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Unit 3小学四年级教案教学设计(共含1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蔚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时的主要句型:These are your pants. And those are my shoes.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在情境中理解主句型。
【教具准备】
1. 本课生词的单词卡片。
2. 课文的配套挂图。
3. 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4. 教师和孩子小时候的衣服。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Lets chant
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巩固单复数形式的表达。
2、Guessing game
孩子们都闭上眼睛,一个孩子描述自己的衣服,大家猜猜他是谁。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拿出几件学生小时候的衣服,让孩子猜猜是谁的,导出句型:“These are your pants.”然后,教师拿出几件自己的衣服,让孩子猜猜。导出句型:“Those are my shoes.”教师指着两组衣物,反复重复以上两个句子,让孩子对主句型有所了解。
教师播放录音,让孩子观看故事,理解内容。边看边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说一说,在句子 “They are so small.”中通过动作引导孩子理解句意。
分角色小组练习和表演。
lets find out
出示配套的挂图,让孩子用学过的句子进行描述。
两人一小组说一说。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 失物招领
把孩子们的一些衣物放到讲台上,让孩子描述,描述正确了就可以取回。
2. Yes or no
教师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桌上的衣物猜一猜,These are my socks./...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孩子带来自己小时候的衣服。
两个孩子一组运用学过的句子进行介绍。
仿照课文内容,表演故事。
各小组展示。
本节课是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4 It’s warm today. Part A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关于谈论天气状况的一些基本的形容词和句型,本课围绕weather一词展开,学习四个关于天气冷热暖凉的单词,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故事表演,力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时的目标为:1.能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hot ,warm, cold ,cool, weather.和weather report. 2.能利用所学句子来表达不同地方的天气,如It’s warm/cold/…in….能进行问答:What’s the weather like here? It’s…in….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说、认读单词warm, cold, hot, cool,weather和weather report. 难点是:能听说并熟练运用This is the weather repor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here? It’s warm/cold /…in….能.
本节课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这节课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为成功: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层层深入,递进,学生学习由浅入深,易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2. 对新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比较落实。为了让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读、猜、演、说等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及时的掌握单词并能进行运用。
3. 本节课利用烧杯装入了不同温度的水,让学生亲身感受了冷热凉暖的变化,在教授cool这个单词的时候,用图片解释它的两种意思,学生易理解。weather这个词是本课中发音最难的,我用天气变化的图片引出weather ,结合以前学过的sweater 和father这两个单词的发音进行比较,既可复习旧知识,又可突破本课难点。用一个chant 来操练和巩固weather 这个单词的发音,这样学生易掌握。教weather report这个单词的时候,播放从网上下载的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音乐,学生对此音乐应该相当熟悉,在音乐的伴随下学习weather report,学生一定非常有兴趣。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由于本节课是我参加今年我校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活动的一部分,而我个人目前又兼任了很多的行政工作,教学的班级不是自己的班级,所以教学的内容安排很多,虽然效果还是不错的,但由于之前“备学生”的环节,自己下的功夫过少,将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对时间的安排与把握不够火候,拖堂了。
2.在本课时的教学中,由于是大班教学,为了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与操练,于是,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后部分的表演时间明显偏紧。还有由于教师的示范,学生在演的时候没有放开来。
3. 评价忘了总结并且环节之间的衔接语还不够。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地上下来,而且学生也比较的配合。这些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但是我觉得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过的操练和说的机会,让他们学好英语,说好英语。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仍需继续努力,不断探索英语学习的最佳方法。
一、教学内容:
译林版小学英语5上Unit8 At Christmas (Cartoon time & Song time )Period 2
二、教学目标:
Knowledge objects:
1.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sing, songs; new phrase: merry Christmas; new sentence pattern: what’s wrong with …?
2. To let students know how do people celebrate the different festivals in western countries.
Ability objects:
3. To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by reading and practicing the cartoon time.
4. To develop students’ communicative ability by learning the useful expressions for celebrate the festival.
Moral objects:
5. Be able to enjoy the great fun of this cartoon story.
6.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enjoy the fun of helping others.
三、教学重难点:
1. To make the Ss grasp and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 cartoon time.
2.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se useful expressions for celebrating a festival and replying in their own dialogues related to the daily life.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 Greeting
2. Leading in
a. Play a game:’Non-stop talking’
(渗透enjoy和send)
b. Review Story time.
Step2. Presentation
Song time and Cartoon time
1. learn the song
(PPT shows picture1 of the Cartoon time)
T: Who are they?
S: Sam, Bobby and their friends.
T: How are Bobby and Sam?
S: They’re very happy.
T: What time is it?/ when is it?
S: It’s at Christmas.
T: Yes, it’s on Christmas Day.
T: What are they doing?(Ss listen to the song)
S: Sing the songs.
新授sing the song
T: Can you tell me the title of this song?
S:... (揭题: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2. Enjoy the cartoon
(PPT shows the story)
T: Who is not happy?
S: Mr Turkey.
T: Mr Turkey looks sad. (新授sad) , so what will you say to him?
S: What’s the matter, Mr Turkey?/...
T: We can also say: What’s wrong with you? (新授)
3. Read and answer
1) 引出:It’s a lot of fun! I always have a big dinner on Christmas Day!
2) 引出I don’t like Christmas, people eats us on Christmas Day.
4. Read together
5. Act Cartoon time
Step3.consolidation
1. Send presents.
2.Cultural infiltration: ‘The White House Turkey Pardon’.
3. Other popular holidays
Step4.Ticking time
Step5.homework
Retell Cartoon time.
