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hmily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案(共含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hmil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案

篇1:小学四年级语文《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

(二)阅读诗句,体会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懂得小书橱中的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书籍的喜爱,对知识的向往,感受读书的乐趣。

(四)练习运用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把你们喜欢的书带来了吗?带的什么书?(学生一组报书名)

2.简直是书的世界,书的海洋。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本书和小作者一起去交流读书的感悟,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吧!

(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学生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儿歌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然后用自己比较熟练的方法识字。

2.把自己圈上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当评委。

3.自由地读儿歌,不丢字、不加字,把句子读通顺。

4.默读诗歌,看看共有几小节?

(三)精读理解

1.指六名同学展示读文,后其他同学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去评价,师相机指导。

2.教学第一小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2)生置疑:

小作者明明是面对的是小小的书橱,为什么却说成面对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呢?

为什么把小书橱比喻成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

(3)指导理解并感情朗读: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举起手中的书)

假如这一本书代表一个精彩的世界,请同学们都把书举起来,这么多的书便构成了—(广阔的世界)

假如这一本书就是一条涓涓的小河,这么多的书便汇成了——(浩瀚的海洋)

师:一个小书橱带给小作者这么多的收获,能不喜欢吗?谁能在读中体会一下作者的感受。

3.教学第二、三小节。

(1)想不想知道小书橱里都有什么好书吗?请同学们默读二、三小节。把书的名字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2)全班交流。

(3)这些书有读过的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读过的书。

(4)海的女儿、快乐王子、孙悟空可以称做朋友。为什么鲁迅、冰心、爱迪生却称为尊敬的老师呢?请同学们先不急着回答这问题。同学们回去搜集鲁迅、冰心、爱迪生的资料了吗?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5)我们通过这些资料了解了鲁迅、冰心、爱迪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对于你回答为什么称他们是尊敬的老师有帮助吗?

(6)看得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读书,你们猜小作者喜欢读书吗?你通过哪个词判断出来?

(“遨游”、“朋友” “尊敬”)

小作者通过这些词把小作者快乐的心情表达出来了,你能把这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7)在第三自然段里出现了两个省略号,这省略号说明什么呢?

(8)你也在书中结识了很多朋友和老师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先交流一下,把你们交流的结果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

出示课件: 我结识了多少朋友

——、——、—— ……

我有多少尊敬的老师,

——、——、——……

(9)学生汇报。

4.教学第四小节。

(1)师范读第四小节。

当我读到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特别想借小作者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也想把它读成自己的诗吗?

(生读四小节)

(2)同学们喜欢读书,但也要劳逸结合。我们来看看小作者是怎么做的。请同桌互相读一下,再互相评价一下。看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和谐。

(同桌互读互评)

5.教学最后一小节。

(1)请同学们结合插图来理解最后一小节,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出来。

(生自读)

(2)全班交流。

(四)总结全文

师:这与其说是一节语文课,不如说是一节读书交流会,让高尔基的一句名言结束我们今天的这节课吧!

(出示课件: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学生齐读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里面装着许许多多的书。

每当我打开它,

里面的精灵就陪我一同寻找宝藏……

我漫游小说的海洋,

吸取四大名著的精华。

我探索知识的奥秘,

玩转“十万个为什么”。

我流连童话的世界,

结识了多少亲爱的伙伴。

美人鱼、丑小鸭、小笨猪……

我们一同欢笑,一同忧伤!

我飞翔在文学的天空,

欣赏纯洁真诚的作品。

有的清新雅致,有的繁花朵朵,

好似一路美好的风景。

我的小小书橱啊,

就是我的宝藏。

助我攀登知识的宝塔,

为我开拓未来的道路。

篇2:小学四年级语文《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书橱、酷刑、拓宽”等词。

2.能力目标

培养爱读书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书,划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说“是书,让我了解了中外灿烂的文化;是书,为我拓宽了走向世界的道路。”?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课文时,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朗读课文,放飞想想谈感受。

1.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2.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时的名言警句。

篇3:小学四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对句子的理解,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

2.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找出有关的句子,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亲近地球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它是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同学们,你们所有的快乐与忧伤,都在她身上留下印记;世界上所有消逝的事物,都在她的记忆中存留。

2.她就是——地球,地球我们课文中还亲切地叫她是(摇篮、母亲)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一声——母亲。

3.作者运用什么(打比方)说明方法,把地球比作母亲。你瞧地球母亲正向我们缓缓走来,你们看!

