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格局打开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5篇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小星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歌曲富有童趣,易于幼儿理解。歌词浅显易唱,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针对儿歌的性质和小小班幼儿学习特点,我就把目标定位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粘贴小星星,使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体会到快乐。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音乐活动课《小星星》

活动目标

1、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学唱歌曲

2、能够自己动手粘贴小星星

3、喜欢参加韵律活动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的内容,从而完整的唱出歌曲

2、听着音乐,自己动手粘贴小星星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星星》 2、星星图片(20份) 3、图谱一幅

4、夜空背景一幅 5、星星魔法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棒,它会给我们带来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出题目《小星星》并告诉幼儿这首歌曲是四分二的节奏。

二、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发声练习之前,告诉幼儿唱歌的姿势,自然发声不大声喊唱。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

2、教师清唱(教师打着节奏演唱这首歌曲,请幼儿仔细的听,并让幼儿说出他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图谱,与幼儿一起读一遍歌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老师也坐在小椅子上,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1)集体唱(教师弹琴与幼儿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2)分组演唱(男生女生分组来演唱歌曲)

个别演唱(请个别的幼儿到前面来演唱歌曲)

(3)集体唱(小朋友们,听清楚不要喊唱,要用我们最好听最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吧)

4、放音乐(随着音乐,请幼儿把小星星贴在夜空中)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魔法带给我们的《小星星》这首歌曲,你们学会了么?

我们今天小朋友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儿歌

小星星 2/4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篇2)

游戏目的

1.加深幼儿对周围小朋友的认识,并尝试记住小朋友的名字。

2.听懂老师的指令,初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的控制力。

3.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游戏准备

歌曲录音,月亮头饰一个(老师扮演)。

活动流程

一、导入:拍手音乐节奏

二、巩固歌曲《调皮的小星星》

三、互动游戏

游戏时,月亮阿姨(老师扮演)坐在小椅子上,任意找一位小星星(小朋友扮演)到月亮阿姨面前,月亮阿姨把小星星揽入怀里。

游戏开始后老师轻捂小朋友的眼睛,找一位或几位星星藏起来,然后放开捂小朋友的手和其余小星星一起拍手演唱歌曲《调皮的小星星》,当最后一句歌词结束后,请前面小朋友猜一猜哪个调皮的小星星溜走了,并说出他(她)的名字。如果猜对了,老师喊“某某小星星出来吧”,被猜出的“小星星”站成一排,点数后回到座位上,然后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四、游戏的要求

游戏中前面的幼儿必须说出幼儿的名字,其他幼儿不可提示前面的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不要出声音,没喊到名字不能跑出来。

游戏评价

游戏歌曲朗朗上口,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此游戏由老师和全班幼儿参加,避免了有些孩子无事做,老师照顾不过来的现象。游戏时可以由易到难,先找一位小星星藏起来,再到找多位小星星藏起来,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当前面幼儿说对一个孩子的名字时,所有孩子为之欢呼,快乐无比,又因有老师直接参与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到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的乐趣。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篇3)

活动构思:

我们还尝试了多种歌曲演唱的形式。在小班下学期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唱。所以我们在中班上学期就进行了以往传统音乐教育里只有大班和学前班才进行的轮唱活动也是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的因材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卡农练习的含义。

2.学习轮唱歌曲的方法,初步感受轮唱歌曲独特的美。

3.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并能运用说、唱等形式表现。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珠子及相应的指示卡

2.每人三套白天、夜晚的图片

3.系着橙色和绿色相间的蝴蝶结的彩带一条(蝴蝶结的数量同幼儿数量)

4.《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保卫黄河》音乐片段

5.按图卡指示穿珠子

蓝色和红色的珠子各5个,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通过动作练习初步感受轮流的含义。

6.排图片

每名幼儿白天和夜晚的图片各三张,请幼儿尝试排图(排列图片中出现白天、夜晚、白天、夜晚的排列比较多的时候),进一步感受自然现象轮流出现的情况。

活动与指导

1.发声练习

幼儿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作为发声练习,引导幼儿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请男孩和女孩分别演唱回音部分,为轮唱歌曲做铺垫。

2.观察(低音量播放背景音乐《D大调卡农》)

教师拖着一条有着绿色和橙色两种颜色蝴蝶结的长长丝带做成的尾巴出现,引发幼儿一起观察彩带上的蝴蝶结颜色排列有什么特点。(有绿颜色和橘黄色两种。绿色的蝴蝶结和橘黄色蝴蝶结是间隔的,一个绿色一个橘黄色再一个绿色再一个橘黄色,两种颜色轮流出现。)

