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说课稿(共含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zhulvwan5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主要描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为夺下597.9高地,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去摧毁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课文渲染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衬托出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而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同时也生动刻画了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言行,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说设计理念
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分解教材,资源重组教材,通过教师、学生、文本、媒体四者之间的相互呼应,多元互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段要求,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2.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四、说教学流程:
(一)营造氛围引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以鲜明的人物画面和激烈的炮火音效,刺激学生的视听;以饱含深情的话语,碰撞学生的心灵:同学们,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用他年仅22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赞歌。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他的名字――黄继光。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营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把握精髓,以读为本
“读”应该是阅读教学永恒的主题,它是阅读理解文本最基本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读书实践,采取“以读悟语、以读悟情”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有层次的读文三步曲:
第一步,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心中初步定位黄继光的人物形象――“英勇顽强”。
第二步,静思默读,圈画出黄继光从请求任务到完成任务过程中,描写他语言和动作的词句,并在感动之处加以批注。这一步读文,静中有动,渗透着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训练学生捕捉文章重点的'能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第三步,重点精读,指导学生朗读品悟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如:
主动请缨时坚定的话语:“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匍匐前进时顽强的动作:“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
舍身堵枪口时的英雄壮举:“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通过这样标的明确的挖掘,深入体会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品质,同时体会作者在修辞运用和人物描写上的写作特点。
读文三部曲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书,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在读的过程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和延伸……
(三)小诗铺路,练笔言情
在品读重点词句感悟黄继光的英勇顽强之后,将诗人严辰为黄继光所写的一首小诗《永恒》引入课堂
永恒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的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相信此时,那一行行感人的诗句拨动学生的心弦,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愈来愈清晰高大,积蓄已久的情感续势待发,教师相机而动,安排了这样一个练笔训练:孩子们,读着严辰的这首诗,感悟着黄继光的英雄形象,老师相信在你心里一定有好多话要说!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这篇课文的题目下面,写在“黄继光”这个伟大的名字下面。这样一写,就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心桥,行之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受到黄继光精神品质的深度熏陶,完成了英雄形象的再塑造。
(四)精神永生,真诚献礼
教学的尾声,音乐响起,示意全体同学起立,向英雄的黄继光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并把这庄严的一礼,献给那些为祖国和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至此,《黄继光》一课的课堂教学已被推向情感的巅峰,让人倍感震憾!在语文学科工具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部编版四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黄继光》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抗美援朝时期,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宁战役中,为了消灭敌人的一个火力点,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颂扬了黄继光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
全文以“上级命令——请求任务——英勇献身——占领阵地”为主线,字里行间都流露出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文字感染力,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役、屡”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
3、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感。
熟读课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是教学的重点,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形象感知、领会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
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查找资料、结合史料体会情感、感情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受到精神教育。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以朝鲜战争的资料介绍导入,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人物品质做铺垫。
简介黄继光,让学生建立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及朗读情况。
对易读错的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帮助识记。
课件展示重点词语,学生读记。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划分层次,把握大意。
(三)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读1-2自然段,思考:从“四天四夜”“黎明之前”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战士们的辛苦、战斗的激烈)
2、这个任务是困难还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的?
2、画出课文中描写黄继光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朗读这一部分,说一说你感想。
2、黄继光受了重伤,却顽强的向敌人进攻。是什么信念支持着他呢?
