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五年级教学设计之我是猫(共含5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577”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材分析:
《我是猫》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但因是译文,语言习惯与汉语不太相同,再加上本文写于十八世纪初,学生对那时的日本社会几乎没有什么了解,这给阅读课文带来了一定难度。不过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只要能感受到猫的可怜,那对猫产生同情之心也就在情理之中。
教学目标:
1.会认“馋、霉、毽、吝、徘、徊、宛、钳、憾”9个生字,会写“糕、贪、馋、瞧、霉、缘、压、宛、沼、预、枉、拂、咒、憾、掀”16个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倒霉、机缘、坦率、迟疑、徘徊、宛如、预测、枉然、咒语、遗憾、掀起”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猫在偷吃年糕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偷吃年糕的经过。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品味幽默风趣的语言。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见过猫吗?它有什么特点?
2.师:那你知道年糕吗?说说看。(明确: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
3.师:“猫”和“年糕”是两个不同的食物,日本的名家夏目漱石用巧妙的语言文字把它们联系起来,写下了长篇小说《我是猫》。这部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我是猫》选自这部小说。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这只神奇的猫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新词。
2.检查掌握的情况。
⑴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注意“徘徊”“掀起”的读音。
⑵出示新词,检查认读。
⑶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全班交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只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照猫吃年糕的经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理清文章的思路。(也可以提示学生思考“猫在偷吃年糕时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这两个问题,理清课文思路。)
3.学生交流。
文章的思路是: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四、抄写生字、新词
提醒学生注意:
“糕”字点的笔画较多,注意点的位置、大小、方向、形状。
“憾”字不要少写一点,“挠”字不要多写一点。
“馋”“霉”“毽”“缘”等字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
3.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
难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年糕图。(课件展示年糕图)
问:这是什么?看到这样一块美味的年糕,你最想做什么?
2.师:是啊,这年糕这么诱人,谁又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呢?日本名家夏目漱石先生笔下的那只猫儿就碰上了这事儿,即使是主人吃剩的年糕,它也没能抵挡住诱惑,而且还从中悟出了三条“真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浏览课文,找出三条“真理”。
1.师:请同学们快速翻开课本第141页,浏览课文,找出三条“真理”,用“--”画下来,读一读,再看看猫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这三条真理的。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三条“真理”)
三、走进文本,深入学习三条“真理”。
“真理”一(课件显示第一条“真理”)
1.提出要求,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把你读懂的句子划出来。
2.汇报交流,体会情感。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能吃边吃;还未曾沾过牙哩;又香又瘆人;吃呢,还是不吃;坐失良机;胡混光阴等词。
引导学生明确:良机是指“厨房里连个人影都不见”。
3.师小结:是啊,面对着这么诱人的年糕,而又连个人影都不见,这是多么(难得的机缘)啊!这就会使得(所有的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真理”二(课件显示第二条“真理”)
1.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相信第二部分也难不住大家。这样吧,大家根据学习提示,同桌互助学习这一部分。
2.出示学习提示:
⑴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猫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划出描写猫的动作的句子。
⑵读一读这些句子,并用心体会,再把你的体会跟同桌说说。
3.汇报交流
抓住以下句子体会:
心里在催促自己:“还不快吃!”
我一边盯住碗底一边想: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
……
4.师小结:这时,猫儿的心情是(烦躁的),它便又悟到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三)“真理”三(课件显示第三条“真理”)
1.过渡:现在猫已不再认为年糕是诱人的了,它把年糕当成是(妖怪),就在它与妖怪搏斗时,它悟到了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齐读)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一想:猫的这句真理是什么意思?
抓住“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体会。
3.师:读到这儿,你对猫有什么看法?
4.创设情境:各位同学,现在你不做你自己,你来做文中的这只猫。你现在被年糕粘住了牙。请听:(师激情朗读: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一定是朝厨房奔来)
问:猫儿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急什么?你想怎样?
5.师:是啊,所以你使尽了浑身解数。请接着听,边听边试着做做动作。(师接着读下文)
问:猫儿们,你现在是什么感受?你现在最需要什么?
四、学习第四部分
1.师:是啊,你花了这么多心思,却还是没能把年糕这个妖怪拔掉。要是有人能来帮帮你那该多好啊!可是,你得到帮助了吗?那你得到的是什么?
