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共含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xc111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蓝和小黄》
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感受朋友间、亲人间的爱意。
2、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地想象和表述。
3、学习一页一页轻轻翻阅图书,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绘本《小蓝和小黄》;
2、绘本《小蓝和小黄》准备幼儿人手1本。
活动过程:
一、引出绘本故事的主人公
通过撕纸出现“小蓝”和“小黄”,引导幼儿用语言问候两位新朋友。
二、翻开大绘本《小蓝和小黄》,逐页讲述
内页一:介绍小蓝家
①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我们一起去小蓝家参观一下,看,家里有谁?
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什么觉得它是爸爸(妈妈)?
③小结:小蓝的`家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小蓝,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内页二:介绍小黄家
①幼儿观察画面:小黄就住在街对面,来看看,小黄的家里有几个人?都有谁?
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人物形象。
3、内页三:介绍小蓝和它的朋友
①幼儿观察画面:小蓝有许多好朋友,你们认识吗?它们都是谁?
②引导幼儿逐一说说颜色朋友的名字。
4、内页四:小蓝还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它是小黄。
5、内页五:小蓝和朋友的游戏——捉迷藏
①幼儿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大胆想象:小蓝和它的朋友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②幼儿参与捉迷藏游戏,能运用游戏语言“XX——XX——快出来。”
6、内页六:小蓝和朋友的游戏——拉圈圈
①幼儿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大胆想象:小蓝和小黄又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②幼儿参与吹泡泡游戏,感受朋友游戏的愉悦。
7、内页七:幼儿观察图片并说说小蓝和小黄在干什么?(排排队)
三、绘本阅读
幼儿围绕桌子坐下,老师发给幼儿人手一本《小蓝和小黄》。
观察封面,并跟随老师的故事讲述逐页阅读。
活动目标:
1、在玩颜料游戏中,知道蓝色和黄色混合一起变成绿色,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乐趣。
2、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故事的有趣性。
3、在“抱一抱”游戏中增进同伴的感情。
活动准备:
1、《小蓝和小黄》绘本PPT、电脑一台。
2、颜料、彩色卡片、一次性塑料杯(透明)、一次性筷子。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下常见的颜色
(1)用彩色卡纸请小朋友抢答颜色,调动一下孩子们的积极性。
(2)师: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它的颜色”的游戏,好吗?(出示彩色卡纸)这是什么颜色?哪位小朋友可以告诉我吗?
二、抱一抱游戏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抱一抱吧!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吗?抱一抱吧!大家牵着手拉个圈,一起抱一抱。
三、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故事,激发想象
1、看封面引起幼儿阅读兴趣并认识书名《小蓝和小黄》
师:小朋友从上面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故事的主人是什么颜色吗?谁是小蓝?谁是小黄?
2、细节阅读,一起欣赏绘本
师:谁是小蓝的爸爸?谁是小蓝的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大小,并说说:这是蓝爸爸,这是蓝妈妈,这是小黄。小蓝的好朋友都叫什么名字?小黄会去哪呢?怎么办?他们的爸爸妈妈不要他们了?
重点观察:藏猫猫、排排坐。
注意:
1、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小蓝去哪儿,并说一说孩子的理解。
2、然后故事妈妈再讲述。
四、玩颜料游戏,小小魔法师来啦!(注意:故事妈妈先示范操作)
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吗?我们一起试一试?
孩子们用一次性筷子蘸些蓝色颜料搅拌在准备好的装了一些水的塑料杯里,再蘸些黄色的颜料搅拌在塑料杯里,细心观察。
五、小朋友从颜料中挑选两种颜色抱一抱。
注意:
1、游戏口吻:小蓝、小红抱一抱
2、游戏时人手一份材料:两个杯子人手一份
3、请孩子说说你的发现:蓝色+红色=紫色
红色+黄色=橙色
红色+绿色+黄色=咖啡色
六、故事妈妈要总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背景:
《小蓝和小黄》是一本非常经典又有趣的绘本,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的画面加上充分的想象空间,幼儿更容易在轻松的观察、聆听中,将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投入绘本情境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当一种亲切感产生、一种胜任感萌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愿望发生时,一本书和一种与书有关的体验活动就这样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了。于是我将绘本阅读与美术游戏有机融合,让幼儿就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经验迁移和情感投射中,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拓展、丰富、积累体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大胆地想象和表述,感受朋友间、亲人间的爱意。
2.知道蓝和黄两种不同的颜色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颜色。
3.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
2.蓝色、黄色颜料和蓝色、黄色透明的塑料色卡纸。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工具(画笔、画纸、黄蓝颜料分别装在针管里、幼儿操作桌面上铺有透明桌垫,画纸铺放在透明桌垫的下面)。
活动过程:
一、引出绘本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小蓝”:“今天来了一位有趣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小蓝。小蓝有个好朋友叫小黄。”
引导幼儿用语言问候小蓝和小黄。
二、绘本阅读《小蓝和小黄》的故事
1.介绍小蓝和小黄的'一家。
①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我们一起去小蓝家和小黄家参观一下,看,家里有谁?”