3、指名学生分别读第9段和第11段,读完之后全班讨论,从黄继光的行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如果你是黄继光的战友,看到了这一幕,你会想些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师总结:黄继光用他壮举为战友们争取到了时间,也激起了战友们复仇的怒火,在这英雄气概的鼓舞下,我们的战士们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五)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描写黄继光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感受黄继光英勇无畏的气概。
2、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学完全文的感受。
3、师:正是有许多像黄继光一样的战士,用他们的英雄壮举铸就了我们的钢铁长城。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要永远铭记黄继光,永远铭记他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课文小结
本文描述了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在战斗中火力点久攻不下的关键时刻,主动请战,然后顽强战斗、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壮烈行动,展现了他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他舍己为人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五、说板书设计
本次板书根据故事情节,以黄继光的行动为中心展开,层次清晰地凸显了黄继光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说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四年级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画面明丽,情感欢悦,语言形象,音韵畅达。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本课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朗读吟诵,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以达到培养读悟能力,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根据上述分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细细体味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说教法】
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重点,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我采用“激情引入——自读释义——绘画会意——品味诵读”这四大主要步骤进行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新《课标》这指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说明学习方法远远比学得的知识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读书,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参与,充分地合作。主要学习步骤为:自读、交流、质疑、绘画、品读。
【说程序】
操作程序分如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激情
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诗意图(出示图)由此而问:“同学们,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一首诗?”由画中的荷花和蜻蜓,学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诗《小池》,让学生背诵后,我接着说:“这幅画是我们班同学学习古诗《小池》后为它配的一幅图,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学完后,让你们也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图画。”这样导入很自然地把学习带篱新知识的学习环节,学生都觉得挺新鲜,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读画结合,训练创新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分2个步骤进行教学。
1、自读释义
“释义”包含“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这些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实现主体自主学习,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学要求:①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②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③标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课后注释或插图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了解古诗的作者,诗句的意思。其次让学生把自学的成果在小组交流、讨论,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笔记下来;接着全班同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纠错等,最后学生质疑进行合作学习。
课堂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立体交流,使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传播信息。帮助学生自学、自悟、理解古诗。
2、体验意境
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学生理解诗文大意后的升华。把学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最终受到思想教育。
怎样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过自学基本了解诗意时,我适时提出:“你觉得诗中应该有哪些景物”?同时鼓励学生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回答除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说:“我觉得还应该有蓝天、白云”。还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有一只小鸟和一只小猫,就更真实了。”等等。显然学生对诗中的景物已了如指掌。胸有成竹。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所说的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现在,请你们把这富有情趣的儿时生活画下来吧!”于是,学生在欢快的音乐陪伴下,开始了绘画,画完后要求学生为这幅画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觉地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中。
(三)品味诵读
俗话说:“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更好的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学生对绘画评价之后,我接着说:“诗人也被这幅画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刻,他会怎么想呢?”这时,学生不言而喻地会想到这首诗,之后请学生站起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朗诵这首诗。
(四)总结拓展
