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春到梅花山》教学教案(共含1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就是白姑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春到梅花山教案
一、激情导入课文:
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激情导入)春天到了,南京梅花山上的梅花开了,你挨着我,我挨着你,成了花的海洋。红的似火,白的胜雪,粉的若霞,风姿楚楚,摇曳生姿,争香斗艳。你喜欢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去旅游吧!
二、读悟第一段:
1、师:请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一段,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读了第一句,知道梅花是在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开放的。那时候,盛开的花很少,人们觉得梅花特别漂亮。)
(生:我读到“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我好象看到整座山上都是梅花。梅花很多很多,美极了!)
2、指导交流、朗读第一句。
(生:我喜欢“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霞。”梅花多得挤在了一起。)
(生:我也喜欢这句话。梅花像我们小孩子一样靠在一起,挤在一起,一定很热闹。)
(生:我好象看到在蓝蓝的天空下,有鲜红鲜红的梅花,有雪白雪白的梅花,还有粉红色的梅花,五颜六色的,像一片一片彩色的云。)
3、指导交流、朗读第二句
(生:我读到“晶莹透亮”,觉得梅花像玉那样透明的,闪着亮晶晶的光。)
(生:我读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好象闻到了梅花的香味。
生:我读了第三句,我闻到了梅花很淡的,令人舒服的香味。)
4、指导交流、朗读第三句
三、读悟第二段:
1、师:我太喜欢梅花山上的梅花了!如果我是南京人,我一定会觉得很幸福。一到休息的时候,南京的梅花山上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们也去看看吧。读读第二段,说说。
(生:我从“喜爱”这个词中知道人们喜爱梅花。)
(生:“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化的人流。”人多得像水流一样,还涌来涌去。梅花山真热闹,真美!)
(生:我还从这句话里知道,人们太喜欢梅花了,一有时间就去看梅花。)
(生:因为满山的梅花开放了,看梅花的`人很多很多。所以书上说“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生:人们一定会一边看梅花,一边笑着赞美梅花。他们说“……”)
2、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师总结课文
析:本课的教学,无须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趣具有多强的领悟和欣赏能力啊!在孩子们眼中,一个词就是一幅画,一个词就是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个童话。有人说“一千个人能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才能有“自主阅读”,才能谈“个性化的阅读”。
教学要求:略
教学过程
小朋友,你们见过梅花吗?介绍一下梅花是怎样的?
人们喜爱梅花,写了不少诗,有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墨梅 红梅
人们为什么喜欢梅花 ?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南京的梅花山去看一看。
出示图:这就是梅花山。
师一边指示学生看图,一边背诵课文。
你喜欢梅花吗,想不想也去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读后说说梅花山的梅花与我们这儿的梅花有什么不一样?
是怎样的多,怎样的漂亮?
出示第一句:
谁能读这一句。鼓励学生踊跃试读。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梅花怎样?
那你能把梅花的勇敢开放通过朗读读出来吗?
鼓励学生踊跃诵读。
试读第二句。你觉得梅花怎样?理解“挨着”。
鼓励学生踊跃诵读。
出示第三句,鼓励学生踊跃试读。
你对梅花又有怎样感觉?
理解“晶莹透亮”。
鼓励学生踊跃诵读。
这么美的花想把它背出来吗?
好我们准备一下,老师可要和你们比一比呢?
学生练习背诵,自己背同桌互背。
师背,指名,集体。
学习生字。寒 还 退 挨
说说记忆的方法,给词找找朋友。
学习描红,书写生字。
[春到梅花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到梅花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识字。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设计流程:
一、看图,逐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
2、点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山”。
3、同学们读读“梅花山”,你能想带些什么?
4、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谈话。
5、春天到了,满山的梅花开放了,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二、认读课文,把握内容
1、先听老师读课文(配乐)请大家边听边想象,听后说一说你看到些什么。
2、生练读课文
(1)你想跟老师一样美美地读课文?吗生自由练读。(出示读书要求)
(2)小朋友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哪些字比较难读,请你再读一读,然后请会读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来带领大家读。
(3)点击课件,显示生字:
盛 晶莹 透 涌 寒 还 退尽 挨 片发 休息 欢
(4) 这些生字娃娃我们都认识了,在课文中,这些生字娃娃和好朋友在一起组成了词语,请大家读读课文,用笔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点击课件显示生字)看生字,说词语。(生说出词语时,师点击生字,显示词语,学生读)
(5) 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大家的?(学生提示后,小组间练读)
(6) 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轻声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读中体验
(一)指导读课文第一小节。
1、“无穷想象读中来”,让我们在有滋有味的朗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梅花山中尽情地看一看,闻一闻,谈一谈吧!
