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mykind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课教案(共含1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mykin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课教案

篇1:心理健康课教案

挫折中成才的故事张海迪脚残而自强不息成为了作家等名人

在学习上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事在人为,勇往直前,尽自己的努力,老师和家长知道孩子已经努力,也就问心无愧了。

五、总结

老师讲:成长的路上有阳光,有风雨,就看我们如何面对,要学会与命运抗争,笑着完成每一次作业,笑着面对每一次考试,笑着度过每一天,让挫折成为你成长的阶梯,挫折就会为你更为精彩的人生喝彩!勇敢面对生活,有你、有我、有他,让我们共同面对。不经历风雨哪里才能见到彩虹呢?

篇2:汇报课教案

汇报课教案

课 题 研 究 实 践 课 教 案 年部: 七年部 授课时间: .9.16 流水号:7 科研课题名称 《七年级历史学科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 学科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时 1 年 级 七年级 教学 具具 课件 课型 新授课 (示范课) 教学 目的 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重 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 点 西周的分封制。 关 键   实验目的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转变师生的教学活动方式,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确定三种变量 自 变 量 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无关变量 学生小组内需要磨合。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 学生对一些方法掌握的'程度不同。 因 变 量 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与活动 操作要素点评 教后修改   一、导学 1、 “你准备好了吗”环节, 课前复习提问 (将答案写在学习情况记录表上) 2、解释单元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与活动 操作要素点评 教后修改 二、学习新课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 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商西周的兴亡 (3个朝代,两件大事:兴盛和衰亡) 2、教师出示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设计表格,归纳夏商西周的概况。 1、探讨画表格的方法。 ①给表格起个名字。 ②设计表格。 ③画表格。 2、小组内填充内容。 (将表格及其内容写在学习情况记录表上) 3、和其他小组交流,查找不足,及时改正。 4、教师板书归纳重大历史事件。 (多媒体演示) 5、小组内探究活动: 完成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举例说说夏商西周兴盛和衰亡的原因吗? (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动脑思考 1、小组内学习分封制 在书上找到教师给出的一组问题的答案,认识什么是分封制及其重要的历史作用。 2、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一层人的身份。 教师过渡,结束学习新课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强化自变量,促进因变量发展               促进因变量良好发展。     教学过程与活动 操作要素点评 教后修改 三、课堂小结 以数字的形式归纳本课的重点内容。   四、课堂练习小组完成习题,将答案写在学习情况记录表上,交到老师处。         检验因变量的变化程度。     板 书 设 计     实验 后记   通过开展活动,发挥自变量的作用,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从而推动因变量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组成学习小组,将知识内化成学习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组内学习关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使用备注 本教案于9月16日用于校内示范课。  

篇3:赛课教案

赛课教案

《我喜欢昆虫》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啊!当繁花似锦的春天到来时,就会有很多可爱的小精灵活跃在大自然中!看,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小蜻蜓,还有勤劳的小蜜蜂。假如,这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你面前,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1:我会抓住她。(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我想看清楚她,因为我喜欢她,……)你是抓住她仔细欣赏。 学生2:我会盯着看仔细观察。教师:你是通过观察表达你对她的喜欢。 有一位小朋友也很喜欢昆虫,她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6课。教师板书“我喜欢昆虫”  齐读课题,观察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号有很多用法,普遍表示引用别人的话,如某某说,后面的话就用引号引起来。课题打上了引号,它是引用谁说的话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6课,不会读的生字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找出课题中的这句话。用横线画出来。 你找到了课题中这句话在课文第几段,请一个学生读出来。(出示投影,这段话)   “我喜欢昆虫。我长大了要做昆虫学家,在客厅里培养蝴蝶、甲虫。我会爱它们一辈子。”安妮认真地说。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评价:我听出了安妮的喜欢,我听出了安妮的认真态度。 我们一起用认真和喜欢的语气来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生字预习情况。我们一起来齐创字词关。 安妮(鼻音) 蜕皮  简直(翘舌)  白网灯蛾  受难(第四声) 困难(第二声) 蚱(翘舌)蜢(后鼻) 一辈子  爱护  培养  梦(后鼻音)见  招(翘舌)待  客厅(后鼻音) 你们读得可真好!齐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注意正音  安妮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用横线画出来。 预设: (“如果是你,你愿意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吗?”看到小孩把昆虫放进玻璃瓶里,安妮会这样问。)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 师:同学们,在这里安妮把什么看作是昆虫在“受难”?联系上文 (被关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师:受难是什么意思呢?换个词试试看。 (受苦、受折磨) 师:在字典里,“受苦”的意思是“受到痛苦”,而“受难”的意思是“受到灾难”,你们觉得哪一个词程度更深?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师:安妮这样喜欢昆虫,爱护昆虫,是因为在她眼里,这些不是一个小玩意儿,小东西,小虫子,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它们应该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体会到:安妮把昆虫当做自己的朋友,很尊重昆虫的生命。 同学们抓住关键词受难,体会到了安妮对昆虫的喜欢和尊重,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依然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进一步体会。 齐读。 教师:安妮喜欢昆虫,还做了些什么? 2.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师:注意看,安妮喜欢的昆虫写完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师:省略号是表示还有很多,安妮还喜欢哪些昆虫呢? 比较两种写法,体会如何将文章写具体: 第一段: “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第二段:“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只要是昆虫,她都喜欢。” 那一段你觉得写得好?为什么?生答:第二段好,从不管 只要  都具体写出安妮真的喜欢昆虫。第一段,读后感觉不出真的喜欢的.感情。(相机揭示第二段中第一句和后面的两句是总分关系)  有感情地朗读。除了这样一些,看省略号,想象还有哪些样子的昆虫也是安妮喜欢的。  教师:安妮真的很喜欢昆虫。(学生)不管是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圆的、扁的,有毛的、没毛的,爬的、钻的、跳的、飞的、(教师:有毒的、没毒的、有壳的,没壳的,脏的、干净,黑乎乎的、五彩斑斓的),只要是昆虫,(生:她都喜欢) 教师小结: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尝试将文章写具体,只有写具体了,才可能生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活学活用小练习:学生练习,感到困难说第一个,觉得自己很棒了,可以说第二个,觉得自己完全掌握了,可以直接说第三个。请选择一个练习。 ①小红真的很喜欢读书。不管是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散文……只要是_______,她都____________。 ②我真的很喜欢体育运动。不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是_______,我都 ____________。 ③我真的很喜欢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表扬自己,希望你们以后都学会总分段的方法,将习作写生动。 课堂练习写话并布置课后作业。  

