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物描写教案优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宁夏荐稿人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四年级人物描写教案优秀(共含11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宁夏荐稿人”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四年级人物描写教案优秀

篇1:四年级人物描写教案优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就是用来赞美老师的。老师是土壤,把知识化作养分,传授给我们;老师是蜡烛,虽然很微弱,但足以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个老师,她宁愿多吃一点苦,少睡一会觉,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管理我们这个班。她在我们这些学生上花的心思,比在他儿子身上花的都多。他就是我们班的科学老师及班主任——陶老师。

陶老师曾经把正在发烧的儿子放在家,硬是来到学校给我们上课,还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我们当时真以为什么事都没发生……

陶老师和哦我们同甘共苦,特别是期末时,我们学生晚上写作业至少也要到10点多,而陶老师就一个人批着我们27个人的作业,加上洗衣服等家里的事,经常都是深夜才睡觉啊!又一次,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班里每个人都要参加,那时天气也非常的炎热,陶老师就二话不说买回来一大堆的冰淇淋和一个大西瓜,给我们吃。

“开始吧!”我对他说,“好的!”于是我们两个在游池旁,弯下腰,脚扣着地面,三、二、一起跳!

“啪“,我们两个一齐跳进水里,在游池里踢着腿,双手在前面打水,时不时仰起头呼吸,接着继续栽下头去,奋力向前游去。

由于是大游池,50米泳道,所以我渐渐有一点儿体力不支了,我转过头,透过游镜,我发现他也在喘气,有好多的气泡,看起来他也快要不行了。我暗暗想,又仰起头,吸了一口气,猛得发力,打水产生的气泡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终于,半个来回完成了。我一个转身,上下旋转,继续向前,他比我慢了三、四秒,我已经游出一段距离。他的速度变慢了,打腿开始变得无力,呼出的气泡和仰头呼吸的次数更多了,我也慢慢地体力不支了,呛了一口水,“咳、咳……”不过幸好,我在呛水的时间里,他并没有追上我,我便又猛得一发力,直达终点。

篇2: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卡通形象——米老鼠的诞生经过。文章展现了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斯尼由一位一无所有的年轻画家,最终成为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画家的艰辛历程。

教学目标:

1.深入课文,整体感知,并在精读过程中培养深入思维、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2.读写结合,提高理解及表达能力。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探索,自行或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信息素养。

3.通过探讨迪斯尼的成功事例,体会人能走向成功应具备的基本要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见解及自己的理解。

学法指导:

1.通过抓关键语、句、段,学习深入思维、整体感知的方法。

2.读写结合,提高理解及表达能力。

3.利用网络平台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自由朗读文本。

1.教师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米老鼠。播放课件后,提问: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图上的人物又是谁?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读后概述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请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1.迪斯尼为什么能创造出米老鼠的形象?

2.哪些是文章关键语、句、段?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和见解及自己的理解。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小组中的谁帮助你解决了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中,你都学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反思2:学生在深入阅读思考讨论后,应该能够通过这个问题更好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见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感受。但也应考虑到学生无此生活经验,感受不会很深,要靠教师引导。

三、围绕问题,引导朗读。

1.围绕迪斯尼能够创造出米老鼠形象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这一问题,指导学生朗读下列重点句子: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为了理想,他毅然出门,来到遥远的堪萨斯城;磨难已经使他具备了大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他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可爱的小精灵;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里苦苦思索,他怀疑自己真的一文不值。

2.利用“迪斯尼为了理想独自一人,来到遥远城市的心情”等多媒体画面,帮助朗读,进入情境,理解重点。(这里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个别读、比赛读、小组读、对读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主人翁身处逆境仍然执著于自己的理想,不怕失败,心平气和地埋头工作,勤于动脑的这一文章中心,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四、读写结合,展示学生感受。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讨论区,结合本文及知道的现实生活逆境成功的例子,用50—100字写写对一个人如何取得成功的看法。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可以看看别人的留言,觉得有必要的可以回复。小结本课的学习。

反思3:通过学习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写出一些东西。不过,特别要注意鼓励平时注意课外阅读的学生和启发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这对促进学生水平提高是一个机会。

五、布置作业。

请学生课后找一找其他人物历经磨难终于成功的例子,下节课交流。

篇3: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人。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引导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看到题目,有什么不解?