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什么觉得它是爸爸(妈妈)?”
③小结:“小蓝和小黄的家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小蓝和小黄一起做游戏
①幼儿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大胆想象:“小蓝和小黄最喜欢玩游戏,看看它们在干什么?”(拉圈圈、捉迷藏)
②幼儿人手一个小蓝或小黄,和同伴打招呼,一起拉圈圈游戏,感受结伴游戏的快乐。“小蓝和小黄真的躲在我们身边呢,快把他们找出来吧。”
③感受色卡的重叠变色。“小蓝和小黄抱在了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小蓝和小黄也来抱一抱,看看便会变成什么呢?”
三、调色游戏
①出示颜色(黄和蓝)。“调皮的小蓝和小黄,他们躲在哪儿呢?”(躲在针管里)
②尝试调色。
“怎么请他们出来玩呢?”(轻轻把颜料挤出来,流在操作板上)
“请他们玩一个什么游戏呢?请谁来帮个忙?”(用画笔将两种颜色调一调)
“小蓝和小黄抱在了一起,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讲述发现的颜色变化)
③记录调色结果。
“我们来给他们拍个照吧。”(将画纸覆盖在操作板上,印下颜色)
四、幼儿操作
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调色,说出颜色的变化。
五、欣赏“照片”。
引导幼儿欣赏颜色混合后产生的奇妙效果。
“你请小蓝和小黄做了什么游戏?你变出了什么颜色?你是怎么变出来的?”
六、延伸活动
“老师还请来了他们的好朋友小红,小蓝小黄快来和小红一起做游戏吧!”
活动反思:
在组织这个活动之前,我思考了很多的将绘本活动和美术游戏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美术游戏中的操作方法:操作的工具应该是我们手边最常见的,最常用的物品。比如活动中的课桌上的透明塑料桌垫,一开始我准备用泥工板等工具,但是我常常发现孩子们喜欢把手伸到桌垫下面,我灵机一动,桌垫不就是最好的操作台吗,只需在下面放一张白纸就可以了,既给孩子一个操作范围的暗示,白纸拿出来又是最后留下作品的画纸,真是一举两得。同时我想,操作的方法也应该能让大部分孩子都会使用,而且能达到活动预期目标。颜料放在透明的针管中既卫生又能让孩子明显辨认颜色,同时操作中的难度不大。
在活动中,我对个别孩子的关注度有些疏忽。有两个孩子我没有照顾到,马志宇小朋友开心的游离在外,冯继辉小朋友操作的时候找不到颜色了。活动结束后,我带着冯继辉重新找了颜色,完成了一幅美丽的作品,他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午餐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照片”,孩子们都觉得自己的画是最美的,他们有的说他的小蓝和小黄变成了一朵花,有的说他的小蓝和小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呢,有的说他的小蓝和小黄亲亲热热抱在一起……吴瑜萌小朋友还指着一片绿色说:我变出来一棵大树,有很多树叶。孩子们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多彩呢!
活动过后,细细反思在活动中我还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观察颜色变化的机会,更多的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当看到孩子们一时之间说不出“蓝+黄”变成;绿色的时候不急于出示答案,而是可以引导孩子想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颜色和它一样,这样和孩子的认知经验更加贴切,会有助于孩子掌握知识点。
小蓝和小黄绘本分析教案
活动背景:
《小蓝和小黄》是一本非常经典又有趣的绘本,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简单的画面加上充分的想象空间,幼儿更容易在轻松的观察、聆听中,将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投入绘本情境中,体验阅读的快乐。当一种亲切感产生、一种胜任感萌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愿望发生时,一本书和一种与书有关的'体验活动就这样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了。于是我将绘本阅读与美术游戏有机融合,让幼儿就在这种看似简单的经验迁移和情感投射中,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拓展、丰富、积累体验。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能大胆地想象和表述,感受朋友间、亲人间的爱意。
2。知道蓝和黄两种不同的颜色结合在一起会变成绿颜色。
3。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愿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绘本《小蓝和小黄》ppt;
2。蓝色、黄色颜料和蓝色、黄色透明的塑料色卡纸。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工具(画笔、画纸、黄蓝颜料分别装在针管里、幼儿操作桌面上铺有透明桌垫,画纸铺放在透明桌垫的下面)。
活动过程:
一、引出绘本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小蓝”:“今天来了一位有趣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小蓝。小蓝有个好朋友叫小黄。”引导幼儿用语言问候小蓝和小黄。
二、绘本阅读《小蓝和小黄》的故事
1。介绍小蓝和小黄的一家。
①幼儿观察画面并提问:“我们一起去小蓝家和小黄家参观一下,看,家里有谁?”
②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为什么觉得它是爸爸(妈妈)?”
