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优秀教案(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inerhu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优秀语文写作指导1
材料要切合立意。
文章的立意是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的,选材就是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立意的需要选择、运用并组织材料,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再生动,也不能选用。材料和立意的切合度怎样,凭直观感觉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选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构想出来,再从这个格局出发来审视所选定的每一个材料。
优秀语文写作指导2
语言不啰嗦
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学生在写高考作文时,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让盼着老师满意?学生在写作文时,语言不要啰嗦。简洁的语言,能够给老师非常好的印象。语言精练,能够点明主旨,学生自然能够在高考作文中获得高分。学生获得高分的方法越来越多,学生需要灵活的运用技巧。
优秀语文写作指导3
创设情景写作文
三、四年级学生最怕作文,因为一、二年级训练的是看图说话,现在面对题目要学生写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学生自然感到无从下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减轻作文的难度。
我为学生创设的情景:观察一幅有意义的画、幽默故事、表演小品等,指导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按要求写下来。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在轻松愉快中学作文。
优秀语文写作指导4
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优秀语文写作指导5
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再现情景,抒发真情
热点素材若细节展示得并不充分,也有可能缺乏感人至深的力量。我们可以精选某些细节,再现情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高考四川卷优秀作文《致张丽莉老师》的片段:
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校车突然启动,学生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司机也惊呆了。可是他们看到了让他们更吃惊的一幕。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勇敢地迎上去,坦然地扑向那个庞然大物。在高大的校车面前,您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就是这样的渺小,却迸发出了惊人的力量,您“轻易”地推开了两个手足无措已经吓瘫的孩子。车轮肆意地从您的腿上碾过。学生得救了,您高位截瘫。
在叙述的人称选择上,作者选取了第二人称,既便于抒情,又便于说理。在叙事内容上,考生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进行细节描写,在叙事真实生动的基础之上,增加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要守住时代主旋律底线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主旋律。在作文中,不一定要高唱赞歌,但起码不能与主旋律背道而驰,不能唱反调,不能反动。如改革开放、构建和谐社会,谋和平促发展都是我们作文当中应该正面体现的内容。如《微笑竞争携手同行》:
竞争在合作的怀抱里微笑。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到了一个地球村中。竞争不可避免,合作亦是时代的呼唤!
中法互办文化年,双方开展了广泛的经济文化合作。法国的高级时装、烹饪技术、高档化妆品流动成中国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国的唐装,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也活跃在法国炫目的舞台上。聆听远古驼铃声声,罗马贵族穿上锦丝的欢笑,喜看中法互办文化年,“以我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美美大同”。双方在竞争中掺入了合作的油彩,让双赢成为画幅上最为亮丽的一笔。
我们明白,合作可以成为竞争的主旋律,和谐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真诚的微笑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让别人的长处弥补我们的短处,让我们的长处“承托”别人的短处,让彼此都获益处,让彼此携手同行。
新鲜的事例,形象的语言,特别是在竞争与合作共构筑合谐社会的呼唤,透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使文章成为时代大合唱中的一个美妙的音符。
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不同
议论文多采用议论、说明、记叙的表达方式。例如:
人追求坚韧的品格,它让我无畏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它让我在一次次挫折之后仍是不屈不挠;它让我的心灵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后却仍能为新的向往而努力奋斗。因为只有在拥有坚韧的品格之后,才能具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有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后,我才能正视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去争取下一次成功,而不是在失败后一蹶不振,永远陷于失败的泥淖中再无翻身之地。
这段文字是议论,因为作者在表达一种观点,尽管观点的表达还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阐明“我”怎样追求坚韧的品格。
议论文中用概括叙述的方式转述论据是为说理服务的,应该尽量简洁,不可用细致的叙述甚至描写冲淡说理。
感悟要深
一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不能解读生活中潜涵的丰富情感,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纵览世界,洞察人情,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探究并揭示现象的本质危害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能够分析出现象的本质危害。
试看习作《戒贪养廉》一文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揭示“贪”的根源和危害的。
贪从何来?康德说:“贪是人类内心对外界事物无止境的欲望。”一个“无止境”,道出了贪者的心理源头。对某些事物的追求, 是人们正常的内心需要,正如饥饿者渴望能够饱餐一顿,贫穷者渴望得到一笔财富一样,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倘若一个饥饿者在享受一顿美餐之后,还想要一座银山,贫穷者在得到一笔财富之后,还想要一座金山,这便是“贪”了,因为他的希求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而变成无休止的奢望了。不要小看这种欲望,它包罗万象,名目繁多:有人贪色,有人贪财,有人贪酒……凡是沾上这种习气的,小则毁了自己,大则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唐后主李煜,贪恋绝色佳人,最终落得“垂泪对宫娥”“北面为臣虏”的可悲结局。
