法确定
3、某项工作,甲单独做要a天完成,乙单独做需b天完成,现在甲单独做2天后,剩下工作由乙单独做,则乙单完成剩下的工作所需天数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若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的2 倍少1,则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的数字的3倍,它们的和为12,那么这个两位数为________.
3、某项工程由甲独做需m天,由乙独做需n天,两人合作4天后,剩下的工程是 .
4、做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做8个,将比每天做6个提前1天完成,这批零件共有_____个.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
1、要加工2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了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了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求甲、乙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2、一件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由甲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小时完成?
3、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4倍,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得到的两位数比原来大54,求原数.
【知能升级】
1、两根同样长的蜡烛,点完一根粗蜡烛要2小时,而点完一根细蜡烛要1小时.一天晚上停电,明明同时点燃了这两支蜡烛看书,若干分钟后来电了,明明将两芝蜡烛同时熄灭,发现粗蜡烛的长是细蜡烛的2倍,问:停电多少分钟?
2、小明中考时的.准考证号码是由四个数字组成的,这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有如下特征:(1)它的千位数字为1;(2)把千位上的数字1向右移动,使其成为个位数字,那么所得的新数比原数的5倍少49.请你根据以上特征推出小明的准考证号码.
答 案
【基础过关】
一、 选择题
1、C 2、C 3、B
二、 填空题
1、100(2x-1)+10x+3x 2、39 3、 4、24
三、 列方程接应用题
1、甲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乙每小时加工14个零件.
2、剩下的部分需要6小时完成.3、原数为28.
【知能升级】
1、停电40分钟.
2、小名的准考证号码为1990.
关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分析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
【探索新知】
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能找出题目中的两个数量关系吗?
做一做: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例题教学】
例1、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例2、一个两位数,其个位与十位的数字之和为6,现把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产生的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18,求原来的两位数.
例3、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140吨,准备加工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6吨或者粗加工16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务?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000元,精加工后为元,那么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
【课堂检测】
1、已知甲、乙两数之和为40,甲数的2倍等于乙数的`3倍,求甲、乙两数。可设甲数为x,乙数为y,可得方程组
A、B、C、D、
2、已知钢笔每支4元,圆珠笔每支2元,一共买了10支笔,共用去26元,问买钢笔、圆珠笔各多少支?可设买钢笔x支,圆珠笔y支,可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B、C、D、
3、48人去某水利工地挖土和运土,如果每人每天平均挖土5,或运土3,应怎样分配挖土和运土的人数,正好能够使挖出的土及时运走?
4、一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共325张,中国邮票的张数比外国邮票的张数的2倍少2张,这个学生有中国邮票和外国邮票各多少张?
【课后巩固】
1、某人买了60分的邮票和80分的邮票共20张,用去了13元2角,则60分的邮票买了枚,80分的邮票买了枚。
2、大数和小数的差为12,这两个数的和为60,则大数是,小数是。
3、一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则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排数是。
4、某工厂在规定天数内生产一批收割机支援夏收。如果每天生产45台,那么差20台;如果每天生产48台,那么可以超额完成4台,则这批收割机生产任务有多少台?多少天可以完成?
5、开学后书店向学校推销两种素质教育用书,如果按原价买两种书共需880元,书店推销时,第一种书打了八折,第二种书打了七五折,结果两种书共少用了200元。则原来买这两种书各需多少元?
6、十堰市东方食品厂利润(总产值-总支出)为200万元,总产值比20增加了20%,总支出减少了10%,20的利润为780万元,问年总产值、总支出各是多少万元?
本节课存在如下问题:
1、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应注重摆的过程,如在摆学具的方法时:第一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摆3个盒子,因为是分成3份,求每个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取出5个放到一个盒子里(马上追问:为什么要拿出5只蚕宝宝。生:因为每个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盒子。
2、应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学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题的意思,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应对学生“放手”!如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处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时,若出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他们,关键处纠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4、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
这节课是教学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是在学习了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巩固旧知,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通过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学生摆两架、三架、四架飞机,分别用了两个5根,就是10根……。
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摆的飞机架数是老师摆的几倍?学生直观看出摆两架飞机用了两个5根,用前面所学的“倍”的知识,就容易理解同学用的小棒是老师的两倍,也就是理解为10里面有2个5也就是10是5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表述数量关系,讲述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渗透数学里德转化思想。通过转化,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迁移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课堂容量太大。一节课要完成两个例题和一部分的习题的教学,课堂容量很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应注重设计一些拓展题,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
介绍解题方法时,太绕。比如“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要你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本意是在总结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忽视了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其实,只要在课堂上不断让学生模仿老师这样说就可以,比如:“要求15是3的几倍,就是要你求15里有几个3。”这样反复的说,学生自然能明白,并记住。如何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板书设计还可以考虑更加的清晰明了。
本节课是第23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图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即根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可以:
