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说课稿模板8分钟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朗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美术说课稿模板8分钟(共含15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朗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美术说课稿模板8分钟

篇1:8分钟说课稿示范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一篇精读课文《搭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从而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搭石》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镜头:如上了年岁的人“修”搭石,一行人“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赞美了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本课分2个课时展开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设计理念以及本课教材语言美、情感美的特色,对于本课教学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3、体会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情景表演,引导学生进入搭石的情境中,以拉近搭石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默读、齐读、自由读、分组读、想像读等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感悟课文。

(三)提问教学法——通过提问,唤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

三、说学法

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新课标强调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朗读、思考、交流、练习,从而解读课文,感悟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创设情境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搭石图片,然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刘章爷爷家乡的搭石,

知道了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那么,搭石究竟美在哪里呢?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章爷爷的家乡,感受搭石的美丽”,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二)自主寻美,深入体验

通过课件出示文中最后一段文字(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提问学生“为什么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我以一个问题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朗读、思考、交流等方法自主挖掘搭石的“美”,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搭石的美通过摆搭石和走搭石两部分体现出来。

1、摆搭石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

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段中的关联词,提问学生:这些关联词体..

现了摆搭石的人怎样的品质?

我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理解文段内容,以锻炼、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体会乡亲们勤恳、无私的品质。

2、走搭石

走搭石部分作者描绘了和谐和温馨两种画面。

(1)和谐画面:

①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将课文中的片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以诗的形式在课件上出示,配上柔和的音乐,由我示范朗读。

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这段话时应体现出愉悦的心情,语速由轻快到缓和。在学生反复熟读的基础上,配上柔和的音乐,让学生背诵出来。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齐读、示范读、自由读,读出感情,进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境界。

(2)温馨画面

①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画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② 让学生找出文段中的动作细节描写(走到溪边——止步——招手示意——让??先走——等——说上——相背而行——伏下——背),提问学生:这样的动作细节描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我会在尊重学生个性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谦让美和

敬老美的写作方法。

(三)交流品味,加深感悟

(1)让学生分组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最后一段。

(2)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为什么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让学生在交流中与老师、同学、文本进行对话,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在学生理解最后一段话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仿写练习,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 ,也联结着 。

风筝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带去了 ,也带去了 。)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李镇西老师强调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为了更好的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我在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呈现练笔主题“生活中的美”,指导学生参考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观察生活的一个人或一件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将情感教育蕴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内涵,以及吸引他们的`视线,我的板书设计注重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结合,以高度概括、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搭石小路(画面美)(心灵美)

摆、走搭石 ——联结—— 一心为他人着想

情感

篇2:8分钟说课稿示范

斯妤的《在海边》出现在第一册读本“水之韵”单元,对应的是以《荷塘月色》为代表的高中第一个散文单元。散文,形散神聚,今天在这8分钟里我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扣住文本关键词句,找出主旨。

文章末尾,作者五岁的儿子提出了一个似乎谁也无法解答的问题“妈妈,谁能活得比"时候"更长?”,我们的问题是:在本文中,作者究竟给予了怎样的回答?

上一节课,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了课文1-12自然段,在这个部分,作者用两个例子给我们展示了自然的伟大和时间的亘古:

一方面,南方海边长大的作者面对北国大海的广袤苍茫和阴郁沉雄时,感受到了时间亘古不变的循环流转和人类命运的瞬息万变、难以把握,虽然有回到童年的梦幻,但是人类终究已经无法回到童年。

另一方面,六亿年前的海藻生物化作的雕塑是如此的奇崛伟岸,面对这被时光变成了石头的生命,人类是多么渺小脆弱啊。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都绝望起来,生命与时间的抗衡中,我们真的注定是弱者吗?

请大家齐读课文的13、14自然段。

大家读的很棒,在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引用西绪弗的故事有什么意图呢?

西绪弗是悲哀的,如同人类一样,西绪弗面对的是诸神的处罚,永无希望,人类面对光阴的无情,面对一代又一代流逝的前人,似乎也永远看不到战胜时间的希望,

可是!可是——总是有柳暗花明的转折给我们希望,大家都知道,在转折句中,作者强调的都转后的部分,我们来看:明知无效无望,但西绪弗日复一日,迈着坚定的步伐下山,将巨石又一次推上山顶!

那么面对似乎无垠无涯的广袤时空,我们人类短暂的生命应该怎样面对呢?下面听老师朗读15-17段,找一找这些段落中,作者究竟描写些什么呢?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汽车终于驶上风光旖旎的滨海路,这条依山傍海逶迤而行的公路是近年才开通的。据说这是全国最长的海滨公路,蜿蜒三十里。我不知它是否真是全国最长(大连这座城市很独特,它有许多全国之最),但它所展现给我的,确是最新鲜、最独特的。

海风刚烈而强劲地刮,仿佛把我们的面包车当成了待举的风帆,一定要把它吹灌得满满,张扬得高高的才肯住手。滔滔黄海在前,郁郁青山在后(被车抛到了身

后),大海以永不止歇的热情呼啸着,奔腾着,凌厉强悍的北方气息灌满了整条公路。汽车疾驶着,树木飞掠而过。涛声时远时近,时近时远,一片坦荡无垠中,突然转出一弯苍翠,又一弯苍翠,然后“哗”地一转,一片坦坦荡荡的海滩拥着一片汹汹涌涌的海浪出现在眼前。远处近处,偶尔冒出几座红砖小楼,似乎在倔强地显示人类的意志。而左侧的青山,则时坐时卧地逼视着这一切,仿佛它也不肯袖手旁观,只要稍有动静,它便会霍地耸立起来,慷慨激昂地参与这个世界的事务??