Try to know more about the festivals in western countries.
板书:
Unit8 At Christmas
First Sing Christmas songs buy presents
Next enjoy Christmas food buy a Christmas tree
Then send presents
Finally know about holidays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3教案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是介绍(Introduction)和确认人(Identify
People)两个功能项目,运用This is…, Is that…等句型进
行语言训练。
二、单元任务设计
Go for it教材非常灵活,可适用各层次的学生,我将Unit
3分成Section A和Section B进行安排,每个Section设
计的活动可根据学生基础安排在1个课时或2个课时内完
成。
三、教学步骤
ⅠSection A
1、学生事先准备家庭照片或和朋友的合照等
a、老师首先介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This is my… These are my…
b、由学生尝试介绍自己的家人
由此得father. Mother. Sister等与家庭有关问题呈现
2、游戏:a guess game
收集父亲或母亲的单人照、学生小时候的照片,通
过下列对话,猜出人物
S: Is this xxx’s father?
T: No, it isn’t.
S: Is that xxx’s father?
T: Yes, it is. Great!
3、2人小组活动
由2人小组完成下列对话(使用已备照片)
A: This is my father. His name is…
B: Is that your mother?
A: No, it isn’t. That’s my sister.
4、语言拓展:教师准备一组外貌特征显著的任务照片
请学生提问或表达句子:I think this is…
…that is…
ⅡSection B
1、教师两次介绍自己的family. 如下:
This is my grandfather. His name is Mr. Hu.
That is my mother. Her name is …
之后呈现一个不完整的家谱图。如:
A / grandmother
|
|--------|
|---| |---|
father B uncle C
提问:What is A?
What is B?
What is C?
What’s my mother’s name?
(通过这个环节,使得学生熟悉家谱图的结构,也学习了听力)
2、小组活动.
2人小组,设计一个家谱图,可以是根据实际生活,
也可以是虚构的。准备就绪后,请学生介绍。
3、小组竞赛.
教师出示一副焦急的母亲图片,以营造气氛。
提供单词: Worried. Look for…
要求学生使用本单元的单词。句型对这副图进行对话和描述。
注:四人小组分工,2人表演对话,2人进行记录整理。
根据质量、速度和创意打分。
示范对话:
A: Excuse me, is this your mother?
B: No, she isn’t.
A: Is this XiaoMing’s mother.
B: Yes I think so. Why is she worried?
A:I don’t know. Let’s find XiaoMing.
4、巩固性练习。
学生介绍家人的照片,并就此写成一封信,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
Project English 是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这套教材通过不断出现的任务和活动,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手段与他人交流。
Unit 3的主题是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本单元围绕着世界语言——英语展开。谈到了英语的广泛应用,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同国家应用英语的差异,英语的发展,手势语及英语学习策略等问题。这些话题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息息相关,让人兴趣说的一个主题。本节课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三个话题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围绕着英语学习策略展开,由王俊峰学英语有困难引出话题。本课的学习任务源自真实的学习生活,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的谈论也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功能意念项目之一。本课的学习也为之后的三个section英语学习策略的谈论打下了学习基础。
2、教学目标
初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是有一定基础的,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目标,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
dare, grammar, copy, notebook, diary, repeat
B.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组
At times, feel like doing, keep a diary
C.语法
疑问词加不定式的表达方式(Wh-+to do)
D.主要句型
Could you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in the U.S.A?
I don’t know what to do.
You’d better not.
I dare not speak English in public.
(2)能力目标
学生学习并掌握谈论自己在学习英语的困难,熟练并运用疑问词加不定式做宾语这个语言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听的过程中进行说的能力训练。
(3)情感目标
A.有学好英语的信心,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
B.乐于参加课堂中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C. 对英语有更深的了解,能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4)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学习英语。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A.学习Wh-+to do 作宾语。
B.谈论语言学习的策略。
(2)难点:谈论自己在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并向别人提出建议。
二、教法阐述
依据课程改革,英语教学内容转变成为从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话题和场景导入语言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知识和技能。因而在教法上提倡由学生亲身体验、实践,通过交流与合作,师生共同参与构建知识过程的探索与发现式教学模式。这一节课,我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Pre-task,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途径并学习本课新单词及词组,为下个任务做准备;While-task,学习1a,独立完成1b表格,做听力练习;Post-task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共同讨论遇到英语学习困难的提示语。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小组活动
《标准》建议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因此,我把全班分为八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小组中的讨论、角色表演等活动。
3、任务评价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要进行形成性评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求学生参与活动,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肯定,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评分表格:
Name Class
Date Hands Up Right Answer Total
注:1、此表格可以在每一节课上使用,请在日期栏上注明上课日期;
2、每次举手得1分,回答正确得2分,本节课结束后统计出总得分。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我表现打分,得分最高的学生是本节课的“小英语专家”。各组还要把各人的得分相加得出本组的总分,总分最高的小组是本节课的“团体冠军”。对“小英语专家”和“团体冠军”都给予表扬。
三、学法指导
在英语课程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还注意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
1、认知
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预习,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
2、交际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交际活动,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合作
把班级分成学习小组,在任务活动中,让各位同学积极参与,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探究
在语法上,不要求学生死记语法规则,而是让学生在反复操练、实际运用中发现、了解并掌握。
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看看自己是否积极参与课堂的活动,以及自己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促使他们努力争取进步。
四、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本着紧抓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Step 1 Warming-up
1、Free talks
用大屏幕显示本节课的课题Could you give us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T: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English. We can also say “We are learning English today.”
