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莎乐美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共含13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莎乐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篇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明确中国近代历史的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

过程方法 通过分组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

1.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 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一: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晚清悲歌》(《中华历史五千年》之二十一集)中的义和团运动的内容(“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也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还”)。

方法二: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历史大家都还记得吧,可你知道吗?40年后北京再度被侵略军攻占,这是谁犯下的罪行?他们侵占北京后还干了哪些罪恶的勾当?

二、合作交流,学习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板书)

1、结合课前提示,简单归纳义和团运动的基本知识点:背景、时间、领导人、口号、性质等。

2、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引导学生归纳出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3、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天津→攻占北京

多媒体出示《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多媒体显示图片:《廊坊大捷》。

多媒体显示如下材料:

想一想:下列西摩尔的话说明了什么?

“设使义和团所用武器皆为西式枪炮,则联军必遭全军覆没之命运。”

5、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1)多媒体先后显示照片《八国联军在大沽登陆》《八国联军攻陷天津》。

组织学生看课文中的几幅图片。

(2)提问:学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同学们有何感想?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到各组中去,进行启发诱导。

这场暴行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场灾难。

(4)针对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

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处。

(二)、《辛丑条约》

1、过渡提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2、指导学生看插图《辛丑条约签定的情景》。

3、解释:同清政府签定条约的国家除了侵华的八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

4、根据课文,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

5、归纳概括条约内容。

6、补充材料说明:

列强为了惩罚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竞然按推算的中国人口数字,要每个中国人交1两白银作为“罚金”。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庚子大赔款”。

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战后清政府为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一般是以中国铁路、矿山的开采权作为抵押。从此,中国的经济命脉就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

7、《辛丑条约》的影响

组织讨论:《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总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是一句典型的卖国名言,这表明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了洋人的工具。

指导学生做好笔记,用课文中精炼的语言概括其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古今对比,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讨论:《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课后小结

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同时也遭到了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义和困失败后,反清革命兴起。革命代表了民主共和对封建专制的历史否定,在20世纪开始之后成为时代的主流。社会各个阶层的救亡运动此起彼伏。

课后习题

选择题

1、 被《辛丑条约》划定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是(A)

A北京东郊民巷 B天津紫竹林 C山海关 D河北

2、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B )

A山东县有革命传统 B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空前严重

C顽固派暗中支持山东义和团 D山东所受宗教侵略最重

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D)

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归纳概括条约内容。

篇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的安抚政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的侵略暴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历史条件下爆发的,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通过评价义和团运动,使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震撼了全世界;同时,也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通过学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3.通过学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它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重点分析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形势下,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抉择。义和团这时提出来“扶清灭洋”口号,这是当时中国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的集中反映,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因而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勇猛的冲击。但这个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导致义和团对清政府放松警惕,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勒索到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外国侵略军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国防安全;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改变了外交机构的地位,使之更适合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需要;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摧毁中国人民要求独立自由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达到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目的。表现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和掠夺本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所以,“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从当时中国封建思想意识浓厚,尤其在农民头脑中仍占统治地位,而容易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者的警觉加以分析,认识其盲目排外性。从当时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斗争的总体高度、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来认识“扶清灭洋”口号的.实质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分析《辛丑条约》的危害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的比较,体会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难点分析

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是本课难点。这是学生较难完整掌握的一个问题。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是随着清政府、义和团、帝国主义列强三方面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教材并未写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这一关键环节。因此,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会有偏差。所以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难点突破方案

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变化及原因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其一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及威力,其二是清政府、义和团与帝国主义列强三者关系的变化。

教学设计方案

篇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的原因

2.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

二、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1.义和团运动向京津地区发展

2.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其暴行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2.义和团与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3.八国联军侵略暴行

四、《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辛丑条约》的签订和主要内容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篇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

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

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 八国联军的入侵:

18,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二、 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 出户外”,东北地区俄国的屠杀情况见书。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府衙库款。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各种珍贵的图书损失达4万多册。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3、焚烧

三、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1、时间:19

2、内容:经济上:赔款

政治上:划定……清政府保证严禁……

军事上:拆毁……

3、危害:

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的沉重负担。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

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总之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的吗?早已经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中国虽说未曾瓜分,其实已经瓜分数十年了。”

章炳麟讽慈禧七十生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越南),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篇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初中历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发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能力:理解甲午战争引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口绞杀义和团出兵侵华,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情感: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赔白银2亿两,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增辟通商口岸,列强扩大商品倾销。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还直接进 入中国生产领域。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过渡: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课

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交流自学成果

1.义和团运动

原名:

地区:

成员:

原因:

口号:

性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发文二

1. 教学目标

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难点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

生:火烧圆明园

师:可是中国的劫难并没有停止,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40年后,北京又一次被列强占领。这是什么战争?