2、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解释。

3、引导质疑,驾驶归纳问题。

(1)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为什么要办杂志?

(2)达贝里年纪那么小,他怎么办杂志的?

(3)达贝里创办的《阳光》杂志挣来的钱怎么花的?

4、导入:现在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读课文,尽可能借助小组的力量,把这些问题解决了。

二、提纲导入,小组合作学习。

1、下组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在组长的组织下学习生字,认读词语。

2、自由读课文,小组内检查上述问题的解答情况或小组内讨论,交流,解答这些问题。

3、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教师强调。

2、再读词语巩固认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使?

4、小结:一个少年年仅12岁少年达贝里创办了一份杂志令人佩服。他用办杂志挣来的`钱帮助贫困小伙伴,而自己却一分钱也不花,这更让人感动。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穷孩子的困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九十多年前,一些穷孩子遇到什么困难?说说自己的体会。

2、指名反馈,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纽约市的一所小学有一些穷孩子,每年寒冻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课。)

3、学生说体会。

4、是的,有一个少年名叫迪罗。达贝里,他就想让同学们穿上鞋,摆脱贫困。

5、比较体会。

(1)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我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2)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同情2、可怜地、渴望地)

五、小结。

在寒冷的冬天,同学们那么渴望能穿上鞋袜暖和暖和呀!达贝里并没有等着天上掉下鞋袜来,而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他要创办杂志挣钱来帮助同学们。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

2、九十多年钱,纽约市的一个小学的穷孩子,每年寒冬一到,因为没有鞋穿,无法去上学。达贝里就是这些可怜的孩子中的一员,于是,他想办法办杂志挣钱来帮助贫困的小伙伴。那么,他是怎样做的?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抓关键词句谈体会。

1、出示提示。

(1)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阳光》都做了哪些事?

(2)达贝里办杂志挣到的钱是怎么使用的?

(3)用“~~~”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你的体会。你认为达贝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

3、集体反馈。

三、小结。

1、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关心和帮助别人的事。来我们来说一说吧。

2、总结: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行为,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应该向达贝里学习。做一个关心和帮助别人、有爱心的人。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讲你或小伙伴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少年总编

写信请人写文章

找印刷厂印刷

卖鞋袜给小伙伴

关心帮助别人

篇4: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索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

三、教学方法

渗透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拓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是探索和验证性质的过程。

四、教具学具

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几何图形)三角形(板书)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回答。(互相补充) (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 形的内角。

2、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跟三角形的角有关的游戏。只要大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能猜出第三个角,你们相信吗?

要求每个4人小组拿出本组预先准备的学具袋。(内含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

3、活动——量一量:每人任意拿出一个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写在三角形中。(独立完成,非小组合作。)

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事先向学生说明误差仅为3、4度左右。)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

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来揭开这个秘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度数也是非常清楚,通过计算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内角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

2、探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

(1)猜一猜。

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可能是180°)

(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那就请小组共同计算吧!将学生采用分组的方法分成锐角三角形组、直角三角形组、钝角三角形组、等腰三角形组,各组在白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由组长统计记录员记录各组的内角和情况。

(3)小组汇报结果。

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测量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设计意图】学生任意画的三角形,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种类型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亲自动手动笔算出内角和。这个探索过程简单学生又容易接受。

3、操作验证

(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

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方法)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验证方法、结果。

学生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确实是180° ,测量计算有误差。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形象、直观地说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

5、辨析概念,透彻理解。

(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学生有的答360°,有的180°.)

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 ,有的180° )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答案,到底哪个对?为什么?(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

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互相讨论。

学生发现: 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

(三)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

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

2、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90°、75°、25°。( )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 ( )

(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 ( )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 ( )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2)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

4、拓展练习。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课件)

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方法。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5: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教学准备:

量角器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

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

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

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

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

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

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

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 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

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 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

生4:拼一拼的方法

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合作探究:

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

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

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

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生2:二是用转化法,把三角形中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生3:三是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折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师:孩子们,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到底是多少度呢?