T: Are you good at English? Do you have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谈到
学生学英语遇到的困难,这个贴近学生学习的问题一下子就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Step 2 Pre-task
1、Learn new words 学新单词
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一个英语角的图片,对学生说English corner is a good place to improve our oral English. At times I speak English in public, so I dare speak English in public. Can you make yourself understood in public?.. 并把新单词写在黑板上,反复跟读几遍。
2、Learn grammar “Wh-+to do”,学语法并举例造句。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自己发现语法规律,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了解并掌握。
在预备任务中,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扩大了学生的语言输入量,扫除了下个环节中的单词和语法障碍。
Step 3 While-task
1、利用大屏幕放映课文的插图和问题,播放课文1a部分的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合上书本进行听力训练,并基本能回答问题;第二遍让学生并完成1b表格。
2、跟读1a.
Step 4 Post-task
1、Discuss in group “What difficulties do you have?”小组讨论并由组长做汇报
2、Give some advice for them.个人发言。
3、T: Can you use these tips to talk about the difficulties.完成part 3.
4、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评分表上的要求为自己打分,小组合计本组总分,评选出课堂的“小英语专家”和“团体冠军”。
Step 5 Homework
书面完成,写的训练。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write an e-mail/ give him/her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Name Difficulty
Kate Not good at oral English
Sally Weak in listening
JimCan’t use grammar correctly
教学反思:这堂课我以“任务型”教学模式,设计了多项交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英语知识,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使得课堂生动活泼。并注重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就学习的内容主动练习与实践,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I.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准确掌握并熟练运用:
单词:drum,drums,violin,instrument,concert,lend...
短语:What a pity!
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陶冶学生的音乐情操。
II.教学重点:感叹句,lend的用法
III.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
IV.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V.教学过程:
第一步:呈现
1.通过呈现吉他与钢琴的图片,复习单词guitar,piano.然后呈现架子鼓与小提琴的图片,引入新单词drums,violin.
2.完成课本64页的2。在每幅图片下面写上乐器的名字,从而呈现新单词instrument.然后听对话,为图片标序号。最后核对答案。接着提示学生各种乐器混合演奏,称之为音乐会,呈现新词concert.
第二步:练习
1. Listen, read 1a and mark T(True) or F (False).
(1). Sally is going to a concert.( )
(2). Jack is going to play soccer with Steve.( )
(3). Celine Dion will sing at the concert.( )
2.Read 1a and fill in the blanks.
Sally is going to a _____. Celine Dion will _____ the concert at the ____ ____. Her song ____ beautiful. It is a pity that Jack will not go there, so Sally will ____ him some CDs.
3.Watch the flash of 1a,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挑两组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组做评价,并给出分数。
(1).What is Sally going to do this Sunday evening ?
(2).What is Jack going to do ?
(3).Which singer will sing at the concert ?
(4).When and where will she give the concert ?
第三步:巩固
1.展示Celine Dion的照片及简介,欣赏My Heart Will Go ON,从而引出感叹句Oh,it sounds beautiful!然后完成1c.最后对感叹句进行总结。
2.总结lend的用法,完成其练习。
3.Read the posters in 3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posters.
(1).When and Where will they hold the concert ?
(2).What time can we have the music lessons ?
(3).Can we learn to dance in the music lessons ?
4.Make a conversation similar to 1a. Example :
A: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aturday evening?
B: …
A: What lesson are you going to learn?
B: I am going to learn…
A: How much is it for one lesson?
5.让学生总结重要的表达,并用投影展示出来。然后当堂课通过两个单选测试。
第四步:作业
1. Recite the conversation by yourself.
2. Make a poster about the basketball game between your class and Class 2 in groups.
第五步:板书设计
Unit3 Topic 2Section A
Key words:
drum
drums
violin
instrument
concert
lend
[教学目标]
1. 能够读懂Let's read部分的短文并完成文后的练习。
2. 能够听、说、认读句子:It was a long holiday. We left Beijing on February 1st and got to Harbin on the 2nd. For the last day of the holiday, we relaxed and prepared to go back to work or school.
3. 能够完成Let's find out部分的练习。
4. 能够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认读句子:It was a long holiday. We left Beijing on February 1st and got to Harbin on the 2nd. For the last day of the holiday, we relaxed and prepared to go back to work or school.
2.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认读以下单词和短语:relaxed,prepared to ...,go back。for the last day of the holiday。
[教学准备]
录音机和录音带;本课时的单词卡片和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Warm-up
1. 教师放Let's sing部分的歌曲录音,学生一起跟唱。
2. 教师放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学生有节奏地说唱。
(二)Preview
1. 学生听录音跟读B Let's talk部分的对话。
2. “拼句子”游戏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报一个四会句子,如:How did you go there? 各组第一名学生起立拼读句子的第一个单词,第二名学生拼读第二个单词,以次类推,拼得又快又正确的小组得一分。
3. 教师出示A、B部分Let's learn的短语卡片和地名卡片,学生就卡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
(三)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read
1. 教师接着上一个话题问学生:When did you go to Beijing? I went there on October 2nd. 教师接着学生的问答说:That means you left Ningbo/... on October 2nd. When did you get to Beijing? 引导学生回答:I got there on October 3rd. 教师板书left和got,告诉学生left是leave的过去式,got是get的过去式。教师问:When did you come back? 引导学生回答:I came back on October 6th. 教师说:It was a long holiday. 并板书:It was a long holiday. 带读该句子。
2. 教师询问学生的作息时间表:Where were you at 7 o'clock yesterday? 引导学生回答:I was at home.教师可询问学生一天的行程安排,从而引出relaxed,对话设计如下:
T:Where were you from 12:15 to 12:45?
