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留住今天的太阳》备课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江小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留住今天的太阳》备课教案(共含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江小芳”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留住今天的太阳》备课教案

篇1:小学四年级语文《留住今天的太阳》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积累一些词语。

2、引导学生读悟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留住时间的,明白只有珍惜时间,完成每天应完成的任务,才能做时间的主人,才会留住太阳。

3、懂得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悟“留住今天的太阳”的含义。

教学难点:

知道作者是如何留住今天的太阳的以及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导入新课。

1、一个爱看日落的孩子,萌生了留住太阳的念头。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2、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扫除字词关。

2、把难读的地方进行复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怎样才能留住今天的太阳?

三、集体反馈交流。

1、朗读课文情况。

2、学会的生字词。

3、老师相机重点引导以下生字词语的学习。

伫立(“伫”的音形义)山坳(“坳”的音形义)

笑吟吟(与“笑哈哈”或“笑嘻嘻”进行比较)旭日东升(“旭”的音形义)

四、深入读悟课文内容。

1、朗读1——11节,理解重点:

为什么要留住今天的太阳?作者是如何留住太阳的?事情的结果?

2、我留住了今天的太阳,离不开外婆的鼓励和引导,找找外婆一共说了几次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朗读我与外婆的对话。着重指导:“心里不只是焦躁,还带着几分悲戚。”领会“我”当时的急切、悲怆的情怀。)

3、作者对留住太阳的认识你体会了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4、系生活,说一个自己或别人“留住太阳”的故事。

5、齐读课文。

五、课堂巩固,教学延伸。

把收集的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名人故事进行交流;

篇2:小学四年级语文《留住今天的太阳》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自主识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山坳、焦躁、悲戚、旭日东升”的意思。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约7分钟)

1、一个爱看日落的孩子,萌生了留住太阳的念头,他的愿望有没有实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留住今天的太阳》

板书课题:6、留住今天的太阳

2、大家把书翻开,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边读边想想: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我又是怎样留住今天的太阳呢?

[出示课件] 生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约8分钟)

1、现在我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昨天的预习情况[出示课件]

(1)出示词语:伫立、山坳、焦躁、悲戚、笑吟吟、慈祥、旭日东升 重点学习:伫(音形义)立、山坳(音形义)、悲戚、旭(音形义)日东升、焦躁

(2)交流:“留住今天的太阳”是什么意思?我是怎样留住太阳的?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1、我留住了今天的太阳,离不开外婆的鼓励和引导,那么每次我想“留住今天的太阳”时,外婆是怎样说的?默读课文,先找一找外婆一共说过几句话,用直线划出来。然后前后桌四个人一组,讨论一下这几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外婆为什么要这么说?[出示课件]

交流:(领会外婆的聪明才智)交流后出示外婆说过的四句话:

(1)它乏了,到山那边去睡觉哩。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穿开裆裤时)

为什么这么说?(外婆赋予我童话般的想像。)

外婆是怎样的说的?(笑吟吟地)

笑吟吟的意思是?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笑吟吟与笑哈哈、笑嘻嘻进行比较)

谁能笑吟吟地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好孩子,等你长大了,就知道怎样留住太阳了。

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第一次想要留住太阳时)

为什么这么说?(外婆给予我鼓励和希望)

外婆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出示句子](她边将我搂在怀里,边 地说,你能给这里加一个合适的词吗?)

谁能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3)好吧,要是你能在太阳落山前做完作业,我就告诉你。

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心里特别焦躁,特别悲戚的时候)[出示对话]

这时候外婆为什么要这么说?(当我迫不及待时,她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让我用实践明白了留住太阳的方法)

谁能把这组对话读好?(指导朗读)

(4)你不是已经把它留住了吗? 这句话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在天黑前做好了作业)

外婆为什么要这么说?(给小外孙以启发、鼓励,让他知道了这样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就能留住太阳)

谁能读好这句反问句?(指导朗读)

3、这真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外婆,在外婆巧妙的引导下,我终于知道了——[出示句子](指读3人、齐读)尽管人不可能永远留住太阳,但人可以比太阳走得快一步,甚至两步、三步。这几步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作用却非常大。

4、这就是作者留住太阳的方法,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留住太阳的方法是什么?(珍惜时间,抓紧时间,走在时间的前面,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

四、课堂巩固,教学延伸

1、其实平时我们也学过一些“珍惜时间”的名言,你知道哪句?

