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风妈妈和叶宝宝》(共含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陈律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不怕凉的意志,感受在秋风中体育游戏的快乐。
2、锻炼幼儿听口令跑的能力,让幼儿懂得遵守体育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音乐:风
2树叶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扮演风妈妈,幼儿扮演叶宝宝,一起欣赏儿歌《秋风吹》。
风妈妈请叶宝宝在指定的范围内(圆圈里)学小蝴蝶的样子飞一飞。
二、展开
1教师引出新游戏《风妈妈和叶宝宝》。
今天风妈妈带着叶宝宝们一起来做游戏,名字就叫《风妈妈和叶宝宝》。
(1)教师教授儿歌:“叶宝宝,快站好,叫到谁,谁就跑。”
(2)讲述游戏规则:
风妈妈和叶宝宝一起念儿歌,念完后,风妈妈随意点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到谁,谁就听口令按指定的地方跑。
如:叫到童童和妞妞,风妈妈说:“童童、妞妞,摸摸大树快回来。
”两个小朋友听到后,跑向大树摸一摸,再跑回原来的位置。
(1)提出要求,要遵守游戏规则:
叫到谁,谁才按照风妈妈说的地方跑;
没叫到的,要站在原地不能动,否则就是违反游戏的'规则。
(2)教师发令:摸摸大树、摸摸小房子、摸摸滑梯、摸摸栅栏等。
3加大游戏难度,要求幼儿站在圆圈上按同一个方向听口令跑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小朋友站在圆圈上,风妈妈叫到叶宝宝时,叶宝宝就围着圆圈按同一个方向跑。
如果他们跑的方向不一样,就会相撞。
这两个叶宝宝要按照同一个方向,围着我们站的圆圈跑一圈,然后跑回自己原来的位置,找到你原来的小伙伴。
(2)实际游戏示范:请幼儿站到圆圈上,一臂距离散开,以顺时针的方向,
找两名幼儿做示范,熟悉游戏的新规则。
4反复进行游戏5~6遍,在幼儿熟练的基础上,可增加幼儿跑的数量。
三、结束
秋天可真美,叶宝宝想不想跟着风妈妈去秋游?
教师带领幼儿学小蝴蝶的样子轻轻的飞,慢慢的跑回教室。
风妈妈和叶宝宝的幼儿园活动策划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不怕凉的意志,感受在秋风中体育游戏的快乐。
2、锻炼幼儿听口令跑的能力,让幼儿懂得遵守体育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音乐:风
2.树叶的`头饰若干。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扮演风妈妈,幼儿扮演叶宝宝,一起欣赏儿歌《秋风吹》。
风妈妈请叶宝宝在指定的范围内(圆圈里)学小蝴蝶的样子飞一飞。
二、展开
1. 教师引出新游戏《风妈妈和叶宝宝》。
今天风妈妈带着叶宝宝们一起来做游戏,名字就叫《风妈妈和叶宝宝》。
(1)教师教授儿歌:“叶宝宝,快站好,叫到谁,谁就跑。”
(2)讲述游戏规则:
风妈妈和叶宝宝一起念儿歌,念完后,风妈妈随意点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到谁,谁就听口令按指定的地方跑。
如:叫到童童和妞妞,风妈妈说:“童童、妞妞,摸摸大树快回来。
”两个小朋友听到后,跑向大树摸一摸,再跑回原来的位置。
2.游戏:《风妈妈和叶宝宝》
(1)提出要求,要遵守游戏规则:
叫到谁,谁才按照风妈妈说的地方跑;
没叫到的,要站在原地不能动,否则就是违反游戏的规则。
(2)教师发令:摸摸大树、摸摸小房子、摸摸滑梯、摸摸栅栏等。
3.加大游戏难度,要求幼儿站在圆圈上按同一个方向听口令跑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小朋友站在圆圈上,风妈妈叫到叶宝宝时,叶宝宝就围着圆圈按同一个方向跑。
如果他们跑的方向不一样,就会相撞。
这两个叶宝宝要按照同一个方向,围着我们站的圆圈跑一圈,
然后跑回自己原来的位置,找到你原来的小伙伴。
(2)实际游戏示范:请幼儿站到圆圈上,一臂距离散开,以顺时针的方向,
找两名幼儿做示范,熟悉游戏的新规则。
4.反复进行游戏5~6遍,在幼儿熟练的基础上,可增加幼儿跑的数量。
三、结束
秋天可真美,叶宝宝想不想跟着风妈妈去秋游?
