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快乐过端午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hlawyl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快乐过端午教案(共含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hlawyl”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幼儿园中班快乐过端午教案

篇1:幼儿园中班快乐过端午教案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

8、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

9、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

1、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吃粽子、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爱祖国情感。

篇2:过端午教案

一、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原因是为纪念二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

现在的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意识较薄弱,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学生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外,其它一概不知。于是我组织五(1)班的学生,进行以“走进中国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沙湾的端午节风俗及其含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走进中国端午节》这一综合探究活动是根据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也是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人与文化的一个主题,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实践,自己学会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端午节的习俗探究”“端午节美食”“端午节的来历故事”“端午节诗文”,对屈原有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主题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传统的习俗、节日美食、端午节的相关诗文等。

2、亲自制作和品尝粽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了解各式各样的粽子,知道粽子随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发展、变革、拓展这时候课外知识面。

能力目标:

1、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

3、通过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能根据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查阅、整理及调杳查从图书馆、网上及其他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4、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搜集并整理信息、自主获取新知识、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端午节习俗、美食及含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参观、调查等活动,使学牛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认识。

(三)活动方案设计

单元与课型:

本次“走进端午节”主题活动课程的参与人员有:沙湾镇福涌小学五(1)班的全体学生28人,指导老师是李志球刘春英 李汝坤老师,整个活动共分为四个单元,活动时间预设是5月24日――206月24日,其中学校课程表安排的活动课时为9―10个,课外所需的约4个星期;课内活动主要安排在五(1)班教室,课外活动主要安排在学校阅览室及校外(或学生家)。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课堂2课时(开题活动课、方法指导课)。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课堂4课时(问题研讨课、主题辩论课、中期交流课、中期反馈课),课余3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课堂2课时(交流评价课、成果设计课),课余1周;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成果展示课),课余1周。

(四)主题活动规划

步骤

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

地点

第一步

开题活动:提出研究的问题,讨论分组并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合作学习

课室

第二步

方法指导:小组讨论,确定信息资料的来源,学习搜索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采访身边的人。

讨论、交流

校内、校外

第三步

实践指导:讨论调查方案,组织学生到附近粽子店调查,了解各种粽子产地、销售情况。

讨论、交流

同学家

粽子店

第四步

中期交流:激发创作思维,能够大胆表现。学会交流评价,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合作学习、交流

课室

第五步

展示活动:初步展示活动成果

合作学习

课室

第六步

实践展示:“品粽”主题会,组织学生亲自学会制作粽子。

合作学习

课室

第七步

交流评价:评价那个小组活动开展的得好

合作学习、交流

课室

第八步

交流、表达: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

合作学习

课室

二、主题活动的织与实施

(一)开题活动

1、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传统的习俗等。

(2)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培养学生有目的的搜集资料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4)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

2、活动准备:幻灯片、图片、扒龙舟视频、表格等

3、活动方式:资料搜集、合作交流、小组共议。

4、活动步骤

(1)课前让学生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填写资料收集卡,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基本情况;

(2)课堂上,利用多媒体,采用图文结合、录像等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端午节的由来和故事、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诗词等内容,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让学生根据老师展示的资料,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4)课题确定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任务分工和探究主题的计划;

(5)集体交流汇报分工及小组探究计划,共同商议,修改。

(6)各小组制定的活动方案。

篇3: 过端午教案

主题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篇4: 过端午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2、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3、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4、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5、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篇5: 过端午教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种传说。

2、通过活动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习惯。

3、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活动准备:

粽子(学生自备)、橡皮绳

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赵员卉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2、《孝女曹娥舍身救父》

女:讲的故事真感人,谢谢!(鼓掌)我也知道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就请李宗远来说一说。

3、《秋瑾舍身为革命》

男:看来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还真不少呢!

(三)端午习俗

1、悬艾叶、菖蒲

女: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

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男:你刚才说的菖蒲、艾草是什么东西?

女:别着急,我马上给你介绍一下这两样东西。

大家欢迎!(鼓掌)

男:原来菖蒲、艾草还有这样的功能啊。过端午的时候,我一定要让妈妈买一些挂在家门口。

2、端午诗会

女: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几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端午节的诗篇。

男:那就请上来念给大家听一听(鼓掌)

(1)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2)竞渡歌(唐)张建封

(3)七律。端午老舍

3、赛龙舟

女: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男:这还用说,就是赛龙舟嘛。

女:为什么比赛的船要刻成龙的形状呢?

