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樱栗秋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共含16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樱栗秋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阳光皮肤》一课讲述了在国际少年班里众多小朋友之中的“我”企盼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话写出了南非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这是一个国际少年班,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而南非孩子占大多数,课文开篇以每学期的惯例开始,用各国孩子的自我介绍方式将需要很多话语介绍的人文背景集中在每个人的一句话表达之中。详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一番话语,文章最后以“阳光皮肤”点题,令人震撼,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而学生也正是初一新生也刚刚组建了班集体,也是一个“大家庭”,而本文又是自读课,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段,认知水平,是孩子们能够融入课文的一个良好契机,在调动智商的情况下,也培养学生们情商,体会课文中的“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发挥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朗读、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

情想、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3、教学方法:放-收-帮-牵

4、学法指导:

①质疑互助式学习,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②可以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比较阅读,由雷棣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向外扩展,体会“我”的美好愿望。

四、教学过程

《阳光皮肤》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播放世界各地风光)后,提问:

1.你记住介绍了哪些国家的情况?

2.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国家?根据你搜集上来的材料,简单地跟大家交流一下。

……

是啊,同学们:

地球很大,1500多年前,人们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波斯,大概要走上半年。然而地球又很小,今天乘上飞机环绕地球一圈也不过24小时左右。所以,有人把地球叫做地球村。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村子中的一个家庭。在大家共同拥有的这样一个兰色星球上必然会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么,今天,地球村里又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出声地去读课文。

板书: 阳光皮肤

师: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生1:讲述了一个国际少年班的学生渴望和平的故事

生2:讲述了南非黑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师:现在,让我们模拟一个情境的语文课堂:

我们这个班现在就是国际少年班,一共有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其中20个是我们南非人。我就是国际少年班的老师--莱斯小姐。现在,就让我们忘记自己现在的身份,进入情境中的语文课堂中。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的,我们暂且也把它看成是一堂语文的口语交际课。那么,各个国家的同学在利用口语来展示自己国家的风采时,你认为:

1.哪个国家的同学介绍得好?你为什么欣赏他的介绍呢?

2.哪一个国家的学生介绍得最精彩?最形象?

3.在口语交际中,新加坡的李德远和朝鲜来的金顺玉的对话是什么意思?(能否表演一番)他们好象伤害到了彼此,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关于说话的技巧呢?

生的回答(略)

师:他们的话都伤害了双方祖国的尊严,但却都没有恶意。以后开玩笑要掌握分寸和分清场合,不要开国际玩笑。

师:你能想象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时的心情吗?

生:能!他们都能抓住本国家的惊人之处,给国际少年班所有的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中国”学生是这样介绍的:模拟一个情境,师、生及全班同学共同进入到课文中,读P84,“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长江……黄河”几乎全班同学一起喊。语言清晰,声音洪亮。

师:作为中国孩子,当时他该多自豪啊!

可是,在我们这个少年班,54个孩子有20个是南非人,南非孩子该怎样介绍自己的国家呢?

模拟情境课堂,朗读课文:

“我的心突然一抖,从一开始我就思考,我将如何介绍我的非洲,我的南非呢?”……结尾,“我不禁热泪盈眶”。

全班同学都沉浸在静静的氛围中。老师语气沉重地说道:

同学们,下面就是桑巴哈提到的非洲。(播放一组苦难非洲的画面,教师根据画面内容适时的补充讲解)

重要处停下,课件停留在“索普”的画面中,教师做重点介绍。

索普--种族歧视的牺牲者

在19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出色的人物是美国的天才运动员--索普。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运动员,但在奥运会冠军史册上并没有他的名字。

人们一在提到他,称颂他,他的名字比冠军还要响亮,是因为人们同情他的不幸。他是种族歧视的牺牲者。他出生于印第安贫穷家庭,他篮球、足球、游泳、跑步,样样都行。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他稳拿了2次全能冠军(跳远、200米、1500米、铁饼、标枪)。但,他被人诬陷为职业运动员,奥运会取消了他的冠军资格并把金牌转发给这个项目的第二名,但后者拒绝接受,他说:真正的冠军是索普,不是我也不是其他任何人。

索普不仅被剥夺了金牌,而且被剥夺了参加业余比赛资格,就这样,一代才华横溢的运动员被扼杀了。此后,索普当过职业棒球员,卖过苦力,他留给人世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我金牌”。70年过去了,终于,在1982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为索普恢复名誉。1983年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赴洛杉矶将追回的金牌重新授予索普留下的儿女。索普,一代天才运动员就这样成为了种族歧视的牺牲者!