2、品读课文想象情景。
3、小组交流后汇报学习情况。
(1)看到了什么?从学生谈话中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再次展开想像加深感受,如: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A.读这句话时,同学们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美景?
B.学生交流后,相互演示情景,动态地感受梅花亲密无间尽情盛开的情景。
C.多媒体播放梅花盛开的场面,学生面对美景朗读句子体验感情。
(2)闻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A.阵阵清香扑面而来,置身其中你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感受。
B.闻着这醉人的花香,如果让你闭眼想象,你的眼前回出现什么情景?学生闭眼后想象后交流。
C.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一朵一朵梅花晶莹透亮”,点拨学生抓住“晶莹透亮”展开想象:清早花瓣上沾着小露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是什么样的?再闻闻阳光中梅花的香味,是什么样的感受?飘到你的心里了吗?
D.在梅花丛中,看着美丽的梅花,闻着淡淡的清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二)指导读第二小节。
人们喜欢梅花,一有空就到梅花山去踏青、赏美。到了休息日,人就更多了,请你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那么多人。你到了梅花丛中,除了看到满眼的梅花,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赏梅的人们会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花海人潮的热闹场面)
(二)赏读全文,积累内化。
(1)我们随作者到梅花山游览了一番,你想把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别人吗?
(2)在舒缓的轻音乐中,学生听读欣赏。
(3)你认为文章哪儿写得最精彩?把你最欣赏的内容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略)
[春到梅花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具准备:
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春姑娘来到了小池塘,她给小池塘带来了五彩的世界。今天,春姑娘又打扮一新,来到了梅花山带来了什么呢?
2、板书课题,生跟写。
二、引导看图。
1、出示幻图片,引导观察。
要求学生由近及远观察画面,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样?指名说说。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田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上小节号。
3、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词:
hán hái āi piàn fā xiū xī
寒 气 还 没 有 挨 着 一 片 散 发 休 息
huān shèng jīng yíng tòu yǒng
欢 乐 盛 开 晶 莹 透 亮 涌 动
(1)自读,有什么音值得注意?然后正音。
(2)让学生开火车读,个别读,集体读。
5、指名把生词带入课文中,再读课文。
要求:画出难读句子,练习把句子读通顺。
6、出示长句子,指导读好停顿。
(1)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2)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四、初步理解课文。
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斩边思考:春天到了梅花山,梅花山上怎么样?
2、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欣赏。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齐读生字词。
2、自学课后生字笔顺表,记忆笔顺。
3、启发: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记忆这些生字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老师作重点提示:
寒、挨、息:重点指导记忆。
欢:是“又字旁”,跟“又”有什么区别?“又”怕踢到对方,所以就把那一笔捺改为点了。
片:第一笔是撇不是竖。
休:用会意字的特点来记忆,一个人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
六、指导书写。
1、怎么才能把这些生字写正确、美观呢?(重点指导)
还:书写时,“不”要偏左写,“之”要包住“不”。
自:位置要居中。
息:下面的“心”要写得扁一些,三“点”要横秘齐平。
退:注意第6笔是点。
挨、休、欢:左窄右宽。
2、师范写“还、自、息、挨”,生描红、仿写。
3、生描红、临写剩余的生字,师巡视每指导。
教学后记:“寒、挨、欢”较难掌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1自然段。
1、梅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3、听了以后,觉得梅花开得怎样?书上哪几句写出了梅花的美丽。
4、自己有感情练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交流。(朗读、评议、再读)
(1)出示第二句话,多媒体播放:梅花挨挨挤挤开放的画面。
(2)看到这画面,你觉得梅花怎样?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3)比较句子。
那梅花,散发出清香。
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4)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有感情朗读第3句。
(二)细读第2自然段。
1、盛开的梅花是那样的吸引人,所以人们喜欢(生读……)
一到休息日便怎么样呢?(生读……),梅花山成了(生读……)
2、读后,你觉得人们对待梅花的态度怎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呢?(学生交流、师相机指导)
3、第一句中的“便”可以换成另外的词吗?
(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一批又一批看梅花)
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是“人流”?
4、小朋友,这么多的人来到了梅花山,看了美丽的梅花后,会怎么说?(多媒体课件播放,人们的欢呼声、赞美声)这里成了什么?
