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q703703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共含7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q70370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

篇1: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不同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各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有关恐龙的知识。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为恐龙寻找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教学准备:

关于恐龙、恐龙化石的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各种恐龙模型或图片。

同学们这是你们很感兴趣的吧,今天,就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到6500万年前,去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爬行动物——恐龙。(板书)

二、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

1.关于恐龙的知识同学们一定了解的很多,想说说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将汇报的内容分成几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

4.我们的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地球上的生物也有38亿年的历史。这38亿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的存活至今,有的走向灭亡。我们都知道恐龙是早已灭绝的,那么这些模型、图片和影片又是根据什么复制出来的呢?

三、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历史,以及恐龙骨架被还原的过程。

1.谁能给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故事。

2.学生简单介绍恐龙化石被发现及还原的过程。

3.同学们从课外书上看到了很多,那么我们来看看事情的经过。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有相关的碟片

4.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恐龙化石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发现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你能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5.引导学生从头骨大小或牙齿的尖利程度等展开合理想象,推断这只恐龙的`体形和食性,让学生体验到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6.小结: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恐龙骨架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科学家们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四、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

1.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或模型。

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恐龙吗?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恐龙的外形,尤其是要注意观察每一只恐龙最独特的地方。)

2.作为一名小考古学家,你们应该能粗略地描绘出内部的骨架结构。

分组活动,每个人试着画一画。

3.出示各种骨架模型图片。

根据你刚才描绘的骨架请你将这些恐龙和它们的骨架一一对应起来。

学生分组活动。

4.交流、汇报,说说这样对应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对恐龙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更浓厚了,回去以后查找你所感兴趣的内容跟同学们交流,或者观看一部跟恐龙有关的影片。

2.了解科学家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说说你的想法。

篇2: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

一、看录像,认认恐龙

同学们,在很久以前,大约距离今天2亿到七千万年前,我们地球上生存着一个庞大的家族,他们统治着陆地、海洋和天空,其他动物无法和他们对抗,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霸主,这就是恐龙。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侏罗纪,到神秘的恐龙世界去看一看。

播放PPT《恐龙世界》图片。

你认识哪种恐龙?你能介绍一下吗?

非常了不起,看来你们对恐龙知道得还真不少。正像同学们所说,恐龙因当时的生活环境优越,从而演化出各种各样的恐龙,有食肉恐龙、有食草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状更是无奇不有。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有在陆上爬的。下面我们就来大概认识一下它们吧。各种恐龙介绍播放PPT

主宰地球几千万年的恐龙,曾经盛极一时,却于6500万年前神秘消失了,(板书:消失了的恐龙)我们人类是怎样知道它们的这么多信息的呢?(板书:化石)

二、认识恐龙发现的过程。

1、结合PPT讲解:恐龙化石成因

2、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恐龙十分有价值。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如何挖掘、处理这些化石的吧?播放视频:《山谷里的恐龙》

3、化石有很多种类型。录像中看到的骨骼化石是化石中比较常见的。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种类的化石吗?(脚印、粪便、牙齿、蛋……)播放PPT

1993年,科学家在我国河南西部的西峡县发现了大批恐龙蛋。在这以前,人类总共才发现了500多枚恐龙蛋化石,而这次西峡出土的的恐龙蛋多达5000多枚,没有出土的估计还有上万枚。一时间,世界都为之震惊。但是,为什么那么多恐龙都跑到西峡来生蛋呢?科学家们推测,恐龙喜欢在水边、向阳、地势较高的地方下蛋。西峡恰恰就符合了这些条件。古地质时代的西峡是一个盆地,湖泊沼泽很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恐龙生存。

三、根据化石信息分析恐龙特点。

1、科学家发现了一些脚印化石。其实真正的恐龙脚印化石往往不会只出现一个,而可能会有很多个。P示:山谷中杂乱脚印

2、如果你是科学家,面对这些脚印化石,会想要收集哪些信息?

预设一:根据形状看看有哪几种恐龙脚印、量大小、量长度、宽度、量深度、两脚之间的距离(步幅)……。

3、能说说这样收集的目的吗?(也可直接追问目的)

预设二:长度、宽度、步幅——知道恐龙身高、体型等

深度——知道恐龙的重量

形状——知道恐龙的种类

……

4、假如没带测量工具能不能知道脚印有多大、多深?