盘旋在逶迤的滨海路,我更多地感觉到了人类的气息。日月闲闲,宇宙浩浩,人类除了效那明知虚妄却仍旧坚定仍旧义无反顾的西绪弗外,又能怎么样?我们明知我们无论走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最终都指向消亡,明知生命有欢乐,更有无尽的劳作和苦难,我们也得迈着“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下去,并且尽可能地使这过程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

朗读结束

同学很轻松就找到,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写到了:

海滨、海风、海滩、海浪、青山

公路、面包车、红砖小楼

我们也很容易发现这些景物可以分成两大类,左边是自然的代表,右边则是人类的杰作,自然地伟大是毋庸置疑的,海风的强劲凌厉,海滩的坦荡无垠,海浪的汹汹涌涌,

但是在这无边的自然里,作者却更多的感觉到了人类的气息,那蜿蜒的公路,顶风行驶的面包车,那偶尔冒出的红砖小楼,即使有逼视在旁的青山,依然倔强地显示着人类的意志。

似乎无可奈何,却又绵延不断,一代又一代的人流逝了,但是灵魂对战胜时间、建立不朽的永恒渴望却沉积下来,和西绪弗一样,明知虚妄,却依然坚定依然义无反顾。

我们明知我们无论走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最终都将指向消亡,明知生命有欢乐,更有无尽的劳作和苦难,我们也得迈着“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下去,并且尽可能地使这过程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

17段一扫课文前半部分的低沉委琐之气,呼应前文中西绪弗的故事。

最小的花朵也有盛开的勇气,最卑微的生命也有歌唱的理由,即使没有谁能活得比时将更长,我们也可以继续走下去,并且享受生命本身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的过程!

斯妤用深情而的笔调阐释了她在海边的深邃思考,“时光流逝,在这一过程中一直保有新鲜生命的东西是什么?”我想,同学们都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吧!

篇3:小学英语8分钟说课稿

小学英语8分钟说课稿

Good morning, everyone. I`m number for English teacher.Now I will write the topic of my lesson on the blackboard, OK? ------(板书课题) Thank you! OK!

Now let`s come to the first part: Teaching Material

(Part 1)

The content of my lesson is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___ Unit____________________. This unit is about____________________ (topics). By studying of this unit, we’ll enable students to kn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t starts________________(structures). Therefore, this less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is unit. If the Ss can master it well, it will be helpful for them to learn the rest of this unit (or the book).

After study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teaching aims are the followings: 1.Knowledge objects (知识目标:词汇,句型,语法,课文内容)

(1)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phrases,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__________(grammar) (2)The Ss can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is lesson.

(3) The Ss can use the patterns or grammar roles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in the proper situation.. 2.Ability objects (技能目标:听,说,读,写,学习方法)

(1)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2)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working in groups.

(3) To improve the Ss’ ability of reading, especially their skimming and scanning ability. 3.Emotional objects (情感目标:兴趣,自信,话题,爱国,国际视野) By completing the task, the Ss can set up self-confidence in English leaning. And to help the Ss to understand__________________(emotion). Now, let`s come to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my opinion, the important points are the key words, phrases,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grammar, because they are the important materials in a language.

The difficult points are reading skills especially skimming and scanning, because it is a long way to master it well in reading. (And another one is (grammar) because it is abstract and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

Part 2 Analysis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are in the grade in senior high school.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help them to form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They have a definit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While their knowledge ability is different. Their attention can be scattered easily because of some burdens or some other subjects. So catching the students` attention is the key of this lesson.

Part 3 Teaching Methods

In my opinion, the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For achieving these aims, I will use the following methods:

1.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教学法)it offers the students an opportunity to complete the tasks in which students use language to achieve a specific outcome.

2. Total Situational Action (情景教学) it is a “scene - activity” teaching method , it offers real scen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s.

In the meanwhile,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电脑辅助教学) can provide a real situation with its sound and picture, it can develop the Ss creativity in learning English.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Part 4 Studying methods

I think most of my students are from the countryside. They need to rece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skills. Some students are not active in the class, even some students don`t like English. Therefore, I`ll have students study process of seeing, hearing, thinking. And make preparation for completing the new task. After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points, let students get the knowledge actively by cooperative leaning. And then I will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b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and how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Part 5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1. Lead-in. (__4__min)

Show some pictures/ a video about and then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about this topic in their daily lives. Finally, I will introduce the topic of this lesson.

The purpose of my design is to catch Ss’ attention about the lesson.

Step 2. Reading and listening(__13__min)

1.Skimming Task: read the material quickly to find out the right information about the question I asked.

2. Scanning Task: read the material carefully and listen to the tape to find out how many parts in this text, and what`s the topic for each one.

The purpose of my design: i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and listening.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__20__min)

Intensive reading and translate the text part by part. Interpret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to the students.

Then, group work. Set a certain situation, and let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and make a dialogue using the words they learned.

The purpose of my design is develop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groups and how to use the language in proper situation.

Step 4.Conclosion (__5__min)

Summarize the whole lesson and check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

Step 5. Homework(__3__min)

1. Finish the exercise book of this lesson.

2. Memorize the new words or phrases, and recite some important sentences of this text.

The purpose of my design: is that homework is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 It will check whether the Ss achieve the teaching aims. Part6 Blackboard design

On the top of the blackboard, I can write the topic of this less. On the left, I will set a serious of clues of text on it. And on the right, I will write some key words or phrases to help students to memorize.

The purpose of my design: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eading material better. And then,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writing.

OK! That is my lesson. Thank you very much!