③小结:“小蓝和小黄的家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2。小蓝和小黄一起做游戏
①幼儿观察图片并引导其大胆想象:“小蓝和小黄最喜欢玩游戏,看看它们在干什么?”(拉圈圈、捉迷藏)
②幼儿人手一个小蓝或小黄,和同伴打招呼,一起拉圈圈游戏,感受结伴游戏的快乐。“小蓝和小黄真的躲在我们身边呢,快把他们找出来吧。”
③感受色卡的重叠变色。“小蓝和小黄抱在了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小蓝和小黄也来抱一抱,看看便会变成什么呢?”
小班绘本《小蓝和小黄》的活动反思
带孩子们阅读了绘本《小蓝和小黄》之后,对活动反思如下:
1. 这本绘本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绘本,是有关颜色混合后而产生变化的科普绘本。在这简单的画面中,给孩子们带来充分观察的同时更给孩子们一个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书中小蓝和小黄拥抱后变成了绿色,观察颜色的变化后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好奇心强是他们的天性,在掌握简单的科学知识的时候又不觉得枯燥,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新奇。现在孩子们的信息量很大,个别孩子也会把颜色英文的读法也一一述说。
2. 在小小魔术师活动中,孩子们以玩的方式,个个都很积极地、开心地将实验完成。孩子们的实验结果让他们很开心,觉得很有意思。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他们更准确地知道原来蓝色和黄色合在一起变成的就是绿色,所变出来的也是他们最纯真的笑容,最终孩子们从中获得了知识,也掌握了一些调色的小技巧。
3.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这本绘本中,我们的主要作用是让孩子们了解生活中的科学,更要让孩子们学会生活中运用科学。
一、作品分析
《快乐是什么》是一有趣的绘本童话故事。故事通过驴子奇奇与莎莎以及其他人之间围绕“快乐是什么”的疑问,以对话的形式叙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劳动,是分享,自己感到开心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文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富有启发性。它温馨的画面、优美的语言打动了我,句式也很简单,很适合大班的孩子们阅读。
二、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故事内容。
2.理解故事角色对快乐的认识,能寻找并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3.学习用“_的快乐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己或他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将绘本《快乐是什么》制作成PPT ,幼儿活动场景。
2.事先向幼儿发放“快乐调查表”。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快乐吗?你们什么时候最快乐?(语预设:你在游戏中得到了快乐!说得真好!看到自己画出美丽的图画,真是觉得快乐呢!看着有趣的动画片,也是一种快乐!得到老师、爸爸妈妈的夸奖,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
2、是呀,我们小朋友多快乐呀。出示幼儿园小朋友快乐的生活场景图。引述:(看,我们在快乐地滑滑梯、在快乐地表演、在快乐地玩游戏、在快乐地画画)。
(教学策略:让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快乐,以生活场景图进一步感受“快乐”,从而自然引出了《快乐是什么》这个故事,又为阅读的开展积累了前期经验)
(二)带领幼儿看图讲故事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我们的快乐到处可以找到。可是有一只驴子,他的名字叫奇奇,他整天愁眉苦脸,不知道自己的快乐是什么,他的好朋友莎莎就问他:“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难道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驴子奇奇头也不抬地问“快乐是什么?等你们找到快乐再来告诉我吧!”于是,莎莎就踏上了寻找快乐的旅途。
2、莎莎首先来到了果园里,找到了果园的阿姨。引导幼儿:看,阿姨在干什么呀?(摘苹果、摘了很多很多苹果)是呀,我们每天吃的苹果都是这些阿姨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你们看,阿姨快乐吗?从哪里看的出来?(是呀,我们快乐的时候就会张开嘴巴哈哈大笑。)莎莎看见了这个快乐的的到阿姨,问:“阿姨,快乐是什么呀?”阿姨又会怎么说呢?我来做莎莎,你们做阿姨?(幼儿对话、分角色表演。)小朋友一起做阿姨,好不好?(对于摘苹果的阿姨来说,能够摘到很多苹果也是一种快乐。你看,快乐多简单啊!)