5、好。其实老师今天给大家的就是这些脚印按比例缩小了的化石模型。下面老师要把现场测得的真实数据提供给你们。(PPT)

6、数据资料已经有了,如果只凭这些脚印化石,能不能知道恐龙的全貌?为什么?

7、看来信息还远远不够。好在我们知道恐龙化石还有很多种,全世界每年都不断有新的恐龙化石被发现,这些化石的资料被公布于众,关于恐龙世界的信息是越来越丰富了。

8、老师这儿也为大家收集了有关这两种脚印化石主人的各种化石资料。(PPT出示二者的综合信息)根据这些资料,你能否来推测一下,脚印的主人大概是什么样子?注意一下友情提示:(PPT)

9、考虑到大家对资料中的数据可能会缺少一些具体概念,老师还准备了一把米尺。可以用它作参照物,帮助你判断,好吗?

10、有结果了吗?

(1)让我们象个科学家一样来发布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吧。不过要注意,科学家在发布信息时说话可是有根有据的,你们能不能在作出判断时也说说自己的依据?

(2)另外,在一组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组同学做什么?(倾听)如果在听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同观点怎么办?(可以记在研究信息卡上)

争议点:可以记录在纸上

迅猛龙——体型大小、头颅大小(为什么你判断它的头颅是大的或小的)、生活方式(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先预设)、行动方式(说跳的人问问为什么)、聪明度(指向体型、食性,综合思考)

镰刀龙——食性、行走方式等。

四、还原建构恐龙

1、刚才大家辩论得很激烈,老师也觉得大家都经过了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独特的判断。许多同学的发言还十分精彩,合情合理。无论如何,通过讨论,教师相信大家对自己研究的恐龙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吧?我们可不可以用一个合适的方法把这个形象呈现出来?

2、学生根据信息画恐龙,并公布在黑板上。

五、恐龙灭绝的原因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曾经盛极一时,统治地球的恐龙如今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凭借它们留下的化石,人们试图复原恐龙。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同学们有没有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网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搜集资料,对恐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篇3: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

预期学习效果:

1、知道恐龙化石是制作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

2、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

3、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演讲中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

重点:

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

难点: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介绍恐龙

1、播放几分钟《恐龙》后交流:刚才我们看的电影片段是关于什么的?

生:恐龙

师:关于恐龙你都了解那些知识呢?你都知道有哪些恐龙呢?给大家说说

生汇报后,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恐龙朋友,其中,有我们认识的,也有我们不认识的,下面就请出它们给大家见面。

2、出示恐龙模型介绍几种恐龙,然后再结合图片向学生介绍几种恐龙(幻灯片)

二、了解恐龙化石被发现的

1、师:恐龙的种类真是很多,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形态更是千奇百怪。大多数恐龙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庞大身躯,有着令人生畏的力量,以致于人们一提起它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感和神秘感……可是恐龙生活在距今2亿多年到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那我们到底是通过什么知道他们的形态特点的呢?

引出化石

2、是啊,人们就是根据化石复制出了各种恐龙的原形。早在1822年人们就发现了第一块恐龙化石。后来,古生物学家对从岩石中发现的那些颌骨和牙齿的化石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这是一种以前从未发现过的巨大无比的爬行动物。一位科学家将它命名为“恐龙”。随着对恐龙化石的不断发掘和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对恐龙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科学家从发掘恐龙化石到复原恐龙骨架的过程。

3、问:这里只是简单的四幅图,你能不能从中体会出科学家为此付出的不懈努力?

生答师相机点拨

三、做一回恐龙专家,研究恐龙化石

1、师正是因为有了科学家们从发现恐龙化石到复原恐龙骨架的不懈努力,我们才得以目睹几千万年前乃至上亿年前的恐龙的风采,才有了科幻电影里那神秘的恐龙世界。感谢科学家的辛勤努力,下面我们也来做一回科学家,来研究一块恐龙头骨化石。(出示头骨化石,并指导学生分组研究讨论)

2、刚才我们研究了一块恐龙头骨化石,还有一项工作等着我们做:有一群恐龙分不清自己的骨架了,为此闹得不愉快。还是请咱们这些恐龙专家来帮他们分辨一下吧!

先出示恐龙图,请学生说说恐龙的名字并表述一下相应的特点,再出示骨骼图,引导学生根据26页图小组内讨论后交流。

3、、盛及一时的恐龙曾经是我们这个星球的主宰,地上跑的有,水里游的有,天上飞的也有,但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在地球上灭绝了,留下了一个千古难解的迷!至今我们还不知道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只是做了种种假说,那你都知道哪些恐龙灭绝的假说呢?