篇4:美术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石头鱼》是一节自编课,同时也是去年设计的沙河文化系列的延续。我准备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三、目标预设;四、材料准备;五、教学流程;六、教法学法;七,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我校位于沙河边,沙河现在很美丽,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在沙河边玩耍,对沙河有很深的感情,孩子们是沙河的一员,那么孩子们能不能在让我们的沙河更美丽更热闹呢?为我们沙河的娃娃创造自己的理想中美丽的和谐的沙河呢?在这一特殊的前提下,也为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积极的自我设计石头鱼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发扬团结和睦友好的精神,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沙河的关注和热爱,以体现新课程标准,我顺应去年自编的沙河文化系列编了了这节课作为沙河文化系列之二。

二、教材分析:

在本节内容中通过用随处可见的卵石制作石头鱼,激发孩子们作为沙河的一员,随时为沙河的美丽动脑筋,并能用丰富的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对孩子进行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团结合作的培训,让他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合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充分利用卵石制作石头鱼中加强环保意识。同时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有助于学生成为积极的评价主体,提高评价能力。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沙河关注沙河。基于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三、目标预设:

1.通过探索用卵石自由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石头鱼,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创造精神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生活情感,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3.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实际创造潜能。

四、材料准备:

1、教具学具准备:卵石.水粉

五、教学流程图:

主要通过5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课。通过提问激发孩子们对沙河产生关注

(二)、质疑探究。观察分析卵石,小结出要关注身边事物学会巧妙利用材料创作或再创造,培养小组共同探究能力。

(三)、学生分组在实践中体验自己做主并通过设计石头鱼,一起努力把沙河变得更加热闹的乐趣,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小组团结合作能力,激发创作潜力和学习激情。

(四)、欣赏评析别人和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美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扩展思维激发继续探索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

六、学法、教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围绕小组合作展开学习,通过了对原材料的分析,工艺设计的构思,改变传统的师生的教学方式,了解本校学生情况,联系实际生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把“感知”“欣赏”“创造或再创造”为前提,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并把合作和探索想结合,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精神。无论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激趣导课---质疑探究---尝试创造---体验成功----小结拓展,积极创设一种宽松的自由的情景,使学生对卵石工艺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制作欲望,紧接着展示制作技法与过程,然后引发其展开联想的翅膀,激情澎拜地动手制作石头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多维评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发展了其个性,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供创造性教学精神,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美的韵律,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并自觉的探究制作技能技巧,对卵石工艺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感性认识,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眼,脑,手,使其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而且背景色彩营造的意境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视觉效果,既培养了学生审美和创新意识,又增强了学生对工艺设计学习的兴趣。总体来说,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习过程中始终表现很积极很投入,对于在石头上创作掌握的比较好,只是由于是第一次尝试的原因,学生的经验不足,底稿画的不错,在填色时有学生没有把握好水分,导致鱼的形象模糊了些,但再多做几次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体验,得到了收获,得到了快乐。

【【精品】美术说课稿锦集五篇】

篇5:美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歌曲《桔梗谣》采用3/4拍节奏,音乐轻快明朗,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非常符合三年级小朋友的欣赏学习。歌曲共有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从中,可使学生触及到朝鲜族优秀的特色文化,深刻感受中国丰富的少数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风格。

2、能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鼓励学生自选伴奏乐器为歌曲伴奏。

其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为:在听、唱、奏、舞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体验感受朝鲜族的民族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确定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 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跟着《朝鲜梦》这富有朝鲜族特色的音乐声,做拉裙子的动作点步进教室,师生共同律动。

待音乐声结束后,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本课的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感受朝鲜民族的音乐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朝鲜族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其次又通过引导学生听、律动等形式,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

1、先请学生欣赏课件演示朝鲜族人民的服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

2、然后师生展开关于朝鲜族风情的交流讨论。

3、鼓励学生照着课件上的舞蹈动作,和老师一起学一学,动一动。

4、老师小结。使孩子们明确: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他们的舞蹈舞姿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在这个环节中,借助课件,通过欣赏、交流、学习舞蹈等方式,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许多有关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激起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又能促使孩子积极展开想像,引发创作的灵感,有效地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

三)、学唱歌曲《桔梗谣》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聆听范唱,教师边唱边舞,激起孩子的兴趣

3、学唱曲调: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然后,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学会演唱曲调。

4、 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唱几遍,接着跟琴填唱歌词学会演唱歌曲《桔梗谣》。

(这个环节中,对于曲调的学习我采用了制作卡片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易化难点,再通过学生合作练唱、小组比赛唱等形式,使枯燥的练唱活动变成了有意思的学习,即激发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又增强了群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表现歌曲《桔梗谣》

1、组织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呢?引出本首歌曲的主题: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我们要热爱劳动。

2、老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伴奏乐器,按课本上提示,为歌曲伴奏。

3、鼓励学生自由创编恰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师生一起复习朝鲜族的舞蹈动作,鼓励孩子们为歌曲伴舞。

5、 开个小型的演唱会,请孩子们表演唱、物、奏。

(一堂音乐课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性、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此外也进一步地深化主题: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

五)、组织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在《桔梗谣》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让孩子们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声中边舞边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更多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能成为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永远孜孜不倦的追求!

篇6: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活动一《中国民间美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大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共有三个活动,活动一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常见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不同类型的特点,通过欣赏评述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根据教材内容及《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表现形式,即本节课重点。

2、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多样化表现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这也是本课难点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及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评述能力,能够体会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表现方式。由于初中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这节欣赏〃评述课还要以教师引导为主,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与感知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独特美感和表现特点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

依据本节课性质及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赏析比较、探究研讨、评述(创作)交流”等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赏析、评述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频、图片的展示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激情导入、作品赏析、交流讨论、拓展实践、课堂小结四个方面展开学习。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激情导入

播放一段皮影戏《龟鹤相争》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以什么形式制作的动画片吗?它和我们平时所看的有什么不同?从而导入课题:皮影属于民间美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作品赏析、交流讨论

美术是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法。

(一)多媒体直观教学: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佳作,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什么是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的种类有哪些?