2、在生活中,你自己有没有“留住太阳”的故事呢?今天回家同学们可以写一写自己珍惜时间的小故事,50字-200字,差的同学写50字左右,好的同学你可以发挥所长,200字左右,争取把故事写得生动、具体。

篇3:小学四年级语文《琥珀》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前俯后仰、飒飒、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2.预习生字词。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识字认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琥珀苍蝇松脂拂拭渗出澎湃黏稠推测淹没晌午逼迫剩余掸翅膀热辣辣

(2)指名读。

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

(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提示: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了解琥珀的特点。

1、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回顾学习收获,激发思维动机。

根据这块罕见的珍贵的琥珀,作者推测想象出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推测、怎样想象的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思考,一起推测,一起想象。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

(出示琥珀图片)看到这样一个琥珀,你会想到哪些问题?

预设一大胆质疑

(1)是什么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了里面?

(2)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同时被包在松脂球里面?它们怎么被包在一起的?

(3)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4)它们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二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引导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想画面。

(1)找到描写太阳和松脂的句子,读句子,想象画面,感受天热,松脂多而美。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晌午的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2)作者又是怎样记叙松脂包裹蜘蛛和苍蝇的过程的呢?

①.找到句子,读一读,并在脑子里形成画面。

②.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在学生介绍过程中,老师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讲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同时,抓住“刚、、正好、一齐”引导学生感受事情的“巧合”)

③.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也能说明这真的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能找出来吗?有感情地读一读。(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子被埋在一个松脂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3)就这样,松脂不停地滴落在两只小虫子上,结果――(出示句子: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抓住“不能……也不再…..,都,终于”指导有感情朗读。)

3.师生共同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4.赏析课文,感情朗读。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预设三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师过渡: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5.“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6.“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

师提问:如果说松脂滴落到两只小虫上纯属巧合的话,那么,包裹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变成化石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课件出示:1、时间漫长。2、陆沉水漫。3、松树腐烂。4、泥沙掩埋。)

7.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

8.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预设四发现过程(13——15自然段)

6.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预设五琥珀价值(16自然段)

7.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8.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能想到会有哪些价值。用“从那块琥珀的发现,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感情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

1.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2.作者对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你有什么疑问吗?

3.那么对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你又有什么新的推测呢?

五、指导书写

识字教学。注意“黏”的写法,与“粘”的区别。“飒”是平舌音。注重在阅读中识字和自主识字。

六、作业

材料整合出新篇——把课文与收集的琥珀的课外材料(如琥珀的产地、种类等)结合起来,整理出一篇新文章,要求内容准确丰富、字迹清楚工整、图片精美,可以分出章节。有条件的可以制作电子图书。

篇4:小学四年级语文《跳水》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放肆、哭笑不得、桅杆、龇牙咧嘴”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清文章中人物的关系,复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重点难点: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写话训练,以获救后孩子的口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作者简介引入课文,理清课文人物。

1、先来认识一位作家。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这段话。

2、这堂课,我们将学习的《跳水》一课也是托尔斯泰的作品,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惊险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这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船上还有一只调皮的猴子,一位有着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和他的儿子。

二、整体感知

(一)通读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轻声地读课文。你能在这些括号中填上一个词语吗?

2、学生交流,填写。

3、前阶段,我们重点学习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这个板书,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我们刚才根据板书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你们有没有发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归纳出学习方法:

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6节。

1、原来在极度危险的时刻,是船长命令儿子跳水。他是怎么说的?

(1)轻声读读这两句句子。

(2)师指导朗读。要大声,要急切的语气。

2、请学生质疑、解答。

为什么父亲拿枪瞄准儿子?为什么父亲命令儿子向海里跳?