4.投影出示:(创设情境学生个别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5.她长什么样?(比如:身材、衣服)

6.投影出示:(学生个别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7.这样一位“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的母亲在宇宙大家庭里,地位是渺小的。投影出示:(轮读)师:同茫茫的宇宙相比,生:地球是渺小的。

8.这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地球小?(作比较)作者接着还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地球小?(列数字)体会“只有”一词。说明地球小。

9.地球半径6300多千米,如果我们把地球跟太阳作个比较,一个太阳抵得上130万个地球呢!地球就像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投影出示:一叶扁舟

二、体悟地球

(一) 1.这位人类美丽而伟大的母亲——地球,宇航员在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投影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我们也来夸夸地球:投影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3.地球母亲因为“美丽壮观”显得可爱;地球母亲因为“和蔼可亲”而显得可爱;地球母亲更因为“慷慨无私”更显得可爱。(板书:可爱)

4.宇航员目睹了这样一位可爱的地球母亲,为什么又发出了投影出示:“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呢?(板书:破碎)

(二) 1.自由读3—7自然段,相信同学们能找到答案。请用波浪线画出了。

2. 我想在你们画的波浪线的地方,其中肯定有一处能让你怦然心动的,是吧?投影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没有哪位同学画出这一句?个别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

3.你读这一段语句时心情这样?(预设:担忧、难过)

4.这个语段中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内心世界?(威胁)

5.“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罪魁祸首是——“生态灾难”

6.我们现在一起读读刚才那位同学读的那段话,投影出示:“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边读边想想地球上发生了哪些“生态灾难”。

7.学生汇报。

8. 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话。用你们的心灵你再细细地去琢磨那段文字,生齐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生态灾难”这四个字,它已经不是四个字了,在你们眼前,你仿佛看到的是什么?

9.练笔:我仿佛看到了 “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三) 1.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导致“矿产资源枯竭”的原因是——“不加节制”

2.“不加节制”你们联想到什么?

3. 学生汇报。

(四) 1.同学们,课文中告诉我们了,地球上供人类生存的空间很小,地球上的资源有限。那么宇宙这么大,我们人类能不能去找一个“后妈”呢?

2. 投影出示:齐读“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这句话中“至少”去掉行不行?(学生讨论)“至少”一词说明距离的遥远,体现了说明文科学性、严谨性。

3. 40万亿公里!猜一猜坐飞机得多少年啊?600万年哪!谁去?

三、呵护地球

1. 正是基于种种的认识,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才发出一系列的感叹,谁来为我们读读?

2. 投影出示:“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3.了解了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只有一个地球”,痛定思痛后只有一句——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5.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一起问候地球——《地球,你好吗?》 当天空不再是蓝色,小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有清澈,鱼儿也离开家乡; 当空气不再是清新,花朵也失去芬芳;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界将黑暗无光; 当冰山渐渐地融化,地球是一片汪洋; 当大地干枯了村庄;眼睛也失去渴望; 当城市川流不息的车,从此没有一点安详; 当童话失去了森林,仙女也丢了魔棒;(音乐起) 当玩具变成你的衣裳,从此没有天真幻想; 当贪婪拼命的追逐,没有动物与你歌唱。 让我们一起热爱吧!让我们一起唱, 让我们一起呼唤——地球,你好吗?

篇4:小学四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工整地书写10个生字,理解“晶莹、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破碎、和蔼可亲”等15个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出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课文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联系实际思考地球的可爱,地球太容易破碎,认识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事。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认识“只有一个地球”,从而树立起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首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诗——《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体会,谈自己从诗中读出地球的孩子在做什么,谈自己读诗后心里的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就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方面内容?有哪些让你感触最深?是什么感触?为什么有那样的感触?

⑵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后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就自己感触深的词语、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文写了地球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些什么说明方法?有些什么修辞方法?

3、全班交流(围绕课文写地球哪些方面内容,交流感受、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重点内容板书(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资源有限,生态灾难,无处可去,精心保护)

4、小结:(板书的内容)

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根据板书的内容,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概括内容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读后谈自己的感受。

那是一种心理的纠结,那是对人类愚昧无知的感叹,那是一种对环境的忧虑。

宇航员遨游太空,也发出感叹。读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二、围绕宇航员的感叹,整体研读课文

1、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⑴学生齐读宇航员遨游太空所见的地球。

学生齐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⑵联系实际,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带来的后果。

2、地球的“渺小”

⑴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⑵结合地球的一些实际实际数据,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

半径:6300多千米 表面积:大约5.1亿平方公里 世界人口: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 陆地面积:1.49亿平方千米 可供人类居住:约0.8亿平方公里

3、地球“自然资源有限”

⑴何谓“恩赐”?为何不是恩赐?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矿物资源,认识在“自然资源的有限”。地球无私地、慷慨地向我们提供矿产资源。体会地球太可爱。

⑵联系实际,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矿产,必将加速矿产资源的枯竭。那时人们将没有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人类需要的工业原料就没有了,进而认识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4、地球的“生态灾难”

⑴人类生活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服务的。何为“本来”?去掉“本来”,读出地球的可爱;加上“本来”,读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⑵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联系实际谈开去、想开去,体会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污水排放,乱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废气排放,滥用化学品等。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不堪的后果。

三、道理

人类别无去处,生成保护地球的意识,明白“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⑴科学家证明什么?是何意?科学家设想什么?是何意?

