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苯酚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李闻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苯酚苯酚教案(共含12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李闻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苯酚苯酚教案

篇1:苯酚苯酚教案

宁乡十三阙旭东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并通过各自代表物的性质的对比,理解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的相互影响,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的学习提供方法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在必修阶段已经具备有机化学基本的类别概念,知道一些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在选修5第一、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对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基团的相互影响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从能力层面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分析简单实验的能力;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比较熟悉,因此具有性质预测的知识基础,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备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实验班学生,他们乐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容易展开。但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合作创新的精神还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师引导和支持。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a、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测、分析解决问题和观察的能力以及实验综合能力

b、在苯酚结构与性质的理论探讨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提升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通过对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理解,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b、通过苯酚的用途与毒性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会辩证的看待化学物质

c、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酸性、苯环上的三元取代)

(2)难点:建立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观念。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本节课,引导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学习法、类比学习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与学法相对应的类比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课程双赢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课教学我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进行研究性学习。

四、教学流程:

教学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情景一】播放视频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刘谦的魔术表演,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苯酚。然后,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学,向学生展示了药皂、苯酚软膏以及其说明书.

【情景二】初识苯酚

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初识苯酚,指导学生动手实验。

【探究实验一】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

分组实验:(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气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

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教学第二环节--分析结构,预测性质

【情景三】苯酚的结构特点和软膏说明书

结构分析:通过苯酚模型的观察,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让学生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类比醇、酚、酸中羟基的性质通过对比方法使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提问: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同学们提出很多预测:

①易被氧化(苯酚的氧化是对学生观察苯酚物理性质中提出的粉红色的解释,可以简略带过)

②可能具有酸性

③可以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④可能和Na反应

预测是否正确,需要实践证明,选择了②和③重点探究

教学第三环节--设计实验,探究验证

【情景四】是否有酸性

【探究实验一】1、分组活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苯酚的酸性,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交流方案、实施方案、汇报交流的全过程。

学生设计有如下方案:1、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OH溶液2、使用pH试纸测量3、使用紫色石蕊试液看是否变红色。…

同学们根据实验总结苯酚具有弱酸性。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学生联想到二氧化碳和次氯酸钙的反应证明碳酸比次氯酸酸性强,这样自然的'过渡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演示实验---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紧接着我进一步提问演示实验:向苯酚钠中通入CO2,证明了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同时引出问题“反应的另外一种产物是什么?”。有些同学说是Na2CO3,有人认为是NaHCO3,通过苯酚浊液中加碳酸钠变澄清,说明Na2CO3反应不能共存,加以解决。

2、做出解释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乙醇和苯酚同样含有羟基,但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点拨学生:由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上分析,并展示他们的分子结构以帮助理解,得出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同时也更进步加深化学环境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突破了难点。继续设疑,那羟基对苯基是否也有影响?

学生认识到在苯酚分子中苯环对羟基有活化作用。反过来,羟基会不会影响苯环的活性呢?

【情景五】是否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然后我给学生播放视频--苯酚与溴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该方法可以用来检验苯酚的存在。根据已有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取代反应,那么,是几元取代呢?引导学生回忆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类比类推苯酚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三元取代。播放模拟反应过程的动画,要求学生写出苯酚与溴反应的方程式

之后我引导学生分析,苯酚和苯都可以与溴反应,有何异同?如何解释?

学生:苯酚不用任何条件直接反应,苯需要催化剂。

学生得出羟基对苯环具有活化作用。

【情景六】、显色反应

浓溴水对环境污染较大,有没有其他的检验方法给学生演示实验:加入氯化铁溶液,变色。由此,刘谦魔术揭秘。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质中都存在酚类物质,播放芬必得广告视频,由此教学推进到苯酚的用途。

教学第四环节--学以致用,整合提升

【情景七】、苯酚用途

展示酚类物质的用途。

酚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同时化工系统和炼焦工业废水中常常含酚类物质,是最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如何处理。

然后课堂就推动到了第八个情境--学以致用,整合提升。

【情景八】、整合提升:

展示工业流程图,学生通过分析工业流程图,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就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产联系起来,最后用一道习题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情景九】、作业

1、课外探究

给学生布置课外探究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调查研究苯酚及酚类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完成小论文《我是苯酚》,发帖交流。我还建立了留言论坛,可以发布自己所要讨论的课题,还可以去讨论区回答问题,展开讨论,获取信息。

题库地址:五、板书设计

分子结构1、易被氧化

↑2、极弱酸性:

↓3、取代反应:

用途4、显色反应:遇FeCl3溶液显紫色

历史上的今天:

再见再见!最后的暗黑破坏神!-06-21保山腾冲猴桥腾冲民族风情2011-06-21老师喂学生喝母乳幼儿早教课程到底有没有用?2011-06-21

篇2:苯酚

[上课]

师: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闻到一股特殊气味。[出示一块药皂]这块肥皂是什么肥皂?

生(部分):药皂。

师:药皂。它有一种普通肥皂所没有的特殊气味。这种特殊的气味,是由于它含有一种物质叫。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板书:第三节 ][边讲边板书:请大家翻到114页上,看物理性质这一段[板书:一、物理性质。]

结合课文,看一下这几瓶物质。[出示一瓶]这是一瓶买来的;[出示一小瓶(带红色)]这是我前几天取出来的:[出示一小瓶下层是液体、上层是水的瓶子]这是一瓶和水混和的液体。再结合看书,总结三点物理性质。第一点描述一下它的色态[板书:1.色态];第二点描述一下它的溶解性[板书:2.溶解性];第三点其它的性质[板书:其它]。总结时简要一些。[学生看书]。

(以上4分钟)

师:请××同学[指定学生]总结一下。第一点--

生(1):是无色的晶体,但是在空气中露置,因为氧化而成粉红色。

师:请大家注意:这里是解释了见到的为什么带有粉红色,但在空气中部分氧化的性质,可归纳在化学性质中。有没有气味?

生(1):有的,有特殊气味。溶解性是在一定温度下,它能以任何比例和水互溶。

师:你讲的是70摄氏度时,能和水混溶,常温下呢?

生(1):常温下不易溶解。

师:不易溶解?再描述正确些。

生(1):溶解度不大。

师:溶解度不大。等一会再请你讲,请你先坐下。有一些大家注意一下[出示和水分层的混和液]。水和混和,上层必然是和饱和溶液,照讲下面应该是晶体,为什么现在是液态的呢?它的熔点是43摄氏度,今天没有达到43摄氏度,原因是在少量水存在下熔点大大下降,本来是固态,现在变了液态。刚才××同学(指学生(1))讲了,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70摄氏度时,和水以任何比例互溶,说明湿度升高,溶解性大大增加。关于溶解度还有什么补充吗?××同学(指生(1)),你刚才讲的是在水中溶解度。

生(1):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师:举一个例子。

生(1):溶于酒精。

师:好!(演示实验,出示试管)我吸取瓶中下层的,(试剂瓶中和水)各取一滴,分别滴入盛有水、酒精的试管中。(振荡)在酒精中完全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溶解,这个浊液称为悬浊液还是乳入浊液?请大家考虑一下。×同学。[指定学生]

生(2):应该是悬浊液。

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差别是什么?

