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声音的高低和乐曲的旋律公开课教案(共含19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苏素俗酥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幼儿园小班音乐声音的高低和乐曲的旋律公开课教案
设计意图:
这是很基础的乐理知识,让幼儿从小学习一些乐理知识,也是为他们日后开展各种音乐活动做准备。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就会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变成知识的'灌输。所以,我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师幼互动,促使幼儿对乐理知识有所认识。
目的:
1. 复习音乐律动《小猫你别吵》。要求表演整齐、生动。
2. 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声音有高有低,学习高低的相对概念。正确区分出声音的高低。
3. 了解几种旋律,会用线条表示出来。
4.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5. 让幼儿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乐趣,培养幼儿充分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准备:
1. 音符 2.五线图谱
3.简谱 4.水彩笔
5.录音机 6.磁带
过程:
一、情景表演:我唱得好
情景:两幼儿争执,教师上前询问,知道他们在比谁唱歌好听,教师要求幼儿比一比。
内容1:练声c-f
内容2:复习音乐律动《小猫你别吵》。要求表演整齐、生动。
二、区分声音的高低
1. 利用身边熟悉的东西作比较,初步了解高低的相对概念。
游戏1:小音符的家
游戏2: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
互动游戏:听一听
三、声音的旋律
1. 上行和下行 看图谱,从音符在图谱中的走向直观了解上行和下行。
2. 旋律 用线条将旋律表示出来,使之变成看得见得旋律。
合作游戏:拼旋律
四、简单复习一遍以上内容,进行小结。
五、自由歌舞。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惊愕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表现享受音乐。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图谱、小猫的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曲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放完后问幼儿:“你们听出来里面有什么声音?还听出了什么?……好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完后继续问幼儿,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教师:“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老师还把这个故事画了下来,你们看这是什么?……”小朋友发现没有它们的提问:小老鼠的脚印颜色一样吗?为什么?教师小结:离大懒猫远时,走路重一点,脚印颜色深;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小老鼠走路特别轻,脚印颜色浅。
3、幼儿听音乐,指图谱。
引导语:咱们也顺着小老鼠的脚印去找东西吃吧?4、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小朋友,咱们也学着小老鼠的样子找东西吃吧?小老鼠怎样走路?吃东西?跳舞?”
5、听音乐做游戏。
四、活动延伸:
可将此游戏发展为戏剧表演,咱家园联欢中演出。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懒猫》
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想到厨房里偷吃东西,可去厨房的路上有一只大懒猫正在睡觉,这可怎么办呢?小老鼠想了想,于是就轻轻的轻轻的往厨房走去,当走到大懒猫身边的时候,它走得更轻了,这时大懒猫突然伸了个懒腰,可把小老鼠吓了一大跳,大懒猫醒了没有?没有,它接着又睡着了,小老鼠这才轻轻的走到了厨房,来到厨房后她又吃又喝,吃饱喝足后还跳起了舞呢。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讲卫生》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唱歌曲《讲卫生》,知道歌曲是四二拍的节奏。
2、初步学会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通过歌曲知道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歌曲《讲卫生》;小兔生病图片一张;太阳,洗手,刷牙图片各一张。
2、经验准备:幼儿对爱干净讲卫生有初步的认知。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律动:《刷牙歌》进入教室。
2、发声练习:1—3
3、教师出示小兔生病的图片:小朋友们,图片上的小兔怎么了呀?(生病了。)哦,它生病了,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会生病吗?那现在老师打电话问问兔妈妈。喂,你好,兔妈妈,小兔怎么了?哦,肚子疼呀!原来小兔去外面玩,弄得脏兮兮的,回家后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把细菌吃到肚子里面所以就肚子疼了,哦,小兔是因为不讲卫生才生病的。看见生病的小兔,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它呢?老师这里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做《讲卫生》,我们把它学会了唱给小兔听,提醒它要讲卫生,那样以后她就不会生病了,好吗?
(二)初步欣赏歌曲,幼儿倾听。
教师播放歌曲《讲卫生》:歌曲好听吗?名字是什么?
(三)教师范唱,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第一段:你们听到了什么?(重点:起得早,手脸洗干净,刷牙忘不掉。)
2、教师范唱第二段:你们又听到了什么?(重点:饭前洗洗手,饭后不乱跳。)
(四)根据歌曲节奏打拍子,用“啦”字哼唱。
1、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并学会用手打拍子。
2、幼儿用“啦”字跟老师一起哼歌曲。
(五)完整播放歌曲,幼儿歌唱
1、幼儿轻声跟老师唱1—2遍,注意唱准休止符。
2、幼儿随音乐集体唱1—2遍。
(六)幼儿演唱歌曲,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集体,分组,个人的形式进行演唱。
2、教师带领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七)结束活动:
1、小朋友都太厉害了,都学会了歌曲!现在我们把这首歌曲大声的唱给生病的小兔听好吗?
