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共含17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pg10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语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昨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在我们班教室上了一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课后,他们又及时地给我评了课,我深受感动,在此表示感谢!这节课,我自认为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比如在教授“救助车夫”时,这一...
昨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在我们班教室上了一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课后,他们又及时地给我评了课,我深受感动,在此表示感谢!
这节课,我自认为上得不好,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比如在教授“救助车夫”时,这一段应作为重点来进行讲解,而我只是讲讲表面的东西,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也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读中感悟,把许多学生该讲的我却替他讲了,违背了许多新课程的理念……
在课堂评价语言方面我也做得非常不够,像他们说的那样,单调乏味,有些语言甚至还犯了课堂大忌。校长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单独给我评课后,令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最后他还委婉建议我多学习一下新课标,多去多看看名师的经典课堂,学学他们的`语言风格,去感受一下他们的教学魅力。真的很感谢他们,在我上得不好的情况下还这样安慰我,说有自己的风格。
很感谢他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检讨了过去种种的行为。我知道我前进的路上还很艰难,但我相信我会勇敢的走下去的……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或: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学习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
1、(课件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生齐读)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鲁迅图片)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并齐读)
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周晔为了纪念伯父,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
二、品读重点句段,感悟人物品质
(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1)出示:“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出示:“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板书:?)
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
【本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去世时的情景及人们的心情,同时产生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带着这个疑惑去品读下文。】
(二)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生答并出示: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中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三)学习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1)交流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师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x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指大屏,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
(3)小结:鲁迅那幽默语言的背后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爱。
3、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忆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迅是一个关爱青少年、爱憎分明的人,用周晔的话说,他就是一个——(生答:“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师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前两件事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目的是想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方法,围绕“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中心自主学习后两件事。】
(四)学习三、四件事
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出示)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边看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创设情景:
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上面出示的`句子)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怎样的情感?
(2)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心里。(出示:“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①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③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会的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齐读这一段。
三、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生答)
2、(配伤感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
四、课内拓展,丰富认识
1、补充著名诗人臧克家的《有的人》。
就在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候,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写了一首诗《有的人》。(出示第一小节。配乐师生接读。)
情感升华:而鲁迅就是这样一位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教师语言和音乐的渲染,让鲁迅高大的形象进一步在学生心中升华,达到课堂的高潮。】
2、课后背一背臧克家的这首诗,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谈《水浒传》
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爱戴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写有“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2.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及文中内容)对。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三.初读课文。
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他的遗体……格式各样的人都有)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伤到极点)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
一.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试加小标题。
3.讨论交流:可用: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抄写本课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准备下一课时听写。
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
三、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要求要读得正确。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文,思考:这一段中,“我”为什么惊异?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2.汇报:
3.“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4.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谈《水浒传》。
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明确:帮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表示动作的词。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师问: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生思考后汇报。
师小结: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4.有感情地朗读四至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思考:五段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课时
一、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思考: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有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段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试加小标题。
3.讨论交流: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谈“碰壁”、帮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
四、抄写本课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谈“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救 帮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能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简介鲁迅。
二、自学生字、词,并进行交流
1、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
2、汇报交流。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读文思考:
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2、班内交流。
3、你发现全文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吗?
(以空行为标志。)
4、学写小标题:
⑴ 指导写小标题。
师:先总结这段的意思,再从在中提炼出小标题。
(深切怀念。)
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其他几段。
四、讨论
了解轮训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
读通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分段读课文,体会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的句子。
二、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1、默读第四段,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助车夫的?
出示自学提示。
2、汇报学习成果。
3、默读第五段,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⑴ 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 以读的形式汇报。
⑶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小结:
伯父这样关心穷人,因而必然会得到人们的爱戴。
三、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
1、出示问题。
2、汇报学习成果:
⑴ “张冠李戴”的`意思是什么?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理解它?用它可以造个什么句子?
⑵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的含义。
3、师:“谈《水浒传》”这件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内质疑,讨论。
3、班内交流:
⑴ “碰壁”是什么意思?
⑵ “四周围黑洞洞的”是什么意思?
五、朗读第一段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爱戴?揭示中心。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本单元学习,第一课主要学"写法",第二课主要学"读法",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带着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汇报及提炼概括理解文本的过程了。课文虽然比较长,但导学的问题却很简单,一是作者回忆了伯父鲁迅先生哪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鲁迅是个怎样的人?自主阅读就此展开。
几件事?从拟写小标题开始,学生预习后,普遍提炼四个字标题,我们再压缩,再思考,再归整,四个小标题很快出来,学生上台板书,不亦乐乎!
