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团团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共含5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团团”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篇1: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破手指。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本节的难点知识还有叶芽的发育。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叶芽的基本结构。

难点:叶芽发育、伸展的过程。

手段: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中的叶芽的结构与发育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通过实验观察及动画演示等方法,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的技能。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问:植物的根和叶所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的?

组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外形上分析茎是连接根和叶的器官。

总结: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

引入课题: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

二、讲授新课:

(一)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出示录像: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的现象。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二)芽的种类: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实物或投影。

组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芽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

总结: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

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叶芽的结构: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叶芽的结构

1、提示注意事项:

(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

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

(四)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幻灯片或盆栽植物。

请学生分析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

讲解:(出示投影)

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少时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当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往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园林工作者,那么你将如何把顶端优势这一现象利用在工作中?”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利用录像总结学生发言,说明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营养物质的运输

篇2: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一、芽的种类:

二、叶芽的结构:

三、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关系:

1、顶端优势: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2、应用:

(1)种植番茄、棉花:要适时摘除顶芽。

(2)种植用材林:要去掉侧枝。

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观察并认识叶芽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材料用品:

着生叶芽的白杨枝条、放大镜、刀片、镊子、盛水的小瓶、30℃~40℃的温水。

方法步骤:

1、冬天观察白杨枝条,就能看到枝条上明显地分出节和节间,每个节上有叶痕。请注意侧芽着生在什么部位?侧芽排列的顺序怎样?顶芽又着生在什么部位?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什么?

2、用刀片把侧芽纵剖开,再用放大镜观察芽轴、幼叶、叶原基的结构是怎样的?各着生在什么部位?

3、用镊子仔细去掉幼叶,在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什么结构?

4、去尽所有的幼叶,在芽轴的顶端露出什么结构?

5、切去一段枝条,浸入30℃~40℃温水中,8~10小时后插入盛水的瓶里,移到15℃~18℃温暖的地方,叶芽就慢慢地发育成枝条。注意观察芽轴、幼叶、叶原基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白杨枝条的每个节上有叶痕,在叶痕上方的叶腋中生出侧芽。白杨的侧芽是互生的。顶芽着生的顶端。芽的外面被覆盖着两片鳞片,鳞片表面密生茸毛,能防止水分丧失和严寒的侵袭。

侧芽的鳞片内有中轴,这是芽轴。芽轴的周围生有幼叶,带黄色,彼此挤紧在一起,越近中心的幼叶越小,最小的只是一个个突起,叫做叶原基。每个幼叶的叶腋都生有一个突起,这是芽原基。芽轴的顶端有白色肉质的小丘,这是生长点。

叶芽发育成枝条时,芽轴渐渐伸长,节间距离加大,叶原基和幼叶形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篇3: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知识是叶芽的结构。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内容之一。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破手指。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本节的难点知识还有叶芽的发育。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应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教法建议

《茎是由芽发育成的》一节中,关于芽的种类,必须采集一些带有芽的枝条,让学生看到实物,再配合挂图,就容易讲清楚。采集来的枝条,要带有顶芽和侧芽的,也要带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的(苹果、梨、葡萄的芽,有的就是混合芽)。只要让学生从它们的着生位置和外部形成上把这几种芽区分清楚就可以了,教师不必进行更多的解释。

关于叶芽的结构,要分发给学生一些叶芽,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把发给的叶芽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它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叶芽就是未发育的枝。

叶芽发育的内容,在这节课中是稍难一些的知识,因为芽的发育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最好能演示反映芽的发育连续过程的幻灯片或动画,也要准备一幅叶芽刚刚发育成枝条的挂图,与叶芽结构的挂图配合起来使用。教师也可以自制一幅叶芽和枝条的对照图,即用横线把叶芽的每一部分结构与发育成枝条的相对应的部分联系起来,从而说明叶芽的哪一部分发育成枝条的哪一部分,这样对照起来进行教学才容易把这部分内容讲清楚。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结构,可以利用一棵纵切开的圆白菜或大白菜。圆白菜和大白菜实际上是叶球,但是可以把它们比喻成叶芽,即中间的基部是芽轴,芽轴的顶端有生长点,生长点两侧有叶原基和幼叶,幼叶的叶腋有芽原基。