教师带领幼儿学小蝴蝶的样子轻轻的飞,慢慢的跑回教室。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美术《叶宝宝翻跟头》教案
活动目标:
尝试画出不同方向转动的树叶宝宝,表现风吹树叶的情景。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小朋友的书-美术》P11 “叶宝宝翻跟头”。
一、音乐游戏“大风和树叶”。
音乐游戏结束时,教师引导大家观察每个小朋友不同的'造型。(教案出自:)(抬头、低头、眼睛朝什么方向看、站着还是躺着、两只手的造型等等。可以请个别幼儿造型给大家看)
二、教师示范作画。
1、教师出示范画(尚未添画的树叶),根据幼儿的造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作画,在落叶上添画上眼睛、嘴巴、手和脚,变成落叶宝宝。
2、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指导幼儿欣赏画面,感受树叶宝宝的情趣。
三、幼儿添画。
四、边跟着教师念儿歌,边欣赏同伴的作品。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树叶拓印添画活动,鼓励有绘画出不同的树叶形态。
活动目标:
1、会沿着边线大胆地撕纸。
2、发展小肌肉的动作。
活动重点:学会撕贴纸的方法。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动物妈妈生宝宝》、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1、配对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今天,来了许多的动物宝宝,它们的妈妈是谁呢?请你们来给它们找一找。”
幼儿为不同的动物宝宝找妈妈。
师生共同检查检查操作的正确性。
2、撕纸贴画:
(1)教师介绍制作的基本方法。
(2)强调两手要贴近,沿着线条慢慢撕。
(3)幼儿学习沿边线撕纸。
(4)教师巡回观察幼儿学习情况,加强个别指导。
3、作品交流:
(1)介绍自己为哪个宝宝找到了妈妈。
(2)教师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活动二:
活动名称:动物宝宝找妈妈
活动目标:
知道动物宝宝的妈妈是谁,能看懂图意。
活动重点:
能自己学着做练习。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动物宝宝找妈妈》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看看书上都有哪些小动物,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时谁吗?它们的妈妈在哪里?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示范动物宝宝找妈妈将它们连线,幼儿尝试自己练习做。
3、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帮助,并根据幼儿水平的不同也可提出不同的干预方式。
设计思路:
我们的主题进入了“动物大世界”这一主题,在收集动物材料的时候,他们对动物的出生产生兴趣,孩子们积累了一些动物繁殖的知识经验,在活动中我渗透了关爱的情感,如:小海马遇到危险时,会回到自己爸爸的育儿袋里;企鹅爸爸把刚出生的宝宝放在自己的脚上行走,怕宝宝受冻等。在这基础上,我预设这个活动,利用画画、讲讲的形式,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动物之间的亲情。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小鸡出生的基础上,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母鸡孵小鸡的情景。
2、在活动中,感受母鸡爱护宝宝,小鸡喜欢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的积累(对母鸡外形、小鸡出生的认识、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用儿歌的形式演示鸡的身体的轮廓
一座低山,一座高山,中间一座桥,下面一个大湖,中间有个小岛。
二、观察讨论——观察讨论母鸡的头部特征和母鸡孵小鸡的情节,并共同演示
1、母鸡和公鸡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呢?(重点是鸡冠和尾巴的区别)
2、“咯咯哒…………”母鸡怎么了?