3、小结:

因为父亲意识到孩子此时遭遇了最危急的时刻,所以命令儿子向海里跳。

4、过渡: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得船长面对自己的孩子要用如此严厉的命令口气?我们下节课作一番深入的研究。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齐读全文。

2、不看板书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篇5:小学四年级语文《跳水》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2、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3、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4、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重点难点:

1、会用“只要……就……”或“即使……也……”造句。

2、能根据“提纲”复述故事,能展开想像进行说话。

3、感受船长在紧急关头超人的胆略和智慧。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的人物。

2、板书课题:《23、跳水》。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大意。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检查指导。

(1)指名带读,读准下列词语。

环游世界风平浪静放肆桅杆龇牙咧嘴瞄准

(2)指名分节读课文。(板书学生读错的字,纠正。)

(3)说说课文大意。

4、介绍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三、研读课文,领会中心。

1、教师:默读课文。这是一篇写事的课文,我们找找看,哪几小节写事情的起因,哪几小节写事情的经过、,哪几小节写事情的结果。

(学生交流。参考答案:第1节写事情的起因,第2——5节写事情的经过,第6——7节写事情的结果。)

2、完成思考题。

(1)船长的儿子为什么会爬上那么高,那么危险的桅杆横木?

(2)水手和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具体表现在哪里?

(3)孩子的父亲为什么要让孩子往海里跳?

(4)孩子最后为什么要听父亲的话?

(5)40秒时间长吗?为什么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

(参考答案:略。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3、读句子,思考。

(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会哭笑不得?)

(2)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钟时间太长了?)

4、读课文,想想船长为什么对孩子发出“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的命令(参考答案:这是为了救孩子。其实,这也是能救孩子的方法。请学生理解船长的果断和急中生智。)

5、教师:请大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小结。

课文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o尼古拉耶维奇o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写一艘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逗弄猴子,猴子又戏弄孩子,结果孩子追猴子不知不觉爬上了桅杆的横木。在紧急关头,孩子的父亲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他脱离了危险。文章以“取乐”引出事情,以“帽子”推动事情发展。

篇6:小学四年级语文《三字经(节选)》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学、同桌讨论等学习形式,丰富对《三字经》21—26节的了解,学习古代名人圣贤刻苦学习的精神。

2、朗读、背诵《三字经》21—26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三字经》就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读本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2、这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字经》下篇1—20节,先分小组来背一下。(学生背诵)

3、这部分《三字经》讲述了历史朝代的更替演变,你从中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呢?(学生汇报交流)

二、新课

1、《三字经》从21节开始讲述历名人圣贤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21—26节,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

2、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再对照拼音,把这些内容读正确,读流利。

3、自读,指名读,正音。

4、先看21节,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学问很大,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还有三千个弟子呢!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们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经拜一个7岁的孩子做老师呢,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项橐”,这就叫“师项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讲故事) 课题研讨教案

5、古代的圣贤都如此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勤奋学习。

6、指名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齐读。

7、22节中讲的“赵中令”是指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时他担任中书令,身居宰相高位。关于“赵中令” 赵普勤奋学习的事,我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介绍一下。

8、齐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9、下面4节中还讲了很多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分小组来学习。第一组学习23节,第二组学习24节,第三组学习25节,第四组学习26节。你先读读《三字经》,再读读下面的文字说明,想一想你学习的这一节内容中讲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笔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感人的事情。

10、学生对照资料自学。

11、指名交流,同时朗读相关内容。

三、总结深化

1、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们勤奋学习的感人故事,谁能带着对这些人的敬意来朗读《三字经》。(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勤奋学习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不仅要向古代名人圣贤学习,更要向身边的人学习。

篇7:小学四年级语文《三字经(节选)》备课教案

教材分析

《三字经》把中华传统美德、道德规范和文明修养熔为一炉,其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可读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节选的内容是常识知识,古人用简短精练的语言总结出了“六谷、六畜、七情、五色、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完成本课的识字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朗读、背诵,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三字经》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了解“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黍”为谷物名,指黍米,性黏,可供食用或酿酒。《管子》:“黍者,谷之美者也。”甲骨文的“黍”字像禾上结着累累果实而下垂的样子,有的禾下加水,表示可用黍米酿酒的意思。黍即黄米。