请男孩和女孩分别站在绿色和橘黄色蝴蝶节前面,使他们加深颜色轮流出现的印象。

3.倾听

倾听作曲家帕海贝尔作品《D大调卡农》音乐片段,请幼儿说一说,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音乐舒缓、优美、像小河流淌、像云朵飘动、有追逐的感觉等等。)

4.轮说

幼儿分为两组,尝试用轮说的方式来朗诵儿歌《小白兔买梨》,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诵。第一组先开始说到第二小节,第二组开始说。

反复练习几次两声部轮说儿歌,为轮唱歌曲做准备。

5.轮唱

(1)初步尝试轮流演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轮唱)《小星星》。

幼儿分为两组进行轮唱。第一组唱完第一小节后第二组开始演唱。建议幼儿可以边拍手边演唱歌曲,保持节奏的稳定和一致。当第一组演唱到两名教师各负责一组幼儿引导幼儿注意跟随本组的声部的演唱进度,不受另一个声部的影响。

(2)欣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的片段。

播放轮唱歌曲《保卫黄河》的片段。教师介绍歌曲名称《保卫黄河》。

请倾听后幼儿说一说歌曲的演唱方法和以往听到的歌曲演唱有什么不一样?(男声和女声轮流演唱歌曲、歌声起伏不断等。)

向幼儿介绍这种轮流演唱歌曲的方法叫轮唱,也叫卡农练习。提示幼儿刚才唱的歌曲《小星星》运用的就是轮唱的方法。

(3)提高轮唱的难度,提议结尾部分同时结束。

请幼儿想一想怎样唱才能使两组不同时间开始演唱,却最后一起结束演唱。

按照幼儿讨论结果试唱歌曲《找朋友》。使幼儿在尝试中发现,可以采用最后一句重复的方法使两个声部的演唱同时结束。

6.互动

幼儿邀请其他教师或其他班级的小朋友一起参加轮唱歌曲《找朋友》。

活动延伸:

1.练习轮说古诗,逐步增加轮说的难度,从而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2.轮唱歌曲的时候增加声势动作,提高卡农练习的难度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围绕理解卡农练习(轮唱)的含义,也就是轮流的含义展开的。我们在晨间活动的时安排了两个预备活动,一个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动作练习来理解轮流含义。另一个是排图活动,让孩子体会生活中许多自然现象也轮流出现的。

在活动中先利用观察蝴蝶结的排序,把体验和观察活动深入进行。在运用各种感官去体验的过程中,还安排了两个倾听的环节:听卡农曲中经典的曲目《D大调卡农》、听轮唱歌曲《保卫黄河》。这两个曲目对于孩子倾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处于注重音乐教育活动开端性的考量,觉得孩子在开始接触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听比较经典的曲目,以求给孩子一个比较完美的印象体验经典作品所带来独特美感。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当孩子的感知已经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就进行了轮说和轮唱两个环节。

当教师提出提高轮唱歌曲难度的时候,提出了问题:“怎么样做才能使轮唱的歌曲在结束的时候,一起结束演唱?”一个小朋友提出:“我们可以一起开始,一起结束。”小朋友们也纷纷表示同意。教师回应说:“如果一起开始一起结束就是齐唱了,不过既然他这样提议,那么我们试一试吧。”大家一起齐唱了一次歌曲《好朋友》。这时教师再次提出刚才的建议:“我还是觉得轮唱歌曲特别好听。轮唱歌曲的时候怎么样才能一起结束演唱呢?如果先演唱的一组把最后一句重复一次或者两次,看看这样是不是可以一起结束呢?”于是,小朋友很高兴的按照这个方法进行了演唱,结果很有效,两组不同时间开始演唱,却一起结束了演唱。

这个小插曲出现的时候教师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体现出教师对随机教育的注重。教师巧妙的利用了孩子的提议,使孩子们通过演唱歌曲直接再次体验到齐唱和轮唱的不同,为更好的进行卡农练习做了又一次铺垫。如果教师急功近利的把方法告诉大家,直接否定这个孩子的建议,就失去了这次宝贵的随机教育的机会,又打击了孩子积极思维、积极参与的热情。

