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iiiiyiiiii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共含1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iiiiyiiii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

篇1: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

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

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 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下) 任教老师:刘金玉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准确译讲、理解课文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准确译讲、理解课文第一节。 二、学生自由读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且有感情,不会读的地方可查字典,或询问同学,亦可举手询问老师,时间是五分钟。 2、学生自由读文。 三、学生轮流读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且有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比谁能发现读错的地方并给以改正。 2、学生轮流读文两遍,并给以纠正。 可能读错的字音: i丽 朝服 窥镜 妾 孰美 蔽 寡人 期年 间进 朝见 四、译讲课文第一节: 1、出示自学指导题⑴: 请同学们借助文下注释,译讲课文第一节,不会的,可查工具书自行解决,也可询问老师,八分钟后,比谁译讲正确。 2、学生自由译讲。 可能出现的较为困难的字解、句解。 修:身高。 而:连词,表并列。 i丽:光艳美丽。 朝:早晨。 服:穿戴。 窥:照。 谓:对……说。 其:他的。 孰:谁。 甚:极,很。 及:比得上,赶得上。 之:的。 而:连词,表承接,可解释为“就”。 何能:怎么能。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日。 外:外面。 若:如,比得上。 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孰:同“熟”,仔细。 而:表承接。寝:躺着。 之:代这件事,指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 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私:偏爱。 于:对,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忌不自信=忌不信自 与坐谈=与(之)坐谈 睚以为不如=自以为不如(其美) 又弗如远甚=又弗如(其美)远甚 3、学生交流 4、学生再译。 五、学生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指导⑵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一节,积极思考下面的`问题,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邹忌美吗?比徐公如何?其妻、妾、客为什么说他比徐公美?这对于你有什么启示?从第一段可以看出邹忌是怎样的一个人? 2、学生思考。 3、学生交流。 邹忌美。(从文章的第一句话可见,这是正面写,是客观写) 不如徐公美。(从文中“明日,徐公来”至“远甚”可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原因:第一节末句。(私我,畏我,求我)有各自的目的。 形象:爱慕虚荣,有自知之明,明智,善于动脑,做事精细。 启示:凡事都要动脑,想想对方说话的本意,出发点,要辨别是非,识得真假。 4、学生再读,再理解。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节。

篇2: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淄水发表于-12-511:39:41课题:梵天寺木塔 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师: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而宋朝的森林建筑艺术更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学习《梦溪笔谈》二则中的《梵天寺木塔》(板书),随着北宋科学家沈括一起来感受我国古代森林建筑艺术的魅力。 请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受到应有的`启发。 老师相信同们一定能紧张地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板书学生提问的字于黑板上。 梵fàn贻yí履lǚ讫qì 三分钟后 则指着黑板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 指名会的学生读。 2、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响亮。愿意读的举手。 XX,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 3、生轮流读,有错即停,指名更正,师板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 4、生齐读课文。 三、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准备译讲课文。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二) 请读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 2、生自读,自译课文,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板书于黑板中间。 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 学生可能有以下难解释的词语: 便实钉之:实:使坚实钉:用钉子钉 钱帅登之:指正在建造的木塔以瓦布之:木塔 喻皓之妻:的便实钉之:木板 患其塔动:那密使其妻:他的(匠师的) 如其言:他的(喻皓的)人履其板:那 伏其精练:他(喻皓) 〔生在译讲过程中,师对“之”“其”等虚词归类板书〕 3、(6分钟后) 师:能译讲的同学请举手 正面开始译讲课文,这几个疑难词句,在译讲时一并解决。怎么译讲呢? 请看: (投影出示)译讲方法: 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词,最后翻译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释)。 4、指名轮流译讲。(如有错误,则叫他坐下,问:能讲对的举手?指名许多学生回答。如无人举手,教师讲解) 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 人皆伏其精练 〔人们都佩服他高明。〕 〔生在译讲过程中,可能有些内容没有补充出来,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补充。如“(塔身)就不动了”〕 〔生在译讲过程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可能没有调整,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调整。如“贻以金钗”即“用金钗赠给(她)”〕 (6、师:正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 如有疑问,老师个别辅导。 7、(齐读课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用了。 四、课堂作业 (一)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 出示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 请大家练习背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背诵。 5分钟后,问:能背的同学举手? 如果举手少,就让学生再读;如举手多,就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 同桌背 齐背 (不熟练的可以翻翻书) (二)继续出示课堂作业 请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2、探究・练习二 3、读了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思考问题,师目光巡视。 A、解决探究练习二 “密使其妻”写出匠师的难堪和用心良苦。如学生说虚荣心强,也对。 如学生回答错了,师问题:他为什么不公开去问呢? 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为什么同一个问题,一个无可奈何,一个轻松解决? 关键是懂不懂科学,能否运用科学知识。 〔前一问,学生若答到“不能解决疑难的为难心态”也可;后一问生答到“笑表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轻松”意即对〕 〔要求多名学生回答,并表情朗读〕 师:“密”“笑”(板)两字写出了人物的神态,透露出人物的心态,可谓生动传神。我们要注意体会并能简洁生动(板)地描摹人物。 B、生答到“我们为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感到自豪”“我们要学科学、用科学”等意师均肯定。 3、表情朗读课文              

