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本科班学员教学设计要求(共含2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林竖点”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英语本科班学员教学设计最新要求
1.Introduction(1,介绍相关理论(如,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法、词汇等方面 2,自己班级学员现状3,自己采取的措施,不能照书抄)2.Problem(陈述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个问题,即研究报告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3.Problem Analysis(用《论文项目设计》中提供的几种方法中的至少3种来分析问题,如:analytical method, cause analysis, questionnaire, brainstorming);4.Project Objectives(陈述项目设计的目标,一句话);5.Project Hypothesis(提出假说,即假设通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你的学生将得到怎样的结果,一句话);6.Project Rationale(参照137页几个方面,但不能照抄。叙述理论,即分几个具体方面来阐述你的教学设计的理论背景,建议运用《英语教学法》(上、下册)中的理论知识,并要注意,如引用了某人的理论,必须在引用的`内容后列出出处,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该文献);7.Project Design (严格按照64-72页格式,活动类型必须和教学法中的类型一致。简单介绍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即对你设计的几次课的activity, objective, procedure, materials, time等方面进行介绍,可以用教案形式或表格形式);8.Control and target group(要班级学员名单,放到附录)9.Project Implementation(参照193-196页,但必须把teaching notes分四周写出来。详细描述项目实施的过程,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如:教学的具体步骤,在每个步骤中学生的表现等);10.Data Analysis(分析数据,数据要真实;最好用表格和图表形式来呈现数据,并用文字加以说明和分析);11.Project Evaluation(评价项目:不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要说明为何成功或失败, 196-198页10个方面);12.Conclusion(总结项目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并展望未来)。标题采用word小三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字体,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行距1.5,A4纸.学生最终要交的材料;1,项目报告一式1份(必须是12个方面)2,六个阶段的手写原始材料(必须是手写初稿)3,附录(实施前后问卷各15份,实施前后测试卷各15份,每个活动的作业,教案、日记各四次.班级学生名单,课堂用的卡片,图画等,要求用A4纸打印)4,教学录像或录音(至少一节课的cd)5, 报告电子文本(刻录成光盘)6,论文修改稿一份 上交论文时间11月25日,答辩12月5日附:参考选题(见背面)项目设计参考选题1. Vocabulary Improvement Exercises2. Reading Strategies Practice and Students Reading Competence3. Give Voices to Silent Learners in Speaking Class 4.On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English Classes 5. An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Listening/Speaking 6. Providing the Students with Effective 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7. Vocabulary Study Activity Design & Learners Interest8. Classroom Research o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Memorization Through Task-based Activities9. Action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Vocabulary Progress10. Vocabulary Study Activity Design & Students’ Interest11. Action 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Mo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Skill-training12. Creating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Speak English13. Improving the Reading Ability Through Initiative Reading1、要精心设计“三维”
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
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切,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事实,概念,操作,逻辑;关联,结构等)。
———突出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验、感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
———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2.要重点体现“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倡导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强化活动设计:
情境启示——问题引导——活动探究——应用巩固。
3.要注意引导学习训练的改进
精选内容:基础与发展;生活与经验;统一与选择。
改进方式:书面作业与操作、表达作业相结合;个体作业与团队作业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收敛性作业与开发性作业相结合。
4.要注意引导学习评价的改革
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
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过程记录与分析反思。
加强综合性评价:三维目标的评价;
加强自主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5.要提出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使用要求
所谓课堂教学设计是指课堂教学的设想和计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它有以下特点:
1.规划性。
2.超前性。
3.创造性。
一、重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落实课程标准,深入课改的需要
课改以后,许多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一套路,与其说课堂没有突破,不如说没有教学设计的突破。所以,课改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要从浅层次的编写教案进入深层次的教学设计,这是课改的必然需求。
我们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确实是需要设计的,它就像建筑房屋一样,没有设计、构架,怎能施工?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质量的高低。
2.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用较少的学习时间而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正如某位特级教师所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极为重要。设计得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间与繁、易与难、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间言之,就是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当前抓教师课堂设计刻不容缓。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教学设计能力,既是教师的一种综合教学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在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设计教学的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又反映了教师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创新思想。教师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教师工作才能上层次、上水平,才能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提倡个性化,而不能模式化。研究教学设计,是不是会束缚教师,影响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呢?
诚然,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不可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人与人学识不同、阅历不同、性格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自然教学特点和风格也会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不同的文本、不同的教学要求,也不会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无“定法”,并不等于没有“法”,教学不能模式化,并非等于没有各种“思路”;教学提倡个性,并不等于教学无规律。我们所研究的教学设计的方法、策略、技术是一种基本性的规律。关键是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及个人实际,兼收并蓄,灵活运动,取长补短,并非要求教师机械地编写教案。
只有教师掌握了一般性的原理,通过举一反三、开拓思路,才可以用较少的学习时间,取得较大的效益。
二、关于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从学的角度想问题
新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地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
2.关注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
3.研究个别差异
(二)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活动
我国传统教学一般封闭在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小天地里。其实,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现象远比课堂和书本列举的社会现象生动得多、复杂得多。而仅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包括老师提供的知识经验,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存和工作的需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能体现在许多方面,这里列举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内容开放
2.教学过程开放
3.教学问题开放
(三)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