师:同学们,战争不仅给非洲人民带来灾难,也给全世界人们带来痛苦。

多媒体显示: 战争是生命火炉,人类以身投火

1.西方战史专家统计:公元前32--1960年这5160年时间里,全球共发生14513次战争,只有300余年处于和平状态。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是:36.4亿人死亡,损失财富折合黄金可铺设一条厚10米,宽150公里(几乎占1.5个纬度),环绕地球一圈的金质长城,人们站在月球表面,用肉眼就能清楚地看见地球身缠一条金黄色腰带,这就是我们为所在星球建筑的辉煌。

2.二战(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直接死亡者有5700多万

① 前苏联2060万,“每家餐桌上都有一把空着的汤匙”,死去的多是男性青壮年。前苏联男女比例经过战后40年恢复才上升到47:53,仍未达到战前水平。对于一个大国人口结构来讲,男女比例只要相差1%,就足以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② 中国1200万

③ 德国730万

④ 波兰600万(虽居第四位,但最惨痛的是该国6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0%,其中一半还是在焚人炉里烧掉的)

⑤ 日本180万

⑥ 法国81万

⑦ 意大利33万

⑧ 美国38万(收获了半个世界的最大的战胜国美利坚,只有38万人)

3.NMD意欲何为(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意欲何为

NMD,即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用来防御敌人的核导弹攻击美国,在核弹落到美国本土前将其摧毁。有了这东西,别的国家的核武器对美国便不起作用,美国就像有了一块坚固无比的盾牌。美国正是要谋求这种“绝对安全”。什么叫安全?你有枪,别人没枪时最安全,而大家都有枪,你有避弹衣时才最安全。说到底,所谓“安全”就是美国想要独霸世界。

NMD给世界带来的决非和平,而是新的对抗,新的挑战。今天,战争没有止息。巴以和谈的危机、科索沃的不宁、伊拉克的战争,面对这些,我们希望:

师:但愿有一天世界上没有NMD,只有NWD--No War Day。

师:所以,多列尔的一番话,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齐读,多列尔表达南非人民美好心愿的语句,同时板书:

平等、尊严、和平、友好!

师:今天的中国有56个民族,但有一首歌唱得好,我们56个民族是一家。请同学们演唱《爱我中华》这首歌。

师:113中学有68个教学班,比56个民族还多12个,我们各个班之间友好相处,恰似一个大家庭,所以,家长才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了我们,才有了我们自费1年5班在这里与全校老师的课堂交流,是吧,同学们?

师:课文中介绍的南非是新南非建立以前的南非,今天的南非人民靠着自己辛勤的努力,令世界刮目相看。

多媒体显现出一幅南非人民今天美好生活的画面。

重点停留在“曼德拉”,教师介绍:

国际足联考察团在11月4日对南非进行了最后一天的考察,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带领他们参观了曾关押自己的罗本岛监狱。在考察团即将结束对南非的考察之际,曼德拉此举无疑是为本国申办世界杯抛出的“杀手锏”。曼德拉表示,世界杯将对曾经是种族隔离政策统治下的南非向民主过渡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杯将对南非人民将是一个很好的礼物。曼德拉一直希望世界杯能在南非举行,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已经把举办世界杯看作了和平民主的南非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象征。

师: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如此,对于一个人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你想获得他人的尊敬,你只有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实力,无论你拥有何种肤色。如果你是一名强者,你就可以为你的皮肤涂抹上一层耀眼的光彩。在绿茵场上,贝利、罗纳尔多正是凭借他们超凡出众的球技,使人们忘记了他们皮肤的颜色,在世界球迷眼中是完美无缺的、光芒四射的英雄。大家同意老师的感受吗?

那么:①“阳光皮肤”到底是什么意思?

② 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形式: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重点探究第2个问题。

生发言(略)

师做总结:

同学们:历史上,日耳曼民族是白皙的,生活是富有的;犹太人是聪明的,他们是与黑人有着天壤之别的高贵人种,但如果他们的内心不消除种族歧视、不讲究平等,他们仍然不是阳光皮肤。我们渴望的是,消除种族歧视、**,呼唤和平的阳光普照。到那时,人人都是阳光皮肤。

在结束这节课前,让我们体味一下和平世界的美好吧!

多媒体展现一幅幅孩子阳光般的笑容,配以《种太阳》的歌曲。同学们齐唱

《种太阳》,表达热爱和平的心声!