2、你们的歌声太动听了,小兔也听到了,她说她以后一定会讲卫生,爱干净,那小朋友们,你们也要像歌曲里面说的那样做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宝宝哟!那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洗洗我们的小手好吗?
四、活动延伸: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讲卫生》歌表演活动。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歌曲《找朋友》,能准确的按旋律唱出歌词。
2.能根据歌曲内容节拍做出相应的律动。
3.体验音乐律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相关背景音乐,教学音乐,各种动物头饰各2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活动。
1.张老师:“哇!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变成了可爱的动物宝宝,我们一起做游戏号不好?”
2.幼儿:“好。”(背景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响起,师幼一起做游戏。)
3.张老师:“刚才歌里问你们的朋友在哪里,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叫《找朋友》,我们一起唱一次好吗?”
4.幼儿:“好。”
5.张老师:“现在我们唱着这《找朋友》去找自己的朋友好不好?”
6.幼儿:“好。”
二.律动《找朋友》。
1.张老师:“我们的动物宝宝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找朋友的时候请红色的动物宝宝走到红色的桌子边一起游戏,蓝色的动物宝宝走到蓝色的桌子边一起游戏。”(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教师引导幼儿做律动。)
2.张老师:“宝宝们看,你们对面的动物宝宝里是不是有和自己长的一样的动物宝宝?“
3.幼儿:“是。”
4.张老师:“我们现在唱着《找朋友》的歌,小苗找小猫拉着小手做游戏,小狗找小狗拉着小手做游戏,小猪找小猪拉着小手做游戏好不好?”
5.幼儿:“好。”(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教师引导幼儿做律动。)
三.总结收尾。
张老师:“宝宝们一起游戏真开心,今天我们找到了衣服一样颜色的好朋友,还找到了和自己长的一样的好朋友,在家里爸爸妈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现在一起唱着歌去找宝宝妈妈做朋友吧!”(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幼儿边做律动边走到周围的家长身边。)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2、学习唱歌的正确方法,初步培养幼儿辨别音色的优劣。
活动重难点:
学习唱歌的正确方法,初步培养幼儿辨别音色的优劣。
学习节奏| х хх |和 | х х х хх |
活动准备:
音乐游戏图谱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发声练习。
1、律动: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做动作。
2、发声练习: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班歌和《我把秘密告诉你》)
二:新教歌曲:《声音吵架》
1、教师完整示范唱。(钢伴)
提问:歌曲中有哪些小动物在唱歌?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帮助小朋友理解歌词
3、结合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图谱:
(1) 幼儿分组学习动物的叫声,练习节奏| х хх |和 | х х х хх |
(2) 师幼对唱。(教师唱歌曲前两小节,幼儿唱歌曲后两小节)
(3) 师幼完整演唱。(前四句)
(4) 幼儿分角色唱。
(5) 解说歌词:大家一起唱,声音就吵架。一个一个唱,才能听得清。
(6)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三、歌曲创编:替换各种小动物。
活动目标:
1、能知道自己有小手和小脚,了解它们的简单用途。
2、能感受儿歌的韵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改编儿歌。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幼儿印的小手和小脚,幼儿照片。
活动过程:
1、找一找:幼儿看看自己印的小手和小脚,哪个小手和小脚是自己的。
2、学会儿歌:“小手和小脚”老师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你有几只小手?小手会做什么?小手会洗脸,会梳头,它的本领怎么样?老师将小手的`这一段再念一遍。我有两只小小手,会洗脸,会梳头,我的小手本领大。
师: 你有几只小脚?小脚会做什么? 小脚会走路,会跑步,它的本领怎么样?老师将小脚的一段再念一遍。我有两只小小脚,会走路,会跑步,我的小脚本领大。 师生一起念念儿歌,边念边做动作。
活动反思:
因为小手和小脚是孩子们最熟悉的身体部位,平时老师、家长总是在说宝宝用小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宝宝用小脚自己走路,自己走到幼儿园里去。 所以幼儿学习这首儿歌接受较快,通过一次活动基本上掌握,会念儿歌,个别比较能力出色的幼儿还会编,教学效果比较好。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准备材料:
《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是本活动的亮点,洗手,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感知以及生活经验,当我们的孩子通过音乐这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洗手的细节通过律动表现出来,对于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乐曲的本身,还有更多的艺术表现在其中,当我们的孩子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们,讲卫生很重要,当我们孩子,用肢体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洗手美的表达,孩子的艺术表现力在一个富有情节性地环境中得以升华。
一、导入活动,引出歌曲
师:今天我们要去王老先生的农场去做客,他的农场里养了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都有哪些小动物。
二、初步欣赏音乐,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学会辨识反复出现的“咿呀咿呀呦”
1.师幼一起欣赏乐曲,教师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
2.提问:谁听出来了,都有哪些小动物出来欢迎我们啊?