1、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观察题目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跟着同学一起说,全班齐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处理不够灵活。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忘记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还有有的学生说出了意义不同,我没有及时进行深入提问,错过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的时机。
总之,做为教师,不仅要好好研究教材和教参来辅助教学,还要多和教师交流如何教学,多听课、上课,多讨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教学时,我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能吸收本节课的内容,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教师过多的牵制学生,没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己理解自己去说倍数间的关系。
2、本节课练习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到后边的时候有些枯燥,应该设计多些形式的练习,如,选择、填空、判断等。课前准备的练习纸在课堂上也没能利用上,导致学生动手写的比较少。
3、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由学生自己学会的。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4、应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陈国燕
教学中充分发挥了问题情境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学活动的效能。本节课以有节奏的活动“假如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吧”引入了新课,提出“按这样的规律拍下去,第16个动作是什么,你能很快解决吗?”,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摆小旗”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来合作交流,交流中放手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分析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整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提出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掌握对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这样有规律的问题的方法,教师让学生根据“假如幸福的话就拍拍手吧”的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这样检查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巩固练习中以“六一”儿童节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地根据数学信息确定不同的解决策略,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学生的合作交流,相得益彰。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中问题是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教材首先首先说明,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据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沟通了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 在练习中我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巩固已学的知识。让学生求出“我们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学生兴趣高,围绕这些问题学生明白要求出这些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一位学生,使他们能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本来是一节很普通的数学课,我也为上课做了准备,但这节课对我来说,又是那么的不寻常,因为这节课被周辉老前辈冷不丁的推了一次门。让我变得很紧张起来。我的情绪被学生们感知着,他们回答问题、合作交流、和汇报展示时也变得拘谨起来,变得小心翼翼,失去了往常的一部分活力。我的情绪也被学生们感染了,甚至于几乎接近“短路”。我之所以这样紧张,是因为我对周辉老师前辈的敬畏之情,一种“班门弄斧”的感觉,让我每一根神精都变得紧张起来。这种情绪持续了近10分钟。周老在教室后排用手势几次鼓励我,才使我稍微平静了一下情绪。
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我是从复习反比例的定义开始的,指名这生回答了我提出的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并出示了几道判断成什么比例关系的练习,指名学生表述相关理由。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是想让学生再次感受成反比例的两个量是怎么相关联,在一种量随着另外一种量变化时,不变的却是这两种量的乘积。为下面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打下伏笔。
复习完成后,进行例6的讲解,我先请两个学生各读一遍题,为成绩较差的一些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机会。虽然读题是完成了,但从她们较弱的声音里,我听到的还是不自信,可她们有勇气在数学课堂里主动站起来,对她们来说,已经进步了。今后我会为这样的学困生多创造属于他们的机会,希望这样的孩子能继续努力下去!
读完题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合作探究,尝试解决问题。8分钟后进行了汇报展示,有的同学用的倍比法,先求出100千瓦时里有几个25千瓦时,再用结果4乘上5天,得到所求结果20天。有的同学用的归总法,先求出5天总共用了5x100=500千瓦时,再求如果每天用25千瓦时,可以用多少天。还有的同学用方程的思想,找出了相等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求得了结果。但唯独没有用比例思想的`。我当时感到很窘迫,加上紧张点,在语言的衔接上变得生疏起来,就让学生们自己读了教科书第62页的祥解过程,没有再做讲解。现在想想,学生之所以听了方程思想的汇报后不再发言,是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反比例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他们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述自己的想法,才选择了沉默。再深究原因,是我在讲反比例时,没有把反比例的形成过程讲透,没有让学生彻底体会到两个量是怎样相关联并随之变化而变化的,没有让学生深刻感知在变化中,还有不变的量是两个相关联量的乘积,
当我意识到这些,想在实践练习环节进行弥补时,我却没有了机会。因为周老已经走到了讲台上,他用亲切的话语对我说:“不要害怕,也不用担心,自家人,你看我怎么讲。”
周老得到我的同意后,与学生聊起了天,他风趣幽默的话语,逗得学生们哈哈大笑起来,一下了就缓解了课堂上紧张的气氛。他从反比例的定义入手,让学生给出了反比例的字母表达式xy=k(一定)。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了例6中两个相关联的量,并请学生为这两个量命名。又启发学生找出不变的量是什么(5天的用电总量)。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就得到了数量关系式:每天用电量x天数=用电总量(一定)。所以每天用量与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然后解设列比例、解比例再答。周老短短8分钟的讲解,让我突然明白了很多,犹如醍醐灌顶。
我感激于周老前辈的亲自示范,也反省着自己的点点滴滴,感觉需要自己学习的实在太多太多了。今后的时间里,我一定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多向周老交流教学备课中的问题,学习他的精神与经验,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周老在书写板书时,手有一些抖,但字迹依然很工整。这一点,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今后我要认真对待板书,尽力去写好每一个字。他的解题书写过程不同于例题,他加入了简单明了的题意分析,他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列出数量关系式,确定变量与不变量,明确反比例关系的成立,再利用反比例思想使问题得以解决。他的语言表达是那样流畅自然,语言衔接是那样水到渠成。我真心为周老点32个赞。我希望他能再次听我的课,再多“手把手”教我几招。
最后总结几点周老给我的建议,也是给所有年轻教师的建议:
1、一定要研读《课标》,把握学段教学重点。
2、一定要多做数学题,开拓自己的解题思路。
3、一定要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楷书。
4、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一定要保持空杯心态,虚心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努力按照周老提出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研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继续多做题,练好粉笔字,用心思考每堂课,保持空杯心态,虚心学习他人之长补已之短,为形成自己的独立课风努力!
★ 方程教学反思
★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