怎样的人?从汇报读书体会说起,聚焦段落,找到重点词句,学生还是能说出个一二三,最有意思的就是标题后对应人物品质的提炼了,共同努力下,还是让学生板书,并从中发现秘密,谈水浒一一语重心长育后人;说碰壁一一借题笑骂世道昏;救车夫一一多少爱心多少恨;劝女佣一一关心别人忘自身。对齐,押韵,并能从中再提炼"爱憎分明",有思考的过程,更有收获的快乐!乐在读中!
重点的句?借汇报时机强调,如"还是我的记性好""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又如"清晰而严肃,叹气的表情",说一说,读一读,了解"话外音",初步感受鲁迅以笔为武器,如何写出文字的力量,如此可见一斑,学生能了解一些,但很深体会并没有。
拓展的资料?借板书的梳理,我为学生深情朗读,全班专注而投入地倾听,萧红,巴金的文章与"我"的怀念,构成一个整体,鲁迅先生深受人们的爱戴,因而那么多人怀念他,追悼他!学文至此,感动之情引发共鸣!
遗憾亦有!话说文章学得流畅,我本交排顺着读法走出来,为自己前一天的作文中选择的事例,拟写出小标题,检测读与写的效果!无奈时间有限,思考的贯穿课内外链接读与写的环节未能实现!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
3、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
查阅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了解鲁迅其人,引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文章读通、读顺
四、三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知道课文五部分内容各写了什么
五、自学研讨课文第一部分
1、分四人小组讨论学习: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读了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
2、明示: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我的疑问,也是课文叙述的重点。
六、布置自学内容
1、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把后文四件事中的一件排成一个简单的课本剧。
2、各小组把自己排练课本剧的这部分内容读通、读懂,并想办法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自学的基础上对其他三件事质疑,由重点学习该件事的小组来解答,准备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明确本节课教学任务
1、在伯父的追悼会上,我产生了什么疑问?
(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明确任务:
本节课我们就从下面四件事中寻找答案。
二、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汇报表演课本剧。
2、对他组同学的质疑问难进行解答。
3、用课外资料帮助理解重点词句:
⑴ 伯父笑着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⑵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⑶ 饱经风霜一词的理解,想象车夫曾经历过哪些风霜?
⑷ 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想一想,此刻伯父想到了什么?
4、每讨论完一件事后,自由谈谈还知道哪些事,也同样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无所畏惧地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关爱劳苦大众的精神。
三、小结
1、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伯父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3、老师黑板上留下的板书,就是下节课的主要任务,给每一部分列小标题。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轮读课文
二、指导练习列小标题
三、品析精美词句,师生共同反复诵读
四、总结课文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课外阅读
试着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谈“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对鲁迅先生有了一点了解。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件1)
二、作者及背景
周晔: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课件2)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自读课文(课件3)
①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③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④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检查生字词语(课件4)
wǎn lián ké sou shì shì wén zhānɡ 挽 联 咳 嗽 逝 世文 章 hú lún tūn zǎo bǎo jīnɡ fēnɡ shuānɡ 囫囵吞枣饱 经 风 霜 ②理解词语(课件5)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
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3.课文作者用了四件事来表现鲁迅先生的品质。(课件6)
4.文中作者以空行为标志同忆了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5.给每段加上小标题(课件7)
爱戴 谈《水浒传》 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件8)
2.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课件9)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二、学习课文二至五部分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①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想想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关心子女)(课件10)
②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课件11)
③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课件12) ④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课件13)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2.根据下面的学习要求,自学三、四、五部分
①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三至五部分,想想从每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每件事分别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课件14)
②汇报自学情况
3.小结
这四件事写出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课件15)
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总结全文
1. 朗读课文,思考:伯父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课件16)
2. 体会课文第一部分和后面四部分有什么关系?(课件17)
四、布置作业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如,“恍然大悟”“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读一读,想一想,并抄下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遗体、追悼、逝世、晚餐、张冠李戴、恍然大悟、深奥、咳嗽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4.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
3.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对鲁迅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能做个简单的介绍吗?(交流资料)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今天我们再学习关于鲁迅的文章。(板书课题)
3.看看课题,想想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二、预习课文
1.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自己体会,读不懂的,课上和老师、同学讨论。
3.学习生字新词。
三、全班交流
1.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
(2)分辨字型: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 ”,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3)理解词语。
(4)组词
仪( )悼( )逝( )餐( )搞( )
议( )掉( )晰( )参( )稿( )
冠( )悟( )摊( )咳( )嗽( )
寇( )梧( )滩( )核( )漱( )
2.本文作者是谁,你怎么知道的?读读有关语句。
3.读课文。