师生共同总结民间美术的常见种类:(并板书1―3种)

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态丰富多样,常见的种类主要有:木板年画、剪纸、玩具、石雕、泥塑、面塑、皮影、刺绣、染织、竹编、草编等。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教师分组发放事先准备好的不同类型民间美术作品,小组结合课本分组分类讨论不同民间美术特色、寓意及其类型。在本组中推选出一名解说员,并讨论解说的方法。

(三)学生解说,对比欣赏各组解说员介绍该类别作品,本组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达到一个团结协作的好风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1―4种民间美术作品图片《万象更新》、《门神》、《布老虎》引导学生从表现内容、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三个方面介绍其特色

此环节教师由以前的主导者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教师积极溶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交流讨论活动中,关心活动的过程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比以前更有积极性

三、拓展实践

新课程理念强调创新精神,而美术实践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发展动手的能力,开发潜能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安排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创作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

1、首先我播放一段草编昆虫制作的视频,趁学生兴趣盎然,分小组发放不同制作材料及工具,让学生根据作品的多样化表现特点任选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2、作业完成后收集作品进行展示,并评出最佳解说奖,最佳协作奖,最佳创作奖。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一种当地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独特的人文、地理、文化的关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课堂小结:

民间美术源于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热爱生活,感受身边的美。

板书设计。

篇7:美术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解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七册,第12页,第4课——《漫画》。教材的目的是通过欣赏漫画作品,学习漫画的构思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敏捷。培养学生用敏锐的目光捕捉生活中的现象,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以校园生活、社会现象为题,用漫画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漫画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审美情趣等,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破学生对漫画创作的神秘感。漫画创作就是通过夸张、对比、误会、比喻等一些常用方法将事情表现出来,或讽刺或幽默,给人们讲述一个道理或带来乐趣。

难点:有些想法可能学生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可适当的补充一些文字对话,但是不能因为漫画的线条比较简单而漫不经心,潦草从事,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漫画。

教学目标与内容:

①欣赏漫画作品的构思特点、表现方式和艺术效果。了解漫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漫画创作的常用手法。②试着画一幅或一组漫画。③认识漫画具有特有的讽刺丑恶,弘扬正气的社会功能还具有其独创性,画漫画就应该有独创性在里面,要别出心裁。

【说学情】

一提到漫画,很多的学生就会联想到日式连环漫画卡通片的形象。但是这只是漫画的一种,不能让学生的思维陷入到这种漫画的局限之中。可以给他们看更多的漫画来开拓他们的视野。

【说教法】

为了让这一节的美术课更容易让学生学习,我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一、引导学生观看。①看课本,学习课本上关于漫画的基本知识。

②看课件,讲解漫画的创作。

③看漫画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思考。讲给学生几个笑话。

笑话一:脑子 我联系到一个屠夫,想要一个羊脑子在神经解剖学课上用。我跟他约好了,改天过来拿,但是,那天我到了他的店里,店门关着,上面贴了一张字条:“老师,你的脑子在隔壁理发店。”

笑话二:猫的感受 我养了一只乖巧的猫。一天我突发奇想,把它按在桌子上强迫它陪我一起看电视。

不久,我又买来一只小仓鼠,两只动物越来越熟,常在一起玩,仓鼠的胆子很大,竟然跑到猫的食盆里吃东西。猫这回生气了,一下子把仓鼠叼到电视前,并用两只前爪用力按住仓鼠,要仓鼠看电视。

同学们进行讨论,思考解决如何把笑话变成为漫画。

三 引导学生绘画。①给同桌画一张肖像画。

②分小组把笑话改为漫画进行创作。

【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课本,起稿用的铅笔、橡皮和黑色的水笔。

教师:相关的PPT课件,漫画图片以及一些幽默的笑话。

2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2分钟)

⑴ 拿出几张不同种类的漫画让学生看,吸引他们的兴趣。

⑵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吗?”

⑶ 导出新课,板书课题——《漫画》

3 展示课件 学习新课(10分钟)

师生共同观看课件,学习漫画的特点,类别,和创作。

4小组活动 绘画训练

①给同桌画一张肖像画。要求夸张和简约。(10分钟)

②讲笑话并把笑话改为漫画进行创作。分成小组进行集体创作,比一比看哪一组的设计更夸张和别出心裁。(20分钟)

5小结展示

把学生的肖像漫画和小组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让学生评选最好的作品和创意。(3分钟)

篇8:美术说课稿

一、 教 材 分 析

洒水成画是小学生在生活和卫生劳动中熟知的事情,本课洒水成画正是选用洒水作为绘画的表现内容,让学生感悟美术造型表现乐趣,进行情趣盎然的集体美术绘画学习的载体形式。

通过洒水成画参与游戏,滴水连线,洒水作画,使学生从儿童天性的需要满足中引发学习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教学内容侧重对线条的认识,通过随意洒水成画的尽情表现,为学生提供新颖的“玩中学”的途径,获得改变美术课程学习方式的崭新体验。

本课洒水成画学习形式是来源于生活体验,洒水成画的效果像水墨画但又没有水墨画工具材料的诸多限制,很适宜本年级小学生,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众多的学习收益和愉快体验。

二、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洒水成画的基本方法。

2、认识绘画及其工具材料的多样性,了解线条和线条绘画的基本知识。

情感价值观:增进美术学习的自信心,获得绘画学习的愉快体验,促进集体协作精神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游戏,在满足儿童天性中引发学习欲望,自主参与学习。

教学重点: 对线条的认识。

教学难点:形成自由大胆的线条造型绘画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 学 设 计

本课应从不知到知,从无意到有意,从参与到讨论,从发现到审美的多层面多角度进行教学设计,使本课的美术教学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1、洒水游戏

先让学生参与自由洒水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洒水所留下的痕迹中去发现、找到有趣的形象。(采用游戏导入,可以增加美术课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但是为使本课学习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也要有适当的演示,这样才能突出学习的要点,避免玩耍性质的`洒水游戏,培养学生的线造型能力。演示法。)

2、发现学习

学生通过游戏明白水瓶可当画笔,洒水可作画。以学生发现有趣的形象为契机,深入探讨“以瓶为笔、滴水连线”的技巧。瓶口与地应保持较近的距离,使画出的线条清晰,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均可画出较粗的线条。(观察法)