这段议论,紧密围绕一个“贪”字,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析因论果,深入发掘“贪”字的思想根源,揭示“贪”字对个人和社会的的严重危害,议论周严而富有警示作用。
记叙文写作指导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获得有关记叙文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重点即难点。
教学设想:
本学期所学的课文大多是记叙文,学生对记叙文获得了一些初步的、零碎的知识,第一节课的前半部分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整理,使这些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后半部分主要是实践,让学生分析已学过的一些课文,第二节课,学生先自己练习写一篇记叙文,然后再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提出此节课的目的)
二、对记叙文知识的整理:
1.教师提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先指名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四个Wwhat(起因、经过、结果)
who
when
where
进一步明确:
▲写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记叙的六个要素交代清楚。
不需要交代读者就明白的,可以省略。
▲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中心思想。
2.教师设问,学生讨论:
面对你所拥有的材料,你如何进行选择,例如老师要你做一篇题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的文章,你拥有他的如下材料:
(1)他帮助孤寡老人。
(2)他勤奋学习。
(3)他生活勤俭。
对这些材料,你选哪一个,为什么?
→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再提问:材料选择好了,你是对所有选的'材料着同样的笔墨,还是有详有略,对于详略的问题,我们在写作时应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原则?
→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要略写。
三、对已学过课文的具体分析:
1.要求学生划出《刘胡兰慷慨就义》这篇课文中记叙的要素。
2.找出本文的中心。
3.本文详写了哪些事实,又略写了哪些事实,为什么?
布置作业:第二课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并要求学生在作文的旁边标出记叙的要素,详写了哪些材料,为什么?
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
比如,《成事须明德》的开篇:“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可以不择手段——如此违背社会公德及个人品行的做法在青少年中竟成了难以评价的做法。一个人对道德尺度的把握应是其修身的根本,成事的关键,由此观之,青少年的价值观尚需正确的引导。”小作者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择取,言出有据,笔墨经济;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语文作文必备写作指导1
选材
着意原资妙选材。”(袁枚《随园诗话》)文章的“意”不是抽象的,而是通过具体的材料体现出来的。好的文章总是伴随着好的材料。材料服务于立意,好的材料往往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
语文作文必备写作指导2
审题
学生如何在高考语文这门科目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学生需要正确的审题,学生在参加高考时,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学生可能很短的时间审这些高考作文立意,导致这些学生的作文成绩非常的低,学生应该做的是正确的审题,了解作文的立意。
作文审题对于学生写作文非常重要。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得高分?学生应该正确分析作文的立意,学生只有确定正确的利益,学生才能够顺利地写出高考语文作文。正确的中心主旨,学生的语文成绩才不会差,学生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语文作文必备写作指导3
复述故事写作文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为了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写作状态,形成轻松的写作氛围,笔者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让别人看了清楚明白。接着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之后,请两名同学上台复述,台下同学可以提示补充,最后让学生把故事写下来。同学们都满怀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顺流畅、具体,笔者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心情愉快,既有了成功的体验,又减轻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语文作文必备写作指导4
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要贯彻一种构思。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语文作文必备写作指导5
中心思想明确
有的学生文采并不好,但这些学生依然能够在高考语文中得高分。这些学生到底有什么样的秘诀,让自己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判卷老师的心情,判卷老师的目的。学生需要在文章开头明确自己的中心思想,明确自己的论据。让老师第一眼就能够知道自己的立意是什么,自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有论点,有论据,学生的作文分数自然不会低。
立意贵在“新颖”。
写作要力避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从大量的生活现象中倾心提炼,发掘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争取做到立意新颖,观点具有启发性。
立意上的创新,在于思维的深刻性、活跃性、广阔性。“遇事命题,意忌庸、忌陋、忌袭。”(愈彦《爰园诗话》)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不会受旧的思维定式的束缚,而敢于创新。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联想无穷,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使我们从普通事物中发掘出它们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来。
结尾申明主题
如果前面的环节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情节仿材料
命题者提供的材料和写记叙文的“选材”,都是材料,前者是为了引出“立意”,后者是为了表达“立意”。这两者之间,除了立意一致外,在情节上也可以“形似”。
如,立意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可提问:我是为了一个什么“欲望”而一意孤行的?是谁劝我的?劝了几次,我又拒绝了几次?结果怎样?