篇4:赛课教案

赛课教案初稿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欣赏“采茶舞曲” 授课:胡杨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采茶舞曲》的音乐风格,通过演唱学习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通过舞蹈观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通过对音乐创编过程的情感体验,激发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通过唱、编的方法,结合律动,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重点: 通过教师引导、示范,体验歌曲情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如地投入到实践和创作中去,体会舞蹈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5分钟) 1、师、生在《采茶灯》的音乐声中进教室。 2、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师:同学们,现在又到了金秋送爽的好时光了,在这微凉的秋天咱们学校都会组织同学去旅游,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那么胡老师今天就带大家到杭州去看一看。) 设问: (1)师:同学们,谁去过杭州游玩? (2)师:杭州有一样著名的风景,有谁见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去观看一下茶山和采茶姑娘们。(观看《采茶舞曲》系列图片) 师:同学们看完了风景优美的茶山和美丽动人的采茶姑娘,你们想不想也加入到她们当中去?生答。但是她们说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跟他们一起去采茶,要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啊?生答。那我们来看看她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出示:1,说说杭州话。2,学习采茶的手法。) 二、学唱歌曲。(10分钟) 师:咱们一起先来完成第一个考验,采茶的姑娘门给大家带来了一小段歌曲请同学们用杭州话唱一唱。(出示两句歌词) 1,教师师范唱一遍,请同学们听一听。 2,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唱的这两句歌词中有哪些字跟普通话的发音不同呢?生答。(出示不同发音的字) 3,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把这几个字用杭州话来读一读。 4,师:把两句话完整的读一读。 5,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把第一小节的歌谱唱给大家听?(教师先弹旋律,学生摸唱。) 6,师:把歌谱连在一起唱一唱。 7,师:咱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先听老师唱一遍,欢迎同学们跟着我轻轻唱。 8,再次范唱。 9,师: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唱一遍。同学们觉得他(她)唱的好不好?(生答)老师也觉得他(她)唱的是正确的,但是不像真正的采茶姑娘,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帮她想一想,她在唱歌的时候情绪上缺了点什么?(生答:自豪,愉快等) 10,师:咱们带上自豪与快乐的心情唱一遍,完成第一个考验。 三、创编:(10分钟) 1,师:同学们顺利的通过了第一个考验,第2个考验就更简单了。老师这里给大家请来了一位采茶师傅来教大家。同学们要认真看他的动作哦。(播放采茶舞蹈) 2,师:同学们学会了吗?生答,请几个同学来为我们表演一下吧。表演好的学生掌声送给她。 3,师:同学们都会了吗?老师看见有的同学不感确定的回答我,没学会没有关系,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跟老师一起来采茶。(教师教动作) 4,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吧?生答。那么我们完成了最后一个考验。老师从我们所有同学的眼里看见了期待入茶园的神情。可是难道我们就空着双手去吗?我们给热情的杭州采茶姑娘们带点礼物去吧?生答。这个礼物老师已经为大家想好了,不过要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完成,同学们有信心吗?生答。这个礼物就是咱们班为杭州的采茶姑娘准备一小段有关采茶的舞蹈。下面老师会帮助大家一起来创编舞蹈。(出示歌词。把歌词分为4部分)老师来给他们做一些舞蹈动作的提示,例如:溪水,什么动作可以表现?风光,插秧,采茶,喜洋洋。 5,老师把这个舞蹈分成了4个部分,马上我们每个组的组长到老师这里来抽一张纸条,抽到数字几这一组就负责创遍这个部分的歌词。下面请同学们围在组长的周围一起同心协力的完成。 6、小组活动。唱一唱、编一编、演一演。(意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律动练习)签上标明创编内容及动作提示,进行舞蹈创编。教师巡视,对技能薄弱组重点指导,并充作组内成员参予表演。 1-2乐段,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动作提示:溪水、转圈、下蹲看两岸风光。 3-4乐段,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动作提示:分组交换采茶插秧动作、擦汗。 5-6乐段,插秧插的喜洋洋――采的茶来满山香。 动作提示:1)采茶的不同位置、速度变化。2)队形变换:背靠背,转圈。 7-9乐段,你追我赶不怕累,敢与老天争春光,争春光,争呀么争春光。 动作提示:采茶、手拿斗笠,手脚协调地走、身远处招手(踮脚) 4、造型:蹲、站立 四、交流、体验:(10分钟) 1、师:下面小组汇报表演。比一比,评出星级队。 (意图:开展自评、互评、他评有机结合,培养群体精神,合作意识,提高鉴赏、评价能力) 2、补充、完善舞曲动作,师生合作互动。 3、师:跟着音乐我们一起完整的把这段舞蹈跳给采茶姑娘们看。(播放音乐,师生配合完成舞蹈) 4、师:老师想请同学们用简洁的`一句话,说说创编这个舞蹈的乐趣? (意图:通过谈创作乐趣和感受,交流体会,体验成功感,提升创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知识拓展。(5分钟) 1,师:下面就请我们四(?)班的同学跟着老师走进茶园参观吧。(出示图片) 2,师:老师先带大家认识一下咱们中国的茶有哪些著名的品种。(出示一、西湖龙井。二、洞庭碧螺春 。三、黄山毛峰 。四、庐山云雾 。五、六安瓜片 。六、君山银针 。七、信阳毛尖 。八、武夷岩茶 。九、安溪铁观音。十、祁门红茶等。)在这些茶中最著名的就是杭州西湖的龙井。它的特点是一芽一叶为龙井茶。 师: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China与Tea(茶)是同义的。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我们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2、师:在龙井的茶香中欣赏一下著名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教师播放中国茶文化,点上绿茶香熏) 3、认识雨花茶。 师:我们家乡南京产什么茶?(雨花茶) 4,师:请同学们回家以后去书店或者上网找一找其他有关茶的知识,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交流好吗?

篇5:课堂上教案

教学内容

本主题分为“我会听讲”、“举起我的手”两个分主题活动,由三个页面组成。从老师讲课时学生认真听讲的场景,引导学生明确在课堂上应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从上课时学生是怎么举手发言的场景,引导学生明白提问题、回答问题时应该怎么做。从课堂上影响学习的不良习惯,与前两个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上课要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善于思考、主动提问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这是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六岁左右的孩子们,这些孩子一时难以适应由幼儿园小朋友角色到小学生这一角色转变,同时,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控制好课堂教学秩序,让学生能有序地进行学习。在这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控制好学生的有意注意,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白道理。第二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以四个活动为载体即:故事激趣,会听讲,活动情境体验,学举手;火眼金睛,辨是非;典型引路,树榜样,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体验、,让学生去发现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学习身边的榜样,懂得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规范课堂学习行为。

设计思路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并为儿童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课堂上》遵循了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材说的是儿童在生活中的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尽量让教学活动源于儿童生活又高于儿童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善于思考和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2、知道养成良好课堂习惯的重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在课堂上要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善于思考和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在课堂上能主动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 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收集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准备部分谜语。

2、 制作多媒体,展示学生学习行为片段。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激趣,会听讲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播放一部动画片《学弈》,大家想想第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学会下棋?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会了下棋?

师:看完了动画片,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人为什么没有学会下棋?第二个人为什么学会了下棋?

生1:第一个人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

生2:第二个人上课时一心一意听老师讲课,所以他学会了下棋。(师鼓励其一心一意用得好。棒!棒!棒!,你真棒!)

生3:第一个人没有学会下棋,是因为他三心二意,老师教下棋时,他去看天鹅了。(师鼓励其三心二意一词用得好)

……

生:老师,小猫钓鱼也是讲的这个道理,我们上课时要一心一意听讲。

师:你说得真好!同学们给他鼓掌。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思考问题。我们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上课时就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遇到不懂问题,要主动地问老师。那么,上课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生1: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生2:老师会表扬我,发言积极。

生3:上课认真听讲,我就会唱歌。

生4:我上课发言积极,老师奖励我了一面红旗。

……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真不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贴上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图画)。因此,我们不管上什么课,都要认真倾听同学说的,老师说的,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习主要凭着自己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开头,就得抓住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以《学弈》这个动画片作为第一个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故事激趣,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学下棋有着不同结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白了认真听讲的重要性。)

活动二:情境体验,学举手

师:同学们明白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道理,现在我们一起做个猜谜的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老师出谜语,你们抢答。

师:刚才抢答时,你们听清楚同学们说什么了吗?

生:没有,太吵了,听不清!

生:听不清,我的头都吵疼了。

师:是呀!刚才同学们都在抢着说,我们都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了。声音太大,太吵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现在,我们不抢答,知道答案的同学就举手,好不好?

师出示谜语,学生举手回答。

师:现在还乱吗?

生:不乱了。

师:为什么呢?

生:我们举手回答问题就不乱了。

师:对!我们上课时不仅要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还要养成积极有序发言的好习惯。现在请你们想想,在上课时什么时候可以举手?

生1:回答老师问题时要举手。

生2:没有听清楚老师布置的作业时要举手。

生3:我想上厕所时要举手。

生4:我不会做作业时要举手。

生5:遇到没有听懂的内容时要举手。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上课时要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时声音要洪亮,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要主动问老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贴上学生积极发言的图画)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以猜谜活动入手,先让学生抢答,再让学生举手有序地回答,通过两次截然不同的亲身体验,起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重要性。)

活动三:火眼金睛,辨是非

教师多媒体展示孙悟空形象,定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师:孙悟空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出妖怪,现在老师也来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你们能发现画面中学生在做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教师展示27页四幅图画,学生先讨论,再指名回答。

生:第一幅图是讲两个小朋友上课讲话。

师:你的眼力真好!那你们说说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

生:上课讲话,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讲。

生:上课讲话,老师讲的内容你就没有听到,作业就不会做了,妈妈会骂你的。

生:上课讲话,学不到知识,考试就考不好。

师:那么第二幅图呢?

生:小女孩在开小差。

师:什么是开小差?

生:开小差就是上课时想别的好玩的事情了。

生:开小差就是去想动画片了。

生:开小差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给自己掌声鼓励。(棒!棒!棒!我真棒)

师:那第三幅图呢?

生:小男孩在玩铅笔盒,没有听讲。

师:最后一幅图呢?

生:小女孩上课在吃东西。

师:你们能说说上课吃东西,有什么不好吗?