最后,多媒体显示:

我们,是一个大家庭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阳光皮肤》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的一篇文章,全文表现的是南非人民讲平等、渴望和平的故事,我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力图最终完成由《阳光皮肤》的文本内容到达“阳光真情”的情感飞跃,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真情互动。我在教学时采取了“放--收--帮--牵”的方法,指导阅读。

放:广泛采撷语文信息;

收:对课程资源进行调配加工,再服务于课堂,为我所用;

帮:在文本的关键之处,巧妙的帮助过渡,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牵:完成情感飞跃,巧妙迁移拓展,过程方法如下:

首先,巧设“凤头”,吸引学生。

让经过调配加工的鲜活资料,恰似精巧的凤头,呈现出一组体现不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文学艺术、社会家庭等人文资源。

其次:走进文本,参与对话

根据课文内容,我也参与到对话中来,一时间,课堂人声鼎沸,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

根据课文内容,我也参与到对话中来,师生共同走进文本。先通过生一生对话,思维碰撞,再经过师-生对话,共同解读文本,提升对内容的深层理解。新课程不是忽略了读,而是通过对话,更加强了读。在读中,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谈中,品文本中生活的智慧;在读中,师生共同收获,提升语文素养。

最后,以情感人,完成飞跃

文本重点是南非孩子表达渴望平等、渴望和平的心声,这时老师的帮扶作用体现出来。(展示带镣铐黑奴的照片、饥饿的儿童、干枯的土地、血腥的战争资源)课堂被一种情感笼罩着,“莱斯小姐”语气自豪地说:“这些都是南非的过去,请看今天的南非。”(图片)硕大的钻石,经典的建筑,安逸的生活,著名的人物“曼德拉”,一下子课堂变得明朗了,同学们的沉重情绪放松了,课堂上响起了南非学生的声音:“我们虽然是黑皮肤,可它是阳光的皮肤。”将内容迁移了过来,阳光皮肤在同学的心里扎下了根,真切地体会到了阳光下的皮肤都是美丽的,人们都有一颗热爱和平和真诚的心,这就是阳光真情。

这节课,我课前落实了语文知识,课上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体验中完成了教学,“三个”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语文素养,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肯定还存在着一些不完美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完善。

[《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阳光皮肤(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2、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浏览课文,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课文内容,说一说本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2.学生复述课文。

3.理清文章思路及主要写作手法。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的。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课文内容。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课文共几段,可分为几个部分。

四、探究

读课文质疑,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想想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事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

2、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3、比较本课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隶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体会“我”的美好愿望。

五、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

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阅读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信,感受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阳光皮肤(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3: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阳光皮肤》一课讲述了在国际少年班里众多小朋友之中的“我”企盼世界人

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

话写出了南非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这是一个国际少年班,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而南非孩子占大多数,课文开

篇以每学期的惯例开始,用各国孩子的自我介绍方式将需要很多话语介绍的人

文背景集中在每个人的一句话表达之中。详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

一番话语,文章最后以“阳光皮肤”点题,令人震撼,体现了“我们是一个大

家庭”。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趣味的课文,而学生也正是初一新生也刚刚组建了班集体,也是

一个“大家庭”,而本文又是自读课,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段,认知水平,是

孩子们能够融入课文的一个良好契机,在调动智商的情况下,也培养学生们情

商,体会课文中的“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

三、设计思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发挥的思维得到锻炼,提高朗读、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授课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

世界,通过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加深时课文的理解。

情想、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地球是一个大家庭”的美好心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

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3、教学方法:放-收-帮-牵

4、学法指导:

①质疑互助式学习,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②可以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比较阅读,由雷棣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向外

扩展,体会“我”的美好愿望。

四、教学过程

《阳光皮肤》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组图片:(播放世界各地风光)后,提问:

1.你记住介绍了哪些国家的情况?

2.你比较喜欢哪一个国家?根据你搜集上来的材料,简单地跟大家交流一下。

……

是啊,同学们:

地球很大,1500多年前,人们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波斯,大概要走上半

年。然而地球又很小,今天乘上飞机环绕地球一圈也不过24小时左右。所以,

有人把地球叫做地球村。每一个国家都是这村子中的一个家庭。在大家共同拥

有的这样一个兰色星球上必然会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那么,今天,地球村

里又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自由、出声地去读课文

板书: 阳光皮肤

师: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生1:讲述了一个国际少年班的学生渴望和平的故事

生2:讲述了南非黑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

师:现在,让我们模拟一个情境的语文课堂:

我们这个班现在就是国际少年班,一共有54个孩子,来自32个国家,其中20个

是我们南非人。我就是国际少年班的老师--莱斯小姐。现在,就让我们忘记

自己现在的身份,进入情境中的语文课堂中。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贯穿全文的,我们暂且也把它看成是一堂语文

的口语交际课。那么,各个国家的同学在利用口语来展示自己国家的风采时,

你认为:

1.哪个国家的同学介绍得好?你为什么欣赏他的介绍呢?