如果写这篇记叙文时,能够在“拒绝”时,摹仿材料中的“情节”,设制一点波折或多一次“情节”,则能更好地表达立意。
立意贵在“新颖”。
写作要力避假话、空话、套话,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从大量的生活现象中倾心提炼,发掘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争取做到立意新颖,观点具有启发性。
选材要借助于艺术想象,要“精璐八极,心游万初”。要“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不同的文体选材有不同的要求。写议论文选材要真实。应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论据,还可以选择历史事实作为论据。最忌讳的是选用道听途说的事例.选用神话、传说、小说中的事例。中国几千年来,著于青史的仁人志士不计其数。他们都树立了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战国时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趁国的强盛,不畏流放.上下求索;汉代的大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写出光照人衰的《史记》,忍辱负重,百折不回;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为了祖国的统一,征战大江南北,跃马横枪,洒尽一腔热血。这些历史事实都可以写进议论文,作为文章的有力论据。同时,生活中真实的有志之士的事迹亦可以写人文章,成为有力的论据。写议论文选材要典型。应选取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所选论据应确实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克服常见的油水分离的毛病。在选择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时时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分析,使论点和论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写进议论文的论据要简明、扼要,只要能说明中心论点即可。而议论文的论据则不需要详细的叙述、具体地描写,应根据论点需要做简明、扼要的阐示。
适当运用题记
题记不能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有一篇题为“呼唤诚实”的考场作文,题记这样写道:“轻轻地一声问候,不想惊扰你,只想知道你是否安好?”这个题记距离作文材料甚远,让人觉得非常突兀。比如,一篇题为“年轻无极限”的作文题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不贴合材料,也未进一步明晰题旨。
一、习作指导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梦幻的,是快乐有趣的。在记忆的长河里,哪件事曾经为你的童年生活增添过乐趣?又有哪件事曾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充满温馨、充满情趣。我们要从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选取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能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又最能反映自己个性特色的事例来写,要“小中见大”地反映事情的意义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节目,家庭模特大赛开始了。通过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比赛的服装,表演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热烈气氛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这场模特大赛的确是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心,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观念不断改变这一主题。
这篇作文的选材是多么新颖、有趣呀!
2、事情过程叙述要清楚、明白。
不仅选材好,还要把内容写好。首先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交代清楚。只有把“六要素”写清楚,才能使文章结构完整,读起来清楚明白。
至于“六要素”在文章中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格式,要侧重于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围绕中心还要巧安排。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叙事的文章最忌不分轻重、不分详略,平铺直叙,写成流水账。我们说,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开头、结尾一条线。
写事时,还要学会巧安排。
怎样使用材料,确定详略;怎样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要通盘考虑巧妙安排,这样才能变化写作角度,努力跳出框框,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
二、佳作欣赏
一个冻柿子
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年了,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盛夏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动物园玩。下午回家时,我已是酷热难忍,大汗淋漓了。脑子里想的只是冰棍,便急匆匆地奔向冰箱。
打开冰箱,我如饥似渴地寻找着冰棍。“嗯,这是什么?”我惊奇地脱口而出。在冰棍旁边,一个硬邦邦,上面带着白霜,皮红红的,既不是橘子,也不是苹果的东西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急忙把它拿了出来,关上了冰箱门。我拿着这个硬邦邦的东西问:“妈妈,这个硬东西是什么呀?能吃吗?”妈妈看了看我手中拿的东西说:“这个是柿子,能吃。但得化了才能吃。”“怎么化呀?”我又问。“放在碗里过几个小时就化了。然后用勺子把皮捅开,刮里面的汤吃。”妈妈慢条斯理地说。“啊,要那么长时间,我可等不了!”我嚷道。
“唰——”一个想法从我脑里闪过:我何不把柿子泡在开水中?这样不就化得快了吗?对!就这么干!我在一个洗菜盆里倒上了暖瓶里的开水,放在地上,再把这个硬邦邦的柿子扔进水盆中。
我喝了口凉开水,就出去玩了,等我回家想起柿子的时候,才慌忙跑进厨房,凝视着这个柿子:摸一摸,比刚才软多了,闻一闻,有股怪味,我想柿子这玩意儿可能就这味吧,它的皮还红红的。哈!柿子化了,我迫不及待地把柿子从水盆里拿出来,用水冲了冲,放进碗里。我捧着碗,跑到妈妈面前问:“妈妈,能吃了吗?”“行,能吃了!”妈妈说。我“扑哧”一勺子捅进了红扑扑的柿子。
“哎呀!”我惊叫起来,“妈!这柿子心儿怎么黑了?还能吃吗?”不知怎么的,刚才拿出来还红红的皮,现在怎么也都黑了?我站在那儿十分尴尬,哭笑不得。妈妈走过来一看,笑得合不拢嘴,说:“冻柿子得用凉水拔,不能用热水泡。冷热相差太大,起了化学反应,所以柿子黑了!”妈妈说完,又一次哈哈大笑起来。
我呆呆地站着,原来一个好端端的柿子,让我这么一折腾,成了黑不溜秋的一摊“泥”了。
事情虽然过去五年了,但是每当想起吃冻柿子这件事,还觉得非常有趣。原来这都是我急于求成、不按规律办事的结果啊!