生(2):悬浊液是固体小颗泣。

师:固体小颗泣混在溶剂中是悬浊液。那么我刚才加的是液体,你说应该是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生(2):乳浊液。

师:好!××同学。

生(1):它还有毒。

师:有毒。还有吗?

生(1):对环境污染。

师:对环境污染是有毒的引伸。

生(1):它对皮肢有腐蚀性。

师:前提,前提是什么?

生(1):浓溶液。

师:好!有毒,浓溶液对皮肢有腐蚀。因此,下次做实验时要注意。在讨论学生性质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的结构。我们在烃的一章里讲了甲苯,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有相互影响,怎么影响的?×同学,请你讲一讲它们原子团之间怎么影响的?

生(3):甲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师:结构上有什么影响?在性质上有什么反映?××同学。

生(4):甲基能不的邻、对位活泼。

师:使邻、对位活泼。苯环对甲基有什么影响?

生(4):能氧化。

师:使甲基能氧化,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中。羟基使苯环上的邻、对位表现在性质上易取代,苯环使羟基上的氢活泼,表现出来的性质是能部分电离,所以有关的化学反应,主要在这方面展开。下面讨论一下化学性质。

(以上9分钟)

[评述:让学生运用原有的关于甲苯和乙醇的知识,从的结构推论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即用演绎的方法思考问题,这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一种能力。重要的是学生的基础必须有保证,要使学生能运用知识的逻辑性,在思考时转得过弯来。]

第一点首先回答一下,乙醇显什么性?

生(集体):中性。

师:乙醇是中性。弱酸性--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下面一个实验来看[演示实验,出示三个试管,都有等量的蒸馏水]。这里是三个盛有等量馏水的试管[插入试管架的1、2、4孔]。第一试管,我滴入滴盐酸;在第四试管,滴入氢氧化钠;另取溶液放入试管架的第3孔。这样,四个试 就成了稀盐酸[指第一试管]、水[指第二试管]、溶液、氢氧化内溶液。现在在,四个试管,分辊加入石蕊试液 ,加入的是等量的石蕊试液。大家看,第一试管显红色;第二试管显紫色,没变色;第三试管显紫色;第四试管显蓝色[实验操作完后,在试管后衬上白石纸板]。从这些溶液变色情况可以看酸的酸性强还是弱?××同学。

生(5):弱。

师:请回忆一下,当CO2通入水中,再滴入石蕊试液时,变成什么颜色?

生(5):红色。

师:再讲得恰当一点。

生(5):粉红色。

师:应该讲淡红色或浅红色。因此说,的酸性比碳酸还是弱,所以它有个俗名叫 石碳酸[边讲边板书:石炭酸]。这个起得很好。第一,首先肯定它是个酸;第二,好在读音是弱碳酸[注:上海音“石”和“弱”同音]反映酸性比碳酸弱,但石和碳写得不要太靠近,否则变成碳酸了。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就可以推测[边讲边板书:与Na反应,与NaOH反应]。请考虑一下:它能否与NaOH反应放出CO2?××同学。

生(6):不能。

师:不能。因为……,两者的酸性哪个强?

生(6):碳酸的酸性比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强,所以不能和碳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下面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现象,并解释现象。[边讲边演示实验]在一个大烧杯中加热水,取出和水的混和液,在这试剂瓶中,下层是,上层是水,振荡一下,取出的是什么?的浊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一个放在热水中,另一试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原来混浊的变为澄清了。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发生反应?

生(部分):发生了。

师:发生了化学反尖。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7): [板书]

师:大家再考虑一下:主要产物的名称。××同学,你看黑板上写得对吗?

生(8):化学方程式写的对的。

师:写得对的。主要产物的名称呢?

生(8):钠。

师:钠,参照哪一个读法?

生(8):参照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师:乙醇和欠反应生成乙醇钠。根据刚才的反应现角你推测钠是否溶于水?

生(8):溶于水的。

师:好!再请想一下:这个反应类型属于无机化学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同学。

生(9):无机--

师:题目听清楚,是无机化学中的哪一类型的反应?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不是,是中和反应。

师: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你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酸和碱的反应。

师:对了。一个是碱,一个是酸嘛。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那么,钠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

生(10):盐类。

师:这个盐水解以后呈什么样?

生(10):碱性。

师:呈碱性。由于它是强碱弱酸生成的盐。现在我们再看一下:从热水浴水中取出的试管,里面的浊液也澄清了,什么道理?刚才也是一个混浊变澄清,现在放在热水中也由混浊变澄清,什么道理?。[指定学生]

生(11):由于在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溶解度增大。

师: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大家想一想,刚才一个实验混浊变澄清,现在混浊变澄清各属于什么变化?

生(11):前面一个是化学变化,后面一个变澄清是物理变化。

师:对!现在大家看一个实验。我现在把两个澄清的溶解,这个试管是热水浴中取出的,现在放入冷水中,另一个澄清溶液,这里面是什么溶液?钠。我加入盐酸溶液,试液又变混浊了。大家写一个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12):板书。

师:写得对吗?对的。ONa复原了,因此需要其它物质中分离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这个方程式后面写上:用于分离]。现在我们再来持,从冷中取出的这个试管,液体又变混浊了。这是什么道理?。

生(13):温度降低了。

师:温度降低了,溶解度减小了,这是什么变化?

生(13):物理变化。

师:物理变化。在钠溶液中,假如通入CO2的话,会不会有析出,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14):有的,有析出。

师:有的。什么道理?

生(14):因为碳酸的酸性比它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强;另一产物注意一下:是生成NaHCO3。往往溶易写成Na2CO3!请大家思考一下:从上面的性质,我要求你们举几个例子,说明碳酸的酸性比来得强。×同学,你举哪两个例子?

生(15):一个是CO2通入钠溶液。

师:对的。第二个呢?

[部分学生议论用石蕊试液]

师: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的。但是不是能用简例而且有明显现象的其它方法?其他同学都在讲了,用什么?

生(集体):石蕊试液。

师:用石蕊试液。CO2溶液能使石蕊变色,而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以上16分钟)

[评述:作为一极弱的酸,也起着酸的通性的一些变化。从无机物反应规律加以引证,促使学生对知识作广泛的联系,这是很可取的。的溶解性有比较复杂的现象,教师多次提请学生注意,可使学生加深印象,但最终使学生获得印象要清晰、明了,切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个性质是--现在请大家写两个方程式:一个是加溴,第二个加浓硝酸。其中一个实验我先做,做了以后,请大家写反结构分析,完成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好以后,考虑一个:两个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生:板书。

师:下面已经有同学写好了。×同学,第一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生(17):三溴。

师:是三溴,对的。第二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呢?

生(17):三硝基。

师:三硝基。大家看一下××同学[指学生16],写的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错误?。[指定学生]

生(18):应是浓硝酸。

师:我问下,这个产物[指三硝基],是硝基化合物还硝酸酯?

生(18):是硝基化合物。

师:硝基化合物。三硝基有个俗名,叫若味酸[板书:若味酸]。还有一种物质大家还记得吗?T.N.T.[板:T.N.T.]这是什么物质?三硝基甲苯,两者要会区分。这两种化合物,日子长了,容易混淆。大家可以这样记,若味酸是石碳酸硝化而来的。大家再看一看:上一个反应写得对吗?