3、小朋友,猜一猜,第二个她会找到谁?预设:老爷爷在干什么呀?老爷爷在补鞋子。你看,老爷爷做了这么多漂亮的鞋子。莎莎见到老爷爷会怎么问呢? “老爷爷,快乐是什么呀?”(幼儿问)那老爷爷会怎么说呢?直接出示图片: “老爷爷的快乐就是做很多的鞋子。”“为什么老爷爷的快乐就是做很多的鞋子呢?”(因为做了很多鞋子就可以赚不少钱了。有钱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那我们一起来做老爷爷,好不好 ?(原来自己付出劳动也是一种快乐。)
4、莎莎继续往前走,这一次,她会遇到谁呢?(直接出示老师)问她是谁?(老师)我就是老师,那你们知道倪老师现在的快乐是什么吗?看看,倪老师笑嘻嘻的,让幼儿猜一猜老师的快乐。倪老师今天的快乐就是跟你们在一起上课。是呀,所有的老师都和倪老师一样,只要能天天跟你们在一起就是老师最大的快乐,所以呀,老师的快乐就是能跟孩子们在一起。
5.莎莎帮奇奇找到了这么多快乐,小朋友想想看,莎莎找到了几件快乐的事情呢?(出示图片,回顾故事内容。)看,快乐多么容易找到啊!我们一起来把快乐的事情告诉奇奇,好不好?(奇奇,用上“_的快乐就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出他人的快乐。)
6、奇奇听到了吗?听到了。奇奇头也不抬地说:“我自己已经找到了快乐。我的快乐就是和毛毛虫一起吃青草。”(注意语气)奇奇的快乐是什么呀?(幼儿一起说。)
(教学策略:通过分角色对话,让孩子不仅了解每个人的快乐,尝试用上“_的快乐就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出他人的快乐,更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理解和感悟,真正的快乐是劳动,是分享。)
拓展讲述不同职业人的快乐。
1、小朋友,故事讲完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人,看,他们是谁呢?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请你们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地讨论一下,然后再来告诉大家。
2、鼓励大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谁愿意把他们的的快乐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解放军的快乐就是保卫祖国,清洁工人的快乐就是干净的街道,运动员的快乐就是得冠军,为国争光,厨师的快乐就是美味可口的饭菜。)
(教学策略:通过股市内容的拓展,让孩子不仅身边的人的的快乐,进一步巩固“_的快乐就是……”的句式,进一步加深对快乐是什么的理解。)
五.结束活动
哇,小朋友真棒!能够知道这么多人的快乐。我想:你们肯定还知道很多人的快乐。就像倪老师今天来到这里,和丹凤幼儿园的孩子在一起上课,真的很开心,很快乐,你们快乐吗?好,快乐的孩子们,快到倪老师身边来,跟老师一起唱起来、动起来吧!
自评:坐了很长时间,舞蹈使幼儿身体得到了放松。所选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呼应了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
2.愿意大胆、清楚地讲述动物躲藏的位置。
3.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毛绒玩具:小兔子、小松鼠、小鸭子、小象、梅花鹿;
3.表演道具:兔子的长耳朵、小鸭了黄脚丫、松鼠的大尾巴、小象的长鼻子、梅花鹿的角;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 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
(2) 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 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 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2.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 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2) 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3.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 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宝宝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 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 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4.完整欣赏故事
(1) 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 操作PPT,讲述故事。
(3) 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5.出示表演道具,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故事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分配角色,其余幼儿做小狐狸,边找边讲述: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石头后面有对长长的耳朵,找到了,小兔躲在石头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大树后面有条花花的尾巴,找到了,松鼠躲在大树后面。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花丛中有两只黄色的小脚丫,找到了,小鸭子躲在花丛中。都躲到哪里去了呢?小草后面有个长长的鼻子,找到了,小象躲在小草后面。长着美丽的角的小鹿躲到哪里去了呢?没找到。
6.出示绘本,引发幼儿阅读的欲望
教师:《藏在哪里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本书宝宝里面,我们一起回教室和同伴们分享吧!
《谁的脚印》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3、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活动准备】
绘本PPT《谁的脚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看,这是谁?小姑娘在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一个脚印,来看看这个脚印长什么样?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一)小姑娘寻找脚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间里发现了奇怪的脚印她会怎么想呢?
小结:小姑娘发现奇怪的脚印觉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准备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小姑娘遇到小猫
幼儿猜测是不是小猫的脚印,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猫脚印像什么。
小结:原来房间里的脚印不是小猫的,小猫的脚印是圆圆的。
3、小姑娘遇到小鸟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鸟的脚印像什么。(小结:是的,小鸟的脚印像XX一样尖尖的细细的。)
那房间的脚印是小鸟的吗?(不是)
小姑娘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样?(伤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小姑娘会怎么问大象吗?(集体学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猜测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脚印的样子。
小结:原来大象的脚印是又宽又大的,房间里的脚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脚印的主人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小姑娘的姿态感受她难过的情绪。(请个别幼儿模仿小姑娘的动作。)
2、幼儿想象、表达小姑娘开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结:原来小姑娘房间的地板上的脚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变得非常开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着小狗在开心的大笑呢!
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
师:小朋友记得小姑娘在寻找脚印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结束
这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谁的脚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本书。
说目标:
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让幼儿了解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鼓励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一个人睡的勇敢经历或者坦然讲出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
3、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幼儿了解夜晚,进一步树立幼儿自己睡的信心。激励幼儿乐意尝试一个人自己睡。
说活动重难点:
说活动准备:PPT课件、调查表、彩笔、气球,面具,眼罩等。
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入场地,依次入座。
2、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小老鼠漫长的一夜》。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一开始总是睡不着?最后为什么又睡着了呢?