2.哪一个国家的学生介绍得最精彩?最形象?

3.在口语交际中,新加坡的李德远和朝鲜来的金顺玉的对话是什么意思?(能

否表演一番)他们好象伤害到了彼此,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关于说话的技巧呢?

生的回答(略)

师:他们的话都伤害了双方祖国的尊严,但却都没有恶意。以后开玩笑要掌握

分寸和分清场合,不要开国际玩笑。

师:你能想象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时的心情吗?

生:能!他们都能抓住本国家的惊人之处,给国际少年班所有的孩子留下深刻

的印象。比如:“中国”学生是这样介绍的:模拟一个情境,师、生及全班同

学共同进入到课文中,读P84,“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长江……黄河

”几乎全班同学一起喊。语言清晰,声音洪亮。

师:作为中国孩子,当时他该多自豪啊!

可是,在我们这个少年班,54个孩子有20个是南非人,南非孩子该怎样介

绍自己的国家呢?

模拟情境课堂,朗读课文:

“我的心突然一抖,从一开始我就思考,我将如何介绍我的非洲,我的南非

呢?”……结尾,“我不禁热泪盈眶”。

全班同学都沉浸在静静的氛围中。老师语气沉重地说道:

同学们,下面就是桑巴哈提到的非洲。(播放一组苦难非洲的画面,教师根据

画面内容适时的补充讲解)

重要处停下,课件停留在“索普”的画面中,教师做重点介绍。

索普--种族歧视的牺牲者

在19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最出色的人物是美国的天才运动员

--索普。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运动员,但在奥运会冠军史册上并没有他的

名字。

人们一在提到他,称颂他,他的名字比冠军还要响亮,是因为人们同情他的不

幸。他是种族歧视的牺牲者。他出生于印第安贫穷家庭,他篮球、足球、游泳

、跑步,样样都行。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他稳拿了2次全能冠军(跳远、

200米、1500米、铁饼、标枪)。但,他被人诬陷为职业运动员,奥运会取消了

他的冠军资格并把金牌转发给这个项目的第二名,但后者拒绝接受,他说:真

正的冠军是索普,不是我也不是其他任何人。

索普不仅被剥夺了金牌,而且被剥夺了参加业余比赛资格,就这样,一代才华

横溢的运动员被扼杀了。此后,索普当过职业棒球员,卖过苦力,他留给人世

的最后一句话是:“还我金牌”。70年过去了,终于,在1982年国际奥委会决

定为索普恢复名誉。1983年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赴洛杉矶将追回的

金牌重新授予索普留下的儿女。索普,一代天才运动员就这样成为了种族歧视

的牺牲者!

师:同学们,战争不仅给非洲人民带来灾难,也给全世界人们带来痛苦。

[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拓展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的发源、上游的发电站、沿途对土地的灌溉、黄河夕照、壶口悬瀑等景观,说明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同时介绍了黄河的水土流失,“地上河”的形成,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学习重点是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我们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母亲河”的意识。

关键处处理:

1.通过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品味语言并体会黄河的雄壮,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VCD、风光片《黄河》、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学生:按照要求预习,查阅有关黄河的资料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电视风光片《黄河》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简单介绍黄河,对黄河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

板书课题,导课。

二、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指读课文,正音,交流生字词语。

2.小组讨论:说说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3.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的学习,体会到:黄河水利资源丰富,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灌溉,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所以被称为“母亲河”。

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黄河除了被称为“母亲河”外,还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什么灾难?为什么会带来这些灾难?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

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五、质疑问难。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七、课时小结。让学生谈感受体会。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积累优美词句。

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

4.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水利资源丰富 发电 灌溉

母亲河

滋润土地 养育炎黄子孙

水土流失 洪水泛滥

保护母亲河 保护环境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5:《学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之”字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适当指导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

学法:自读自悟,使用注释,遇到困难请教老师,熟读成诵,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资料。

2、指导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尝试理解文章意思。

3、测试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通全文,掌握学法。

1、教师范读全文,再领读。(以范读感染学生,领读时有意识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师:学古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请同学们各自再读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

3、指名读,教师指导断句。

4、学生掌握正确读法后,指导学生练习熟读。

(二)检查预习,结合注释,理解全文大意。

1、导学:

师:学古文重在理解。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在自学的过程中是怎样学古诗的,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说)