生:上课吃东西,就不听讲了,学习就不好。

生:上课吃东西,不讲卫生,我们班就得不到流动红旗了。

生:我妈妈说了,吃零食,对胃不好,身体就长不好。

生:我妈妈现在都不让我喝牛奶了,说里面有毒药,外面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里面也有毒药。(学生大笑)

师:你真行!知道的知识真多!现在有些商家为了牟取不法利益,在牛奶中添加了三聚氢氨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特别是婴幼儿受到伤害更严重,现在国家正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督查和管理。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能改掉一些坏毛病,做一个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思考,爱学习的好学生。大家能不能做到?

生:能做到。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一般是20分钟,教学第三个环节这段时间是学生最感疲劳的`阶段,因此如何有效的消除学生的疲劳,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是这个环节的重点。本环节中,我设计了多媒体,通过画面展示学生不良学习行为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直观再现情景,鼓励学生改掉缺点,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思考画面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名学生回答问题,教育学生有序地举手发言,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与表现的机会,从而养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活动四:典型引路,树榜样

师:老师也相信你们能做到。现在,老师在你们上课的时候,拍摄了一些镜头,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师多媒体展示本班学生认真听讲、上课积极以言,不懂就问等画面。

学生们积极性非常高,看到有自己的或他人的画面,非常高兴。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张涛上课听讲很认真。

生2:我看到李晨回答问题声音很洪亮。

生3:我看到陈可再向老师提问题。

生4:我看到段灵在举手。

师:这些同学上课的时候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勤于思考,不懂就问,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给他们热烈的掌声。其实,在我们班还有很多上课表现很好的同学,如陈加,李瑞、王国、张伟、何浩等同学表现都不错。我希望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做一名认真学习的好学生。大家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表现得很好,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多媒体展示)

铃声响,进课堂。拿书本,把歌唱。起立时,身站直。要发言,先举手。爱学习,勤思考。小动作,不要做。好学生,样样棒!

师: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全面发展、样样棒的好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拍摄本班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情景,达到三方面的目的:一方面勉励这些学生再接再厉,另一方面鼓励另一些学生改正自身的不足,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三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整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奋区。这个环节,同时也是对第三个环节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对比,使学生懂得上课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最后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习,对规范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了概括,入脑入心。)

小结:“知识源于生活”。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中,更容易感悟和理解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重要性,更容易树立自己心目中的榜样。

篇6:研讨课教案

研讨课教案

《外婆的手纹》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2、在阅读中体验作者对外婆的深厚感情。  3、引领学生走进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引发学生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感悟。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用抓住文章重点语段并品读关键词句的方法,来理解词句和课文深意。 难点: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外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 教学突破口  文章以优美深情的语言回忆了外婆精巧的针线活手艺,外婆看似是在用一针一线缝补衣裳,描绘花鸟虫鱼,实际上是在用一份恬淡、安详、仁慈、宁静的生活态度裁剪人生。可以着手外婆做针线活的神态、表情、动作及其语言,引导学生体会外婆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外婆一生的艰辛,及其在艰辛生活面前对人生的朴素而崇高的理解追求。  文章中有许多颇富哲理的句子,应引导学生细细品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今天我们学习李汉荣先生的回忆性散文《外婆的手纹》。板书:《外婆的手纹》并要求学生轻轻地读文题,思考:文题上的“手纹”一词怎么理解?(手的纹路) 二、阅读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外婆的手纹指什么?具体体现在哪里? 外婆的手纹在文中指外婆的针线活,具体现在她平时做的手工活里:缝衣;补衣;绣花。 缝衣――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补衣――精心搭配,艺术珍品 绣花――天上图案,人间好东西  师问: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归纳,外婆做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生答:艺术品(§7)  三、重点研读 既然把外婆做的东西称为艺术品,那么,我们不妨把外婆当作一位艺术家来看。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外婆俨然是一个艺术家? 再次默读课文,圈划文中描写外婆的语句,并做一定点评。  (预设) 做衣:动作、神态――第6段;语言――第3、4段;评价――第2段 补衣: 评价――第7段 绣花:动作、神态――第10段;语言――第11段;评价――第13段 师问: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婆是怎样一个人? 师小结:正因为外婆有着她独特的审美、准则、态度和灵感,才为“我们”创作出一件又一件的艺术品。 四、深入探究  1、 学生齐读§14-20,思考:“我”是如何看待外婆的“艺术品”的。 (1) 当作文物保存  (2) 叫妻子临摹仿做 (3) 自己动手“复制”   2、 师问:“我” 的这些行为,蕴涵着怎样丰富的思想感情呢?  再次朗读§16-20,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静下来,沉入外婆可能有的那种心境。或许是孤寂和悲苦,在孤寂和悲苦中,沉淀出一种仁慈、安详和宁静。”(§16) 其实,这是外婆的一种生活态度的写照。面对人生的磨难,外婆总能以她那与世无争、恬静、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赞美、怀念外婆;传承外婆的精神和生活态度:平和面对生活,乐观对待人生。 教师朗读§18-20并小结:作者之所以能把本文写得如此优美动人,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对外婆的深深眷恋和怀念。至此,大家能理解本文的标题“外婆的手纹”了吗?联系全文的学习来思考。 ――手纹:外婆密密的针脚,外婆对我的一份关爱,更是外婆朴素、虔诚、平和的生活态度;作者以此为题,也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带着这种感情,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三节。 师总结: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艺,在平凡的生活中,缝补着生活,裁剪着人生……穿越记忆中的岁月,在作者的讲述中,我们不仅欣赏了外婆的生命痕迹,更难忘她对子孙的情感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我期待着我们每个人在平凡的生活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着自己的生命,善待身边的一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吗?联系自身体验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提示:可以从各个角度入手,如:外婆的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美的不懈追求、对亲人的无私关爱……“我”的一颗感恩之心、对外婆的精神的传承…… 五、课后作业 1、积累:摘抄你认为好的语段,朗读背诵。 2、写作:回忆自己的外婆(奶奶)或妈妈,以“我眼中的――”为题,选一个动人的细节,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外婆的手纹  李汉荣  外婆: ――――-――――――――――“我” 艺术品保存 “艺术家”“复制” ↓ ↓  心灵手巧赞美外婆  勤劳俭朴怀念外婆  热爱生活传承精神 教学后记   文本来自于八年级(下)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该单元的学习目标为“生命的沉思”。八年级的学生较难理解课文中逆境中的外婆“勤劳俭朴”、“热爱生活与自然”等美德。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如何依托文本,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课堂教学的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基本上是采用问题设计来构建课堂流程的。 我在解题之后追问下列问题:(1)外婆的手纹表现在哪里?(2)你认为哪些关键词句描述了作者对外婆的评价?(3)你能否找到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怀的词句?(4)在课文提供的这些材料上,你看到了外婆怎样的生活态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依“路标”解读学习内容基本上达到了对作品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具体的教学中,我注意到问题呈现的主次层次、问题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思考问题的可行路径、问题的现实性、问题对理解课文的关联作用、及问题的价值等。运用有价值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作为课堂行进的路标,能促使我的课堂显得平稳扎实有效果。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是凸现二期课改“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学理念的`实践。我用“外婆的手纹表现在哪里?”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用“作者为什么保存外婆的针线活?”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揣摩作者的行文意图,进而理解文旨。在教学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问题的互动。   然而,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发现自己有些问题的处理不是很灵活。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超出了自己的预设和想象时,我忘了注意目标的及时调整,使教学资源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些皆是本堂课的憾事。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罗丹及部分雕刻作品,积累一些雕刻艺术方面的知识 2、自主探究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致刻画、描写的方法 3、学习雕塑大师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说明: 本文在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上,所用的语言传神而精练,尤其在刻画罗丹对雕塑艺术创作中的 专注神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了人物的外貌、神情、动作、语言等,旨在让学生从中感受语言 的魅力,学习文章独特的表现手法。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他经朋友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当时 已经享誉巴黎的雕塑家罗丹。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罗丹时的拘谨,对大师的崇拜,以及从他身上 得到的启示。从而激发起学生对这位艺术大师的崇敬之情。 课文的题目是“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启示”即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即“我”通过观察 罗丹的工作获得了如下启示:“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秘――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 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一个人一定要能够把他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 知道――别的秘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材料的详略安排;细读罗丹进入创作状态时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分析其  艺术表现力 2、难点:首尾呼应的句子;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标题,培养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文本 (1)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幻灯片出示问题):  (启示――“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同学个别回答后,齐读句子。 事件――作者观看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 2、师生共享预习资料,由学生用文字或图片介绍雕塑大师罗丹有关情况。部分图片由老师用课件展示。老师出示罗丹照片,代表作《思想者》《沉思》《青铜时代》 听完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一代雕塑大师罗丹的成功离不开他对艺术的坚持不懈,离不开他对创作的独特思维,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成功的秘诀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一起走进罗丹的生活。 二、简介作者 大凡热爱生命,最后又不得不走上自杀之路的作家和诗人,都值得世人的尊重和景仰。  茨威格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充满良知的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作家,在写出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旷世杰作后,却迫于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流亡南美,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茨威格十分擅长在小说中刻画各种细腻多姿的女性。因他写出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名著,高尔基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他。听说,最近有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导演争相把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搬上银幕,茨威格的名字又将再度热起来。 三、教师引领,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 1、首先拎出课文的关键段落  点拨:(1)通过预习课文,你能找到点明题目的句子吗? (2)你能告诉老师“这个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吗? (3)你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表述? (4)请问“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是指什么事? (5)课文除了这件事,还写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么安排? 2、直接切入本文的重点内容:详写罗丹修改女正身像。  学生齐读11――16小节,体会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1)在“我”看来,罗丹大师已经完工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修改呢? (2)他是如