3、提问:我们现在还无法确定哪种解释恐龙灭绝的假说是正确的,但我们可以从恐龙由兴盛到灭绝的事实得到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四、课外拓展活动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恐龙的很多奥秘,关于恐龙,你课后还准备研究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提问:那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研究自己的问题呢?

4、小结:这节课,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同学们可以课后查找相关的资料来解决。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手段来查找。当然,还有更方便、快捷、高效而且信息量非常大的一种手段,那就是——网络。

5、布置作业:下节课,我们将举办一个“恐龙信息交流会”,到时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带来,集体交流。

6、同学们,现在,我们人类虽然还没有打开神秘的恐龙世界的大门,但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把打开这扇大门的金钥匙——化石,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终将会打开那扇神秘的大门?当然,打开那扇大门的就有可能是你、你、你……

篇4: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预期学习目标】

1、能根据学习的需要,从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有关资料。

2、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知道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并重演考古过程。

3、关注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并对此产生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记录纸、恐龙模型、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认识对恐龙的了解来源于恐龙的化石

1、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上你们了解到了什么?请大家看完后讨论一下。

(教师播放一段恐龙以及挖掘恐龙化石的录像)

2、学生观看录像,并讨论。

3、学生汇报,说说自己的想法。

你们了解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开始汇报。

4、谁知道关于恐龙更多的知识?可以用简短的话来补充补充。

5、哎呀,同学们的恐龙知识可能比老师的还丰富呢!你们的.知识是哪里来的?书上是幻想吗?是猜测吗?科学家们对恐龙的了解又是来源于何处呢?

学生进行讨论并猜测。

6、说说你们的想法。(聚焦化石)

板书:发现化石

7、下面我们来看看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看书第25页,相关介绍?

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化石发掘视频),看看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恐龙的。(请你们边看边思考)教师出示需要请学生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科学家们挖掘恐龙化石经过了哪几个步骤?

(2)科学家挖掘恐龙化石可是很不容易的,你们觉得他们在挖掘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8、请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这些问题。

学生汇报

根据将学生说的步骤板书:

挖掘搬运清理修复

细致坚持风吹日晒不气馁

9、小结:恐龙已经消失了,我们现在知道的所有有关恐龙的知识,都是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得到的。

板书课题:消失了的恐龙

二、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复原活动体验复原恐龙化石的全过程

1、看了古生物学家们的工作,你们想不想学着古生物学家去挖掘恐龙化石?(想)可惜我们不可能到实地去参与古生物学家的工作,但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后续研究,你觉得古生物学家在修复了恐龙化石以后,就需要做什么了?(判断、复原、分析、)

板书:判断、复原、分析

今天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恐龙骨骼化石的模型,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当一次小古生物学家,像古生物学家家那样,对你们的化石模型,进行分析好吗?你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注意要边讨论,边记录:

出示PPT课件:

(1)你从化石模型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初步判断它是恐龙骨骼上的那一部分吗?

(3)它有哪些功能?

(4)你能根据恐龙的骨骼化石,大致判断它有什么习性吗?

2、学生讨论

3、汇报:边汇报边组装

重点比较头

(1)展示尖角

你从这个尖角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你认为它是什么?

牙:为什么?(尖尖的)从这颗牙齿中,你能分析一下它有什么功能(撕咬)?为什么?(尖利)它就一定是牙齿吗?

角:为什么?(如果是牙就太大了)你能分析一下,这个角可能长在什么地方吗?(头、背)你的依据是什么?如果想得到答案光靠这一块骨骼行不行?(不行)

(2)展示完整的半个头骨

介绍半个头骨信息(有牙齿,有尖角,有宽宽的。挡板)你认为它可能是什么?(头骨)那么前面的那个角还会不会是牙齿?(不会)为什么?(两个牙齿比例不对)从恐龙的牙齿方面判断你觉得你只恐龙是食草的还是食肉的?(食草)你觉得头骨上面的角可能有什么功能?(防御)这时能不能判断前面的那个小角就是头部的?(不能)那还需要什么?(另外半个头骨)

(3)展示另外半个头骨

拼装,这时你觉得前面的小角在什么部位?(头部)

(4)完成头部拼装

其实古生物学家们就是像我们今天一样去分析、讨论、研究的,这只恐龙别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时间关系请同学们简单说一说?

4、(整体拼装好以后)看看刚才同学们说的功能,是不是这样的?现在还能不能发现其他的信息?