4、教师小结:
原来那些可怕的声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关紧门窗,拧紧水龙头,家里还是很安全的。
二、调查统计,心理疏导
1、教师出示调查表,请自己睡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笑脸卡贴在黄色的一边,请不是自己一个人睡得小朋友将笑脸卡贴在绿色的一边。请幼儿作比较。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在家一个人睡,请自己一个人睡的小朋友讲一讲一个人勇敢睡的经历。
3、教师鼓励不是一个人睡得小朋友说出自己不肯一个人睡的原因。
4、讨论: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感到不害怕?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
小结: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象出一些奇奇怪怪可怕的东西,当我们处在黑暗中就会想起它,越想越害怕。
5、那么,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老师每人发给一个气球,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画在气球上。
画完后讲述,并讨论:怎样消除这些害怕的东西?(鼓励孩子想出合理的办法)
小结: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好多自己睡觉时不再害怕的办法,心里最害怕的东西也已经消除掉了,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好好的享受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吧。
幼儿园小班语言公开课小蓝和小黄教案
活动名称:小蓝和小黄
活动目标:
1、对色彩的变化产生好奇和兴趣,尝试选择颜色编故事。
2、在听故事中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故事的有趣。
3、感知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变成绿色。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绘本课件;水彩笔、操作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彩笔请幼儿抢答颜色,调动大家积极性。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谁是孙悟空”的游戏,看看谁的眼睛最亮?
这是什么颜色的.彩笔?(出示蓝色、红色、黄色、橙色、绿色彩笔,请幼儿抢答)师:答对了,真是孙悟空。|是吗?谁有不同意见?
小结:他们的颜色不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颜色有关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激发想象。
1、读封面:
师:你从上面看到什么?你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是什么颜色吗?故事的名字是“小蓝和小黄”,那你知道谁是小蓝?
2、“这是小蓝”——小蓝长得怎么样?
3、“小蓝的家里,还有蓝爸爸和蓝妈妈”——你认为谁是小蓝的爸爸,谁是小蓝的妈妈,为什么?
4、“小蓝有好多朋友,”——他们是……(让幼儿给颜色们起名字)5、“可是他最好的朋友是小黄”6、“小黄就住在街对面”——小黄的家里还有……(让学生模仿前面小蓝的说法,说出“小黄的家里还有黄爸爸和黄妈妈”)。
7、“他们最喜欢玩藏猫猫”——他们怎么样玩藏猫猫呀?
8、“他们还喜欢玩转呀转圈圈儿”9、“在学校里,他们整整齐齐地排排坐”——想想看,他们会学些什么呢?
10、“放学了,他们就又跑又跳。”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11、一天,小蓝的妈妈要去买东西,她对小蓝说:“你待在家里别出去。”12、可是,小蓝没有听妈妈的话,还是跑出去找小黄了。
13、他跑到街对面的房子一看——唉,房子里没有人,他想——“小黄会去哪里呢?”14、他这边找找,那边找找,找呀找呀……突然在拐弯角上,找到了小黄!——想想看,这时候小蓝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15、于是,他们开心地抱在一起——咦,发生了什么呢?
16、抱呀抱呀,抱得越来越紧,结果——他们变绿了。可是,他们不知道。然后去公园玩,他们穿过一条隧道。他们追着小橙玩。他们又爬上一座大山。
17、啊,好累呀,他们回家去了。可是——蓝爸爸和蓝妈妈却说:“你不是我们的小蓝,你是绿的。”18、黄爸爸和黄妈妈也说:“你不是我们的小黄,你是绿的。” ——糟糕了,他们的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们了,怎么办呢?
19、小蓝和小黄好伤心,他们哭了,流出了大滴的蓝眼泪和黄眼泪。他们哭啊哭啊,直到全部都变成了眼泪。——最后,他们把自己收拢到了一起,他们说:“现在爸爸妈妈能认出我们来了吧?”于是,小黄跟着小蓝先回到小蓝的家。
20、其实,蓝爸爸蓝妈妈不见了小蓝,心情会怎么样?这次,蓝妈妈和蓝爸爸见到他们的小蓝,开心极了。又是抱又是亲。
21、他们也抱了小黄……但是,快看,……他们变绿了!现在,他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22、于是,他们走到街对面小黄的家里报告这个好消息。——怎么样告诉小黄的爸爸好消息呢?