篇3: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士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课文《咏雪》,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

未:不

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五、请同学复述这个小故事。要求:要点齐备。

六、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明确: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庭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召集人兼主讲人自然是谢太傅,听众是“儿女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说到了。

2、两个比喻哪个更好?从中能否看出作者的评价?

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另一种意见认为后一种好,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则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第一问是开放性的,可由学生自由讨论,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就行。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选一两个。

古: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儿女:

今:专指子女。

但古文中也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

杜甫:“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

七、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

八、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背诵第一则《咏雪》,复习要点,导入下一篇。

二、请同学们朗读《陈太丘与友期》,疏通文意。

去:离开。舍:舍弃。

年:岁数。

在解释文章个别词汇时,注意两点:

1、通假字:不,通“否”。

2、省略句:“去后(友)乃至。”

三、全班齐读课文。理解文章大致内容,读完之后,请同学讲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求:叙事要素齐备,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某日日中。

地点:陈太丘家门口。

人物:陈太丘之子与陈太丘之友。

事件:陈太丘之友失约却辱骂陈太丘,其子驳斥了他。

四、精读课文,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两人的对话可分几层?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分两层。

第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写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2、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

谓有什么不同?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3、方元“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

4、联系实际,若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如何接待的?谈谈具体看法。

五、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篇4: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义,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甘罗十二岁做宰相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一则《咏雪》。

二、探索新知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出示课件)

2、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音及文意给课文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二)品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思考问题:(出示课件)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议”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多,这一句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小组中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明确要点:

1、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议)

2、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此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3、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你认为谢道韫和胡儿的比喻哪一个好呢?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撒盐”这一比喻用得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在空中撒盐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所以说“柳絮”一喻好。

5、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有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归纳主旨: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出示课件,根据情境增强记忆)

三、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哪些咏雪的诗句?(积累诗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中质疑、读后思辨

过程与方法:师生同读、同议、同讲、同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品读中感受亲情。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选择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多角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在项羽的麾下有个将军叫季布,因为他多次围困刘邦,在项羽兵败后,刘邦便出千金捉拿他。由于季布平时重承诺,深得人心,所以人们冒着诛九族的危险来藏匿他。当时楚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最后刘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为江东太宗。这就是“一诺千金”和“季布一诺”的典故。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今天就来认识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元方是怎样对待他的吧!(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探索新知

(一)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强调“尊君在不”中的“不”读音)

2、学生齐读已划出节奏的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

4、对照重点词语及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互相交流,并推选代表讲述课文大意)

5、师生交流,共同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二)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2、同学互相评价。

3、四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质疑解惑。小组内解答不了的另推荐一个中心发言人作好记录,提出问题全班讨论。

归纳问题:(1)元方是怎样反驳“友人”的,他的反驳有说服力吗?