“菽”豆类的总称。

“稷”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说是谷子,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豕”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猪。它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豕”字,长嘴短脚,肚腹肥圆,尾下垂,正是猪的形象描绘。不过在古代,“豕”和“猪”是略有区别的:“豕”指大猪,而“猪”指小猪。

古文的“曰”字,像口中加一横或一曲画之形,表示从口里发出声音,即说话的意思。“曰”的本义为说、道,引申为叫、叫做,又引申为“为、是”,含有判断之义。

“咸”字从戌从口。从甲骨文、金文看,戌是一种长柄大斧,口为人口,在这里表示人头。大斧砍人头,所以咸的本义为杀戮。《说文解字》:“咸,皆也,悉也。”把“咸”字释作皆、都、悉、尽之义,这其实也是咸字本义“杀尽”的引申。

“赤”古文的“赤”字,由大、火会意,其本义即指大火。火焰赤红,故又引申指红色。《说文解字》:“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按照古代五行学说,南方属火,其色为赤,故许慎解释为“南方色”。此外,“赤”字还有空净,赤裸等义。

2.朗读指导

本文节选自《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句三字,属儿歌节奏,因此朗朗上口。读课文时,适宜打着节拍来读,可以用手、用脚打着拍子读(称为“手舞足蹈”法);也可以同桌互相拍手读……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以节奏和速度为重点,读得欢快、有力。

3.活动提示

(1)“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这一活动的安排是对课文的巩固和再现。让学生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出“六畜、五色、六谷、五味”分别是什么。教师可以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一背、写一写。

(2)“猜一猜,讲一讲。”这是一次小型的综合学习活动。学生在前几册的学习中,对“字理识字”这种识字的方法并不陌生,看图猜字这一活动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同时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猜出来的字编写一个小故事。图中的汉字分别是:井、炙、猎、射、涉。

4.课时安排:1课时。

相关资料

建议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全文。

篇8:小学四年级语文《火烧云》备课教案

【设计理念】

《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读写结合,落实重点,创造美。使优美的语言伴随深切的情感体验积淀于心灵深处。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火烧云的景色之美。

3.选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背诵。

4.学习课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两个片断。

【课前准备】设计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火烧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划出不懂的词句,想想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方面。

2. 检查初读情况。

(1)读: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之处。 同桌检读。 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

(2)质疑:有哪些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答)

(3)理清脉络: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方面?

板书:上来 变化 下去

三、学习第一段:

1、什么叫“火烧云”?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2、交流: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烧)

(2)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

(3)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 “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

(4)指名读。说说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兴奋、惊喜)

3、这么美的火烧云映照下的大地又会出现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4、夏季傍晚的火烧云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5、师小结:霞光照到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

6、我们可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7、过渡:火烧云上来时,天空实在太美了,它还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欣赏。

四、布置作业:

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的奇异景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女作家萧红去感受火烧云的变化。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

3、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指名读火烧云颜色变化的段落。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 指名读。

(2)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吗?

A、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板书:快)

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一会儿)

那你就读出变化快的感受来。

B、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 (板书:多)

师:都有哪些颜色?根据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发现他们的规律了吗?

师: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师: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学生仿照上面的形式说。)

师:你们想看看火烧云怎么样的吗?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

师: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

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五彩缤纷 绚丽多彩 色彩斑斓 五光十色)

(3)你们真会用词。你能将看到的景象说完整的说出来呢?

师出示仿说内容。学生先练说。再指名说。

2、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3、这么优美的景色与语言,我们还不将它积累起来啊?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火烧云的颜色这么美,这么多,变得这么快,让我们惊叹不已。那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自由读四—六小节。

3、交流:(1)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像马、狗、狮子)

(2)特别快。(一会儿、忽然、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3、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真是精彩,一起来欣赏。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 指名读。

(2) 这段话哪些语句是写静态的马,哪些语句是写动态的马?(分组读)

(3) 作者为了把马写具体,不光是动静结合,还发挥了想象。找找看,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4) 很好,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5) 再来读,读出火烧云的动态美。

4、自学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体会写法: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来写的。

5、说的对。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这种写法非常值得

我们学习。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照这种写法也来写一段形状变化的火烧云。6、学生写话。

7、交流,评价。

8、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四、回归整体,课外延伸。

1、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2、师:现在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如果有,马上提出来?