S:I was on the playground.
T:What did you do?
S:I played ping-pong.
T:You relaxed.
3. 教师呈现以下问题,学生集体读一遍,然后阅读Let's read部分。
① When did they leave Beijing?
② When did they get to Harbin?
③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2nd?
④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3rd?
⑤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4th?
⑥ When did they do on February 5th?
4. 学生回答以上六个问题。教师放Let's read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并提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师解惑答疑。
5.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补充句子的练习。
Let's find out
1. 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教师提问:How did people travel years ago? 请学生试着问答。如果学生答不出,教师可继续问:Did they travel by plane? 引导学生回答。然后教师继续提问类似的问题,带领学生找出古代不存在的交通工具。
2. 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做该游戏。
Let's check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Let's check部分的练习。
(四)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完成活动手册中的相关内容。
2. 学生课下查阅交通工具发展史的相关资料。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而第三单元的难点和重点就是 be going to do将来进行时态,而这也是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因为一些需要书写的词组,比如说 this evening, this afternoon等,学生对于朗读都已经掌握了,不需要过多浪费时间操练,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也设计了一些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以前我运用了大小声的操练,学生已经习惯了这个游戏,没有什么兴趣,在今天的课堂上我稍微进行了改变,让一小组一小组的同学来进行这一操练,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由此可以发现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操练已经感到厌倦,但是如果教师稍微进行改变,学生还是比较乐意接受。
另外对于语法是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我在课堂上虽然运用了练习希望以次让学生从中掌握规律,但是在总结的时候,可能由于时间过紧,我直接告诉了学生规律,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规律,这样也许印象更为深刻。另外这节课的整体结构我觉得安排的不是很好。对于有规律的一些时间比如说 this morning, this afternoon, this evening , 因为单词学生已经掌握了,所以可以一起出现让学生来学习,把更多的时间让在其他词语和语法操练上。
小学英语pep8 Unit3 教案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Main scene Let’s start Part A Let’s learn Let’s find out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三、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六、教学过程 1、 Warm-up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Cman game. 玩游戏,猜单词。 ( watch, wash, clean, play, visit) 2、 Preview (1) Let’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 听一遍录音 b、师生一起说唱 (2) Let’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 Today is April the 10th. It’s Sunday. (2)、教师说:On 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3)、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4)、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 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day? 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 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d。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5)、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板书句型并朗读。 (6)、呈现词组: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强调这些过去式的发音。/t/, /t/, /d/, /d/, /id/。 (7)、Activity one: Bingo! (8)、师生问答。(语言内容,媒介) (9)、Activity two: 摘苹果游戏 (10). 教师领读 Let’s learn部分。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Let’s find out. (1)、教师通过CAI出示图片,提问: What did Zoom do last weekend? 板书并认读:do-did, water-watered. (2)、教师问几个学生:What did you do? (3)、Do a survey。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并做好记录。 完成后上台进行解说。 (4)、填入所缺的单词。 (5)、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应练习。 (6)、回家朗读课本Let’s learn部分,抄写词组。 七、板书设计: Unit 3 last weekend watch-watched wash-washed clean-cleaned play-played visit-visited do-did water-watered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 I watched TV.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A Let’s try Let’s talk Let’s find out C Good to know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够用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进行简单的提问,如:Did you clean the room? Yes, I did. / No, I didn’t. 3、能够听懂并完成Let’s try部分的联系。 4、能够运用新语言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5、了解Good to know当中的标志的意思。 三、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四、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了解动词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识记help的意思。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六、教学过程 1、 Warm-up (1)、Enjoy the song: At the zoo (2)、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Preview (1)、Activity 1 (2)、Let’s try.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 … T: What about Chen Jie?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Let’s talk 设计主情景“我是小小侦探” (1)、“谁打扫了教室” 教师用课件动画形式出现一个明亮干净的教室。 出现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John。 Look, our classroom. It’s very clean and tidy. But who cleaned it. I don’t know. I want to thank him.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him? J: I can help you to find him. John跑了出去,碰到了Sarah,John就问Sarah.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arah: Hmm! I watched TV. John跑去问了Wu Yifan.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mm! I played football. 板书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学生朗读。 教师头带John的头饰T: Look, John come to our class. He wants to find who cleaned the classroom last weekend.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1: I …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2: I … T: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n the classroom? 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help,并朗读。 (2)、Activity 2 (3)、Activity 3 Make the chant. (4)、“找到了” 通过课件展示John和Zoom的对话。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Z: I played football at school. J: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n the classroom? Z: Yes, I did. J: Oh, Zoom. You are great! (5)、听录音,跟读书本对话。 (6)、学生一起朗读对话。 4、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对话操练:Let’s find out. p28 (2)、完成活动手册相应练习(3)、Good to know 七、板书设计: Unit 3 last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played football.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Part A Let’s read. Let’s play. Part C Pronunciation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认读Let’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 2、能够了解双元音音标/ /、/ /、/ /的音与形,能够读出例词并选择音标与单词和配图正确连线。 三、教学重点 1)理解短文内容,学会描述自己或询问他人的周末生活。 2)was, busy, It was …’s birthday. 四、教学难点 1)理解短文内容,学会描述自己或询问他人的周末生活。 2)was, busy, It was …’s birthday.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六、教学过程 1、Warm-up (1)Let’s sing: The days of the week. (2)Ask and answer: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 did) …last weekend/ yesterday. 2、Preview 结合单词卡片复习所学的四会单词,可让学生进行快看快拼的比赛。 3、Presentation (1)Let’s learn. 从上面的问答中,老师总结并板书呈现:busy, … was busy last weekend.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提出更细节性的问题: T: 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 A: I (did)…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 T 根据学生A的回答,再向其他学生提问: T: What did A do last Saturday morning/ last Sunday evening…? 