师引导:学文言文,可以对照注释……课文里的注释很多,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把注释的内容简单地标注在课文中相应字的旁边。注好了连起来读一读,看看该怎么说,句子通顺不通顺。

2、检查预习:

(1)理解题意:“奕”是什么意思?“学奕”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自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把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语句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复述全文大意。

(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篇文言文中,“之”字出现六次,有三种不同的解释,大家赶紧找出来。

课件出示带有“之”字的句子: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惟弈秋之为听

③一人虽听之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教师指导学生研读“之”字的不同解释。汇报交流:说说“之”的意思。

5、还有哪些字不理解,需要帮助解决的吗?(其、以……)

6、解决问题,正确理解文意。(出示问题)

师:现在老师想提出几个问题来检验你们的自学效果:

①弈秋这两个学生怎样学下围棋?

②这两个学生的表现不一样,他们的学习结果怎样呢?

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④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有这样的经历)

(六)课堂小测(后附小测内容)

(七)学生小结本节课收获

从朗读、理解文言文和悟出的道理等几个方面来谈。

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一人 三心二意

课堂小测:

一、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奕: 通国: 善: 诲:

援: 俱: 弗若: 然:

二、写出“之” 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三、用自己的话将《学奕》这个故事将给同学或家人听。(可课后完成)

[《学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学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

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必待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 ……

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社区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道理。

二、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

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

三、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

生2:我想知道,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

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

四、教授课文内容:

一)、有信心,就会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出示课件)

二)、结合注释读明白。(出示课件)

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

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三)、理解大意读通顺。

1、找学生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5、师生互读。

五、抓关键语句,分析

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

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

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背诵,抽查。

六、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

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也。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他们的老师不同吗?他们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两位学生又是怎样的人?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三心二意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从这个事情当中你有何认识?

总结: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干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七、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件)

1、有信心(成功了一半);

2、结合注释读明白;

3、理解大意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抓关键语句,分析;

5、背诵,积累。

八、阅读强化训练

1、课件出示孟子格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利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达到理解背诵。

2、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两小儿辩日》。

[《学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7:有些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新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恍惚 吝惜 耸人听闻 敬畏 愚鲁 心领神会”;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体会有些人那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张晓风资料及经典作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身边有许多很普通的人,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却默默地给我们带来许多帮助,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无私、博爱,在不经意之间,触发了我们心灵最深处的思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张晓风,一起去感悟几位普通人带给我们的礼物,感受人性美的魅力。(板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作家张晓风笔下的几位普通人,名字甚至容貌都不清晰,但他们高尚的品质却使作者铭记于心,也令我们心生敬意。

1.通过预习,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普通人?

2.小组交流预习后收获。

3.集体交流:

(1)文章写了四个普通人:女教师 米店胖老板 中年乞丐 代数老师

(2)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记叙四件事。

第一层(从“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至“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写一位谦逊的女教师偶然的称赞对我自信心的影响。

第二层(从“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至“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讲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对承诺的信守。

第三层(从“有一个夏天”至“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写了因错过一次助人的机会,而产生的自责。

第四层(从“对于代数中行列式”至文章结束),讲了代数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给“我”进行列式的事情。

4.学生质疑问难。

难点预设;

(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 (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 (3)中年人“黎黑”“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 (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的讲解让我领悟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三、精读感悟,体会品质。

师: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四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1.学生默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以文章语言加小标题:

(1)“挖”字的含义。

(2)有所畏惧。 (3)不可弥补的遗憾。

(4)君子谋道。

以文章内容与中心加小标题:

(1)不吝惜的称赞

(2)有所畏惧的诚实。 (3)不可丢弃的同情。

(4)难能可贵的敬业。

3.师: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感受吗?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 4.分组讨论。

5.集体交流:

学生读有关句子,谈体会

抓重点句,引导学生体会普通人的崇高品质。

(1)女教师:实事求是,为人谦逊的的人格魅力,挖掘出了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2)胖老板:不需要任何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3)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4)代数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上了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理解“君子谋道”

原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的。意思是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7.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8.师小结:

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一张张时常浮现的脸,一次次强烈的心灵震撼,使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师引读课文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经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可能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句子解读:

总领下文对“有些人”的回忆。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 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四、了解作者,感悟散文大家的写作特点。

师: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是散文家张晓风的一贯写法。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张晓风?