(2)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1)元方针锋相对,指出“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使得“友人”“惭”最后“下车引之”。

(2)元方是机智聪敏,善辩,懂礼识仪的人;友人是无信、无礼但却知错能改的人。

4、多角度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中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课件)

明确:A、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的父亲。

B、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围绕AB中的任何一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按着这个多角度的思路思考下去,你来给故事重新安排情节。

a、元方回答友人的句子可以改为“我的父亲是‘非人’,你与我父亲为友人,那你也是‘非人’啊!”

b、元方原谅了友人,带着友人去找他父亲去了。

………

三、尝试反馈

1、积累成语:你能说出包含有以下字的成语吗?(出示课件)

2、积累名言。你能说出关于讲诚信、懂礼貌的名言吗?(出示课件)

示例: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法)谚语

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一切。——(英)玛•沃•蒙塔古

四、归纳总结:谈一谈你这堂课的收获?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篇5: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

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默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探究,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强烈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海伦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2、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②结合旁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③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难点: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目睹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能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在十九个月大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失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她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但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捡(jiǎn) 感慨(kǎi) 搓捻(cuōniǎn)

绽开(zhàn) 争执(zhí) 惭愧(kuì)

譬如(pì) 激荡(dàng) 奥秘(ào)

拼凑(còu) 花团锦簇(cù) 混为一谈(hùn)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儿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三、学习新课

(一)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点拨:学生复述时,要求用自己的话,能够引用原文的尽量引用原文,能概括主要事迹〕

2、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些事?请同学们做出概括。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①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②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③老师教我理解“爱”的含义。

3、梳理文章的基本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概述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我”的心理变化。

第二部分(第5~13段):写莎莉文老师走入“我”的生活,“我”初步感受到人生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4、整体感知文章中心。

明确: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受教于莎莉文老师的几件事,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切希望以及艰辛却愉快的生活感受。

(二)步骤二:再读课文,提高升华

1、课文第一部分为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的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老师。(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莎莉文老师的什么事?

明确:老师教我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3、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明确: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布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别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water”这个词,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4、理解标题。

作者为什么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明确:“再塑生命”本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这里是指:①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对生命的希望和热忱被唤醒,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走向了光明和快乐的世界之中;②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归自然,理解自然;③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莎利文老师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5、感情揣摩。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前我们了解到幼年的海伦·凯勒得病致残之后,性格变得古怪,但后来她成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的过程,离不开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大家能从课文中感受到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

明确:课文开头写“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莎莉文老师到来的这一天是作者生命的重新开始,她甚至把莎莉文老师称为“再塑生命的人”。在作者心中,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使者,作者这样描述她到来时自己内心的感受:“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课文更多的还是通过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理解、关爱、教育的具体言行来表达作者的感激、崇敬之情。

6、人物分析。

(1)根据课文内容,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好老师。海伦·凯勒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对世界的感受是不全面的,她的一切只能靠有限的触摸来完成。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后,她认识的世界范围扩大了,而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对常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于一个又聋又盲的人来说就显得不可思议了。

(2)海伦·凯勒又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一个好学、聪明、坚毅而情感丰富的盲聋女孩。

四、课堂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像春天的种子般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关于残疾人励志的事迹,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篇6:洋思中学教案-政治

洋思中学教案-政治

课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材:江苏人民出版社 日期:二00四年十二月八日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相互关系,认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必要性。   2.理解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 二.重点与难点:   l.“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堂堂清练习题 四.学习过程和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第二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学习目标、学生朗读)。   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83-84内容,对照下列目标思考题,大字部分精读,小字部分  快读,找出相关答案,并用铅笔做好标记,8分钟后检查,看谁回答得快而准确。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怎样?   4.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怎样?   5.如何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或做适当点拨。 (四)教师检查并点拨、更正和补充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最可靠的保证。 思考题2   学生能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出“两个必须”,但不完整,教师可以在此先造成悬念,暗示答案不够完整。(在本课内容新授结束,巩固小结时再点拨、补充第三个“必须”。) (1)必须把“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有机统一起来; (2)必须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3)必须全面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学生能根据课本内容正确回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教师点拨: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比作一艘轮船与导航系统,动力系统的关系,对照图示,利用幻灯效果,进行讲解。(投影图示)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强调:(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思考题4 这一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归纳:  (1)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2)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没有发展的稳定是难以持久的。  (3)我们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的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在明确了答案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图表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教师点拨:(投影图示)     思考题5 学生可能只回答三个“必须”,教师要结合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进行引导,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归纳:(1)必须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   (2)必须协调好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3)必须坚持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4)维护社会的稳定必须依赖于改革开放,依赖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的稳定。 (五)巩固复习目标思考题,阅读课本最后一段,完善思考题2的答案。 (六)当堂练习当堂完成堂堂清练习(5.2)