引导学生将第一人称改为相应的第三人称进行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个)以短语形式填入课前准备好的表格中。见附录。 ②完成表格后,T 再次重复: A was busy last weekend. ③ 根据板书及表格,引导其他学生以: ××× was busy last weekend. 为开头转述其他同学上周周末的活动。 (2)Presentation of the sentences ① T: A was busy last weekend. B was busy last weekend. And Wu Yifan was busy last weekend, too.(可用课件展示) ② Now, let’s listen to the short passag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T 可根据段落内容顺序设计问题) A:What did Wu Yifan do Saturday morning? B: Whom did he visit? Why? C: What did they do together? D: What did they do in the evening? E: What did Wu Yifan do Sunday morning? With whom? F: What did Wu Yifan do in the afternoon? ③ 听完两遍录音,学生可以同桌讨论并回答问题。如果有不同答案,大家一起讨论,寻求最佳答案。 ④ 听音跟读,再齐读。 ⑤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Finish the sentences”. 再进行组内讨论并校对答案。 1) Let’s play T: Look at the calendar. Today is ( date ). Yesterday was (date).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 I (did) yesterday. 2) Activity 1 :滚雪球 Pronunciation (1)听音模仿. 教师要以夸张的口型带学生跟读。 (2)认读双元音音标。/ / , / /, / /.说明音标与字母的区别和联系。 (3) 拼读单词。老师请学生自己拼读并读给大家听。 (4) 读单词,连线。 (5) Activity 2: Play basketball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用词组或短句来描述自己爸爸或妈妈上周末的活动情况。 (2)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Unit 3 last weekend … was busy last weekend. 第四课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扩大、缩小
出示书中练习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师:观察37×10=370。我们还可以说“把37扩大10倍后是370。”那37×10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把37扩大100倍后是3700。)
师:说得不错,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5×10=350,把35扩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扩大100倍后是3800。)
师:你能不能举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扩大2倍是50。25×4=100,把25扩大4倍是100。)
师:再看400÷10=40,试着说一下。(400÷10=40,把400缩小10倍是40。)
师: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缩小100倍后是4。)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500÷10=50,把500缩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缩小100倍后是5。)
师:能举出不同的例子吗?(120÷2=60,把120缩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缩小3倍是40。)
二、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两组算式。
(1)4×2=825×40=1000
40×2=8025×20=500
400×2=80025×10=250
师:这两组题首先我们先看第一组。竖着观察你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扩大10倍、100倍,积8也跟着扩大10倍、100倍。)学生在这里如果不能准确的说出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再看第二组你有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5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0缩小10倍、100倍,积1000也跟着缩小10倍、100倍。)
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说得不错。好同学们当我们发现这些之后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刚才的话总结一下?
小组讨论。
师巡视
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师可适时指导规范学生的话。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指多名同学说。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做几道题。(师板书15×6=90)
师:根据15×6=90老师再写一个算式让你算一算得数,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准。(师板书:15×24=
指明说答案,并说思考过程。
师:说得不错,通过用积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很快的说出得数。好,下面我们再看一题——师板书
15×30=15×48=15×36=15×54=
(让学生逐个按“积变化的规律”表述。)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说出23×4=
师指明说答案,并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然后师接着出题:230×40=23×40=
三、练一练
做第一题:生独立做,师巡视。集体订正时着重然学生通过比较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做第二题:说出判断理由。
四、总结
概述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 , 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 、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 × × | × × × × × |×
竹 叶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 × | × × × × × | ×
竹 叶 儿 长 哟 ,竹 叶儿 青 罗
… …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 ×× × × | × D D D | × ×× × × | × D D D‖
×× ×× ×× × | ×× ××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师:看了这么好看的舞蹈,同学们一定也很想表演表演吧,好,那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动起来吧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图
开始
情境朗读
倾听
欣赏
讲解引题
演示竹林图片
录像课件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讲解
读一读
演一演
教唱歌曲
听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点评总结
结束欣赏舞蹈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
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利用分饼子的机会教育帮助了它。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8只桃子,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许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8只桃子太少了,不够吃。”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猴王又说:“那我给你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肥肥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到:“太少,太少,还不够吃。”猴王最后说:“那我给你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8只桃子,平均分2天吃完。”
“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
“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
“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
得出以上的条件后,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只)
16÷4=4(只)
32÷8=4(只)
64÷16=4(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子只数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3)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8、16、32和64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被除数)“除号右边的2、4、8和16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先填表,再比较)
被除数
24
120
240
2400
4800
除 数
4
20
40
400
800
商
学生发现这五组题的商都是6。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回答问题。
(1)第2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生:第2组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5倍,商没有变。)“都”扩大5倍,也可以说“同时”扩大5倍。(板书:同时)第3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怎样?(生:第3组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第4、5组分别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怎样?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说得好!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板书:相同倍数)
(3)请同学们以第5组为标准,拿第4、3、2、1组分别同第5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外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4)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又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商不变。)
2.归纳小结。
(1)师生共同比较两种变化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把两种情况总结概括成一句话“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
(3)提问: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或者扩大的倍数不相同,那么这个性质还存在吗?(用上面的例子,说明被除数、除数扩大的倍数不相同,商就发生变化。)
(二)应用商不变的性质
1.教学例11。
口算:3600÷600 4800÷400
(1)口算出得数后,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如把被除数3600和除数600同时缩小100倍成36÷6,得6。
(2)要求学生在4800÷400这一题的基础上,编出两道题目,使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了,而商不变。
2.做一做。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根据132÷12=11,很快写出下面几道题的商,并且要说出道理来。
13÷12000=
1320÷120=
13200÷1200=
26
4÷24=
2640÷240=
26400÷2400=
3.教学例12。
计算:8760÷120=
引导学生讨论:
(1)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有没有简便的算法?