5、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三、交流赏读。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早春时节,梅花山的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观赏梅花山的盛况。谁愿意为大家做一下梅花山的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呢?配乐朗读或表演朗读。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盛开 片片彩云
梅花 挨着 透亮、 清香
喜爱
人们 涌动 人流
教学后记: 学生对梅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欢”还是较难记。
[春到梅花山 教案教学设计]
春到梅花山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寒”、“挨”等5个生字,选择其中的两个指导书写。
2.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讲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体会梅花山上梅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叫《梅花》的古诗,咱们一起来背一背。
2.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那不畏严寒的梅花(板书:梅花),在南京有一座种满了梅花的山(板书:山),这就是梅花山。每年,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梅花就开放了(板书:春到),那景色非常迷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3.今天我就去梅花山看一看,一起学习第4课,谁愿意来读一读课题?(学生读课题,教师相机指导)
【课外拓展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揭题,有水到渠成的自然之感。】
二、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梅花山走一走,看一看呢?(师配乐朗读课文)
2.这么美的课文,小朋友想不想读?那就赶紧坐端正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翻到27页,自己借助拼音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尤其注意课前预习时圈出的`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一些长句子的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读完课文,谁来说一说,(指图)你觉得春天的梅花山怎么样?
教师引导:(指图)是呀,看梅花多美啊,所以去看梅花的人……(很多),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看梅花的人”,使他们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这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一起去梅花山欣赏那美丽的梅花吧!(板书:梅花)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数一数这一段总共有几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多读几遍,过会儿老师请你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馈:第一自然段总共有几句话?
2.(出示:§1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谁喜欢第一句,老师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1)读了第一句话,你知道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早春)
(2)对呀!春天刚到,梅花就开放了,像现在这个时候,就是“早春”。(课件“早春”变红色)
(3)采访一学生:这位小朋友,春天都已经到了,你为什么还穿着棉衣呀?
(4)是啊!春天虽然已经到了,可我们还是觉得有些冷,这股寒流还没有完全走掉呢,这就是“寒气还没有退尽”。(课件“寒气还没有退尽”变红色)
(5)(出示:词卡“寒气”)
①谁能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②(课件:“寒”会意字图片)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这座茅草屋就是“ ”,下面的冰块就是“ ”,图里藏了了个“寒”字呢!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啊!
③小朋友,老师用红色写出来的这部分特别难写,谁能来写一写?
④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寒”字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个“寒”。——师范写指导
⑤现在大家打开习字册描一个“寒”,写一个“寒”。
⑥“寒”就是冷的意思,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给“寒”找哪些词语朋友?
【“寒”字的教学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在方法上讲究直观生动,在过程上强调扎实丰满,具有原创的研究价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6)梅花是在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的时候开放的。谁能来读好这句话?
满山的梅花都开了,到处都是——梅花可真多啊!(板书:多)
3.(出示:§1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引读:“那盛开的梅花……”
(1)(出示:梅花“挨”图片)小朋友,看,这枝头的梅花多美啊!它们开得怎么样?
①(拿词卡“挨着”)是呀!这梅花开得可真多呀!一朵“挨着”一朵,(师走到一生旁)看,老师和你靠得多近呀!我“挨着”你,也就是你……
②(课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变红色)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吗?还可以加上你们的动作呢!
(指名同桌表演读;全班表演读:这枝头的梅花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紧紧挨在一起,大家非常开心!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片片彩云”:枝头的梅花一朵挨着一朵,可多了。这是一棵树上的梅花,那许许多多棵梅花树在一起,又会是怎样一幅情境呢?
①(出示:“片片彩云”组图)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②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③(指图)小朋友,你们看,这里一片全是红的,像“红云”,那里一片都是白色的,就像“白云”,有的时候是红云和白云交织在一起,多美啊!就像“蓝天下的……”
④(出示:词卡“片片彩云”)(指名读、指导书写、齐读)
⑤此时此刻,你来到梅花山上,你会对这些“像片片彩云”的梅花说些什么呢?(板书:美)
(3)指导朗读句二:你能来读好这句话吗?
4.(出示:§1第三句话“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当我们走近这些梅花,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1)指名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2)这么晶莹透亮的梅花,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①(课件:梅花特写组图)你瞧!多美的梅花啊!美在颜色,美在形状,每一朵都是那么迷人。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透明的一般,这就是“晶莹透亮”。
②谁能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3)走近看,多美的梅花啊!凑上去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是呀,这是淡淡的清香!(板书:香)指导朗读。
5.小结。
(1)出示三句话,指导学生朗读,并配乐。
(2)读了这一段,你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吗?(出示:“春天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 。”)
【第一自然段的讲读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把识字教学与阅读理解统一于课文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感受梅花之美的同时,获得了语文的知识和能力。】
四、巩固总结。
1.梅花山上的梅花不仅多,而且又美又香,人们会怎样呢?
(板书:人们——)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巩固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去美丽的梅花山游玩了一番,还认识了许多的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开火车读词、齐读)
3.指导书写“挨”:我们不仅要学会生字,还要来把它写漂亮呢!