篇7:洋思中学教案-生物

洋思中学教案-生物

课题: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期:10月25日 任课教师:王小娟 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重点、难点: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化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小麦种子、试管,烧杯、甘蔗汁、糖、花生、白纸、面粉、纱布、铁丝、酒精灯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揭示目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尝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3.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二、自学指导   请认真阅读课本P51―54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证明细胞中含有水,糖、脂类、蛋白质、无机盐、有机物等.   自学思考题:   1、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哪两类?水和糖类属于细胞中哪类物质?   2、细胞膜有什么作用?   3、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如何将能量转换的? 三、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点 四、点拨 同学们,有没有设计出实验证明细胞中含有水、糖,脂类、蛋白质等。 A、将干燥的小麦种子装到试管中加热。(结果实试管内壁有水珠出现) B、白开水没有味道,加糖后有甜味,甘蔗汁没加糖却有甜味(含有糖) C、将花生米放在白纸上挤压。(结果有油花出来) D、将面粉弄湿,形成湿面团,用纱布包住,在水中不停的捏,到最后剩下不再溶于水的微黄的具有粘性的、伸展性很大的物质。(蛋白质) E、将一粒花生米在火上烧,结果花生米燃烧,最后还有不能燃烧的灰烬。{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不能燃烧的是无机盐} 实验分析:A实验证明细胞牛含有水分      B实验证明了细胞中有糖      C实验证明细胞中有脂类      D实验中证明了细胞中含有蛋白质      E实验证明了细胞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盐,并且燃烧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   由此可知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分子较大如糖类蛋白质核酸脂类等(含碳);无机物分子较小如水无机盐氧等(不含碳)   水属于无机物,糖类属于有机物。 2、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挡:其他大分子物质   进:有用的物质   排:产生的废物 (甘薯被晒成甘薯干,是由于甘薯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散失到空气中去了,而吃甘薯干时感到有甜味,说明甘薯细胞的糖类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 3、植物生活所需能量 有机物中化学能 光能 动物生活所需能量 有机物中化学能(来自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 氧和有机物(化学能) 所以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五、当堂训练

篇8: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My topic is about Lesson 27.Its adopted from Ju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2 ,Unit 7 Mainlyrevision the third period. 1.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re to revise and grasp the ways of suggestions skillfully ,meanwhile know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football and soccer. 2.The emphasis about this text: ①The ways of suggestions. ②New words and phrases ,eg soccer,popular,quite ,shopping centre ,etc. ③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cer and American football. 3.The difficulties about this text: ①To grasp the ways of suggestions. ②Compare soccer with American football. 4.The teaching methords:Using computer,pictures and recorder to create the real environment. 5.The studying methords:The students will master new knowledge actively in the real environment and raise their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6.The teaching tools:computer,Recorder,pictures,some photos of the most popular song stars or football players. 7.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Organize the class 这一步骤中,首先邀请班上的值日生作一个daily report。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赠送明星照。采用激励的手段,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引出新单词popular。 Step2 Revision 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呈现一个动物园,激励学生自己观看、自己配对,谈论画面、复习提建议的表达方法。Whydont we do/Why not do ?;How about /What about …?Lets… .And shall we…?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学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然后通过赠送受欢迎的球星照,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并千知学生这些明星照从shopping centre 购买,板书,教此短语。) Step 3 Puzzle dialogues Puzzle dialogues 为本课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并完成,然后通过男女生之间的朗读竞赛,检查完成情况,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提建议的表达方法。这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Step 4 Presentation(分三部分) 1、利用Oswale制作课件,呈现Flash动感画面,展示American football and soccer 。利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让学生感知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football and soccer。并进一步利用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英、美足球的差异。Listen! American football ?Soccer? American football ,American football. Whas it like ?Whats it like? Its like an egg ,Its like an egg . La la la!La la la !Look at the soccer!Look at the soccer? Its round ,Its roundWe all like best ,We all like best. As theyre popular As theyre popular. 这一活动针对中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一方面完成导入新课的任务,另一方面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VCD同时播放足球赛和橄榄球赛,并配以一段解说词,同时,解说的内容通过电脑自定义动画效果,跳入画面,并将本课语言点如:the most popular sport ,eleven players ,each team, call it soccer ,not all balls round 用红色字体凸现。这一活动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知三方面自然的接受新知识。 3、通过呈现一些问题: ①Whats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the world? ②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a football team? ③What kind of football do Englishmen have ,American football or soccer? ④Arent all balls round?And whats American football like? 学生在此情此境中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问题互相讨论,积极寻找答案,进一步巩固已呈现出的语言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Step 5 Read and act 首先,学生听录音,其次,学生读对话;再次,请学生找问题,并讨论。通过“兵教兵”的形式释疑解惑,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Step 6 Consolidation 此环节由学生分组讨论,展开小组竞赛,阐述英、美足球的差异。这一活动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并加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Step 7 Exericises 1、听力 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听和理解的能力。 2、根据课文设计一个补全对话的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3、板书设计。 4、总结陈述: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手段组织教学,采用激励机制,辅以歌典等,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较理想的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任务性教学理念,较地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篇9:洋思中学初二地理教案