五、总结全课,深化主题。

本课通过叙述与自己相关的平凡人的四件小事,告诉人们需要存留的几种真情:不吝惜的称赞;有所畏惧的诚实;不可丢弃的同情;难能可贵的敬业。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让我们也怀着一颗细腻、敏锐的心灵,去感悟,去揭示生活中的善与美。

附板书设计:

有些人 品质 感悟

女老师 谦逊称赞 不吝惜的称赞 胖老板 信守诺言有所畏惧的诚实

乞丐 不可弥补的遗憾 不可丢弃的同情 代数老师 君子谋道 难能可贵的敬业

教学反思:

我们认为合作学习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和内在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合作学习的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就会浮于表面。

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合作能力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有些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8:《花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说唱脸谱》。

……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1)听了这韵味十足的歌曲,结合你课前的预习,谈谈你对花脸的了解。

(2)教师概括: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角。花脸是俗称。净角以面部化装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洪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课文中是指类似净角脸谱的面具。

2、揭示课题:花脸

我们一起来学习班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他是怎么将自己对心爱之物--“花脸”的浓浓情感,传递给们们,并让我们产生共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带拼音的字多读两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积攒”“俨然”“咄咄逼人”“横刀立马”“张牙舞爪”等词语意思。

(3)全文每一部分的花脸是否指同一事物、人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字:

“掺、臭、斩”是翘舌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围绕花脸,写了“爱花脸--买花脸--演花脸”三件事。

5、理清文章脉络

爱花脸(1-2自然段),买花脸(3-6)演花脸(7-10)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勾画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1)讨论交流文中关羽花脸的特点。(色彩鲜艳、凛然不可侵犯)

(2)课件展示关羽的脸谱。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惊喜和敬畏。

2、朗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讨论: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写一把刀?

“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

3、文中有多处表示“我”对关羽花脸的喜爱,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去长。’”

品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喜欢关羽的原因。重点结合下内容来体会:

(1)舅舅讲故事。

(2)其他人见“我”戴面具的反映。

(3)对关羽原不同称呼。

(4)不同年龄的人对关羽同样的喜爱和敬重。

4、课文几乎每一段都表现了“喜欢”。每一段表现的“喜欢”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找出一些关键的句子。

第一节:对一般花脸的喜欢。“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喜欢是因为可以炫耀    (抓住“俨然”一词)

第二节:对特别花脸的喜欢。“直缩脖子……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此时并不知花脸是关公的。)

(体会“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喜欢因为敬畏惧怕,也想要别人惧怕

第三节:对关公花脸的喜欢。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舅舅又告诉我关羽的英雄事迹,“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崇敬自豪,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此处可表演一下“自报家门”)

知之愈深,爱之愈深。

5、小结。

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浑然融为一体,是几千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文除了传达给我们一个少年对英雄的热爱、可望成为英雄的情结之外,你们感觉还读出了些什么?

主题之外的个性化阅读,例如“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

(可出示冯骥才资料--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本文作者借一个男孩的视角描写“花脸”,也是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

2、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值得保留、继承和发扬?

大红灯笼、唐装、踩高跷、剪纸、中国结、舞龙灯等

3、作业:

(1)学习本文对“花脸”和“青龙偃月刀”的描写,写自己最喜爱的一件物品。(100-150字)

(2)上网查询或采访长辈: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除文中出现的形式外,还有哪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活动、事物等?(制作小报,配上插画)

板书设计:

买花脸    喜爱      自豪

花脸

演关公    崇敬      炫耀

[《花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9:花脸(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

学习方式 研讨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字:积攒z ǎn 俨然y ǎn 凛然l ǐn 咄咄d u ō龇z ī 戳c h u ō 镶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渍z ì 霎时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轧制l ūn 抡起塞s è 堵塞轧z h á 轧钢抡s à i 边塞g á 轧帐l ú n 抡动 (三)词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俨然:形容很像。凛然:严厉、严肃。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艳羡:羡慕。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

三、初步感知

(一)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遭惩罚(设置铺垫) 3、(18)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总结)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作训练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2)--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1、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2、语言描写:①“我”:喜欢、渴望又胆怯的心理 (二)买花脸(3--4)(体现童真童趣) ②小伙计:可看出小伙计的精明强干(维妙维肖,符合人物身份) ③舅舅:慈爱,理解一颗童心神气的表演 (三)演花脸(5-17)表演惹祸惹祸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三、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

[花脸(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0:花脸(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

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四、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1、词语积累 2、你知道关羽这个人吗?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关羽的英雄故事。

(二) 课堂教学

1、导入

1)什么是花脸?