五、作业布置:
1.写生字。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第一学段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者虽然年轻,但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出众,令人称道。】
(简评:张新东)
附板书:
4、春到梅花山
多
梅花 美
香
人们
一、 实物展示,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盆梅花:同学们,这是什么呀?你喜欢吗?为什么?
2、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邀请部分同学上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
【教学理念】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然界的认识也比较少,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实物展示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梅花,对梅花有一个初步直观的感受,激发他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学习课文的热情。
3、你觉得这梅花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如果有许许多多盆、许许多多棵梅花连成一片,会是一幅什么情景?
学生活动:闭上眼睛想象。
4、“1、2、3”睁开眼。同学们,你们想象的是这样一幅景象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成片的梅花图片。)学生欣赏、赞叹。
5、美么?这就是南京的梅花山。你想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去看一看、赏一赏吗?
(课件播放视频片段——梅花山景区介绍。)
【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是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辅助手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直观高效地再现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学习的意愿,促进学生自主感悟的能力。本环节安排播放梅花山景区的录象,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满山梅花盛开的动人情景。帮助学生完成由一朵到一盆,由一盆到成片的梅花的由点到面的想象。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真美呀!一位编辑叔叔在游览了这美丽的梅花山后,写了一篇文章。今天,咱们就来学一学这篇《春到梅花山》。
2、教师板书课题,引读课题。
3、请大家轻声地自由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教师领读要求:⑴自渎课文,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⑵圈出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先自己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或小小组讨论一下。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学。
【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环节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以正确朗读课文为主要任务,融识字学词与读书活动之中,同时结合课文插图,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
5、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抢读。
⑵课件出示词语:
寒气 退尽 盛开 挨着 一片
散发 休息 欢乐 晶莹透亮
(教师采用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词语。)
【教学理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情感,感受阅读的乐趣。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发散,教师在本环节采用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目的在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⑶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中标好小节号。
⑷通过自学,大家觉得作者写得好吗?让我们来细细地欣赏这篇优美的文章,感受春天梅花山的优美吧。
(指名分小节读一读。)
三、 精读欣赏,读中感悟:
过渡:梅花山真美啊!让我们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吧。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阅读第一小节,看看这一小节共有几句?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词语美美地读一读,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2、学生开始自学。
3、交流讨论:⑴你喜欢哪一句?
⑵请你大胆地读给大家听。
(多媒体课件设置超链接,学生喜欢哪一句就点击哪一句,说出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然后全班同学共同分析这一句,说说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⑴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
A、分析理解:①这句告诉我们梅花开放的时间——“早春”。
②我从这句中看出梅花不怕寒冷——“寒气还没有退尽”。
③这句说明梅花开得很多——“满山”。(课件出示满山梅花开放的景象)
B、指导朗读。
⑵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象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A、分析理解:①这句告诉我们梅花开得多而密——“挨着”。
②这句能看出梅花美——“彩云”。
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这句把梅花比作什么?(彩云)为什么作者把梅花比作彩云呢?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④学生借课件展示梅花盛开的图片想象梅花山满山梅花盛开的情景。
B、指导朗读
⑶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A、分析理解:①梅花很美,如早晨的露珠一样光亮可爱,晶莹剔透——“晶莹透亮”。
②梅花数量很多——“一朵一朵”。
③梅花的香味很好闻——“淡淡的清香”。
B、指导朗读。
【教学理念】本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化阅读的时空,liuxue86.com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自读自悟,在书上圈圈画画,汇报阅读收获。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的时候觉得哪里好就把哪里画出来,汇报的时候喜欢什么就说什么。这样更让学生有“自由感”,有“表现欲”,显得更为畅怀、洒脱,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切实体现了新课程所强调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予以点拨指导,体现新课标中教师的主体作用。
4、梅花山的梅花这么多,这么美,这么香,你们喜爱梅花山吗?让我们带着对梅花山的喜爱之情把这一小节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最后全班齐读。)
【教学理念】通过前一环节的学习,学生由远及近,整体感知了梅花的形、色、味,体会了梅花的美。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阅读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四、 总结回味,加深印象:
这节课,我们运用了看一看、闻一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领略了梅花山梅花的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美,只要大家善于观察,勤于发现,你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五、 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满山 挨 一朵一朵 多
盛开 彩云 美
清香
师:(引读)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
生: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师:来梅花山看花的人多吗
生:多.
师:你是从哪个词中知道的.
生:人流.
师:是呀,人像流水一样,很多很多.(谁能读好这个词语的 )
生:认读词语人流.
师:梅花上上的人真多呀,你们看,有——
生:老爷爷
师:有——
生:小朋友
师:有——
生:叔叔阿姨
……
师:是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很多人都来看梅花了,这么多的人边走边看,使梅花山上涌动着
生:看花的人流.