【讲授新课】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反帝爱国运动

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

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师:1900年,义和国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看P24插图,图中写着什么?董军门是指清甘军首领董福祥。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谁的恐慌和仇视?

生:帝国主义

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师:找出时间和侵略国家

生:1900年6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师:1900年6月,八国联军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统帅是谁?

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2、统帅:西摩、瓦德西

师:战斗在京津铁路线上打响,义和国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狙击敌人。义和团在廊坊大败侵略军说明什么?

生: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

3、廊坊大捷

师: 西摩率残部狼狈退回天津。与此同时,聚集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攻陷了大沽炮台。看25插图,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大沽口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大沽海河入海口。八国联军随后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开始了保卫天津的战斗。7月14日,天津陷落。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犯。8月14日,北京陷落。

4、攻占北京

师: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往西安的路上,她下令剿灭义和团。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的统帅是谁?

人教版八年级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优秀发文三

教学目标

1、八国联军侵华是帝国主义发动的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难点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是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1860年英法联军在北京犯下什么滔天罪行?

生:火烧圆明园

师:可是中国的劫难并没有停止,就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40年后,北京又一次被列强占领。这是什么战争?

【讲授新课】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师:看P24小字,找出义和国运动的兴起时间、地点、、领导阶级、口号。

生:1899年,山东,农民阶级、“扶清灭洋”

师:从口号和P24“阅读广场”中,可以看出义和国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反帝爱国运动

师:义和国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什么异同

生:义和国运动只反帝不反清,是反帝爱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帝又反清,是反帝反封运动。

师:1900年,义和国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看P24插图,图中写着什么?董军门是指清甘军首领董福祥。义和团运动的迅速发展,引起谁的恐慌和仇视?

生:帝国主义

师: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师:找出时间和侵略国家

生:1900年6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师:1900年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统帅是谁?

生: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2、统帅:西摩、瓦德西

师:战斗在京津铁路线上打响,义和国和清军在廊坊、杨村狙击敌人。义和团在廊坊大败侵略军说明什么?

生: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

3、廊坊大捷

师: 西摩率残部狼狈退回天津。与此同时,聚集在大沽口外的各国军舰攻陷了大沽炮台。看25插图,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大沽口在天津市塘沽区东大沽海河入海口。八国联军随后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开始了保卫天津的战斗。7月14日,天津陷落。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犯。8月14日,北京陷落。

4、攻占北京

师: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在逃往西安的路上,她下令剿灭义和团。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的统帅是谁?

生:瓦德西

师:瓦德西是德国陆军元帅。他特许侵略者公开抢劫三天。看P26小字,看看他们在北京的滔天罪行。他们烧杀抢劫,无恶不作,圆明园第二次被毁。看插图《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上面写着什么?齐化门就是今天的朝阳门。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英勇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看P24导入框。liuxue86.com

三、结果:《辛丑条约》

师:1901年,农历辛丑年,英、法、美、德、意、日、俄、奥、比、西、荷11国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看插图,左边是11国公使,右边是清政府代表庆亲王奕劻(前)、李鸿章(后。)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生: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北京的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向各国认错道歉,并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

师:①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经济

师:赔款本息共计9.8亿两,加上各省各地方的教案赔款(约3000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当时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只有8千多万两,这相当于清政府的总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在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这是侵略者要通过赔款来惩罚、污辱所有的中国人。②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外交

师:危害是什么?

生: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师:③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政治

师:危害是什么?

生: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师:④是哪方面的规定?

生:军事

师:危害是什么?

生:便利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四、影响

师:《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丧权辱国的条约。从此,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生: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板书

一、原因:为镇压义和国运动

二、经过(1900.6~8.)