23、大家高兴地互相拥抱。大家庆祝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了。
24、孩子们一直玩到吃晚饭的时间。
25、最后一页:故事讲完了。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这个故事是谁讲的吗?——原来是小绿讲的。
三、玩色游戏师: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颜色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幼儿现在操作纸的第一个圈里图上蓝颜色,最后一个圈里图上黄颜色。在中间的圈里图上蓝颜色,再在蓝颜色上面图黄颜色。
观察比较三个圈的颜色。
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从彩笔盒里挑两种颜色抱一抱。
教学反思
1、本班幼儿园对阅读图书中的图画和文字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我直接从引导幼儿阅读图画引入课题,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刚开始,幼儿各抒己见,想法各异,有的幼儿还充分调动了过去在主题活动中的知识经验,很不错。由此可见,我作为引导者对于幼儿的想法要给积极的肯定和正面的引导,幼儿想象的翅膀正是在教室的呵护和鼓励中展翅飞翔的。
2、幼儿在欣赏图画书的图画环节中,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是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是这个环节用得时间比较长,幼儿一直坐着看、坐着说、坐着听,形式过于单一。于是,在课前,我临时增加了分组排图讲述环节,希望能够动静交替,进一步加强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结果事与愿违。(在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对图画书的想象和理解都非常,可是我并没有灵活处理,还是按照原定的活动计划进行,以至于活动时间超时,幼儿的兴趣减弱。)
Greetings
活动目标:
1. 聆听歌曲《Greetings》,培养幼儿的语感
2.能够用肢体动作表达对歌词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学魔法棒(点读机)、教学用书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歌曲《Hello》,让幼儿再次熟悉明白:hello是你好,goodbye是再见。在什么情况下说“hello”,在什么情况下说“goodbye”。
2.能够用“Hello,I am。。。”做简单的自我介绍。
二、学习歌曲《Greetings》的律动
1.教师用魔法棒点击书本,与幼儿一起欣赏二个两遍。让幼儿再次熟悉歌曲旋律,初步理解歌词大意。
2.教师播放动画教学VCD,让幼儿观看TPR动作。
第一遍:幼儿以欣赏为主。
第二遍:教师分解动作并让幼儿模仿。
第三编:幼儿跟随TV一起跳整首TPR律动。
3.儿歌接龙:幼儿和教师进行儿歌接龙:
C:Hello,hello,
T:Hello,How are you?
C: I’m fine,I’m fine.
T: I hope that you are too.(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口型提示幼儿。)
4.小朋友之间互相问答式的律动。
5.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到家,跟自己的父母亲戚一起玩,家长请孩子作为小教师,教家长唱儿歌,做律动,给孩子做小老师的机会,增加孩子的优越感,而且增强他们的表现欲。
活动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学说单词; milk
培养幼儿对英语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milkbook 的实物。
活动过程
一、Warm Up 热身复习《eight ducks 》
One little twolittle babyducks
Threelittle fourlittle babyducks quick quickquick quickquickquick oh! Comefor little babyducks
Fivelittle sixlittle babyducks
Sevenlittle eightlittle babyducks quick quick quick quick quick quick oh !comefor little babyducks
教师带着幼儿唱唱跳跳学过的歌曲,激发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愿望。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逐一出示book,bed的实物,引导幼儿大胆学说,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
师:What is it? (并做出夸张闻的动作 )
幼:嗯
师:it’s milk.milk milk (幼儿答不出来的,老师就带读几遍) 。
2、A game游戏 : 瞎子摸象
请一名幼儿并蒙上眼睛到台前来的实物放在地上,老师说:“Show me your book,”幼儿就摸取该物并说“Here it is。”
摸不对的就换另一名幼儿玩。
三、结束部分
Song : 《eighter ducks》幼儿跟唱歌曲。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
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猜测与想象,感受幽默有趣的情节。乐意和老师一起分享故事。
活动准备:
绘本书《好饿的小蛇》;课件;其他食物图片(西瓜、梨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故事。
二、看课件,讲故事
1.封面上有谁?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究竟小蛇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2.出示苹果,小蛇发现了什么?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是怎样的苹果?小蛇会怎么吃呢
3.吃下苹果的小蛇的图片,苹果到哪儿去了呢?谁来指一指
4.翻开香蕉图片,小蛇又要去吃东西了,发现了什么?它会怎么吃?
5.翻开吃下香蕉的小蛇图片,香蕉到哪儿去了?像什么?
6.师:小蛇还要去找吃的呢!这次小蛇吃了什么?
7.出示三角形的饭团,原来小蛇吃了一个三角形的饭团。真是一条贪吃的小蛇
8.原来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
9.出示菠萝图片。
10.出示一棵苹果树,小蛇会怎么去吃呢?
11.翻开吃了大树的小蛇图片,小蛇到哪儿去了?
三.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好听的故事就藏在这本图画书里,你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吗?
完整看图书讲故事。
四.游戏:
小朋友,你肚子饿的时候你会找什么好吃的呢?我们也来学学小蛇,出去找东西吃吧!
老师带领幼儿学小蛇扭啊扭的去找吃的东西,学小蛇“啊呜”吃掉,说说自己的肚子变成了什么?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联系生活经验,并大胆想象。
2、观察图片,感受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知道要勇敢。
【活动准备】
《啊呜》PPT课件
自制小黑屋一间,里面有橘子、香蕉、苹果、棒棒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师发出“啊呜”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在哪里听到过?
