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语文教案通用5篇
一、先通读一遍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题目《我的老师》,文中的“我”是谁?“老师”是谁?(我”是海伦·凯勒,“老师”是安妮,莎利文。)
2、文中的“我”和正常人有什么不同,她依靠什么感官认识世界?(她既是盲人,又是聋哑人。她认识世界只能用触觉和味觉。)
3、她的教师和我们在学校见到的老师有什么不同?(她的教师是只教她一个人的家庭教师。)
二、先看下列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依次到文中去找相关的答案。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利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你是从文中哪些段找到答案的?(阅读前三段和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忽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莎利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莎利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基础——词。)
3、莎利文老师又是如何让她认识、了解大自然的,是什么事情使她有了正确理解事物的思想?(莎利文老师把她带到大自然中,运用她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使她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利文老师让她坐在树上等候老师回去取午饭,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她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帮她回到地上。这件事使她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这使她有了思想——运用词汇的思考。)
4、海伦·凯勒又是怎样懂得抽象词语含义的呢?比如对“爱”的理解。(老师指给她“爱”在心里,她不理解;花香是“爱”吗?不是,“温暖”是爱吗?不是。当她穿错袜子的时候,老师请她“思考”。老师运用比喻:“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使她懂得了爱是一种情感。体会到她的心是和别人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的。)
[写作指导]
一、这篇课文和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内容上分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请你一一指出。(①都是对老师的怀念和赞美;②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③都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二、从海伦·凯勒的特点考虑,在写法上与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同?(魏巍回忆蔡芸芝老师可以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然而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只能凭借她仅有的触觉去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三、从海伦·凯勒的写法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一生。有时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来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也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课堂实录
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2、理解词语
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说明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反复读
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
②课外教我们跳舞;
③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
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
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三、深入文本,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意在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
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
明确:蔡教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学科的。文中有这几处地方可以说明:
(1)“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2)“让我们观察蜜蜂”。
(3)“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4)“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用石片或木板制成)。
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3、课文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
明确:热爱孩子。
4、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
①假打真爱
②教跳舞
③观察蜜蜂
④教读诗歌
⑤排除纠纷
5、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
明确:
①老师爱我们;
②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
③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④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
⑤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
6、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学生充分讨论。
明确: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热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在详略方面的安排。希望同学们从写人的角度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老师。
教学目标:
1、明白本文记叙了几件事,并能够区分详、略写。
2、说说蔡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教学内容、学生状况及课前准备:
指导预习,介绍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含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有人把老师比作红烛,说老师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也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说老师像春蚕一样,为别人吐尽了丝,同时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其实,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老师也有自己的甘甜。有人要问,老师何时才会有这样的感觉,看了下面一篇文章后大家就明白了。
二、介绍作者(学生根据手头资料简介,老师作补充归纳。)
三、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给文章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围绕着课题共写了七件事,哪七件?用简要的话概括每件事的内容。
2、哪几件事是详写,哪几件事是略写?哪几件事写了老师爱我们,哪几件事写了我们爱老师?
3、你认为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请阐述你的理由。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老师讲解归纳并板书
五、蔡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本文的作者,以致于他成为了一个大作家也难以对老师忘怀。大家从小到中学,也接触了许多老师,肯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下面请大家制作一张卡片,来送给这位老师。
明确各式,卡片上的话语让学生以这样的形式来写:
听到您的姓名,我还记得,有那样一件事,使我难以忘怀:老师,感谢您对我的,此时此刻,我想对您说。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阅读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并比较与本文在写作方法以及表达的感情方面的异同。
板书:
假装发怒(略)
看写字(略)
教跳舞(略)
排除纠纷(详)
观察蜜蜂(略)
梦中寻师(详)
教读诗(略)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教学活动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将表现性绘画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教学中我如下安排: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在学习指导中通过示范画或学习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作业之后,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学习。
教学重点:
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
教学难点:
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
二、词义的辨析和推断。
三、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四、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掌握记叙要素和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感情线索。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也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云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二、作者介绍,解题[幻灯片]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战暴发后走上革命道路。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原文写了三个老师,这里节选写蔡老师的部分。本文的体裁是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云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理解,分析一。
四、讨论,填写空白
找出记叙每件事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口头复述“梦里寻师”的故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从文中所叙的七件事中,你能看出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我”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七、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八、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果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的(考虑)。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教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九、布置作业:
1、查工具书、辩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孤(gú)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
★ 我的老师教案
★ 我喜欢的语文老师
★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 我的语文老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