篇7:绩效课教案

绩效课教案

27.卖木雕的少年   (第二课时)  执教:罗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情感。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师说:“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 2.齐读。从题目当中我们知道少年是干什么的?(卖木雕的)板书。 3.孩子们打开书,师指插图介绍:这就是卖木雕的少年,他身旁摊点上的木雕吸引了中外游客,多么精美的木雕呀!孩子们马上去读课文的2至4自然段,把描写木雕的句子画上~~~~~(板书2至4)开始吧! 4.  二、  感受瀑布和木雕之美。   1.谁来用漂亮的词句夸夸非洲木雕,帮帮卖木雕的少年做做广告。 2.少年是在哪儿卖呢?(非洲)具体点,(莫西奥尼大瀑布的不远处)为什么在那卖呢? 3.师小结:少年是个多么聪明的生意人。中国作家吴睛(板书吴睛)在非洲感受到了莫西奥尼亚大瀑布的壮观,观赏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木雕。她喜欢上了构思新奇、栩栩如生的小象墩捧在手上,爱不释手。于是作家吴睛和少年做起生意来。少年是如何做生意的呢?选择喜欢的方式去朗读第5至15自然段,边读边用“―――”画记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   三、  对比言行,感悟真情。   1.请几名同学来读读自己画记的句子。 2.出示黑板后,让学生说出描写少年语言的句子。 3.老师用红色笔画记。1组读上面两句,2组读下面的'两句。板书:卖――――送 4.聪明的少年竟然由卖木雕变成白白送木雕,作为素不相识的吴睛她有什么疑惑?为会晤么前面不送,而到后面才送呢? 5.少年为什么白白送我这个中国人一个小象墩?他是怎样回答的? 6.为什么前面不送,而到后面才送呢?(前面不知道我是中国人)从哪一句知道的? 7.孩子们,读小黑板出示的资料,让我们了解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我们就知道了少年为什么放弃挣钱,白送给我一个小象墩,他在想什么?(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好一个知恩图报的非洲少年)中国对我们非洲这么深的情谊,送一个木雕算什么! 8.孩子们,你们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样,中国是真正帮助过非洲:(慢)中国帮助非洲修建铁路,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和人力,其中有64位工作人员献出宝贵生命。底,中国免除了非洲债务109亿人民币等等。想到中国为非洲做的一切,少年会让我这个中国人遗憾回国吗? 读吧!“这个小……”。 9.非洲少年为什么送的木雕是小象墩?而不是别的木雕?送的仅仅是木雕小象墩吗? 10.  小象墩是怎么来的?孩子们猜猜?师生练习情境对话。读“这个小……”。读出非洲人的情谊,读出不要钱的坚定。 11.  面对这样一位非洲少年,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四、  课堂小结:   爱的传递上相互的,当非洲遭受苦难时,中国人真诚地帮助他们,因为“我们是朋友!”当我国遭受汶川大地震时,贫穷的非洲也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我们是朋友!”中国与非洲用历史诉说着朋友的真谛,读“我们是朋友!” 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对中国友好的只有这么一个少年吗?对中国友好的只有一个非洲吗?全世界的人民都要友好相处,世界才会和平,人们才会幸福!因为“我们是朋友!”(学生齐读)       板书:  27.卖木雕的少年    吴睛 ~~~~~2~4     我们是朋友! ―――5~15  卖――――――――――――→送 言行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教学反思 : 1.从课文内容入手,抓住“卖”和“送”这个矛盾点,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培养。 2.抓重点词,以点带面,理解课文。”抓住少年“卖→送”这一举动的变化,以点带面向上下文辐射。透过人物的言行,走进人物的内心,感悟中非人民深厚的友谊,体会少年美好的心灵。 3.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进行读说训练。 4.不足:学生在介绍木雕美时教师的引导力度不够,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

篇8:《昆虫记》课教案

《昆虫记》推荐课教案

《昆虫记》推荐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充分了解前言的内容,体会前言对读书学习的帮助作用。 2、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句,领悟法布尔的精神。 3、结合《昆虫记》选文,体会法布尔的文笔及其观察力,感受他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是“步入书林”,主要是前言和内容提要,而每一篇文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本文重点介绍了《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的生平及其成就。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在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为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世界经典名著。而本文作为译本的前言,对学生了解法布尔及其《昆虫记》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前言篇幅不长,内容也比较适合七年级的学生阅读与理解。通过阅读这篇前言,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与科学家,再结合后面的《昆虫记》选文,学生则可以进一步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反复品味前言的内容,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与语句,结合《昆虫记》选文,加深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难点:理解法布尔作为一名文学家和科学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说明: 这篇前言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法布尔和《昆虫记》,所以通过研读前言及选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而且《昆虫记》不仅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其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前言及选文进行充分理解与领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展示法布尔的图片及名字),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查阅资料的情况,说一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2、同学们对法布尔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他写了著名的《昆虫记》,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昆虫记》的前言,一起来了解一下法布尔和他的作品。  自由发言,交流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互相补充。 课前布置预习,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推进新课,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文本。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做好标记。(2)边读边划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语句。 2、思考:这篇前言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自由朗读课文,并能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例如:穷乡僻壤、辍学、按部就班、细腻等。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做概括:文章重点介绍了法布尔的生平和他的成就与影响。 阅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阅读,整体感悟文章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最完整的内容。 再读课文 圈划品读  指名朗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法布尔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对他以后的成长有什么重要影响? 2、法布尔是如何进行研究与写作的?有何特别之处? 3、人们对法布尔的评价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再次阅读课文,把握关键字词及语句,结合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1、法布尔童年一直生活在大自然中,环境造就了他的性格,可以抓住第2节“蹲”、“爬”、“提着”这些动词加以体会。而且从小就很有毅力,求知欲特强。2、结合第5、6节体会法布尔进行研究和写作的过程。3、重点研读第7、8节,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昆虫记》为什么既是一部生物学(科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名著。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通过研读课文与合作讨论,抓住关键字词及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 提示主旨 讨论探讨  《昆虫记》的诞生离不开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与认真研究,更重要的是法布尔的精神融入其中。说说法布尔精神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认真研读文本,结合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思考与讨论。法布尔精神可以包括: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探求真相,一丝不苟地观察研究,尊重并热爱自然与生命。  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从中能归纳分析出深层次的含义。教师要注意起引导作用,但不能包办,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分析出来。 结合选文 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前言后面的《昆虫记》节选――《蟋蟀的乐器》,加深对法布尔及其《昆虫记》的理解。 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选文是如何体现法布尔的精神以及《昆虫记》既是一部生物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著作的特点的? 默读《蟋蟀的乐器》,边读边划出富有文学性的语句以及能体现法布尔精神的语句。例如: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真理的追求及对生命的挚爱。  学生在阅读完前言的介绍之后,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原文的魅力。这一环节可以作为拓展部分,使学生加深对前言的理解,并通过阅读,进一步提升品味鉴赏的能力。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1、摘录前言和选文中你认为好的句子与段落,或者对你有启迪意义的句子或段落。 2、写下自己阅读本篇前言及选文的感受。(300字) 3、自选题:选读《昆虫记》中的其他篇目,并写下读后随想。  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照顾不同层面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思路点拨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上课前让学生观察某个昆虫标本,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看看谁观察得认真仔细,从而引出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将本文与前面的前言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体会同样是前言,但可以从多方面去写,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前言的方法,充分体会前言的作用。 练习举隅 1、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某种昆虫或者其他小动物,用文字细致地描绘出来。 2、比较阅读《〈安徒生童话〉前记》和《〈昆虫记〉译本前言》,两者有何异同? 3、阅读《昆虫记》原著或选本,并记录下读书笔记,想一想:除了能从《昆虫记》优美的笔触中了解到科学知识之外,你还能读出什么?能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种情感对你有什么启迪意义? 4、结合前面所学习的内容,尝试着给自己所喜爱的一本书写一篇前言,向同学进行推荐;也可以为自己的习作集写一篇前言。  