幼:好像是吃东西的声音,动物的叫声……
2、入故事:“啊呜”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
二、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1、察第一幅图,引起第一次猜测。
图片上有什么?(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要求表达清晰、响亮)
教师讲故事:晴朗的天气,四个可爱的小动物在草地上玩儿。他们是谁呀?这四个小动物呀玩儿着玩儿着来到一间屋子前,他们发现屋子里黑黑的,桌子上好像有什么东西。4个小动物都很想知道“黑乎乎的屋子里会有什么?你想知道吗?”好!那咱们大家去看一看。
2、观察第二幅图,讲述故事:小兔说:“让我看看,不得了啦,桌子上有个啊呜,脑袋又大又圆!”——小兔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东西又大又圆?幼:(太阳、皮球……)教师出示ppt课件
3、观察第三幅图,讲述故事:小猴说:“让我看看,真的,啊呜的脸雪白雪白的!”
小猴也看到了啊呜它是雪白雪白的?教师出示ppt课件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雪白雪白的东西。
幼:(雪、天空、白云……)
4、观察第四幅图,讲述故事:小猫说:“让我看看,不得了啦,啊呜的眼睛鲜红鲜红的!”
小猫也看到了啊呜哎它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东西是红红的?
幼:(血、花、苹果、番茄、樱桃……)
5、第五幅图,讲述故事:大家纷纷说:“啊呜,啊呜,真吓人!”小熊说:“我不怕,让我进去看看。”说着就一脚把房门踢开,走了进去。小熊好勇敢!我们来学一学勇敢的小熊?(学一学)
6、第六幅图,讲述故事:三只小动物在外面等了很长时间,小熊还没有出来,大家有点担心了。咦,小熊怎么不出来了?可能发生什么事?(一定是给啊呜吃掉了!)
7、第七幅图,讲述故事:三只动物一齐说:“快去救小熊!”
8、第八幅图,屋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哦!原来小熊一个人正在吃蛋糕。—刚才小兔说的脑袋又大又圆是什么?(蛋糕)——小猴说的雪白雪白是什么?(奶油)——小猫说的红红是什么?(樱桃、草莓)
9、第九幅图,讲述故事:原来啊呜不是怪物,是个奶油大蛋糕呀!大家一起吃蛋糕,啊呜、啊呜真好吃。我们一起学学他们啊呜啊呜吃蛋糕吧!
三、根据影子轮廓猜测物品
啊呜吃完蛋糕回家了。过了不多久夜晚来临了,家里很多东西都出现了影子,孩子们,我们开动小脑筋猜一猜是谁的影子,好吗?如果猜对了就给自己鼓鼓掌。
四、游戏:找“啊呜”
“啊呜”不是怪物,“啊呜”是好吃的蛋糕!老师这里也有一间小黑屋,里面也藏着“啊呜”,敢不敢像小动物们一样找找“啊呜”?我请一名孩子上来把手伸到小洞洞里摸一摸,告诉小朋友们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好吗?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小黑屋里的“啊呜”到底是什么?
《谁咬了我的大饼》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学学、说说、做做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
比较牙印的不同,并作出判断。
活动准备:
1、KT板制作大饼。
2、《谁咬了我的大饼》的图书。
3、自制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小朋友想看吗?
出示图画书1:看,这是什么呀?(大饼)这块大饼是小猪做的,它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累的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啊?(出示教具:大饼)
师:某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师:某某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那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出示图画书2)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3)
2、(出示图画书4)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
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出示图画书5)
3、(出示狐狸的牙印)猜猜这是谁的牙印?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出示图画书6)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小猪又遇见谁了?(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出示图画书7)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
6、教师继续讲述结尾: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三、送饼干
1、老师这里有许多小饼干,看看上面的缺口是不是它们咬的呢?
2、(分别出示不同缺口的饼干)让小朋友猜猜是谁咬的,然后请个别幼儿送给相应的小动物。(送的时候说一句我送饼干给你吃)
3、这里还有许多饼干,都是这些小动物咬的,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饼干,仔细看一看饼干缺口是什么样子的,和谁的嘴巴像,就把它送给谁。
4、集体检查送的是不是正确。(请个别幼儿检查)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
完整展示图画书,教师讲述故事。
五、结束活动:韵律《饼干歌》
小猪谢谢你们帮助了他,他还想请你们和他一起做饼干呢!
饼干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洗小手,去吃饼干,看看宝宝咬下来的缺口是什么样子的?活动结束。
谁的脚印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3.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活动准备:
绘本PPT《谁的脚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看,这是谁?小姑娘在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一个脚印,来看看这个脚印长什么样?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一)小姑娘寻找脚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间里发现了奇怪的脚印她会怎么想呢?
