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y8681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半截蜡烛》教案设计(共含1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y868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篇1:《半截蜡烛》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篇2:《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读了课文,知道《半截蜡烛》是发生在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屠杀……

2.看录像

(这里的多媒体课件玫们〉胶么Γ?浅S行АD谌莸难≡窈蜕杓埔彩潜冉鲜手械摹#?br>

3.看着这血淋淋、沉甸甸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1)法西斯、和法西斯斗争

(2)教师点评

(一种情境的渲染)

二、新授

1.就是这样的誓言,伯诺德夫人一家也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去和敌人进行斗争,知道他们怎么做的?

(1)学生说

(2)千方百计地和敌人周旋

2.在这场斗争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学生说:伯诺德夫人和机智

(2)学生说:杰克……杰奎琳……

(3)当时戴高乐将军要颁发一枚勋章给他们,你们觉得应该给谁呢?

(4)学生不一

3.请大家自读课文,说说看勋章颁发给你支持的那个人究竟有什么理由呢?把你认为能够体现他的词句划下来。

(1)学生读

(2)找到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座好好交流,好好说说你们的想法

4.你想把这枚勋章颁发给谁呢?

(1)学生: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是她起头保护秘密的,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老师不断地追问:这样的办法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做敌人就不怀疑呢?

我们来看看,这么好的办法是在情况下想到的'呢?

学生说: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

这么危急的情况,这么严重的情况,这么同学有没有读出来,请一位学生来读读。(自读――指名读――齐读)

看看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再读读相关的文字,你有没有新的收获。

学生读

学生说:轻松自然、不露马脚

请你好好地读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还从哪里看出来?(齐读――指名读)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想)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了。(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应该轻轻地吹,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急忙”师生交流,通过插图来理解,伯诺德夫人站在德军的身后,可以急忙,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她的表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应该是微笑的,语气要变更一下。我们读书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

比刚才演得怎么样?有进步

我们从伯诺德夫人的表现……(不露马脚)

(我觉得这个词语用得并不是很好。“马脚”这个词语好像是个贬义词,但是老师在学生第一次说出来的时候并没有提出来,后面就有学生不断地用这个词语,用“不露声色”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5.我知道很多同学想把勋章颁发给杰克,对吗?你们的理由是什么?

(1)学生说:

(2)我们来联系当时的情形一起来看看,当时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3)这燃烧的蜡烛就是生命,就是情报……

(4)就是在这么危急的时刻,杰克的表现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5)学生说:慢慢地站起来,十分镇定

(6)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7)除了这里,你还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说:

当时的敌人表现是什么呢?一起读读敌人表现的语句。

“一把夺回烛台”你们能看出什么?

这里看出杰克的从容。但是他为什么要一定把柴搬回来呢?还有谁说?(师生交流)

(这个问题追问得很好,体现了老师对于人物形象在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

如果不去搬柴,就没有斗争的希望了。(请你读读相关的语句)这里有杰克的期待吗?请一位学生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学生齐读)两遍

6.还有同学想把勋章颁给杰奎琳

(1)教师语言朗读部分文章,配着钟摆的声音,“这时杰奎琳站了出来……”你们感受到什么?

(2)师生交流

(3)还有谁找到了什么理由吗?

杰奎琳在“娇声”地说话,……请你用娇声的语气来读,娇声地说话可以让人感觉非常可爱。(读读)

你还从这里看出什么?

(杰奎琳选择了一个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中尉是个什么人,选择对象很合理,)

(天黑了,我要上楼睡觉,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请你读读,老师范读,老师和他读得不一样,你们体会出什么。

这样可怜的小女孩,可以得到敌人的同情。

你们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学生说:她镇定地向敌人道了声晚安,(教师点评)

再看看插图,她上楼了,你们体会一下(用手护着蜡烛,生怕蜡烛灭了,她真想……学生说,可她还是向军官道了晚安。)学生读

就在她……

她在最后一刻拯救的是……

这样的孩子颁发给她,应不应该呢?究竟怎么办?请大家快速地读读课文,把三个人物联系起来读读,看看,考虑一下。

(学说读书、交流)

7.师生交流

(1)学生说:应该颁发给伯诺德夫人:因为杰克和杰奎琳是在伯诺德夫人做了榜样之后,才会跟着做的。

(2)我觉得应该颁给杰克:因为他很勇敢而且镇定,

(3)窝想颁给他们全家,因为是他们合作保证了情报的安全。

(4)我同意大家的看法……

8.电脑出示,二次大战的结局(二次大战)

9.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1)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侵占别的国家

(2)课文为什么以“半截蜡烛”为题?