(1)师:你的小耳朵真灵,一下子就听出了有xx出来欢迎我们!那我们一起请出可爱的xx吧!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2)师:还有什么小动物啊?谁听出来了?是不是xx啊?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教师模仿动物叫声并出示动物图片)。
(3)师:小朋友们的小耳朵都好灵,都听出了有很多小动物们,那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吧! (把剩下的小动物请出来)
3.教师引导幼儿听出“咿呀咿呀哟”
师:看到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小动物们开心极了,都一起唱起歌来欢迎我们,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动物们都唱了一句什么歌。
(教师播放音乐,提示幼儿听出“咿呀咿呀哟”)
师:听出来了吗?小动物们一起欢呼唱了句什么?(咿呀咿呀哟)
4.幼儿学念“咿呀咿呀哟”,并跟老师一起唱,教师拍手唱乐句前半句,用语言提示幼儿唱出“咿呀咿呀哟”。
三、根据图谱寻找固定乐曲出现的规律
1.随音乐幼儿跟唱,教师用图谱记录音乐
师:走进农场仔细看看啊,小动物们现在连一间温暖的房子都没有,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搭房子)
2.画图谱,边念边画,“我们一起搭房子,咿呀咿呀哟”
3.观察图谱
师:你们看我们帮小动物们搭一座又一座的房子了。(教师边说边指弧线)
那哪里是小动物们高兴地唱歌的地方呢?(手指锯齿线) 那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跟着刘老师一起为小动物们一边搭房子,一边和他们一起欢呼吧!
4.幼儿创编“咿呀咿呀呦”的动作
师:小动物们看到我们为他们搭的房子都很开心,那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呢?开心的动作有哪些?(请幼儿创编开心的动作)
师:你的开心的动作是这样的,那我们在听到咿呀咿呀哟的时候我们就把开心的动作做出来好不好?听到什么的时候做出开心的动作?(咿呀咿呀哟)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
四、随音乐完整表演,教师提炼幼儿的动作(站起来表演)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做了很多开心的动作,现在请你们站起来,跟着音
乐一起动起来吧!记住哦,我们要在音乐唱到什么的`时候做开心的动作啊? 这次老师不仅看看哪个小朋友的动作好看,还要听听哪个小朋友的声音唱的最好听。 (教师带领幼儿再次随乐表演)
五、合作表现音乐
师:搭了这么多房子好累啊!小朋友们你们累不累啊?看,我们都玩得满头大汗了,而且还有一身的汗臭味!恩,闻闻看!(教师做闻的动作)臭臭的!那我们一起来洗个澡吧!洗澡怎么洗啊?
1.幼儿创编动作,
2.随音乐表现洗澡的动作(表演一段)
3.出示毛巾,幼儿自由探索
师:看,这是什么?(毛巾)毛巾不仅可以用来擦手,还可以用来洗澡,揉一揉,搓一搓,还可以挤出很多的泡泡帮我们身体洗的干干净净的呢!
4.幼儿拿毛巾,完整表现音乐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用毛巾跟着小动物们一起洗洗澡吧!
