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西藏高原》说课稿(共含13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等不到的人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目标
1痹擞醚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背⑹员叨帘吲耘,记录自己的感受。
4奔し⒀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彼鸭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弊急复糯《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苯涣骺吻八鸭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背鍪局泄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钡谝淮巫远量挝模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钡诙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奔觳庾远燎榭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币郧榧で椤2シ盼鞑馗咴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笔ι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毖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痹俣量挝模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苯涣髟亩粮惺埽相互质疑解答。
6庇懈星榈乩识磷约鹤钕不兜木渥樱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贝瓷枨榫常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泵蓝辽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苯一?B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课型
批读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痹擞醚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背⑹员叨帘咦雠耘,记录自己的感受。
4奔し⒀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毖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毕嗷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鼻肷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鼻肷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苯涣髟亩粮芯酰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庇懈星榈乩识磷约鹤钕不兜木渥樱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逼渌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庇忻挥心奈煌学去过西藏。
4庇懈星榈乩识寥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备咴的天空还像什么?
2庇谩安唤觥…而且……”说话。
3钡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弊髡弑氏碌奈鞑厝绱硕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蹦阊壑谢蛐闹械奈鞑赜质窃跹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毖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比隙辽字,记生字。
2崩┐省
3比险嫘醋郑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背写本课生字、词。
2背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蓖卣故湛础蹲呓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西藏高原 天空蓝
山高
湖大
丛林密 风景美
雪峰终年不化
药材珍贵
矿藏稀有
森林茂密 物产丰富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教师学生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教师学生设计意图
二、自主朗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
2、用“不仅……而且……”说话。
3、第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学完这一课,你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记生字。
2、扩词。
3、认真写字,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准备磁带《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第一次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第二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检测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以情激情。播放西藏高原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师生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学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交流阅读感受,相互质疑解答。
6、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创设情境,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美读升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进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
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3、搜集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目标
1痹擞醚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背⑹员叨帘吲耘,记录自己的感受。
4奔し⒀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彼鸭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弊急复糯《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苯涣骺吻八鸭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背鍪局泄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钡谝淮巫远量挝模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钡诙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奔觳庾远燎榭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币郧榧で椤2シ盼鞑馗咴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笔ι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毖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痹俣量挝模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苯涣髟亩粮惺埽相互质疑解答。
6庇懈星榈乩识磷约鹤钕不兜木渥樱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贝瓷枨榫常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泵蓝辽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苯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币孕∽槲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
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3彼鸭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狈抡湛挝牡男捶ǎ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附:板书设计
9蔽鞑馗咴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西师版语文《西藏高原》原文及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学习文章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西藏,立志将来为国立功劳。
教学准备:《青藏高原》歌碟,西藏高原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搭建认知桥梁
从歌曲和学生认知前提来建构学习本课的前提。听了豪迈激昂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学生熟悉的音乐引入课文,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搭起认知桥梁,联系学生认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儿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并简介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文章,你认为西藏高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也许会概括的讲美丽富饶,也许会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外,深入感悟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中插图,课件,以及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确非常美丽迷人,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这美好的景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平衡。
2、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
湖泊、鲜花美丽
森林
(这部分用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介绍事物的条理性。)
四、合作学习,领悟写法
1、教师用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饶?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讲的。
(4)各小组自主选择汇报学习结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学习。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3、展示合作成果,评定各组学习效率。
五、总结提升
课文用清晰的条理,为我们介绍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学到这里,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西藏高原这样美丽富饶,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你们长大了去开发那里的宝藏,使我国的西藏更加美丽富饶。)
小学三年级语文《西藏高原》练习题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做上记号。
哺育(pǔ bǔ) 挨着(āi ái) 土壤(rǎng ráng)肥沃(è wò)
地毯(tǎn dàn) 锅庄(ɡē ɡuō) 资(zhī zī)源丰富(hù fù)
2.选字填空,组成词语。
水( ) ( )因 草( ) 资( )
幸( ) 丰( ) 祝( ) ( )强
( )圈 环( ) 富( ) ( )口令
3.用生字组词语。
挨( )( ) 资( )( ) 毯( )( )
哺( )( ) 壤( )( ) 沃( )( )
4.用线把词语连接起来。
清澈的 森林 光洁的 缎子
丰盛的 草原 精致的 蓝天
广阔的 牧草 密密的 矿藏
茂密的 湖水 丰富的 丛林
9 西藏高原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 尝试边读边做旁批,记录自己的感受。
4 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 相机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 请生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 请生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 交流阅读感觉,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 其他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西藏。
4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 高原的天空还像什么?
2 用“不仅……而且……”说话。
3 第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 作者笔下的西藏如此动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 你眼中或心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 学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 认读生字,记生字。
2 扩词。
3 认真写字,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 拓展收看《走进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2.尝试边读边批,记下自己的感受。
3.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师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西藏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西藏》
二、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一)打开书正确、流利地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批注来理解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总的感受是什么?