小结:小姑娘发现奇怪的脚印觉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准备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小姑娘遇到小猫
幼儿猜测是不是小猫的脚印,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猫脚印像什么。
小结:原来房间里的脚印不是小猫的,小猫的脚印是圆圆的。
3.小姑娘遇到小鸟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鸟的脚印像什么。(小结:是的,小鸟的脚印像某某一样尖尖的细细的。)
那房间的脚印是小鸟的吗?(不是)
小姑娘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样?(伤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小姑娘会怎么问大象吗?(集体学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猜测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脚印的样子。
小结:原来大象的脚印是又宽又大的,房间里的脚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脚印的主人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小姑娘的姿态感受她难过的情绪。(请个别幼儿模仿小姑娘的动作。)
2.幼儿想象、表达小姑娘开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结:原来小姑娘房间的地板上的脚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变得非常开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着小狗在开心的大笑呢!
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
师:小朋友记得小姑娘在寻找脚印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结束
这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谁的脚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本书。
《不怕不怕,大声说 》
说目标:
1、通过故事和各种体验,让幼儿了解其实黑夜并不可怕,并能用各种方法克服对黑夜的恐惧心理。
2、鼓励幼儿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一个人睡的勇敢经历或者坦然讲出不敢一个人睡的原因。
3、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幼儿了解夜晚,进一步树立幼儿自己睡的信心。激励幼儿乐意尝试一个人自己睡。
说活动重难点:
说活动准备:PPT课件、调查表、彩笔、气球,面具,眼罩等。
说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入场地,依次入座。
2、播放ppt,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小老鼠漫长的一夜》。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一开始总是睡不着?最后为什么又睡着了呢?
4、教师小结:
原来那些可怕的声音是小老鼠的心理作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并不可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关紧门窗,拧紧水龙头,家里还是很安全的。
二、调查统计,心理疏导
1、教师出示调查表,请自己睡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笑脸卡贴在黄色的一边,请不是自己一个人睡得小朋友将笑脸卡贴在绿色的一边。请幼儿作比较。
2、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不愿意在家一个人睡,请自己一个人睡的小朋友讲一讲一个人勇敢睡的经历。
3、教师鼓励不是一个人睡得小朋友说出自己不肯一个人睡的原因。
4、讨论: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自己感到不害怕?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
小结:每个人心里都会想象出一些奇奇怪怪可怕的东西,当我们处在黑暗中就会想起它,越想越害怕。
5、那么,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呢?老师每人发给一个气球,把自己最害怕的东西画在气球上。
画完后讲述,并讨论:怎样消除这些害怕的东西?(鼓励孩子想出合理的办法)
小结:小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好多自己睡觉时不再害怕的办法,心里最害怕的东西也已经消除掉了,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好好的享受美丽而宁静的夜晚吧。
幼儿园小班公开课语言教案《小蓝和小黄》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看看、听听、讲讲,并能大胆想象和表述。
2、感受蓝、黄两色“拥抱”后的变化,体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蓝和小黄》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2、用蓝色、黄色卡纸制作“小蓝”和“小黄”的形象。
3、幼儿学习资源③第10—12页。
活动过程
1、认识好朋友。
教师出示卡纸作品——“小蓝”和“小黄”,引导幼儿和两位好朋友打招呼。
2、集体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1)小蓝和小黄的家。
“看,家里有谁?为什么觉得他是爸爸(妈妈)?”
(2)小蓝和小黄的拥抱。
“咦,这是谁?小蓝和小黄呢?怎么不见了?
小结:哦,原来他们拥抱在一起变成小绿了。小绿会去哪里呢?
(3)小蓝和小黄回家。
“爸爸妈妈怎么不认识自己的宝宝了呢?这可怎么办?”
小结:小黄、小蓝很难过。哭呀哭,他们的眼泪流出来,各自收拢起来就变成了小蓝和小黄。
3、在音乐背景下自主阅读。
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③第10—12页。
4、我的好朋友。
“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是谁?找到好朋友拥抱一下吧。”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于常见的颜色名称已有一定的认识也能说出它们的名称,而且也喜欢各种漂亮的颜色。而在这节语言活动课中,通过小黄和小蓝的故事让幼儿学会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了解蓝色与黄色在一起能变成绿色的道理。在理解故事中幼儿对于我所提问的问题都能用故事中的语句来回答,学习欲望比较强,积极性高。由前面环节的铺垫下,幼儿在最后的环节中都能亲自尝试,而且参与涂色,对折接压,观察颜色的变化,幼儿的实验结果让他们开心极了,觉得真有意思,原来蓝色和黄色合在一起会变成绿色,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好奇心强是他们的天性,而从中所变现出来的.也是她们最纯真的笑容。
因此,幼儿对于这节语言活动有带点科学探索性的课,幼儿掌握性比较好,她们在玩中学,玩中乐当中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在小蓝小黄变魔术的时候,加了太多的水,颜色变的很淡,但是到最后孩子们还是很积极的开心地将其实验完成,在活动中老师始终起到了引导、支持、合作的作用,让幼儿从中获得了知识,掌握技巧。
★ 小班绘本教案
★ 绘本教案
★ 大班绘本教案
★ 绘本故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