2.请你接着往下读,说说你遭到了哪些人的嘲笑与呵斥?他们是怎样嘲笑你、呵斥你的?
3.指名说,并指导读出相应的语气。
4.引导看图(课件展示众人嘲笑图)
师:看,这就是当时主人一家嘲笑与呵斥猫的场景。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副副什么嘴脸?
5.问:猫儿们,想想你现在的处境,而你又看到了人们这样的反应,心情如何?
6.师:是啊,你本来就正在为拔不掉年糕而烦恼,却看到人们如此冷漠,连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又怎能不让你愤恨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除了可笑之外,猫儿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假如你就是猫的主人,你会和文中的人们一样吗?那你会怎么做?
2.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具有一颗能同情弱小的心,这也正是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我也相信:这只猫儿一定非常乐意让你们做它的主人。(课件展示:可爱的小猫图)
六、布置作业。(出示课件:课外作业我也行)
1.朗读课文,给家人讲讲夏目漱石笔下的这只猫的故事。
2.查找有关夏目漱石的资料,以及《我是猫》这部小说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再和老师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27 我是猫
见 年 糕 -- 吃 年 糕 -- 拔 年 糕 -- 被 嘲 笑
(坐失良机) (还不快吃) (决不罢休) (恨在心头)
第三课时
一、升华主题,体会情感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塑造“猫”这个形象,课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猫”这个形象是为了批评人类缺乏同情心。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二、介绍文学常识,解决学生疑问。
文学作品是通过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感化读者、教育读者,使读者认识社会、提高审美能力的。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虚构,通过故事表达作者的观点、对社会的看法以及思想感情。本文塑造了“猫”这个艺术形象,目的是为了批评人类缺乏同情心。明白了小说的这个特点,同学们也就能理解“猫为什么能发现真理”了。
三、初步学习赏析文学作品
1.小组合作,讨论这篇文章的特色。
如:作品的第一主人公是猫,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作者借猫抒发自己的感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猫是拟人化的动物)动作描写细致,心理描写细腻,能让你在笑声中,有一些深刻的感悟;作品语言生动,幽默风趣……
2.介绍小说,拓展阅读。
⑴介绍小说《我是猫》的主要内容。
⑵《我是猫》这部小说中很多毛的发现、猫犀利批评及幽默讽刺的语言,十分精彩,让人有掩卷称快的冲动。这本书的出版发行距今已有1了。全书共有十一届,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了一小部分。课后,有条件的同学不妨读读这本书,还可以模仿夏目漱石的构思,写一篇用一种动物的视觉去看世界的文章,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收获。
四、布置作业
下面作业,任选其一。
1.读一读长篇小说《我是猫》。
2.模仿本文的写法,用一种动物的视觉去看世界,写一个小故事。
[《我是猫》教学设计 (S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写“糕、贪”等13个生字,会认“馋、霉”等9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年糕、贪馋”等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述猫吃年糕的经过。
3.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的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暖的不满与愤恨。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板书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2.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重点指导:
(1) 属于左右结构的生自有哪些?
(2) 哪些字的字形容相混淆?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想一想: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我”看见厨房没有人,决定抓住机会吃了那块年糕,并由此发现了第一条真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我”人不见一个人影,咬了一口年糕不能动时,又发现了第二条真理。
第三部分:(5、6自然段)写“我”为了摆脱那年糕,使出种种伎俩,最终直立起来已经不是猫了,又发现了第三条真理。
第四部分:(7、8自然段)写在人们的嘲笑下“我”无奈地演完一场丑剧。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可以通过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默读思考,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头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2.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四、交流汇报,深入学习。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题,梳理猫发现三条真理的过程。
第一条真理:难得的机缘,会使所有动物敢于干出他们并非情愿的事来。
(这条真理是在猫看见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机,只好胡混光阴,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么滋味。)
第二条真理:所有的动物,都能直觉地预测吉凶祸福。
(这条真理是在猫吃年糕的时候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还不快吃!假如有人来才好呢!)
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这条真理是猫在拔年糕时发现的,它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缩。唉,这太麻烦,干脆双爪一起来吧!)