5.幼儿与同伴合作
(1)师:我想请个小朋友帮我洗澡,提问:你想帮我洗哪里
(2)合作洗澡
现在请小朋友们站起来去找到你的好朋友和他手拉手站好,两个人先商量一下,我们要为朋友洗哪里?那我们一起先来试一试。音乐唱到什么的时候我们洗澡啊?(咿呀咿呀哟)
(3)随音乐完整表演
六、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到了农场做客,帮小动物们搭了房子,还和小动物们一起唱唱跳跳,最后还洗了个香喷喷的澡!时候也不早了,小动物们也都累了!我们也该回去了!那让我们一起跟农场里的小动物们挥挥手说再见吧!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感受两段不同的音乐,并能跟着音乐做出各种动物的动作。
2、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布置场景,音乐,小白兔和大灰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入场地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小鸟飞到森林里吧
二、听第一段音乐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看。(播放音乐)
2、教师提问: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3、教师提问:那你们来说说看,森林里有什么动物?(请个别幼儿说,并请幼儿做出动作)
4、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播放音乐)
教师:小朋友那我们跟着音乐做自己说出来的小动物的动作吧!但是等会音乐停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蹲下来不动。
三、听第二段音乐
1、教师:老师还给小朋友来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也一起来听听看。(播放音乐)
2、教师提问:听了这个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3、教师提问:那你们来说说看,森林里又来了什么小动物?(请个别幼儿说,并请幼儿做出动作)
4、让幼儿跟着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播放音乐)
教师:小朋友那我们跟着音乐做自己说出来的小动物的动作吧!但是等会音乐停的时候,请小朋友们蹲下来不动。
四、完整的欣赏音乐。(播放音乐)
今天小兔子和大灰狼也想出来玩,那我们就跟着音乐坐在椅子上做动作,好吗?
五、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玩的真开心,我们今天都来当小兔子,一起来玩《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游戏。
六、游戏
教师讲述游戏规则:小白兔们,你们看外面草地上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吧,但是等会要是大灰狼出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蹲在那里,那样子大灰狼就找不到我们,他自己就会走掉的!
1、教师带领幼儿当小白兔,请一位老师当大灰狼。(提醒幼儿做各种小白兔的动作,大灰狼出来的时候要蹲在那里不动)播放音乐。
2、请一位幼儿当大灰狼,教师和幼儿当小白兔。播放音乐。
生活中的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怎样让幼儿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正是 《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艺术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集中展示和表现出来,让幼儿对美有更鲜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是幼儿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选择《毛毛虫与蝴蝶》的音乐,为了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AB段乐曲的不同曲风(缓慢欢快),体验伤心和快乐的两种情绪。在欣赏和感受的同时,让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和纱巾表现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动作和蝴蝶飞舞的动作。通过玩游戏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因此,我还采用引导幼儿用手指、脚、身体的某部位在空间上的移动来表现毛毛虫爬的形态,蝴蝶飞舞的动作。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经验储备,教师只需要帮助幼儿梳理已知经验,引导幼儿主动表现,鼓励幼儿探索创造,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的音乐素养有进一步的提升。
目标:
1、随着音乐旋律,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的各种动态。
2、了解游戏规则,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的快乐。
准备:
老鹰头饰一个,一个气球,气球胸饰幼儿每人一个(放在椅子背面)。
音乐磁带《气球飞》《老鹰来了》《打气》三个音乐片段
过程:
1. 快乐的气球
①瞧!这是谁?气球宝宝想来和你们做游戏呢!你们也来做个气球宝宝吧!
②那么怎么变气球宝宝呢?我来给你们打气,一打气,气球宝宝就变出来了。来来来,我们找个空地方,我来给你们打气,哧哧哧,气打进去了吗?哦!我再来帮你们打!气球宝宝都出来了吗?哦!我们可以飞起来了!(放气球飞的音乐)[老师带幼儿跳舞:气球飞气球飞,气球来跳舞。飞上去喽!落下来啦!(提示幼儿四处飞,立起,蹲下)]
③气球宝宝都飞起来了,开心吗?来!奖给自己一个笑脸。(老师示范从椅子背面拿并佩带胸前)
④你们还想变个什么样的气球宝宝呢?来!我们一起找个空地方来变变变!呀!有这么多漂亮的动物气球,我们也飞上天吧!(放气球飞的音乐,老鹰飞进来一起跳舞)
2. 老鹰来了
①气球宝宝,谁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②老鹰有张尖尖的嘴,你们飞起来可要小心哟!(放老鹰飞的音乐,老鹰不小心啄到老师扮的气球,老师蹲下表示破了)
③哎呀!我不小心碰到老鹰的尖尖嘴,被啄破了。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来帮我再打个气球吧!(放轻打气音乐,老师再变个气球)
④我又可以和你们一起玩了,我们再来和老鹰玩一玩吧。(放老鹰飞的音乐、打气音乐)
⑤这么多气球不小心呀,来我们帮他们来打气。(引导幼儿被啄破了后,其他没被啄到的气球帮助打气。)
3. 愉快游戏
①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再来玩一玩,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完整玩一遍。(三段音乐连起来放)
②谁也想来做老鹰?(请幼儿来演老鹰)(三段音乐连起来放)
③还有谁也想来做老鹰?(三段音乐连起来放)
④气球宝宝们,我们再到外面去玩一玩吧!(放气球飞的音乐)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 复习巩固歌曲《找朋友》,能准确的按旋律唱出歌词。
2. 能根据歌曲内容节拍做出相应的律动。
3. 体验音乐律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相关背景音乐,教学音乐,各种动物头饰各2份。
活动过程:
一. 引题活动。
1.张老师:“哇!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变成了可爱的动物宝宝,我们一起做游戏号不好?”