点评
作者小时候用热水泡冻柿子之事,既有趣味又有一定的意义。当读者在为一个小孩子的幼稚行为捧腹大笑时,会从中体会到孩子们的认识能力是在生活经验的积累中逐渐提高的。
小作者善于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所以此文做到了选材新颖,中心突出。
文章按“发现冻柿子——
————______________——”的顺序具体叙述,同时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反映了事情的情趣。文章结尾点明中心,从中可以看到小作者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升华:急于求成,不按规律办事是不行的。
童年趣事
星期天一大早,姥爷和姥姥到街上购物上,家里只留下我(当时上二年级)和妹妹。
呆着真没意思,干点什么呢?我望着姥爷那只小黄鹂出神。突然,我像发现了什么,拉着妹妹指着小鸟说:“这只黄鹂身上脏兮兮的,咱们给它洗个澡吧!”妹妹拍手叫好!“哥哥,用水管子洗太费水了,不如用喷水枪和针管吧!”我听这个主意好,连忙吩咐:“你去准备‘武器’,我准备‘弹药’。”说完,我搬来了一盆水,准备“战斗”。
随着我的一声枪响,给鸟洗澡的战斗打响了。可是黄鹂太机灵,一躲,没打着。我接着又打了一枪,还是不中。这回妹妹抢了先,没等黄鹂站稳,开了一枪,结果打中了,她高兴地喊:“打中了,哥,你真笨!”
我不服气,心里想着计策,目光移到了针管上,连忙把针管灌满了水,在笼子四周架起来。我先朝小鸟虚打一枪,让它进入我的一根针管的射程里,然后随着一道光亮的水线射出,小黄鹂终于被射中了。就在这一瞬间,我又扣动喷水枪的板机,小黄鹂又挨了一枪。
一盆水用完了,小黄鹂成了“落汤鸡”,全身发抖地蹲在笼子底下,一动也不动。“快,用吹风机把它吹干。”妹妹真机灵,我赶紧拿出吹风机,插上电源,这一下,小黄鹂成了“小刺猬”了。
就在这时,姥爷回来了。他赶紧对小黄鹂进行“抢救”。事后,姥爷哭笑不得地教训我们:“有你们这样做好事的吗?真拿你们没办法,鸟儿不能这样洗澡!以后可不许胡闹了!”
“这是胡闹吗?”妹妹还在不解地问,我和姥姥、姥爷都笑了。
点评
童年的生活是充满遐想,令人回味无穷的。童年的我们也一定是幼稚、可笑的。小作者的童年虽比不上童年捕猎的闰土那样充满神奇,然而小作者与他妹妹的行动足以让人忍俊不禁。
这件趣事的确很有意思。小兄妹俩本想做件好事,但终因年幼无知而事与愿违。事情紧张而有趣,作者开门见山,直插事情发生的时间,以“准备——给鸟洗澡——给鸟吹风——大人抢救”的事情发展顺序,有条理地描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仿佛两位天真、勇敢的“小战土”就在我们面前。
小作者克服了写“童年生活”经常以“那是发生在我__时的事情”为开头的写法,而结尾也戛然而止,给人以整洁、流畅的感觉,使得一对纯情少年形象较为突出的跃然纸上。
三、训练设计
在过去的五年里,你曾经历过哪些有趣的事或有意义的事,请你写出来。
★ 公文写作指导优秀
★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