教学设计的程序化、公式化、单一化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优化教学设计应注意超凡脱俗,使教学方法多样化,从而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多样的教学方法应考虑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1.整体设计应有戏剧性
2.教学方法设计要有多样性
3.加强人文化与幽默感
4.尽可能多地开展学习竞赛
(四)让学生参与、体验、探究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新课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活动是一种载体,是一个平台。
活动性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这里列举一些:
(五)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传统教学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而新课程教学提倡“以问题为中心”,这种区别将给教学设计带来很大的变化。前者重视教学结果,是以知识为本位。而后者重视教学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而实现这种转移,教学设计就应变“知识的灌输”为“问题的解决”。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教学要教无疑须先教有疑
2.教学过程不仅应从问题开始,而且应以问题为终结
(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所以,新课程设计必须注重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民主是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勇于大胆创新,乐于发表意见。所以教师在新课程组织当中要在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上下一番功夫。
三、怎样把握基于课程模块下的教学设计
(一)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首先,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模块教学内容的整体安排,即一个模块的内容整体对应的36个课时需要作出相对的时间划分,以保证模块教学内容的实施。因此,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在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2.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3.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
4.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再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使其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即课时的安排。
(二)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模块下还有较小的单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注意单元的特点。因此,针对单元教学设计是在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应该怎样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呢?任课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进行单元的教学设计。
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有明确的主题
因为单元是对模块内容的进一步划分,划分单元的依据应该是对模块学习主题的分解,所以,分解的单元应该有互相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的主题。单元教学的设计就必须围绕这个单元的主题展开。
2.要对单元主题进行分解
对单元主题的分解就是对单元主题的深入分析,分析单元主题所包含的内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等,把一个单元分解为若干问题,并根据分解的内容和问题设计教学的情景和程序。
3.应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的作用在于把单元不同主题分别设计成不同的问题情景,在不同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以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成果的评价为基本结构的教学设计过程,体现了教学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案设计的一般要求。
1、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设计教学预计目标;从认知、技能、情感、发展的领域。
设计教学的导入;教师利用导入技巧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合理的安排教学步骤;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状态到预期目标过程的逻辑关系。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应用;用什么方式、方法给学生呈现什么教材和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步骤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标书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机会,也是课后分析教学效果的资料。
2.教学过程的要素
(1)教学目标的确定;它是教学的预期结果。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可操作。发挥导向性、激励性、标准性的功能。
(2)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重要因素,关系到教学结果的落实,它是载体。
(3)师生关系;主导与主体和谐是教学的重要因素。
(4)教学组织;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保证教学的进行。
(5)教学方法;合理的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6)教学手段;手段合理,教学的针对性强,重、难点便于解决。
(7)运动负荷;科学合理的负荷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能。(超量恢复原理)
(8)教学评价;及时地反馈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9)安全措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10)课后小结;修改调整不合理的教学计划。
3.制定教学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根据课堂教与学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教与学的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根据单元目
标分解到每次课的目标,注意目标的分割排列,着眼于时间条件和科学合理的课时计划。注意时间、条件、全面、明确观的结合。
根据教与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课各部分的内容。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配教与学时间。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确定教与学组织形式。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组织形式,确定教与学手段。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组织形式、教与学手段,安排生理负荷。 ? 根据各部分教与学内容、教与学时间、组织形式、教与学手段,安排场地器材。 ? 完成课时计划。
4、应注意的问题:
要深入细致的研究教材,挖掘知识点,寻找可教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了解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空间,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建立自信心。 采取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用导入——学知——感知——解疑——精讲——练习——体验——理解等反复螺旋式的回环上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 合理安排场地器材,场地器材使用的多少,是否合理,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借助着各种器械进行锻练,完成教学目标。场地过小,器械过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
作业题目:
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
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
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注:由
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
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2第五单元“空间与图形”的《相交与平行》。在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
教材按上述的线索,组织教学内容,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作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先教学平行,再教学垂直。以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为重点,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画垂线、平行线和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这些活动,体会平行线和垂线的一些特性。对于理解掌握初中几何知识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平行与相交的现象无处不在,但由于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少,学生只对与本节有密切关系的“角”“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熟练的掌握,但对平行与相交的现象还只是有初步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几何术语可能理解不透,如:“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等。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时忽略了直线可以延长导致分类标准乱。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互相垂直,正确理解相交现象,尤其是看似不相交,实际相交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教学难点:
相关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明确“互相”的含义和“位置”的意思。
师:在课堂上,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和**在一个座位上,他们两个是什么关系?(同桌关系),我们叫他们互为同桌,也就是互相叫做同桌。单独一个人能叫互相吗?“互相”一般指两个人的关系,一个人不能叫互相。同桌关系与什么有关?(与两个人所坐的位置有关)。
