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共含1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猫妈1224”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幼儿园教案森林狂想曲
一、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感受、表现音乐方面的经验,喜欢唱唱、跳跳。我们从孩子的经验水平出发,给他们提供更加开放的空间,让孩子们通过音乐欣赏充分发挥想象、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表达的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欣赏和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性质及乐段间的变化。
2、大胆想象,能用语言、动作表达对乐曲的理解,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表现能力。
水平一: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或基本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水平二: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或形象的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丰富词汇:轻快、跳跃、安静、舒缓。
4、体验表演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三、活动准备
课件《森林狂想曲》;各种小动物、树、花、太阳、小草、水等头饰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随着歌曲《手指歌》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
1、展示课件图片⑴小松鼠画面,引出活动主题。
“大家好,我是来自森林王国的小松鼠,今天我来到幼儿园做客,
并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送给你们,这首曲子讲述的是森林王国中的故事,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大家喜欢。”
⑴、认识乐曲名称:“哇,小松鼠送给我们一首好听的曲子,它的名称是什么?”
⑵、认识森林:“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呢?”
⑶、带着问题欣赏:“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曲子,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2、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性质。
提问:“乐曲的旋律听起来怎么样?”、“听到了什么?”
小结:真不错,小朋友都能说出自己的感觉。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在美丽的森林里,动物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
3、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幼儿用语言及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水平一:用语言表达及基本动作表现。
水平二:用完整的语言及较形象的动作表现。
⑴、欣赏第一部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A、提问:“这部分的旋律听起来怎么样?”(丰富词汇:轻快、跳跃),“你想到森林中什么样的情景呢?”、“有谁?它在干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集体——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小结:这部分的音乐听起来轻快、跳跃。小朋友能大胆地说出听到的、想到的,并能用动作表现出来,真棒!我们再来听听下一部分。
⑵、欣赏间奏,感受乐曲静默处。
A、提问:“这里的旋律听起来跟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丰富词汇:安静、舒缓)“你想到了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用安静的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集体——个别展示——集体模仿)
小结:大家都能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表现安静的森林,很好。
⑶、欣赏最后部分音乐。
A、提问:“这里听起来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发现什么了吗?”(引导发现该部分的性质与第一部分相同)、“你想到了什么?”
B、播放课件图片,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C、引导用大胆的动作表现这部分音乐。(集体展示)
(4)、总结。播放课件图片,同时欣赏音乐,并引导用语言完整讲述乐曲表现的内容。
(三)、集体表演,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按意愿选择不同角色,用自己喜欢的动作随着音乐完整进行表演。
今天欣赏的这首乐曲名称叫什么?小朋友都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旋律有些地方听起来很轻快、跳跃,有些则比较安静、舒缓。而且能大胆地表现出来,有的小朋友还会合作表演,真棒!老师太喜欢你们了。
(四)、随着音乐,请小松鼠参观幼儿园,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时投放点谱图、各种打击乐器,采用不同形式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和感知队形图示的基础上,用动作和队形表现音乐形象。
2.创编舞蹈动作,并选择合适的动作变换队形。
3.学习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活动准备:
1.音乐、音响设备
2.队形示意图、磁性底板
活动过程:
一、理解队形示意图师:小朋友们,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张图,这是跳舞用的队形示意图,你知道图中的标记表示什么吗?黑的表示什么?白的表示什么?
师:你们看出来,这表示什么队形吗?这“两横排”是怎么排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排队的时候,横排要对齐,竖排要对齐,每个小朋友之间还要空开一定的'距离,这样跳舞的时候才好看。
师:有没有哪组小演员愿意来试一试,排成这样的两横排呢?
师:排好了吗?“观众们”觉得他们排的怎么样?
师:其他两组想试试吗?这次我可要提高难度啦!我数到10,就要站得像这组这么好,可以吗?
师:刚刚,我们的“两横排”已经排的非常好了。那会不会排其他队形呢?看,这是什么队形?哪些小演员先来试试?注意间距哦。
二、创编动作:
师:今天,老师收到一个通知,森林里面要开舞会了,请仔细听,会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听音乐!