生(18):三溴应有沉淀符号。

师:对!三溴是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中产物应加上沉淀符号。要仔细!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

(以上5分钟)

[板书:3.显色反应]下面介绍一下显色反应,溶液有一个很灵敏的检验方法[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溶液,加入一滴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

生(集体):检验。

师: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用于检验。注意:不但可以检验, 还可以检验这样一类物质。今后遇到要鉴别的,尽量用哪一个反应?

生(集体):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师:对!有两种方法可以检验,尽量用三氯化铁检验,因为它比较灵敏。

(以上2分钟)

第4点化学性质,刚才已讲过的,在空气里部分氧化。我问一个问题,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要比苯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举哪一个例子?××同学。

生(19):黑板上的加溴水的例子。

师:和溴水可以起反应,而苯必须与液溴反应,另外要什么条件?

生(19):要有催化剂。

师:还要什么条件?

生(19):加热。

师:要有催化剂,还要加热,但和溴反应不需要这些条件。

(以上1分钟)

在醇分子中含有羟基,分子中也含有羟基,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物质称为醇,有些物质称为酚呢?下面我们讲。请大家把书翻到113页第三行,看一下酚的定义,再对照一下111页的醇的定义,仔细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别。

师:[板书]:

黑板上有五个物质,请大家看一下,各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第一个属于什么类别?

生(20):醇类。

师:醇类。第二个呢?

生(20):酚类。

师:第三个呢?

生(20):醇类。

师:第四个?

生(20):酚类。

师:第五个?

生(20):酚类,噢!醇类。

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20):酚类中的羟基直接相连在苯环上。

师: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酚类,你把这五种物质名称读一下。第一个?

生(20):苯四醇。

师:苯四醇。第二个?

生(20):。第三个?

生(20):苯乙醇。

师:苯乙醇。第四个呢?--提示一下:“对--”。

生(20):对甲基。

师:对甲。第一个?

生(20):环乙醇。

师:环乙醇。再找一下。这些物质哪些是同系物?哪些互为分异构体?×同学,几号和几号是同系物?

生(21):1号和3号。

师:1号和3号是同系物。还有吗?

生(21):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

师: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

师: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对的。哪些是同分异构体。

生(21):1号和4号。

师:1号和4号是同分异构体。下面再讨论几个问题。

(以上4分钟)

[出示一块小黑板:鉴别乙醇溶液和溶液,可和的试剂是____][指定学生]

生(22):第5号。

师:第5号是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什么颜色?

生(22):溶液变紫色。

师:对了。还有吗?

生(22):3号。

师:3号溴水也可以,其它都不能,对吗?我要问一下:2号为什么不能?乙醇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的,为什么不选?

生(22):3号。

师:3号溴水也可以,其它都不能,对吗?我要问一下:2号为什么不能?乙醇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的,为什么不选?

生(22):没有现象。

师:对的。4号为什么不选?一个是中性,一个弱酸性,为什么不能鉴别?

生(22):也不能使石蕊变色。

[评述:学生在获得了关于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应用阶段时,为避免时常出现的只作简单重复这些知识的缺陷,可用稍带综合成分的题目让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掌握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师:[把小黑板翻过来,小黑板上:皮肤上不慎沾上,最好用--洗涤。①水,②NaOH溶液,③稀盐酸,④乙醇。]

[把题目读一遍。]同学[指定学生]

生(23):用乙醇。

师:为什么不用水来洗?

生(23):温度低时不容于水。

师:不能说不溶于水,应该说--

生(23):溶解度小。

师:对。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效果不如乙醇好。为什么不能用2号呢?它能和反应的,是吗?

生(23):因为氢氧化钠也要腐蚀皮肤。

师:因为2号属于强碱,当手上沾有时,也无法估计它的量,强碱沾上去使皮肤“雪上加霜”了。

今天回去希望大家考虑几个问题,下节课讨论。

1.如何分离苯和的混和物?

2.如何除去苯中混有的。

3.如何除去中混有的苯?

4.如何证明苯中混有。

(以4分钟)

[下课]

[评述,芳香烃的衍生的虽不是中学有机化学的重点,但无论从结构还是从性质看,都是一个很典型的物质,用深入细致的方法进行教学是有很必要的。

在把跟甲苯的比较中,得到甲基和羟基对苯环的不同影响;在把和乙醇的比较中,得到苯环和乙基对羟基的不同影响,从而推论相关物质间在性质上的相似与差异,紧紧扣住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就掌握知识来说,也因获得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是零碎的,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可容量大大增加。当然,这样做,不能只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论是为了探索事实,还是为了验证结论,化学实验是不可少的,而且,一些无危险,操作又并不复杂的试管内的实验,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使他们身临基境,比作为旁观者可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篇3:苯酚

苯酚

[上课]

师: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闻到一股特殊气味。[出示一块药皂]这块肥皂是什么肥皂?

生(部分):药皂。

师:药皂。它有一种普通肥皂所没有的特殊气味。这种特殊的气味,是由于它含有一种物质叫苯酚。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苯酚[板书:第三节 苯酚][边讲边板书:请大家翻到114页上,看物理性质这一段[板书:一、物理性质。]

结合课文,看一下这几瓶物质。[出示一瓶苯酚]这是一瓶买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苯酚(带红色)]这是我前几天取出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下层是苯酚液体、上层是水的瓶子]这是一瓶苯酚和水混和的液体。再结合看书,总结三点物理性质。第一点描述一下它的色态[板书:1.色态];第二点描述一下它的溶解性[板书:2.溶解性];第三点其它的性质[板书:其它]。总结时简要一些。[学生看书]。

(以上4分钟)

师:请××同学[指定学生]总结一下。第一点--

生(1):苯酚是无色的晶体,但是在空气中露置,因为氧化而成粉红色。

师:请大家注意:这里是解释了见到的苯酚为什么带有粉红色,但苯酚在空气中部分氧化的性质,可归纳在化学性质中。有没有气味?

生(1):有的,有特殊气味。溶解性是在一定温度下,它能以任何比例和水互溶。

师:你讲的是70摄氏度时,能和水混溶,常温下呢?

生(1):常温下不易溶解。

师:不易溶解?再描述正确些。

生(1):溶解度不大。

师:溶解度不大。等一会再请你讲,请你先坐下。有一些大家注意一下[出示苯酚和水分层的混和液]。水和苯酚混和,上层必然是苯酚和饱和溶液,照讲下面应该是晶体,为什么现在是液态的呢?它的熔点是43摄氏度,今天没有达到43摄氏度,原因是苯酚在少量水存在下熔点大大下降,本来是固态,现在变了液态。刚才××同学(指学生(1))讲了,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70摄氏度时,和水以任何比例互溶,说明湿度升高,溶解性大大增加。关于溶解度还有什么补充吗?××同学(指生(1)),你刚才讲的是在水中溶解度。

生(1):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师:举一个例子。

生(1):溶于酒精。

师:好!(演示实验,出示试管)我吸取瓶中下层的苯酚,(试剂瓶中苯酚和水)各取一滴,分别滴入盛有水、酒精的试管中。(振荡)在酒精中完全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溶解,这个浊液称为悬浊液还是乳入浊液?请大家考虑一下。×××同学。[指定学生]

生(2):应该是悬浊液。

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差别是什么?