师:那这写人他们在看梅花的同时还会说什么呢
生:他们会说:梅花真漂亮啊,晶莹透亮.
生:梅花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
生:梅花真好看,我要拍几张照片.
生:梅花真香啊.
生:梅花真好看我明年还要来看.
师:是呀,人们边看边说,边看边笑,不时还会唱上几句,歌声,笑声,赞叹声融合在一起,这时的梅花山成了——
生:欢乐的海洋.
师:让我们也一起去梅花山看一看,好吗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评析)
适时的点拨,给学生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使学生思维活跃,养成会学的能力习惯,享受会学的喜悦.文中的
人流和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两处是比较难理解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我并没有将自己的理解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看图说说有哪些人来看梅花了
他们在看梅花的时候又会说什么呢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进而体会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难点.
一开课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走进梅花山的轻松愉悦的情景,首先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背景中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在春天有哪些变化,进而让春姑娘带大家走进美丽的梅花山,细细的欣赏梅花。
课文的重点是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花海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文中描写梅花,“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晶莹透亮,发出淡淡的清香。”我把几朵梅花做成了贴画,让学生动手贴一贴,理解何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然后让学生用俏皮可爱的语气读出“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远处的梅花用几张远景的梅花图,让孩子们体会什么是色彩鲜艳的“彩云”,让学生以比较高昂的语气读“像蓝天下的朵朵白云”。理解“晶莹透亮”,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理解的词义,再欣赏几幅美丽的梅花图,感受梅花的晶莹透亮,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们随着镜头看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像片片彩云,晶莹透亮,一朵连着一朵,开得非常旺盛,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阵阵赞美声。从他们阵阵发自内心的赞美声中我看到了学生了解了文本以外更美的东西,开拓了他们的视觉,加深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一边读一边看画面,接着还让孩子们闭上了眼睛,边听学生朗读,边感受梅花的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人这样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这节课在文章理解方面尽量以学生自己理解为主体,在朗读上也让孩子们在情景交融中进行朗读与感悟。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精选
这几天,春意渐渐地浓了起来。上班的路上,再也不用扎着厚厚的围巾。终于可以让自己的脸和春天里清新的空气来一次亲密接触,让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尽情地在两颊穿过。
可惜的是,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却很容易“春眠不觉晓”。看看课表,语文课又是下午第一节,祈祷着自己的课堂能再精彩点,不至于让这群小家伙们昏昏欲睡。今天要学的是《春到梅花山》,一篇挺不错的文章,我很喜欢,他们呢?应该也是吧。有了前面几篇美文的铺垫,这一课的学习似乎可以稍微放放手了。
课始,一起回忆了最近学的几篇课文,休息了两天,状态还不错,很快,就融入到课堂中了。有个小朋友去过梅花山,迫不及待地抢着介绍。幸好就她一个,要不,我得找个空闲的时间让他们好好地炫耀一下。备课时,本想先放段录象让他们亲眼看看梅花山,激发他们的兴趣。课上,听了这位小朋友的介绍,看着孩子们那兴奋的眼神,我想:还是不要让录象先入为主吧,在这温暖的午后,在那晶莹透亮的梅花从眼前飘过后,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文中的文字会变得索然无味的。于是便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直接开始了初读课文。接受以前的教训,改漫长的自读课文为检查预习。因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小家伙们的预习情况还是不错的,借助拼音能将生字读正确,课文读流利。
接着,开始了课文的朗读检查。这次,我没有让他们开火车读下去。而是试着让他们这样读:读一遍,再读一遍,有兴趣的还可以再读一遍,然后和小朋友交流交流,你后一遍读的时候跟前一遍有什么不同呢?几分钟过去后,读书的声音渐渐地小了。我问:“有什么想和大家说说的吗?”零零星星地举起了几只小手。可我却很想听听这少数几个人的答案。
“第一遍不怎么熟练,第二遍熟练多了。”朴实的回答。“她说的是心里话,看来多读能将课文读得很熟练。”
“第一遍读的`时候,我什么感觉都没有,可第二遍读的时候,我觉得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
“第一遍读的时候,我眼前全是字,第二遍读,我仿佛看到了梅花山和山上盛开的梅花。”“我跟他们差不多,可我再读几遍的时候,仿佛闻到了花的清香。”
说实话,他们的回答连我都感到吃惊,这种问题我还是第一次试着去提,让他们试着去表达,到底说的是否是心中的感受呢?我便再问,为什么?