师: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啊?他们跳舞时会做什么动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学一学各种小动物吧!(自由模仿)师:小朋友,这么好玩的舞会你也想去参加吗?那我们也要排练个节目,要不我们也来跳个舞,怎么样?就刚刚听到的音乐,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呢?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吧!
三、变换队形:
师:现在我们要来站队形跳舞了。看,这张队形示意图表示什么意思呢?先是“一横排”,再变成“圆形”,那刚刚做的2个动作哪个更适合换队形呢?好,我们来试试看,哪组演员先来挑战?
师:小朋友,你们还会做什么动作呢?那我们是在什么时候换动作呢?
出示新的队形变换图,边换动作边换队形。
师:好,再请一组小演员上来,记住,要换动作变队形哦!
师:你们还想换什么动作呢?(再请一组)师:小演员们可真厉害,跳的舞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参加舞会吧!
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有着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如节奏教学、语言教学、声势教学、动作教学、乐器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案在语言方面还结合许多文化在其中。在奥尔夫音乐教案中是怎样将这些内容融入其中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呢? 奥尔夫音乐教案之《森林狂想曲》 准备:音乐《森林狂想曲》 目的:训练听力,么应能力、身体的协调性。 过程: 1、 教师请家长带着幼儿倾听音乐 2、 请家长与幼儿拉成一个圆圈站好,并请每组家庭想象自己是一种动物,动物的动作用姿体语言表现 3、奥尔夫音乐教案在教学中虽然体验自由,但在自由的`同时还要有规矩,也就是奥尔夫音乐教案中的游戏规则:音乐响起后请每组家庭都要做好准备,因为教师会在不定时的给每个家庭指令,点到哪组家庭该家庭就做相应动物的动作并配有音乐的节奏舞动身体! 4、在音乐中,教师会不停的变换家庭,这就训练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及专注力,同时感受音乐的节奏及旋律!《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
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
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
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
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
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
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尝试即兴演奏)
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
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
(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
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
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
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四、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今天的演奏到此结束,恭喜你们,演出成功!谢谢小演奏家们,现在森林音乐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
课后反思:
当孩子们聆听那潺潺流水、雀鸟、蛙声、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时,我感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其次,乐曲中欢快的主旋律、鲜明的形象,清晰的结构是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的.,曲中变换的旋律又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我根据大班年龄特点,使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的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知道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活动开始我让幼儿以倾听乐曲前奏,在我语言描述下的森林美景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并制造悬念,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这里,我结合图谱让幼儿分段欣赏,并利用故事情节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性质和各段的情绪。在欣赏时,我引导幼儿只要不影响同伴,可以摆各种造型动作,随着旋律释放表演激情,欢快的乐曲加上有趣的情节,幼儿想象着自己是小动物,用创造性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欣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在孩子意犹未尽中结束整个活动。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捕捉孩子话语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给予积极恰当地回应;个别环节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我有些急躁,没有及时的设计一些层次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总之,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睿智地促进师幼良性的互动,是我今后教学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标。
小百科: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
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
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
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
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
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
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
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尝试即兴演奏)
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
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
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
(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
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
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
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
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
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
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四、感受快乐,结束活动
“今天的演奏到此结束,恭喜你们,演出成功!谢谢小演奏家们,现在森林音乐舞会开始啦,我们一起去跳舞吧。”
课后反思:
当孩子们聆听那潺潺流水、雀鸟、蛙声、虫鸣等大自然的声音时,我感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其次,乐曲中欢快的主旋律、鲜明的形象,清晰的结构是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的,曲中变换的旋律又给予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我根据大班年龄特点,使幼儿在充分感受乐曲的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肢体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知道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活动开始我让幼儿以倾听乐曲前奏,在我语言描述下的森林美景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并制造悬念,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这里,我结合图谱让幼儿分段欣赏,并利用故事情节帮助幼儿了解乐曲的结构、性质和各段的情绪。在欣赏时,我引导幼儿只要不影响同伴,可以摆各种造型动作,随着旋律释放表演激情,欢快的乐曲加上有趣的情节,幼儿想象着自己是小动物,用创造性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欣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在孩子意犹未尽中结束整个活动。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捕捉孩子话语中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给予积极恰当地回应;个别环节当孩子出现困难时,我有些急躁,没有及时的设计一些层次性的问题作为铺垫。总之,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睿智地促进师幼良性的互动,是我今后教学生涯中不懈努力的目标。
小百科: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活动目标:
1.发散幼儿的思维,感受、想象音乐的美好意境。
2.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乐器或肢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体验和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昆虫和动物图卡、森林画面、图谱、空白卡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
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首我觉得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来欣赏一遍吧。
1、观看画面,倾听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第一遍)
教师:你觉得这段音乐怎么样?听完有什么感受?