关于顶端优势,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刺柏、银杏等树木,它们的顶端优势现象很明显。关于顶端优势和打破顶端优势的道理,涉及到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生长素的含量以及生长素含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教师应当讲述清楚,通常情况下,侧芽的发育所以受到抑制,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侧芽处,促成侧芽生长素的含量过多,所以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相反,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的生长素的含量减少了,侧芽从而恢复了发育。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叶芽的基本结构。

难点:叶芽发育、伸展的过程。

手段: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中的叶芽的结构与发育是比较抽象的,所以通过实验观察及动画演示等方法,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的技能。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

提问:植物的根和叶所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植物体的其他器官的?

组织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外形上分析茎是连接根和叶的器官。

总结: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

引入课题: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

二、讲授新课:

(一)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出示录像:春天树木枝条发芽、生长的现象。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二)芽的种类: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带芽的枝条实物或投影。

组织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芽进行分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

总结:

(1)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如:

按着生位置区分,可分为顶芽、侧芽。

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三)叶芽的结构:

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观察叶芽的结构

1、提示注意事项:

(1)纵切叶芽时,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

(2)对照挂图或课本中的实验-叶芽的结构。

2、组织学生总结叶芽的结构,并请个别学生进行指图的活动。

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体动画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叶芽各部分发育的过程。

组织学生总结叶芽各部分发育的结果。

(四)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

展示具有顶端优势植物的幻灯片或盆栽植物。

请学生分析出现顶端优势的原因。

讲解:(出示投影)

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少时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当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往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园林工作者,那么你将如何把顶端优势这一现象利用在工作中?”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利用录像总结学生发言,说明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第六章    营养物质的运输

篇4:第五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习题

第五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成的 习题精选

第五章第一节茎是由芽发育成的习题精选

1、顶端优势有利于植物( )。

A.向高生长 B.长得粗壮 C.叶长得茂盛 D.开花结果

解析:A。

顶端优势使得顶芽迅速发育,植物能向高处生长,有利于植物争夺高位置,从而获得更多的阳光。

2、种植用材林时,为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侧枝长得少,栽培应该注意到的是( )。

A.保护侧枝的侧芽 B.摘除主干的顶芽

C.保护主干的顶芽 D.保护侧枝的顶芽

解析:C。

保护主干的顶芽,能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集中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保持顶芽优先生长,树干的侧枝少,主干长得又高又直。

3、判断:叶芽的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

解析:√。

叶芽的.生长点是一群可以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细胞。生长点细胞的不断分裂,增加了芽轴内细胞数目,从而使芽轴不断伸长,原先的芽轴逐渐发育成茎,使茎不断长长。

4、右图为杨树枝上的芽,请据图回答:

(1) 按着生位置来说A为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

(2) 按将来发育方向来说A为_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_。

(3)一般情况下,A比B发育的旺盛,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

(4)要想使这个枝条再分枝权,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答案:顶芽,侧芽,叶芽,叶或枝条,顶端优势,去掉顶芽。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芽的种类,通过特定的植物,也是课本中举例植物,来说明顶芽,侧芽,叶芽、顶端优势等等知识点,杨树枝的顶芽是叶芽,顶芽有顶端优势,故顶芽比侧芽发育旺盛,要想解除顶端优势,最常用的措施是去掉顶芽。