生(2):悬浊液是固体小颗泣。

师:固体小颗泣混在溶剂中是悬浊液。那么我刚才加的是液体苯酚,你说应该是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生(2):乳浊液。

师:好!××同学。

生(1):它还有毒。

师:有毒。还有吗?

生(1):对环境污染。

师:对环境污染是有毒的引伸。

生(1):它对皮肢有腐蚀性。

师:前提,前提是什么?

生(1):浓溶液。

师:好!有毒,浓溶液对皮肢有腐蚀。因此,下次做实验时要注意。在讨论学生性质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苯酚的结构。我们在烃的一章里讲了甲苯,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有相互影响,怎么影响的?×××同学,请你讲一讲它们原子团之间怎么影响的?

生(3):甲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师:结构上有什么影响?在性质上有什么反映?××同学。

生(4):甲基能不的邻、对位活泼。

师:使邻、对位活泼。苯环对甲基有什么影响?

生(4):能氧化。

师:使甲基能氧化,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苯酚中。羟基使苯环上的邻、对位表现在性质上易取代,苯环使羟基上的氢活泼,表现出来的性质是能部分电离,所以有关苯酚的化学反应,主要在这方面展开。下面讨论一下化学性质。

(以上9分钟)

[评述:让学生运用原有的关于甲苯和乙醇的知识,从苯酚的结构推论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即用演绎的方法思考问题,这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一种能力。重要的是学生的基础必须有保证,要使学生能运用知识的逻辑性,在思考时转得过弯来。]

第一点首先回答一下,乙醇显什么性?

生(集体):中性。

师:乙醇是中性。苯酚弱酸性--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下面一个实验来看[演示实验,出示三个试管,都有等量的蒸馏水]。这里是三个盛有等量馏水的试管[插入试管架的1、2、4孔]。第一试管,我滴入滴盐酸;在第四试管,滴入氢氧化钠;另取苯酚溶液放入试管架的第3孔。这样,四个试 就成了稀盐酸[指第一试管]、水[指第二试管]、苯酚溶液、氢氧化内溶液。现在在,四个试管,分辊加入石蕊试液 ,加入的是等量的石蕊试液。大家看,第一试管显红色;第二试管显紫色,没变色;第三试管显紫色;第四试管显蓝色[实验操作完后,在试管后衬上白石纸板]。从这些溶液变色情况可以看酸的酸性强还是弱?××同学。

生(5):弱。

师:请回忆一下,当CO2通入水中,再滴入石蕊试液时,变成什么颜色?

生(5):红色。

师:再讲得恰当一点。

生(5):粉红色。

师:应该讲淡红色或浅红色。因此说,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是弱,所以它有个俗名叫 石碳酸[边讲边板书:石炭酸]。这个起得很好。第一,首先肯定它是个酸;第二,好在读音是弱碳酸[注:上海音“石”和“弱”同音]反映酸性比碳酸弱,但石和碳写得不要太靠近,否则变成碳酸了。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就可以推测[边讲边板书:与Na反应,与NaOH反应]。请考虑一下:它能否与NaOH反应放出CO2?××同学。

生(6):不能。

师:不能。因为……,两者的酸性哪个强?

生(6):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所以苯酚不能和碳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下面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现象,并解释现象。[边讲边演示实验]在一个大烧杯中加热水,取出苯酚和水的混和液,在这试剂瓶中,下层是苯酚,上层是水,振荡一下,取出的是什么?苯酚的浊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一个放在热水中,另一试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原来混浊的变为澄清了。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发生反应?

生(部分):发生了。

师:发生了化学反尖。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7): [板书]

师:大家再考虑一下:主要产物的名称。××同学,你看黑板上写得对吗?

生(8):化学方程式写的对的。

师:写得对的。主要产物的名称呢?

生(8):苯酚钠。

师:苯酚钠,参照哪一个读法?

生(8):参照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师:乙醇和欠反应生成乙醇钠。根据刚才的反应现角你推测苯酚钠是否溶于水?

生(8):溶于水的`。

师:好!再请想一下:这个反应类型属于无机化学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同学。

生(9):无机--

师:题目听清楚,是无机化学中的哪一类型的反应?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不是,是中和反应。

师: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你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酸和碱的反应。

师:对了。一个是碱,一个是酸嘛。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那么,苯酚钠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

生(10):盐类。

师:这个盐水解以后呈什么样?

生(10):碱性。

师:呈碱性。由于它是强碱弱酸生成的盐。现在我们再看一下:从热水浴水中取出的试管,里面的浊液也澄清了,什么道理?刚才也是一个混浊变澄清,现在放在热水中也由混浊变澄清,什么道理?×××。[指定学生]

生(11):由于在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溶解度增大。

师: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大家想一想,刚才一个实验混浊变澄清,现在混浊变澄清各属于什么变化?

生(11):前面一个是化学变化,后面一个变澄清是物理变化。

师:对!现在大家看一个实验。我现在把两个澄清的溶解,这个试管是热水浴中取出的,现在放入冷水中,另一个澄清溶液,这里面是什么溶液?苯酚钠。我加入盐酸溶液,试液又变混浊了。大家写一个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12):板书。

师:写得对吗?对的。ONa复原了,因此需要其它物质中分离苯酚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这个方程式后面写上:用于分离]。现在我们再来持,从冷中取出的这个试管,液体又变混浊了。这是什么道理?。

生(13):温度降低了。

师:温度降低了,溶解度减小了,这是什么变化?

生(13):物理变化。

师:物理变化。在苯酚钠溶液中,假如通入CO2的话,会不会有苯酚析出,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14):有的,有苯酚析出。

师:有的。什么道理?

生(14):因为碳酸的酸性比它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另一产物注意一下:是生成NaHCO3。往往溶易写成Na2CO3!请大家思考一下:从上面的性质,我要求你们举几个例子,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来得强。×××同学,你举哪两个例子?

生(15):一个是CO2通入苯酚钠溶液。

师:对的。第二个呢?

[部分学生议论用石蕊试液]

师: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的。但是不是能用简例而且有明显现象的其它方法?其他同学都在讲了,用什么?

生(集体):石蕊试液。

师:用石蕊试液。CO2溶液能使石蕊变色,而苯酚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以上16分钟)

[评述:苯酚作为一极弱的酸,也起着酸的通性的一些变化。从无机物反应规律加以引证,促使学生对知识作广泛的联系,这是很可取的。苯酚的溶解性有比较复杂的现象,教师多次提请学生注意,可使学生加深印象,但最终使学生获得印象要清晰、明了,切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个性质是--现在请大家写两个方程式:一个是加溴,第二个加浓硝酸。其中一个实验我先做,做了以后,请大家写反结构分析,完成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好以后,考虑一个:两个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生:板书。

师:下面已经有同学写好了。×××同学,第一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生(17):三溴苯酚。

师:是三溴苯酚,对的。第二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呢?

生(17):三硝基苯酚。

师:三硝基苯酚。大家看一下××同学[指学生16],写的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错误?×××。[指定学生]

生(18):应是浓硝酸。

师:我问下,这个产物[指三硝基苯酚],是硝基化合物还硝酸酯?