3、鸡妈妈会用什么来做窝?
4、母鸡终于生蛋了,为什么有的蛋只看到一点点?(老师边画边问。)
5、“笃笃……”什么声音呀?小鸡终于要出壳了。它们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
6、有的小鸡先露出了头、有的小脚先出来了、还有的整个身体都出来了。
小结:草窝是很软的,所以画的时候是弯弯的.,妈妈生宝宝的时候有的小鸡先露出了头、有的小脚先出来了、还有的整个身体都出来了。
三、尝试表现——尝试表现母鸡孵小鸡的情节,并进行添画
草窝要大大的、软软的。(老师边观察边用语言来有针对性的提示。)有的小鸡露出了头,有的小鸡露出脚、还有的……小鸡看到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有花、有草……
四、讲评——体验成功
1、你的小鸡是怎么出壳的?它们在做什么?
小结:它们有的爬在妈妈的头上,有的爬在妈妈的身上。“这个世界真美呀。”“妈妈,我们一起捉迷藏吧。”
活动反思:
描述:
本次活动以“母鸡孵蛋”的故事情节加以贯穿,非常的生动,调动了所有孩子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有利于情感的体验和激发,如在边讲故事边示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很自然地提问“母鸡妈妈为什么一步也不离开蛋宝宝?”“小鸡一看到妈妈回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孩子们感受到鸡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情。
分析:
活动中绘画形式比较单一,只有投放了粗笔和细笔,所以孩子能够把今天的作品表现下来,但是作品的美感有待加强,要么就是线描,要么就是涂色等。
调整:
1、在活动中可以用上多种材料,增强幼儿的绘画兴趣。
2、在区域中多投放刮蜡、荧光笔等作画材料,让更多地幼儿去体验多种绘画材料的特性。
核心导读: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肌肉控制能力和合作能力,我设计了本课。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2、培养幼儿的肌肉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音乐《大家一起来》、《照相》、《小星星》,玩具照相机。
活动指导:
一、准备部分:放音乐《大家一起来》,教师和幼儿一块做动作。
二、活动指导:
1、小朋友们,你们都照过相吧,喜欢照相吗?那我们一块来照相好吗?在照相的时候要怎样呢?(尽量保持最好的造型,站在原地不动)。等一下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块玩照相的游戏。
2、放音乐《照相》,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老师手拿玩具照相机给幼儿照相,幼儿一个一个的走,并作出造型。
3、两名幼儿合作走,做造型。
4、最后所有幼儿一块做一个造型。
三、放松部分:放音乐《小星星》大家一起做放松运动。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尽情的表现自己,做出了自认为最酷的造型,在欢乐中培养了合作能力、肌肉控制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2、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已认识西瓜,知道西瓜的外形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西瓜的外型特征。
师:小朋友们!西瓜长的什么样子?
想一个什么好办法,让大家一起变成一个大西瓜?