洋思中学初二地理教案

课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时间:.10 执教:严永翔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我们学习了解了中国的人口、民族等知识,那么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本节课首先学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  运用分层高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2、  学会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水能和交通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1、  自学指导(出示投影) 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P22-23,思考下列问题,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①联系读“中国地形图”和课本图2.1:我国地势特点是 高  低,呈  级阶梯状分布(画简图示意) ②联系读图2.2:说明各阶梯的分界线、主要地形区和海拔。(开展P23“活动1”) ③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流向、水能和交通的影响。(开展P23“活动2、3、4”)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 3、  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 4、  检测、点拔: ⑴思考题①―― A、指名填空答题,得出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B、教师指名两个同学根据填空内容上讲台板图,师生评点。 ⑵思考题②―― A、关于三级阶梯分界线:出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投影,教师说明我国各阶梯间的分界线是一系列山脉,然后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板演一二级和二三两级的分界山脉名称,最后师生评点。         B、关于各阶梯的海拔和主要地形:a 指明在“三级阶梯简图”上板演,师生评点时要求对照《地理图册》P10-11“中国地形图”读出各阶梯一些具体的.地形区名称(第一级: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级: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b教师设问:“第三阶梯是不是延伸到大陆海岸线就截然而止了呢?” ⑶思考题③―― A、“活动2”:a教师在学生所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简图上画4个箭头分别代表“海水蒸发、水气运动、降水、河流流向”,指名说明我国的水循环。b 教师引用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和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引导记忆。     1    3 2   B、“活动3”:a 教师设问:“假若建造水电站,让你设计选址,你认为选择在何处较为合适?”然后指名在“我国三级阶梯”简图用“O”表示,并说明理由。b 师生评点时说明我国正在建造的三峡水电站就坐落在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C、“活动4”:指出答题,要求从有利和不得两方面去考虑,得出一些方面沟通了我国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交通的巨大障碍。 5、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  教师引导系统小结,学生复习巩固。 7、  检测题:对照“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填下表  阶梯 海拔 主要地形 一     界线 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二     界线 1  ―2  山脉―3  ―4 三    