(1)低矮

(2)防御

(3)搏斗

5、如果现在要你给这只恐龙命名,你可以起个什么名字呢?为什么?

6、小结:其实科学家们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时候也无法确认他们是何种生物,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具有这样骨骼的生物和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蜥蜴类动物很相似,所以给他们取名为“可怕的蜥蜴”,翻译过来就是“恐龙”。又根据恐龙的形态、发现地的不同带恐龙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

三、拓展:

1、(出示各种各样龙的视频)

它们这些龙的信息是从哪里来的?

2、出示各种恐龙的图片,你能在这些图片中找出和我们今天研究的恐龙骨骼一样的恐龙吗?为什么?

3、今天我们学习了《消失的恐龙这课》这课,你们了解到了什么?你们对恐龙还有哪些感兴趣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几种获得知识的方法。图片出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并观看课件上提供的几种获得知识的方法。

课件出示:

1、上网查找

2、阅读书籍

3、请教老师或者专家。

4、电视节目或者DVD光盘

篇5: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

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教学步骤: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恐龙和其他灭绝及濒危动物资料。

1、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2、搞一个恐龙博览会。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

如有条件,教师最好课前制作好样品。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教师可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3、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4、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篇6:消失了的恐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改进

一、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二、搞一个恐龙博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三、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恐龙世界】

距今2亿多年到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霸占一方。

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体长10米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鱼龙。这证明了,在2亿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是鱼龙腾飞跳跃的地方。

在海洋中能同鱼龙相匹敌的是蛇颈龙,它曾盛极一时,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身体较扁平,以减少水的阻力;头颈伸长,使运动更加灵活;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能咬住滑腻的鱼儿;四肢变成了鳍脚,便于划水游泳。整个模样仿佛是一条长蛇和一只乌龟的结合,由此得名。

向天空发展的飞龙、翼龙,成了当年空中的霸主。最大的飞龙两翼展开时长6米多,尖长的头颅,长着尖利的牙齿,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尖端还有一个“舵”膜,用来平衡身体。翼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了,大脑半球中的视觉、平衡觉和肌肉等协调作用都已加强,飞行能力也增强了。翼龙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飞的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北美洲的翼龙,双翼展开宽11米以上。

向陆地发展的恐龙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陆地的统治者。根据恐龙的食性可分为两大类,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龙和动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龙,喜欢在沼泽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体过大过重,行动不灵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来支持着。

生活在1.4万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高3.5米,长22米,重约30~40吨。它主要生活在湖泊中,以藻类等植物为食,在产蛋时才到泥沙较硬的水边去。

禄丰龙,身长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龙,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剑龙的背上长着刀山似的骨板,甲龙装备坚硬的甲板,角龙的头部长着犀牛般的尖角……这些显然是它们防御敌害的武器。

最凶残的霸王龙长17米,站立起来就有6米高。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长着匕首般的牙齿。它专门捕食那些吃嫩枝绿叶的恐龙。

最大的恐龙要算“梁龙”了。梁龙的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很长。20世纪初,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了3条恐龙遗骸,后来利用这些遗骸复原了一条梁龙的骨架,陈列在匹兹堡的自然博物馆里。它全身长26.6米,颈长6.7米,尾长15.3米,身长4.55米,重约10.5吨。

最重的恐龙要算腕龙了。19,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发现了一具腕龙的完整骨骼,现在陈列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它身体总长22.5米,身高6.4米,估计重78吨。在这以后,又发现了一些腕龙的骨骼,估计这些腕龙在活着的时候,身长可超过27米,体重达100吨。

篇7:消失了的恐龙教学反思怎么写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反思怎么写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进入小学高年级科学课的探究学习。经过3年多的铺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电脑操作技能也相对成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E学习”的方式,能丰富学习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单,在丰富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起源,并通过模拟挖掘过程,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了解化石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学习环境描述】

1.在网络环境下,以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为学习终端,辅以智动课堂教学平台,形成优良的教学环境。

2.开发和利用平板电脑自带的各种软件和功能,如,视频播放等软件,帮助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

3.围绕“消失了的恐龙”资源主题,形成丰富的学习资源包。

【教学重点】

通过考古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教学目标】

目标1:知道形形色色的恐龙是人类通过研究恐龙化石作出的推测。

目标2:以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考古。

目标3:通过考古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目标4:培养不怕权威、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坚持到底、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化石的起源