2.幼 儿:“好。”(背景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响起,师幼一起做游戏。)
3.张老师:“刚才歌里问你们的朋友在哪里,我们学过一首歌曲叫《找朋友》,我们一起唱一次好吗?”
4.幼 儿:“好。”
5.张老师:“现在我们唱着这《找朋友》去找自己的朋友好不好?”
6.幼 儿:“好。”
二. 律动《找朋友》。
1.张老师:“我们的动物宝宝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找朋友的时候请红色的动物宝宝走到红色的桌子边一起游戏,蓝色的动物宝宝走到蓝色的桌子边一起游戏。”(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教师引导幼儿做律动。)
2.张老师:“宝宝们看,你们对面的动物宝宝里是不是有和自己长的一样的动物宝宝?“
3.幼 儿:“是。”
4.张老师:“我们现在唱着《找朋友》的歌,小苗找小猫拉着小手做游戏,小狗找小狗拉着小手做游戏,小猪找小猪拉着小手做游戏好不好?”
5. 幼 儿:“好。”(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教师引导幼儿做律动。)
三.总结收尾。
张老师:“宝宝们一起游戏真开心,今天我们找到了衣服一样颜色的好朋友,还找到了和自己长的一样的好朋友,在家里爸爸妈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现在一起唱着歌去找宝宝妈妈做朋友吧!”(教学音乐《找朋友》响起,幼儿边做律动边走到周围的家长身边。)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
2、喜欢参加音乐情景表演,体验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鸡、兔、猫)的门标,歌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今天天气很好,老师带你们到朋友家去做客,好吗?
二、情景表演,学习歌曲。
1、教师边唱《做客》歌曲,边带着小朋友到了小鸡家门口,教师边敲门边唱(彭、彭、彭彭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鸡不在家。
2、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唱着作客的歌来到小兔的家,请一位小朋友来敲门其他小朋友唱(彭、彭、彭彭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兔也不在家。
3、大家唱着这首歌来到小猫家,大家一起敲门(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喵、喵谁呀?大家一起说:“小猫你好!”小朋友在猫家玩了一会儿,与小猫说:“再见”
4、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又唱着歌来到了小兔家,(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兔同样不在家。
5、小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又唱着歌来到了小鸡家,(彭、彭、彭……来把门儿敲)小鸡同样不在家。
三、学习歌曲《做客》。
1、今天我们到朋友家去的路上,小朋友还和老师一起唱了一首新歌叫《做客》,我们大家现在再来一遍,(提醒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唱“彭、彭、彭时要唱得短点,不拖长音)
2、以后爸爸妈妈带你们去做客时我们小朋友把今天学的新歌唱给客人听。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并会按规则进行游戏。
2、学习青蛙的叫声,并能分辨出同伴的.声音。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青蛙头饰一个。
2、丰富幼儿动物冬眠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青蛙头饰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谁啊?(小青蛙)
冬天到了,小青蛙要冬眠了,它会去哪里冬眠呢?
对了,小青蛙收起了小鼓,钻进了小屋,闭上眼睛打呼噜了。
二、演唱歌曲,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1、师:小青蛙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2、教师与幼儿共同演唱歌曲
3、师:刚才很多小朋友唱的声音特别好听,下面我们再来唱一遍,看看这一次谁唱声音最好听。
4、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你们想不想做小青蛙呢?那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小青蛙收起了小鼓,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谁来做一做?钻进了小屋可以怎么做呢?
三、讨论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现在所有的小青蛙就要去冬眠了,汤老师做青蛙妈妈,青蛙宝宝们围成了一个圈,最后一次跟妈妈学本领。张老师站在中间说:“小青蛙真能干,闭上眼睛打呼噜,等张老师说完这句话就请所有宝宝,蹲在小椅子前闭着眼睛打呼噜,张老师会在一只眼睛闭得最好的小青蛙头上摸一摸,这时,你要“呱呱”叫两声,然后大声说:请你猜猜我是谁。”
四、师幼共同游戏
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小青蛙,游戏时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罐子的声音》
(赠送视频+PPT课件、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音乐的乐趣。
3、能大胆参与探索活动,感受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有米、红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标记牌、黑板。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
1、教师摇动手中空罐子,引起幼儿注意教师:听听,罐子里面有东西吗?你怎么知道没有的啊?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东西。
二、基本部分1、小魔术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那现在我要来变一个小魔术(将事先准备好的核桃装入罐中,摇动)你们再听一听,有没有声音啊?猜一猜,里面有东西么?