(2)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零都可以划去?
(3)(出示876000÷1200)这道题怎样简算?被除数末尾有三个零,计算时为什么只去掉两个零而不去掉三个零?
[这道题目的出现,作为例题的补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做一做。
计算:8060÷620 13500÷270
5.小结、质疑。
三、巩固练习
1.“猴王分桃”的故事中,猴王是运用什么规律教育帮助贪吃的小猴子肥肥的?
2.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28÷14=( )
(28×3)÷(14×3)=( )
280÷140=( )
(28÷7)÷(14÷7)=( )
56÷28=( )
算完后,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商为什么都是2?
3.根据“300÷60=5”,分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300÷5)÷(60○□)=5
(2)(300○□)÷(60×2)=5
填写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两题的题意。即,(1)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当( );(2)除数扩大2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当( )。
4.在( )里填商。
(1)24÷4=6( )
(2)24×2÷4=( )
(3)24÷(4×2)=( )
(4)(24×2)÷(4×3)=( )
(5)(24÷6)÷(4÷2)=( )
讨论:(2)式和(1)式比: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2倍;(3)式与(1)式比: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2倍,商缩小2倍。可见,要使商不变,第一个条件是: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
继续把(4)式与(1)式比,(5)式与(1)式比,得出商不变的第二个条件是: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必须“相同”。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Unit3 Myday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在什么时间做的什么事情。在导入的时候,我以自己为例,阐述了一下自己的一天,并且将所做的事情与时间统一的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我的格式将自己的时间表也写在黑板上,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同时注意介词at的用法以及位置的介绍。然后引出本课的主人翁Mike,非常的顺利,学生也都能较好的理解。
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开始渗透句型when do you …?并结合板书,采取教师示范演说,学生逐个模仿的'形式来操练句型。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句型我总结出:看到when 我们要到答句当中去寻找at.同时补充介绍when 与 what time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做题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后来发现学生对于when的理解比较深刻,而对于what time 的运用缺乏一定的意识性。经过几次的练习反馈,在这方面还要增加一定的练习。
本单元我们也开始接触到第四单元的重点句型,在内容的渗透上要把握好一定的度,不能喧宾夺主。
总的来说,学习完这一单元之后,学生大多数能够正确的阐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词组的记忆仍然是一个难点,虽然读音不是问题,但是单词的拼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断训练,不断听写,才能取得比较好的结果。
四年级下册Unit3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并理解、会写本课单词,能运用方位短语next to。
2、通过学习小诗巩固所学句型,能感知小诗节奏并仿编。
3、通过对话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句型“There is”的用法,并能将其用于日常交往。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单词goldfish,parrot,及gold和next画线部分的.正确发音。
2、初步学会使用表存在的句型“There is”和方位表达法“next to”
3、小诗的仿编。
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问候与复习
二、Structure句型教学“There is”
三、Magic box单词教学
1、教学新单词。
2、单词的练习和巩固。
四、Let’s chant:The Goat Is Old小诗教学
1、将tiger,monkey,goat,sheep,cat,pig等图片卡贴在黑板上,请学生将单词读一遍。
2、学生听音,选择听见的单词。
3、再听,俺听到的顺序标注单词。
4、再听,将动物类单词与描述词搭配。
5、操练,表演并仿编。
五、Listen,circle and say
六、Let's talk对话教学
1、提出问题。
2、听录音回答问题。
3、学习和操练对话。
七、完成《课堂活动评价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日历、对话交流,了解重大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伟人及各类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树立强烈的纪念意识。
2、阅读日历重点记忆具体日期,掌握该日期作为纪念日所表示的特定含义及其来历。
3、利用教材“空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畅谈五月特殊纪念日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日历,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在实现资源共享中期待创造意义更新、范围更广的纪念日。
4、通过纪念日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收集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纪念日
一、导入:
1、多媒体播放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盛大场面。
2、学生谈自己看后的感受。(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并导入。
是啊,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因此,每年到那个时候,我们都要纪念。国家有国家的纪念日,家庭有家庭的纪念日,甚至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可以使我们不忘过去,更好的面对未来。
二、识纪念日――谈纪念日――想纪念日。
1、识纪念日。
(1)多媒体出示五月的日历,让学生通过看日历,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及其相关知识。
(2)交流资料,谈纪念日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
“‘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地球日”、“世界无烟日”、“马克思诞生纪念日”。
2、谈纪念日。
你还知道关于纪念日的哪些知识?向大家介绍你喜欢某个纪念日的原因。
如:国庆节、党的生日、中秋节、儿童节、教师节、春节、圣诞节、戒烟日、端午节、建军节、世界水日、母亲节等等。
