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的课件(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rucezh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课件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布置此项作业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略)
板书设计 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课件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导入 新课时,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跳读、精读)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让自己最感动的声音材料。
2、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
3、就自己感受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诚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几部分?
四、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2、品味文章中重点句子或语段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解答
五、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人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积累本文的美句。
2、能力目标:
⑴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⑵让学生学会听、知道如何听、怎样用心听。
3、情感目标:
⑴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⑵培养学生用听觉感受世界、欣赏美的声音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让学生学会听、知道如何听、怎样用心听。
2、品味本文语言的特点。
【学习难点】
品味本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
1、目标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作者在鼓励我们大胆的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了解声音,提高听音的.能力和水平,做一个既耳聪又目名的现代人,这也正是教学追求的目标,所以我的教学也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
2、老师准备PPT韩红《天亮了》或《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3、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4、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
5、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怎样的”。
2、教师播放PPT中的声音。
要求学生:
⑴闭上眼睛,发挥想像,说说是什么声音声音。
⑵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声音。
3、导语: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出与问题相关的内容。
2、回答出示的问题:
⑴会听的人怎样听?
⑵不会听的人会怎样?
三、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我们应该怎样听?
2、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⑴看文章的一二三自然段看语言有哪些特点?
⑵看文章的一二三自然段看语言结构有何特点?
⑶看每一段的开头以什么句式居多?
3、用第二人称写作的好处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说说生活中那些声音我们该听?那些声音我们不该听?那些声音我们应该用心去听?
2、听《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听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五、知识检测,能力延伸
1、听朗读,回答问题:
你听到了那些信息,至少说出两条:
⑴────────────────────
⑵────────────────────
2、说出对你有益的声音五种以上。
六、作业布置
1、善待我们能听能看的能力,用心去听学习、生活,用心去看五彩斑斓的世界。
2、学习本文语言的特色并能应用到写作中去。
七、教师小结,小组评价,宣布下课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酝酿――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导入新课:
音乐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不是人们单一的用耳听得到的,还需要加上自己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会沉浸在那种美好的意境中,请同学们听《春江花月夜》,相信你一定会听见的。
媒体展示: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1、你从这许多声音中主要听到了什么?
(教师力求能让学生领悟到水声、划水声,引导学生完成对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这段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吗?
(学生只要能说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静静的湖面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复引导,能说多少就让他们说多少。)
二、内容探究
1、教师提问:谁知道有关作者的一些情况,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好吗?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作者多次获奖。,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2、生活中有千变万化的声音,桂文亚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有趣的声音,读了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的哪种声音是最有趣的,为什么?
(学生只要能简要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就行。)
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丰富的理趣;
2、引导学生用耳朵“观察”世界,用笔描绘声音,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文章理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笔描绘所听到的声音
过程设计:听声→品文→悟理→绘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声激趣
声音游戏:(ppt)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一些声音,请学生迅速说出听到了什么。在良好的竞赛氛围中引出课题。请学生用特别的方式(眼睛看着同桌,用坚定的、喜悦的、充满激励的语气)读课题(ppt)。
二、品味语言
师:是的,你一定会听见的!那么,在生活中,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目的:进一步激趣)那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呢?请把书翻到116面读1—3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后另请生评价。
师指导读法:不要为读书而读书,这样读不出效果。读书要有情有味。这篇文章用第几人称写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全文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叙述,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仿佛作者在与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如话家常。)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几个好朋友周末郊游,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路上,她们笑靥如花,脚步如风,谈笑风生,开始了一场关于声音的谈话。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三人一组在假设的情境下再读1—3自然段。点一组学生(三个女生)到讲台上表演读(ppt展示相关图片)。再请学生谈感受。全班用此“情境法”(或曰“游戏法”)练读5—7自然段。
请三个男生上讲台表演读课文的5—7自然段(ppt展示相关图片)。
师:三个女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与三个男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征?
明确:(ppt)三个女孩描绘的一组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三个男孩描绘的一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在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而不被留意。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声音的文字?为什么?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展开思考。
明确:(ppt)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妙设情境(蚂蚁准备做体操、雪花飘落在孤灯的面颊上)、充满想象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化表面的“无声”为实际的“有声”,让我们领会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佳境界;同时也将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声音写得别有情味。
三、感悟理趣
(ppt)问题探究:文章开头为何先从“无声”世界写起,然后才过渡到“有声”世界?