“因为读着读着,我就开始边读边想了啊,这样,就会不一样了。”哦,原来把我平时教的好方法读记在心中呢。真让人欣慰。“这些小朋友很会读书”我不失时机地夸奖道,“其他小朋友没有举手,也许还没有读出不同来。也许有的已经读出不同来了,可是没有再认真地思考思考。如果都像刚才这几个小朋友一样,边读边想,试着读出与上次不同的感受来,相信你们会有更大进步的。”
课堂还在继续着,这几个小朋友的回答却让我思考着,备课重要的是备学生!
开学初,学校就举办了一次全校性质的说课及教案设计比赛。当然,说课及教案设计的内容是相符的,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4课《春到梅花山》。在经过说课,教案设计,上课这一系列的环节后。对于《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了一定的感想,在此简单说说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小片段。
一、创设情境、趣味复习时
在复习导入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小朋友们,悄悄地告诉你:你们来得太早了,梅花还没完全开放呢。如果,你们能读出梅花花骨朵儿上的词语,那么,梅花仙子就会让这些花骨朵儿全都开放。在精心的设计之下,此时以往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词语复习,在学生眼中也变得十分有趣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学生能什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我认为在低年级的语文学习活动中,趣味性是相当重要的。
二、再读感悟、发展语言时
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看了很多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梅花的美。在此基础之上,询问学生,梅花是这样的美丽,你喜欢这美丽的梅花吗?经课堂实践下来,学生在看了美丽梅花的图片后,齐声回答喜欢。之后请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自己为什么喜欢它?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了梅花的美丽,更让学生从文本入手,发展学生的语言。学生读完,交流自己喜欢梅花的理由。学生的感受是十分直观的,更是十分真实的。学生们在与同桌交流后,知道了梅花的美在于它的不怕寒冷,在于它的多,在于它的淡淡的清香,在于它的“晶莹透亮”……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之上,再加学生对于第一自然段的整体感知,学生边读,边想,边议。让学生畅所欲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在我看来,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一旁加以导向性的引导,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地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那么这节课的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就是我对于《春到梅花山》一文几个小片段设计的简单看法。
看过“ 《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一、导入
1、一到春天,漫山遍野,梅花盛开。跟我们一起来写课题
(1)教师板书:梅花山
(2)春天到了,春姑娘会怎样打扮梅花山呢?
(3)齐读课题
二、新授
1、自己读读课文。
(当学生齐读的时候,丁老师请孩子们掌握自己读读的原则进行读书、正音的活动。)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
(2)借助拼音,读准音;想想办法,记住形;组成词儿,想意思
(3)请大家先自己学习,然后和自己的同座交流和讨论一下,这些字都在语文书上,我们就开始自学吧。
(4)在字音方面,我们小朋友有没有提醒大家要注意的?
师生交流
学生:我要提醒大家“尽”是前鼻音,请大家跟我读两遍
(学生训练有素)
你能连成词语来读读吗?——教师进行板贴
学生:我想提醒大家——休息的读音
什么时候是休息日啊(这个字读第一声)
这个字会变魔术,这个字应该怎样读呢?如果把“日”这个字去掉,这次词语就成为了“轻声”——学生读读
学生:“盛”是后鼻音需要注意。
还有没有要提醒大家的词语啦?
学生:晶莹透亮的生字词
(学生每说一个都进行一个版贴)
(5)字音大家掌握得不错,记字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学生:我会记“寒”、“休”
“休”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讲解“休”的由来(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学生:我会记“欢”
教师指导这个新偏旁的写法
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学生:“尽”(你们知道这个尽是怎么来的呢?以前人洗完,把它洗干净了,所以“尽”还有“完”的意思?
学生:……
师:“片”这个字还优美与小朋友来记一记啊?
学生说——报笔顺——板书——你们会用“片”来组词吗?
出示:片的组词——叶片、药片、卡片、名片……(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说,所以“片”就是指平而薄的物体。)
这个你们会填吗?出示:
一( )叶子 一( )花瓣 一( )彩云
这些事物都是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都可以用上“片”
书上说片片彩云是什么意思?
多多梅花呢?(师生交流)
再想想,我们教室里有很多桌子,你们可以怎样说?明天是植树节了,我们植了很多树,你们会说些什么呢?
你们还会记哪个字?
学生说:“发”——教师指导书空
黑发、奶奶的头发、男孩子的头发短叫—— 女孩子……
跟头发有关读第四声,但是在课文当中,这个词语和头发没有关系,所以读“发”(第一声)
你们还会记哪个词语啊?
“寒”字比较难记,别着急,丁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
出示:古文字——寒
下面的部分就像是结着厚厚的冰,于是他就躲到了一个房子里,还是觉得冷,于是就裹上了很多稻草。看看这些文字,你们发现了什么?房子变成了什么?稻草有变成了什么呢?房子里的人变成了什么?那些冰呢?变成了“两点”。你们能记住这个字了吗?