课末,我整理板书并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最后布置课下作业。①默写古诗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活动中,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使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清平乐·村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清平乐·村居》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它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借助画面与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词的一般特征。在多层次的诵读、想象、拓展中,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体悟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的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学法:1.“边读、边看、边想、边理解”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朗读水平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读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却把一家农户的环境气氛鲜明地勾勒出来,语言清新秀丽,浅显易懂。为了让学生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我一直把“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力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根据本文的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一)目标导学,诗词比较。
学生接触词很少,怎样让他们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通过回忆古诗,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有关词的知识。因而我从高鼎的《村居》入手,让学生比较着学习,这样学生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评。
3、抽生读并正音。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课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首先,要求读正确,关注“剥”、“蓬”等字的发音,感受词的韵脚;
(三)合作交流,感悟词境。
古诗词有着“诗中有画”的特点,教学时,我尝试从再现诗的画面入手。让学生说说村居的景色:“茅檐”、“溪上”、“青草”,接着再体会村居的人美:翁媪的相媚好,大儿锄豆,中儿正织鸡笼,小儿剥莲蓬。让学生结合画面感知词意,体会村居的无忧无虑,幸福自在。
(四)总结提升,感悟词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寻常的田园生活,作者辛弃疾为何如此沉醉呢?此时,一段词人生平资料的展现,恰到好处,再次展现了国泰民安的内涵。
(五)强化训练
主要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背诵,一是小练笔。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词,并且把握的是诗词的精髓,再现的是诗词的神韵。同时,它以灵动的思维灵动的形式保持了诗词的灵动性,学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写出美。
1、亭(tíng) 庭(tíng) 潭(tán) 螺(luó) 谙(ān)
2、澜(lán) 瑕(xiá) 攀(pān) 峦(luán) 泰(tài) 骆(luò) 驼(tuó) 罗(luó) 障(zhàng) 兀(wù) 绵(mián)
3、浙(zhè) 桐(tóng) 簇(cù) 浓(nóng) 臀(tún) 稍(shāo) 额(é) 擦(cā) 蜿(wān) 蜒(yán) 乳(rǔ) 据(jù) 源(yuán)
5、维(wéi) 财(cái) 属(shǔ) 货(huò) 驰(chí) 赠(zèng) 驶(shǐ) 德(dé) 惑(huò) 码(mǎ) 库(kù) 捎(shāo) 橡(xiàng) 拨(bō)
7、尊(zūn) 沃(wò) 呈(chéng) 惫(bèi) 堪(kān) 善(shàn) 款(kuǎn) 例(lì) 瘦(shòu) 杰(jié) 喉(hóu) 捶(chuí) 僵(jiāng) 配(pèi)
9、幼(yòu) 滩(tān) 侦(zhēn) 嘲(cháo) 啄(zhuó) 企(qǐ) 愚(yú) 蠢(chǔn) 返(fǎn) 吁(xū) 拦(lán) 鸥(ōu) 帽(mào) 彻(chè)
11、蝙(biān) 蝠(fú) 捕(bǔ) 蛾(é) 蚊(wén) 避(bì) 锐(ruì) 铛(dāng) 蝇(yíng) 揭(jiē) 碍(ài) 荧(yíng)
13、削(xuē) 喂(wèi) 哨(shào) 挺(tǐng) 斯(sī) 甩(shuǎi) 踢(tī) 枪(qiāng) 防(fáng) 鬼(guǐ) 汉(hàn) 滚(gǔn) 毁(huǐ) 惯(guàn)
15、牺(xī) 牲(shēng) 凯(kǎi) 征(zhēng) 阿(ā) 姨(yí) 济(jì) 贡(gòng) 圣(shèng) 驻(zhù) 罪(zuì) 恶(è) 健(jiàn) 康(kāng)
17、径(jìng) 畅(chàng) 磕(kē) 绊(bàn) 瞬(shùn) 弧(hú) 翔(xiáng) 权(quán) 缤(bīn)
19、扰(rǎo) 欲(yù) 屈(qū) 茁(zhuó) 诊(zhěn) 撼(hàn) 蹋(tà) 限(xiàn)
21、棚(péng) 饰(shì) 冠(guàn) 菊(jú) 瞧(qiáo) 率(lǜ) 觅(mì) 耸(sǒng) 捣(dǎo) 搬(bān) 巢(cháo) 谐(xié) 眠(mián) 辛(xīn)
23、蚕(cán) 桑(sāng) 昼(zhòu) 耕(gēng) 绩(jì) 塞(sāi) 鹭(lù) 笠(lì)
25、略(lüè) 辩(biàn) 奉(fèng) 违(wéi) 磅(bàng) 拴(shuān) 拖(tuō) 释(shì) 宣(xuān) 萨(sà) 妄(wàng) 执(zhí)
27、港(gǎng) 澈(chè) 壶(hú) 缸(gāng) 罢(bà) 苟(gǒu) 绣(xiù) 挥(huī) 徽(huī) 聋(lóng) 哑(yǎ)
29、昌(chāng) 妻(qī) 刺(cì) 绑(bǎng) 扁(biǎn) 鹊(què) 蔡(cài) 睬(cǎi) 肠(cháng) 胃(wèi) 烫(tang) 剂(jì) 汤(tāng)
31、焰(yàn) 驱(qū) 袖(xiù) 败(bài) 罚(fá) 佩(pèi) 饶(ráo) 抗(kàng) 押(yā) 锁(suǒ) 狠(hěn) 膝(xī) 肝(gān) 脏(zāng)
多音字:
传 chuán传奇 zhuàn传记
转 zhuǎn流转 zhuàn转圈
着 zhuó着陆 zháo着火 zhāo高着儿 zhe看着
近义词:
遨游——漫游 梦想——理想
奇妙——美妙 探索——摸索
鼓舞——鼓励 庄重——庄严
寂寞——孤独 辽阔——广阔
振奋——激动 希望——期望
骄傲——自豪 宣告——宣布
反义词:
成功——失败 放弃——坚持
崭新——陈旧 辽阔——狭窄
蜿蜒——笔直 清晰——模糊
理解词语:
【九天揽月】到天的处去摘月亮。
【鲲鹏】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和大鸟,也指鲲化成的大鹏鸟。
【先驱】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也指先驱者。
【实践】人们有意识地从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
【震撼】震动;摇撼。
【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苍穹】天空
【庄重】(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绚丽】灿烂美丽。
【着陆】(飞机等)从空中到达陆地。
四年级下册语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知识点
我会写:
纳:纳米 接纳 容纳 吐故纳新
拥:拥有 拥抱 拥挤 蜂拥而至
箱:冰箱 信箱 邮箱 箱子
臭:除臭 臭气 臭味 遗臭万年
蔬:蔬菜 果蔬 时蔬 瓜果菜蔬
碳:低碳 碳酸 二氧化碳
钢:钢铁 钢笔 钢琴 百炼成钢
隐:隐蔽 隐藏 隐患 若隐若现
健:健康 强健 健身 健忘
康:健康 康乐 小康 康庄大道
胞:细胞 胞衣 胞兄 侨胞 同胞
疾:疾病 顽疾 疾驰 疾恶如仇
防:预防 防御 国防 防微杜渐