2、幼儿选取罐子教师:现在老师这里有那么多罐子宝宝,你去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罐子宝宝都封住的不可以打开,今天要用你的小耳朵去找找哪个罐子宝宝里面是有东西的,你拿一个有东西的罐子宝宝去坐到位置上好吗?赶快来找找。教师:摇一摇你们的罐子宝宝,里面都有东西吗?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3、为罐子宝宝分类教师:听一听,你的罐子宝宝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和旁边的小朋友的罐子宝宝的声音一样吗?我们来为罐子宝宝找朋友好吗?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了。
(1)为第一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教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摇一摇他的罐子宝宝,其他小朋友听一听,你的罐子宝宝和他的是不是好朋友,是好朋友的话就赶紧上来和他站到一起。你们是好朋友,好朋友要坐到一起,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让一个位置好不好?
(2)为第二种罐子宝宝找朋友,坐在一起。
教师:他们的朋友已经找到了,现在老师来帮你们找朋友好不好?请你们听听,谁和我是朋友。是我的好朋友的赶快上来,我们坐在一起。
(3)为剩下的小朋友的罐子宝宝找朋友。
教师:现在请没有找到朋友的小朋友上来,我们一个一个摇一摇手中的罐子宝宝,听听谁是谁的好朋友。哦,我们都是好朋友,我们坐在一起。
(4)按声音的不同将罐子放在一起。
教师:现在我们的罐子宝宝都找到好朋友了,我们让他们休息一下,把他们放到前面的桌子上吧。好朋友要放在一起的哦。
4、认识罐中的东西教师(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老师今天在这三个罐子里啊,放了这三样东西。这是什么?我们吃饭烧饭的米宝宝;还有一种,你看这是什么啊?豆宝宝,豆沙就是这个做的;还有一种是核桃宝宝。放了这三种东西,你猜猜,谁是核桃宝宝(分别摇动罐子)这是核桃宝宝吗?那这是什么宝宝呢?这个是什么宝宝?
5、幼儿拿回自己的罐子教师:现在请你们拿回你们的罐子宝宝,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
6、游戏:警察叔叔红绿灯教师:我们要来做游戏了,是什么游戏呢,我们要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喽。(拿卡片反面红色)警察叔叔拿出这个,红灯,大家都不(来自:WWw.HnnscY.com:小班公开课音乐教案)可以发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出声音,警察叔叔翻过来,就你来出声,会不会?先保护好自己的罐子宝宝。眼睛要看仔细哦。(翻一张卡片)谁摇啊?对,是米宝宝,小朋友们真聪明。(翻回卡片)停!(翻过另一张卡片)来看看(幼儿摇)对,(翻过卡片)这样呢?(幼儿停止)(再翻最后一张卡片)现在呢?
教师(准备卡片):现在我们开始喽,速度很快的。核桃宝宝摇一摇,米宝宝摇一摇,红豆宝宝摇一摇。(两遍游戏)三、结束部分1、配乐游戏教师:老师要来唱一首歌了,然后和警察叔叔一起让你们发声音的,这个声音会很好听的。开始喽!红豆宝宝请你摇一摇,米宝宝请你摇一摇,核桃宝宝请你摇一摇,我们大家一起摇一摇。(歌唱速度加快!三遍)。现在老师啊请来了一个乐队,乐队的声音也是很快,所以你们的耳朵要听好,眼睛要看好哦。好,全体起立。(伴随音乐一起游戏,背景音乐为《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恩,很好,我们和老师们再见好吗?