2.说得太好了!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板书)而且资源丰富(板书)
3.请孩子们边默读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找出你认为能反应风景优美的句子用“--”勾画出来,资源丰富的句子用“~”勾画出来。(出示阅读要求)
4.孩子们都勾画好了吗?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有哪些?(生回答)
(二)西藏高原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一起去欣赏那儿美丽的天空。(出示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课件)
2.那儿的天空有什么特点?(生:蓝)蓝,从哪句看出来的?
3.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天空的蓝吧!(齐读一二句)
4.作者把蓝天比作了什么?
5.为什么把蓝天比作蓝宝石、蓝缎子?(蓝得透亮、美丽)
6.(师引读)所以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 ;又好像离你很近, 。(放蓝天图)
7.如此优美、迷人的蓝天,谁愿意通过美美的朗读把它充分展现出来?
8.让我们一起把天空读得更透亮更柔美一些。(齐读)
9.请孩子们闭上眼睛与老师一同去感受 --师读第二段。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天空?
(三)在这美丽的天空下有世界第一高峰,拿起书来一起读第三段。
(四)除了世界第一高峰,高原上那密密丛林,皑皑雪峰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1.齐读第4段
2.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为什么?
4.这一切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再读一遍。
(五)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
1.有哪些资源?
2.西藏高原的资源真是太丰富了!齐读5、6段
3.这些丰富的资源不光给人们带来了富裕的生活,还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放草原的图片)师朗诵第6段。
4.在这个画面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5.(出示6段第2句)
(1)自由读这句话,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抽生说。
6.成片的牛羊让牧民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喝着青稞酒,跳起欢乐的“锅庄”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齐读第6段。
(六)1.从你们的朗读声中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西藏高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正因为如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读1、7段)
2.西藏高原的天那样蓝,湖泊那样大,资源那样丰富,让我们齐声赞叹吧!(读1、7段)
3.西藏高原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板书:风景优美)而且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板书:富饶可爱)
三、拓展
此时我们对西藏高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你愿意去西藏高原投资吗?请结合课文和课前准备好的资料说说你对哪些项目感兴趣。如:环保、旅游、餐饮、娱乐、养殖、交通…等等。
四、总结:
从刚才同学们投资西藏高原、建设西藏高原、保护西藏高原的满腔热情,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把西藏高原当成了自己的家,我们深深相信,有了大家的这种热情,西藏高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五、积累
好美的西藏高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
板书设计: 略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课题
10西藏高原
课型
批读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目标
1痹擞醚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背⑹员叨帘咦雠耘,记录自己的感受。
4奔し⒀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富饶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对西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青藏高原》歌曲,老师解说:优美的旋律激起多少人对那片神奇土地的向往与追求。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西藏,感受她独特的魅力。课前你搜集了哪些有关西藏的资料。听歌曲,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朗读,体会
1毖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2毕嗷理解文中新词:神奇、富饶……
3鼻肷自学生字,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鼻肷再读课文,尝试边读边旁批,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5苯涣髟亩粮芯酰相互质疑解答。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并说明原因。理解文中新词。自学生字。再读课文做旁批。交流、质疑、解答。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能力。
三、品味课文,领悟美景
1庇懈星榈乩识磷约鹤钕不兜木渥樱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2逼渌同学补充,再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共同领悟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3庇忻挥心奈煌学去过西藏。
4庇懈星榈乩识寥文,领悟文中美境。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明原因。
注意:
1备咴的天空还像什么?