灶:灶台 灶王 病灶 另起炉灶
需:需要 必需 军需 各取所需
书写指导:
“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
“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
“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
“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
形近字:
蔬(蔬菜)疏(亲疏) 钢(钢铁)刚(刚才)
健(健康)建(建筑)
多音字:
臭:chòu臭味 xiù 乳臭未干
率:lǜ 概率 shuài 率领
近义词:
特性——特征 神奇——奇妙
结实——牢固 灵敏——灵活
反义词:
普通——特别 先进——落后
吸收——释放 降低——增加
课内词语:
纳米 拥有 冰箱 除臭 蔬菜 钢铁
隐形 健康 细胞 疾病 预防 病灶
需要 功能 材料 深刻
理解词语:
【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
【特性】某人或某事物所特有的性质。
【造福】给人带来幸福。
【杀菌】用日光、高温、过氧乙酸、酒精抗生素等杀死病菌。
【预防】事先防备。
【病灶】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
生字:怨(yuàn) 抗(kàng) 侮(wǔ) 绩(jì) 凄(qī) 慈(cí) 辛(xīn)
多音字:[恶] e凶恶 恶心 wu可恶
同音字:掘、倔、崛
形近字:琢、啄、遂
积累含有动物成语: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抱头鼠窜、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黔驴技穷、画龙点睛、守株待兔、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为虎作伥
已学的好词:
词语:灿烂、笼罩、照耀、依旧
词组:白茫茫、金灿灿、笑盈盈、昂首东望、若隐若现、神秘莫测、千姿百态、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帘帘飞瀑、郁郁葱葱、恍恍惚惚
字词学习
字:嘎、颤、巍、坝、扯、咬、撮、吵、孵、脖、歪、啄、瘦、抢、雏、掘、蹲
词:讨厌、疙瘩、反抗、欺侮、可恶、聋子、警戒、凄惨、贪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重点句子
1.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2.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3.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4.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主要内容
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1.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障碍。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阅读材料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的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阅读技能。
2.做好笔记
做笔记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一、多音字
gēng(更衣) zhuǎn(转达) xià(吓人) 更 转 吓 gèng(更加) zhuàn(转动) hè(恐吓) xuán(旋律) juàn(试卷) chēng(称号) 旋 卷 juǎn(卷烟) 称 xuàn(旋风) quán(卷然) chèn(对称) hé(荷花) báo(薄板) cáng(收藏) 荷 薄 bó (单薄) 藏 hè(重荷) bò (薄荷) zàng(宝藏) biǎn(扁担) zháo(薄板) quān(花圈) 扁 着 zhuó (着火) 圈 juàn(羊圈) piān(扁舟) zhe (走着) juān(圈闭) jiǎ(假设) zhǒng(种类) piào(漂亮) 假 种 漂 jià(暑假) zhòng(种植) piāo(漂流) biàn(方便) lè(勒索) jìn(尽力) 便 勒 尽 pián(便宜) lēi(勒紧) jǐn(尽管) nán(困难) kàn(看见) chǔ(处理) 难 看 处 nàn(难友) kān(看门) chù(到处) méi(没有) dǎo(倒卖) hé(和平) 没 倒 和 hè(应和) mò(淹没) dào(倒退) huó(和面)huò(和弄) piàn(片刻) shèng(盛开) yīng(应该) 片 盛 应 piān(影片) chéng(盛饭) yìng(应和) xī(蹊径) sā(撒野) zhāo(朝阳) 蹊 撒 朝 qī(蹊跷) sǎ(撒种) cháo(朝代) tǔ(吐露) guān(皇冠) xū(气喘吁吁) 吐 冠 吁 tù(吐血) guàn(冠军) yù(呼吁) jiàng(降临) chōng(怒气冲冲) hū(糊墙) 降 冲 糊 hú(糊涂) xiáng(投降) chòng(冲人) hù(糊弄) xù(畜牧) gěi(送给) 畜 给 chù(畜生) jǐ(给予)
二、近义词
假如----如果 坠--------落 相会----相聚 驱赶----驱逐 繁华----繁荣 褴褛----破烂 华丽----华贵 叹息----叹气 按照----依照
捏造----编造 忠实----忠诚 恐慌----恐惧 爱惜----珍惜 颠倒是非-----颠倒黑白 进攻----攻击 衰竭----衰弱 汹涌----澎湃
寂静----宁静 景象----现象 崩溃----瓦解 禁锢----束缚 抗拒----抵抗 驯服----服从 绚丽----美丽 回旋----盘旋 轻柔----柔软
单调----单一 焦躁----急噪 渴望----盼望 宁静----安静 空暇----空闲 宣报----宣布 轻盈----轻快 叹吁----叹气 招徕----招揽
传递----传达 明亮----光明 跨越----穿越 问候----慰问 素常----平常 惊讶----惊奇 得逞----如愿 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亏得----幸亏 熟悉----熟识 灵敏----敏锐 褶皱----皱纹 痕迹----踪迹 侦查----侦探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丢盔弃甲----丢盔卸甲
侦查----侦探 爱护----保护 照料----照顾 夸奖----夸耀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忧郁----忧伤 濒临----面临 愤怒----恼怒
冷静----沉着 抉择----选择 坚定----坚强 抑制----控制 尤其----特别 酷爱----热爱 屡屡----屡次 遵从----遵照 萦绕----环绕
神机妙算-----神机妙术 环游----周游 模仿----仿照 放肆----放任 灵敏----敏锐 松软----柔软 储藏----储存 熟悉----熟知
缺乏----缺少 积蓄----积存 亮光----光亮 温暖----暖和 清静----寂静 冲破----突破 夺目----耀眼 光彩----光芒 分辨----辨别
重围----包围 密切----紧密 寸草不生-----不毛之地 吉祥----吉利 盼望----希望 温暖----暖和 赞不绝口-----赞叹不已
浩瀚----浩渺 融洽----和睦 富饶----富裕 人迹罕至-----人烟稀少 轻快----轻盈 喧闹----热闹 惊异----惊奇 得意----骄傲
包蕴----蕴含 过失----去世 疼爱----喜爱 排除----消除 忧伤----悲伤 哀痛----悲痛 持续----延续 火速----急速
否则----不然 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索性----干脆 依然----仍然 狞恶----凶恶 哭泣----号啕 向往----憧憬
语文学习方法技巧
1.重视预习,树立良好意识
想要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预习,持之以恒抓好预习关,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一个必备环节,要深刻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预习,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融入了自己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得轻松、听得明白,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展现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教给方法,进行有效预习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会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开始不会预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语文预习课带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示范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为例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确预习中要完成的几个任务,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己去预习新课文了。