生(18):是硝基化合物。

师:硝基化合物。三硝基苯酚有个俗名,叫若味酸[板书:若味酸]。还有一种物质大家还记得吗?T.N.T.[板:T.N.T.]这是什么物质?三硝基甲苯,两者要会区分。这两种化合物,日子长了,容易混淆。大家可以这样记,若味酸是石碳酸硝化而来的。大家再看一看:上一个反应写得对吗?

生(18):三溴苯酚应有沉淀符号。

师:对!三溴苯酚是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中产物应加上沉淀符号。要仔细!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苯酚。

(以上5分钟)

[板书:3.显色反应]下面介绍一下显色反应,苯酚溶液有一个很灵敏的检验方法[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溶液,加入一滴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

生(集体):检验苯酚。

师:苯酚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用于检验。注意:不但可以检验苯酚, 还可以检验这样一类物质。今后遇到要鉴别苯酚的,尽量用哪一个反应?

生(集体):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师:对!有两种方法可以检验,尽量用三氯化铁检验,因为它比较灵敏。

(以上2分钟)

第4点化学性质,刚才已讲过的,在空气里部分氧化。我问一个问题,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苯酚要比苯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举哪一个例子?××同学。

生(19):黑板上的苯酚加溴水的例子。

师:苯酚和溴水可以起反应,而苯必须与液溴反应,另外要什么条件?

生(19):要有催化剂。

师:还要什么条件?

生(19):加热。

师:要有催化剂,还要加热,但苯酚和溴反应不需要这些条件。

(以上1分钟)

在醇分子中含有羟基,苯酚分子中也含有羟基,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物质称为醇,有些物质称为酚呢?下面我们讲。请大家把书翻到113页第三行,看一下酚的定义,再对照一下111页的醇的定义,仔细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别。

师:[板书]:

黑板上有五个物质,请大家看一下,各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第一个属于什么类别?

生(20):醇类。

师:醇类。第二个呢?

生(20):酚类。

师:第三个呢?

生(20):醇类。

师:第四个?

生(20):酚类。

师:第五个?

生(20):酚类,噢!醇类。

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20):酚类中的羟基直接相连在苯环上。

师: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酚类,你把这五种物质名称读一下。第一个?

生(20):苯四醇。

师:苯四醇。第二个?

生(20):苯酚。第三个?

生(20):苯乙醇。

师:苯乙醇。第四个呢?--提示一下:“对--”。

篇4:苯酚

[上课]

师:我们走进医院的病房,往往闻到一股特殊气味。[出示一块药皂]这块肥皂是什么肥皂?

生(部分):药皂。

师:药皂。它有一种普通肥皂所没有的特殊气味。这种特殊的气味,是由于它含有一种物质叫苯酚。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节苯酚[板书:第三节 苯酚][边讲边板书:请大家翻到114页上,看物理性质这一段[板书:一、物理性质。]

结合课文,看一下这几瓶物质。[出示一瓶苯酚]这是一瓶买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苯酚(带红色)]这是我前几天取出来的苯酚:[出示一小瓶下层是苯酚液体、上层是水的瓶子]这是一瓶苯酚和水混和的液体。再结合看书,总结三点物理性质。第一点描述一下它的色态[板书:1.色态];第二点描述一下它的溶解性[板书:2.溶解性];第三点其它的性质[板书:其它]。总结时简要一些。[学生看书]。

(以上4分钟)

师:请××同学[指定学生]总结一下。第一点--

生(1):苯酚是无色的晶体,但是在空气中露置,因为氧化而成粉红色。

师:请大家注意:这里是解释了见到的苯酚为什么带有粉红色,但苯酚在空气中部分氧化的性质,可归纳在化学性质中。有没有气味?

生(1):有的,有特殊气味。溶解性是在一定温度下,它能以任何比例和水互溶。

师:你讲的是70摄氏度时,能和水混溶,常温下呢?

生(1):常温下不易溶解。

师:不易溶解?再描述正确些。

生(1):溶解度不大。

师:溶解度不大。等一会再请你讲,请你先坐下。有一些大家注意一下[出示苯酚和水分层的混和液]。水和苯酚混和,上层必然是苯酚和饱和溶液,照讲下面应该是晶体,为什么现在是液态的呢?它的熔点是43摄氏度,今天没有达到43摄氏度,原因是苯酚在少量水存在下熔点大大下降,本来是固态,现在变了液态。刚才××同学(指学生(1))讲了,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是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70摄氏度时,和水以任何比例互溶,说明湿度升高,溶解性大大增加。关于溶解度还有什么补充吗?××同学(指生(1)),你刚才讲的是在水中溶解度。

生(1):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师:举一个例子。

生(1):溶于酒精。

师:好!(演示实验,出示试管)我吸取瓶中下层的苯酚,(试剂瓶中苯酚和水)各取一滴,分别滴入盛有水、酒精的试管中。(振荡)在酒精中完全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溶解,这个浊液称为悬浊液还是乳入浊液?请大家考虑一下。×××同学。[指定学生]

生(2):应该是悬浊液。

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差别是什么?

生(2):悬浊液是固体小颗泣。

师:固体小颗泣混在溶剂中是悬浊液。那么我刚才加的是液体苯酚,你说应该是悬浊液还是乳浊液?

生(2):乳浊液。

师:好!××同学。

生(1):它还有毒。

师:有毒。还有吗?

生(1):对环境污染。

师:对环境污染是有毒的引伸。

生(1):它对皮肢有腐蚀性。

师:前提,前提是什么?

生(1):浓溶液。

师:好!有毒,浓溶液对皮肢有腐蚀。因此,下次做实验时要注意。在讨论学生性质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苯酚的结构。我们在烃的一章里讲了甲苯,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有相互影响,怎么影响的?×××同学,请你讲一讲它们原子团之间怎么影响的?

生(3):甲苯能使高锰酸钾褪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师:结构上有什么影响?在性质上有什么反映?××同学。

生(4):甲基能不的邻、对位活泼。

师:使邻、对位活泼。苯环对甲基有什么影响?

生(4):能氧化。

师:使甲基能氧化,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苯酚中。羟基使苯环上的邻、对位表现在性质上易取代,苯环使羟基上的氢活泼,表现出来的性质是能部分电离,所以有关苯酚的化学反应,主要在这方面展开。下面讨论一下化学性质。

(以上9分钟)

[评述:让学生运用原有的关于甲苯和乙醇的知识,从苯酚的结构推论出它可能具有的性质,即用演绎的方法思考问题,这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一种能力。重要的是学生的基础必须有保证,要使学生能运用知识的逻辑性,在思考时转得过弯来。]

第一点首先回答一下,乙醇显什么性?

生(集体):中性。

师:乙醇是中性。苯酚弱酸性--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下面一个实验来看[演示实验,出示三个试管,都有等量的蒸馏水]。这里是三个盛有等量馏水的试管[插入试管架的1、2、4孔]。第一试管,我滴入滴盐酸;在第四试管,滴入氢氧化钠;另取苯酚溶液放入试管架的第3孔。这样,四个试 就成了稀盐酸[指第一试管]、水[指第二试管]、苯酚溶液、氢氧化内溶液。现在在,四个试管,分辊加入石蕊试液 ,加入的是等量的石蕊试液。大家看,第一试管显红色;第二试管显紫色,没变色;第三试管显紫色;第四试管显蓝色[实验操作完后,在试管后衬上白石纸板]。从这些溶液变色情况可以看酸的酸性强还是弱?××同学。

生(5):弱。

师:请回忆一下,当CO2通入水中,再滴入石蕊试液时,变成什么颜色?

