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cep”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教案-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课后练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说明。
A、下雨 B、晴天 C、阴天
二、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从“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3、利用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
5、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
6、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
8、某些植物和动物的行为为我们察觉天气的变化提供了信息。( )
9、当松果的鳞片打开时,表示即将下雨。( )
10、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
11、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
12、生物能准确地预报天气,有了他们,我们就可以不听天气预报了。
13、下雨前,燕子会低飞,蚂蚁会爬向高处。
三、简答题
1、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有经验的人不用听,看气象预报,观察一下天象,就能知道天气的变化,流传在民间的一些谚语是许多人经验的积累.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如:松果的鳞片紧闭,说明将要下雨;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下雨:鱼儿经常浮出水面,说明可能要下雨。
2、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3、人们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人工降雨就是人类利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了天气。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改变天气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四、小明记下了某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小明提供的信息,在方框中打“√”。
早上:白茫茫的,看不清50米外的物体;穿上厚厚的外套,戴好手套,在书包里塞了把伞。 中午:操场上到处都是水,大树被吹得直摇摆;只好呆在教室里看书。
傍晚:天空依然阴沉沉的;炊烟快速地往东飘去;路灯也比平常亮得早。
天气情况:( )晴天 ( )多云 ( )阴天 ( )雨天
早上情况:( )有雾 ( )有霜 ( )有冰 ( )有露
气温情况:( )炎热 ( )温暖 ( )凉爽 ( )寒冷
云的情况:( )积云 ( )层云 ( )卷云
风的情况:( )东风 ( )南风 ( )西风 ( )北风
风速情况:( )无风 ( )微风 ( )大风
五、分析题
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栏目打上“√ ”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的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天气情况 ( )晴天 ( )多云 ( )阴天转雨
早上天气特点 ( )有雾 ( )有霜冻 ()有露
气温特点 ( )温暖 ( )凉爽 ( )寒冷
云的类型 ( )积云 ()层云 ( )卷云
风 向 (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风 速 ( )无风 ( )微风 ( )大风
六、分析与思考。
1、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对应的栏目后打“√”。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雾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分——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方向飘去。
1.阴有雨(√) 2.有雾(√) 3.寒冷(√) 4.大风(√)
5.层云(√) 6.东北风(√)
七、根据小明提供的某一天的'天气信息,在下表的相应位置打“√”。
上学时——能见度1O米;需要穿毛衣;许多人外出时都带了雨伞。
中午时——汽车开过时,许多地方都溅起水花;大树被吹得直摇摆。
八、根据老师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说出这天的天气情况、早上天气特点、气温特点、云的类型、风向和风速。(画“√”)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撑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九、小方明天一大早要去秋游,晚上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明天晴转多云,最低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28摄氏度。
请问:(1)小方明天需要带伞吗?为什么?
(2)小芳明天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衬衫加外套 C、衬衫
十、下表是小明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毫米) 记录人:陈小明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
(1) 本月中,下雨天共天,其中小雨()天,中雨()天,大雨()天,暴雨()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十一、我能操作:
1、根据一月的降水量记录情况,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在本月中,下雨共( 16 )天,其中小雨( 2 )天,中雨( 8 )天,大雨(3 天;暴雨( 2 )天,大暴雨以上( 1)天。
(25毫升的降水量,我把它归为中雨里面了)
(2)在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2、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绘制气温变化柱状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过程与方法: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一、教材简析:
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并分别记录在“天气日历”“气温填充图”“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这节课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
以《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一课结束了四年级第一单元的教学,教学效果是一个班比一个班好些。
上午,四(3)班的课上得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一没能及时督促孩子记录天气日历;其二急着处理两件临时冒出来的小事而忘记了在课前去了解学生整体对于天气日历的记录情况。
上完了《天气日历》后,我让每位学生按照课堂指导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将数据记录在书本上“我的天气”的表格中。我只是在每次上科学课的时候才想起问他们的记录情况,平时我几乎没有去过班级过问,我似乎也忘记了这件事。
上课了,我努力平静了自己的情绪,展示给学生最阳光的一面。孩子们的记录很糟糕,一个班级只有三个孩子和我一样记录了从9月14日到今天的天气日历。我请三个完成任务的孩子分别给大家说说记录天气日历半个月以来的天气状况,和我的记录基本一致。
由于多数孩子不能亲见记录符号与数据,仅凭听很难记住这么多的天气情况,很难归纳出半个月的天气变化,只能给出他们一些记录状况。
最后利用PPT课件,将天气日历的'几个内容进行一下总结吧。下午吸取了经验与教训,又通过一个中午的自我调整,重新设计了课堂PPT。
为了避免学生无从下手的局面,我将自己记录天气日历以图片的形式在PPT中展示,方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了半个月的天气信息。
PPT的展示,学生能很快从气温、云量、降雨量、风速等几个方面对天气进行总结分析,认识到我们本地区9月下旬的天气变化情况,气温较稳定,高温基本维持在30℃左右,低温一般保持在22℃,最高一天是9月20日达到34℃,多云天气为主。孩子们能一目了然地找到半个月来的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17℃。9月22日起,开始降温,降温幅度比较大。还清楚地了解到了风向和风速及其他一些天气信息情况。
课上,还指导他们根据5天的降雨量绘制柱状图。
下午的2节课,上得比较顺利。
吸取经验教训:像本单元这样布置学生中长期记录的任务,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督促,否则只是一句空话,流于了形式,直接影响后面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
3、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
(一)统计天气信息
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2、分组统计
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二)分析天气信息
1、反馈:
(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
3、单元评价
(1)问:今天天气怎样?
(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
★ 四年级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