在预习中,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学生标号的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这是一个“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应指导学生预习的步骤。
第一步:通读感知。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划出词语,并自学生字词语。字词预习的要求是在预习本上给生字注音,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自己查阅工具书,或运用一定的方法解释词语,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同时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步: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具体要求是摘抄课文中的描写精彩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具体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关键词语,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同时还有哪些疑问或对课文后的思考题已经进行了思考都记录下来。
我会写:
笨:笨重 笨拙 愚笨 笨手笨脚
钝:迟钝 钝器 钝角 拙嘴钝舌
谈:闲谈 谈话 奇谈 谈天说地
鸽:鸽子 信鸽 飞鸽 鸽笼
毫:毫米 分毫 丝毫 毫不费力
末:末期 末代 周末 末梢 本末倒置
描:描述 描绘 素描 轻描淡写
隧:隧道 隧洞
态:形态 姿态 态度 千姿百态
吨:千吨 吨位 吨级
斤:公斤 斤两 千斤 斤斤计较
膨:膨胀 膨大 膨化
肢:肢体 四肢 前肢 断肢再植
翼:鸟翼 蝉翼 机翼 羽翼
辟:开辟 辟谣 精辟 开天辟地
形近字:
钝(愚钝)吨(吨位) 末(期末)未(未来)
斤(斤两)斥(训斥) 膨(膨胀)澎(澎湃)
肢(肢体)枝(树枝) 辟(辟谣)僻(偏僻)
多音字:
卷:juàn试卷 juǎn席卷
奔:bēn奔跑 bèn投奔
降:jiàng降落 xiáng投降
辟:pì开辟 bì复辟
近义词:
五彩斑斓—五彩缤纷 轻盈—轻巧
后裔—后代 繁衍——繁殖 敏捷—灵敏
庞大—宏大 笨重—沉重
反义词:
笨重—轻盈 凶猛—温顺 迟钝—敏捷
庞大—微小 躲避—显露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理解词语:
恐龙:古代爬行动物,在中生代最繁盛,种类很多,大的长达30米,在中生代末期灭绝。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形容太高兴了。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知识点
生字:怨(yuàn) 抗(kàng) 侮(wǔ) 绩(jì) 凄(qī) 慈(cí) 辛(xīn)
多音字:[恶] e凶恶 恶心 wu可恶
同音字:掘、倔、崛
形近字:琢、啄、遂
积累含有动物成语: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笨鸟先飞、呆若木鸡、抱头鼠窜、千军万马、亡羊补牢、杯弓蛇影、对牛弹琴、如鱼得水、鸟语花香、黔驴技穷、画龙点睛、守株待兔、鹤发童颜、
狗急跳墙、鼠目寸光、盲人摸象、画蛇添足、为虎作伥
已学的好词:
词语:灿烂、笼罩、照耀、依旧
词组:白茫茫、金灿灿、笑盈盈、昂首东望、若隐若现、神秘莫测、千姿百态、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帘帘飞瀑、郁郁葱葱、恍恍惚惚
字词学习
字:嘎、颤、巍、坝、扯、咬、撮、吵、孵、脖、歪、啄、瘦、抢、雏、掘、蹲
词:讨厌、疙瘩、反抗、欺侮、可恶、聋子、警戒、凄惨、贪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重点句子
1.我一向讨厌母鸡。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2.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3.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4.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主要内容
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文章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知识点
一、词语解释
1、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就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既警觉又有决心和耐心,所以说它在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2、变化多端:变化多样。作家笔下的这只猫的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3、生气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句子理解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在本文中是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这句话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是“无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3、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4、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这句话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可以替换为“任凭……也……”。
三、问答题
1、课文从哪三方面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
(1)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2)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3)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
2、猫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四、多音字
屏:bǐng(屏气、屏息) 闷:mèn(闷闷不乐、解闷)
píng(屏障、屏风)mēn(闷热、闷声闷气)
的:dí(的确) 折:zhē(折腾、折跟头)
dì(目的) zhé(白纸、折叠)
de(吃的) shé(折本、枝折花落)
五、造句
1、任凭……也……──任凭大家怎样劝说,他也执迷不悟。
2、非……不可──这件事他非做不可。
3、无论……也……──无论什么困难,也难不倒他。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的方法
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
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4)班共有学生59名,从整体看,本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优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能坚持写日记,能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写出水平较高的作文。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记流水帐。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真诚地待人处事、保护大自然、了解战争,呼唤和平,生命是宝贵的、、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要求会写200字,认清字形,了解在语文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