生(5):红色。

师:再讲得恰当一点。

生(5):粉红色。

师:应该讲淡红色或浅红色。因此说,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是弱,所以它有个俗名叫 石碳酸[边讲边板书:石炭酸]。这个起得很好。第一,首先肯定它是个酸;第二,好在读音是弱碳酸[注:上海音“石”和“弱”同音]反映酸性比碳酸弱,但石和碳写得不要太靠近,否则变成碳酸了。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就可以推测[边讲边板书:与Na反应,与NaOH反应]。请考虑一下:它能否与NaOH反应放出CO2?××同学。

生(6):不能。

师:不能。因为……,两者的酸性哪个强?

生(6):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所以苯酚不能和碳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下面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现象,并解释现象。[边讲边演示实验]在一个大烧杯中加热水,取出苯酚和水的混和液,在这试剂瓶中,下层是苯酚,上层是水,振荡一下,取出的是什么?苯酚的浊液,分别倒入两个试管,一个放在热水中,另一试管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原来混浊的变为澄清了。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发生反应?

生(部分):发生了。

师:发生了化学反尖。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化学方程式,教师巡视]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7): [板书]

师:大家再考虑一下:主要产物的名称。××同学,你看黑板上写得对吗?

生(8):化学方程式写的对的。

师:写得对的。主要产物的名称呢?

篇5:苯酚

师:苯酚钠,参照哪一个读法?

生(8):参照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师:乙醇和欠反应生成乙醇钠。根据刚才的反应现角你推测苯酚钠是否溶于水?

生(8):溶于水的。

师:好!再请想一下:这个反应类型属于无机化学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同学。

生(9):无机--

师:题目听清楚,是无机化学中的哪一类型的反应?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置换。

师:置换反应?[学生笑]

生(9):不是,是中和反应。

师: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你为什么说它是中和反应?

生(9):酸和碱的反应。

师:对了。一个是碱,一个是酸嘛。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那么,苯酚钠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

生(10):盐类。

师:这个盐水解以后呈什么样?

生(10):碱性。

师:呈碱性。由于它是强碱弱酸生成的盐。现在我们再看一下:从热水浴水中取出的试管,里面的浊液也澄清了,什么道理?刚才也是一个混浊变澄清,现在放在热水中也由混浊变澄清,什么道理?×××。[指定学生]

生(11):由于在温度高于70摄氏度时,溶解度增大。

师:由于温度升高,溶解度加大。大家想一想,刚才一个实验混浊变澄清,现在混浊变澄清各属于什么变化?

生(11):前面一个是化学变化,后面一个变澄清是物理变化。

师:对!现在大家看一个实验。我现在把两个澄清的溶解,这个试管是热水浴中取出的,现在放入冷水中,另一个澄清溶液,这里面是什么溶液?苯酚钠。我加入盐酸溶液,试液又变混浊了。大家写一个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指定学生]到黑板上去写。

生(12):板书。

师:写得对吗?对的。ONa复原了,因此需要其它物质中分离苯酚时可以利用这一性质[这个方程式后面写上:用于分离]。现在我们再来持,从冷中取出的这个试管,液体又变混浊了。这是什么道理?。

生(13):温度降低了。

师:温度降低了,溶解度减小了,这是什么变化?

生(13):物理变化。

师:物理变化。在苯酚钠溶液中,假如通入CO2的话,会不会有苯酚析出,请大家考虑一下。

生(14):有的,有苯酚析出。

师:有的。什么道理?

生(14):因为碳酸的酸性比它强。

师: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另一产物注意一下:是生成NaHCO3。往往溶易写成Na2CO3!请大家思考一下:从上面的性质,我要求你们举几个例子,说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来得强。×××同学,你举哪两个例子?

生(15):一个是CO2通入苯酚钠溶液。

师:对的。第二个呢?

[部分学生议论用石蕊试液]

师:与碳酸钠不反应,可以的。但是不是能用简例而且有明显现象的其它方法?其他同学都在讲了,用什么?

生(集体):石蕊试液。

师:用石蕊试液。CO2溶液能使石蕊变色,而苯酚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以上16分钟)

[评述:苯酚作为一极弱的酸,也起着酸的通性的一些变化。从无机物反应规律加以引证,促使学生对知识作广泛的联系,这是很可取的。苯酚的溶解性有比较复杂的现象,教师多次提请学生注意,可使学生加深印象,但最终使学生获得印象要清晰、明了,切不要喧宾夺主。]

第二个性质是--现在请大家写两个方程式:一个是加溴,第二个加浓硝酸。其中一个实验我先做,做了以后,请大家写反结构分析,完成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好以后,考虑一个:两个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生:板书。

师:下面已经有同学写好了。×××同学,第一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叫什么名称?

篇6:苯酚

生(20):苯乙醇。

师:苯乙醇。第四个呢?--提示一下:“对--”。

生(20):对甲基苯酚。

师:对甲苯酚。第一个?

生(20):环乙醇。

师:环乙醇。再找一下。这些物质哪些是同系物?哪些互为分异构体?×××同学,几号和几号是同系物?

生(21):1号和3号。

师:1号和3号是同系物。还有吗?

生(21):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

师: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

师:2号和4号也是同系物。对的。哪些是同分异构体。

生(21):1号和4号。

师:1号和4号是同分异构体。下面再讨论几个问题。

(以上4分钟)

[出示一块小黑板:鉴别乙醇溶液和苯酚溶液,可和的试剂是____][指定学生]

生(22):第5号。

师:第5号是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什么颜色?

生(22):苯酚溶液变紫色。

师:对了。还有吗?

生(22):3号。

师:3号溴水也可以,其它都不能,对吗?我要问一下:2号为什么不能?乙醇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苯酚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的,为什么不选?

生(22):3号。

师:3号溴水也可以,其它都不能,对吗?我要问一下:2号为什么不能?乙醇和氢氧化钠不反应,苯酚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的,为什么不选?

生(22):没有现象。

师:对的。4号为什么不选?一个是中性,一个弱酸性,为什么不能鉴别?

生(22):苯酚也不能使石蕊变色。

[评述:学生在获得了关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应用阶段时,为避免时常出现的只作简单重复这些知识的缺陷,可用稍带综合成分的题目让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中掌握苯酚的结构和性质的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师:[把小黑板翻过来,小黑板上:皮肤上不慎沾上苯酚,最好用--洗涤。①水,②NaOH溶液,③稀盐酸,④乙醇。]

[把题目读一遍。]××同学[指定学生]

生(23):用乙醇。

师:为什么不用水来洗?

生(23):苯酚温度低时不容于水。

师:不能说不溶于水,应该说--

生(23):溶解度小。

师:对。苯酚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效果不如乙醇好。为什么不能用2号呢?它能和苯酚反应的,是吗?