〔设计意图:师生沟通了解的同时,了解“互相”“位置”的意思,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做个铺垫。〕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谁能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以测量)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一起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回顾直线的特点,为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做准备。〕
三 、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它想象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1、学生想象2、小组交流)
2、师:每个组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们刚才交流的结果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猜想的广阔空间,经历了一个从个人——小组——全班的逐层递进的过程。使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各种情况,最大可能的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动手操作展现出来,为分类提供材料。〕
(二)观察分类,初步感知相交、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1、展示各种情况。师:画完了吗?
师:谁愿意上来把你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
2、:分类研究直线的位置关系。
(1)我们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给每组的两条直线编号
(2)师: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位置不同,给分分类? A:小组讨论:能分成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
B: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课件教学设计要求
课程教学设计要求
根据高职教育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创新性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编制,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结构要完整合理。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专业课要充分应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具体要求如下:
一、课程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目标要对该门课程的各项目标进行全面、概括性描述。特别是其中的能力目标,描述要尽可能明确、具体、可检验。在“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中,课程能力目标中的每项能力,都要有相应的项目、任务进行训练,并反映在“进度表”中。 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要区分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应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项目数量合适;具综合性、复杂性、覆盖性、挑战性和可操作性,项目最终有可检验的结果(成果)。
课程知识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知识认知上要达到的具体标准。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支撑,因此同样应重视知识目标的设计。但应注意,知识目标的确定应以职业能力目标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而不能以学科知识体系或教科书的理论框架为依据。支持能力目标所必备的知识目标要明确。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要掌握的思维过程与方法,即如何获得知识,如何提高能力。了解知识结论得到的过程,要重视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具体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在具体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认知过程符合初学者的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单一到综合。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目标(主要是职业能力目标)的层级层次、职业能力训练和培养的阶段性进行教学内容组合,构建成相应的教学内容模块,每个教学模块要包含职业能力训练项目、职业能力训练素材、支撑知识、拓展知识、课时分配等内容;或以知识、能力结构框架进行设计,而不是将教科书的某某章节改换成某某模块而已。
知识、能力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是课程内容的框架、缩影,是知识与知识、能力与能力、知识与能力相互间的逻辑关系,是课程设计的基础,也是设计思路;要求清晰、简洁,科学合理。
3.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要区分单项能力训练项目和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具实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能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项目数量合适;具可操作性,可检验结果。
4.进度表设计:以每一次课为单位,内容翔实。全课顺序以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过程为主线,小、中、大项目编排合理,进度合适,项目效果递进,不能按教材章节设计,也不能按知识点设计。每一次课的能力目标与该次课教案教学目标一致。能从进度表中看出整门课程的上课步骤、设计思路。
5.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利于“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根据能力训练项目的实施要求,设计学生学习训练的组织形式,体现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渗透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要设计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还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指导组织形式。由多名教师联合教学的课程,教师分工协作,指导任务明确,组织安排合理。教师应主要按照“行动引导教学法”的思路组织教学,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特点选用,技能训练内容提倡用行动导向法。
6.考核方案设计: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考核项目应涵盖学生的能力、知识、态度,突出能力考核,各项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要体现出单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特别是综合能力的考核。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要用项目任务完成的.效果来考核,考核方式要易于操作。知识考核要以“对知识的运用”的考核为主,主要不是考知识本身。考核安排应在“进度表”中体现。
7.教学资料组织设计:教材选用要体现高职特色,提倡使用按工作过程重构知识体系、项目编制符合工作逻辑及学生认知规律的自编教材、讲义。选用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应符合课程教学目标,适合项目训练使用。
二、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求与课程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基本一致,课堂教学设计应更具体明确。
1.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具体。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按课程标准(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三维目标不能丢项,即使不写明三项的标题,也要包含三个层面,不能有项目的缺失。
(2)恰当:符合实际,学生能力可及,每项行为目标的水平规定得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致性以及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3)具体:目标要求指向明确,表述清晰、具体,尽量以外显行为表述教学目标。如各层次的职业能力目标,都应用“能(做)——”、“会(做)——”的语式,简洁、明了、具体地用序号标示,逐一描述列出,切忌含糊、空洞、笼统或概括性地描述。学生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进行职业能力项目训练,必须要认知的知识、理论便是知识目标。
(4)准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表示目标行为的词语要体现学科特点,内涵准确,语言表述规范,不能出现混淆。
2.教学重点、难点
在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学重点、难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不能缺项;
(2)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另一方面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其中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主体部分可以展开、延伸,能体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思路。流程图要简捷、凝练,立意鲜明、重点突出,要有时间分配。
(2)要说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
(3)教学结构要清晰,层次要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4)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5)使用多媒体,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做好“整合点”。
(6)一体化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同步进行,车间(或实验室)即课堂,课堂即车间(或实验室),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即: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认识过程的同步性;认识形式的交错性。一体化设计项目任务设计恰当、合理。(一体化课程设计可以用此表,也可自行设计)。
4.形成性练习与评价
形成性练习与评价意即要注重方法的训练、过程的评价,要求每次课都要有评价,评价要有标准;习题或活动要有目的,合理而又可操作。
5.课堂教学设计单位
以2课时或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课时为单位设计,可以是课程单元或一节课等,应能完成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三、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填写的表格。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体化课程设计,可参考附件1或自行设计表格,但必须包括如下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能力分析、媒体应用、项目任务或情景;课堂教学以一个任务或一个情景为单元进行设计,要有教学过程设计。
附件:
1.课程教学设计
2.课程单元设计
教学设计格式及要求介绍
(一)教学设计、论文纸介质稿打印及电子稿设置要求:
1、题目:3号黑体居中;
2、编写者单位及姓名:课题下空一行居中5号宋体;
3、正文:在“编写者单位及姓名”下空两行4号宋体;