1、侵略国:英、法、美、德、意、日、俄、奥

2、统帅:西摩、瓦德西

3、廊坊大捷

4、攻占北京

三、结果:《辛丑条约》

四、影响

篇6: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总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xx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p20导入框和正文第一段,回答:

1)义和团兴起的时间、地点、发展状况、斗争矛头、性质?

2)八国联军的名称、侵华时间、总司令、进犯路线、重要战役?

2、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3、熟练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主要内容 影  响

(四)系统总结:知识建构

原  因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五))巩固训练:参见《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

(六)课堂反思: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的不足

篇7:初二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义和团的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的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重点和难点:《辛丑的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板书课题)

一、八国联军的入侵:

18,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

(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

19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6月14日,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几十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沿运河向天津逃命,直到26日,才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义和团所用设为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全体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6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陷落。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

二、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 出户外”,东北地区俄国的屠杀情况见书。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府衙库款。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的各种珍贵的图书损失达4万多册。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

3、焚烧

三、《辛丑的条约》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对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时间:19

2、内容:经济上:赔款

政治上:划定……清政府保证严禁……

军事上:拆毁……

3、危害:

《辛丑的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10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政府的财政沉重负担。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总之《辛丑的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的吗?早已经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中国虽说未曾瓜分,其实已经瓜分数十年了。”

章炳麟讽慈禧七十生辰“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交趾(越南),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篇8:八国联军侵华顺口溜

1920xx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向北京发起总攻,三日内占领全城

8月14日凌晨,八国联军对北京发动总攻。俄军攻东直门,日军攻朝阳门,美军攻东便门。上午11时东便门被攻破,部分美军最先攻入外城。英军中午始达北京,攻广渠门,至下午2时许攻入。晚9时,俄、日军各自由东直、朝阳破门而入。

英人当日记道:“日本人和俄国人所面对的满城城墙,高六十英尺。顶部宽四十英尺,”“城墙的顶上聚集着军队,这两支军队整天都被阻截住。作了无数次用强烈棉炸药轰开城门的努力,但是,每次派人去点燃引信时都被打倒了。这样持续到日本人和俄国人都各遭到了一百人被打死的损失。”美军攻打东便门时,“城墙只有三十英尺高,九英尺宽”,且“离中国人的火力较远”。于是美军“决定从城墙的角上用梯子爬上去,第九步兵队一些人带着星条旗爬了上去”。不过,虽然这是首先进入北京外城,“他们暴露在从满城城墙上射来的令人苦恼不堪的炮火之下”。中午,英军向宣武门冲击前进,“在十到十二发炮弹放出之后,城门就打开了”。

15日,八国联军向北京内城及紫禁城进攻,美国人说:“已经决定攻打皇城,沙飞将军就命令美军在前门集中。在十五日早晨七点三十分左右,在前门上面内城城墙上架了四门大炮,”“三门大炮瞄准西边一又四分之一英里的顺治门,敌人的步兵和可怜的炮兵正在那儿开火。另一门炮正对准皇城。”当联军冲开天安门向皇城的第二道城门进攻时,“遭到城墙上、城楼上猛烈火力的攻击”。这日,炮声不绝,齐向内城轰击。美军在正阳门上发炮,前三门内火烟滚滚。及夜,北望城内,半天通红,照耀如昼。深夜子时,“闻排枪不绝,正官兵在天安门接仗”,“以洋兵炸炮力猛,势遂不支,收队入午门”。清军虎神营守后门、景山一带,列阵而待,黎明之时,“与洋兵鏖战许久,阵亡士卒甚多,尸横遍地。炮火来去,将后门轰毁,波及两旁房屋,尽成劫灰”。守安定门的是前吉林将军延茂,知大势已去,遂下城。“于是京师内九门全为英、日、美、俄四国所得,而树其旗帜矣”。清军在各街道与联军巷战,联军与清军交战一日,彼此均不甘休,日、俄、英各军渐渐驱逐清兵退至西北两方。美军则带炮兵进攻皇城南门,“当即毁去数门”。

16日,清军继续在京城各处激烈巷战,目击的美国人说:“有数千人自前日下午,已藏于宫墙之内,以候机会。中国枪弹亦甚猛烈,予由破裂倾斜之门跑进,心中跳动不已。”“有中国死尸在地,此皆性质坚毅,遇攻不退,死而犹烈者也。”法国大主教樊国梁当日记道:“街上防垒甚多,皆以米袋为之。除拳匪及屋内官兵不计外,街上驻守之官兵其数至少也达一千五百,皆持快枪。”