生:180度。

五、拓展应用

1、基础练习

2、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课堂小结

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篇6:四年级包装教案优秀

设计思路:

包装盒是孩子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的物件,可讲到处可以见到(饼干盒、Milk盒、药物盒……)但是孩子对立方体的认知对错常朦胧的,而且非常难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去。可是相对于幼儿园大班小孩而言,已然具有了初步的逻辑推演能力、操作、探究是他们的最爱,所以,在孩子认知了正方形的前提上,通过孩子的自由探究,来开展这一次教育教学。

教学目标:

1、加强对正方形的认知,清楚建筑示意图形与立体的不同之处。

2、初步了解立方体,明白其名字与最突出的特点。

教学预备:

圣诞长辈、大、小包装盒(每人一个)、正方形小卡片、剪刀、彩色笔(每人一个)、种.种装扮教学材料(皱纹纸、亮光纸、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展示圣诞长辈,激起孩子兴致。教师:ChristmasDay马上到啦,圣诞长辈给孩子们送来了礼品,我们一块儿来瞅瞅是啥吧?(展示包装盒)好漂亮的礼品盒,里头会是啥哩?打开瞅瞅圣诞长辈为何要送我们这一些礼品哩?它想让孩子探究一下这一些包装盒有何奥秘?

二、启发孩子了解平面与立体的不一样及立方体的特点。

1、每个孩子一个包装盒开展自由探究。教师:你们手上的包装盒一样吗?请跟周围的好伙伴比比,哪儿不同?总结:它们的大小、高低、图形不同。

2、展示正方形小卡片与一个立方体的包装盒,观测和察看比较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何不一样与一样?《1》请孩子把包装盒的盖打开,瞅瞅里头另外还有啥?(正方形卡纸)《2》正方形的特点是啥?(4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3》请你们比比,正方形与包装盒有何一样与不一样点?总结:正方形的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包装盒的每一个面均是正方形的。

3、通过立方体包装盒,让孩子清楚正方形有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1)“请孩子瞅瞅包装盒的这一个面,它是正方形,那正方形有几个面哩?”(一个面)

(2)“包装盒有很多个面,请你想方法数一下,共有几个面?”(启发孩子用彩色笔的6种色彩做标识,也可写6个数字,也可有规则的数)提问:你用何方式明白有6个面的?

4、用与立方体的面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开展探究得出立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1)“包装盒有6个面,每个面均是正方形,哪每个面一样大吗?”(2)“你是怎样明白它们一样大的?”(用正方形量的,这样的物品叫立方体)总结:今日,我们又懂得了个本事,认知了立方体。立方体有六个面,每一个面均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三、动手操作加强立方体的特点。让孩子在大包装盒里自由拿任何包装盒,讲出哪一些是立方体,哪一些不是?为何?“包装盒里另外还有礼品哩,谁来摸摸是啥?”

四、请孩子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一些物品时立方体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时立方体的,谁能告知孩子你看见过哪一些物品?”

教学扩展:

篇7:四年级英语优秀教案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Did Dad cook lunch?这类语句询问他人过去的动作,并用Yes,he did./No, he didn’t.来回答。

2、学习并学会运用词汇phone。

3、学习一首歌谣,这项内容不作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与掌握。

二、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Did Dad cook lunch?这类语句询问他人过去的动作,并用Yes,he did./No, he didn’t.来回答。

教学过程:

一、1、复习动词的过去式,教师把一些动词及其过去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连线。如cook, play,walk,watch,phone 和它们的过去式cooked, played,walked,watched,phoned ,其中只有phone-- phoned这个词学生没学,当他们把其他词对应起来之后,很容易地就掌握了phoned这个过去式。

2、练习,如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下列内容:phone—phoned—phoned Grandma—Mum phoned Grandma—Yesterday,Mum phoned Grandma.

二、学习课文。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图片或让学生直接观察课文插图,通过仔细观察回答老师的问题:Did Dad cook lunch? 并且指导学生用Yes,he did.做回答。

2.听录音,学生讨论回答活动2中的问题。

3、再听录音,跟读课文。

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课文内容。

三、韵句学习:

1、学生自己读韵句,找出自己不会读的单词。

2、教师领读韵句内容。

3、听录音跟读。

4、学生边说韵句边表演出韵句内容。

四、课本,活动4.

Play the game: Last wekend.

六、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的表现:A 优秀 B 良好 C不是很好,我要继续努力。

2、下列句子我会读。用“∨”标出会读的句子。

(1)Yesterday,Mr Smart cooked noodles for lunch.

(2)Tom helped him.

(3)Mum phoned Grandma.

(4)Sam and Amy watched TV.