4.课文共有几段?你怎么知道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段:伯父跟“我”谈《水讲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段: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
第五段: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5.给各段加小标题。
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受人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6.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7.交流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不懂的下节课和老师、同学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救护车夫、关心女佣部分,并通过抓重点词句感受鲁迅爱憎分明,关心穷苦大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崇高品质。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重难点
重点: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前准备
生:熟读课后资料师:搜集巴金的《悼鲁迅先生》
教学过程
一测评导入
通过上节课地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生汇报师板书)通过对谈《水浒传》、谈碰壁两件事地学习,你了解了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师板书:关心爱护少年,勇于斗争)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救护车夫部分
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过鲁迅先生的爱?读后面两个故事,把最能拨动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生自学,读句子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扎好绷带。
(看插图、体会半跪、想象画面、印证了怎样的一颗心、感情朗读)
(2)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变得那么严肃
(与前面谈《水浒传》、谈碰壁时的谈笑风生相比,现在伯父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伯父可能想到什么?写下来。交流。再谈体会:周晔此时清清楚楚看到了什么)
3、再读这两句话
4、感情升华:读课后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工友与盲人部分,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小周晔悲痛的句子。
(二)学习关心女佣部分
1、找出拨动心弦的句子,读一读(女佣的话),谈体会。
2、介绍鲁迅逝世前的'情况。出示巴金在《悼鲁迅先生》中的片段: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为他们说话的人,中华人民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3、九年前,周晔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伯父,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现在她明白了吗?你明白了吗?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他们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现在让我们把所有的泪,所有的情联系起来,融在心头。拿出笔,写下感受。
(生写交流)
师:这就是周晔眼中的鲁迅先生,我们眼中的鲁迅先生,亿万中国人民眼中的鲁迅先生,正如周晔在文中最后写到生读
板书
谈《水浒传》关心爱护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谈碰壁勇于斗争
为自己想得少
救护车夫憎恶黑暗社会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关心穷苦人
果因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三十九小学李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本册书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即课文的第四第五部分。在处理教材时我做了以下安排
一.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
我通过抓住鲁迅先生半跪这个动作,严肃、叹了一口气的神态,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劳苦大众,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又通过女佣的话,结合课外搜集的关于鲁迅先生生前最后时光生活(到临死之前依然在写作)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
二.课外知识的有机渗透。
我充分利用课后阅读链接巴金先生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把它穿插到每一部分的结尾。即如此一个关心劳苦大众,一心为民的人物,在他去世时,穷苦大众能不来悼念他吗?让学生再次感受鲁迅先生受人爱戴的原因。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教学重点:
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难点:
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投影仪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谈《水浒传》
关心子女 为别人想的多
爱 谈“碰壁” 敢于斗争 为自己想的少
爱憎分明
戴 救助车夫
关心穷苦人
女佣回忆
(果) (因)
反馈:
资料: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鲁迅一生用了几十个笔名,他首次启用“鲁迅”这个笔名,是他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于19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这个笔名是由他的第一个笔名“迅行”演化来的,因为《新青年》编者不愿他用别号一样的署名,而临时命名,加了姓氏。用“鲁”作姓,是因为鲁迅的母亲姓鲁,又因为古代周、鲁本是同姓之国,现在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姓。另外“鲁迅”还含有愚鲁而迅速的意思。署名“鲁迅”充分表达了他对母亲、祖国的挚爱之情,也在时刻提醒自己坚持不懈地同黑暗势力作斗争。
资料提供者: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主读书(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求:
(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讨论
(1)找本段中最能体现主要内容的原话。(可从一句话中摘取。)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
要求:
(1)要准确;
(2)要简练;
(3)要相应的整齐。
2、按段指名朗读课文,读后列小标题。(下面小标题供参考。)
深受爱戴
谈《水浒传》
谈“碰壁”
救护车夫
关心女佣或带病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读课文,重点了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分段朗读课文,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②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③“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④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⑤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尝试分析句子含义。
1、范例教学(出示小黑板):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方法:读→找→联→说
①读:首先就是要细细地读句子,看看句子明显的意思是什么?
②找:从句子中找出含义特别深刻的关键词——“黑洞洞”、“碰壁”。
③联:联系上下文把句子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深层的意思。启发:光线暗,真的会把鼻子碰扁吗?它是用来比喻什
教师备注
长文短教,少讲多练
么?(比喻旧社会的黑暗,革命者起来反抗,却遭到 反动派的迫害和打击。)
④说:要求学生有层次地表述,先说整个句子表层意思,再说关键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说出深层意思。
2、独立阅读,运用刚才的方法理解分析句子含义。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确实,鲁迅先生的一生为自己想得太少,为别人想得很多。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冲锋陷阵在文化战线上,用有力的呐喊唤醒民众起来反抗,用锋利的笔如匕首刺向敌人的'胸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们应该弘扬鲁迅先生的精神,沿着先生的足迹前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