在园内试教的时候,活动中的按照图卡指示穿珠子和排图活动是作为活动的一部分出现的,园领导指出活动略显拖沓。我们也考虑到这两个活动,虽然对于理解轮流的含义十分有效,但蕴涵的音乐元素不外显,所以把这两个活动变为晨间准备活动,这样更加突出了音乐活动。

在铁东区指导的试教中,区领导为我们提出了活动环节上安排的缺欠,指出我们出现了轮流、循环这两个概念上的不清晰。我们及时改变指导语,使活动的中指导用语明确、准确,易于幼儿理解。同时也把原来观察蝴蝶结圆形的方式,变为直线的方式,使活动形式里体现轮流的含义更为贴切。

在市级试教的过程中,市领导及时的发现了我们活动设计中,忽略了发声练习部分。我们及时的进行了修改,结合活动特点选择了《山谷回音真好听》来作为发声练习曲目,又灵活的把回声部分轮流演唱,为轮唱做了准备也打下了伏笔。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内在的联系。

这次活动活动先后进行了一次说课、三次试教,每次都有变化,每次都有提高,也确实使我们体验到深入研究、动态研究的优势。各级教研领导精准的点拨,使我们及时弥补不足,不断完善。同时,作为执教者我们也把持自己的观点,在调整中坚持特色,坚持原有的基点。经过多次的磨合和改进,才呈现出最后的活动展示。

这次音乐活动有别于传统的音乐活动,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奥尔夫音乐活动,是结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进行的一种尝试和探索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初步按节奏一下一下地模仿小星星,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小星星。

2、在共同表现的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体验创造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模仿闪烁小星星

1、看看,谁来了?(问好)

2、仔细看,它是一颗怎么样的小星星?(闪烁的小星星)

3、如果你是小星星,你用动作怎么表示呢?(请幼儿自由表现,同伴之间学一学)鼓励幼儿自主创编,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感受闪烁小星星

1、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体验创造小星星的动作,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形态各异的小星星。

(小星星想和你们一起来跳舞,请你听一听,看一看它在天空是怎么样跳舞的。让我们一起来和小星星跳舞吧。)

2、用不同的形式,合着音乐跳舞。合着音乐做动作,让幼儿从中获得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体验睡觉小星星

1、渐渐地天亮了,谁来了?太阳来了,小星星要干什么了呢?

2、带领幼儿用旋转的动作表示小星星睡觉了。

3、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自己的理解创编“睡觉”的动作。激发幼儿新的兴奋点,刺激幼儿好创造、好表现的心理特点。

四、音乐游戏:我是小星星

1、规则:合着音乐节奏跳舞,尽可能不碰到其他小朋友,鼓励成功表演舞蹈的小朋友。

2、在欢乐的音乐声中,再次舞蹈。让幼儿享受整个游戏带来的欢乐。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让幼儿自然学习儿歌,感受儿歌有趣的特点。

2、理解儿歌的内容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而响亮地朗诵儿歌。

3、感受与同伴一同游戏的愉悦情绪。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学学、做做、说说等活动理解儿歌内容,学说儿歌。

2、难点: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PPT演示文稿

幼儿用书第6页

幼儿操作材料星星粘贴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动画《小星星》在音乐声中,老师与幼儿一同做拍手或手腕转动的动作,引导幼儿有序入座稳定情绪。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演示文稿(1),请幼儿观赏图片,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星星在哪里?

2、教师演示文稿(2)请幼儿欣赏配乐朗诵《数星星》,初步让幼儿对感受知儿歌意境美。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再听一遍。

第二遍欣赏时请幼儿尝试跟着朗诵,让幼儿对有儿歌完整印象。

3、教师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儿歌内容。

天上星星怎么样?

娃娃看到星星做什么?

娃娃怎么数星星的?

数了多少颗星星?

为什么多了几颗星星?

4、分句教幼儿朗诵,以不同的形式教授

采用完整教念与分句教念的方法教学,帮助幼儿记忆理解儿歌内容。

以个别与分组表演的形式,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

5、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做小星星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扮演小星星。

播放(演示文稿3)在温馨背景音乐中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给幼儿提供的教材中配套的操作材料小星星粘贴纸,鼓励让幼儿自己动手撕贴小星星在额头。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模仿星星的动作,随着歌曲《数星星》音乐做游戏结束活动。

小星星变奏曲中班音乐教案

《小星星》音乐活动教案

大班小星星音乐教案

幼儿音乐教案小星星托班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小星星》教案

音乐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音乐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小蜻蜓音乐教案

摇篮曲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班音乐小星星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