篇9: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日语》八年级上册第四课,《これ、ペレゼントです。》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ペレゼント、クッキ`、Q生日、マジック……学会用~から~まで造句。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庆祝朋友生日时使用的贺词及赠送礼物时的交际用语,理解会话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在其他生活场景中运用。   3.思想目标:   注意探索,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在学校或班级体中开展研究活动,丰富学习生活的情趣。能够简洁地叙述一个比较完整,连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1.新出语   ペレゼント、クッキ`、Q生日、マジック、ペ`ジ、体、使う、立つ、そば、そして、つける、上げる、できる、つぎ、ぴったり、教える、みんな、びっくり   2.コミュニケ`ション表F   どうぞ。 おQ生日、おめでとう。   これ、ペレゼントです。どうぞ。DD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教学难点:1..言~の使い方   そして、つける、できる、みんな   2..文法と表F Vて 助词:~から~まで(空间的起点和终点);に(动作涉及的对象);   で(动作主体的数量状态)   专栏:  1..コラム:日本の相  对于这一块内容的容量不宜过多,三到五分钟即可。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更好的了解日本的民间活动,增加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安排:   1.本课内容是巴特尔在生日这天正好来健太家玩,健太母亲和健太郎都送给了巴特尔生日礼物。会话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招待客人和受到招待时的会话;第二部分为赠送和接受礼物时的`会话。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日本人通常的一些言语行为习惯。如接受礼物时一般习惯于当面打开礼物包装盒并及时称赞,道谢;吃东西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 2.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适合使用“~ください”的情况不很多。本课设计了指导大家做游戏的方法,这样使用“~ください”是非常自然的。教师要注意向学生讲解清楚“~ください”的语用条件。   3.课文内容讲述的是一个有趣的“魔术”现象,可以一边模仿一边学习。另外,还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发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类似的“魔术”现象,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4.提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把各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本课“~ください”“~から~まで”等新知识都可以用旧知识导入。   5.看图说话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本课的看图说话情景固定,限定较多,主要是为了练习与生日相关的会话。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复习词汇,句型,开展口头和笔头的言语操练活动。这种练习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口头,笔头表达能力都很有效。   教学过程:(第四课时) 1.词汇教学:ペレゼント、クッキ`、Q生日、マジック、  这一环节,可以采用一,读单词。如,老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名学生读,其余学生跟读;大家齐读;跟着录音读等形式。以读促学,通过大量的读,让学生一开始就接触并掌握到正确的单词读音。二,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看哪一组造读的语音语调最好。三,造句,看哪组造的句子最好,给予小红旗奖励。  2.交际用语:どうぞ。おQ生日、おめでとう。 これ、ペレゼントです。どうぞ。 DD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通过情景角色扮演,对话的形式来巩固和记忆这些寒暄语。避免枯燥无谓的记忆。 3.表达方式:1.~といっしょに2.食べる和いただきますの区e 3.から(空间的起点)4.まず、そして、それから~ 4.阶段练习:做“口头练习”“听力”“语法检查”中相关的部分。 通过练习,对于刚刚讲过的知识能够得以及时的巩固和加强。  5.执行任务:运用课文第一,二,三,段所提供的语言素材,语法知识,在小组内进行手和脚的动作演练。要求由组长下达号令,由小组成员做动作,强调团队精神,动作要整齐。 6.具体操作:一.创造情景,运用会话1-7行所学的交际用语和语言知识,展开演练,角色中有一人是长辈。  二.创造情景,学习和演练会话第8行到结束的内容。演练时要有以下情节:1.确认对方的生日;2.赠送礼品;3.接受礼品者致谢;4.打开礼品盒,评价礼品。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日语部:姜伟 5月12日

篇10:说课教案

人教版说课教案

本文是工大附中 刘亚斌老师设计的说课教案,非常科学,希望大家共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工大附中   刘亚斌 第十一单元 课题2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说课教案 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李诚忠会长报告中所提到的“成功教学法”理念:成功教学法以学生学为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方法,感悟道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开发智能,发展创新。 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教学不能只靠老师讲,老师不要把功夫主要下在讲上,因为无论讲得怎么精彩都不可能把所有学生讲会。   姜昆、冯巩的相声我们都听了无数遍,可有多少人能说出来呢?所以,成功教育认为教学的成功不能靠讲,而要靠学生的学习实践。   科学家的成功是自己把问题想明白,教育家的成功是让学生把问题想明白。老师要把自己想到的变成问题提给学生,让学生想出来。   上课,要把老师讲的时间变成学生学的时间,要耐心地让学生想让学生学。  本课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来完成探究,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说教材、教法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安排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后,盐的知识前。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这一原理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又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埋下伏笔,它就像一根纽带将酸、碱、盐知识串在一起,并为以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了基础,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② 了解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相互关系, ③ 进一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B、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 ②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C、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②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让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分析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 难点:让学生能顺利的完成探究实验,并能分析得到结论,从而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正确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教材整合 (1)先分别做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3个小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能得出难溶性碱、微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得出可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而且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酸碱之间的反应不是都没有现象的。而且课题是酸碱之间能否反应,为了更好的为课题服务。同时,自然的引出本课难点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 (2)让学生自行设计多个实验方案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够较容易的设计出多个方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5.教法 (1)改变教师的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要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要充当合作者、促进者。 (2)创设探究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 (3)根据课题内容的特点,把实验作为问题的生长点。同时,又把实验作为探安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激情引趣――合作探究――点拨释疑――巩固拓展――感悟升华。 三、说学情 、学法 1.学情 初四学生对化学知识已有所了解,对知识也已经有所积累,知识面在逐渐扩大,求知欲也大大增加,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方式已无法适应学生的认知需要,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自主学习要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因此,教学时,可以大胆地把大部分时间交给他们进行探究和总结。 2.学法 实验―讨论法:强化了学生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分析―归纳法: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 情 引 趣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新闻   2、提出问题:浓硫酸泄漏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来抢险? 3、学生猜测:酸和碱之间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4、引出课题     【生】观看、讨论、猜想酸和碱之间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接下来学生分组探究酸与碱之间能否反应,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新闻事件,引入教学内容,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自       主     探     究                                                                                               [探究活动一]( 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1、不溶于水的碱与酸混合 向少量的Cu(OH)2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向少量的Cu(OH)2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实验2、微溶于水的碱与酸混合 向少量的Ca(OH)2中加入约10mL水 向少量的Ca(OH)2中加入约10mL稀盐酸 实验3易溶于水的碱与酸混合 向少量的`NaOH中加入约10mL水 向少量的NaOH中加入约10mL稀盐酸 2、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设计实验方案并汇报 4、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分别做难溶性碱、微溶性碱、可溶性碱与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3个小实验 【学生分析】通过实验分析能得出难溶性碱、微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得出可溶性碱与酸发生化学变化。 【点拨释疑】引导学生引用比较分析法得出结论 1. Cu(OH)2不溶于水,但加入稀盐酸后形成蓝色溶液,说明生成了一种可溶于水新的物质,从而证明了Cu(OH)2能与稀盐酸反应 2.分别向Ca(OH)2加入水和盐酸,现象不同,能够足以说明Ca(OH)2能与盐酸反应 2. NaOH能溶于水加入水后,和加入稀盐酸后,现象一样,都是固体消失,无法证明有新的物质生成。 【质疑】酸与碱之间是否都能发生反应呢?那又如何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 1.证明两类物质反应时,应做多组实验,让学生体会到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2. 透过现象看其本质,不能只凭固体减少,得出有新物质生成,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 3.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科学的实验方案,例如实验2若没有10ml水做对比实验,那么对这个实验就会产生质疑。                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酸碱之间的反应不是都没有现象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新课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反应。       探究活动二: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设计多个实验方案(学生小组讨论)   方案一:向氢氧化钠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盐酸,若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否则未反应。 方案二:向盐酸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再往里滴加氢氧化钠,若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否则未反应。 (多媒体演示)     【学生动手实验】   【提问】如果将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蒸发,会得到什么物质 反思交流、归纳总结 1、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2、模仿上题写出实验1、2中的化学方程式, 并观察这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3、学生交流讨论后归纳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及盐的定义   归纳总结,形成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虽然碱中的金属种类不同,酸中与氢结合的酸根种类也互不相同,但这并不影响酸跟碱的反应。   (课件)展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解释课前新闻中用熟石灰来为浓硫酸 泄露抢险的原因,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生】设计实验方案:选用试剂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点拨释疑】 老师提示:要判断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根据变化中的现象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是反应物是否还存在。 要求 1.各小组在二分钟之内利用课题一所学内容想出尽量多的方法 2.将想到的方法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3.归纳总结,分组汇报  【师】总结归纳学生的方案,看大屏幕 【生】学生描述现象   【引导】 ①实验过程中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②方案中滴加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③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哪一个最明显 ④要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应选择哪套方案,如何操作?   【生】得到的物质是氯化钠   【生】都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师】我们把这种反应叫中和反应           【师】通过你们的学习谁来给大家解释熟石灰来为浓硫酸 泄露抢险的原因?   【生】 学生回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利用课题一所学的内容,学生能较轻松的借助石蕊、酚酞溶液来设计实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张扬个性. (反馈与调控)设计多个方案时,由学生实际情况定是否用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用石蕊或酚酞溶液都能证明,但用酚酞溶液的现象