篇5:《茎是由芽发育的》教案

《茎是由芽发育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芽的种类,理解叶芽的结构及叶芽发育。理解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叶芽的结构,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叶芽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叶芽的结构息息相关,叶芽的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实际上,叶芽就是尚未展开的枝条(枝条:长有叶和芽的茎)。也就是说,茎是由叶芽发育的。只有弄清叶芽的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茎与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为后续知识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叶芽的发育”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叶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伴随着叶芽的发育,新的枝条逐渐形成。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克服时空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叶芽的发育过程与茎形成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3.“顶芽发育与侧芽发育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难点知识。因为:对初一学生而言,植物体内的生长素以及生长素的浓度、作用机理,这些知识都是比较抽象而陌生的,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理解这些知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教师要针对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地讲明顶芽对侧芽抑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及去掉顶芽能使侧芽生长、发育的`道理就可以了。

4.组织学生做“观察叶芽的结构”实验也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因为:

(1)学生经常掌握不好双面刀片的拿法,弄不好会把手划破。教师课前应把刀片的一侧用胶布包好,并告诉学生刀片的正确拿法,避免划伤手指。

(2)用刀片纵向剖开叶芽时,学生会出现“剖偏”现象,从而影响对叶芽的观察效果。教师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备几个叶芽,让学生多做几次,从中挑选出最完整的叶芽纵剖面。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关于本节课的引言,教师可以根据前面已经讲过的知识,复习提问:植物体的根和叶各有什么功能。由此引出,营养物质的运输是由茎完成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植物体的茎是怎样产生的?启发学生得出: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2.“芽的种类”的教学,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有许多种类,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芽分类的标准和名称的确定。一般学生能够提到书上的两种分类标准,教师可稍加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着,这种芽又叫做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又叫做裸芽。以此说明芽的名称的多样性。教师可提示学生:顶芽有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

3.“叶芽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的技能。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叶芽的纵切面,教师可以用元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来表明叶芽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或动画投影片说明叶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叶芽伸展情况;有条件的也可给学生放录像片,进一步展示叶芽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明确叶芽就是枝条的雏型,其中孕育着茎的结构,茎是由芽发育的。

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叶芽的结构图,请学生填出图注和各部分发育的结构名称。顺着思路,可问学生:①如果把叶芽的生长点去掉,叶芽会怎样?②叶芽的各部分是不是都不能生长了?③侧芽的发育与顶芽的发育有没有关系?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的关系问题。

4.关于“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的教学,可以顺着上述思路,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系。然后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并配上图片或投影片等,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向日葵、松树、杨树等)。最后再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植物体内产生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它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的地方。为什么顶芽生长会使侧芽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呢?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要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要把高中的知识,搬到这里来讲,只要按照书本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讲清生长素的作用和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道理就可以。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说明: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部位,并能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少时会促进植物生长,含量稍多就会抑制植物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多生长慢或停滞。当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往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并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发育,以此类推。为了使学生能理解这一作用机理,讲解时可配合使用自制投影片、板图。讲解后还可以播放有关的动画片、录像片,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最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影片或资料,说明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中和植物栽培中的广泛利用。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材料进行说明,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植物根据需要的不同,可以维持顶端优势(向日葵、黄麻、松柏科植物),也可以摘心整枝,促进侧芽的大量发育,以便获得更多的花芽和果实(棉花、番茄)。

教师小结:植物的茎是由芽发育的。茎是植物体内不可缺少的结构。茎能输导营养物质,还有支持、贮藏、繁殖等功能。茎之所以有这些功能是与茎的结构有关。为下节课的内容可稍做铺垫。

小资料

1.芽的类型:

在植物学上,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芽分成以下的类型:

2.茎的形态:

茎是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其上着生叶、花和果实。茎可分为节和节间两部分。

大多数植物的茎是圆柱形,这种形状最适宜于担负支持、输导和贮藏的功能。有些植物茎内的厚角组织比较集中,向外突出成棱形,如莎草科植物的茎呈三棱形;唇形科植物的茎呈四棱形;芹菜的茎为多棱形。另外,仙人掌科植物的茎为扁圆形或多角柱形。茎经常为实心的,但有的茎是中空的(如葫芦科、伞形科、菊科、禾本科的一些植物)。

七年级生物第五章第二节茎的结构教案示例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的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七年级生物教案:茎是由芽发育成的,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