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型阅读。
5、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单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6、写作:
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作文。
7、实践活动:
(1)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是非善恶。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习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8、写字: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四、教学措施:
1、要以《大纲》和《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3、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a、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b、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应该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
c、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
d、加强写字的指导,特别是毛笔字的书写。
4、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成立新的合作学习小组,教会他们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写好合作学习的体会、小论文。
5、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搞社会小调查等活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藏戏》一文是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颇具文学色彩。
二、说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旷野、赞叹不已、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难点: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我根据这篇略读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环节:
1、课前布置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完成练习册的补充词语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检查预习:课上四人小组进行检查,互相正音;完成练习册的补充词语题,课上二人小组边看大屏幕边检查。然后齐读加深影响,达到积累的目的。单独拿出“不一而足”,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所在段落,并在大屏幕上出示,学生齐读,联系上下文,从“丰富多彩,不同”等词语体会其意思。
4、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静心默读,标注感受,然后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补充,总结。
6、总结写作方面的收获:开篇三个排比式三个反问句,先声夺人;语言生动;过渡自然・・・・・・
7、布置练习:可以运用课上的步骤阅读有关戏曲的文章,也可以仿照本文写一篇介绍某一剧种的文章。
五、说教学反思:
课上,几乎没有给学生大声朗读的机会。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删去两朗读的环节:一是理清顺序时,学生会发现开头的前三段,每一段对应后面一部分内容,本来准备师生合作朗读感受前后照应的写法,结果被删去;二是在交流深入学习后的感受时,每一部分都要在交流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一遍,结果由于时间预设不合理,被删减了。
还有几个地方也应该朗读:感受开篇三个排比式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时过于仓促,也应该去朗读;感受语言的生动时,比喻、排比的句子也应该通过朗读去进一步感受表达效果,还可以积累语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腊八粥》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时本文的主要线索是八儿的心理活动,从八儿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独自猜想到亲眼所见,都表现了八儿的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同时针对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时遵循这样两点:
(一)课文对话比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进行体验,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思想感情;
(二)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指导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提示语、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内容,感受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体会八儿一家其乐融融。
3、学习文中人物对话的描写,通过读文及拓展阅读,感受亲情给人带来的温暖。
重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难点: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把小课题和平时教学更好的整合,课的伊始我让学生先说出含有本课生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尽量多地使用成语。如:馋涎欲滴、垂涎三尺、讨价还价、得寸进尺、一饱口福......
2、运用进修倡导的阅读“四读”模式,初读感知在第一课时已经完成,在这节课着重体现的是精读感悟、回读赏析和拓读升华。另外,把第一自然段放在第一课时处理,可以减少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感悟文章的中重点内容。拓读阅读中准备了沈从文的腊八粥全文。
3、本节课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体会八儿心理活动变化。文章对话较多,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设身处地,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实施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课后习题应该放在理解课文中去处理。
2、图文应该结合,这样更能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3、课后作业中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应该放在课前完成。