(播放《赛龙夺锦》)

女:说了半天,我都有些心痒了,真想亲身经历一下。

男:别急,今天就让你过把瘾。下面我们玩个游戏叫“赛龙舟”。

(游戏:赛龙舟))

4、品棕乐

女: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男: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女: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可见我国的粽子南北风味有别。

男: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女:说了这么多,我肚子里的馋虫都快爬出来了。

男:别急,别急。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所以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吧。

女:等等,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也来了。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分享粽子)

男、女:(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感谢爸爸妈妈参与我们的活动!(鼓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篇6:过端午教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及爱国热情,并在解说当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中增长历史知识。

2、学生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生活。

教学重点:

学社自己动手做“龙舟”、“粽子”。

教学难点:

学生合理利用废旧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农历五月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已有多年的历史,又称作端午节、午日节、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基本相同。在每年这一天,大家会进行一些挂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佩香囊等活动。

板书课题。

二、授课

1、讨论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民族诗人屈原,当年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还不见踪迹,而这便成了”龙舟竞渡的起源。同时人们还煮了许多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农历五月五,人们都用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提问:同学们知道端午节还有什么习俗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传统的香囊内有香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悦目。”

2、读儿歌

“五月五,过端午,锣鼓喧天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家家户户扎粽忙。”

3、老师示范

1)将纸杯剪开;

2)用胶水粘好;

3)用吸管做船桨;

4)做龙头和小人。

4、学生讨论,尝试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纸裁成长方形;

2)连续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来做粽子,再用绳子绑好。

6、小组制作

1)选择合适的废旧挂历、包装纸、彩色丝线或毛线,做个纸粽香囊。

2)用纸杯和吸管来做一只“龙舟”。

7、老师指导

点评作业

8、展示作品 填写意见卡,填写出自己对作品的评价以及他人对作品的建议。

9、分组进行扎粽子或划龙舟比赛。学生集体评选出最佳选手。

三、小结:

纸粽可作为礼物过节时送给亲朋好友,龙舟可以用来进行一次同学之间的友谊赛。

篇7:过端午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3、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二、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三、活动建议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2、教师讲解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1)情境表演:《端午节的传说》:教师讲完故事后,组织孩子才艺展示

(2)游戏竞赛以新编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答;游戏艺术和竞赛活动环节,发展孩子的思维力。

3、端午节有很多种不同的叫法,在以前有人给端午节取了很多个名字。

(1)你们知道端午节的其他名字吗?

(2)你还在知道端午节的那些名称?

4、你们能回忆起来刚刚说到的一些习俗和传统活动吗?

(1)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了纪念谁?

(2)在端午节还要挂“五端”,是哪“五端”?

(3)端午节吃“五黄”,是哪“五黄”?

(4)端午节,人们为什么给小孩子带五色香囊?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将孩子分为小组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2、包纸粽子比赛

3、拼龙舟竞赛

4、幼儿才艺表演活动

五、活动总结

中班孩子在和小班孩子交流期间,体验了一次大朋友带小朋友的感受!大带小,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一起感受端午节美食,品尝端午节的美食等活动。教师注意为孩子们讲解吃美食时的注意事项。

篇8:过端午教案

活动目的: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了解端午节来历。

2、感知粽子的形状,知道粽子有很多品种。

3、鼓励幼儿大胆和小伙伴讨论交流,提高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粽子。

2、粽叶、米、盘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入话题。

老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端午节呀?谁来告诉大家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好多粽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动脑筋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出来。

小结:粽子有各种形状,真有意思!

二、尝一尝,说一说。

1、认识粽子。

老师: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粽子,香吗?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呢?是粽叶散发出来的香气。

2、品尝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都吃过粽子吗?你们都吃过哪些粽子?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粽子,我们一起来品尝,说一说和你吃过的一样吗?