篇10:洋思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洋思中学初一数学教案

课  题:5.3用方程解决问题(3) 教  材:新课标苏科版 学习目标:会运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  点: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 难  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5.3 用方程解决问题(3)”,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学习目标   1.会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同一个量;   2.会运用列一元一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请认真看P.161―162的内容.思考:在问题3中,   ①中国结的个数可以用几个代数式表示?   ②是根据什么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   5分钟后,比谁能做出与问题3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投影练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用化肥给一块麦田施肥,每亩用6千克,还差17千克;每亩用5千克,就多3千克.(1)这块麦田有多少亩?(2)共有化肥多少千克? 2.通讯员骑自行车在规定时间内把信件送到某地,若每小时行15千米,可以早到24分钟;若每小时行12千米,就要迟到15分钟分钟.(1)规定时间是多少?(2)路程是多少? (2)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在座位上完成两题. 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更正,或写出不同解法; 2.评讲 (1)一起评第一步(设未知数), ①估计没有错误; ②各有两种设法. (2)一起评第二步(列方程) ①估计方程列错. 第一题:设这块麦田有X亩.  6X+17=5X-5 第二题:设规定时间为X小时. 15(X+24)=12(X-15) ②分析错因: 第一题: “差17千克”不能理解成“因为差,就要加17千克”,而应理解为“多用了17千克,就要减去17千克”, “多3千克”不能理解成“因为多,就要减3千克”,而应理解为“少用了3千克,就要加上3千克”. 第二题: “早到24分钟”应理解成“少用24分钟”, “迟到15分钟”应理解为“多用15分钟”. ③请学生归纳列方程的相等关系 因为用两个代数式表示的是同一的量,所以这两个代数式相等. (3)一起评第三、四步(解方程、答) 若有错误,叫学生订正;若无错误,表扬一下. (4)讨论根据其他设法列方程.

篇11:洋思中学学习心得总结

洋思中学学习心得总结

金秋十月我有幸亲临江苏省洋思中学听课、听报告。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了洋思中学老师的风范,尤其是刘金玉副校长即精彩的报告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可谓收获颇多。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这话一点不假。次次当我刚踏入洋思中学多媒体教室就被那里的氛围感动。当我聆听三位老师的课时,更是激动地不能自己,觉得自己跟他们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恨自己平时总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逃避学习,于是思想僵化,头脑迟钝,专业吃老本,教学理念陈旧,如果不是这次出来听课,怎么能知自己和人家的差距,怎么能知自己是井底之蛙呢,怎么能知自己还有好多东西没学到呢。

此次洋思中学学习,受益匪浅,洋思中学一套课堂策略体系,值得外面借鉴。

1、先学后教:先学即学生依据原有潜能开展自读、自练、自评等学习活动;后教即依据学生先学的情况,引导学生学会尝试,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2、以教导学:教师,“导师”;教学,“导学”字。使潜能能不断内化,教师潜能能不断激活,课堂教学中通过“导”,学习过程,“导”认识规律,“导”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自立、自治能力。

3、以学促教:潜能开发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确切立本意识、发展意识,潜能意识,潜能开展促进教的政策,促进课堂目标的优化,课堂训练的强化,课堂结构的淡化。

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课堂策略体系的立足是学生主体,它努力从学生视角研究课堂,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在弊端,从潜能开发的高度寻找有效对策,进而全面展示学习潜能的价值。

洋思之行,虽短短几天,但却是我永远难忘,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洋思中学教学模式,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为学生考虑,正如刘金玉在报告会上讲的要培尽学生最后“一滴血”,同时决不能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发现妖怪举起金箍棒就打,结果自己却遭到唐僧的责怪,还会咒骂使自己头脑疼痛。

而是要正确引导,让唐僧去识别确是妖怪该打,甚至自己动手去打,这时才不会把学生教成“猪”脑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既为学生减负,又为教师减负,真是两全其美。

篇12:赴洋思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洛河初中 万克梅

9月23日,我有幸被学校派往江苏洋思中学参观学习,这次为期三天的的洋思之行使我获益匪浅,我的见闻和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先进的教学条件。

坚实的办学条件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洋思中学从整个的校园面貌到每个教师的办公、教学条件,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都让我们农村学校望尘莫及,他们有专门的实验楼、艺术楼,有高标准的运动场地,每间教室都有投影机、电子钟、监控系统、背景音乐系统,每个教师都有笔记本电脑。学校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实施高效的管理,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高效的教学,学生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更加高效地学习。作为山区学校,受到方方面面的客观条件限制,我们的教学条件无法跟洋思中学这样的先进学校相比,而且仅凭学校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说到洋思中学,必然要说到他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这是洋思中学的亮点,也是他们的成功之道。究竟什么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从洋思的课堂上看,上课一开始,教师三言两语,或用投影点出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既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也可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练习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准备。学生自学之后,教师点拨释疑。教师释疑严格注意了一下几点:第一,教是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来的问题,严格“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学生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学生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讲;第二,不就题讲题,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并寻找规律强化应用训练;第三,讲的顺序是先有学生讲,讲对的给予肯定,教师不重复,不完整的,不够深度的补充,错的教师给予纠正。最后是当堂训练,引导学生完成达标题,教师在保证练习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创造考试氛围,教师不辅导,不引导。

