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设计(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黄鸭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算乘法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设计
1、创境激疑
出示教材例一的情境图。
师:谁能看图编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是学生的最爱,在课的'开始,让学生编一个小故事,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解疑
(1)探究例1
1、审清题意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每筐装15盒草莓,买3筐。
师: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每筐装15盒草莓,买3筐,3筐有多少?
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15×3=研究口算的方法。
(1)小组讨论:想一想,怎样算出得数?15×3=
预设:第一种:10×3=30?? 5×3=15 30+15=45
第二种:列竖式的方法。
(2)学生汇报:
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3=30?? 5×3=15 30+15=45
②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3)汇报小结:
先将十位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将个位与第二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它们的积相加。
想一想:150×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寻找出计算方法,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例2
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题图向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1)橙子每盒6个,十盒有多少个?
(2)列出算式:6×10=
(3)独立探究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因为6×9=54,54+6=60,所以6×10=60.
第二种方法:6×10,也就是6个十,也就是60.
第三种方法:6×1=6,然后在6的后面加上一个0.
师:第三种方法是一个好方法。为什么呢?
(4)全班交流。
出示口算练习:5×10? 9×10? 18×10?? 40×10
生进行口算比赛,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探究例2(2):每盒有12个苹果,20盒有多少个苹果?
师:算一算,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两盒是12×2=24(个),20盒就是10个两盒,也就是10个24是多少?24×10=240.
所以24×10=240(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寻找出计算方法。通过独立探究口算方法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给学生提供探究时间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3、拓展应用
1、做一做:
12×30? 31×30 14×20? 30×20?
120×30 310×30?? 140×20 300×20?
2解决问题。
教材43页第3题,44页第6题。
4、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5×3=45(盒)
150×3=450(盒)
6×10=60(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让学生感觉到口算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觉到数学思考的快乐。
3、注意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今天咱们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出示课件:儿童乐园)这里有许多好玩的方,大家看看都有什么?想玩吧!那咱们一起来看看价格表(课件),自己读一读,你明白了什么?
2学生通过看价格表明白每种游乐项目的价格。
3、提出问题:假如有9人玩旋转木马要多少钱?怎样解答?
二、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⒈(课件呈现旋转木马一角图)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⑴、学生列式解答:2×9=18(元)
⑵、提问:这时又来了一个人,10玩要多少钱?
⑶、学生列式解答:2×10=?(元)你是怎样想的?
⑷、学生说算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10﹢10﹦20;10个2相加等于20;2×9=1818﹢2﹦20)
⒉(课件:碰碰车一角图)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⑴、学生列式解答:3×20=?(元)你是怎样想的?
⑵、学生说算理,教师适时板书。
(20﹢20﹢20﹦60;3个20相加就是60;2个十×3﹦6个十就是60)
⑶、提问:如果把20变成200、你还会计算吗?
⒊引导学生探究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⑴、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说清算理。
⑵、提问:以后遇到象这样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⑶、小组讨论后交流方法。
⑷、比较提炼,总结算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可以直接用0前面的数和一位相乘,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⒈出示口算卡片,开展口算比赛。
⒉根据游乐项目价格表,小组讨论:你想玩哪种项目,打算带几个人去玩,要花多少钱?
⒊猜一猜: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了其中的一个游乐项目,共花去了60元。你能猜一猜他们有几个人,玩的是什么项目吗?
⒋帮齐胜超市算一算购货单的价钱。
⒌作业:练习十五的1、2题。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并正确进行口算。
难点:发现、归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今天何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到少儿游乐宫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
2、组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可能提出: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6人要多少钱?
(2)玩激流勇进每人6元,30人需要多少钱?