1.出示一组化石图片和其他动物资料,让学生对比推测具有这样牙齿和卵的动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出示任务单,下发资料。)

2.交流。(学生根据学习包的内容进行研究)

3.小结:根据我们对这个动物的牙和卵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它是个怎样的动物啊?(体型庞大、食肉的)而且是一种卵生动物。(板书:卵生)

媒体的运用:利用智动课堂下发一个学习包,这个学习包包含动物牙齿和蛋的图片,配以相应的数据,让学生自主学习,对比推测,发现这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巨型动物。

二、了解化石挖掘过程,并模拟考古,认识恐龙的特征和习性

1.什么样的动物符合体型大、食肉的、卵生等条件呢?(恐龙)

2.视频:恐龙被发现的过程。

3.从这一刻开始,一种叫做禽龙的新的动物慢慢地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又经过了几十年,科学家把这一类动物给他一个统一的名称就叫做恐龙。(板书:恐龙)

4.思考交流:

(1)恐龙的发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在曼特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5.过渡:恐龙化石的发现经历了重重艰辛,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科学家们,他们不断地研究、挖掘、发现,使得已经从我们视野消失了几百万年的恐龙又回到了我们的视野。(板书:消失了的)

6.这些化石的发现,到目前为止都有赖于一项工作叫考古。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考古到底是怎么回事!(出示任务单,下发资料)

7.交流:通过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8.小结。

9.过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考古?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体验一次迷你小考古。可是,虽然是模拟考古,但我们也要做得有模有样的。那么,科学家们是怎样进行考古的呢?

10.观看视频。

11.(出示任务单)模拟考古活动。

12.小组交流。

13.小结:刚才,我们模拟了考古,并尝试根据不同的骨骼,推测不同的动物。现在老师想考验考验大家,愿不愿意接受挑战。这里有科学家挖到的一组恐龙骨骼的信息,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推测,它属于哪类动物。(即时测验)

媒体的运用:利用智动课堂,下发视频资料,了解恐龙被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史的教育。同时向学生下发考古学习包,让孩子了解考古并为下面的活动铺垫。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个考古现场,并利用平台将模拟结果――拼装的动物骨骼展示出来,将学科与技术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模拟了考古,根据不同的骨骼,推测不同的动物,培养推测和想象能力。再者,有了前面的铺垫,再利用平台的即时测验,让孩子根据恐龙数据及今天所学本领,推测生活习性,培养推测能力。

三、总结

1.不仅仅是这两种恐龙,科学家对收集的化石进行数据测量,推测、想象恐龙的特征,还想方设法将恐龙化石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Flash播放)并且,在此基础上,由雕塑师合理想象恐龙的样子,加上肌肉和皮肤,勾画出今天我们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恐龙。

2.同学们,老师这还有一些网址,大家可以课后再去深入了解一下。

媒体的运用:以恐龙的相关主题网址作为本课的总结,是让学生在课堂的基础上,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自己,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学反思】

一、依据化石图片,卷入推理过程,了解化石的起源

对于恐龙这种早已灭绝的动物,人类主要是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来推测的。因此,我直接以蛋的化石和牙齿的化石作为导入,通过指导学生搜集化石的相关信息,对照现今动物牙齿和蛋的数据,来推测这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肉的卵生动物。那什么样的动物符合这种特征呢?由此引出曼特尔发现恐龙化石的过程,并在故事中设置疑问,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办?”从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明白科学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科学假说需要证据来证实。同时又让学生相信真理最终会战胜谬论,使学生受到很好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二、以不同的方式认识考古,模拟考古,从而推测恐龙的特征和习性

学生在以不同的方式认识考古,并经历了模拟考古这个过

程,根据挖掘出不同的骨骼,推测不同的动物,不仅培养了学生推测和想象的能力,而且意识到人类关于恐龙的认识,就是科学家从恐龙留下的化石,并按照一定的科学手段、技术推断出来的,而非主观臆测。所以,用事实说话很重要。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恐龙却是雕塑师在科学家还原的骨架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恐龙的样子,加上皮肤和肌肉制作出来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恐龙的认知更接近事实。

三、括展延伸

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所以,最后我以恐龙的专题网站作为结束。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不至于使学生陷入混乱。但这是有前提的,必须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再把学生引向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恐龙世界教学设计

科学教学设计

三八线消失了作文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科学教学设计10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恐龙教学反思

恐龙 教学反思

《恐龙》教学方案设计

消失了的美好生活作文

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推荐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科学《消失了的恐龙》的教学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