2、手拉手变成大西瓜。
师:变成一个大西瓜。(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
变成一个小西瓜。(幼儿手拉手,碎步朝圆心走,变成一个小圆圈)。
3、游戏:切西瓜幼儿围成一个圈,师幼共同有节奏的念儿歌:“切、切、切西瓜,我们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开来。”同时教师边走边有节奏的在幼儿拉手处做切西瓜状,儿歌念完时,教师手停留在哪两位小朋友中间,这两位小朋友就把手放开,拉着其余小朋友的手往圆心跑,表示西瓜被切开了。大家做吃西瓜的状态,游戏继续开始。游戏进行若干次后,可由幼儿来切西瓜。
4、活动结束,教师总结
活动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墙上悬挂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平衡木小桥。
2.音乐磁带。
声音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
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
2.活动身体,做准备活动。
3.基本动作练习
教师:小昆虫都飞的很高,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引导幼儿讨论小壁虎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自由练习。
4.游戏: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爬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捉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
幼儿练习。
(2)比赛游戏若干次
5.放松运动。
活动目标
1.练习持棍推瓶自然地往前走。
2.锻炼手眼协调性。
活动准备
1.音乐:蚂蚁去旅行
2.各种饮料瓶(里面装有沙粒),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纸棍人手一根。
3.塑料筐4个,分别放在场地的四角,当作“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带领幼儿手持纸棍随音乐做律动。
二、练习持棍推车
1.教师示范持棍推瓶,边推边念:
手拿一根小纸棍,推着小车向前行,慢慢走慢慢推,小车稳稳向前进。
2.幼儿练习持棍推大号可乐瓶
启发幼儿探索如何让纸棍和“小车”不分开。
3.教师演示
请幼儿说说纸棍顶在“小车”的什么地方最容易推动。
4.幼儿再次练习,感受纸棍顶在“小车”的什么地方推行最平稳。
5.幼儿持棍推着“小车”从起点到终点,反复两次,要求纸棍和“小车”不分开。
6.游戏:推小车。
幼儿扮演“小司机”,把“小车”开到 “停车场”去。
三、放松活动
幼儿扛着纸棍绕操场随音乐慢走。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3.练习四散跑,学会在追逐和躲闪跑时互不相撞。
活动准备
吹泡泡玩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2.讲解《玩泡泡》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1)追泡泡:
教师向四周吹出一连串的泡泡,小朋友四散的去追赶泡泡,
看谁追到的泡泡多。
(有意将泡泡吹得散一些)
(2)躲泡泡:老师向不同方向吹出一串串的泡泡,小朋友见泡泡来了就立即躲闪,
不能让泡泡碰到自己。
(有意将泡泡吹得高一些)
(3)游戏规则:要求幼儿在追泡泡或躲泡泡时注意不要相撞,相撞的或碰破泡泡的停玩一次。
3.幼儿集体玩躲泡泡的游戏。
4.幼儿分组玩游戏。
5.幼儿分别拿着玩具吹泡泡,自由玩耍。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
孩子们平时喜欢玩球,但是对球的控制能力不好,为了能让幼儿提高控制能力,因此设计了这篇幼儿园小班优秀教案——《赶小猪》,使幼儿不再是单纯地滚球。
活动目标:
1.练习持物控球跑,提高控制能力。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皮球、羽毛拍、小椅子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手持羽毛拍,听音乐做全身运动。
2.幼儿每人领一头小猪(皮球),用球拍赶着小猪去散步。
3.启发幼儿想象,赶着小猪去**,边讲边练。
4.小猪去郊游:
(1)介绍郊游的行程,走过一条小路,穿过一片树林,绕过小山。
(2)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赶猪经过行程。
5.送小猪回家。
活动反思:
许多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不要让球滚掉,如过滚走,要马上追回来。继续赶。另外,教师还可在幼儿游戏熟练后增加难度,将羽毛拍换成纸棒。
【活动目标】
1、目测5以内的物体数量,巩固认识5以内的数。(重点)
2、会讲述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进行简单的分类计数。(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操作材料、雪花片若干。
【活动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水果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哪些水果?(西瓜、苹果、莉、香蕉、草莓……),每样有多少?
2、幼儿依次说出图中的水果数量。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草莓有5个的?
学习按数量归类,教师:草莓有几个?请幼儿从操作框中拿出与草莓数量一样多的雪花片。
二、通过《池塘里的故事》学习简单的分类计数。
1、教师出示《池塘里的故事》图,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几只?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学习看数字说出与之相对应的池塘中青蛙、小鱼及荷叶、荷花的数量。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请幼儿看看图中小鱼和青蛙各有几只,并把与之数量相对应的数字用线连到括号里。
2、看数字,选择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放在数字宝宝后面。
四、教师讲评幼儿作品并小结,结束活动。
★ 体育教案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