生(23):因为氢氧化钠也要腐蚀皮肤。

师:因为2号属于强碱,当手上沾有苯酚时,也无法估计它的量,强碱沾上去使皮肤“雪上加霜”了。

今天回去希望大家考虑几个问题,下节课讨论。

1.如何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和物?

2.如何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3.如何除去苯酚中混有的苯?

4.如何证明苯中混有苯酚。

(以4分钟)

[下课]

[评述,芳香烃的衍生的虽不是中学有机化学的重点,但无论从结构还是从性质看,苯酚都是一个很典型的物质,用深入细致的方法进行教学是有很必要的。

在把苯酚跟甲苯的比较中,得到甲基和羟基对苯环的不同影响;在把苯酚和乙醇的比较中,得到苯环和乙基对羟基的不同影响,从而推论相关物质间在性质上的相似与差异,紧紧扣住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发展,而且,就掌握知识来说,也因获得的知识是有体系的,不是零碎的,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可容量大大增加。当然,这样做,不能只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无论是为了探索事实,还是为了验证结论,化学实验是不可少的,而且,一些无危险,操作又并不复杂的试管内的实验,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使他们身临基境,比作为旁观者可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篇7:苯酚

师:是三溴苯酚,对的。第二个反应的`主要产物呢?

生(17):三硝基苯酚。

师:三硝基苯酚。大家看一下××同学[指学生16],写的化学方程式有没有错误?×××。[指定学生]

生(18):应是浓硝酸。

师:我问下,这个产物[指三硝基苯酚],是硝基化合物还硝酸酯?

生(18):是硝基化合物。

师:硝基化合物。三硝基苯酚有个俗名,叫若味酸[板书:若味酸]。还有一种物质大家还记得吗?T.N.T.[板:T.N.T.]这是什么物质?三硝基甲苯,两者要会区分。这两种化合物,日子长了,容易混淆。大家可以这样记,若味酸是石碳酸硝化而来的。大家再看一看:上一个反应写得对吗?

生(18):三溴苯酚应有沉淀符号。

师:对!三溴苯酚是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中产物应加上沉淀符号。要仔细!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苯酚。

(以上5分钟)

[板书:3.显色反应]下面介绍一下显色反应,苯酚溶液有一个很灵敏的检验方法[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溶液,加入一滴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应用在什么方面?

生(集体):检验苯酚。

师:苯酚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以用于检验。注意:不但可以检验苯酚, 还可以检验这样一类物质。今后遇到要鉴别苯酚的,尽量用哪一个反应?

生(集体):跟三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师:对!有两种方法可以检验,尽量用三氯化铁检验,因为它比较灵敏。

(以上2分钟)

第4点化学性质,刚才已讲过的,在空气里部分氧化。我问一个问题,请举一个例子说明苯酚要比苯容易发生取代反应,举哪一个例子?××同学。

生(19):黑板上的苯酚加溴水的例子。

师:苯酚和溴水可以起反应,而苯必须与液溴反应,另外要什么条件?

生(19):要有催化剂。

师:还要什么条件?

生(19):加热。

师:要有催化剂,还要加热,但苯酚和溴反应不需要这些条件。

(以上1分钟)

在醇分子中含有羟基,苯酚分子中也含有羟基,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物质称为醇,有些物质称为酚呢?下面我们讲。请大家把书翻到113页第三行,看一下酚的定义,再对照一下111页的醇的定义,仔细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别。

师:[板书]:

黑板上有五个物质,请大家看一下,各属于什么类型?××,[指定学生]第一个属于什么类别?

生(20):醇类。

师:醇类。第二个呢?

生(20):酚类。

师:第三个呢?

生(20):醇类。

师:第四个?

生(20):酚类。

师:第五个?

生(20):酚类,噢!醇类。

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生(20):酚类中的羟基直接相连在苯环上。

师:羟基直接和苯环相连的酚类,你把这五种物质名称读一下。第一个?

生(20):苯四醇。

师:苯四醇。第二个?

篇8:苯酚教学反思

关于苯酚的知识是烃的衍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是本章教学的一个重点。实验能力是化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本节实验内容在烃的含氧衍生物中是最多的,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优势,所以将本节课设计成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实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现代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用探究教学模式,意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酚类的定义;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特点,推出苯酚应具有的性质;分析羟基对苯环的影响,推出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培养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能力,加深对分子中原子团相互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培养唯物主义的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通过苯酚的性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

教学难点: 酚羟基与醇羟基的区别;有机官能团的相互影响

(一)教学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的以实验探究为手段,不但进行了教材安排的实验,还补充了3个对比实验,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处处铺垫,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符合思维逻辑,符合认知规律。课堂教学引入素材来自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堂我不断的设计情境,学生

的思维也不断的一次次的得到升华,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与积极思考问题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认真、积极,都能进行思考,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相补充,互相启迪,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尽管问题是教师帮助提出来的但解决主要靠的是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强化了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4、本节课设计的较特别的点是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来认识物质,其优点一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再认识,其次也可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另外,更能使学生通过比较对结构决。

篇9:苯酚教学反思

本周内容是《苯酚》,苯酚又作为有机物的一种新的物质,在教学上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可取之处:本节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放映,将内容形成一条主线:分子结构→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用途,此思路适用于高中新物质的学习,在苯酚这节开始要注意苯酚与醇类的区别,因此要在讲解前要对醇类的性质作出一定的复习,如概念和化学性质等,再引出苯酚的结构,物理性质为次要,化学性质为主要,其中化学性质共有三点要使学生一一明确。

不足之处:多媒体放映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内容不得系统,因此讲解最好要在黑板上列出内容提纲,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改进之处:多媒体与提纲的讲解相结合,对比,总结,使学生当堂达标,当堂记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篇10:苯酚教学反思

苯酚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性质(尤其是与苯、乙醇的对比教学)上表现出的差异反映出结构差异的作用,对于今后学生分析有机物结构预测有机物的性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体现有机物中结构与性质关系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也是一个给学生很好的辩证法教育的例证,同一物质内不同结构间会有相互的影响,亦即事物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基于这个考虑我把苯酚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这一科学学习方法从结构角度进行探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几个地方是我特别考虑,值得推广的:

1、学习任务的引入,学习情景的创设方面我力图还原我们认识物质的本来程序。在生活中,当我们对某一陌生物质感兴趣时,我们会仔细研究有关它的文字说明,提出质疑,然后通过实验或找寻实证证明或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阅读一块上海药皂的成分以及了解医院用的消毒药水来苏水来统领苯酚性质的教学,然后再引导学生从结构上进行分析。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个想法,是希望借此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多关注化学,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2、在教学中,物理性质的教学显得那么地不经意,比如,为了证实苯酚的酸性,我们要配溶液,就必须从试剂瓶中取出晶体,此时就可以观察它的物理性质了,因为要溶解成溶液,而常温下苯酚溶解情况不佳,就考虑加热条件下的溶解情况,关于溶解性的内容也就出来了,至于熔点的知识则是通过观看钠与苯酚反应的实验视频中体现出来。现在看来出发点应该是好的,这种学习方式应该是很自然的,不经意间就可以完成的,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了知识。

3、学生分组实验很成功,对于学生来说,实验是一种幸福的体验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学会体验,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意志的锻炼,充分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实验学科教师要努力去做的工作。