篇11:信课 教案

信课 教案

《信客》学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学生:“唐代诗人岑参有首诗叫《逢入京使》,不知哪位同学能背下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大家从这首诗里感受到什么?“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古代通讯很不发达,只能靠别人传话来告知消息。靠别人传话这种通讯方式,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今天,我们要学的《信客》,就是讲述一个从事给别人传话、传物这种特殊职业的人的故事。” 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余秋雨,积累本课生字词; 2、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 3、培养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三、拜访作者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四、预习检查: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跋涉(  )  执拗(  )  天穹(  )  噩耗(  )  猝然(  )焦灼(  )  晦气(  )  伎俩(  )  颠沛(  )  吊唁(  )  嫉妒(  )  文绉绉(  )   唏嘘(  )(  ) 2、根据拼音写字词: è( )耗 昏jué(   ) jié问(   ) 时 máo (   )  连声nuò nuò (   ) 五、走进《信客》读信客: (一)信客为什么做信客?(信客生涯的缘起) 1、老信客   ; 2、年轻人 。 (二)做信客时,都发生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信客什么品质? 事件 品质         (三)他为什么不做信客? 答:他不做信客是因为  。 (四)他不做信客后怎么生活? 答:他不做信客后,以 为生。一个人能够以此为生,说明他的人品赢得了乡人的信任,不怕他将自己家的事情四下传播,也从侧面反映了信客的 。 (五)信客后来做了 ,再后来做了  。死后来吊唁的人很多,不仅是因为他当教师当校长时的卓越成绩,还因为他做信客时的 ,纵观信客的一生,对待每一份工作,他都 ,所以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 六、走出《信客》悟信客: (一)信客死后为什么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答:因为    ,表现了信客   。 (二)总结老信客的教训,新信客的经验,从信客身上你能学到些什么? 答:我能够学到    。 (三)请写出三句关于诚信的名言。 1、 。 2、 。 3、 。 六、小结。 通过欣赏余秋雨的《信客》,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客以及做一名合格的信客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文章写到信客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可见   的人必受人尊重。这篇文章让我们意识到 对于人立足社会的重要,21世纪是个讲求诚信的时代,人无信而不立。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第二课时  达标测试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感叹xī xū(    )  ②连声nuò nuò(    ) ③长途bá shè(    ) ④满纸yōu(    )怨 ⑤文zhōu zhōu(    )  ⑥fù(    )闲在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含义。 (1) 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2)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3) 至于代办邮政,小南货店有人可干,自己身体不济,恕难从命。   (1)济 (2)济 (3)济 注音       解释       3、  找出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字,并加以改正。 A.  稀罕  私塾  碰壁  穷愁缭倒  (  )改为(  ) B.  来由  声辨  落魄  风尘苦旅  (  )改为(  ) C.  嘱咐  两宗  委惋  猝然昏厥  (  )改为(  ) D.  凄容  呵斥  焦灼  鸡零狗碎  (  )改为(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A.历来是坏事多于好事,他们便在一起感叹唏嘘。 唏嘘:  。 B.一次,他带着一封满纸幽怨的信走进了都市的`一间房子。 幽怨:    。 C.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穷愁潦倒:    。 4、  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  ,浙江余姚人,他是我国著名的 家、文化史学家、 家。代表作有散文集《  》《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主要论著有《戏剧论史稿》等。 5、  仿句练习。 例句:诚信是金,能给资财困乏者带来滚滚财源。 仿句:    。 6、选词填空,把信客的墓志铭补充完整。 三十年信客生涯,( ),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 (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   )。四乡敬重,(   ),立此墓碑,永作纪念。 备选词语:a.众口传颂  b.桃李芬芳  c.风尘苦旅  d.艰辛备尝  e.任劳任怨 美文赏析 我读懂了亲情 原来,在不经意间,很多事情就不了了之。   ――题记   小时候,会怨你   你与我的见面,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向听到你说最多的话总是你必须得走了,下次再来见我。不会在意,或许是还年幼无知,又或者是习以为常。记得小时候的某一天,在幼儿园里,一个小朋友讽刺着问:“你妈妈为什么总是不来接你呢?”那之后,会想你,情不自禁地。于是,你来看我再说着那句话时,哭着抱着你,质问你为什么不来接我?你松开了我的手,说你忙。还是走了。那一次,哭得很伤心,可是孩子吧,哭过也就什么都记不起来。 日子就这样过着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懂事些,会怪你   那时,和别的孩子一样,在母亲的身边长大,却又发觉,并不是想象中一样幸福。自从和你生活后就知道你有胆结石。也一直没当作什么,因为从来都不知道那到底有多疼。终于,你住进了那个消毒水处处有的地方。手术后,你平躺在病床上,与我说话,眼泪仿佛快要流下来,可是我强忍着不哭,问你疼不疼,而你虚弱着依旧回答我,“你说呢?”我说那一定很疼吧。出院后,你一直说我身体怎样怎样差,可是自己却比我还严重,有时,会责怪你说:“好好保重身体吧,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来照顾你这个宝贝女儿呢!”   而现在,会爱你   现在,终于读懂了亲情是有爱的地方,而且满满的都是爱。如果没有你,我将会是多么可怜可悲的孩子。所以决定,好好爱你,像你爱我一样不容易却又必须好好爱着。暖暖阳光懒懒爬进窗,恍然你又在身旁,笑容像星星一样明亮。有你,真好。     妈妈,其实,你知道吗?我一直都想亲口对你说:“你要我其实也不容易吧。但是你也并不问代价。我也一直想亲口感谢你,是你一直在给我力量,不惧怕,不胆怯”。   妈妈,其实我很爱你但从来没有认真说过。    做妈妈最开心的事,在妈妈开心时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点评】作者采用第二人称“你”,选取最能触动自己、打动读者心灵的三个时间段,记叙和母亲在一起的生活画面,笔墨集中,详略有致,从“怨”到“怪”再到“爱”,“终于读懂了亲情是有爱的地方,而且满满的都是爱”。情感变化过程的叙说,内心情感的抒发,自然、亲切、感人。另外,文章开头简洁,结尾有力,善用悬念,情节曲折引人的特点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个性习作】 题目:请以“和你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题裁不限)。   2、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3、字数不少于600字。