明确:写“声音”从无声写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写法上),同时启发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之列,用心听就一定听得见(要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哲理上)。
师:本文是一篇随感式小品文,作者在文中谈了她的很多感悟。老师给大家读9—12自然段(配乐)(ppt),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用笔标记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朗读或默读均可)9—12自然段,在富含哲理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学生交流感悟。
也请要质疑问理的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相机引发学生思考,如:声音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是否世界上的一切声音我们都该无选择地听呢?(要懂得“过滤”)究竟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什么叫“会听”什么叫“不会听”?什么叫“用心听”?(即从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感悟人生)如果不用心听会怎样?会听的人应该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心)
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这句话的理解(ppt)。
(1)从亲人的唠叨声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声中,我听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3)从绵绵的春雨声中,我听到了……
(4)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ppt)小结:正面:会听(用心听),在“听”的过程中成长,充实生活,获得很多乐趣;
反面:不会听(不用心听),“没有感觉”、内心世界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四、描绘声音
1、听,唐诗里的天籁之音
(ppt)请欣赏下面一组唐诗,迅速找出诗句中的声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引思:你能不能也说出描绘声音的古诗句?
2、写,这美妙的清音
(ppt)展示杜鹃怒放图、蜻蜓点水图、秋雨淅沥图、飞瀑直下图、花苞绽放图、春笋破土图、野花跳舞图。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描绘其中的声音。
师示范: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等待。当春风不断加温,杜鹃的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一个个粉红色的咕噜噜地泡泡全冒了出来。
(ppt)写法提示: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表达(运用修辞)
3、(ppt)播放《森林狂想曲》,请学生根据音乐编故事。
五、诗意作结(ppt)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课堂酝酿――用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导入 新课:
音乐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的产生,不是人们单一的用耳听得到的,还需要加上自己对所听到的声音进行合理的想像。于是你就会沉浸在那种美好的`意境中,请同学们听《春江花月夜》,相信你一定会听见的。
媒体展示: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1、你从这许多声音中主要听到了什么?
(教师力求能让学生领悟到水声、划水声,引导学生完成对月亮的描摹。)
2、你知道这段乐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吗?
(学生只要能说出月光之下,小船之中,静静的湖面就已经足够了,不必刻意地去反复引导,能说多少就让他们说多少。)
二、内容探究
1、教师提问:谁知道有关作者的一些情况,说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好吗?
桂文亚 女。1949年生于台北,安徽省贵池县人。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作者多次获奖。,上海、北京先后召开“当代儿童散文暨桂文亚作品研讨会”。
2、生活中有千变万化的声音,桂文亚给我们展示了很多有趣的声音,读了文章后,你认为文中的哪种声音是最有趣的,为什么?
(学生只要能简要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就行。)
3、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声音,桂文亚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听?
彩屏展示:用心 选择 想象
4、教师导读
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有没有有声音?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文中的几个声音游戏,请大家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一、说教材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小品。本文以人们司空见惯而又难以察觉的声音为题材,描绘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提醒人们去品味声音、体验声音、思考声音、感悟声音,在声音中学会成长,养成留心生活,勤于思考,用心体验的良好习惯。把本文放在以“崇尚科学”为主体的第四单元,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注重观察、体验生活,在感受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坚持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感官灵敏、感受丰富而又有主体意识的人。本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以第二人称来写,亲切随和,娓娓道来,使学习语言的理想范例。基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运用体验,理解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2、朗读课文,品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积累语言,尝试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目前的初中生,在写作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文章缺乏细节描写、词汇量不足或者不懂得如何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针对学生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的这一普遍问题,本节课把重点定位在第2、3两个目标上面,即:语言的品味及应用。
二、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三、说学法
1、朗读法
2、讨论探究
3、体验尝试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你听见了吗——你一定会听见的——我听见了---”这条主线。
你听见了吗?
(一)导入新课
欣赏大屏幕,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大屏幕依次播放下雨、流水、小鸟、婴儿的图片及其声音。接着展示草叶上的露珠、阳光透过树林普照大地、新芽萌发、花朵欲开、鲜花盛放、果实累累几组无声图片。)【注:之所以挑选这几组图片与声音,是因为这几种声音源自自然现象、动物、和人类三种不同的对象,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从风格上而言,是与课文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相吻合的。】
多数学生只能听到雨声、水声、鸟鸣和婴儿的笑声。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谁听到了后几幅图片的声音?”。“有一位作家有一对超乎常人的耳朵,引领我们进入了一方神奇的天地,去倾听被我们忽略的声音。”从而引入课文。
(二)倾听课文,畅谈体验
1、配乐范读课文,请学生思考:
①文中提到的哪些声音是你听见过的?哪些声音是没听见过的?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②你喜欢文中所写的哪部分声音?(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感情去读?)