现在回想一下这节课,也是有一些不足,比如因为是一班实验班的学生,所以我给学生拓展增加了一些内容,显得内容有些烦杂,增加了学生负担,而且这节课本身化学方程式难度比较大,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可以适当删减一些内容,放在下一节课或者留做学生思考,这样这节课会更从容些。

篇11:苯酚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上海二期课改教材中的拓展型课程中的 P75 ,是安排在乙醇后面的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衍生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入苯酚有其独有的作用,因为苯酚的结构中也含有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而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衍生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来决定的同时又与官能团所连的烃基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使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在学生掌握苯酚性质的同时,又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二、课后反思

现代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用探究教学模式,意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教学的成功之处

1、在对比中理解知识

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对比法,首先是通过学生书写羟基取代甲苯的同分异构体并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区别酚与醇;第二是通过对比苯酚与乙醇的结构特点,比较苯酚与乙醇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及钠反应的异同;第三是通过对比苯酚与苯的结构特点,比较苯酚与苯分别跟溴反应的条件不同,从而比较苯酚与苯取代反应的异同。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取知识,在对比中学会学习。

2、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刻意给学生比较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从结构出发,在对比的基础上大胆假设苯酚的性质,依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讨论交流后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验证后发现新的问题,继续探究,分析可能原因,从而得出新的结论,完成知识的升华,并从中找到自信;学生在多次经历了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后,不仅创新实践能力会明显提高,而且内心的体验会升华为创新精神。

3、在情境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节课堂我不断的设计情境,学生的思维也不断的'一次次的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积极思考问题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每个教学设计,并非是立足在自己怎样教,而应该是考虑指导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组织学生学,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过程。不是让学生用实验验证已知了的理论知识,而是从旧知识中得到启发,设计实验,从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中获得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同时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观察 -- 思维 -- 迁移的良好心理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其中的一个切入口,是一种尝试,要真正落实还必须结合传统教学中好的方面,相辅相成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的不足之处

1、因为是第一次跟学生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课堂学习中还存在一些交流上的陌生,但在后面的学习中也慢慢进入配合的佳境,从而很好的完成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中由于害怕时间不够,如果让学生完全放开实验探究,往往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实验探究性强,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究竟完成教学任务重要,还是培养思维更重要?仔细想想,还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养成更加重要,与之相比,知识是第二位的,当一个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一个明智的教师,应该给学生一片自由飞翔的蓝天,而不是强制他们改变航线,但也不能任其信马由缰,而放任不管,此时应该做的是耐心的、尽量不动声色的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靠近,如果能够引航成功且又不扼杀他们的灵感、打击他们的自尊心、且能扶植学生的自信心,那么花多少时间都是值得的。

3、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验问题,有时处理还是不够到位,致使有些学生实验完成不够好,实验现象不够清楚;不过绝大多数学生都完成较好。

篇12:苯酚的复习教学教案

苯酚的复习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材背景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实验教材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第2章第2节醇和酚的第2课时“苯酚”,苯酚复习课教案。

二.教材分析

1.本课时教材地位和作用

苯酚是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链中的一个特殊环节,特殊在于它与醇、醛、酮、酸、酯等烃的衍生物之间没有直接的转化关系,因而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苯酚和醇类又具有相同的官能团-OH,但由于与-OH相连的取代基不同,使得苯酚与醇类既有性质上的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充分体现了官能团与取代基的相互影响,为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特性作了非常好的诠释。

2.重、难点分析

通过实验事实,理解酚羟基与醇羟基性质上的不同以及苯酚与苯性质上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是教学的重点。

习题中容易出现的酚酯的碱性水解产物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的制订

结合苯酚的结构,依据已掌握的官能团-OH的性质,预测和实验验证苯酚的性质,从而理解苯酚的重要物理、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并通过合作交流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和熟悉基本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

三.基本教学理念及教学预设

1.教学理念

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化学;关注和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2.总体教学预设

(1)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苯和乙醇的性质、乙醇化学性质中的“似水性”等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教学中应以这些已有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复习苯酚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打下知识基础和非智力基础。

(2)突出苯酚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引导学生对比水分子、乙醇分子、苯酚分子结构,认识苯酚分子结构的`“两重性”--既可以看作是“水的苯基衍生物”,又可以看作是“苯的羟基衍生物”,因而具有性质上的“似水性”和“似苯性”。(乙醇既可以看作是“水的乙基衍生物”,又可以看作是“乙烷的羟基衍生物”。)

但苯酚的性质又与苯和乙醇具有显著不同,证明官能团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3)重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总结

做好苯酚的弱酸性实验、苯酚的溴代反应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语言表达等能力,教案《苯酚复习课教案》。

(4)以提高能力为最终目标

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实时指导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及时反馈,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的设计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得“意义建构”具有实际生活基础。

3.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1)教法选择及其依据

基于“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关注和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教学理念,本课时教学宜于选择“学生实验”和“小组合作”的主要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通过苯酚的“似水性”和“似苯性”,指导学生如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通过苯酚的弱酸性实验、苯酚溴代与苯的溴代实验对比,指导学生如何在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寻找理解和解释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2.实验器材

仪器:试管架、试管、玻璃棒、玻璃管、玻璃片(或表面皿)、250mL烧杯(贴“废液”标签)

药品及用品:苯酚、苯酚溶液、乙醇溶液、浓溴水、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铁溶液、茶水、pH试纸

五.教学流程设计

1.基本达标规

2.基本教学流程

基本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层次

及功能

提出

问题1.指出含有羟基官能团的常见有机物类别?

2.通过比较水分子、苯分子、乙醇分子、苯酚分子结构,可以怎样理解苯酚的分子结构?

3.苯酚会不会有与苯、乙醇相似的性质?会不会有显著不同?

4.怎样鉴别乙醇溶液和苯酚溶液?鉴别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5.苯酚为什么会有与苯、乙醇显著不同的性质?

6.苯酚发生常见化学反应时分别断裂哪些化学键?

7.能不能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去认识苯酚的某些化学性质?独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小组其他同学充分交流;当代表回答不完整时,其他同学适时补充。基层目标

|

设置情境

|

激发兴趣

实验

探究布置任务: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完成鉴别乙醇溶液和苯酚溶液的实验;②设计证明醋酸、碳酸、苯酚溶液酸性强弱的实验方案;③学生代表完成茶水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的实验。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相关实验或实验方案的设计;②记录有关实验现象;③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中层目标

|

动手动脑

|

直观感知

培养能力

归纳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教师指导和点拨下,完成下列归纳总结:

1.苯酚分子结构特点;

2.苯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苯酚发生化学反应时的断键位置;

4.从电离平衡移动的角度认识苯酚的某些化学性质。高层目标

|

分析、归纳

|

知识建构

练习

反馈出示练习题和讨论题独立完成练习题,合作完成讨论题。高层目标

|

形成能力

点评和激励展示合作研讨成果。

高中化学选修5苯酚说课稿

苯酚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电动法修复苯酚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颗粒Ru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乙酸和苯酚

苯酚和苯甲酸及其衍生物在反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中的分离及电泳行为

教案

风筝 教案

《数一数》教案

高中政治教案

教师教案

苯酚苯酚教案(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苯酚苯酚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