4、以读促讲应该面向更多的学生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5、问题不宜过多,应多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说课稿_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学习字词,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用来形容情况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比较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表现,在了解事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2、语言点拨3、抓重点词句4、朗读感悟等等。
三、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情。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在本组课文中学习运用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色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角色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合作与交流。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整知感知为激发学习兴趣中,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感悟情理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去把握课文中本质的东西。讲读一,二段时,在弄懂段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取乐,放肆,哭笑不得”这些重点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生知道水手取乐猴子是故事的起因。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体会文中角色特点,在汇报中重点抓住孩子情绪变化和危险情境以及寻求解救办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文。①孩子情绪变化的探究以孩子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懂得孩子情绪变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过分,孩子的不冷静,从中告诉学生做事要冷静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注意分寸。②抓重点语句体会险境利用幻灯出示惊险语句,先让学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险境。然后通过指导朗读,填读形容危急情况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③寻求挽救办法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依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得出办法后,发现均不很得当,从而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通过体会船长心情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然后通过分析跳水的好处,为什么用枪逼孩子跳水来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总结全文
学习表达方法,精读全文后,结合板书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最后以“从文中角色中获得哪些有益启示”结合教学,使学生既对本课知识有及时的整理,又感到意犹未尽,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同学
四年级的同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终究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协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同学读书的热情,提高同学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澎湃的气势。
说教学
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同学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协助同学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同学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优秀教案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3、请同学谈观看钱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运用电教媒体,让同学直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澎湃雄壮的气势,同学的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也利于同学理解词句。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课文脉络非常清楚,同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很快理清文章的顺序,在此基础上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组织教学。
三、创设情境,体会观潮人的感受
通过创设情境,让同学设身处地的体会到观潮人的急切、激动的心情。因此,我设计这么几个问题:假如你就是观察人中的一员,想到就要见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会怎么做?观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四、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
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局部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局部时,我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同学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同学自由读潮来时这一局部,找出自身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同学,让同学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身的体会,同学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同学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同学能够充沛发展自身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景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沛发挥了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让同学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扮演。
4、赏。
再次展现大潮来时的雄壮的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5、再读。
在同学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身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同学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同学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大潮的雄壮所折服。
6、想。
假如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同学在头脑中再现大潮的雄壮,又拓展了同学的思维,培养了同学的想象能力。
五、结束
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同学自由读自身最喜欢的地方,并给予时间让同学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同学的感受,又进一步激发了同学读书的兴趣。