4、行距为Word“段落中固定值25磅”,左、右边距为2cm,上边距为2cm,下边距为3cm,需设置页码,纸介质稿需学校加盖公章。
5、A4纸打印。
(二)教学案例录像要求:
所有授课建议采用双机现场录制,要求内容完整,图像清晰、画面稳定,无马赛克现象,声画同步,音响效果真实,无失真和噪声的干扰。
(三)光盘制作要求:
光盘封面要注明送课市、县、学校、授课人、授课内容(科目、年级、课名)、使用设备模式等信息,光盘包装良好。
1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模板(一)
××××(课题名称)
(所用教材的版本及课题所在章节)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特点及相应对策)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及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什么策略或方法,如何运用,达到什么目的')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什么媒体,何时运用,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选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现成的优质教学资源(“新跨越”系列资源和《陕西省中小学电教教材目录》上的资源),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有效提升新课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效益)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七、板书设计
八、练习设计
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教学设计
总结、归纳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是在某个定理、概念、原理等讲解之后,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得到一个清晰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语言主要是分析事实,适当穿插演示,采用的方法多以讲解、直观演示为主。另一种则是在全课结束时先归纳、总结,以使学生掌握全课的脉络、主要内容和概念。然后再根据学生掌握概念的水平和运用概念的能力组织练习。无论哪一种情况下的归纳、总结,教师的语言都应力求体现凝练性、平实性和延伸性。
(一)凝练性主要指语言简练、简约、要言不繁。此时的讲授应点到即止,用压缩的语句,用结晶的表述,去引导学生对刚刚学过的新内容在根本点进行回味、咀嚼。
(二)平实性主要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以一切促使学生提纲掣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此时,大可不必渲染、点染和烘托。
(三)延伸性主要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此时,应当运用具有延伸内涵的语言,刺激学生从自己的精神领域中寻找并扩散与课堂上所学内容相通的千百个接触点,以这些内容为依据,展开思维的翅膀,向更广阔的大千世界伸展。这正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的目的。
实践与思考1.请看“一次式与一次式的值”教学案例,对教师的这个总结归纳语言作出评价。
教师:今天我们从六个问题(现象)出发,讨论了一次式与一次式的值。我们来回顾一下,木课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一般意义的东西。
(1)本课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具体问题(现象)一抽象、概括符号化一解释、应用一解决具体问题(现象)。
(2)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特殊一一般一特殊。
(3)数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有密切联系,我们碰到实际问题要善于用数学方法,看到数学式子要善于赋予它不同的意义。
2.以“勾股定理”为题,设计一段导入语、一段结束语,导入语要求能引发学生兴趣,结束语要求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3.试比较下面四个教学语言片段,说说它们各是什么类型的课堂教学语言,各自有什么语言特点。从中选出一段你认为最好的,并说明理由。
片段一‘`A是B的充分条件,是说有A就有B,即如果A成立,B就一定成立。
A是B的必要条件,指没有A就没有B,亦即如果A不成立,那么B就一定不成立。”
片段二“同学们,为什么桥梁、屋架常用三角形结构,而活动栅门却用四边形结构?这些美丽的地砖图案也并不是三角形拼成的,它的拼接有何规律?为什么造房过程中的门框要如此设计?看来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仅用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够解决的。现在我们将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四边形的知识。”
片段三“回去再想想,等你学完复数再回过头来看i,也许就像你现在看小数、负数和无理数一样清楚了。当你念完大学再来想这个问题,你还会感觉到今天这些说法有坐井观天的味道呢。”
片段四“我们通过对单位圆奥妙的揭示、魅力的显露和功能的发掘,可以看出学数学只要真正地投入,有所发现,就会有所收获、有所喜悦,甚至有时激动。你会感到数学并非枯燥乏味的,你会得到一种“个中滋味,实情难与君说”的感受,你会有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陶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帮助学生借助工具书巩固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2.技能目标:掌握古代的文化常识,培养分析古文的能力,拓展探讨问题的思路。
3.情感目标:了解《贞观政要》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感悟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教学方法】
1.诵读
2.合作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是什么意思?“济世安民”。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远大抱负,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除了他个人的智慧外,最重要的还得益于他虚心纳谏。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兢的文章《求谏》,看一看唐太宗对纳谏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认识。
二、找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
1.给划线的字正音:
必假颜色 必藉忠臣 遂至灭亡 半身不遂
2.检查词义
公等:你们。遂:终于。举措:举动、措施。寻:不久。钳口:闭口不说话。藉:借助。
谏诤: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其改正。
3.分析第一段
首句:结合画像 威容严肃——和颜悦色(为什么)
A.创造进谏的和谐氛围
B.表明求谏的态度:虚心、积极
C.求谏的目的:知政教得失
D.对求谏的认识
比喻、类比:求谏的必要(正)
假设:后果(反)
结论(“故”):君臣皆亡
举例:隋朝君臣
联系现在:臣必谏
4.探讨:议论文的题目与开头的关系
A.谁求谏?向谁求谏?(君主求取正言直谏)
B.是真的还是假的?(听其言、观其行)
先做(行),后说(言)
放在开头,既紧扣题目,又令人信服。
三、全班学生齐读第二段
1.翻译句子:
A.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B.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期,实愿罄其狂瞽。
2.分析:
A.“言”
君(求谏)——唐太宗
正主、邪臣;正臣、邪主(不能致理)(反)
君臣如鱼水 (比喻)(正)
臣(进谏)——王珪
木头墨线——国君纳谏(比喻、类比)
古者圣主有诤臣七人(举例)
联系实际(既赞太宗,又表态度)
B.“行”
称善、诏令、纳之(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3.探讨:谏——听谏——纳谏——求谏,这一过程反映了什么?
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其改正错误
分直谏(屈原被流放、比干被挖心)和讽谏(邹忌讽齐王、触龙说赵太后)
听谏(晋灵公、当耳旁风)
纳谏(被动)
求谏(主动)
拒谏(隋炀帝)
A.唐太宗是一个雄才大略、从谏如流的帝王(谏难,纳谏更难)。
英明、勤于政事、虚怀若谷、宽厚体谅、处事谨慎,想把国家治好。他这样做,成就了“贞观之治”,是不是一心为民?
客观上,人民免受战乱,得到了休养生息;实际上,他是封建帝王,主要是为了巩固统治,像当年秦始皇一样,使天下成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因此,本单元的题目“家国天下”,这里讲的即为“家天下”。
四、学生朗读课文,归纳写作特点
唐太宗的言论中,采用了很多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
2.类比论证
3.假设论证
4.对比论证
5.事实论证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叙述唐太宗关于求谏和纳谏的言论,表现了唐太宗的勤于政事、虚怀若谷、宽厚体谅和处事谨慎,为后来统治者提供了学习的模范,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六、布置作业
1.读完此文,掩卷沉思,在今天“求谏”还需要吗?
2.下面一段文字出自《贞观政要·求谏》,阅读后回答后面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A.用”/”给以下部分断句
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
B.翻译文中句子——“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3.对相关读物《原君》的指导(附板书设计):
《原君》——推究为君之道
君主的产生:顺应形势,凭己辛苦赢人拥戴
君主的职责:为天下人兴利除害
古人之君:天下为主,君为客
后人之君:君为主,天下为客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教后反思】
1.为了让学生对“家国天下”的思想深入了解,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理论和事例。如: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董仲舒开始发展起来的 “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的先进思想等。
2.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在皇帝占主导地位的古代政治格局中,君主开怀纳谏和臣子忠直敢言的关系;重点探讨在现实生活中还需不需要“忠言”等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贞观政要》和《明夷待访录》的主要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了解唐太宗对于纳谏的认识,体会封建帝王的治国思想。
3、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从中汲取有利于现代社会的成分。
4、积累“寻、理、信、遇”等实词词义。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文科班)你们知道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二、师介绍“中国古代政治思想”。
中国古代政治是以君主为中心的,《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是封建社会里形容皇权至高无上的惯用语,但使它根深蒂固的却是皇权的至尊无上与君主专制的现实。公元前2,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广大民众首次被置于统一政权的控制下。秦亡,汉承秦制,以后历代王朝基本上沿袭这一格局,无多大变动。