我主要听了几节英语课,下面我以阅读课为例,介绍他们上课的几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出示学习目标

时间为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此环节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从而促进了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探索,追求。

第二步:出示自学指导,指导学生自学

他们的自学指导很详细,包含了自学内容,自学的方法以及自学的要求。如:1.让学生看课文,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用Yes,No回答)。2.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回答书后的问题。3.放领读带,让学生跟读。4.学生自学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在自学这一环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不提示,不说话。在自学指导环节,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并且都用红色进行了标准。比如教师在屏幕上出示重要短语及句型,给学生三分钟背诵,时间一到教师即刻抽查背诵情况。这样他们的每节课都如同考试一般,学生始终是紧张的学习。可见,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成为了洋思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办法。比如一分钟背诵,一分钟快速书写、三分钟朗读等等。这样的办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效率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专注力。

第三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用口答的形式或用竞赛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操作。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

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若后进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就不要老师再教了。若后进生做错了,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清错的原因,引导更正,归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洋思中学更多的是关注“差生”,对优生反而关注不多,因为差生上去了,所有学生都上去了,我认为这种观念和做法很有效。

第四步:当堂训练

布Z和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作业题都是这堂课中出现的知识点。其目的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力求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当堂训练除了可以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解放课余时间外,最大的好处是学生没有机会相互抄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限内独立完成,可以很有效地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洋思中学的“四清”。所谓四清,就是“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月月清”。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道理说起来并不深奥复杂,但真正按照这个要求并能持之以恒做下去,确实很难。这里我就几天的所见所闻说一下洋思中学是如何做到这四清的:

第一,洋思中学提的是“当堂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讲理论,而是针对教学目标,针对考点,直接练习,直接

做题,针对性和实效性很强,教师讲的就是要考的,学生练的也是要考的,所以整个课堂没有花架子,全部都是模拟应用,学生任务明确了,精力集中了,时间充裕了,当堂的任务当堂基本都能完成,这就做到了“堂堂清”。

第二,洋思中学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一个优生帮扶,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兵教兵”的方法。优生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后进生日清过关,一次清不了,就二清,三清,直到过关为止。学校每天晚上安排三节自习,语数外各一节,用来处理白天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有了堂堂清的基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加上学生结对子随时互助和每天一节专门的自习有针对性地处理遗留问题,所以基本上能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这就做到了“日日清”。

第三,对于极少数不能做到堂堂清、日日清的的后进生,洋思中学采取的办法是:星期五下午把这些学生留在学校完成未能达标的学习任务,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回家,周末两天的时间足以补上平时落下的功课,而且同后进生结对子的优生也要同时留下。当然这种方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校正是利用了学生周末急于回家的心理,强迫学生在周一到周五努力学习,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从而达到周周清的目的。

第四,至于“月月清”,由于我们学习时间很短,无法

亲眼见到,听学校老师的介绍,大致是同周周清一样的操作,我想,有了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的基础,月月清自然也是不成问题的。

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虽然在我们这里受到一些条件限制,比如如果每天都排语数外自习,就会产生语数外教师工作量加大,师资不足的问题,如果周末留守学生,就会产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等等,但是洋思中学的四清制度对差生的转化,促进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效果很明显,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洋思中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几个关键法宝,一是课堂教学对考试的指向性和单一性,避免了教师和学生做无用功,可以有效提高考试成绩。二是大量的实战练习,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巧和效能,可以有效提高考试成绩。三是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连续性,坚持日清周结,避免了知识空挡和断桥,可以让教和学持续稳步推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四是注重差生的转化,辐射带动中等生和优生,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三、浓厚的校园文化