2、结合文章讨论
①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②怎样才能听到最美的声音?
明确:作者认为“木头人”即“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听不到美妙的声音,因此,我们应该用心听。(大屏幕总结:善于倾听,有选择的倾听,用心听)
你一定会听见的!
(三)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是木头人,因为我们现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心,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精彩之处,与大家交流意见。(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显示答题提示,如修辞地运用,句式地选取,谴词造句的考虑等方面,这样给学生答题提供了一个模式,避免了答题的盲目性。)
文章究竟美在哪里?
1、活泼风趣、优美形象、诗情画意。
2、运用排比,反复,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3、运用问句,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4、用第二人称“你”叙述,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技法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质疑
学生对文中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教师组织讨论、释疑。
1、为什么写有声却从无声写起?
2、文章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3、文章大量运用提问、设问、反问修辞,有什么作用?
我听见了……
(五)拓展延伸
学习小组各自围坐,倾听一种声音,以“我听见了-----”开头写一段话,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描写自己的感受。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六)结束语
播放音乐《秋日的私语》,吟诵一首小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唤醒,把耳朵唤醒,把心灵唤醒!
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一定会跟着你欢笑。
(七)推荐阅读:清人方扶南把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一读。
你一定会听见作文
你听见过飞蛾扑火的声音吗?飞蛾有着深沉的情感,每当见到多情的火公子,便会发出她心中的.爱意,情不自禁地向他飞去。“吱!”即使在所爱的人的怀抱中死去,她的内心也是甜的。
你听见过溪水赛跑的声音吗?每一天,她们都在奔跑。“哗哗,哗……”小溪在林子里唱着欢快的歌。“站住”,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溪水才不管,一个个往上撞,散成了千万个小水珠,滋润了旁边的小草。
你听到过蚂蚁逃跑的声音吗?他们在叶子上做体操。突然,一个水珠落了下来,“不好,水珠来了。”一瞬间,他们全都跑掉了。
也许你会说,这些声音我怎么听不见呢?那我就给你讲几个在生活中的声音吧。
你总听见过你弟弟哇哇大哭的声音吧!
你总听见过雨落在地上的声音吧!你总听见过小溪流水的声音吧!
你总听见过金鱼用尾巴拍打水面的声音吧!你总听见过小狗啃骨头时发出的声音吧!还有你家的小鸡在啄米,发出吱吱的声音。
如果你能听见这些美妙的声音,那你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你听过小水滴落下来的声音吗?你听过一大群小蚂蚁搬家的声音吗?你听过苍蝇飞来的声音吗?你听过白云飘飘荡荡的声音吗?
也许你会大声地说:“这都是世界上没有的声音,我怎么能听见呢?”那么我给你再说清楚一点吧!
你总听过树的声音吧?
当一棵一棵的松树大声地吹着口哨,当一棵一棵的杨树哗啦哗啦地唱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当一棵一棵的枫树婀娜多姿地跳着舞蹈,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鸟儿叫的声音吧?
当一只一只的麻雀小心翼翼地落到光滑的地面上,当一只一只的百灵鸟兴高采烈地唱着歌曲,当一只一只的孔雀情不自禁地张开自己的翅膀,当一只一只的小鸟妈妈飞去啄虫子时,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蛇的声音吧?
当一条一条的小蛇吐出自己的舌头,当一条一条的蟒蛇吞下了食物,当一条一条的响尾蛇摇晃着自己的尾巴,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小鸭子叫的声音吧?
一天下午的时候,两只小鸭子在进食。
突然,一根细长细长的木棍向两只小鸭子扔来。
于是,两只小鸭子惊慌失措、措手不及地飞走了。
那么,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鸡的声音吧?
当一只一只的公鸡‘喔喔喔’地在叫鸣的时候,当一只一只的母鸡在鸡鸡窝里孵化小鸡的时候,当一只一只的小鸡在啄米和啄虫子的时候,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植物的声音吧?
当一棵一棵的绿油油的绿茵茵的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当一棵一棵的高耸入云的大树懒洋洋地伸着腰身,当一朵一朵的五颜六色的小花高兴万分地露出甜蜜蜜的笑脸的时候,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
你总听过知了唱歌的声音吧?
一天中午的时候,一棵杨树上知了在歌唱着夏天。
突然,一颗一颗小小的小石头打在杨树的茂盛的树枝上。
于是,知了赶快地从杨树上飞到了另一棵杨树上了。
那么,你总该听到了些什么了吧?
作者:李彦昊
★ 你一定会听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