(3)还有其他问题吗?学生为什么发生战争?

(4)我们的同学真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

刚才的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明天我们将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这里又是败笔,欺骗学生的败笔。对于这一点的论述,我已经放在了《盐城听课有感》的专题里面了,这样对待学生是不公平的,你应该知道,学生都是拿教师的话当做“圣旨”,也许有学生会在那晚准备很长时间的道具或者台词,第二天班主任老师告诉他不演了,他的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总的来说,又一次看了这篇教案,回忆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发现,老师是用心良苦的,为了这节课老师做了很多精妙的设计,做了很多独特的构思,体现了老师的真心。她真的希望学生能在一种情境下学习,提升。我自叹不如。

篇3:课文《半截蜡烛》的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危急时紧张可怕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1、

2、

3、

4、幻灯出示一组关于二战场面的图片。 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简介二战。(幻灯出示) 今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二战时的法国,聚焦在法国一户普通的家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半截蜡烛》(板书课题)

二、导读达标

1、集体读课题,思考: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这绝妙的方法就万无一失吗?它有什么隐患?

2、生交流。(幻灯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指导朗读。

⑴、蜡烛一但燃烧到金属管处,秘密情报将会暴露,这是多么可怕地事情啊!谁愿意读出这可怕的后果。(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可怕地后果。)

⑵、师引读:

这是伯诺德夫人藏蜡烛时对孩子们说的话(生读:万一---------结束。)

这是伯诺德夫人看着蜡烛一点一点的燃烧,内心万分着急时的想法(生读:万一---------结束。)

这关系着情报站的存亡,关系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着一家活生生的三条人命,甚至关系着整个法国的安危(生读:万一---------结束。)

⑶ 所以这半截蜡烛是万万不能点燃的。但事实上,这半截蜡烛却被点燃了两次,每点燃一次,就说明火焰离情报更近一步,每点燃一次,也就意味着危险更进一步。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三、精读感悟

1、(幻灯出示)⑴:默读3----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划出有关的语句(注意动作、语言、神态等),认真读一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⑵、小组交流读书收获。

2、学生自读自悟并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师适时点拨。

重点围绕以下内容点拨:

⑴、从伯诺德夫人“急忙”取,“轻轻”吹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想一想,应该怎样读伯诺德夫人的语言(幻灯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更亮些。”指导学生朗读并说明理由。

⑶、伯诺德夫人用一盏油灯暂时化解了危急,说一说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⑷、杰克为什么要搬柴生火?他没有端走蜡烛,为什么还从容的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杰克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有感情的朗读4—6自然段,体会伯诺德夫人和杰克在危急时刻的机智勇敢和沉着镇定。

5、朗读感悟紧张的气氛。

⑴师配乐朗读(配以分针走动的声音):蜡烛在继续燃烧,(幻灯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⑵师引读,感悟情况的危急及紧张的气氛。

此时是多么可怕啊,------------------。(烛焰摇曳,------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伯诺德夫人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整个空气都凝固了,伯诺德夫人的呼吸都紧张了,-------------。(她似乎------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6、是呀,不仅仅是蜡烛越烧越短,更重要的是情报站越来越危险,她们一家人随时都可能被凶残的德军杀掉。这样危急的情景,你想用那些成语来形容?

7、是呀,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幻灯出示)为什么杰奎琳会成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

⑴、学生读---品---议。

⑵、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⑶、说一说杰奎琳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

⑷、朗读体会杰奎琳的聪明机智以及从容镇定。

8、课堂小练笔:(幻灯出示)

当杰奎琳端着蜡烛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此刻,屋子里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任选一人物,写出他或她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

四、总结升华。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看着板书叙述)

2、她们一家人在危难之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镇定来源于什么?