早7时,日兵、法兵救援西什库教堂,在西华门与清兵激战,清兵战死800人,法兵死2人,伤3人。10时许,法公使、提督皆在西什库教堂与樊主教相见,“互庆余生,拥抱为礼”。该教堂被围两月余,“共死教民四百人,地雷炸死小孩七十六口,法兵死十人,意兵死五人。”至晚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全城。

旧1920xx年8月16日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奸杀暴虐中国妇女。

8月16日,各国司令官“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北京陷于空前的痛苦之中,这是中国首都数百年来首次为外国占领军洗劫。

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导说:“巍然之橹楼,为联军击碎烧弃,已失数百年来巍奂之美观,旧迹留者,仅一二耳。城内外惨遭兵燹,街市毁失,十分二三。居民四面逃遁,兄弟妻子离散,面目惨淡。货财任人掠夺者有之,妇女任人凌辱音有之,不能自保。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并将内外银库所贮银两,及钱法堂存贮新铸制钱数百万串,禄米等仓存贮米石,均皆搬运一空。”“并闻内廷各宫殿及颐和园内陈设,均已搜掠罄尽云。”

时人报道说,各国洋兵“俱以捕拿义和团、搜查军械为名,三五成群,身跨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瑞澄在家书中称:“各国洋兵已满九城,火光冲天者三日夜,地安门桥以南烧尽,西四至西单烧尽,朝阳门楼、前门楼均烧化为乌有。”

瓦德西给德皇报告称:“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时所发生之妇女,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属不少,亦为增加居民痛苦之原因。”

联军洗劫紫禁城、三海、皇史城、颐和园等。天坛损失祭器1148件,社稷坛损失祭器168件,嵩祝寺丢失镀金佛3000余尊、铜佛50余尊、磁佛13尊、磁瓶12对、镀金器物40件、银器7件、铜器4300余件、锡器58堂件、幢幡70堂首、锦缎绣品1400余件、竹木器110余堂份、墨刻珍品1600余轴、乐器100余件。六部九卿等各衙署俱被各国军队占为营房,疯狂洗劫。銮驾库丢失辇乘21乘、銮驾1373件、车轿12件、玉宝2件、皇妃仪杖282件、皇嫔彩杖84件、新旧云盘伞各1件、锦缎旗面133件、象牙9只、象鞍2盘、战鼓2面、更钟2架、静鞭2件以及随什物若干。翰林院丢失数万册经史典籍,《永乐大典》又失去307册,钱法堂的数万串新铸铜钱、太常寺的金钢祭器、光禄寺的金银餐具,均被洗劫一空。日军从户部银库抢走300万两银子和无数绫罗锦缎,从内务府抢走32万石仓米和全部银两。仅各处库款所失约计银6000万两,其它典章文物、国宝奇珍的价值难以估算。

各王公府第也极力诱人。法军从礼王府抢走银子200余万两和无数古玩珍宝,又从立山家里抢走365串朝珠和约值300万两白银的古玩。日军从宝均府中抢走藏在井中的30万两白银,据内务府奏:“皇宫失去宝物20xx余件,内有碧玉弹24颗、四库藏书47506本、金时辰钟2具、李廷圭墨1台、琬挺大屏4扇、玉马1匹、《发逆玺印》1本、真墨晶珠1串、发逆林凤翔、洪宣娇牙齿l合。至于民居、商号、店铺受损无从估计。

入城之初,八国联军即包围各坛口搜捕义和团,仅在庄王府一处即杀团民1700多名,甚至凡遇中国人就放枪击杀。法军将一群中国人逼到一条死胡同里扫射15分钟,直到没有一个活人为止,使馆人员也以个人为快事,进行杀人竞赛。北京街头尸积如山,联军驱逐华人清理处尸后,又把清理者全部击毙

篇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教学设计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了解以下问题:①义和团是个什么组织?成员有哪些?②义和团的兴起原因是什么?③义和团的壮大原因是什么?义和团为什么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④它为什么要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二)八国联军侵华

1、八国联军的组成:指导记忆:“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因祸得福,美日依靠)。

问题:“八国联军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的借口是什么?”