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花脸是俗称。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

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2、课文理解:

1)初读课文,掌握文中“花脸”的特点。

(1)圈划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2)讨论:你能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

色彩鲜艳(如:赤红、墨、绿)

凛然不可侵犯(从面、眉、眼角、包头、长巾、胡须等角度的描写)

(3)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PPT)

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

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

(1)文中有多处表达了我对关羽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喜欢花脸的有关句子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做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夜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戴上……,转天醒来头件事便马上带上,恢复我“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到:“俺--姓关,名羽,字云长。”

(2)然而在第二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我”惧怕那个大花脸,那么从最初的惧怕到喜欢,其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原因:

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

心理活动: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骄傲之极

心理活动: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

3)能力拓展

文中表达了全家人对花脸的喜欢,请说说全家人喜欢的理由:

学生交流。

(三)课后练习:

1)请运用恰当的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玩具。

2)继续搜集能够体现关羽“忠、义”的资料,谈谈你对关羽的认识。

[花脸(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1:花脸(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如何通过任务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能力目标:要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需用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童真童趣的美好。

4、德育目标:珍惜亲人之爱。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结构的巧妙之处(设置悬念、安排线索、巧做铺垫)

学习方式:研讨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理字词、归纳结构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一)读生词:

jīzǎn yǎnrán lǐnrán duō duō

积攒 俨然 凛然 咄 咄

zī yá chuō xiānɡ qiàn yīkào

龇 牙 戳 镶 嵌 依靠

yǎn chī liù shuǐ zì shà shí

偃 哧 溜 水 渍 霎 时

yè sāi dào yà zhì zháɡānɡ

掖 塞 到 轧 制 轧钢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zhuóyì shuìzháo dǔsāi biānsài

着意 睡着 堵塞 边塞

yà zhànɡ lún dònɡ

轧 帐 抡 动

(二)解词:

积攒:一点一点地积存。

俨然:形容很像。

凛然:严厉、严肃。

咄咄逼人:形容说话伤害人,令人难受。

艳羡:羡慕。

横刀立马:形容非常英武。

张牙舞爪: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霎时:形容短时间。克制:克服。

二、学生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

课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回忆性的文章大体结构一般是“总----分----总”,据此文章分为三部分。

1、(1) 童年过年的魅力,引起下文。(设置悬念)

2、(3-17)写我买花脸,演花脸及因演花脸惹祸和年后惩罚的事。(设置铺垫)

3、(18) 总结对于孩子来说过年的魅力更深一层的缘故,照应开头。(一线贯穿)

二、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叙述了自己在一年过年时候得到花脸并因此闯祸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三、总结全文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研读探讨、总结收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围绕“花脸”共写了几件事?(学生总结归纳)

(一)绘花脸--为下文作铺垫(最喜欢)

写花脸抓住了特征描写(形、色、眉、眼、头、胡须、对比)

(二)买花脸(体现童真童趣)

(三)演花脸

-

(四)因“花脸”惹祸

(五)年后惩罚

二、学生讨论、总结人物形象

我:顽皮、狡黠;

舅舅:慈爱;

妈妈:慈爱、宽厚;

二姑:聪明、机智;

爸爸:威严。

三、其它收获

1、思想上

2、写作上

四、学习了本文后联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没有几朵晶莹美丽的小浪花,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说一说,并提炼出其中的积极意义。

五、作业:

用精彩的笔墨写成一段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经历的小片段。

[花脸(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2:母亲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引语

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劳动成果,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2.组织竞赛

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3.小结过渡

通过这次小小的竞赛,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篇13:母亲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导入

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出示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配有背景音乐《黄水谣》及简短解说词)

3.品读黄河

a.读:发给学生两篇文章,找同学诵读

b.品: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听后的感受

c.谈: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小结过渡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下面,让我们来倾听炎黄子孙对黄河的心声。

篇14:母亲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诗文欣赏

a.欣赏程铎的《话说黄河》片段

b.引用毛泽东的话慨叹黄河

c.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

2.课堂小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将和中华民族一样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3.布置作业(从下面两题中选做其一)

(1)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供参考题目:《母亲,你将不再憔悴》《母亲河的迷人风采》)

(2)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母亲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5:《学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学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六年级第四单元第3课。这是孟子的作品,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由于学者态度不同,如果大不相同的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本组课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学生第五次新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身临其境,从而领悟作者所表达的道理。

〖学生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其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备教材的同时更着重于备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大部分能熟练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有兴趣时,则学的最好;当他们能学以致用时,则学的最好,我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弄懂课文含义。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并把“读”进行了层次设计:先配乐朗读,生边听边画节奏。接着师指着节奏给学生读,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指导朗读,先领读,再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最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

〖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适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一环节的安排都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津津有味的乐园。教学活动犹如一泓活水,充满新意,充满了乐趣。

【教材处理】

一堂好的古文教学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背背。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本课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串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力避逐词逐句讲分析的呆板做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权力,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实现自悟自得。

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采用“合作探究,自学感悟”的模式展开教学。

首先,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我简要介绍一点古文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接着指导朗读,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我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分四步进行指导。

然后结合文中注释故事内容,体会其中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最后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查找原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观点,还能感受到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了人文教育,全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构建知识。

【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结合画面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师:故事里讲的那个孩子是谁?