(二)、体验新知:
1、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9=18
②、学生独立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10人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10
②、思考算法:列式后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班内交流,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2×10怎样口算呢?小朋友们经过认真思考,很快想出了三种方法:
2、教学例1(2)。
(1)、课件出示: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①、组织学生列出算式,师板书:20×3=
②、思考:20×3=?小朋友们先自己独立地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进行班内交流。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三)、反馈练习:
1、赛一赛: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
2×4=20×4=200×4=2000×4=
我们口算的这些题目都是正十整百整千的的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口算的又对又快,你在口算时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师小结:
2、帮一帮:帮售货员阿姨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列式后口算。
3、找一找: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四)、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在少儿游乐宫玩了坐旋转木马和坐碰碰车,还帮助叔叔、阿姨解决问题,你们高兴吗?在高兴的同时你又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怎样进行口算乘法?在口算乘法时你准备提醒你的同学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算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生1:想10×3=60,3×6=18,30+18=48,所以16×3=48
生2:16
×3
------
48
生3:160×3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生4:160×3想100×3=300,3×60=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2)错例展示
(3)小结: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拓展练习
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列出算式并口算
说说你的口算方法(以下方法并不全面,只是教师所做的学情预设)
方法一:16分为10和6,10×30=300,6×30=180,300+180=480。
方法二: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2)如果遇到两位数乘整十数要怎样口算?
先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把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们。大家还可以试着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口算题
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估算结果。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口算乘法》是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意在让学生通过交通工具的时速为信息提出数学有关的信息,从而引出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相乘的算式。
在教学中,我以青青草原上的小羊要出游引入,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把书中所述的交通工具融入到小羊出游所需工具选择的应用题中,以学生位主体,展开讨论,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两位数、三位数与一位相乘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对于学生提出的种种计算方法尽可能的写在黑板上,并对他们所提出的方法加以肯定。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让小朋友们通过计算为自己喜欢的小羊争取青草,让小朋友们帮小羊们挑选一些礼物回去,懒羊羊要去买礼物给小朋友们,帮懒羊羊计算该花多少钱……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带教学中来。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练习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惯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口算,我就采用让学生多说口算过程的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并逐步简练口算过程,争取让所有的同学都掌握口算方法。如:出示16×2= 让学生说出口算的三步骤1) 把16分成10和6。 2)10×2=20 6×2=12 3)20+12=32。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说出第三步。如:13×6 可以直接说出60+18=78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逐步习惯并掌握口算的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当然这节课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由于本人是第一年任教小学数学,对于数学语言方面有很大的欠缺,表达不够严密,在学生进行方法讨论后,对不同算法的算理得梳理不够明确,缺乏算法多样性与算法优化相统一的建设,教学过程中,语言欠感染力,对学生的表扬不够热情,在课中让学生团体讨论的机会太少,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以及本课在本单元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我将教学目标预设为: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体验多种口算方法及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为重、难点。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辅以教师点拨、精讲的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足之处:
1、借助实际问题学习口算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如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小朋友买邮票的情景等,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接着探究口算方法,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我发现把探讨口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学习材料饱含生气,对学生有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口算方法,又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口算,切实体会口算的意义和作用。把数学学习置于现实情境问题之中,是今天数学教学所提倡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并努力做好。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本节教学,我预设了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已有的口算方法,探索新的口算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口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均能主动参与学习,只是不太善于根据固有经验迁移运用,对口算方法的表述也不够准确。在这方面,我虽及时为学生指正,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在这方面,我仍需加强学习、锻炼,以便给学生做好点拨、指导。
3。提倡、鼓励口算方法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倡导学生运用、体验多种口算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多数学生方法单一,而且经我点拨后,未见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深入思考,认为本班学生已学习过本节内容,应是教师曾强调:两个因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所致。这也给我启示,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培养学生“能为实际问题选择适当方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而非简单地教会为止。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掌握口算方法,理解乘法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习的,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口算乘法是非常有用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算帐要用到它,在数学教学中乘法的估算和笔算都需要有口算的基础,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有的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已经接触了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的口算题,已经会用“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再在积的末尾添0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了,但是却并不明白这样算的道理。那么,如何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沟通已有知识和数学结论之间的联系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去游乐场玩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生活情景,进游乐场之前会遇到买票的问题。我设计了这样的谈话“进游乐场之前要先买票,有时我们和家里人一起去有时我们和小伙伴一起去,去的人数不同需要的钱数也不同,今天就看你能不能算好帐。”然后给学生提出要求,“看着这张价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这样的谈话可以帮助学生沟通生活实际和数学问题的联系。在买票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使孩子们感觉到数学知识能为生活服务,并且很乐意解决这些问题。
二、乘法意义的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两个层次上进行了乘法意义的拓展。一个层次是在列算式解决问题上的:原来的乘法算式因数都是一位数,现在拓展到了两位数。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得出:求10个2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老师接着追问那么求100个2,1000个2是多少呢?这让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几个几相加都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第二个拓展是乘法计算方法上的拓展。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出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乘法口诀表里没有的乘法算式,有的可以运用乘法的意义推算出得数,如3×10、5×10、9×10;有的算式通过转化也可以运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如:3×20、3×200、3×。