3、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的连老师一时也回答不上来。怎么办呢?

《变幻的天空》《百科知识》等书上都有介绍,下课可以请教它。

篇9:小学四年级语文《番茄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走近明明,知道她是一个漂亮、聪明和富有爱心的小女孩,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预习作业:

1.将课文分成三段,归纳段意,并能说出分段的理由。

2.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课文种几次提到“番茄太阳”,它们各有怎样的意思?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出示课题:番茄太阳。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能引起读者的强烈的好奇心。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大家读了课题,一定会惊讶,大家见过番茄,也见过太阳,但番茄太阳是什么样子呢?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怎么会联系在一起呢?课文为什么要用“番茄太阳”做题目呢?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一定会明白。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对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正音:亲戚(第一声);字形:盲(理解:无目就是盲人)、蔬与疏、慌区别;献

(2)抽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带些感情。

(3)再读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按时间顺序理清线索)

(1.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很灰暗,但是每当我看到菜场上一位爱笑的盲童的被父亲拉着手,通过触摸认识各种蔬菜的情景,“我”便感到温暖起来。

2.明明问“我”太阳是怎样的,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一样,明明称太阳为番茄太阳。

3.明明要去做角膜移植,临别时她说要把她的脚给“我”,“我”被她善良的心感动了。)

2.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初步理解“番茄太阳”

1.番茄,太阳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自由朗读课文,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组织交流。

(1)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①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②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③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话中的“番茄太阳”指明明心中的太阳,第二句话指明明的笑脸。第三句话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3.过渡:第三句话中的“番茄太阳”似乎不明白,下节课,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四、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课文中三次出现过“番茄太阳”,前两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二、精读感悟。

1.上堂课,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2.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相信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文中的主人公明明一定给你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她的这些特点的。

3.学生自读,做批注。

4.学生交流

(1)虽然失明,却是个漂亮的女孩。

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尽管小女孩的命运坎坷,生下来就没有看到过色彩斑斓的世界,但是她从不哀怨,依然那么爱笑。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重点理解并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明明爱笑,笑声特别感人。)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1.能通过触摸认识许多蔬菜;2.通过拐杖的声音认识了我;3.喜欢提各种问题。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明明好奇地问……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虽然她自己是个盲童,但是她还愿意帮助“我”,愿意把她的脚给我。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5.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盲童,深深地影响着“我”,使“我”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灰暗——自己是个残疾人,生活很困难。

温暖——尽管盲童一家生活并不富裕,而且家中还有一位残疾的孩童,但是他们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让我感动温暖。

心疼——小女孩那么漂亮,那么可爱,可是命运对她却是那么不公,双眼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作者觉得心疼。

快乐——明明的开朗,对生活的乐观感染着我,让我也变得快乐起来。

重点体会这句比喻句的好处: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原先我的心房是灰暗无比的,是明明的笑声给我带来了快乐,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喜欢——明明的聪明、明明的可爱,让我喜爱上了她。

感动——明明的善良深深打动了我,虽然她并不知道把腿给别人意味着什么,但她是诚心诚意的,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她将好心人的关爱毫不做作地传给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让我觉得红红的“番茄太阳”挂在了我的心中。

重点感悟细节描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6.小练笔: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的心声吗?请你帮她尽情地倾吐吧!