3、想纪念日。
(1)以课文中的两句对话为主题,让学生围绕“我家也有自己的纪念日”进行交流。
(2)为班级、学校、社区设定值得纪念的日子。
如:雁塔北广场的落成的日子;
学校新教学楼的落成的日子;
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械的日子等。
三、活动总结: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感受。
2、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模拟纪念活动
一、活动准备
1、明确活动的要求,做好“模拟纪念活动”的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把获取的知识整理,按照兴趣分组,并选同学担任组长。
3、确定主题。比如围绕6月5日“世界环境日”确定“保护地球,保护家园”的主题。
二、观摩“五一”劳动节纪念日活动。
1、让学生扮演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自己工作特点及收获。通过观摩使学生了解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者是受人尊敬的,他们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之分。
2、学生评价,找出优点,提出希望。
三、分组模拟纪念日活动。
甲同学:国庆节――诗朗诵,歌舞表演。
乙同学: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丙同学:植树节――各种劳动工具及表演唱《小树,快长大》。
丁同学:某同学的生日――同学送的自制小礼物。
四、拓展延伸
1、师: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感到了语文活动就是这么精彩,既增长了知识,又拓展的视野,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活动资料加工整理,并制作成纪念日历,我们就会了解更多的知识,就会在回顾中反思,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发展,在学习中成长。
2、师提供制作纪念日的网址资料及软件
五、学生制作纪念日历
Unit 3小学四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
Unit 3 Seasons
【单词】
season 季节 weather天气 different 不同的 place 地方
spring 春天 summer 夏天 autumn 秋天 winter 冬天
warm 温暖的 cool 凉爽的 because因为 rain 下雨 snow 下雪 wet潮湿 dry干燥 cloudy多云的
windy有风的 sunny有阳光的 swan天鹅 ride骑
snowman雪人 beautiful美丽的 why为什么 ugly丑陋的
【短语】
ride a bike骑自行车 cool and dry凉爽干燥
make a snowman堆雪人 a fun holiday有趣的假日
read a poster 阅读海报 go for a swim去游泳
the ugly duck丑小鸭 fly away 飞走了
mother duck母鸭 fly a kite放风筝
be /come from 来自… hurry up 快点
【句型】
1.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t’s cold.
It often snows.
2.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
3.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I like…
4. When do you want to go? In summer.
5. Why do you like summer?
Because I like swimming.
【语法】
1.学会使用“你/她来自哪儿的?句型及回答。be from=come from来自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
Where is she/ he from? She /He is from …
Where do you come from? I come from …
Where does she/he come from? She /He comes from …
2. 问关于及某地的'天气的句型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地方)in+
(季节)?
e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n winter?
It often snows
3.Why 是问原因的特殊疑问句,回答时用Because 引导句子。
4. 时间介词in , on, at的基本用法:
(1) in: 一般用于月份,季节,年份等较大的时间. 如: in December, in
summer, in
( 2 ) on: 一般用于具体某日, 生日等。如:on December 25th, on Tim’s
birthday,
( 3 ) at: 一般用于较为具体的时间。如:at seven, at 8:35 有时也可
用于表示在某节日期间。 如:at Christmas 在圣诞节期间
【每课一练】
一、选词填空。
1 It often __________ in summer. (rains/ dry/ hot)
2 It’s often _________ in winter. (snows/wet/)
3 It often __________ there in winter. (rain/rains/rainy)
4 ______ do you want to go there? In summer. (What/ When/ How)
5 ______ do you want to go there? Because I can play there.
( When/Why/How)
6 _______ are you from? (Where/ What/When)
7 _______ i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in winter? (Where/ What/When) 8 _______ does the ugly duck feel? It’s sad. (What/ When/ How)
9. You ________ . You look the same. ( are like/ like)
10. I ________English. (are like/ like)
二.选择题。
( )1.It often _____________in Harbin in winter.
A. snow B. snows C. is snowing
( )2.It_____________outside. Don't go out now.
A. rain B. rains C. is raining
( )3.It_____________this autumn .
A. is dry B.dry C. is drying
( )4.It’s_____________in Harbin in winter .
A. cool B. cold C. warm
( )5. ________are you from? I’m from Harbin.
A. When B. What C. Where D. /
( )6. What’s the weather __________there in winter?
A. like B. look C. to D. at
( )7.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It’s ________and__________.
A. cold, went B. warm, went C. cool, dry D. hot, dry
( )8. Why do you want to go there? __________I can swim
A. So B. Because C. And D. Then
三.根据所设情景,选择最佳答案。
(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t’s cool and dry.
A. How is the weather like? B. What’s the date today?
C.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 it doesn’t.