三、运用位置值的知识明确算理。
这节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探索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在沟通算理时是运用了位置值的意义来使学生明确算理的,教学时教师始终指明:20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就是60。明白了算理就可以把这类题目转化成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上课时学生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算法,老师就可以问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你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先自己思考再通过老师的提问明确算理,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和再创造建构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理解了为什么有的积中0的个数会比因数中0的个数要多,如:200×5=1000﹑50×6=300,加深了学生对于口算乘法方法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通过练习,大部分同学能掌握计算的方法,但遗憾的是有几个学生对于添几个零老是出错,不是写多了就是写少了,当你问他时,他也知道,但是自己做就要出错了,总是粗心大意!因而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尤为重要﹗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如果过多地强调口算技能、正确率的训练,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班班通课件邮递员送信为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在巩固应用的过程中创设了猜猜我是谁、开火车等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课堂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把枯燥的口算乘法课变得生动,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感到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二、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引导学生探究算理与算法的统一。
学生已有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知识和经验,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数学活动。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都给予了鼓励。引导学生发现,先用十位上的数或百位上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两个0或三个0,进而掌握快捷的口算方法。在练习中,我也让学生在组内核对,有不对的地方先在组内说说原因,而后再全班分析,这样的错例来自于学生中间,学生会听得更认真,能更好的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孩子的口算正确率。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够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现象。二是讲解时个别语言不够精确。在以后教学中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是自己的课堂上出高效、实效。
我所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带0)的口算乘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分析,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总结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
2、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运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个数。
难点:能够说清算理、掌握简便的口算方法。
在本节课,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巩固练习→全课总结→作业布置。本节课是“建立在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的,为进一步学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做准备,因此,在教学中我循序渐进,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先扩大口算范围,再对口算进行巩固。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自学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根据情景图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列式的理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主要是学生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强调算理,学生边说边板书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在本堂课上,我特别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现有的知识相练习,课堂上围绕学生探索、探索掌握口算的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规律。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的点拨恰当到位,引导准确,例如“你是怎么想的?”、“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已经学会的同学”等等,这些激励的话都会为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打下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讨论的面太窄,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做练习时,老师的要求要讲清楚;学生汇报时的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应进一步加强。练习中出现的练习题“40×50=”,应多请一些学生加以说说理由,加深印象,掌握和理解算理。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让估燥的内容让它更生动化、赋予它活力呢?如何才能让学生灵活地上好枯燥的计算课,构建积极有效和谐的课堂呢?教授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开展小学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的想,尽量的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每兴上计算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计算2×10时,我先让同学相互讨论算法,然后汇报,有的学生说:“2×10就是2个10,2个10就是20。”有的学生说:“2×10可以表示10个2,10个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从“2×10”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出发,寻找到了答案,但两种说法我截然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想出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人说:“因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个2就是20。”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前面有一个铺垫就是2×9=18,他能够从旧知前后结合,联系比较,让老师不是不承认他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广,很会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总会给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所以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的思维之花。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俗话说:“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于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习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习中出理:用整十数与一位乘数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开始学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问学生:“3×800就是24个百,3×8=24是定的,那这个百能不能放在3这边呢?”经我一点拨,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学样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学生马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中去。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做对的,做快的,回徐有创新理念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同学们在读了68页主题图后,请同学们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提问的:“12个人玩激流勇进勇进6人每人每次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是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当时我们还没有学这个内容,我问有没有同学能挑战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应声。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主动说:“我会解答。”我用怀疑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说:“好,你来说吧!”“12×6,2×6等于12,向十位进1,1×6等于6加1等于7,最后等于72。”我当时一听吃了一惊,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他能够不动笔,用心算而且把步骤说得这么清楚,我非常高兴,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说:“不错,你能真会超前学习!”一个肯定,一个简单的点评,让他非常高兴,他觉得老师不权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也肯定了他在课堂之外的努力。更加激发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 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 《口算乘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