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写校园生活 作真情文章(教案)(共含3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oveforgoo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写校园生活 作真情文章(教案)
写校园生活 作真情文章 ――体验性作文写作指导(2) 执教:姚巍 【教学理念】 我们认为,实施有效教学,必须把握学科特点,从学科规律出发,立足学生,选择适切学生当前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策略与途径。 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我们认为,就写作教学而言,写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换言之,会写好文章的人,并不是其掌握了多少写作知识、有多么丰富的写作技巧,而是其对生活的热情参与和自觉参悟。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认为,写作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怎么写”的问题,而是“写什么”的问题;“我手写我心”的前提是“我心有所抒”。 学生害怕、甚至讨厌写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是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知识与技巧,更要强调情感目标的实现,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培养写作兴趣和信心;同时,还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要有真情实感”。 中学生的写作素材从何而来?作文真情缘何而生?这是作文教学遇到的十分复杂却又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寄宿制学校,高度规范化的管理,让学生生活的点、线、面更加露。学生写作素材的幼稚或枯涩和抒发情感的矫作或寡淡,在教师那里成了无奈,却默许为理所当然。于是,我们会引导学生阅读《读者》、《意林》、《青年文摘》、《高考作文宝典》、《智慧背囊》、《最小说》、课本、网络、报纸等,从中获取二手、三手资料,然后加以改编。这就难免有宿构、瞎编之作,也怪不得学生总拿爱迪生、爱因斯坦、苏轼、苏武等“死人”说事。“纸上得来终觉浅”,滥用自然新意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离开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写出的文章自然难有生活质感与个性真情。 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周遭的人、事、物,积极参与生活,借助经验、运用直觉(感觉)、通过思悟,写周遭的一切给心灵带来的震颤。我们认为,幽雅的校园是怡人性情、养人气质的圣地。三中校园流水潺潺、草木繁茂、花香四季, 亭台伴水,楼廊钩连,校道通达,小径通幽;学校生活,除了上课、考试外,还有团学联会竞选、青年志愿者服务、艺术节、体育节、辩论赛、朗诵会、名师讲坛等各种活动,十分丰富充实。每位学生,只要用“身”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有情,每个场室、每个角落都有生活的痕;学校每班每人、每个宿舍都有差别,每周每日、每课每刻,都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自然有文章可作。 基于以上这些想法,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从校园生活中获取丰富写作素材写有个性体验的真情文章,还想把学校的优质育人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借此让学生的心灵丰富起来,气质优雅起来,最终把教作文与教做人统一起来。 【教学目标】 掌握一种方法:从校园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的方法。 提升两种能力:感受身边景物、日常生活的能力;寓情于景(事)的写作能力。 强化三种意识:从校园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的意识;作文写真情实感的意识;融入校园,体验生活,在校园里怡性情、养气质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从校园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寓情于景(事),写有生活画面感和个性体验的真情文章。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校园生活有所悟,写出有生活画面感、含个性体验的真情文字,避免为文造情。 【教学策划】 一、回顾与导入――熟悉的地方无风景? 回顾上周三作文课,明确校园生活不只是“三点一线”那样无情无调。 二、方法与信心――熟悉的地方有风景! (一)做“五四”运动,学会感觉、思悟校园生活 1.人有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我们平时写作时,视觉、听觉常用,而其它三觉,却被忽略。这是我们同学文思枯涩的原因之一。 2.人有四种内心感受:情:情感;绪:情绪;志:志向;趣:兴趣、趣味 (这是个人从心理学角度思考写作教学的初步探讨,纯属一家之言) (二)熟悉的地方有风景:调动五种感觉器官和四种内心感受,融入校园生活,就会发现校园里草木含情,故事多多。 三、体验与示例――风景就是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借助学生平时的优秀习作,在正式写作训练之前对学生进行更加具体的引导。 1.《校园见闻随感》 2.《走过高三楼》 3.《怎一个“愁”字了得》 4.《小径漫步》 四、训练与交流――写“我”的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根据课标的要求,45分钟写600字。本节课要求学生用10分钟,写130字以上的文段。建议学生以某件事为触点,诱发某种情、绪、志、趣,回忆或者置身一个场境,写个人生活体验的真情文字。 (一)写作训练 某件事为触点(诱发自己的情、绪、志、趣) 入境 (“五四”运动) 思悟 考试结束了,…… 我漫步于…… 我驻足在…… 我凝视…… 我回想…… 我来到…… 我站在…… 信心/勇气 改变 释然/惑然 轻松/沉重 期待 朗诵比赛的结果出来了,…… 辩论赛明天就要开始了,…… 分手,终归还是来了,…… 好朋友还是没有解释的意思,…… 我以为最亲和、最朋友的语文老师,今天把我的手机收了,…… 今天,从课室到宿舍的路,好长好长,…… 一个人独自在听雨轩,…… 宿舍里,一个人也没有,我又想家了,…… 那天,我真的好…… …… (二)交流 1.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佳作。 2.老师评点。强调:有什么性情的人,往往就会选择什么景、什么物来写。 3.分享一位同学的“生活随感”。 五、小结与跟踪 (一)小结:再次强调做“五四”运动,融入生活,怡养性情、气质对写作的作用。 (二)跟踪:布置作业 本周随笔:以“我的生活就这样一页一页翻过”为题,至少写五个片断。促真情,写实感<?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设计思路】