3、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们一家人正是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才与德军斗智斗勇,巧妙周旋,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她们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4、你会把你积累的哪些爱国名言送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你会把那句爱国名言送给自己?

5、欣赏歌曲《Tell me why 》

五、拓展练习

出示短文《一罐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

2、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军上尉倒了一杯水要西班牙妇女喝时,妇女是怎么做的?她可能会想什么?

3、法军上尉倒了一杯水要小女孩喝时,母亲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她举动与要自己喝水时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4、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六、作业

1、续写半截蜡烛,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篇4:课文《半截蜡烛》的优秀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具有语文的“滋味”,教学中必须咬文嚼字。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必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与文字“亲密”接触,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巧妙,让学生进行角色转变:从学习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主人,文本的知音,教师的朋友。

设计特色:

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在争辩中放飞自己的思维。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

4、思索编者选入这篇课文到教材中的意图。

教学重点:

1、弄懂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解释生字词。

2、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

3、在争辩中,培养学生在处理文字中“瞻前顾后”的能力,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清晰明确的思维。

教学难点:

教学中教师密切关注学情的变化,适时恰当地把握好课堂中学生生成的课堂资源利用。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学习字词

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介绍作品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大约九千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三千万人流离失所。最后以中国、英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获胜,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失败而结束。本文故事发生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

3、教师继续板书:

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引导学生朗读,提问:谁发现了这3个人的关系?以此了解:他们是亲密的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插问:你知道法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夫人吗?(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4、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绝妙”、“危机”、“厄运”的意思,把课文读懂。

6、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释:

(1)绝妙:伯瑙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绝妙”是万无一失的意思吗?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瑙德夫人的智慧)

(2)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

用上“一旦意味着 意味着意味着 。”说话。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3)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教师点拨:在危机和厄运面前,一般人会有什么反应?而伯瑙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对待的?他们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板块二:复述故事

1、请学生结合老师要求,自己练习复述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然后组织交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复述进行扼要的板书:点燃——吹熄——点燃——端起——夺回—端上楼。(设计图文并茂的板书)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敌我双方围绕“半截蜡烛”展开了扣人心弦的斗争。让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这个故事。

这是一个( )的故事!

板块三:学做导演

1、假如将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编成剧本来演出的话,你认为可以安排几个场景?引导学生讨论,并申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重点设计三个场景: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雅克与敌人周旋、杰奎琳与敌人周旋。

2、假如请你来做导演,每一场戏该怎么演?认真阅读课文,注意中心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然后设计表演的要领。

3、组织学生交流:

(1)伯瑙德夫人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急忙”、“轻轻地”以及人物语言一突出哪个字或词?并且要说明理由!(扣住人物语言中瞧、这盏、亮等词体会意义,感受导演们扣住不同词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杰克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慢慢”、“从容”和人物语言。思考为什么关注这些!

(3)杰奎琳与敌人周旋的表演,重点关注“娇声”、“镇定”、“道声晚安”以及语言和说话的对象。

板块四:思索胜利的原因

1、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篇5: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那天夜里,电叔突然有急事走了,丢下我一个人在黑暗的角落里睡着,我非常害怕,因为我知道末日即将在今晚降临.在漆黑的房子里,我,被点燃了,微弱的'光使房子又亮了起来.我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奋斗的岗位上,虽然其中充满了煎熬,充满了痛苦,但是我是在为人民服务呀!我现在是人们的眼睛.多幸福呀!