六、作业设计:
让同学把自身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和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同学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效果
可以看到,通过充沛读,同学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通过自身领悟,激发了同学的思维和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评,使同学的参与意识,同学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中感悟,议中深入”同学不只读懂得了课文,而且体会到祖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共有50人,男28人,女22人。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和《研究与实践》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前五个单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研究与实践》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教师要适时帮助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探索精神,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主要内容有:了解植树的过程;对当地岩石的种类进行考察。
2、教学目标
1)对热胀冷缩进行研究。从观察生活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2)认识岩石,对岩石的形成、用途进行研究,探究岩石的变化过程。辨别岩石的种类。
3)对土壤与植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土壤的种类与植物向哪里生长,指导如何保护土壤。
4)对光与我们的生活进行研究,对平面镜曲面镜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彩虹的形成,能用实验的方法模拟彩虹的形成。
5)对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进行初步了解,知道地球上有什么,我们在那里和重力问题,如何进行测量重力。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一、指导思想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将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阅读教学中,着重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有37名学生,男生25,女生12。本学期初,学生学习态度出现波动,孩子们字迹有些潦草了,上课有些散漫了,学习好习惯有些放松了……还有几个孩子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要求,本册在编写中加强了整合性。(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大自然的启示”专题中,要求观察大自然现象或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从中的发现或得到的启发;也可以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一个安排在“田园生活”专题中,了解乡村景物和人们的生活。)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所以在这学期我会让学生准备一个采蜜本,这个本子用来归纳总结,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预习。而为防止学生的预习情况流于形式,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对他们的知识体系建立一个模板。
知识归纳的模板,建议一课一课归纳
年级、日期
单元、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第四课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拼音与汉字、生字词、词、四字词、多音字等
句子、特色句、标点符号、特殊标点、理解、疑难句子、分析概括、分段、写段意、领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评价、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创意、自己的感悟、读与积累、背诵、默写、抄写等。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
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
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200个,以供复习总结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新学期新的开始,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多带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去借书,借书过程中加强对读书的指导,让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次、单元安排及内容、主题+关键词、手法、注意事项
1、第一单元(1—3)课、走遍千万万水,欣赏河山,体会感情。体会作者用优美词语表达情意。每课2课时;口语交际1节;习作2节;其他内容2节。
2、第一单元(4—语文园地一)
3、第二单元(5—8)课、以诚待人、思考启示、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
4、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归纳一、二单元的知识点,单元测验)
5、第三单元(9—11)课、第三单元(12—语文园地三)、大自然的启示,新发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启示、开展综合性学习
6、7、第四单元(13—16)课、战争与和平、了解战争的残酷性;养成读书看报习惯,关注国家大事。小练笔
8、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归纳两单元的知识点、单元测验)
9、第五单元(17—19)课、热爱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搜集、了解生命的故事。
10、第五单元(20,语文园地五,知识归纳)
11、第六单元(21—23)课、田园生活、热爱乡村、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综合性学习
12、第六单元(24,语文园地六,知识归纳,单元测验)
13、第七单元(25—27)课、执着的追求。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的描写。
14、第七单元(28,语文园地七,知识归纳)
15、第八单元(29—32)课、故事长廊。感受故事的魅力,体会其中的道理。复述故事,搜集故事
16、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知识归纳,单元测验)
17、全面复习+阅读(1—4)课
18、全面复习+阅读(5—8)课
19、专项复习(培优补差)
20、期末考试
本学期广州市有抽测的任务,语文落在四年级。抽测的本身不是学生的考试,而是四年级的试卷。大概有1/3的学校的成绩要抽调上去。因此我们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年学期时间短,只有20周,外加相关节日放假,时间更短,因此我们老师只能抓紧时间教学,上课少讲废话、整顿纪律等。建立班级制度,按制度处理学生问题,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时间解决学生扯皮问题。制度可以集体制定(不要教师一言堂),大家共同遵守。尤其是老师,一定要按照班规,严格执行。否则没有威慑力,形成不了良好班风,课堂内外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希望这一学期我们能够趁着虎年新的气象如期出色地完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