标语是体现校园文化尤其是环境文化的主要载体,洋思中学也一样,走进校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八个大字就Z于校大门之旁,让学生顿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雁鸿大志,“洋思中学”巨幅校名四个大字也直立于教学楼顶,很远之外都能看的清楚。过一座龙溪桥,“真善美”的校训篆刻于巨石之上。大门左边的教学楼上,赫然写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大门右边的餐厅门上方“让每一位家长满意”几个字也十分醒目,每拐个弯儿,路标上名称就不一样,有北大路、南大路、创新路、勤奋路、文明路等。不仅如此,每条路旁、教学楼前、餐厅、操场、洗手间的各个角落,都有一些写著名人名言的`牌子。每一句都有所指,每一处都是精心设计的体现,如“迎着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有多少长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等字字句句,时刻提醒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足以看出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从这些标语中,让人很直观的能够感受到洋思人的自信与自豪,以及洋思人对教育的理解。走进教学楼,校园文化氛围极其浓厚,教学楼内外随处可以见到数学公式、英语单词、词组,名人名言等,并且都是双语的。使孩子不管走到哪里,无时无刻不处在知识的海洋里,真正的体现让每一扇墙都说话,校园的一切都是教育的资源。

四、良好的学习风气

首先,洋思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给人的印象尤其深刻,学校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从容不迫,从上课开始前学生喊“老师,您好”的短促、有力,到

公开课下课后学生有序的退场,再到课间操三千多学生快速、有序的入场升国旗,做操时整齐划一的动作、严格有序的退场,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一个名校的特色。我们在洋思的三天时间里,没有看到有一个学生课间打狂,没有听到一个学生说脏话,没有看到一个学生随手乱扔垃圾,没有看到一个学生随便吃零食……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其次,洋思学生务实的学风让人钦佩,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学习就是他们学校生活的全部,餐厅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更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地方,洋思学生走进餐厅,饭没有来的时候,他们手中拿着小纸片总在不停地看着记着;课间操时,学生如一列列开出的火车,10秒钟就站成横看坚看斜看全成横的队,广播没开始的时候,学生拿出手中的纸片在学习;课间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在教室自学,上完厕所的学生也是匆匆回到教室学习;早点、中午、下午饭后,学生都是径直回教室学习;在洋思中学,几乎没有上课、下课的概念,老师和学生不会应为下课铃的响起而停止学习,所有的一切,他们都习以为常。看到这些的时候,当然我们也为学生成天学习,少有游戏而遗憾,但更多的是羡慕,如果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学习劲头和毅力,也一定能把学习成绩提上去。

以上是我几点粗浅的体会,同现实可能存在一定差距,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前辈批评指正。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实际,把这次学习的收获有选择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13:到洋思中学听课心得体会

不断改进办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管理,逐渐形成丰富的教育经验,以开拓进取不服输的精神,摸索出一条适合自我发展的教育道路,成为教育界的光荣楷模。

洋思教育,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一、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教育信念。

洋思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信念值得我们学习,有了这一信念,就会对教育事业充满信心与热忱,对学生充满信心与爱心,学生就会在我们的耐心教育与爱心鼓励下不断进步。

二、有一套科学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把信念变成信心和行动的同时,立足于课堂教学,建立一套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

三、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行“三清”: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彻底改变了许多教师存在的教育弊端:课内损失课外补,真正做到使学生扎实高效的掌握所学知识。还有重要的一点:从生活抓起,养成一个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的生活方式和文明习惯,为学生今后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都会让我们的学生受用终生,也是我们这些教师应该积极努力做到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一位好的校长会造就一所好的学校;一位好的教师会培养出好的学生。”在观看洋思人取得骄傲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不禁对我们自身多年的教育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是否也像洋思人那样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相信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会学好,提高教学效率呢?还是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迷失教育方向呢?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应积极学习洋思教育理念、借鉴洋思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教育途径,不断完善教育经验与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能教好学生的教师,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也让我校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一面光荣旗帜!

到洋思中学听课心得体会

洋思中学初一语文教案

洋思中学教学总结

洋思教学反思

洋思教学模式

洋思学习心得体会

初三语文教案

观看洋思教学实录体会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初三人教版语文教案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合集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洋思中学初三语文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