更多名师教案,大、中、小班教学视频,配套教案,PPT。
小班音乐活动《认识各种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认识三种打击乐器——铃鼓、响板、串铃。
2、初步学习看图谱,并尝试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3、乐意与同伴进行打击乐活动。
活动准备:
1、三种打击乐器——铃鼓、响板、手串铃若干
2、节奏图谱一张
3、音乐《我爱我的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唱歌《我爱我的幼儿园》
二、认识打击乐器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有几位乐器朋友来我们小一班做客,它们想和你们做朋友。
现在,我就请出这几位乐器朋友。
A.出示铃鼓,请幼儿观察。
思考:这个乐器朋友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本领?你能说一说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使用方法。请幼儿模仿使用动作。
B.依次出示响板和串铃。
2.教师小结:这三位乐器朋友,他们都是靠敲打发出声音的',所以他们的家叫做打击乐器。
三、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
1.为幼儿分发乐器,请幼儿尝试用正确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和静音。
2.出示节奏图谱,为幼儿讲解如何看懂图谱。
3.看图谱,用肢体动作演奏。
4.使用乐器演奏。
要求:该谁演奏,谁发声。不演奏时,将乐器轻轻放在腿上。
四、结束
丽水小金星-下学期托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
二段的差异。
2、幼儿探索动作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力度强弱的关系。
3、幼儿尝试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歌曲,大猫和小猫。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大猫和小猫
出示大猫小猫的卡片,感受大猫小猫形体上的差异,提问:
1、它们是谁?它们一样吗?
2、大猫是什么样子的?小猫是什么样子的?(学一学大猫小猫的样子)
3、大猫叫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小猫叫的声音有是什么样的?(学一学大猫小猫的叫声)
二、幼儿熟悉歌词,用完整的句子形容大猫小猫。
三、教师领幼儿听歌曲的伴奏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不同,并将音乐与大猫小猫匹配。提问:这是谁来了?大猫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小猫呢?
四、幼儿学唱歌曲。跟随教师放慢速度演唱歌曲,幼儿模仿学习。
五、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幼儿用不同的力度和动作来表现大猫小猫。
六、幼儿尝试创编歌词。教师提供大狗、小狗大羊小羊的图片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教学目标:
1、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3、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准备:
1、《大鹿和小兔》动画课件
2、场景布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谈话: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现?(鼓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不一样,如小兔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请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3、指导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后分角色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1)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幼儿比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师扮演大鹿,幼儿扮演小兔。
(3)幼儿分角色自选头饰表演唱若干遍(幼儿用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现)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变化。
1、提示语:大鹿在家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是要怎样表现呢?
2、小兔敲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演唱时该怎样表现呢?
3、幼儿听着音乐,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并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演唱大鹿时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时速度较快、力度强)
4、个别幼儿演唱,幼儿分组唱。(相互欣赏、学习、评价)
四、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
提问:小兔子遇到了困难,是谁帮助了它?大鹿是怎样帮忙的?如果我们是大鹿,该如何帮助小兔子呢?
2、小组讨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险和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别人遇到了困难又该怎样做呢?
3、讨论结果汇报
五、结束部分:
幼儿分组表演,根据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决定游戏的次数。
教学目标:
1、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2、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并感知歌曲中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3、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角色情感,在创编动作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难点:有表情的表现歌曲内容。
教学准备:
1、《大鹿和小兔》动画课件
2、场景布置:森林中的小木屋
3、小鹿和小兔头饰
4、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提示语: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
二、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情节的多媒体课件
谈话: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大鹿在家里正在做什么呢?它的表情是怎样的?(启发幼儿展开想象,如大鹿在家悠闲的玩或干家务等等,并请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学唱歌曲。
提问:小兔对大鹿说了一件什么事?小兔会有哪些表现?(鼓励幼儿表达得与别人不一样,如小兔着急的样子可以是紧皱眉头,可以是急急敲门,可以是吓得抱住头,可以是急得直跺脚等等,请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3、指导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后分角色进行创编动作表演。
(1)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根据情况适当提供学习的榜样,让幼儿比较、模仿。
(2)播放歌曲教师扮演大鹿,幼儿扮演小兔。
(3)幼儿分角色自选头饰表演唱若干遍(幼儿用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现)
三、感知歌曲中的力度、速度变化。
1、提示语:大鹿在家里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小朋友们演唱这首歌曲是要怎样表现呢?
2、小兔敲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演唱时该怎样表现呢?
3、幼儿听着音乐,有表情的表演歌曲情景,并注意歌曲的速度、力度变化(演唱大鹿时速度快、力度弱;演唱兔子时速度较快、力度强)
4、个别幼儿演唱,幼儿分组唱。(相互欣赏、学习、评价)
四、培养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
1、教育幼儿要团结互助。
提问:小兔子遇到了困难,是谁帮助了它?大鹿是怎样帮忙的?如果我们是大鹿,该如何帮助小兔子呢?
2、小组讨论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危险和困难,你会怎样做呢?
别人遇到了困难又该怎样做呢?