A. Is it raining outside? B. Does it often snow in winter?
C. Does Pat ride a bike there?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is from Shanghai.
A. Where does your uncle come from? B. Where is your friend from?
C. Where is your aunt from?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ke off your coat, please.
A. It is hot. B. It is cool. C. It is cold.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like spring.
A. What would you like? B. What’s your favourite weather?
C.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四、连词成句,注意标点符号及大小写。(10分 )
1. are from where the new student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ot please run the in do corrido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o go when you to wan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he like weather what i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Beijing is cold it i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mework
1、抄写所圈单词2+1次。
2、完成所圈习题。
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 二 课 花手帕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1、染的制作过程
2、画面色彩的控制
示范指导练习
1、课件、学生工作纸、范作等
2、染料、宣纸、绳子、染布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 (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
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新授:
1.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 (小结板书:折纸,染纸)
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
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
三、学生作业,作业展评
1.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
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3、张贴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花手帕——纸染
折纸
染纸
第二课时
一:课件引入新课
1、课件欣赏扎染图案"
2、小结: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染印工艺,属于民间印染的一种。
二:扎染步骤方法演示
1、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打活结。
方法一:将织物连续交替正、反折叠,或将织物按经向或纬向方向握拢,用绳子分段扎紧可得到条形连续花纹。
方法二:将织物对折、再对折,以折点为顶点,在其下部用线绳扎紧,染色后可得到放射状花纹或菱形花纹。
方法三:将织物展开,任取一中心点,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捍拢起来,然后用左手在右手下方握拢织物,放开右手取线绳在中心点下方捆绑扎法,染色后得放射状园形花比纹。
方法四: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叠成扇形再扎,染色后得扇形状的放射图案。
2、染色:
l.将捆扎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3、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花纹。
三、学生作业
要求:采用扎染的基本方法,制作一件图案独特、美观的扎染工艺品
四、展评小结
花手帕——扎染
步骤:捆 扎
染 色
展 开
《九色鹿》(第一课时)
基础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本领,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九色鹿的舍已为人、见义勇为的精神,把握表现调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有关词句,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内容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
2、谁能代表你们班的写字水平上黑板把课题写一下。
3、你们看过动画片《九色鹿》吗?一位中年学者在谈到《九色鹿》这部动画片时曾说过这么一段话:“这是一个古老的敦煌故事,我看一回感动一回。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听了这段话,大家是不是也想看看这部动画片?可惜,我没找到!不过,动画片 《九色鹿》就是根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民间故事创作的。他的字写得真好,谁也能把课题读好?齐读。
4、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预习得好不好,我们马上见分晓。
(1)你认为哪个词最有挑战性就读哪个。(指名选择朗读)
惭愧 皇榜斥责 滥杀无辜 发誓 发财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齐读斥责、惭愧、发誓)
(2)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谁来读?“泄露(lu ) 暴露(l) ”齐读
5、谁能告诉大家九色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多美的九色鹿啊!谁来把课文第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6、故事中的主人公除了九色鹿以外还有谁?(板书:调达)这又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diào”。
7、九色鹿和调达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读读课文,同时要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8、谁能概括地告诉大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相机板书:
救
九色鹿 --→ 调达
( ←--
告密
二、自学探究
(一)
1、同学们,人们常把看到正义之事就勇敢地去做称作“见义勇为”(板书)那么,像调达那种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当初是信誓旦旦,到头来却又出卖恩人的行为你们能否也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板书:(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课文刚读了一遍就用上了文中的词语,真了不起!这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两个主要人物。
2、你们能否从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感受到九色鹿的见义勇为?
从第二自然段“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
3、你理解得真好!就请你把课文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把九色鹿的见义勇为表现出来。
4、除了见义勇为以外,你们还能感受到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板书:善良)
从第四自然段“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当调达被救后要向他表示感激时,他打断了调达的话,让他快回家。
谁来把第四自然段中调达的话读一读,读出九色鹿的善良。
(二)
1、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调达当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2、当善良的九色鹿不求回报只要他不泄露住处时,调达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谁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3、请大家想象一下,当时的调达会怎样对九色鹿郑重起誓呢?
4、接下来请大家默读6、7两个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调达的品质特点。
5、读完之后,你们想说什么?(现在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其中一个词语的理解?)
你们真会读书,能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关键词语,这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6、当九色鹿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之中,而且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时,九色鹿的表现是怎样的?请大家读读这段话。
出示这段话: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1) 请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九色鹿,当时你会怎么想?
这句话中哪个词告诉我们九色鹿万万没有想到调达会见利忘义的?
从“竟然”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九色鹿当时的气愤之意。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当时九色鹿的无比气愤?(提示语中“气愤指着 !)
(2) 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仅要抓住关键词句,好好体会,还要注意一些标点符号。课文中有插图的,我们还可以把图文结合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好课文。请看插图,是否能看出九色鹿的愤恨?(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你们仔细看看九色鹿的眼睛。九色鹿怒目圆瞪)
(3) 请大家读读这段话,再联系前面的内容,想想除了让我们感受到九色鹿的气愤以外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是啊,九色鹿当时的处境是那么危险,但是他仍然临危不惧,仍能义正词严地在堂堂的国王面前斥责调达的卑鄙无耻,实在是太勇敢了。)
(4) 现在你们当国王,我就是九色鹿。请听好。
(5) 国王们,听了九色鹿的话,你们心里是怎样想的?(“滥杀无辜”这个词大家理解吗?滥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出示。在这个词语中我们应选择哪一种?这个词能理解了吗?)
(6) 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就要反复阅读,反复体会,只有这样,感受才会越来越深。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把九色鹿的愤恨、勇敢与机智表现出来。
(7) 九色鹿的一番义愤填膺的话,让国王感到--(引读)
(8) 同学们,如果你是国王,你准备如何惩罚调达?
三、小结
1、是啊,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对于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调达所受到的种种惩罚我认为都是他应得的下场。我们古人就总结了许多有关诚信的格言,课前,老师搜集了一些,现在请大家读一读。(生拿出作业纸)
2、学了这个故事以后,你们能用一两句精炼的话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吗?
3、(指名上黑板)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将来的名人今天的名言吧!
4、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习了《九色鹿》这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在敦煌莫高窟,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九色鹿壁画,大家今后有机会可以去好好地观赏一下。附:板书设计
救
九色鹿 --→ 调达
见义勇为 ←-- 背信弃义、
善良 告密 见利忘义
[九色鹿(四年级)(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