3、合作表现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互动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获得心灵感悟。合作表现应与开始的自由洒水游戏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并开展有主题的集体绘画练习。主题性集体绘画,应将内容设计得广泛一些,避免内容题材过于单一的现象,以免束缚学生的自主发挥(合作探究法)

4、赏析交流评价

评价可以组织集体观赏,评析对集体作品的感受,交流在学习活动中的感想体会。

作业要求:玩一玩洒水的游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大家齐心协力,用清水或颜色水在地上画一幅大画。

四、教 学 建 议

课前准备时场地规划是较重要的,它既是教学活动的空间,也是学生完成和呈现作业的必要条件。尽可能选择一块能先尝试体验,后集体创作的空地,使洒水痕迹清晰可见。由于洒水痕迹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因此应注意考虑天气的因素,宜选湿度适中的晴天。

分组作业是相对的,教师要注意调动整体的合作行为,随时进行作业整体上的协调。

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 节 没 准 备 的 课

思考问题:

1、如何在旧有教育模式的不断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

2、如何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途径和方式?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刚加入美术教师行列的我经常抱怨学生上美术课不带齐美术用具,也为此多次教育甚至批评学生,我一向认为学生不带工具,课就没法上了,可是自从上了那一节课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

二、实录: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二课,课程内容是以刺孔的瓶为笔,滴水连线,洒水成画,愉快体验用其它工具作画的乐趣,我提前来到教室,准备组织学生排队到操场上课。

“老师,我没带水瓶。”

“我也没带,”几个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叫喊着。

“老师,我俩能不能共用一个水瓶?”------

我眼见全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来,心里着急而且生气,“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这节课一定要带一个瓶子来,我们要用瓶子做一支特别的笔来画画,现在那么多同学没带‘笔’来,那么我们就不用上课了。”我责备道。课室一片沉默。

“老师,我有一支毛笔。”

“除了毛笔,铅笔、圆珠笔,你们现在还能找到什么东西来当笔画画呢?”

又是一片沉默。

“拖把。”学生的声音很小,可是我听到了。

“真聪明的学生,”我马上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心里暗暗地感谢学生提醒了我。

似乎有人开了个头,学生们马上就热闹起来。

“老师,我想到了,我用扫把做笔。”

“抹布也可以。”

“浇花的水壶也可以。”

“我的鞋子。我用鞋印画画。”

在我和学生仍在讨论着可用什么东西来上课的时候,这节课开始了。

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没按要求带东西来上课的学生。就是他们使这一节课不仅仅局限于人手一个瓶子洒水成画,而是呈现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自由地创作的空间。由于学生的工具多样,手法不一,因而得出了丰富有趣的效果:

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

有的学生拉着地拖在操场跑,画出了长城,甚至以自己圆心,以拖把为半径画圆。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鞋印、手印合作创作。

有学生把湿抹布展平或弄皱在地面上印出各种肌理,而这些好看的纹理又成为她画的小女孩的花裙子。

有的学生用圆桶底印月亮,利用从天而降的一阵小雨点作星星------

反思与研究:

应该说这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一节很有启发的课,使我在课后有深刻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升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整个社会所认识,原有的美术教育课程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需要改革,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课程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偏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上文提到的这一节课,整节课学生的纪律很“松散”,有的学生拿着湿拖把到处跑;有的学生拿着水瓶向天射水;有的学生把湿抹布向墙壁掷去;有的学生把一大桶水全倒在地上,留下汪洋一片,甚至所有的学生根本来不及听老师想提出的一些建议。可是,最后我发现,那湿拖把经过的地面出现了长城;那向天射的水就是地面的星星雨点;那湿抹布在墙上留下了斑驳的水痕;那一片汪洋上面出现了一只小帆船-----我想要求学生做的,虽然没说出来,但学生都做到了;我所想不到的学生却想到了。像这种课改的新课,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在自由自在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不仅仅学到了用各种能携水的水工具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美术不单纯是一支笔和一本图画本里的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普遍得像自己的鞋印、屋顶的漏水痕迹,周围地面的任何纹理等等,都是美术。美术就在每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生活里,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会因此而觉得自己与美术没有距离。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继而再升华为学生终生对美术的热爱。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这节课的课前,学生没带指定工具,教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其它同样可以携水的东西代替,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这一节可以说原本没准备而成了最好的准备的课,使得学生懂得其实美术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受教育者,上课只是要求学生按老师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的文明与进步,要求美术教育趋于综合和整体,希望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美术教育具有的审美价值、智力价值、专业价值和创造价值,在对现代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着其巨大的育人潜力。

通过这一节课,我作为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在旧有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思想,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充分展现美术教育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职能

篇9:美术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色彩的魅力》。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色彩的魅力》是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前面的课程,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应侧重于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确立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学情分析如下:

本课是初中七年级美术课程,初中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色彩知识和造型表现能力,但是平时缺少观察和注意,对色彩的认知还比较粗糙和简单。针对这一情况,本节课我注重启发学生对色彩的美的感受。对本节课的作业做简单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做分层次的布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愉快与自信的学习本课。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中七年级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色彩的三原色、三要素、对比色、同类色等基本色彩知识,了解色彩的本质、色彩的象征以及色彩的情感特征;并运用色彩的情感特征进行大胆表现、自由创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意识,进而抒发个性的情感和思想。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运用色彩美化生活的美好态度。

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色彩,并适当的运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法学法

考虑到初中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一些大自然的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借用几张大自然的美景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色彩魅力,引发学生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与激情。

2、讲授新课:

活动一

首先让学生们了解一下所要学习的课程大致内容,用几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联想生活中的色彩,让学生对色彩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色调和对比色。

然后请学生参加活动,,请学生欣赏凡高的《白色的果园》,让他们思考作品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然,赏析美术之美和主观情感的。用简单的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到三原色的基本概念。提问一些学生最喜欢的颜色来告诉他们色彩的冷暖与情感的关系、,使学生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亮度,还有色彩中的对比色、类似色。教会学生根据人们的心理和视觉判断色彩的冷暖,分别为暖色系、冷色系、中性色系。