寒是什么意思呢?——“寒”还可以组成什么样的词语?
(6)生字都记住了,生词的意思也搞懂了,这些词语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齐读
学生最后两词语有些拖,老师带着再读了一遍
(7)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学生自读——师生交流
学生说:写的是梅花山(教师点评)——学生说:这是春天的梅花山
3、春天来了,寒气还没有散尽,梅花就开了,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有几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
(1)学生读——学生说——我喜欢这句的理由是:梅花非常好看。
(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又提醒孩子要边读边划是个好习惯)
(2)是的,把梅花写得很美,什么地方最美呢?片片彩云是真的彩云吗?
出示图片,图文结合,读读、指名读、指导朗读(孩子们做动作)
出示图片,好看吗?喜欢吗?一起读读,放到句子里再读一读。
(3)你们还喜欢哪一句?
“晶莹透亮”——你们见过“晶莹透亮”的东西吗?师生交流
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晶莹透亮的东西……(你们看到这些晶莹透亮的事物有什么感受啊?)出示相关的梅花图片,再读文字。
(4)梅花不仅美,还有什么特点啊?
学生:清香
闻到这样的清香,你们有什么感觉?(很舒服)
这淡淡的清香,包围着整个梅花山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第一句有人喜欢吗?写出了梅花的……
学生:写出美化不怕冷
现在的时候就是早春,我们还穿着厚厚的衣服,现在梅花呢?读读
正是因为她开得早,所以才说她是报春的梅花。
(6)让我们带着对梅花的喜欢之情,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吧。
三、写字(8分钟)
(写字的时间显得少了一点)
1、写“寒”
宝盖点点写在上……左“丿”右“捺”要舒展,两个点点排成行。
对照这个小哥哥,把姿势摆好。——复习写字口诀
打开习字册,练习
2、小结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认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盛开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重点:
1.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
2.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梅花图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感知,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为主要任务,融识字学词于读书活动之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读书中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解决字词,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难点: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图片,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美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教师板书:梅春到花山(学生仔细看老师写字,相机指导)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齐读)
二、复习词语
那么,课文中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多媒体出示词语(词语背景为梅花):开火车读。大家读好词语,才能拿到游览梅花山的通行证,努力吧!
早春 寒气 还没有 退尽
盛开 挨着 片片彩云
晶莹透亮 散发 清香
报春 涌动 人流 欢乐的海洋
(第一、二、三行词语是描写梅花的;第四行是描写看花的人的。通过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印象,为更好的理解词语做铺垫。)
三、精读课文,借助图片,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过渡:春姐姐还带来许多漂亮的梅花图片,谁学得好,读得好,就奖励给他,(出示图片)漂亮吗?那就加油吧!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梅花山的梅花怎么样呀?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如果能用上这些词语,那就更好了。(用上一个也可以,用上两个、三个那就更好了)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出一些有关梅花的句子。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
小结:梅花山的梅花可真美呀!这节课,让我们随着春姐姐的脚步,边赏梅花边细细地读读这篇课文,好不好啊?(播放舒缓的音乐、师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小朋友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了!那刚才老师读的是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呀?打开书本,你也读读吧!(对于小朋友的自由朗读,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1、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背景图仍为满山的梅花)
(1)指名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早春”两字变换颜色,让学生加深印象)“早春”是什么时候?气候怎么样?读读整句话。现在已进入春天的第二个月,今年春节刚过,还下了一场大雪,天气很冷,那时已经立春了,春天刚到,人们还穿着毛衣、棉袄,天气还很冷。就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梅花就开了,山上山下,左左右右,都是梅花。(出示图片:雪中盛开的梅花),看到了吗?梅花是不怕冷的。再读这句话,读出梅花不怕冷的精神来。
是的,春天刚刚来临,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梅花开得可真早呀!
(3)在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导学生抓住“满山”,来理解梅花的多。)
教师追问学生:你怎么知道很多的呢?(学生回答。接着,“满山”两字变色,让学生理解“满山”。(“满山”就是指不管是山脚,还是山腰、山顶,到处都开满了梅花)(看图片,满山盛开的梅花)
板书:满山的梅花
(4)教师小结:漫山遍野,开满了梅花。谁来读读这句话?
2、你喜欢那开放的梅花吗?请你读第2句,说说梅花山上梅花开放是怎样的景象?
(1)交流学习所得
(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用自己的话说说开放的梅花。老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评价。)
出示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云彩。
(2)自由读。“你、我”都指什么?“挨”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做个动作告诉大家?(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读体会到梅花的多。)
(3)小结:你看,这么多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那你站在梅花山的山脚下,远远地看山上那满山的梅花,那梅花就像什么?