处在这一格局塔尖上的`是地位无比尊贵的君主,包括立法权、政权、财权和军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权力都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一切国家政务均由君主一人听断,由此极易产生个人专断。因此,君主的个人素质、品德、能力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往往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了限制君主权力,防止君主个人专断的弊病,封建的思想家们为君主想出了一套行为规范,称为“君道”,这包括个人修养、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等方面。本单元所选的《求谏》一文所论及的君主纳谏问题就属于君臣关系的范畴,而我们所熟悉的“民惟邦本”“君舟民水”的言论则是君民关系的范畴。这些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上下堵塞、政务失常的产生,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但这些思想毕竟要依赖于君主个人才能产生作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当君主个人贪欲膨胀,任情喜怒时,这些思想就都成为脆弱无力的说教了。
处在这一格局中间的是作为君位附属物和君主统治工具的官僚集团。封建君主为了有效地控制黎民百姓,必须设立机构,任用官吏,给予职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于是有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制度与君主专制制度相结合,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官僚的任命和官僚的权力,均来源于君主,官僚只需对君主负责,按君主的旨意办事。违抗“圣旨”要被贬职、撤职,甚至有杀头、灭族的危险。君主和官僚的关系是主和奴的关系。封建的思想家把这些关系归纳为一条不可更易的伦理原则,即“君为臣纲”,并为臣子的行为规定了众多的条条框框,称为“臣道”。这种理论发展到极致,就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这一系列的思想,都可以归结为从董仲舒开始发展起来的三种观念:“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这些思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统治者所维护和提倡,起着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同时也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异乎寻常的稳定性。
处在宝塔最底层的是广大的黎民百姓,他们作为整个社会的底层和被统治层,处于整个统治秩序的基础部位,以自己的坚忍承受着统治阶层的压榨与剥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朝代更迭,广大百姓用自己的累累白骨把新的君主扶上了帝位;社会发展,他们又用自己的辛劳和勤勉创造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并给帝王及其家族提供着维持其豪华生活的奢侈品。百姓的力量是弱小的,但超出了他们的限度,爆发出来的破坏力又是惊人的。历史见证着这种变革的力量,这使得历朝的帝王和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敢轻易忽视民众的力量,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成为贯穿封建政治思想的一条红线,至今仍对现实政治起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由于统治者的欺骗性宣传和御用文人的粉饰美化,这种专制的统治秩序很少受到质疑,上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物,下到广大的民众,他们大都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甚至把它视为天经地义、万古不变的“天理”。随着封建社会一步步走向衰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萌芽,经历过明清之际社会剧变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古老的封建制度“已居不得不变之势”(顾炎武),于是他们怀着痛心疾首的悲愤,掀起了一个思想上的反思和批判的高潮。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明夷待访录》一书,对专制政体的诸要素做了系统的反思与批判,表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萌芽。在《原君》一文中,黄宗羲首先考察了君主的起源,指出君主的职责在于为天下人兴利、释害,君主与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在《原臣》中,他颠覆了君臣之间的主奴关系,指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提出君臣之间应该是互相配合的关系。
三、结合单元说明,介绍两本书内容。
《贞观政要》体现的是君主专制框架之内的治国之术,唐太宗作为一位开明的君主,能够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一人专权可能产生的弊政,为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明夷待访录》是在封建社会末期,进步知识分子跳出君主专制的框架,对君主专制体制所做的清醒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一为帝王治国思想的总结,一为帝王专制的批判,两篇课文对比阅读,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并吸取其中精华的东西。
四、学生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必假颜色 必藉忠臣 幸诸公数相匡救 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
实愿罄其狂瞽 纳刍荛 如属文之士 美恶必见
等数人勖之 纂组伤女工
生命最后的要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能借助字典认识本课生字。
2、体会“时间”与“时刻”的差异,会用“时刻”造句。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焦裕禄一心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要求
问:同学们,请说说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谁要求谁干什么?
2、课文中的这个要求是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提出的。
补充完整课题:生命最后的要求
齐读课题
3、谈谈读了这个课题后的感受,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默读思考:焦裕禄在生命最后时刻提出了什么要求?找到并划出来(出示句子:“我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然后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4、简介焦裕禄生平。
焦裕禄(1922-1964)1962年12月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大幅度减产。他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对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病人仍忍受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5月14日逝世,成千上万的群众为他送葬。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
(一)默读课文,思考并说说:焦裕禄的病情为什么这样严重?
(怕耽误工作,拖延治疗。)
(二)我们追溯历史,走近焦裕禄,去看看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都在干什么,他的肝病是怎样一步一步恶化的。
1、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思考并交流:焦裕禄是怎样对待疾病的(说说“压迫止疼法
[2]有感情地朗读(怎样才能读出病痛的折磨和焦裕禄一心为工作的情感?)。
2、学习第三到第十节:1964年是焦裕禄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课文有选择地选取了几个时间
板书表示时间的词语:
春天五月初
[1]学习“春天的故事”。
①默读,思考:哪儿看出病情之重?哪儿看出焦裕禄一心为工作?
②交流。
在交流中,重点指导句子“他一边认真听,一边详细地记着笔记,左手却伸进衣服里,使劲压着肝部,拿钢笔的手不住地颤抖,好几次,笔从手指间掉了下来。看到这种情景,同志们强忍着泪,连话也说不出来。”(先自读思考:同志们为什么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然后指导情感朗读。)
同时穿插《说写双通道》的训练。
[2]学习“五月的.故事”。
①默读并交流: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焦裕禄是怎样表现的?
②指导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有没有受淹,问秦宅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韩陵的泡桐栽了多少……”
③有感情地朗读“五月的故事”。
四、三读课文,深入体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焦裕禄留给你的印象,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五、总结全文,配乐读课文
师:今天,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抓人物言行,耐心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焦裕禄同志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服务的高尚情操,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他的根本所在。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把你对焦裕禄的崇敬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Unit 5 Topic 3 Section A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 and 2a.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1)Learn days of the week:
(2)Learn subjects:
2. Review present continuous.
3. Talk about subjects and timetable:
Ⅱ. Teaching aids教具
录音机/图片/小黑板
Step 1 Review
1.(师生共同说唱,复习现在进行时。)
T: Let’s chant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now?
I’m singing now.
What are you doing now?
I’m dancing now.
What are you doing now?
I’m walking now.
What are you doing now?
I’m playing now
(学生跟着老师做和唱)
2.(通过复习,导入科目。)
T: What class are we having? Ss: We are having an English class.
T: Do you have an English class every day?
Ss: Yes, we do.
T: What time does the class begin?
Ss: At ten to eight.
T: What time does the class finish?
Ss:At twenty-five to nine.
(挂出小黑板,开始呈现科目,练习问科目,上、下课时间
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answer my questions. Do you have a math class every day?
Ss: Yes, we do.
T: What time does the class begin?
Ss:At...
T:What time does the class finish?
Ss: At...
T: Now I give you two minutes to practice these sentences.
3.(引出表示星期的单词。)
T: Do you have a Chinese class today?
Ss: Yes, we do.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 is Monday.
T: What
class do we have on Tuesday?
Ss: History.