通过两张简单的色块对比图片,使学生们感受到色彩的前进感和后退感,从而使学生了解膨胀色和收缩色,色彩的味觉感、色彩的音乐感、色彩的搭配和春夏秋冬不同的色彩感受。

活动二

用四张色彩图片,让学生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互为类似色的两幅图;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分别用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和谐、对比。

3、布置作业。

针对初中七年级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运用不同的色彩,通过组合,分别表达欢快和沉静的感觉。

选几张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从中更加深入认识到色彩的魅力,巩固今天所学的课本知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艺术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5说课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我不仅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通过这节课,既提升了学生们对美的感知,也提升了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载体,适当的结合黑板板书,从而起到引导提纲的作用。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初中七年级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10:美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美术中的《水族馆》。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教材、方法、过程、理念)

一、说教材:

1、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赣教版)二年级下册 “多变的纸”中的第七课《水族馆》,其学习领域为设计应用。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心灵手巧

心灵:体现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喜爱,体验用自己的双手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的乐趣。

手巧:体现在能利用身边的废纸,通过看看、剪剪、贴贴、包包、捆捆、扎扎等造型游戏,把喜爱的海洋动物制作出来。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

A、(学情分析)吉安是一个革命老区,没有水族馆。学生生活在内陆,对水族馆完全陌生,对海洋生物的了解只有在电视、书本上。根据这一情况确定为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造型。

B、(课本教材分析)经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操作等学习习惯初步养成。且通过《昆虫世界》和《动物乐园》前两节课的讲解和操作,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些卷、揉、剪、撕、贴、包等基本技法。根据这一情况确定为运用不同的纸张和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

二、说方法:

(加理论形象思维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自制力差,缺少生活经验,所以,为达成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我特别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体的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在课题导入时,通过播放水族馆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课堂教学中,观察海洋生物的造型特点。

2、观察法:播放影片时采用边看边讲解分析,让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意义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美的鉴赏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剪、贴、包、捆、扎等方式按自己的想象做出与众不同的海洋生物。

学法有: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

三、说过程

在进行《水族馆》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以图例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过程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材质的海洋生物模型、供学生欣赏的图片、以及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废旧报纸、塑料纸、包装纸和彩色纸以及剪刀、双面胶、针线等工具材料。

课堂教学形式:学生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五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1、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通过播放水族馆影片进行课题导入,边讲解边分析每种海洋生物的形状、特征。影片中海洋生物的奇异的动感和亮丽的色彩冲击学生的视线。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了海底的神奇魅力。学生在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海底生物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激趣:老师这还有很多图片,大家想不想看呢?大家来说说看你的感受。在看到图片一时有的同学会说“这只鱼的颜色是黄色的,我最喜欢黄色的了”、有的同学会说“这只鱼身上的花纹象一只眼睛样的,我很喜欢”、有的会说“这只鱼有很多颜色,花花绿绿的很漂亮”、 有的会说“这只螃蟹的样子很威猛、还有的会说“这只鱼长得很象刺猬”,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导出课题《水族馆》。

2、讲解――

出示课题后,开始进入教学的主要内容。A、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分发一件做好的作品让学生共同观察、探究,允许学生去拆,去装。这时的学生充满了好奇,有了探究兴趣。学生通过拆装后对制作海洋生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老师抓住几个主要的制作过程进行讲解、现场操作,主要是捆、扎方面。B、欣赏其他的海洋生物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

通过这组海洋生物的作品欣赏,让他们知道在自己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材料都能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们变成各种美丽的装饰品。学生在欣赏了这几组图片后,已经个个跃跃欲试,急于想自己动手实践了。这个时候,我的教学过程也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3、创作――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和认识,应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等方法自我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制作前,我让学生自主选择:是一个人单独制作,还是两个人做,或者是几个人合作。想选择手边的哪种材料来做。并提出制作要求:有创意,跟别人不一样。然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或他们小组准备做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予以鼓励或指导,并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指点学生不会做的时候可以问同学或问老师,相互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新课标强调:美术课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巡视过程中我会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和他们的每一个细节,使课堂保持和谐,人文的氛围。等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学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4、展评――每组选一两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说说自己使用什么材料做了些什么。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自评,然后组织同学互评,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出最佳作品。根据学生的发言再分别评出“最美心灵奖”和“最巧小手奖”。通过语言和奖励小海星的方法给学生鼓励。

5、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看看、剪剪、贴贴、包包、捆捆、扎扎等方法把自己喜爱的海洋动物制作出来了,你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啊!课外大家还可以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制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四、说理念: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在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用教学环节中的作品激趣;欣赏作品让学生赏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示作品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总之,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中学,学中乐”充分享受美术带来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篇11:美术说课稿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瓶盖想象组合出各种形象及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瓶盖铺成一条“小路”;各种形状的瓶盖(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星形……)

3.实物投影仪、音乐;

4.水粉颜料、黑色卡纸。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奇妙的瓶盖》

三、活动过程:

1.以森林旅行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小路”,初步感知瓶盖的特征。

(1)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入森林。

师:小朋友,这儿有一条奇怪的小路,它是用什么铺成的?这些瓶盖有什么不同?