作 者:沈华丽  作者单位: 刊 名:初中生学习(初一) 英文刊名:STUDY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 

篇6: 半截蜡烛

蜡烛上的火渐渐的熄灭了……

杰奎琳小心翼翼的把蜡烛放在床头的柜子上,躲进被窝里,用被子遮住头,身体卷缩在一起暗暗发抖。

杰奎琳房间的窗台前。在月光的照耀下,一只小飞虫“呼,呼”的摇摆着翅膀,“歪歪倒倒”的飞进她的房间来。不料,正好一头撞在烛台上。此时的金属片已经开始慢慢露出它的真面目了!危险即将到来,但是杰奎琳丝毫没有察觉到……现在,小飞虫被反作用力撞飞到窗外,而蜡烛却被撞飞到地上了!“哐――当!”一声响,三个德国军官立刻意识到有古怪,他们消掉睡意,风似地跑上楼。杰奎琳也吓了一跳,擦擦眼睛,终于勉强能看见金属片,杰奎林一脚把金属片踢到床下。这是,军官们也正好赶上来,杰奎林假装天真地问:“少校叔叔们,你们也上来睡觉吗?叔叔,刚刚那个声音是什么呀!好大声哦!我都被吓了一跳呢!”三个德国军官看着她那已撅一撅的小嘴吧和她那胖嘟嘟的小脸蛋,不由得笑了,“没有,叔叔怎么好意思在你们家睡呢?好了,可爱的小妹妹,我们要走了,再见!晚安咯!”他们慢慢地下了楼梯,最后走出了门。杰克下场之后,就一直躲在柴房窗前,监视着那三个德国军官的一举一动。三个德国军官一走,杰克就跟着他们一直走,走到街上才放心。

杰奎琳他们一家那天晚上开了一个有趣的“宴会”!

阻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不说。但是,他们给打败德国军增添了许多机会!

篇7: 半截蜡烛

转眼间杰克长成帅气,阳刚的小伙子,杰奎琳出落成了标志的大姑娘。

自德国军转移阵地之后,他们一家就生活得十分快乐。可米德叔叔的一封信打破了他们一家人小小的幸福。信上说;前线上,法军战败德国兵,马上要向你们那里进军。所以,小心点,千万别让该死的德国兵抓住你们!

不几天,德国军真的来了,杰克为了尽快赶走敌人,让和平之花在法国绽放,他毛遂自荐去当了兵。杰奎琳留在家里照看年老多病的伯诺德夫人。战场上,杰克手端机关枪,向敌人扫射,细小的枪口像是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似的,他每打一枪便怒吼一声。杰奎琳在家里当然也没闲着,德国佬一来,杰奎琳就帮着疏散群众,既体贴又周到,没有一个不称赞。

一次,一个德国佬来了,杰奎琳在疏散群众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男孩漏掉了,她就马上跑去找,可是她晚了一步,该死的德国佬发现了她,她慢条斯理的对德国兵说:“先生,您抓一个小男孩做什么?他那么无助,天下人会耻笑您的,他们会说您无能只会抓小屁孩。”德国兵冷笑道“我不抓他,可以,以人换人,以命换命,我把你抓走吧。”杰奎琳拼命的点头,生怕德国兵反悔。就这样杰奎琳被带走了。

她在狱中饱受煎熬。不过邪不压正,在法国人民的全力抵挡下德国佬终于被赶出了法国,杰奎琳也被释放出来,他们一家又团聚了,无数个家庭团聚了!

篇8: 半截蜡烛

小女儿杰奎琳把装有秘密情报的烛台刚端到楼上,蜡烛就熄灭了。楼上一团漆黑,杰奎琳只好摸黑上床。

夜已深了,德国军官们要离开伯诺德夫人家里了。一个军官说:“夫人,你们家真友好,今后我们会常来你们家的。再见。”说完就和另外两个鬼子大摇不摆地走出门去。

伯诺德夫人关上门,嘴里嘀咕着:“再见到你们时,一定把你们抓起来。”

第二天傍晚,法国游击队收到了伯诺德夫人送来的情报,知道城内德军不多,于是秘密潜入德军军营,把德军打得落花流水,一小半没有打死的,只得狼狈而逃。

那三位德国军官换了便装,又来到伯诺德夫人家。

伯诺德夫人问:“你们三位是──”“夫人,我们是你家的朋友,昨晚来过你们家里,您不认识我们了吗?你们一家是对我们最友好的。今天我们就藏在你们家里,对谁也不要说。”伯诺德夫人故意大声说:“欢迎欢迎,请上楼吧!”