(板书: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Step 2 Presentation
(听磁带,回答问题)
1.What day is it today?
2. What class are they having
3. What time does the class begin?
4.What time does it finish?
Wednesday―have a music class―begin-finish 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为表演打基础
Step 3 Consolidation
1.(老师放录音1,示范让学生跟读,用铅笔标重读与语调。)T: Follow the tape and draw “up or down” with your pencil like this.
2.(人机对话,提高学生兴趣。)
T: You are Jane. Listen to Helen and make a dialog with her.
3.(学生两人一组表演1。)
T: Work in pairs. Look at the blackboard and act the dialog out.
Step 4 Practice
T: Look at the timetab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用小黑板呈现出来)
Step 5 Project
1.做一个调查,采访班上的同学,了解他们一周中每一天喜欢的科目及原因。
2.做英语课程表。
一、教学内容:
Unit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单词:subway take the subway train ride a bike walk 等。
2、语言目标:how引导的特殊问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听:能听懂谈话出行的方式。说:能表达自己想到达目的的出行方式。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的对话和句型。写:能写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
3、学习策略:注意通过语言语调的表达来推测词义,也可借手势动作和表情来完成。(主动参与学习,善于和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目标:学会在交流活动中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增进情谊。
5、德育目标:在歌曲和游戏中习他人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团队合作精神。
6、多元智能:人际交往 逻辑表达 个性呈现
7、文化意识: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上学的方式,培养世界意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how /how far /how long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2. 乘坐交通工具的表示方法.
3. It takes /will take/took sb. some time to do sth.
四、课前准备:
cards and a tape-recorder .
五、教学运用:情景交际法、游戏法等。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flash动画、ppt演示、歌曲游戏及肢体语言的应用。
七、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 up.
Great the class as usual.
Talk about the weather .
T: How’s the weather today?
T:How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 point student A say
“ Hello! Listen to me ok ?.I will sing a song to you .But you
must ?”.(用手指作安静动作)
Listening to a song
歌曲欣赏,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打下伏笔。 Step 2 、Games
用肢体语言表达让学生猜测意思,完成交通工具词汇的预知。
Step 3、Play
多媒体技术呈现以上预知的词汇导入新句型how do you get to ?.?的学习。 Ask students to try to read these words :bike train subway car boat .and correct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of these words .Then do a words game .(比记忆力)。
Step 4、Listening .
过渡到Section A 1a 1b的学习,并逐步完成课文1b的填空。
Using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Ask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T: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T: What are they doing?
After this,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wo times, ask students to finish Activity 1b and write down the phrases of the transports.
takes the train, takes the subway, takes the bus
Then ask students to repeat the conversation and check the answers together.
The teacher give the correct answers on the screen.
(通过听说使学生领悟如何表达使用交通工具)。
Step 5、Structures(操练词汇及句型 )
a、Show the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read these phrases , ask students to repeat.
b、show the pictures to them and ask them to say each phrase one by one. c、Then show the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one by one.
d、Then do another exercise.
The first student say “I go to school by ??or I take??to school.”. Then the second student say “He/She goes to school by??or He/She takes??to school.”
(完成第三人称的转换,目的是从“句子接龙”中让学生达到听与说的结合。) Step 6、Pairwork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dialogue about 1a.
Then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sk and answer how students get to school in the picture.
As they work, move around the room, offering language or pronunciation support as needed.
Finally ask some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句型。)
Step 7: Exercises
1. ( ) do you get to school?
I take the bus.
A. Why B. How C. When D. Where
2. How ( ) Dave ( ) to school yester day?
A. does; get B. did; got C. does; got D. did; get
3. She goes to the library ( ).
A. walk B. on foot C. by foot D. in foot
4. How ( ) Tom and Marry ( ) home?
A. do; get to B. does; get to C. do; get D. does; get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特别是练习3强调了步行用“on foot”练习4强调了地点副词“home”前不用介词“to”)
Step 8 :Homework:
Write down your own conversations in pairwork.
Interview ten students how they get to someplace, make a list.
八、板书设计:
Unit4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takes the train takes the bus
takes the subway walk
I go to school by??.
九、教学反思:
1) 基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遵循学习认知规律,通过设疑、提问、启发、诱导、游戏、多媒体动画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整个教学呈现轻松的发展过程。
2)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了教学容量,使老师更好的利用和节省时间。
3) 随堂的几道习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
4)多设计一些合适的活动吸取他人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节课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优秀英语口语教学设计
2.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篇)
3.高中英语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4.《猫》优秀教学设计
5.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6.《花钟》优秀教学设计
7.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
8.画风优秀教学设计
9.中彩那天优秀教学设计
10.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教学,既要使学生获得信息、拓展视野,了解文章体裁及结构,又要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文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并进行言语技巧训练.
作 者:刘英环 作者单位:河北涿鹿县职业技术育教中心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教学设计 阅读能力英语lesson12教学设计
I 教学目标: 学生可以读、写、说出并听懂下列词汇:
描叙天气状况的形容词: cloudy, rainy, snowy, sunny, windy
以及句子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It’s ____.
II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叙天气。
III 教具、学具:卡片;录音机。
IV Main Activiti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一 Greeting and reviewing.
1 Say “hello”to the students.
2 Sing a song.
3 用手势复习介词。
4 用卡片复习天气:sunny, snowy, cloudy, rainy, windy
二 new concepts.
(一) what is it?
1 用剪笔画分别带出新的名词单词: sun, snow, cloud, rain, wind.
2 教单词sun,教师提问what colour is it? Is the sun hot or cold? Is the sun far from here? What colour’s sun do you like?
3 教cloud, TPR教学,结合所学介词来造句。
4 教rain, TPR教学,教师提问:Do you like raining? 出示卡片教师再提问:what is the cloud? Where is rain?
5 教授单词wind, TPR教学,用卡片巧妙的.教授课本句型:The wind is blowing the tree’s leaves.
6 教授单词:snow, TPR教学。
7 教师教读课文。
8 Play “point to “ game.
9 教师说单词,同学们做动作; 教师做动作,同学们说单词。
10 Play “ what are missing”game.
11 Play “ guessing game”.
12Listen and draw.
13Try to describe the weather.
(二) song.