⑵展开想象,说说人类别无去处的结果?

⑶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说出怎样保护地球。

四、作业

⑴正确工整地抄写课后10个生字,15个词语;

⑵谈谈自己要如何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和蔼可亲

无私 慷慨 太可爱

不断再生

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渺小

资源有限 地质变化 别无去处 太容易破碎

生态灾难

附:

地球的孩子,你们在做什么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

它从来不懂自私和吝啬,

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

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

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

用刀枪去撕裂土地,

让马蹄去践踏丰收,

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

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还有:

无休止地砍伐森林,

绿叶为之颤抖;

把动物拎上肉案,

残忍地捕杀人类的朋友;

无节制地侵占植物的.领地,

坐视一个个物种灭绝;

还有、还有、还有……

——节选自《地球万岁》(作者:薛卫民)

篇5:《一个有缺口的馒头》四年级的教学反思

《一个有缺口的馒头》四年级的教学反思

今天学习快乐读书屋《一个有缺口的馒头》。课前我对学生提出要求:读书要有自己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我们在上学期读法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感悟理解。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由读文解决生字词。然后指名读要认的字,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不会的`全班同学互相研究。字词解决之后请一名同学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了解主要内容解决生字词之后我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读,你的头脑中留下了几幅画面?讲一讲你对画面的理解,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开始我以为这个问题可能会有些难,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读书格外认真,学生们一口气就抓出了四幅精彩感人的画面:一幅是大胡子少校给饥民下跪的画面,一幅是小女孩把嘴里的馒头送回去的画面,一幅是饥民们帮助填坑拉车的画面,一幅是大胡子少校和师长跪在小女孩的新坟前的画面。于是我们就一幅幅画面去感悟理解,孩子们真正进入文本体会到抗日时期军民都能以大局为重,感受到小女孩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这节课没有精细的设计,但孩子们却通过回顾画面 ,再现情景,理解文义,谈出感受,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自读文章的教学策略我们一直在研究,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有新的调整。今天就是一次尝试,这节课的成功,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础。四年级以致五年级读应该是基础目标,我们要把感悟理解作为重点去落实。

篇6: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科版教案

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科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抗战中军民是如何以民族大义为重,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文中要求识的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读书指导。

1、解题:为什么会有“缺口”?谁留下的“缺口”?

2、学生自由读,要求学生读准、读通、读顺。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随机纠正,指导。

4、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讨论:

讨论问题:

1、大胡子为什么要为饥民跪下?

2、大家在如此饥饿的情况下,为什么又将抓到手的馒头默默地放到车上?

3、当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站到尤小翠的坟前时心里会想些什么?你们此时心情如何?

讨论方式;

1、自主读书感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三、积累内化。

在文章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

四、识字指导。

“触、栓、搐、振”是翘舌音不要念成平舌音。

五、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举行一次抗日英勇事迹报告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增加对爱国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

2、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将自己的发言表达的正确流利。敢于在众人面前作较长的发言。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出话题。

可以出示书中三位抗日英雄的挂图,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他们的事迹。

二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1)指名学生分别介绍三位抗日英雄的事迹,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

(2)可以围绕内容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清楚,以及语气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出示要求,明确目标。

(1)阅读文字说明。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要求。

(3)介绍自己应如何表达。

四小组互动,全面参与。

(1)谁知道其他抗日英雄的事迹,在小组内互相说说。

(2)组长做好记录,推选代表在全班面前进行发言。

五指名表达,全班互评。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到前面叙述,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要既找优点又发现不足。

六讨论小结,拓展话题。

引导学生说说指导的其他和抗日有关的情况。比如自己的家乡和当年抗日有关的情况,家乡著名的抗日人物。

篇7:小学四年级语文《六个馒头》教案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生动描写了同学之间纯真、丰厚的友谊;表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实际,语言朴实,表达的情感真挚。这样的文章学生感兴趣,有亲近感,有利于 学生主动学习课文, 自觉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现实生活体验相联系,顺利与文 本对话; 有助于学生在学文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增进彼此的了解, 受到情感熏陶, 增强班级凝聚力。 只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较低,对同学们为什么要不留痕迹地帮 助女孩子这一问题认识可能会比较肤浅,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 深刻理解。

教材分析

《六个馒头》一文,讲的是在一次春游前,其他孩子都在准备春游的零食, 而一个来自山区家境贫困的女孩子只到食堂买了六个馒头。在出发那天,女孩子 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以没吃饱为由吃光了她剩下的五个馒头。后来,同 学们都以吃了她的馒头为理由,总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吃着 香喷喷的馒头,默默接受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享受着纯真丰厚的友谊。 此后,女孩子则以努力学习、为集体做好事来表达谢意。全文有三条线索:一条 是春游过程的时间线; 一条是围绕女孩子吃馒头的变化展开的事情线;一条是同 学们不留痕迹、表现纯真丰厚友谊的帮助线。三线并行,相互融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围绕女孩子的三次流泪,进一步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懂得体贴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及进入角色,展开想象

课的类型

综合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材教具准备

教材、电脑、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分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 课,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 间的事呢?(指名回答)板书:女孩 同学 围绕六个馒头写了女孩和同学之间哪些感人的事呢?