“不许动,举起手来!”三位德军军官们刚走上两级楼梯,发现楼上有几位游击队员双手握着shou枪,正对着他们。他们只好乖乖地高举起双手。杰克和杰奎琳兄妹俩迅速地缴了德国军官们插在腰间的shou枪。

游击队员又把德国军官们的手铐起来,马上进行审问。那位军官看见桌上横着的一个蜡烛头,发现中间是空的,还有一个金属管,又想到昨晚发生的事,忽然什么也明白了。

篇9: 半截蜡烛

轻轻地打开抽屉,一根半截长的蜡烛赫然出现在眼前,心头猛然涌出一股暖流,思绪不由地回到了小考前的一个夜晚……

记忆中的那个晚上几乎是在黑暗中度过的。电兄弟的“罢工”,让我心急如焚:想不到复习,明天的考试真的会要考砸的。妈妈见我着急的样子,没有吭声,吃过晚饭就出门了。

我忐忑不安地往楼上爬,没电就只好睡觉了。“孩子,可以复习了。”身后突然传来妈妈地喊声,回头一看,只见妈妈气喘吁吁地看着我,满脸喜色。我正疑惑,妈妈举起了一根蜡烛在我眼前晃着。我一阵惊喜,拿过妈妈递过来的蜡烛,兴冲冲地走到书桌旁,点燃立在桌角上。这时妈妈又把我那沉重的书包递给我。我对妈妈笑了笑,拿出了课本坐了下来。可妈妈也拖过来一把椅子在我身旁坐了下来,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在我身后摇了起来。

我对妈妈说:“你去睡吧。”可妈妈慈爱地看着我说道:“没事,反正也睡不着,就帮你赶赶蚊子吧,你看书。”我心头一热,知道自己拗不过她,也就由她了。

在浅黄色的烛光中,在母亲的身旁,我的身心完全沉浸在功课里。

不知不觉地夜深了,蜡烛只剩下了半截。偶一抬头,忽然看见妈妈在旁边打起瞌睡,一只手托着下巴,一只手仍在我的身后摇着扇子。这时,我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洪流,我任自己的泪水顺着脸颊流淌――妈妈,我的妈妈,我将怎样报答您的深恩哟!

泪光中,我忽然看见烛焰抖动起来,向上蹿起,顿时照亮了整间房子。我已经感觉到,这烛光将永远亮在我的心中。

电来了,我叫醒母亲。等母亲去睡了,我吹灭这半截蜡烛,小心地捧着它,放进抽屉里珍藏起来。

篇10: 半截蜡烛

杰奎琳上楼不久后,那三个德国军官就走了,但德国军官临走时的一句话让人摸不着头脑:“太好了,鱼儿要上钩!”

【伯诺德夫人和孩子们坐在椅子上静静思考着这句话,这时突然有人有节奏地敲了五下门】

伯诺德夫人 是谁?(着急的问)

叔叔 是我,我来取文件来了!

伯诺德夫人 你来了,太好了!刚刚差点暴露了,还好孩子们聪明,想办法把东西拿回来了!(有点自豪)

叔叔 那个文件呢?快给我。

(伯诺德夫人跑到房间里拿了一个用纸包的小玩意出来)

伯诺德夫人 这个你拿好了。

杰奎琳 叔叔这是什么啊?

叔叔 这是能把那些德国佬赶走的东西!

杰奎琳 哦!(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杰克 对了叔叔刚刚那些德国佬说什么:太好了,鱼儿要上钩了。

叔叔 哦!是吗?呀!糟了!是不是我们中他的计了!(一边说,一边检查那个文件)

伯诺德夫人 文件有问题吗?

叔叔 没有。

伯诺德夫人 那怎么会?!

叔叔 我知道了,他一定知道我会来这儿,我得赶紧走了!

【这时,那三个德国军官来了】

中尉甲 快开门!我们怀疑你这儿有坏人,要检查!

伯诺德夫人 怎么办?有了,你快从地道下去!