生:孟子。

师:你们对孟子了解多少?

生:孟子是战国时邹国人,生于约公元前372,死于前289。

生:孟子,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生: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师: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学弈》,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初步了解他的儒学思想。

师:板书课题,提醒“弈”第四笔写法。

生:齐读课题。

师:检查预习,指生说出“弈”的含义。

生:下棋。

师:学弈呢?

生:学下棋。

过渡:通过预习大家说《学弈》这篇文章和我们学的文章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是一文言文篇,也就是古文,象我们学过的多首古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特点是语言简炼,含义深刻,我们升入初中以后,会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文章,大家快去看看文中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授课

⑴ 看预习

师:要想学好本课,首选要看预习提出几点要求。

生:读预习要求:

① 读课文,看看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② 想一想,课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③ 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⑵ 指导朗读

师:大家带着这些要求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用铅笔画出节奏。

生:边听录音边画节奏。

师:出示课文节奏。

生:对照改正,根据节奏自由练读。

师:配乐范读,感染学生。边读边结合文章讲解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生:试读。

生:同桌互读,互评。

师:指名读。

生:抢读。

生:评价。

⑶ 逐句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一个字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白话文的一个词,甚至一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利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师生配中学习前两句:

⑴ 弈秋 ②通国 ③之 ④善 ⑤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最)善于下棋(的人)

⑵ 使 ⑥弈秋诲 ⑦ 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

师:总结学法,先把单字词的意思结合注释弄懂,再把一句话根据具体的语境连贯起来。

生:根据学法分小组合作试着把剩余的句子翻译出来。

生:各小组汇报,并辩论怎样说更恰当。

师:适时点拨,并在重点处多提问题。

生:同组复述故事。

师:指名讲述这个故事。

师:评价指导。

⑷ 理解文章寓意

师:同样师从弈秋这位棋界圣手,为什么一人会学得成功,一人却失败了呢?

板书:一人→( )→成功

一人→( )→失败

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专心致志,一人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专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再读课文,找一找挂图左边这个人在文中有怎样表现?用~画出来。

生: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师: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一读。

师:除了说这个人专心致志,还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呢?

生:聚精会神。

生:全神贯注。

生:一心一意。

……

师: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棋肯定会学得怎样?

生:成功。

师:板书: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一人→( )→失败

师:根据板书提示,分析另一个人失败的原因。

生:一人听之,一人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用多个成语归纳这个人失败的原因。

生:心神不定、心不在焉、三心二意。

生:一心二用、一事无成……

生:板书: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师:书上是怎样说他的结局的?

生: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师:两者师从同门,一胜一败,原因何在?

生: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师:这是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用什么语气读?

生:反问语气。

全班齐读。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师:同学们在学习当中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生:正反,举例。

3、总结

师从同一人,智慧也差不多,一人成,一人败,因为学习态度不同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4、知识延伸

⑴ 学习《学弈》这一课以后,我相信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你一定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地。

⑵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有条件的同学查找一下原文把它翻译过来。

5、板书设计:

25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学习态度不

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同结果不同

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

[《学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篇16:《学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练习朗读.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

2.读课题,解题.

什么是学弈 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

(学弈:学习下围棋.)

3.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4.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读课文,解决疑难.

1.按要求读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解决.

(3)掌握生字字形.

2.汇报交流

(1)字音: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huì wéi hú zhuó fú yuē

诲 惟 鸿鹄 弓缴 弗 若曰

(2)解释古文词语的意思.

三,熟记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

2.指导文言文读法.

3.学生练读.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两个人向弈秋学习下围棋,由于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

1.逐句理解.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下围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

其一人专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听得很专心,只要是弈秋说的,他都听.)

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讲着,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象着拉开弓用箭射天鹅.)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但是不如他了.)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我说不是这样的.)

2.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三,体会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

(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2.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四,背诵课文.(分组背)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弈》讲述的是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学中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简单地介绍古文的特点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体感知课外的主要内容后,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桌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全班讨论解决,老师辅导.最后在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联系自己的实际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学生真正受到教育.

[《学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花脸(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手上的皮肤》教学设计

《收藏阳光》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荔枝》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推荐1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阳光皮肤》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