(5)Did Dad cook lunch? Yes,he did./No, he didn’t

七、Homework:

认真听课文录音并跟读三遍。

篇8:精选小学四年级教案优秀

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 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6、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刚刚认识的梯形,你能用这个集合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吗?

7、判断: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有( )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图形,然后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几种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篇9: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花儿也会放风筝》

一、导入新课:

1 五月的季节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大家都准备怎样安排?(大面积提问)

2 指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

3 你都放过什么样式的风筝?(大面积回答)]

4 你听说过花儿放风筝吗?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花儿放风筝是怎么一回事。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新的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将课文读通顺。对阅读中有困难的地方标示出来。

2、学生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3、老师出示投影片:瞧草坪尾巴蝴蝶蜻蜓绿盈盈盘旋滑行

4、同位之间互相帮助检查生字的发音。

5、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老师提要求:认真听其他同学读,思考哪些词语的意思自己不懂。

(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精读体会情感。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想每一小节诗所描写的景色。

2指学生分小结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生字和词语的发音。

3在小组内合作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4 说一说读诗歌的时候自己想象到了哪些景色?(重点指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

5 你想到的这些景色诗歌中写到了吗?有感情得读一读。

6 诗歌中你喜欢哪些内容画出来,说说为什么?(同位交流,老师巡视)

7 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互相补充,扩展思维。

8 花儿为什么也会放风筝呢?他们还会放飞什么?发挥小组的力量想一想。

9 指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续写一小节。

(三)学习生字,巩固基础知识。

1 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记忆方法:

瞧 坪 尾 蝴 蝶 蜻 蜓 盈 盘 旋 滑

2 同桌间交流记忆方法,老师了解记忆有难度的生字。

3 全班重点交流:盈旋瞧滑(老师适当的进行板书标示记忆重点)

4 简单交流记忆其他的生字。

5 学生独立学习生字的书写,有重点的练写:盈旋瞧滑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歌,大家也来尝试做个小作家,想一想花儿还会放飞什么?写一小节诗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篇10: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中国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 “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读课文,弄清楚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我”在发现中国石的过程中的表现及大家看到后的做法,抓住“我”的表现——“注视”、“不禁喊”,连长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文书在上面写上金字,嘱咐我要精心保管等,体会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们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并从中受到感染。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我”拣到一块酷似祖国版图的

中国石”,“我”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 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

生:学生大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3、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学生能否读正确。

[评析: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小组合作学习,逐步解决了不认识的字。]

(四)精读课文

1、默读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2、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段? 讨论归纳。

3、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评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学生如果在教师的有序的指导下那么这种能力的形成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篇11: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天外来客——陨石》

一、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

二、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张陨石的图片,大家观察一下,它与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不同?

2、今天就来学习新课。板书课题:天外来客——陨石

3、看到这些石头,你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到课文中看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大家认真听,课文中的生字,句子有没有读准确。

3、认读新的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片)这些生字朋友谁已经认识他们了?

4、(课件出示所有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记,有没有好办法能帮助记忆?

5、在初读课文后,你对陨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6、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四、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带着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合作读书,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讨论交流,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一会儿可以加以补充。(陨石在宇宙中是一些星体,沿着自己的轨道不停的航行,当它和大气接触时,由于分裂变成了小碎快来到了地球上。)(它们在天上其实自己也不会发光,是太阳的光照在它们身上,我们才感觉它一闪一闪的。)

3、(出示)“它是一块沉睡的物体,还没有被生命唤醒。”

(1) 理解“沉睡,唤醒”

(2) 课文为什么这样说,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它们来地球可以让我们研究宇宙中星体的结构。)

4、大家想一想,从陨石身上我们还可以研究出些什么?它还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情?

5、齐读课文最后两小节。

(1)你觉得它会在回忆什么?

(2)理解“信使”的意思。

(3) 一块石头又怎么能当信使呢?

(4)你们想知道陨石过去的哪些行踪?我们来问问陨石吧!

(5)问了这么多,又怎么能得到答案呢?(只有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五、作业设置。

课后继续查找资料,准备下节课讲陨石的故事。

人物描写一组语文教案

人物描写

同学人物描写优秀作文

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人物描写中考优秀作文600字

七年级人物描写的优秀作文

人物描写摘抄

人物描写作文集

人物描写语句

人物描写摘抄

四年级人物描写教案优秀(推荐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四年级人物描写教案优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