叔叔 好!

(几分钟后……)

伯诺德夫人 来了来了!

中尉乙 (等不及了,一下子把门踢开了!怒气冲冲地)你怎么这么慢!你们家里窝藏着要犯。

(他们把家里搜了一个底朝天,可是没有找到任何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于是,悻悻地走了)

伯诺德夫人(叹了口气)孩子们我们又躲过了一关。

篇11: 半截蜡烛

保德县实验小学五二班 高乐

这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话剧―《半截蜡烛》。大家都觉得这个话剧生动形象,适合在“六一‘’庆祝会上演出。于是,我们经过一番选拔赛,推选出了最佳演员,我也成了角色中的主角―伯诺德夫人。

接下来,我们便是排练。在自习课上,我们都要向老师”请求“。连科学、社会课上也不例外。排练期间,大家都很认真,就是三个”德国军官“不老实。嘻嘻哈哈笑个不停,好像是要参加国际马尔斯大赛。有时候,我们会因排练艰难、吃力而落泪;有时候会因自己的表现出色,而兴奋地上蹿下跳;有时候会因道具不齐全,而费尽心思、绞尽脑汁。这可真是因为”半截蜡烛“尝尽千辛万苦,历尽千山万水。五年级作文改写半截蜡烛

课余时间,大家都会在网上查找相关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经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终于,一决雌雄的时刻到了,”六一“庆祝会选拔赛终于开始了。我们忙换上服装,准备好道具,又开始相互击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马上轮到我们,紧张的心情一刻也不肯松弛下来。上台后,杰奎琳抱着洋娃娃,显示出了她的文静可爱,杰克体现出了他的沉着稳定。三个德国军官甚是优秀,勇猛强悍。我,也像个德国少妇成熟、庄重。演出时,观众笑声不断,掌声连连,我们很是喜悦。

可没想到,我们的节目被评委淘汰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们几个演员都哭了,那晶莹的泪珠划过我们的脸颊,说不出是啥滋味,但我们不会一蹶不振。我坚信:只要我们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胜利终归属于我们!

篇12: 《半截蜡烛》读后感

读了《半截蜡烛》以后,感觉到了战争的恐怖,还有那那令人百堆不厌的结局的点睛之笔,至今让我意犹未尽。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文中再写到“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的时候,给了我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因为如果德军发现了,就大事不妙了。在独到大儿子杰克要拿这半截蜡烛去搬柴的时候,心稍微放下了一些,可又读到后面中尉不让他拿蜡烛的时候心里顿时紧张了许多。

当读到“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就使人抱着一种心惊胆战的心理去往下读。再到文章的末尾,“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这时才让读者放下心中的悬念。

这篇文章也突出了小女儿杰奎琳的机智与勇敢。

这篇文章始终就因半截蜡烛来写的令人回味无穷,我也要学习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把作文写得更好。

篇13: 《半截蜡烛》读后感

在这个学期中,我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使我惊心动魄,文中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勇敢,使我敬佩不已。

本课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佬经常来别人家中查看,在伯诺德夫人家中,一家人正在讨论为了把秘密情报保护好,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不一会儿,德国军官来到他们家中,搜查了以后没有要走的意思,因为外面正刮着大风。

士官问了他们几个问题,她们都机智的回答了。到了最后关头,正当杰奎琳走上最后一层台阶时,蜡烛灭了。当我读到最后时,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为伯诺德一家而担心,还好情报没有被发现。

这篇课文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之情,体现伯诺德一家人的勇敢机智,不畏牺牲的精神,她们用智慧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就是被敌人杀死了,我相信她们是死而无憾的,是死得其所的,我真佩服她们。在与军官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她们不畏强权,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因为有了生存下来的信心,在有惊无险的对话中,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这样才活了下来。

在解放之前,世界总是战争不断,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希望今后不会再有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读后感800字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半截蜡烛》课件设计

语文 - 23.半截蜡烛

苏教版半截蜡烛说课稿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原文欣赏

《半截蜡烛》教案设计(精选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半截蜡烛》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