2、强调幼儿再仔细的听一遍,辨别出音乐中有哪些动物的叫声。(听第二遍)
教师:那我们再听一遍音乐,请你听听音乐中有什么动物发出叫声。
3、先请幼儿说说听到的动物叫声,再请幼儿猜测想象这些动物随音乐在干什么?
教师:你觉得这些动物随着音乐会做什么呢?(唱歌、跳舞、游戏等)
二、分段理解表现音乐
1、出示昆虫和动物的图卡,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的叫声。(ABAB)
教师:请你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来随音乐唱一唱。
2、出示节奏卡(1),请幼儿挑选几种动物来有节奏模仿叫声。
教师:小动物们唱得都不错,不过呢要是有节奏些就更好听了。
3、将图片贴在节奏卡下,提示幼儿随音乐有节奏的模仿动物叫声。
4、请幼儿想出简单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
教师:你们觉得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动物唱歌呢?
5、请幼儿创编动物跳舞的动作,教师加以整理。
教师:小动物唱完歌,还要做什么呢?
6、出示节奏卡(2),请幼儿想出表示动作的标志来对应节奏。
教师:小朋友创编的动作都很好,不过要是有节奏些跳起来会更加的美。
7、看节奏卡,练习两遍。(C)
8、和幼儿讨论制定小动物唱歌跳舞的图谱。
9、完整的随音乐表演一两遍。(ABABC)
10、分角色表演。
三、感受理解延伸
教师:小动物们又唱又跳,好高兴。你们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音乐呢?(打击乐)
1、出示几种乐器,请幼儿选择和动物相匹配的乐器。
教师:你觉得用什么乐器来表示青蛙呢?
2、教师和幼儿商量打击乐图谱。
3、看图谱,用乐器练习演奏。
四、结束游戏
幼儿围成圆圈,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静静的欣赏音乐一遍。
教师:小动物跳累了,休息了,静静的听着音乐睡着了。
随着蟋蟀与青蛙的叫声,“曲曲曲”“呱咕呱咕”传来几声幽扬的笛子之声,这灵泉便开始流淌。
仿佛蚂蚁们在有规律地喊着号子,犹如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在弹着钢琴,也像是一位隐居在山林的高人在哼着山歌,流畅,自然……
音韵瞬间升高了,由流淌的小溪变成飞流的瀑布。之后又轻柔了起来!疑?是哪位少女在唱歌,在少女的唱歌之后,霎时间声音又高了起来,仿佛在世外桃园一样,优美,就这样声音由高到低,由低到高……
不一会儿,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但是,这次还带着潺潺的流水之声,让人感到仿佛自己在大自然的优美风景之中,无比幽静与自然……
突然,音乐进入了高潮,侧耳一听仿佛万马奔腾。
稍后,声音越来越轻柔并偶尔传出蟋蟀的叫声,声音渐渐变低,渐渐变缓,同时还流入我的耳朵,流入我的心怀。
“曲曲曲……”仿佛一场自然演奏会的余韵回味无穷。
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会跳舞的蝴蝶,有会拉小提琴的蟋蟀,有会打鼓的青蛙,还有会唱歌的鸭子和知了……
中秋节已经快到了,那时候的月亮是圆圆的,它们要准备一个音乐会。它们向森林里所有的动物发出邀请函,请森林里的朋友来参加。
中秋节晚上,音乐会开始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第一个上台表演的是穿着五颜六色衣服跳舞的蝴蝶们,它们手拉手跳着优美的舞蹈,动物们看得目不转睛。第二个上台的是蟋蟀,它拉着优美的《月光曲》,动物们听得津津有味。第三个上台的是青蛙,鸭子和知了合唱着《荷塘月色》,鸭子唱着低音,知了唱着高音,它们合作得很有默契。它们一唱完歌,就掌声不断。节目越来越精彩,动物们越看越入迷。
这真是一个热闹的音乐会,有意义的中秋节!