1 让同学们对歌曲中不懂的部分提问。
2 指着课本的图向学生提问,并教读学生歌词。
3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sing after the tape.
板书设计
sunny snowy cloudy rainy wind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un snow cloud rain wind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区分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颜色,
2,学会认知red,yellow,blue.green.这四个英语单词。
3,培养孩子的颜色辨别能力和反应能力。
4,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色卡片各一张。并在对应颜色的卡片上写好red,yellow,blue.green.
2,贴纸圈圈数个,各色玩具两个,一个大纸箱。小篮子两个。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用电子琴弹奏律动音乐,并用口号(小手拍拍拍起来,我的小手拍起来,小朋友们上课了)来稳定幼儿情绪,组织幼儿坐好。
2,基本部分:
(1)手执卡片,提出问题。(小朋友知不知道老师手中拿的卡片是什么颜色,谁知道?待小朋友回答后告诉小朋友颜色及其英语的读法)
(2)用换位教学法来让小朋友读英语单词,如:老师说红色,小朋友读red.老师读red,小朋友说红色。以此类推。
(3)把卡片分发给小朋友,老师说red.就请拿到红色卡片的小朋把卡片举起来。老师说yellow,就请拿到黄色卡片的小朋友把卡片举起来,以此类推。巩固孩子对颜色的.认知能力,以及反应能力。
3,游戏。跳圈找颜色。
(1)把贴纸圈圈贴在教室地上。
(2)把孩子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各自的起跑线上。
(3)将玩具放入大纸箱。纸箱离起跑线7米左右。
老师说“开始”,红色red .两组第一名小朋友手里拿着篮子开始跳圈跳到终点,然后在大纸箱里找带有老师指定颜色的玩具放在篮子里。然后带着篮子跑回到起跑回到起跑线。以此类推。游戏结束后请小朋友告诉老师都拿到了什么颜色的玩具,用英语回答。
1,注意孩子可能会抢同一个玩具。而且孩子一定要规定好每一圈都要跳到。
2,表扬孩子做得很棒,学得很好,并讲故事作为奖励。(三只小猪)
3,学习英语儿歌《colours》。歌词如下:
Red, yellow, blue and green stand up and stretch up high above your head.
Red, yellow, blue and green sit down .
4,提问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各种水果的颜色用英语应该怎么读。答以奖励小贴画。
8,同时提问小朋友,今天跟老师学了什么?学会了没有?重新读童词数遍,
8,课后延伸:请小朋友回去和爸爸妈妈探讨还有什么水果是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告诉爸爸妈妈我今天学到了什么?
一.热身游戏
贴膏药,揪尾巴
二.课堂指令的学习
⑴当老师说OK?时要求学生回答OK!并加手势反复大声练习几次
⑵Whowantstotry?-----Letmetry!反复大声练习几次
⑶up,downStandup!Sitdown!反复操练几次后学习儿歌
Left,left,right,right,upanddow
Left,left,right,right,turningaround;
Left,left,right,right,jump,jump,jum
Left,left,right,right,wearestrong.
三.问候:
Hello,hi,howareyou手偶模仿
表演:Hello,hello,howareyou?Fine,fine,fine,thankyou
Hello,hello,howareyou?Oh,oh,justsoso.
Hello,hello,howareyou?No,no,I’mterrible.
四:认颜色:
redyellowbluegreen
拿出颜色卡片逐次认识,让学生跟读.
小游戏:将卡片放在地上,让两个学生根据老师说出的单词,以最快速度拍击相应的颜色卡片,并大声读出来.胜者发小奖品.玩两到三组.不能决出胜负者用rockpapersciors
老师提问:Whatcolorisit?
学生回答:It’s…(回答时击打卡片.onebyone)
歌:let’slearnatonguetwister.
Red,red,touchyourhead;
Blue,blue,tieyourshoes
Yellow,yellow,drawacircle;
Green,green,stampyourfoot.
复习一遍单词
Game:cowboy.
五.Are you sleeping?Are yous leeping?Brother John?Brother John?
Morning bell sareringing,morning bell sareringing,ding,dingdong,ding,dingdong.
教学内容:Chapter 6: what color is this?
教学目标:a.能听说认读单词“red/blue/green/brown/yellow”。b.初步理解what color is this?熟练运用句型It's... 教学重点:词汇red/blue/green/brown/yellow
教学难点:词汇red/blue/green/brown/yellow,句型It's...
教具准备:name cards、各色粉笔和彩纸纸片、ppt、奖品小星星 教学过程:
Period 1:
1. Greetings
2. Revision : (5min)
用动物图片tiger/zebra/elephant/monkey/panda/cat/dog/duck/rabbit/fish/复习单词&句型What's that?和It's a ...
3. 引入red/blue/green/brown/yellow ( 5min )
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展示给小朋友,然后在黑板上画出每种颜色的一样东西,引出颜色的各个单词。
4.颜色辨别(5 min )
每个小朋友发到一种颜色的纸片,老师说,show me red/blue/green/brown/yellow,小朋友举纸片示意。(可以从单一颜色到多个。)
5.单词发音练习(15min)
通过PPT上快速闪现的不同颜色的图片,让学生快速反应,说出颜色,可以小组比赛的形式。(从单一颜色的图片到多种颜色的图片。)
6.彩图找颜色(5min)
在PPT上呈现多种颜色的图片,然后问what color is this?引导小朋友一起回答。
7.观看视频。(5min)
Period 2
1.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用绿色画草地,蓝色画天空/湖泊,棕色画树干,红色画苹果,黄色画香蕉,完成后,指不同的部分,问小朋友是什么颜色。再用传话筒的游戏,it’s…(15min)
2.每个小朋友发一张纸,用彩笔画东西,只能用学过的五种颜色,然后用小朋友画的图片练习句型。(10min)
3.备用方案:如果小朋友没有彩笔,就做“这个不可以的游戏”。之前小朋友已经拿到一张纸片。老师在五种颜色中,选一种说,有这个纸片的小朋友,不可以说出颜色。其他的小朋友一次一个一个的轮,轮到自己的就说:It's red/blue/green/brown/yellow。
教材分析:
在课改的背景下,本套教材避免了传统课程的缺点,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能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重视了学生的情感,英语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设计理念:
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唱、动手操
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
设计特色: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如:预习作业的设计DD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如:它的国旗、国名、人民、语言、著名人物等,并能用英语做简单介绍。
教案流程图:
Warm up Free talk Learning new words Presentation Say arhyme Learning new sentences Summary Talking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听懂、会读和会说单词China,Chinese,
UK,British,USA,American,Japan,Japanese Australia,Australian,France,Frence,English 2、能听懂、会读和会说句型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Im….