二、新授 1、什么类型文章?按什么顺序?(叙事、按时间顺序)10 分钟

2、下面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围绕六个馒头的变化,填写幻灯片上的表格

时间

宣布 春游

出发前 一天

出发 那天

第二天

春游中

女孩

是否可 以带馒头

买了六馒头

只吃一个馒头

吃香喷喷的馒头

被请吃饭

同学

讨论

吃光五个馒头

请她吃早饭

总请她吃饭

3、(1)随着六个馒头的变化,女孩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我们可以看到,文中 女孩流了几次眼泪,请大家在文中画出。 10 分钟

(2)点名回答,是那些句子?(学生回答)

(3)这三次流眼泪的含义相同吗?(不同)

第一次是“一阵其实并没有恶意的笑声刺激着女孩,她的脸通红通红的,低 着头默默地坐下,眼泪沿着脸颊流了下来。 ” 女孩为什么流眼泪?(板书:自卑)(女孩性格:敏感)

第二次是“雨已经停了,女孩子的心却在落泪,本来可以不来的,干吗非要 央求父亲借钱交春游费呢?女孩子一边后悔一边默默地落泪。” 这一次女孩,为什么落泪呢?(板书:后悔)(对同学有了误会)

第三次是“女孩子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软软的馒头,眼圈红红的。” 这时,女孩的眼圈红了,为什么红呢?(板书:感动)(理解了同学)

15 分我们看到,女孩的感情从自卑到后悔,最后感动,发生了两次变化。那么, 是什么原因,让女孩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呢?(提问) (同学的帮助)下面请大家, 把文中同学对女孩做出帮助的语句画出来。(请同学念所画语句) 刚才同学们找的句子都很典型, 老师也找到了一处,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体 会一下。 宿舍里几个女同学正在收拾春游要带的零食,一边唧唧喳喳地议论着什么。 (ppt 展示)

师问: 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大家首先是在商量如何帮助女孩子,那同学们都 想出了哪些帮助办法呢?

生答:

大家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女孩子。

大家想用自己的钱去给女孩子买 零食。

偷走女孩的书包。

抢吃女孩的馒头, 请她吃饭。 (问: 哪种方法?) 引导:同学们知道了女孩子家境困难,同时又自卑而敏感,如果同学们直接对她 提出帮助,她会接受么?

所以同学们要对她进行“不留痕迹的帮助”(板书)

问:谁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不留痕迹”?(生:不暴露的,不显露的,没有迹 象的)

现在找一找,哪些是不留痕迹的帮助?(同学找)

(1)出发那天同学们争吃吃女孩子女孩被水浸泡过的馒头的情景。

①大家纷纷冲向饭厅吃饭去了,只有女孩子一个人待在招待所里,等大家走 了,才从背包里取出馒头。女孩子刚刚吃完一个馒头,同学们就回来了。 (同学急于去饭厅吃饭,而且时间不长就回到招待所里,唯恐女孩子吃少了,就 没法找到帮助她的理由了。)

②抓住班长的语言(班长突然说:“哎呀,我还没有吃饱呢,你能给我一个馒头 吃吗?”)想象班长当时是怎么说的?读出来

③抓住其他同学争吃馒头时的句子,(同学们纷纷拿起馒头嚼起来,转眼间,剩 下的五个馒头都被吃光了。)体会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吃完馒头,是要女孩子看出 他们确实很饿,不露出破绽。

(2)第二天以及后来,大家以吃了女孩馒头为由,带她到饭厅吃饭的情景。

①第二天,该吃早饭了,班长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女孩子和班长一起来到饭厅,喝着热腾腾的粥,吃着香喷喷的馒头, 她的眼圈红了。”会想些什么?

③“后来,总有人以吃了女孩子的馒头为理由请她吃饭。女孩子的脸上 渐渐有了笑容, 她默默接受了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默默地享受着纯真丰厚的 友谊。”

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第七、八自然段),体会这样的帮助形式,不是简单的 同情和施舍,女孩乐意接受。

板书设计

六个馒头

女孩 自卑 后悔 感动

同学们 不留痕迹的帮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做馒头小学四年级记事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寓言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5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案(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一个有缺口的馒头》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