文章贵在以情动人。学生写真情的习惯除要在平时培养外,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加大训练力度。本设计受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女士的散文《我的五样》启发设计而成。主要通过创设情,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想像、联想,呼唤其真情实感,并促其及时地将这种体验诉诸文字。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本设计在创设情境,提炼成文之后,安排批改评讲,让学生进一步交流,以取长补短。
【导写过程】
一、导入 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至关重要,请大家认真思考:对你们来说,重要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是的,有亲朋好友,有各种兴趣爱好,有自然资源,还有抽象的人格、道德、理想……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一次“促真情,写实感”的情境作文训练。
二、创设情境
1.学生选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在纸上。
2.学生看着自己的五样至爱,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1)从最爱的五样中舍去一样。(教师提醒:舍去就意味着彻底失去,必须用心思考,认真对待。)
(2)从剩下的四样中,再舍去一样。
(3)继续舍去一样。
(4)再舍去一样,只剩一样。
三、破题写作
1.学生回忆刚才的过程并思考:世间万物林林总总,你为什么挑选出这五样,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取舍时有何思想斗争?面临一次次失去时,又是按什么分出先后的?(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创设情境,示范引导学生发言。
例一:
世间重要的东西确实很多,可我选的是:足球、奶奶、健康、祖国、思想。选择的标准是我认为他们和我关系最密切或对一个活着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东西。我没有父母,是奶奶把我养大,奶奶对我来说,至关重要(非常激动);我曾因车祸瘫在床上两年,对没有健康的日子深恶痛绝,我不愿意再回到没有健康的日子;足球,是人生搏击的象征,我非常迷恋它;人活着,如果没有祖国,就如天空的浮尘,没有根基;若没有思想,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例二:
我选的五样是:良心、动画片、粮食、朋友、钱。当必须失去一项时,我先划去了“动画片”,毕竟它只是我的一种爱好,没有它,生活枯燥一些,但无关大局;第二次,我划去了“粮食”,只要有钱,没粮食我可以买肉买蛋,去饭店吃,也饿不着;第三项我有点为难,“良心”、“钱”、“朋友”都重要,去掉“钱”吧,我有点唯心主义,去掉“朋友”吧,活着没意思,去掉“良心”吧,那不成了大坏蛋?最后我一咬牙,去了“朋友”,没有朋友,我可以看电视嘛。最后一次,我当然去掉“钱”而保留“良心”,因为我宁可做一个高尚的穷光蛋,也不做一个为富不仁的有钱人。
3.结合刚才的发言,讨论归纳如果把上面的过程写成文章,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1)可以写全过程,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应特别注意心理描写和细节的刻画;(2)必须展开充分的想像与联想,尽量做到身临其境,抒写真情实感;(3)写出自己由本次活动而得到的感悟。
4.进行写作。
请学生将上述过程写成文章,行文重在表情达意,适可而止,避免空洞说教。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以记叙文为主,有适当抒情议论;③字数以600字为宜。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随手记录优劣两类习作,以备讲评时正反举例。
四、作文评改
1.学生四人一组,参照投影仪上的“评改标准”,交换批改作文,并写出评语;每组选出一篇作文准备参加班内评改,可以是佳作,也可以是典型的“问题作文”。
评改标准:①是否符合写作的常规要求(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结构合理,语句通顺);②是否有感而发,抒写真情;③是否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④主旨是否明确,立意是否有新意。
2.对各小组选出的作文进行讨论批改。
3.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情况审视自己的作文并进行修改。
五、教师总结
从发言和作文看,这次情境作文,的确激发了同学们的真情实感,使同学们拓宽了思维,学会了选择,懂得了珍惜,提高了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课下,请同学们总结这次作文的得失,扬长避短,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为600字左右。
把文章写具体写细致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设计思路】
通过本堂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具体细致的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把文章写得具体细致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中心需要,有选择、有主次详略地进行细写。
【导写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想大家一定非常渴望写出一篇篇具体细致、有血有肉而又生动引人的记叙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把记叙文写具体、写细致。
二、写前指导
1.记叙文的要求及标准。(投影显示)
记叙文的最基本要求是具体形象、生动感人。那么,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
首先,写人要绘言绘行,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写事、写景、写物,要绘声绘色,绘形绘状,给人如经其事、如睹其物之感。其次,主体内容要细腻可感。一句话,具体形象的标准是要使读者过目难忘。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使 读者“过目难忘”呢?