3、能自编有关国名、人物、语言的小诗。
4、能用本课所学语言讨论国名、人物、语言等,并可以用较好的语音语调流畅地进行对话。
情感与态度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策略与意识1、能够在学习和课堂活动中集中注意力15―20分钟。
2、能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完成自我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正确拼读本课单词,能流利地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会话。
教学难点:用所学的语言对某人进行描述或对话。
教法
1、情境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3、突出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学法任务型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图片、单词卡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flash歌曲《My new friends》
1、Free talk:Hobbies(谈论贝克汉姆、乔丹、王楠)
2、以自己小组得到更多的图形为线索组织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动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呈现学习新单词,说说玩玩
1、以Country,People,Language分类,看中国国旗引出单词:China Chinese Chinese
2、分别出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法国的国旗,按Country,People,Language分类,学习新单词
CountryPeopleLanguage
3、反馈:模仿创编小诗
Say arhyme:
China,China.
Im from China.
Chinese,Chinese.
I am Chinese.
I speak Chinese.
设置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目标。通过个人、整体学习掌握单词。
在说一说、玩一玩,自编小诗的活动中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玩一玩是对学生注意力的适当调节,在学中找乐趣,在玩中学知识。
紧扣主题
训练语言技能
1、请学生自我介绍,师生问答,引出句型: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Im….
2、教师呈现图片,请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简单的对话。
3、反馈:形式多样,按整体、小组、个人,选择图片进行对话,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游戏:每四人一组,在小组内进行国旗的传递,当音乐停止时,传递也停止。如果你拿到了国旗,那它就代表你现在的国籍,你需要回答组内其他三人提出的问题。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解决了课堂中学习单一化的问题,句型呈现直观明了,优化了常规教学。
呈现自然清晰,使学生很清楚将要完成的任务。
在发扬个性学习的基础上,仍然注重全体学生的知识整体学习。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游戏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思路,为后面学生对话练习奠定了基础。
围绕主题,设计语言交际活动
1、呈现哈里波特的照片,请学生发问,教师示范做介绍
2、小组合作:谈论自己通过预习获取的知识,并自编对话进行表演。
3、小结国名、人名、语言,增强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情感。拓宽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学中用,用中学的目的,给予学生学习的乐趣。不同的形式以及语言知识由易渐难的积累,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体参与,根据所设计的内容进行对话交流,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德育渗透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小结更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温习了一遍,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作业分层Homework:
A.Listen and read the new words B.Copy the new words C.Collect the data of the countries
(进一步收集有关国家的资料,如:首都、名胜、主要城市的英文名称)
通过这样的作业争取让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获,书写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激励全体学生努力学习的目的。
英语习题课教学设计
习题课教学设计1
作者:120046643
时间:11月8日
班级:八(2)班
科目:英语
授课教师:梁xx
章节:期中考试卷评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查缺补漏,评讲期中考试卷的难点和易错点,习题课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
1.单项选择1,6,7,8题。
2.完形填空5。
教学过程:
1.对看音标写单词,单词拼写,完成句子,选词填空的答案。
先给5分钟小组讨论,改正这部分的错题。
选四个小组,每组派代表到黑板写答案。剩下的四个小组作批改。
老师改正错点,并提出易错点,如: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s,复数名词等。
2.评讲单项选择。
先对答案
T:有没有知道答案之后还不明白的题目?
(学生基本说出了我本打算评讲的题目)
T:请会的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些题目。
1.S1:因为有than,选比较级,much是修饰比较级的,所以排除了B,C,后面一句,something must be done,意思是要采取措施,所以选D much worse.
6.S2:deny doing sth.固定搭配。
T:一起记忆的词语是?
S:admit doing sth.
7.T:remember doing sth to do sth有何区别?
S:忘记了。
T:看例句:I remember closing my room's widow this morning.
Lucy,please remember to give the key to Miss Xu.
Sa:remember doing sth是已经做了的事,remember to do sth是还没做的事,教案《习题课教学设计1》。
T:看这道题,他在回忆这个人的名字是吧,所以他meet了这个人没有?
S:选B。
8.T:第8题是差不多的,stop to do sth doing sth有何区别呢?
Sb:stop to do sth是停下来去做某事,stop doing sth是停止做某事。我本来在回家
的路上,但停下来去买食物。
3.评讲完形填空。
选一个大组以开火车的方式轮着一句一句翻译,并说明选项。
5.other,others,the other,the others,another的区别
以例句说明:
1)Some children like apple,other children like banana.
2)I have lot of flowers,some are red,some are white,some are yellow,and others are blue.
3)We have two hands,one is left hand,and the other is right hand.
4)There are two kinds of people in the world,some are clever,and the others are stupid.
5)I give him abook,and then Igive him another book.
6)I gave him ten eggs,but he said he wanted more,so Igave him another ten.
4.阅读理解对答案。
家庭作业:
完成花都区的期中考试卷
课后反思:
这份期中考试卷是针对育才学生而出的,题型比较简单,主要是针对的上学期所学的内容,音标和短语是重点。简单一点的题目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但是出来的.结果并不理想,年级平均分仍然达不到及格的水平。
但是试卷讲解也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些题目除了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其他的都在考试之前做过。一些单词填写的简单题目我就对对答案就完成了,也没有什么可讲的。
其他部分需要评讲的题目也很简单,有些考得不错的学生也基本会了,所以我都采取学生讲解,老师补充的方式。
其中other,others,the other,the others,another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也怕讲太多学生不明白,征求过指导老师的意见之后,我只是举例句提示一下,毕竟这也不是重点内容。
个人认为这种试卷评讲方法还是不错的,尽量让学生讲,使得本来沉闷的习题评讲课有生气了,效率也提高了。
★ 教学设计要求
★ 教学设计英语
★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 职称英语能力要求
★ 要求升迁面试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