3、说一说粽子。

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粽子馅和味道!粽子的种类很多,真是丰富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软陶制作粽子(端午节手工)

五彩粽子香包(端午节手工)

信封袋做粽子(端午节手工)

幼儿园手工——包粽子(端午节手工)

端午节手工——粽子折纸

篇9:过端午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幼儿通过参加体验和端午节相关的知识竞赛、趣味游戏、品尝美食等活动。

2、幼儿进一步丰富对端午节的理解认识,掌握端午节的相关传统活动和习俗。

3、引导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感情,中班孩子主动关心弟弟妹妹,彼此间建立良好的情感,与弟弟妹妹一起感受体验,快快乐乐过端午节。

二、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搜集端午节的资料并布置环境

2、师幼共同准备端午知识竞答题、龙舟拼图、端午食品头饰等

3、师幼共同准备才艺展示节目

4、端午美食

三、活动建议

1、教师将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汇合一起,教师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话题。

(1)大班、小班幼儿混合编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组,交代活动规则和要求。

(2)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在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

2、教师讲解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1)情境表演:《端午节的传说》:教师讲完故事后,组织孩子才艺展示

(2)游戏竞赛以新编小组为单位开展知识竞答;游戏艺术和竞赛活动环节,发展孩子的思维力。

3、端午节有很多种不同的叫法,在以前有人给端午节取了很多个名字。

(1)你们知道端午节的其他名字吗?

(2)你还在知道端午节的那些名称?

4、你们能回忆起来刚刚说到的一些习俗和传统活动吗?

(1)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吃粽子?为了纪念谁?

(2)在端午节还要挂 “五端”,是哪“五端”?

(3)端午节吃“五黄”,是哪“五黄”?

(4)端午节,人们为什么给小孩子带五色香囊?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将孩子分为小组单位,开展游戏活动

2、包纸粽子比赛

3、拼龙舟竞赛

4、幼儿才艺表演活动

五、活动总结

中班孩子在和小班孩子交流期间,体验了一次大朋友带小朋友的感受!大带小,中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一起感受端午节美食,品尝端午节的美食等活动。教师注意为孩子们讲解吃美食时的注意事项。

篇10:过端午教案

设计思路: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从而使幼儿对各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识,以此增强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说一说,引导幼儿说一说我所知道的端午节;第二环节看一看,带领幼儿观看视频,学习端午节的由来;最后一个环节学一学,带领幼儿学习端午节的习俗。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 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视频。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我所知道的端午节

1.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马上要过什么节日了么?

2.我们就要过端午节咯!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节日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看一看——学习端午节的由来

播放视频

1.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呀?(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

3.大家会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呢?(把粽子丢到江里)

4.除了粽子,还有什么纪念屈原的方法呢?(赛龙舟)

小结: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可以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

三、学一学——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1.其实端午节出来吃粽子和赛龙舟,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逐张出示照片: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穿汉服祭拜做香包、额头用硫磺写王字辟邪、斗草。

篇11:中班社会活动:《过端午》

中班社会活动:《过端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试着学做香包。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儿歌《过端午》、三角形、圆形、爱心形、长方形的布袋、香料、贴纸、装饰的图案若干、盆子每组一个、蜡笔、桌布。

活动过程:

一、讨论,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热闹活动。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想不想来看看?(播放动画《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草香满堂,带香包吃粽子,龙舟下水喜洋洋。)他们在过什么节呀?哦,在过端午节。前几天我们放假了,过端午节了,端午节里有些什么活动呢?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赛龙舟。(你在哪里看到赛龙舟的'啊?电视里,赛龙舟啊可热闹了!)

幼:挂香包。(小朋友们挂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门上还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虫子赶走。)

儿歌小结:端午节真热闹,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香包,小朋友们乐淘淘。

(评析:通过观看小动画《五月五》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以儿歌的形式加以总结。)

2、刚才你们说到了要吃粽子,那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幼:我吃过像三角形一样的粽子。(哦,你吃过三角粽。)

幼:我吃过方方的粽子。(哦,你吃过方方的枕头粽。)

3、那这些粽子都是什么馅的呢?(点击出现相应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枣子粽、蛋黄粽。追问:好吃吗?豆沙粽的味道怎么样?甜甜的。花生粽吃起来怎么样?香香的。

小结:原来粽子的种类多样,口味丰富啊!

(评析:吃粽子更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通过说一说粽子的外形和种类,加深幼儿对粽子的认识。)

篇12:中班端午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

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

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出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依次出现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师小结: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随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幼儿尝试包粽子。

6.播放端午节划龙舟视频,幼儿游戏:赛龙舟。

三、结束部分

划龙舟出场。

快乐端午小班教案

小班快乐端午教案

快乐过端午优秀作文500字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快乐小猪》

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我会过马路》

幼儿园教案中班

中班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快乐五一教案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快乐小乐队

幼儿园中班快乐过端午教案(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幼儿园中班快乐过端午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