补写: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

7.文章学到这儿,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这颗爱心中包含着什么?(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8.相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明明虽然离开了我,但是她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她那美好的心灵,就像灿烂的太阳一样,温暖着我的心。

9.通读全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

三、作业

读一读《飞吧,断翅的小鸟》,互相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明明心境番茄太阳

开朗灰暗红红的太阳

美丽温暖姑娘的笑脸

聪明心疼美好的心灵

善良喜欢感动

篇10:小学四年级语文《番茄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感受文章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传递在人物之间的爱。

教学重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文字。

教学难点:

理解“番茄太阳”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番茄”

师:同学们,“番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西红柿)有谁和老师一样喜欢它?你为什么喜欢?(绝大多数孩子都是非常喜欢这种能果能蔬的果子的。)

生:因为它酸酸甜甜很好吃。

生:因为它圆圆的,颜色红艳艳的,非常好看。

师:同学们真得很喜欢,说起来,张张脸儿都洋溢着笑容,很快乐。

2、板书“太阳”,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温暖、光明……

3、就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课题。

4、激趣置疑

师:读这一课的课题,在你的心里会产生哪些问题?

生:“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课文里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以“番茄太阳”为题?

师: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翻开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仔细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番茄盲童忙碌蔬菜亲戚阿姨

清脆小屋捐献拐杖面颊眼角膜

b)理解生词的意思。

盲童清脆捐献眼角膜

c)逐段指名朗读,帮助学生读熟课文。

四、解决初始问题1“番茄太阳”是什么?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里出现“番茄太阳”的句子,画下来。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字幕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指名读第一句话。

师:现在谁知道“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出自谁的口中?

生:明明。(板书:明明)

师:她为什么这样说?

生:因为她看不见太阳的样子,爸爸告诉她太阳像番茄。

指名读第二句话。

师:“她”是谁?这一句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明明。

生:比喻句。

生:把明明的笑脸比作番茄太阳。

指名读第三句话。

师:“番茄太阳”出自明明的口,却记在了谁的心里?

生:作者。

板书:“我”

五、解决第二个问题,理清文章段落层次。

1、根据板书引导学生回答:明明和“我”就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课文就是写我们之间的故事。

2、请同学们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我”和明明之间的交往的故事。给课文分段。

3、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画出表示“我”的心情的词语。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初步弄懂了课文主要写了“我”和明明的交往,知道“番茄太阳”的来由。可是,一个孩子口中的话为什么会被作者一直记在心中呢?”难道它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为什么作者用“番茄太阳”作为文章的题目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或是存在疑问的地方留下记号。

2、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12 “番茄太阳”

明明

“我”

(灰暗-温暖-心疼-快乐-流泪-温暖)

篇11:小学四年级语文《番茄太阳》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番茄盲童天使清脆蔬菜捐献亲戚忙碌

5、再读书。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茄:上下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还有“蔬”字。

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有“碌、脆、捐”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番茄太阳”》(齐读课题)

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2)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3、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二指明明的笑脸三指盲童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4、过渡:第三个不明白,没关系,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交流,可能有以下答案:

(1)虽然失明,却是个美丽的女孩。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爱笑,笑声感人。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

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也在旁边笑。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

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

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

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的孩子,充满好奇。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

明明好奇地问……

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7、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生活很艰难,心情无比灰暗。(灰暗)

(2)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温暖)

(3)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喜欢)

(4)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快乐)

(5)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感动)

8、小结:是啊,残疾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向往光明,追求美好,那我们岂不是更应该如此?

三、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篇12: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案

活动目标:1.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水滴变化的过程,发展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2.有合作意识,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太阳、云朵,在场地中间画一个圆圈。

游戏规则: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水滴,另一组扮演小鱼。在圆形的场地上,小水滴和小鱼一起拥抱、碰碰头、扭扭腰等,小水滴必须在池塘里。

玩法:一、小水滴和小鱼。

1.幼儿扮演小鱼,边哼唱“许多小鱼游来了”,边做游动的动作。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水滴,另一组扮演小鱼。

3.在圆形的场地上,小水滴和小鱼一起拥抱、碰碰头、扭扭腰等。

二、小水滴和太阳。

1.出示“太阳公公”,幼儿全体扮演小水滴。

2.教师边说情景性语言,边引导幼儿做动作:随着“太阳公公”慢慢地升起,小水滴觉得身体上暖洋洋的,在池塘里打着滚。小水滴在池塘里呆不住了,慢慢地站起来,伸伸腿,一个个跳了起来。