3、讨论结果汇报
五、结束部分:
幼儿分组表演,根据幼儿的情绪和需要决定游戏的次数。
1、尝试敲打物品,使物体发出声音。
2、通过探索让幼儿发现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报纸、球、塑料盆、铁盆、木棒、筷子、纸盒、茶叶桶、小塑料桶、易拉罐、奶粉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会唱歌的小喇叭,让我们来看一下吧!”(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三个不同颜色(红、黄、绿)的小喇叭。
师:“让我们先来听一下红喇叭唱了一首什么歌吧!”(播放录音)幼儿说出小狗叫并进行模仿。(依次播放黄喇叭、绿喇叭)
2、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声音。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也会唱歌。”(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身体哪个部位会唱歌,并进行表演。)
师:“那小朋友还听过什么样的声音?”(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听到的声音并模仿。)
(二)探索游戏
1、师:“小朋友,请把你的眼睛闭上,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搓报纸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2、什么东西会唱歌?
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尝试让材料发出声音。(出示多种废旧材料)
师:“你认识它们吗?请你选一个喜欢的物品,想个办法让它们唱歌吧!”(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多种方法使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
3、交流展示。
师:你用什么方法让手里的东西发出声音?它发出的声音像什么?
(1)请选择相同物品的幼儿一起到前面表演展示,发现同一种物品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
(2)师:它们手里的东西是一样的,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为什么?
操作演示,让幼儿了解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合作操作表演,充分体验声音带来的乐趣。
师:“小朋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更好听的乐器,(教师出示乐器)请小朋友过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一起听音乐表演吧!”(幼儿与教师听音乐用乐器进行表演)
教师小结:小朋友声音是无处不在的,有美妙的声音,也有噪音,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并能够分辨各种事物的声音特点;
2、培养幼儿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钢琴、乐器、大鼓和小鼓、录音带、小娃娃、红和黄的塑料片
三、活动设计思路
幼儿生活在充满各种声音的空间里,各种声音无不在他们小小的耳朵里有所反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倾听自然界、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不仅是为了发展智能,还能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倾听音乐的习惯。
本活动是一次综合艺术活动,适合3—4岁年龄段。
四、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师:“天亮了,清早起来大公鸡高声咯咯咯叫,这下把贪睡的小花猫吵醒了,小花猫懒洋洋地说:‘喵—喵—再让我睡一会。’一群小鸡在草地上唱歌,‘叽叽—叽叽’。一只小羊走过来说‘咩—咩—,你们好!’‘叽叽—叽叽,你好!你好!’
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它们是怎么叫的?
幼:我听到大公鸡咯咯咯/我听到小花猫喵喵叫/小鸡叽叽叽叽/小羊咩咩叫。
师:哦,那除了这些动物的叫声,你还曾经在哪听到过什么声音?(让幼儿将他在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描述一下)。
幼:小钟在走时发出的“滴答滴答”声;大街上汽车发出“嘟嘟嘟”的响声;下雨打雷的“轰隆隆”声;老师弹琴发出的声音;打鼓时发出的“咚咚”声……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怎样才能发出声音?
幼:拍手,跺脚,敲门,撕纸……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试试,除了拍手、跺脚,我们的身体还能不能发出声音?(教师背对幼儿,卷起舌头,用力在口里弹动,发出“嘚嘚”声;把嘴撅起,从口中用力向外喷气,发出“嘘嘘”的声音)。请幼儿想想,刚才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并请幼儿模仿。
请配班老师在教室外敲打乐器,让幼儿听听声音是从哪里传的?是什么乐器的声音?
(二)认识声音的长短、大小和快慢。
1、幼儿听录音带。
(1)雷声和风声。
(2)小溪流水和海浪声。
(3)小羊叫和青蛙叫。
(4)火车鸣和汽车鸣。
带领幼儿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比较,区别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2、让幼儿亲自敲大鼓和小鼓,通过大鼓和小鼓的不同声响,感知声音的大小。
3、和娃娃一起玩(感知音的快与慢)。
(第一次音乐)请幼儿抱着娃娃,当听到较快节奏的“娃娃跳舞”乐曲时,舞动娃娃,随着乐曲合拍地跳舞;当听到“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便把娃娃抱在怀里,随之做拍娃娃睡觉的动作。
(第二次音乐)听到“娃娃跳舞”的音乐时,举红色塑料片,听见“娃娃睡觉”的音乐时,举黄色塑料片。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认识了声音的大小、长短和快慢。以后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只要注意听,一定会发现声音有这么多有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