幼A:这些瓶盖的形状不一样,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星形……

幼B:瓶盖的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幼C:还有它们的颜色也是各种各样的。

(2)教师小结:这些瓶盖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圆、有的方、有的大、有的小,而且它们都有正面、反面和侧面。

(评析:幼儿置身于游戏情景中,主动积极地观察、了解瓶盖的特征,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又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2.教师奖数字便故事《奇妙的森林旅行》,并以覆盖的形式展示示范画的创作过程。

(1)以故事形式激发幼儿探索瓶盖作画的兴趣。

教师:有一位小姑娘也到森林去旅行,可是走着走着迷了路,这时一位小仙女从小路上捡起瓶盖一挥,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景象。

(2)播放音乐,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出示三幅创作过程图,引导幼儿感受瓶盖组合想象画的美妙。

图一:绿绿的草地上,飘着朵朵白云。(椭圆形瓶盖滚成的绿色草地,不规则瓶盖组合成朵朵白云)

图二:草地上开满了美丽的鲜花。(圆形瓶盖印成鲜花)

图三:花儿飞到小姑娘身上,她成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姑娘。(各种瓶盖组合成小姑娘)

(评析:此环节利用神秘的故事情节,配以投影仪逐一展示利用瓶盖作画的过程,其中蕴含了色彩搭配、画面布局等美术因素,为幼儿自由创作留有更大空间。)

3.引导幼儿在轻松的音乐伴奏下,体验瓶盖作画的乐趣。

(1)幼儿在小路边的卡纸上初步尝试把瓶盖组合成一幅想象画。

师:小朋友,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用哪些瓶盖创造组合出一幅什么样的美丽图画?想好了就选择你需要的瓶盖。

(评析:在幼儿对瓶盖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探索,充分感收非美术材料作画带来的愉悦,使幼儿真正掌握瓶盖这一特殊的作画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协调运用材料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从画面的色彩、布局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交流作画过程。

幼A:我用椭圆形评盖的正面印出了树叶,用各种形状的瓶盖蘸上各种颜色变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幼B:我用圆形瓶盖的侧面蘸上蓝色,滚成了蓝天和大海,又用星形瓶盖的正面印出星星和海星。

幼C:我都是用的椭圆形瓶盖,在它的正面蘸上黄色印了一幢房子,还用它的反面印出了许多小花。

(评析:幼儿的画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表达着他们内心的独特想法、看法,我们不强调幼儿作品形象的具体性和逼真性,而是通过他们愉快的作画过程表达自己创造性的观点,发展思维,发展语言体验快乐,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5.延伸活动:在美工区中为幼儿提供各类形状的钮扣、积木等,继续引导幼儿组合成自由想象的图案。

四、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以童话色彩的情节串联起来,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创作氛围,维护了幼儿自主表现的时空,提供了大胆想象、大胆创作的艺术背景,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的开放性

活动过程中,幼儿自由选择、取放瓶盖,综合运用各种颜料搭配、组合,按自己的意愿自由作画,体现出活动环境的开放性。

2.创作的自主性

活动中,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控制,而是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启发,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对作画的要求、形式、方法都没有过多的局限。幼儿可以在“小路”上反复尝试,可以自由结伴合作完成,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自由探索瓶盖作画的多种方法,体现出活动空间的自主性。

3.表现的自由性

幼儿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活动中教师给幼儿充分讲述、评讲的时间与机会,并接纳、赞扬和分享他们的成功,体现出活动形式的自由性。

篇12:美术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关于眼睛的造型表现课。儿童对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时并不会很积极、有意的观察和了解,本课则是要让学生深入的来了解观察眼睛的特点,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动物各种各样的眼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眼睛的一些科学知识,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学重点在于对眼睛的形状、特征、色彩、内涵等美术方面的刻画。

本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研究表达人类的眼睛,第二课时则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眼睛。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了解人类眼睛的特征,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对眼睛的'形状、颜色、特征和神态的刻画。

篇13:美术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绘画、剪纸等美术方法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彩泥、绘画、剪纸等美术方法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

2、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各类菜的图片和一些精美的菜肴及菜名标签图片的教学课件及学生创作过程中的音乐。彩泥、绘画纸、油画棒、剪刀、彩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班最活泼,最可爱的是谁呢?(生:……)对呀!是我们班最活泼,最可爱的?可是今天早上我看到她的时侯却发现她好象有点心事。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是她的生日,平时是与爸爸,妈妈和朋友在家里过的,可是今天还得上学,怎么办那?说道这儿,巧了,我们今天的美术课刚好讲到《今日的菜单》[板书课题:14、今日的菜单]何不就让我们一起为()过一个有趣的生日呢?大家说可不可以呢?[板书:一个大的问号“?”](生:可以。)呵呵,真是我的好学生。那下面老师就先带大家到菜市场去逛逛吧。

二、发展阶段

1、用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兴趣更浓。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买些什么样的菜?(师逐步出示主食类.蔬菜类、水果类和肉蛋类的给学生观察各种菜的特点。)

2、学生建议,初步设计菜单。

师:刚才到菜市场看到了那么多的菜,我们大家一起来选择几种菜,看看我们刚选择的这些菜可以做出什么菜式来。(生:……)

师:说着说着好象都能闻到菜的香味了,但是我们在美术课堂中不能真刀切,真锅炒,你们想想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将菜先设计并展现出来呢?

(生:绘画、剪纸、彩泥……)

师:对呀,大家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就可以先用我们美术表现的形式将菜肴设计出来啊。

3、提出活动要求,做好活动的准备。

(1)、明了比赛要求。

师:接下来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那我们现在的三个大组分别为我们的三个智囊团。我们三个智囊团之间将展开争夺,看今天哪个组想出的菜式,做出来的菜最丰盛、最有营养。那这组将被评为“表现智囊团”。同时我们已经分好了每三个人组成一组的合作小组,我们每个合作小组之间也将进行比赛,在每个智囊团中评选出各合作小组中表现最突出的菜式为“金点子菜”,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奖品将送给被评为“金点子菜”的设计者。大家有没有胜利的信心呢?(生:有――)

(2)、课件出示大师作品及一些菜名标签。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取得最后的胜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有名的厨师的作品给大家做做参考。请大家注意看各种菜式、盛菜用的碗叠和每样菜旁边的菜名标签。

师生互动观看大师作品。

(3)、活动前讨论。

师:看了大师的作品我想大家可能心里更有把握了吧。接下来的两分钟时间将让大家讨论:a、自己这个合作小组准备用什么材料设计什么样的菜式,用怎样的碗碟盛放,并请将菜式的名称标签也放在你们的设计当中。b、注意合作小组中三个人的合理分工:一个人负责菜式设计,一个人负责碗碟的设计,另一个人则负责菜名标签的设计。

(4)、交流讨论结果。

4、动手做做看。

(1)、学生开始设计时,老师放轻音乐调剂课堂气氛。

(2)、学生制作,第一大组用彩泥捏出菜式;第二大组用绘画的办法表现菜式;第三大组的同学用剪纸的方法来创作。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老师下去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将菜肴摆在前面,请今天的小公主到台前来,大家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许下心愿,请今天的小公主选出她今天最爱吃的菜,被定为今天的”金盘菜”

(1)、师:比赛时间到了,我们来看看三个智囊团的比赛结果怎样?恩…我能看到每个智囊团的孩子都是非常尽力地去做的,真是一群热心的孩子,看看你们设计的菜肴,真是色香味齐全,非常的不错。[老师将黑板上的问号换成感叹号“!”]