2.引导交流:你觉得哪些情景最可笑?为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1、2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
(教师引导学生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学习第二、三部分(3-6自然段)
(1)自学二、三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3-6自然段,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有感情地朗读你所画的语句。
(2)交流汇报
第二部分交流重点:猫咬了一下年糕,牙齿动弹不得。“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泥沼的人越是急着要拔出脚来,却越陷得深……”的尴尬处境。
第三部分交流重点:重点体会猫在摆脱年糕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通过评读的方式体会猫的可笑--可怜--同情,通过读把情感的变化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
(1)烦躁已极,便将尾巴摇了几圈儿,却不见何功效。将耳朵竖起再垂下,仍是没用。想来,耳朵和尾巴都与年糕无关,摇尾竖耳,也都枉然,所以干脆作罢。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拂掉年糕。
(2)我先抬起右爪,在嘴周围来回摩挲,可这并不是靠摩挲就能除掉的。接着抬起左爪,以口为中心画了个圆圈。单靠如此咒语,还是摆脱不掉妖怪。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猫当时的处境。)
3.学习第四部分
(1)自由读第四部分,把人物的不同表现画出来。
(2)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深入体会。(读出各种不同人物面对猫艰难的窘境而表现出来的冷漠心态)
4.自由朗读全文,并重点朗读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出自己还不太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文章学完之后,你的脑海中留下的仅仅是猫可笑的形象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郁积日久的不满和愤恨,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泰戈尔散文诗二首》、《狗的友谊》、《母爱》
七、板书设计:
看见年糕
我是猫偷吃年糕可笑可怜同情
力拔年糕
众人嘲笑
[五年级(s版)我是猫 教案教学设计]
《我是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猫在吃年糕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新奇而幽默的场景。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的心理描写,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
3.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对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不满与愤恨。
难点:初步感悟三条“真理”的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年糕图。(课件一 展示年糕图)
问:这是什么?看到这样一块美味的年糕,你最想做什么?(抽生汇报)
过渡:是啊,这年糕这么诱人,谁又能抵挡得住它的诱惑呢?日本名家夏目漱石先生笔下的那只猫儿就碰上了这事儿,即使是主人吃剩的年糕,它也没能抵挡住诱惑,而且还从中悟出了几条“真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我是猫》,一起来品味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要求:(课件二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猫在偷吃年糕的`时候发现了哪几条真理?用横线画出来。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
2、抽生汇报。
(随着学生汇报三条真理,出示课件三:三条真理,老师依次板书:见年糕,吃年糕,拔年糕。)
3、你觉得哪个场景最好笑,为什么?
三、细读,品味课文。
过渡:(看着孩子们笑容可掬的样子,老师打心底里感谢那只猫,谢谢它给我的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孩子们,那让我们赶紧去认识那只可爱的猫吧!)
(一)、学习,感悟第一条真理。
1、再次出示(年糕的图片课件四),孩子们,如果你此时就是一只饥肠辘辘的小猫,见到这冒着香气的年糕,你会怎么想?
2、那文中的小猫是怎么想的呢?
原来,你们和文中的小猫想法基本一致呢,一群小馋猫,悟出了
第一条真理(课件五出示第一条真理),孩子们齐读。
3、自由读第一部分,画出你觉得可笑的情景,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觉到可笑,用笔圈出来。(课件六出示搞笑的句子,重点词用红色标出)
(抽生汇报,抓住重点词从猫的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体会。理解“瘆人、难得的机缘”等词语。)
a“ 瘆人”是什么意思呢?此时,猫的心里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担心,害怕,恐惧等抽生汇报)带着这样的感情,抽生课件六,男女生各抽一人)
b谁愿意来演一演呢?抽一个孩子读,一个孩子演。
c“难得的机缘”,在这里指什么呢?这是小猫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
4、面对难得的机缘,小猫悟出(再次出示第一条真理课件七),全班齐读。
5、小结学法:(展示课件第八屏) a.画一画(画出读后令人发笑的句子); b.读画出的句子,圈一圈(圈出关键词);c. 读一读(读课文,体会猫的心情)d.边读边演,体会猫的心情。
(二)学生自学,感悟第二条真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第一节的学法,根据课件八自学第二部分。
2、抽生汇报。
当学生汇报到“当我意识到这年糕原来是个妖怪时,已经迟了,宛如陷进沼泽的人越是着急着。。。。。。陷得越深时”,教师随机走到学生身边进行情景创设,小猫,此时你的处境?你的心情?