(4)指导学生看文字下的梅花图。那梅花彩云在哪儿呀?(让学生在图片上指)哦,这么多的梅花连成一片,有粉的、白的、红的,就像天空中飘来的彩云,好看极了。在蓝天的映衬下,美丽极了,真惹人喜爱!(通过看图,学生在体会梅花多的基础上,再来感受梅花的美。认识梅花的颜色多。)
(5)那谁来读好这句话呢?(梅花真多、真漂亮呀!)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仿佛看见了一朵朵、密密麻麻的梅花。
3、刚才,我们站在远处看梅花,现在让我们走近梅花树,看看近处的梅花吧!
出示句子: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1)指名学生读句子。(出示一枝梅花特写图片)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图片,来理解“晶莹透亮”,体会有着露水的梅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非常的美丽。)
(2)小朋友们,你们闻到什么了吗?(让学生通过朗读,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淡淡的清香”。)
(3)淡淡的香味让人闻了很舒服,心旷神怡。老师听出来你非常喜欢这里的梅花,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读出你对梅花的喜欢吗?
(4)那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让我们再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5)教师与学生赛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小结:这么美丽的梅花,这么美丽的梅花山,怎能不让人喜爱呀!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
2、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想说什么呢?
3、看图理解:“人流”(出示人很多的图片)。这就是“涌动着的人流”。
4、(换成有梅花的图片)你看,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都来到了梅花山,这么多的人置身于这美丽的梅花山中,你猜猜他们会干些什么呢?(出示幻灯片,“人们喜爱报春的梅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有的在___,有的在___,还有的在___,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试着填一填。
如果是你在梅花山上,你会干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通过这一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融入文本,体会到人们的快乐。)
5、是啊,梅花山花多,人多,看花的人个个笑逐颜开,欢呼声、赞叹声连连不断,照相的、摄影的到处都是,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陶醉在这梅花丛中,此时的梅花山真的成了欢乐的海洋。(板书:欢乐的海洋)
6、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随春姐姐来到了梅花山,欣赏到了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你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让我们听着美妙的音乐美美地读一读吧!(配乐读全文)其实梅花从古到今,有很多的文人都写诗词赞美梅花,课后同学们收集一些,好好读一读。
四、指导写字
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2个生字,出示生字,“还、发”让学生认读。(多媒体演示笔顺)
(指导学生如何教字:先分析字的结构,再分析字的每个组成部分,再说说每个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看多媒体演示生字的笔顺,仔细看老师的行笔,学习写字。学生描红,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板书设计
4、春到梅花山
满山的梅花
欢乐的海洋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在这个明媚的春天,我建议你去梅花山,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原因如下:
梅花山是南京赏梅最好的地方。众所周知,南京的珍珠泉旅游度假区(万竹梅海)和古林公园(梅岭)都有梅景。但是,为了享受梅花的独特之美,“中国四大梅园”之一的梅花山,却是第一位。
梅花山位于中山陵的西南部,明墓的正南方。满山都种着梅花,山上和山下的“万梅园”占地400多亩,有230个品种,1300多棵李树,其中有一些珍贵品种,如猩猩红、谷里红、照水、贡粉、条枝、千叶红、长治、胭脂、玉盘、宋淳等。其中《别焦晚水》是国内唯一一部,特别珍贵,值得一看。
梅花山很迷人。梅花山上的梅花有粉色、红色和白色。它们像火一样红,像雪一样白。简直太精彩了!每当春天梅花盛开,满山的梅花争艳,云蒸,满山的花开,香飘千里。多达40万至50万人前来探索和欣赏梅花。让你的绝地武士觉得你心不在焉。那时,我们可以三五成群地在花海里拍照和玩耍。太惬意了。
梅花山有古迹,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南京种植李子始于六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梅花山山顶有博爱阁,正面横匾“博爱阁”字样选自孙中山手迹。东侧内柱有台海商协委会会长张先生题写的对联,对联内容“博大精深,放眼海内外古今,爱民救国,救国救民,救圣贤尧舜,证天心”,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山顶上的观美轩建于1947年,是一座由孙中山先生的后人命名的长方形亭子。在梅花山上,还有一座以宋代诗人林逋咏梅的诗命名的“暗香阁”,“影清浅,暗香浮月暮”。在那里用餐时,不仅可以透过窗户欣赏梅花山醉人的景色,还可以观赏历史人物、石人、石马、石狮等。楼下有咏梅斋、树影堂、知春阁,由蜿蜒起伏的回廊相连。值得一看。
同学们,动不如行。希望大家能采纳我的建议。
★ 春到梅花山的教案
★ 春到官厅抒情散文
★ 春到玄武湖作文
★ 春到河畔作文
★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