这里有一个简略句,需要大家把它扩展、修改成一个具体形象的句子,同时需要大家思考,把原句改成具体形象的句子是因为解决了哪些问题。
2.推导演示。
投影卡片①:
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问题:这个句子,你认为应该怎样改,才会更加具体形象细致可感?
(1)硬币落地演示。
教师出示5分以上硬币数枚,第一步,让下落前的硬币处于不同的位置,让学生仔细观察硬币的面值、方位等;第二步,使硬币下落,让学生观察硬币下落过程的具体状况;第三步,让学生闭上眼睛,注意听硬币落地所发出的声响,再睁眼观察硬币落到地面时的状况。
(2)描写推导。
根据上面的演示实验,把“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个简略句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①学生自主作文、自主评点。
②投影卡片②:
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丁丁当当地跳着。
(说明:卡片②中的句子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手稿之一。用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③比较商讨。要求学生针对改写前后的变化,同桌展开讨论,全班交流结果。
问题:这个句子,由原来的简略句,改成描写具体形象的句子,是因为增补了哪些内容?
讨论说明(投影显示):
逐步扩充了三个内容:
第一步,小银元从哪里落?
第二步,怎样落的?
第三步,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
这种逐步扩充的方法,我们给它取一个名字叫“步步追问法”。
上面追问的实际情况如何?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到,但在制作时,你不可能凡事都能亲自演示一番,实际状态只能联想和想像,使其合情合理,这个过程我们又给它取名为“想像延伸法”。
用来写人,要使文章具体形象,仅有上面两种方法,还是不够全面的,比如,描写人物肖像时,还得对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描绘,我们又把这种方法叫做“局部细写法”。
(3)小结。
对于怎样把文章写得具体形象这个问题,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一个简明的加法公式:
具体形象=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局部细写。
3.运用演示。
下面是一个概括性极强的句子,试用上面的“细写公式”把它修改成具体形象的描写句。
投影卡片③: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1)步步追问:
①“小”到什么程度?
②怎么个“瘦”法?
③穿得怎么个“差”法?
(2)想像延伸、局部描写(略)。
(3)用“细写公式”把句子改为(投影卡片④):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4.小结,板书要点。
(1)思考问题。
对“把文章写具体形象”这个问题,通过以上例子的改写练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要求商讨并全班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话概括归纳。)
(2)小结。
①写作文时,要边写边追问,清楚了文章中的人和事及相关事情“怎么样了”,再进行想像延伸,进一步细致了解人和事的具体状态。
②在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时,要有选择、有主次、有详略地筛选,要对最能表现中心主题的人和事进行具体细致、形神兼备的描写,力图让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都有一定的作用,力图用响亮的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句(比喻句、拟人句)把具体形状描写出来。
三、能力迁移训练
1.投影卡片⑤:
他看着重拾进竹篮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
这个句子叙述简明,但不具体,要使它具体形象,需要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
(2)“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
(3)“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
(4)“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
(5)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2.同桌讨论,交流追问和想像延伸结果。
3.根据交流,把上述句子扩写成200~300字的片段,要求描写具体形象、生动感人。
(1)快速作文。
(2)朗读习作。
(3)习作范文评点。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把一个简单句,用“步步追问”、“想像延伸”和“局部细写”的方法进行扩充,可使文章变得具体形象。但是,要使文章生动感人,还得平常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
★ 校园生活作文字
★ 作文章
★ 做文章还是作文章
★ 狼文章教案
★ 怎么写真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