2、义和团在天津和北京阻击八国联军

利用地图册从两个阶段来掌握。第一阶段:从19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指导自学,掌握三方面:①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②义和团的命运如何?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指导学生找出:联军在北京犯下了哪些罪行?

(三)《心丑条约》:

1、《心丑条约》的签订:要求学生掌握:条约签订的时间、代表和意义。

2、《心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同时训练学生列表格的能力。

①《心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条款

内容

影响

赔款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圈地

划定使馆界,各国派兵保护。

使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中国人民受到中外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军事

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驻兵。

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自主权。

指出:…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②指导比较:《心丑条约》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心丑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签订国家

赔款

土地

其他

影响

总结: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外交上,《心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心丑条约》后,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四)巩固小结:

《心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

篇10: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讲的是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在教学过程中,从目前钓鱼屿问题引发的中日争端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文。再通过设置材料和图表分析中日两国不同表现,层层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而且通过分析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中日两国表现的不同,为中国战败做铺垫。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简要讲解战争的过程,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和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增强时代责任感,反对军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显示中方失败的材料,让学生归纳出中国失败的原因;;显示《马关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各条内容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体会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嘴脸和日本帝国主义的贪得无厌。通过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严重危机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促成清王朝进行军事改革和中国各界民众奋起救亡图存的一个重要转折,为以后的课程做铺垫。

学习义和团运动,理解特定时代里反抗斗争的需要,领会反侵略斗争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增强爱国意识;但也体现了旧式阶级的局限性,为分析失败原因做埋伏,并通过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对比,提高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提出问题后要适时加以引导,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影响,及我们应如何自强不息,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问题上,主要依据前几次战争的分析模式简要处理,主要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通过与前几个条约作比较,认识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课后自己列表比较近代前期的四次侵略战争,使学生整体上把握前期的基本脉络,加深印象。

总体说来,这一课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对几个条约的比较、两次农民运动的比较、甲午战争的转折意义的分析理解等问题上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而并不是流于表面,也是这堂课的精彩亮点所在,使得这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们今后尤其要注意经验的累积,做到厚积薄发。

篇11:八年级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通过网络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图片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2.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3.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图片、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4.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进行学习。图表展示历史史料,配以音乐烘托气氛等,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5.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6、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对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仍要注意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12: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二、自学导读题:

1、战争爆发--------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先后在(      )、(     )、等地开展,为镇压(       )运动,19xx年6月,八国联军两千多人,有英国海军司令(        )率领,从(    )向(    )进犯。

2、 战争经过

在(     )、(     )等地,义和团和清军阻击八国联军;www.xkb1.com

在(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      )和(       );

3、 战争结局

19xx年7月,八国联军攻陷(       ),8月中旬,攻入(     )烧杀抢掠;

清政府大臣(     )与八国签定《         》。

4、《辛丑条约》

时间;

内容:

危害――――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三、精讲点拨:

1、 课本第24页“材料阅读”;

2、 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每一条款给中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条款 内容 影响

赔款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圈地  在使馆区的监控下,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

打击人民反抗  中国人民受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军事  中国在军事上也失去自主权。

课堂检测:

一、 选择题 (学习与检测)

二、 材料解析

(一)、著名作家雨果1861年11月25日在一封信中写到:“在地球的一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这个奇迹已不复存在。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请回答:

1、被称为“夏宫”的建筑群指什么?

2、“两个强盗”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3、“夏宫”被烧是在哪一次战争中?

(二)、学习与检测第11题

篇13:侵华战争作文

侵华战争作文

下课铃响了,我的心情久久还不能平静下来,百万雄师过大江、红军长征等画面一一浮现在我眼前,联想起我们现在过的美好生活,都是用鲜血换来的.

影片主要表现了1937-1945年中国的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涌现出大批的爱国将士,他们英勇作战,狠狠地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但这些还不足以把日军赶出国界,所以在两军僵持的阶段,国民党政府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也就在这时国内出现了一个新的政府―共产党,由于共产党领导正确,日军连连溃败。

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抗战胜利。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看完这部影片,我的`感处很多,我明白了胜利的来之不易,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多少人的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幸福,不要浪费光阴,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说课稿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案

战争诗词

战争 作文

战争成语故事

战争作文

战争成语

战争的格言

战争作文600字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共1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