我又一次用朝圣般的双手捧着书,依窗而坐。
我静静地听着。一片茂密的森林仿佛就在我眼前。天空翻出了鱼肚白,青蛙最先开始歌唱。
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整片森林,野兔、知了、山猪都被那响亮的“呱呱”声唤醒。太阳似一位负着重荷的老妇人,慢悠悠地向上爬着。
太阳突破了微云的重围,轻纱散开了,森林里弥漫着清新的空气,灿烂的阳光将森林映得通红。
小松鼠在一棵棵树之间蹦来跳去,俩大眼睛痴痴地望着从树缝中洒下的阳光。
微风拂过,野兔也抻了抻脖子,眨了眨惺忪的睡眼,毛发随着风舒展、飘摇,仿佛也被这境界给陶醉了,静立不动。
小木屋前那狗吠了几声,护林人也穿着睡衣走到门外,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
小动物们也纷纷窜到护林人身边,“叽叽喳喳”地围着他转。“好了,孩子们!”护林人也露出和蔼的笑容。
护林人又拿出了他的宝贝疙瘩――横笛,随后,一阵悠扬的笛声在森林里回荡,这时候,连黄鹂都不在歌唱,跟着摇摆,好像甘拜下风。
你瞧那天上盘旋的麻雀,展开翅膀,时而排成“一”字,时而排成“人”字,仿佛也在赞叹:“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晚上,青蛙们正举行一场合唱比赛,两队的青蛙们都纷纷站上"舞台",青蛙用它响亮的歌声让森林热闹起来,"喳喳喳,喳喳喳",是什么声音?啊!原来是小鸟为这美妙的歌曲伴奏呢,随后路过的小鸭不服气,也跟着嘎嘎嘎歌唱起来,蟋蟀拿着自己的小提琴,拉出美妙的乐曲。
啄木鸟用它帮老树爷爷治疗的声音为这份歌曲画龙点睛,小河和风也来一起伴奏,此刻,这片森林格外热闹,这些动物让这片森林增加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清晨,动物正在休息,虽然美妙的乐曲消失了,但动物的热情和欢快依然留在我们心中。这种乐曲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所以你必须安静地听,才能听到大自然的声音。
雾气托着蒙蒙的水泡,轻盈地穿梭在天空。树,翠绿的枝干错杂在一起,水气,雾气盘旋在密密的叶间,静静地立在土坡上。
风掠过树梢,轻轻抚摸大地的脸蛋,乍起一吹,惊动鸟儿,“扑扑”几声不见踪影。天空灰蒙蒙的,像是网上了一层银纱,时明时暗的星在灰色的纱帐中若隐若现,闪烁着它们的眼睛。
什么时候,阳光轻拂过树尖上,树叶在风中微微颤抖。小溪上,不知是谁,撒下晶莹的珠子,闪着粼粼波光向远处奔去。密密的草丛间,虫鸣模糊地穿梭在每个缝隙,此起彼应,何时,竹林伴着风声沙沙响起,碎碎的笛声,悠扬在天际。小虫的鸣声,回荡在沙沙声间。
朦朦胧胧的山雾,鸟儿轻快地吹起口哨,两翼有节奏地拍动,它也想做音乐家吗?蝉趴在树干上,翅膀在风中摇曳,呼呼的风声将它的鸣奏带到天上去。阳光透过树隙,阵阵声响自远处飘来,杂夹着鸟儿的,青蛙的,还有小虫的?