3、虽然你处境尴尬,心里着急,但令人欣喜的是,经历了危险,
你悟出了你人生的有一条真理(展示课件第九屏第二条真理),全班齐读。
(三)学习,感悟第三条真理。
过渡:现在猫已不再认为年糕是诱人的了,它把年糕当成是(妖怪),就在它与妖怪搏斗时,它悟到了第三条真理:临危之际,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展示课件第十屏第三条真理全班齐读)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一想:猫的这句真理是什么意思?“平时做不到的事这时也能做到 ”是指什么事? 抓住“破天荒第一次,两只脚竟然直立起来”体会。
2、你这个样子实在是(抽生答 可怜)小猫,你的两只脚为什么要直立起来呢?(抽生汇报)你是怎么想的呢?
3、直立起来的两条腿,解除你的燃眉之急了吗?你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
4、创设情境:各位同学,现在你不做你自己,你来做文中的这只猫。你现在被年糕粘住了牙。现在,老师引读,孩子们接读。请听:(师激情朗读:真理已经发现了两条??一定是朝厨房奔来)孩子们接读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孩子们从烦躁之急。。。。。所以干脆作罢。)
5、师:是啊,虽然你使尽了浑身解数但却毫无作用。情急之下,孩子们接读,边读边试着做做动作(展示课件第十二屏)(孩子们从急中生智,只好借助前爪之力读到 已经不是猫了)
6、你的样子既可怜又可笑,已然不是猫的样子,(师朗读:但
是不是猫,又有何干?生接读:从无论如何到只得在厨房里到处转着圈跑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四)、学习第四部分
过渡:是啊,你花了这么多心思,却还是没能把年糕这个妖怪拔掉。要是有人能来帮帮你那该多好啊!可是,你得到帮助了吗?那你得到的是什么?
1、说说你遭到了哪些人的嘲笑与呵斥?他们是怎样嘲笑你、呵斥你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3、引导看图(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师:看,这就是当时主人一家嘲笑与呵斥猫的场景。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副副什么嘴脸?
4、问:猫儿们,想想你现在的处境,而你又看到了人们这样的反应,心情如何?
5、师:是啊,你本来就正在为拔不掉年糕而烦恼,却看到人们如此冷漠,连一点儿同情心都没有,又怎能不让你愤恨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四、总结全文
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除了可笑之外,猫儿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假如你就是猫的主人,你会和文中的人们一样吗?那你会怎么做?
2、师:看得出,同学们都具有一颗能同情弱小的心,这也正是
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我也相信:这只猫儿一定非常乐意让你们做它的主人。(展示课件第十六屏可爱的小猫图)
五、课外拓展延伸
(展示课件第十七屏可爱的小猫图)
1、向学生介绍介绍夏目淑石的长篇小说《我是猫》
2、向学生推荐《狗的友谊》、《母爱》
《猫》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闭息凝神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 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eé 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
、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
、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
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
、齐读:(古怪的)(一只)(大)
(淘气的`)(一群)(小) 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
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
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什么叫尽职?)
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
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
、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
、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
、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练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
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
2、交流:没完没了。
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
10《猫》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抓事物特点的能力。
2.训练学生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以提高学生明确、完整、简洁地表达段意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淘气”、“绝不会”等词和词组所表达的感情。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无优无虑”、“生气勃勃”造句。
5.背诵课文第4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是重点;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是难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
2.揭题:猫(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①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
三、落实训练目标
(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
猫的性格古怪。
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
读出句子语气。
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
完成书上题1/(2)
交流出示板书:
老实 贪玩 尽职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猫胆小 勇猛
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
5.朗读第一段。
(二)强化训练目标
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
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
3.齐读第二段。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哪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
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自学第一节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
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
2.朗读交流。
注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
①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
(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
②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比较
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
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
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组学第二节
1.过渡:猫的性
★ 《猫》教学设计
★ 猫教学设计
★ 15猫教学设计
★ 猫的教学设计
★ 编程猫教学设计
★ 《我是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