篇12:教研课教案

教研课教案

教学内容:3B Unit4 Time Period one (part B&D)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能听懂、会说数词1-10。 b.  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one, two, three. c. 能听懂、会交际用语“What’s the time ? It’s …(o’clock).”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2.  技能目标 能看着钟准确地说出时间。 3.  情感目标 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英语运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能听懂、会交际用语“What’s the time ? It’s …(o’clock).”并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一个 2. 练习纸一张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1.  Enjoy a song: Ten Little Indian Boys 2.  Free talk (1)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S: It’s a watch. (2) T: What’s that in English? S: It’s a clock. (3) T: Is that a storybook?   S: No, it isn’t. It’s a copybook. (4) T: Is this a pencil? S: Yes, it is. (设计意图:与学生进行沟通,既复习了前面单元的`内容,又可以创造一种宽松和谐地氛围,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为下面地教学做好准备。) Step 2: Presentation 1. T: Time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4. (T带领学生读课题,注意time 的发音) (设计意图:引出本单元的课题,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2.  T: At the beginning of our class, I will show you the task of this lesson. 出示幻灯片上表格,布置本节课的任务。 3.  T: The first place is the Ebizui Park. Boys and gir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things in the park. Let’s count them together.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景钟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一开始就提醒学生注意时间,为最后完成表格埋下伏笔。) 4.  T: Look, there’s one butterfly in the park. Please guess the meaning of “one”. S: 一 T: Now, listen to me three time carefully then try to read it out. (设计意图:把听和说的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 A small game: I say and you say 5. T: Do you know this word “to”? S: Yes. T: What about this one? (出示two)   It is pronounced the same as “to” (设计意图:从已经学过的单词引出新单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词。) 6.  T: What’s the next number of two?   It is three. 7.  Fill in the blanks: o ne  two three 8.  The same way to teach: four, five, six 9.  Exercise: Say the next number one____ two____ three____ Say the number before three___  four____  six____ 10.  T: The second place Nancy goes to is the supermarket.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Let’s help Nancy to count them, OK? 同样的方法教seven, eight, nine, ten 11.  A game: Magic eye (设计意图:数字的教学完成后,设计一个小游戏,不仅可以巩固一下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举两得。 12. Exercise: Listen and write down numbers. 159 6168  1987  45832 2719345 13.(播放钟的嘀嗒声) T: It is the sound of tick-tock.   It can tell us time.   It never stops.   What is it? Can you guess?   S: It’s a clock.   T: You are so clever. If we put “o’” in front of it ,it becomes “o’clock”.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的游戏引出新单词,新颖有趣。) 14. T: (出示幻灯片3点钟)What’s the time? S: Three o’clock. 同样的方法出示8点和5点 15. T: 我们怎么问时间呢?________________   回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A chant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新句型,活跃课堂气氛。) 17. T: The third place is the magic castle. Let’s see together. 通过魔法城堡的四个关卡,出示四个时间,巩固句型,最后教授It’s time to go home. 18. Finish the task. 19. (出示班内一个学生的照片) T: Who’s she? S: She’s LiRun. T: This is LiRun’s day. Please use the information to make up five dialogues. E.g.: What’s the time?   It’s … (o’clock).   It’s time to …. Step 3: Consolidation Finish the form and make up dialogues. Time It’s time to…   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Step 4: Homework 1. Copy the words “one, two, three” four times. 2.Talk about “Time” with your friends. 板书设计: Unit 4 Time What’s the time?   It’s … (o’clock).   It’s time to ….   one  two  three

篇13: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总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课本 138页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分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参与:整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出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整理的重要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一下我们学过的分数知识 二、交流前参、建构网络 1、学生小组归纳、梳理知识点 提问: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组间交流归纳) 2、全班交流归纳,集体补充 小组汇报并随机板书 (1)分数的意义――单位“1”的含义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 (b≠0) (3)真分数和假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约分 最大公因数 ――通分 最大公倍数 (分数大小的比) (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3、引导学生梳理交流各知识间的联系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 出示:1/3  4/5 4/6 7/7 9/6 31/30 2、交流  (1)选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它写成除法的形式吗?分数与除法又有什么联系呢? 用字母怎么表示?板书:a÷b=a/b  (b ≠ 0) (3)对这些分数进行分类、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 (4)这个单元里的'哪些知识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5)这五个分数中哪些可以约分?怎样约分?大家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约分(指名板演) 你是怎么想的? (6)通分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请你选两个分数通分。 (7)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小数也能化成分数,谁愿意来说一个小数考考你的同学,看他能不能化成分数? 四、自主检测,完善提高 1、填一填: ①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剪成5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 ), 每段长(  )÷(  )=(  /  )米。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②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分子是最小的合数,这个分数化成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 ③分母是10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 ④4/5的分子加上12,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⑤在里填上“<””“>”或“=”?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2/5  2/7 3/4  5/6   15/20  5/8 5/8  9/7 2、课本138页4题 3、课本138页5题 五、小结: 复习完这节课,你想说些什么? 拓展延伸: 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能使用一次。  

篇14:投掷课教案

时间第20周 第4节课型一课时内容1、投掷羽毛球;2、游戏:穿越拦截区;目的1、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协调性

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顺序教学内容场 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数时强准备部分一、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二、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

2、小型徒手操;

专项准备活动;

3.绕操场慢跑 组织:

×××××

×××××

×××××

×××××

四列横队,体操队型 1、教师语言要清晰。

2、教师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教师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4、师生一同练习。

1、学生站成四列横队。

2、学生认真听队列的要求。

3、师生一同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1 1 2 1 10 小基本部分一. 投掷羽毛球

动作要领:两脚左右站立,身体侧对投掷方向后脚弯曲用力蹬地,转体挥臂经肩上向前上方远处投出 ××××× ××××× ××××× ××××× ◎ 1、 教师讲解动作要求和方法。

2、 教师做完整的正确的示范。

3、 教师个别指导。

4、 找好学生做表演。 1、学生认真听动作要领和方法

2、学生练习。

3、分组练习。

4、动作一致,精神饱满。 3-4 18 中顺序教学内容场 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数时强基本部分重点:挥臂动作自然协调难点:挥鞭方向准确力量适中

一、游戏;

穿越拦截区规则:

1、 男女学生分成2组,男1组女1组,男女分别排成一直线,两组相隔10米要求一学生手顶垫子盖住头从两组中间行进,两边学生用羽毛球投垫子,投到垫子得一分。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教师做正确的示范。

3、教师正确评定胜负。 1、学生认真听游戏的方法和规则。

2、学生练习。

3、分组比赛。 2-3 10 中结束部分一、放松;

二、小结;

三、下课 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2、下课。 1、认真听讲情绪饱满。

2、下课。 1 2 小场地设计教学回顾

篇15: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对巴赫生平的了解,主要作品的欣赏,及对作品的略要了解,点燃学生对巴赫的敬重之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从而达到美育教学目的。

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PowerPoint制造的教学课件、钢琴、音响。

教学难点: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领略巴赫的音乐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进入课室。

二、复习

月光奏鸣曲、g小调交响乐、小步舞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清晨、梦幻曲。(经典的音乐作品百听不厌,通过学生熟悉的作品、音乐家,让新课自然而然的导入。)

提问:

1、你喜欢哪位作曲家?(让学生自由表白自己的观点)

2、这些音乐家都敬重哪位音乐家?(让学生思索。)

导出新课内容音乐之父――巴赫。(学生对巴赫的了解不多,不明白为何它能被尊称为音乐之父,然而让学生聆听他们所熟悉、喜欢的音乐家的作品,拉近学生与音乐之父的距离)

3、巴赫是谁?竟让众多的伟大音乐家向他折腰?(学生思索,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导入新课

老师介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在《歌德堡变奏曲主题》音乐的烘托下介绍,在空气中凝造出一份高雅的巴洛克音乐的风格。)

1、巴赫是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1685年3月21日生于音乐世家。巴赫家族是一个兴旺的音乐世家。从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三百多年间巴赫家族中共出现了五十二位音乐家。象巴赫家族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在医学和遗传学上也是一个难解的谜。巴赫在只有十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但是他非常勤奋学习,成为巴洛克音乐巨匠,古典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赋格大师中的珠穆朗玛峰,被后人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贝多芬说他像“大海”,歌德评价他的音乐是“仿佛听到创世之初上帝和自己的对话”。

2、音乐家和科学家都一致认同巴赫的音乐是人类最复杂,最有智慧的音乐,所以,1977年美国发射了两艘“旅行者”飞船带着巴赫的音乐向太阳系外飞行,以期接触外星文明。(播放飞船发射到太空的震撼场面,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

微点评:

课例点评:这节课渗透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点燃学生对巴赫的敬重之情,确实不容易在一节课内完成!然而谭丽女老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熟悉的事物启发,充分运用音乐的力量,挖掘音乐的内涵,并且尊重学生的心智特点,挑选其中能引起学生共鸣音乐作品,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无形中已经拉近了学生与巴赫的.距离,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微反思:

当今中学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培养音乐兴趣爱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体现出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创作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这堂课,看题目会觉得初中学生接受不了;看内容会觉得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过难;看上课的形式,也许有点单调,没有表演成分,朴实地向学生传送音乐的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生命力。然而上这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使命。

完成这节课是基于:

1、我希望我对巴赫的热爱能通过我的教学象管子一样流到学生的心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步入音乐的花园里享受美,让巴赫的音乐成为他们精神财富中的一部分;

2、我坚持“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教学理念,巴赫的音乐却只有学习钢琴的学生才有机会接触他的作品,然而我的学生多数没有接触钢琴学习,我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在我的教导中了解这位音乐之父,感受音乐里的生命力,改变他们对古典音乐是过时的偏见,从而,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在整理大量的巴赫视频资料过程,我没有低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接受审美的挑战的能力和意愿,力求拉近学生与巴赫的距离。

篇16:亲子课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用蚌壳、彩线进行装饰花瓶、扇面。

2.感受蚌壳装饰的画面美,体验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出示实物)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幅画,画上的花瓶是用什么装饰的呢?(各种颜色的线,蚌壳)

二、出示ppt两张图片

师:那老师这里还有几个漂亮的花瓶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教师出示第一张ppt图片)

师:瞧,这个花瓶里的彩线勾出了什么形状?爱心里面贴了什么?(小结:老师用蚌壳把爱心图案贴得满满的)

师:这个花瓶里除了有爱心,还有什么图案和线条呢?(教师小结:波浪线、弹簧线、直线,在线和线空的地方,还可以用蚌壳拼一拼、贴一贴,把花瓶打扮得更漂亮。)

师:好,我们看下一张,看看这个花瓶的里有些什么图案?(教师出示第二张ppt图片)这两朵花是用什么做出来的?(蚌壳可以做出花的花瓣、花的叶子,只要我们看着蚌壳的样子,想一想、拼一拼就能做出好看的图案。点击树的那副。瞧,老师还把它做出了什么图案?)

Ppt欣赏:老师还用蚌壳和彩线装饰了好多扇面和花瓶,我们一起来看看。喜欢这些花瓶和扇面吗?他们看上去怎么样呀?

三、介绍材料

师:今天就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用蚌壳和彩线做好看的花瓶、扇面。老师这边有一张画好花瓶轮廓的卡纸,待会儿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装饰花瓶,扇子。第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先用铅笔画好你想要的图案,画好后我们就用双面胶把花瓶的外形轮廓勾好,再用贝壳把你所画的图案填满;或者,我们可以直接根据蚌壳的形状来拼贴组合图案,那下面就请你们选择自己想要的材料去完成你们的作品吧。

师:这边我还有几个要求,请各位家长看好自己的孩子,因为蚌壳有点尖,避免孩子戳破手指。如果有家长需要用到502胶水的,请到老师这边来拿,但不要让孩子接触到。等作品完成后,请各位家长在作品的右下角写上孩子的名字。

师:那现在请小朋友们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完成你们的作品吧。

四、装饰“花瓶”“扇面”

五、完成作品

师:请各位家长完成作品后交到老师这边来。

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小班组的老师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收集了贴近幼儿生活的蚌壳作为活动材料,亲子共同参与,合作装饰花瓶、扇面。因为蚌壳是我们渭塘特有的东西,激发了幼儿和家长创作的兴趣,在家长的'引领下,孩子们大胆的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完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充分感受到了蚌壳装饰的画面美,体验到了创作成功的快乐。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许多快乐,此项活动不仅沟通了家长与幼儿间的交流,更增加了孩子的知识经验,让小朋友一同参与到快乐成长中来,使孩子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得到了锻炼。

篇17:武术课教案

武术课教案

体育课时计划 授课年级:五年级一班 周次:4  课时计划:1  授课教师:胡汉云 课题   1、武术(基本手型、基本功)  2、走、跑与游戏(发展奔跑速度的.游戏)   教学 目标 1、复习武术基本手型和初步掌握基本功。 2、发展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及灵敏和柔韧素质。 3、培养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 重点 武术基本功练习教学 难点 克服困难,动作舒展到位。 场地 器材平坦场地一块 安全 措施 注意安全,友好合作。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练习次数 修 改   开 始 部 分   1、文体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 4、检查服装组织上课。 一组织:如图一 ×××××××× ×××××××× оооооооо оооооооо   Δ 要求:整队迅速、整齐。 要求:课上积极锻炼、认真练习。         准 备 部 分     1队列队形练习: 用跑步法疏散与密集队形。 2徒手操:1-4节 跟随口令节拍,动作协调一致。充分活动各个关节。 3、复习(1)基本手型:拳、掌、钩 (2)基本功:正压腿和侧压腿   二组织:如图二   × × × × × × × ×   × × × × × × × ×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Δ 1、  找一组学生做表演,结合表演提示手型改进意见,然后集体练习。 2、学生每2人为一组相互合作进行正压腿和侧压腿练习。       4×2×8拍   4-6 2×8拍 2×8               基   本   部   分           一、  武术基本功 1、  后压腿 动作方法:背肋木站立,左(右)腿向后举起,将腿背放在高低适中的肋木上,脚面绷直,双手叉腰。压腿时上体后仰,腰直立。双人练习时,帮助者在后托膝向上推,练习者上体同时后仰。 2、  马步 动作方法:两腿并步直立,两手抱拳于腰际,拳心向上,眼视前方;左(右)脚内向左(右)侧出一步,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半蹲,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 三组织:如图二 要求:后压腿时要身正、腿直、塌腰、挺胸、绷脚面。 1、教师讲解并帮助学生压腿进行示范。 2、学生在教师示范下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马头应头正身正,挺胸收腹,膝微内扣,脚跟外蹬。 1、教师讲解并示范。 2、学生在教师示范下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4、在教师口令下学生左马步和右马步       8×8 拍                 8×8 拍               基     本     部     分   二、1、50米全程跑 要求:采用站立式起跑,起跑后迅速加快速度,以最快速度冲过终点。           2、“长江、黄河”游戏 规则: (1)两队面对面分别相距3米站立,听到喊长江,长江转身跑,黄河追。 (2)每人相距1米,要垂直跑不许跑斜线。 (3)追拍人不许推人,不许追过线。 (4)追者拍着人得2分,反之对方得1分。 1、  将学生按四路纵队带到50米跑道起点,每四人为小组进行比赛。                   ×××× ×××× оооо оооо   2、  教师对每一组学生反应速度、灵敏度以及跑中动作进行点评。 1、  男女各两队分别站在游戏预备线。   ××××××  оооооо    ×××××× оооооо           2                     2―3     结束 部分 1、  集合整队 2、  放松 小结本课内容 1、  队形:如图一 2、  放松。(1)深呼吸。(2)师生同做放松动作。(3)两人相互拍打,按摩放松。 3、  教师口头小结。4、下课       教学 后记        

篇18:亲子课教案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温馨、柔和的音乐作品,歌曲旋律比较工整,音域跨度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小雨和小草的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唤起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但是原歌曲中小雨和小草是每句交替出现的,容易造成幼儿的记忆负担,并且造成游戏中角色交换的困难。因此设计者在保留原曲旋律的基础上,对歌词进行了改编,前两句唱小雨,后两句唱小草,并且根据3-4岁幼儿的认知特点重新填词。改编后的歌曲,适合小班幼儿与爸爸妈妈边唱边游戏。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小雨和小草》的旋律和歌词。

2、借助教师的语言提示,能边做动作边唱出最后一句“朋友朋友你真好”。

3、在亲子游戏过程中,体会挠痒痒和拥抱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带着宝宝们热身《小手爬》。

2、观看视频,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3、边听歌曲边加入小雨的动作。

4、边听歌曲边加入小草的动作。

5、增加抱抱的动作。

6、学唱最后一句“朋友朋友你真好”。

7、幼儿尝试随音乐变换动作,并能唱出歌曲的最后一句。

8、尝试替换最后的动作。

9、开心游戏。

亲子课教案

口才课教案

写字课教案

舞蹈课教案

考核课教案

微课教案

手工课教案

说课教案

心理健康课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课教案(共1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课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