淌过坠满枯叶的小溪水,踏着溅起水花,水泡被风带到天空中。阳光好像穿透了晶莹的小溪水,那里,青蛙痴迷地响起它动人的歌喉。树叶晃动之时,轻快的笛声,小动物的声音回旋在天上。
太阳绽开笑脸,伸出它温暖的怀抱,天空似牛乳般洗过一样。森林里,大合奏进行着,浮动的串串水泡,带着青蛙“呱呱”的时响时弱的鸣叫,鸟儿婉转的清脆的啼叫和几声扑腾,虫儿的几声低鸣飞到太阳那儿去。
青蛙的一声蛙鸣,结了整场的音乐,河水带着它的美好向远处缓缓流淌……
夜悄悄降临,黑色渐渐弥漫了整个森林,蚂蚱开始叫了起来,“瞿瞿――瞿瞿――”清脆的声音传向远方。猎人们早早的回了家。所有的小动物都从洞里钻了出来,警觉地看着四方,直至猎人们走远了才开始它们的演唱会。
树林里
许多鸟放声唱歌,开始它们的集体音乐会“咕咕――咕咕――”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有的高亢,有的低沉。啄木鸟用尖尖的嘴巴,啄着木头“笃笃――笃笃――”。猫头鹰们“咕咕咕……”的叫着。一只小鸟高兴得险些从数上掉下来。蛐蛐们也毫不示弱,整个森林几乎被它们的声音所淹没“蛐――蛐――”小兔子激动得手舞足蹈踩得树枝“啪啪”作响。突然从深山处蹿出几只恶狼,嚎叫起来,吓得动物们纷纷躲进丛林深处。
草丛里
知了们排起了庞大的队伍“瞿瞿――瞿瞿――”的叫了起来,吸引着雌性的到来,两只知了为了争夺地盘,竟然打斗起来。可爱的土拨鼠吃着果子,“咔吧,咔吧。”响得很。
池塘边
月光洒在湖面上,许多白天鹅在水面上游动着,天鹅的舞姿伴着蛙鸣声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荷花在炎炎夏日开得更加美丽,青蛙们正在举行世上最大的音乐会,优美的旋律,美妙的声音轻轻地触碰着人们的耳膜。
夜渐渐深了,许多动物睡着了,偶尔传来几声虫鸣……
从前,有一位住在森林里的少年音乐家,名叫阿力,酷爱吹笛子。他很勤奋,每次努力做完家务事后,就吹起自己心爱的笛子。一到夜晚,森林就响起阿力深情而优美的笛声。
可是,阿力在这寂静的森林里,没有一个朋友,他觉得很寂寞,很孤独。一个晚上,他去森林深处散心,拿着笛子吹起来。这天籁之音,竟然引来了一大群动物,有青蛙,有鸟儿,有虫子,还有野兽……
动物们为阿力的音乐而陶醉,不自觉地翩翩起舞,还给笛声伴奏――狗在有节奏地吠叫,鸟在动情地歌唱,蟋蟀也在拉着它们的“小提琴”。阿力好开心呀,他从没见过这么多动物,而且它们还欣赏自己的音乐。
从此,这群动物成了阿力的好伙伴。每天晚上,阿力都到森林里,一边给动物演奏,一边和它们玩耍。他再也不孤独了,在这里,他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直到有一天,阿力患了重病。那一次,他给动物们吹奏了最后一首曲子,就倒下了。动物们都伤心得流泪,它们将阿力埋起来,还为他立了一个石碑,献上它们所能发出的最好听的声音,给这位纯洁、善良的小音乐家。
★ 森林狂想曲作文
★ 明日狂想曲作文
★ 最后狂想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