2庇谩安唤觥…而且……”说话。
3钡2段的写作方法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感受。培养孩子的朗读、感悟、想象能力。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1弊髡弑氏碌奈鞑厝绱硕人,摄像师眼中的西藏又是怎样的呢?(播放配乐风光片)
2蹦阊壑谢蛐闹械奈鞑赜质窃跹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3毖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欣赏风光片。
交流自己心中的西藏。
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通过眼观、口述来达到目标。
五、指导写字
1比隙辽字,记生字。
2崩┐省
3比险嫘醋郑注意汉字的形体美。认生字,记生字。
扩词。
书写生字。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1背写本课生字、词。
2背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蓖卣故湛础蹲呓西藏》的电视纪录片,在课堂上再交流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西藏高原 天空蓝
山高
湖大
丛林密 风景美
雪峰终年不化
药材珍贵
矿藏稀有
森林茂密 物产丰富
(刘纯)
B案
教学目标
1痹擞醚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旁批展开想象,感受西藏高原的美丽神奇、富饶可爱。
3背⑹员叨帘吲耘,记录自己的感受。
4奔し⒀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彼鸭有关西藏高原的风光图片或歌曲,课件。
2弊急复糯《走进西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拓展视野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并做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介绍的准备。
二、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1苯涣骺吻八鸭的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
2背鍪局泄地图,请学生上台找出西藏高原。板书课文题目。
三、自读感知,自主识字
1钡谝淮巫远量挝模要求借助拼音读准不认识的字,给带有生字的词语作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多读几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2钡诙次自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读完后想想,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好后跟学习伙伴交流,相互质疑解疑。
3奔觳庾远燎榭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读的词。读得正确的全班同学跟读。生不会读或读得不好的,请其他同学教读,再一起练习。
(2)游戏:为图片找朋友。屏幕出示生字词、课文中的难词及表现这些词语意思的直观画面,指名让学生上台用鼠标把词语拖到相应的图片上,拖对了,同学们跟着读两遍。接着出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导读正确。
(3)整体感知。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全班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四、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币郧榧で椤2シ盼鞑馗咴风光录像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师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2笔ι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毖生带着自己新的感受再自由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怎样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神奇”“富饶”“不仅……而且……”等词语)
4痹俣量挝模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5苯涣髟亩粮惺埽相互质疑解答。
6庇懈星榈乩识磷约鹤钕不兜木渥樱并说清楚为什么喜欢。
7贝瓷枨榫常自主体验。
假如你就是游人中的一个,来到了风光秀丽、富饶可爱的西藏高原,你会说什么?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交流。
8泵蓝辽华,内化情感。带着品读后新的体验和感受走进西藏高原的美景中,美美地读课文。先自由读,再挑战读,看谁能通过朗读把西藏高原的神奇美丽、富饶可爱最充分地表现出来。
五、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师:“西藏高原可真美呀!为了表现西藏高原的美,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请你快把它们找出来欣赏吧!”
生找,师建议、补充,展示自己积累的词句和学生交流,提醒学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语言积累本上,并要经常翻翻语言积累本看看这些词句,适时运用。
六、实践活动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其中一至二项完成。
1苯一步查找有关西藏高原的资料,当一名“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西藏高原。介绍时,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币孕∽槲单位办一个“西藏高原在我心中”图片展。搜集来的图片要配上简要的说明。
注意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3彼鸭一些有关西藏高原的歌曲,利用班里的电教设备播放给同学们听或自己唱给同学听,也可以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和同学交流感受。
4狈抡湛挝牡男捶ǎ试着为你喜欢的一处景点写一段解说词,当一回“小导游”。
附:板书设计
9蔽鞑馗咴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教材简介:
《西藏高原》是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从地形,气候,天气,湖泊,森林,特产等情况,说明西藏高原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课文有是10个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作顺序,对西藏高原做了介绍。
纵观本单元五篇文章,根据实际学情和学生知识积累的需要,我将本单元教学目标分层到不同的课中去落实。《趵突泉》和《花潮》两篇文章,语言生动、简洁、优美,描写景物细致入微,主要通过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欣赏语言,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方面。《西藏高原》和《和大自然交朋友》介绍说明事物条理性强,特点突出,主要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后一课放在人与动物的情感体验上。所以本课教学主线就是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即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几个侧面具体来有条理地介绍说明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来介绍西藏高原,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西藏,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学习文章介绍,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西藏,立志将来为国立功劳。
教学准备:
《青藏高原》歌碟,西藏高原风光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搭建认知桥梁
从歌曲和学生认知前提来建构学习本课的前提。听了豪迈激昂的《青藏高原》你有何感受?以学生熟悉的音乐引入课文,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搭起认知桥梁,联系学生认知前提:你知道西藏在哪儿吗?你对它有多少了解?在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并简介西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文章,你认为西藏高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也许会概括的讲美丽富饶,也许会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来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外,深入感悟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西藏高原的美丽体现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从课文,文中插图,课件,以及图文结合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到高原的天空、湖泊、森林的确非常美丽迷人,相机引导学生认识这美好的景致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的美,保护生态平衡。
2、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课文3-5自然段写了高原的美,通过这几方面写的:天空
湖泊、鲜花美丽
森林
(这部分用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出示,引导学生认识文章介绍事物的条理性。)
四、合作学习,领悟写法
1、教师用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6-9自然段。
(1)合作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2)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西藏高原的富饶?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部分又是怎样具体讲的。
(4)各小组自主选择汇报学习结果的方式,比一比哪个组最会学习。
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3、展示合作成果,评定各组学习效率。
五、总结提升
课文用清晰的条理,为我们介绍西藏高原的美丽富饶,学到这里,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西藏高原这样美丽富饶,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你们长大了去开发那里的宝藏,使我国的西藏更加美丽富饶。)
《西藏高原》教学反思
上周我校成功的举办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听了几节课感受很深,明显体会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从语文课实施的途径和策略来讲,加强语文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弘扬,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这种开放的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做课的几位教师的课堂上,教师力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去体验,去揣摩。