三、小水滴和云朵。

1.出示道具“云朵”,幼儿全体扮演小水滴。

2.教师边说情景性语言,边引导幼儿做动作:水滴慢慢地都聚集在一起,围在云朵的周围。小水滴越聚越多,离开了云朵,一个个有跳到了池塘里。

3.幼儿想像小水滴到池塘后的情景,自由运动,放松身体,结束活动。

篇1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案

活动目标:

1.能仔细欣赏名画并发现其色块造型,大胆猜想米罗叔叔画上的故事。

2.尝试用线条和图形创意自己的抽象画。

活动重点:

1.在感知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对米罗作品的猜想。

2.在创意活动中能使用棉签进行勾画色块。

活动难点:

1.能顺延色块的轮廓进行勾画(预测:幼儿在圈画时可能会找不好色块的范围)

2.能有创意地对色块进行添画。

活动准备:

米罗作品《红太阳吞噬蜘蛛》;水粉彩画《小刷子跳舞》;黑色颜料;棉签。

活动过程:

一、“猜画家”。

1.欣赏《红太阳吞噬蜘蛛》。

(1)参与感知过的米罗作品、波罗克作品比较,引导幼儿用敏锐的目光去辨别不同画家的作品风格。

(2)寻找米罗作品中的“星星”标志,帮助幼儿巩固对米罗作品特征的辨认。

二、“猜画谜”。

1.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猜想《红太阳吞噬蜘蛛》的故事,并启发幼儿产生不同的想法。

2.告诉幼儿作品名称,让幼儿根据作品中的角色去猜想,这样可引导幼儿感悟画家的心灵

三、“寻找色宝宝”。

师:请小朋友们用棉签将颜色宝宝找出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此环节出示幼儿初次作品《小刷子跳舞》,引导而后再进行创作)

1.请幼儿按红、黄、蓝、绿的色彩顺序勾画色块。

2.观察色宝宝的造型,猜想他是谁?

3.为你的色宝宝添画其身体缺失的部位(如:为小兔宝宝添画耳朵,为汽车宝宝添画车轮等)。

4.启发幼儿为自己新作品起名字,并引导他们讲一讲自己画上的故事。

篇14: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太阳》教案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知道不能多吃冷饮

准备

1、背景图一幅、太阳、东东、冰激凌活动图片各一

2、水粉颜料、水粉笔、抹布等

过程

一、谈话引题(阴天)

1、这两天太阳公公都没有出来,它怎么了?

2、太阳公公怎么会生病的?

二、讲述故事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讲述故事

2、提问

1)太阳公公究竟是怎么生病的啊?

2)太阳公公病好了以后还敢吃冰激凌吗?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你喜欢吃冰激凌吗?你吃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三、给太阳公公打电话

1、太阳公公生病了,你想说句什么话问候他?

2、给太阳公公打电话

附故事《太阳感冒了》

今天的天气可真热啊,太阳公公热的的脸通红通红的。它想要是能喝低那冰水该多好啊,或者吃个冰激凌也好啊。小朋友们有都热坏了,东东正和小朋友一起吃冰激凌,太阳公公看见了,好谗啊,口水都快掉下来了,东东看见太阳公公热成这样,就大声的问太阳“太阳公公,你要吃冰激凌吗?”太阳公公点点头,东东大声的对小朋友说“太阳公公要吃冰激凌!”“我家有冰棍!”“我家有冰汽水!”“我去拿棒冰!”小朋友一下子拿来了很多的好东西。太阳公公把嘴巴张大,舌头一卷,冰激凌、冰汽水都跑到了太阳公公的嘴巴里。突然,小朋友听见轰隆隆的声音,“呀,打雷了!”东东抬头一看,原来是太阳公公打了一个喷嚏,“啊嚏”。“哈哈太阳公公感冒了!”“太阳公公吃冰激凌感冒了!”太阳公公难为情的低下了头。

太阳公公只好回家休息去了。它说以后再也不能一下子吃那么多的冷饮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太阳,你好!》教案范本

最新小学语文备课教案

《太阳》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备课教案

最新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质备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留住今天的太阳》备课教案(共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留住今天的太阳》备课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