老师选取学生设计的任意的菜肴让学生欣赏,并问孩子设计的意图:说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菜肴?

(2)、请学生代表来评选出自己这一组的“金点子菜式”。

(3)、评选出“表现智囊团”。

三、课后拓展

师:今天大家设计的这些菜肴,我看到了是非常的喜欢。我想()肯定会非常满意并感谢大家帮了她的忙,今天老师就希望放学回家后,你们也能将今天课堂上的设计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同时帮助他们按照你们的设计,也做出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来。

篇14:美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徐志刚,我今天抽取的题目是美在明间永不朽——中国明间美术。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课时为一课时,课型为欣赏课。教具是幻灯片教学多媒体课件。

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内容构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重点内容是: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喜爱民间美术。

1、难点是:民间美术的名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及其分布,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不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美国教育家布鲁洛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上积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欣赏过程的讲解。

2、电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及其发展过程。

3、演示法。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步骤。

4、练习法。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以此来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本节课以下面的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播放中国民间艺术品,了解民间艺术的界定、种类。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也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为整个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幻灯上的图片重点讲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民间美术的功能。在分析多张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上,同学们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看幻灯片的同时老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对所播放的作品认真观赏后,小组议论探讨。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同伴做适量补充、归纳,使课堂达到一种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发展学生善于思考探讨问题的精神。

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及其巩固,我设计了以下例题,通过例题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界定及其各个时期特点。

并设计了巩固练习来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最后是板书设计,仅仅扣住重点并把重点难点简洁的呈现出来,以便学生认知和理解,以此深化主题。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篇15:美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四季的色彩》,小学人美版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一课教学内容,我准备从教学资源开发、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三部分来进行说课。

第一部分 教学资源开发

(一)教材分析 “四季美景,如诗如画,色彩绚丽,怡然怡情。” 《四季的色彩》一课是以了解色彩知识为主线,认识国内外国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变化与魅力的 一节“欣赏评述”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有较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设计,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四季色彩变化的联想,寻找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情感的关联。

2.通过欣赏名家名作,作美感表达,使学生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四季色彩,欣赏名家名作,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

难点:学生对色彩的联想,对作品的美感分析,并作美感表达。

第二部分 教法学法

教法首先 运用“激趣教学法”,通过小实验,小游戏等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启迪求知。其次 重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力图打造审美教学的亮点,南朝学者颜之说:“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拟之”,在备课的时候,我常想,我如何不辜负这多彩又美丽的四季?有这样一个比喻“艺术是哭泣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当一个人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的时候,情境教学就会为你打造一个美的世界,我和他们一起放飞心灵,一起美美的观赏,美美的感受,美美的表达,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趣,求美。

最后 “启发引导法”,艺术课程最大的亮点是综合性与人文性,与音乐,文学学科整合,会怡情促趣,在这里我重点要、说的的是本课对于教师语言的引导有很高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类教育中最美妙语言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

角落。“:“”首先教师语言应该诗化,充满情感,音乐的渲染,诗词与美文都讲究意境,意境本身就是高度浓缩的情境,在本课当中我设计了闻一多的《色彩》一诗,讲解色彩的联想,又在欣赏美景图片时,设计以诗文解说,或以美文解说,激发学生的心理感受,感受情境的情,情境的美。教师诗意的引导必然提升美术课堂的魅力。

学法 我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有时来的比讲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欢肖伯纳的那句话;”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我们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就拥有了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而情境教学教师设计了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点燃学生发现,研究,探索之火,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我分为一“ 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二“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三“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四步骤完成。

步骤一 “ 导入环节------游戏导入,色彩体验”

活动一 试验导入 引出课题

活动二色彩联想游戏

设计意图;;游戏激趣,初步引入色彩知识,色彩联想,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

步骤二分 讲授环节-----诗情画意谈四季,感受色彩变化”

首先从“点”入手,感受四季色彩。

其次“点点”成线,欣赏课件美景,师生诗文解说

最后“线线交织成面,情境引导,师生共展画卷。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知识进行点线面全方位的引导,使学生从点入手,阶梯状到最后在头脑中形成美好画卷,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能够把少年拴住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认识,这是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我想你给学生一个梯度,学生定会还你一个认知的高度。

步骤三 “欣赏环节----欣赏名家名作,润物无声;自主探究得结论,金石为开”

学记中说,叩之以小者小鸣 叩之以大者大鸣,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四幅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自主探究,从而引出作品内容,作者,表现形式,色调,感受五项知识的探究,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最后教师把学生分散的观点总结,为学生欣赏作品作范例。

步骤四“创作环节----美感表现四季”用线条画出记忆深处最美的画卷。

板书

结言 作为美术教师,我应该对得起这个美字,作为审美教学,要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应用美,你给学生一个美的学习情境,学生必然还你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美术说课稿

说课稿美术

初中美术说课稿

大班美术说课稿

八年级美术说课稿

幼儿教师美术说课稿

说课稿创意美术

小学美术说课稿

幼儿园美术说课稿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模板8分钟(推荐1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美术说课稿模板8分钟,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