《西藏高原》一课,在课始我以歌曲和学生的认知前提引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进入活动,整个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机的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在这堂课中我的语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对学生含而不露的批评。委婉含蓄的要求,不失时机的启发和鼓励都可通过语言暗示提示角色扮演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代替不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在这节课中我巧妙地将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教育学生热爱西藏高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注重环保,保护生态平衡这些三维目标结合起来,既学习了文章,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作到了既教书又育人。运用一些形象、生动、逼真、贴切的课件,将学生带入西藏高原那美丽富饶的神秘境地。同时学生可以借助情景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课件扮演的技术把课文内容活化为语言交际的素材,模拟现实生活演练,教师创设特有的教学外部环境,能使学生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教学一开始的豪迈激昂的歌曲消除了学生怯场的心理。美国人类研究社社长卡尔.施米歇尔说:如果你认为学习另一种语言很困难,你就会感到困难。但如果你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你的老师,并且懂得学习是你头脑要做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会比你可能想到的情况还要容易,这种心理暗示使这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一方面,这堂课值得反思的是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动机,课堂上提出的语言都富有激励性,通过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学生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教师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欣赏每个学生、宽容每个学生的过失,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期待唤醒学生,用成功激励学生,学生都积极参与了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谓“亲其师,信其教”,“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应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欣赏每一位同学,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中允许学生大胆的发表个人见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张扬得到极致的发挥。
在《西藏高原》一文的讲授中还有一处值得反思的版块那就是板书。板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窗口”能体现课文的脉络、重、难点以及主题思想等,在新课程向我们走来的今天,教师都认为教学的每个环节力求一个“新”字例外,这篇课文板书设计注意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西藏高原的美,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审美情趣,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好的板书是学生思维的启迪,例如:在课文的3、4、5自然段中分别讲述了西藏高原的美,天空、湖泊、野花、森林不同的特点,在整理后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应用于指导背诵,一举两得,效果不凡。
当然,《西藏高原》一课的教学出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学生如何在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内化,如何欣赏领悟文本中精彩的表达艺术进而进行创造运用等方面还有些欠缺即工具性有些弱化。另外从学法上看,教师以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为出发点组织教学多,这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真正形成。
总之,在《西藏高原》一文中教学中人文气息,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强烈关怀意识,以及幽默、睿智的个人素养,都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
[《西藏高原》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一、说教学分析
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两只山雀有趣的对话。它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二、说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说重点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
五、说教具准备
山雀的图片、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六、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
2、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认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山雀。(投影山雀的图片。)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读的字词自己想办法解决。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点拨释疑
1、从外形体会可爱。
(1)观察山雀图片,说说山雀是什么样子的。
(2)从文中找出描写山雀外形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体会。
3)试着简单画一画这可爱的山雀,并涂上色彩。(引导学生要注意:身子是瓦灰色的,两颊是白色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4)指导朗读。
2、从动作、对话体会有趣。
(1)出示插图,创设情境。师:这两只可爱的山雀在树干上找虫子的时候,一只被“我”用手掌堵在窟窿里了,另一只在几步远的树枝上。如果你是被拘禁的山雀或者是自由的山雀,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两只山雀的句子,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并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如:山雀为什么躺在那儿纹丝不动?它在想些什么?为什么前面写另一只山雀“劝告”它的朋友,后面又“警告”呢?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山雀的有趣。
(4)分角色朗读山雀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山雀紧张、着急而又无奈的心情,从而体会山雀关心同伴的感情,感受山雀的可爱。
(5)发散思维:山雀这种关心同伴的精神真令人感动。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想给大家说些什么?(学生畅谈,老师小结。)
(6)组织讨论:“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7)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配上画面,启发学生想象。
师: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这些动物仿佛在说些什么呢?
3、引导探究,激发兴趣
思考:作者笔下的山雀为什么那么可爱、有趣?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我站在那儿等了很久……”“我等了很长时间……”等词句,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善于猜想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四、总结升华,拓展训练
1、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猜想,爱护小动物,关爱他人等。)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并读给小伙伴听。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20xx秋季版三年级上册第87—88页例1、例2。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说教法
1.转变角色 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 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 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野餐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通过创设野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分食物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分才能使两位同学美誉意见,这边学生会讲到每人分“两个”这样就比较公平,公平的分我们也叫做“平均分”,为本节课认识几分之一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 份是这块蛋糕的一半后,激疑:半个蛋糕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十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2.认识四分之一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和四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回到分食物的情境中,通过刚才的学习,让学再说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每份是它几分之几,通过分同一个物体比较每份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当物体相同时,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找到规律后紧接着进行练习,加深认识。
(三)应用辨析 深化认识
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和帮助张大伯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运用于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课外拓展题,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 三年级上册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