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物理电压教案(共含12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hang100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重点:
1.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电压的作用。
2.学会使用电压表,学会读数。
教学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进行实验探究式学习。
2.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提问和点评的自主性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2.通过阅读说明书,从中收集到有关电压表连接方法和在电压表上读数的方法的一些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实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得到电压表的一般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 练,学会阅读说明书,增强实践能力,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池组(三节)、小灯泡(两个)、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演示电压表、盐水、铜丝和铝丝、电流表、电压表使用说明书(也可用教材上的)。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方案1:情境导入:
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动物也有发电的本领,像电鳐,简直可以说是“水中的发电机”。
提出问题:电鳐是怎样捕食的?它有什么秘密武器?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在总结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
总结:电鳐的身体装备有特殊的“电棍”,它身体的六分之一是由变形的肌肉组成,就像许多微型的电池,电池的总电压足以让其他水中的动物昏厥。电鳐攻击其他鱼类时就是使用它的这种能放电的秘密武器。
(教学说明:利用播放视频来创设学习的情境,很容易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引出课题。)
方案2:实验导入
实验:(教师出示实验器材,请一位学生来演示怎样能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问题:小灯泡为什么能发光?(小灯泡中通过了电流)没有了电源电路中还有电流吗?
引入新课:为什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有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这些问题都和电源的作用有关。
[推进新课]
一、电压
1.探究实验,感受新知
两节电池在灯泡两端产生较高的电压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按照右图(用课件展示电路图)进行实验,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结论:要想使小灯泡发光,必须把小灯泡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时一定有电流通过。当分别连入1节和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连入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较亮。原因: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2节干电池比1节干电池产生的电压高,电压高时产生的电流大。
2.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中电压部分的材料,解决如下问题:
设问:(用课件展示)
①我知道的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电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电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③电压的符号是____;电压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你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 常见的电压呢?
教师活动:
①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②教师到各个小组当中,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加讨论。
③板书电压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不足。
学生活动:
①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压的相关知识并初步解答问题。
②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③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他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总结:(用课件展示)
(1)知识学习方面:①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有: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般是1.5 V、家庭电路中的 电压是220 V等。
②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压,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 生电流。
③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单位有伏特(V)、千伏(kV)、毫伏(mV),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为:
1 kV=103 V 1 mV=10-3 V
④生活中常见的电压,要记住:一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为1.5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 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 V。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方面。
3.即学即练(课件展示问题)
(1)500 mV=______ V 200 V=______ kV。
(2)通过人体的电流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经验证明:不高于______伏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
(3)我国照明电路的电压为________伏,家用电器之间是________(选填“并联”或“串联”)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C.电源的正极可能有多余的负电荷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1)0.5 0.2 (2)36 (3)220 并联 (4)B
二、怎样连接电压表
1.创设情境,引出电压表
展示材料:教师拿出几节不同的干电池让学生观察,干电池上的电压值已被磨掉,看不清楚。
设问:大家对电压和电池已有所了解,能否通过什么方式确定这几节干电池的电压?
因为学生前面学习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的知识,所以会联想到测电压应该用电压表。
展示材料:出示几种电表,让学生分辨。
教师请一位学生从这几块电表中选出电压表,并说出选择的依据。
总结:表盘上标有“A”的是电流表,表盘上标有“V”的是电压表。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介绍电压表的分类(并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如演示用电压表、学生用电压表等,同时介绍电压表的符号(电路图中电压表的符号是 )。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让学生说出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总结:电压表的构成:接线柱、刻度盘、量程、分度值。
2.阅读电压表使用说明书,类比电流表的使用,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用课件展示问题)
①电压表应该怎样跟被测用电器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接线柱(或标有“+”号的接线柱)应该连接在什么位置?黑接线柱(或标有“-”号的接线柱)应 该连接在什么位置?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3”字样的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标有“ 15”字样的接线柱?
④在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为了保护电压表,应先选择大量程还是小量程?
⑤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⑥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偏差和错误,引导学生类比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对于说明书中的其他问题,教师注意参与学生们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见解新颖的同学注意让他在全班同学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自学结束后,找四名学生分别回答提出的前四个问题,(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学生在回答每个问题之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订正。教师板书并及时指出学生回答的不足和错误,对回答精彩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最后由1~2名学生起来谈他从说明书中还看懂了什么。
总结:(用课件展示)①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②红接线柱(“+”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线柱)接负极;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④不知道被测电压大小时要选择大量程。
用口诀来帮助记忆:“二要、一不、二看清”。
说明:“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
“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
3.即学即练(课件展示问题)
一只电压表有3 V和15 V两个量程,在测电压时,先用15 V量程试触,结果表盘上显示1.6 V,则( )
A.直接读数即可 B.应改用一只量程更大的电压表来测
C.应改用一只量程小于3 V的电压表来测 D.应改用此表的3 V量程来测
答案:D
三、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
1.组内合作,学习电压表的读数
设问:电压的大小需要用电压表来测量,那么如何对电压表进行读数呢?请同学们类比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小组进行讨论,一人执笔,其他同学补充写出电压表读数的步骤。
(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得出电压表读数的步骤。
学生在完成自学任务后,教师选取一组同学总结的读数步骤,投影出来,学生互评,教师最后总结点评。
总结:(用课件展示)电压表的读数步骤:①根据接线柱确定电压表的量程;②认清电压表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电压是多大(分度值);③待指针稳定后看表针向右偏转的格数,读出正确的电压。
2.动手实践,练习电压表的使用
(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完成“想想做做”中测量电池组的电压的探究实验,并在探究中了解电池组的电压和每节电池的电压的关系。)
电压表的作用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 说明:帮助学生时要注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要点拨,用启发性的问题提示学生,使学生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成功完成实验后,教师作简单点评和总结,然后用两个例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串联电池组电压等于各电池电压之和。
3.播放视频: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加深学生对电压表的理解和应用。
4.典例精析(用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例题 在实验中,小星同学连接完实验电路,闭合开关,此时的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右图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是 V。
解析:正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首先要明确电压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压,也就是表针指到最右端时电压是3 V还是15 V;其次要确定电压表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压;最后看电压表指针向右偏了多少格,得出电压值。本题从接线情况可知 选用的是0~3 V的量程,那么每一个小格应为0.1 V, 所以电压表示数为2.7 V。
答案:2.7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压表的读数方法。解此类题必须注意两条:①电压表使用的量程;②相应量程刻度盘上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值的大小。
5.即学即练
在用电压表测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时,若选用0~3 V的量程,测得的电压值为2.2 V;若使用0~15 V量程,测得的电压值为2.0 V,那么该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应是( )
A.2.2 V B.2.0 V C.2.1 V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选择电压表的量程。使用电压表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是如果能够用小量程测量则应该用小量程,这样会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测量的误差最小。因此题目中应该选择小量程来测量,用小量程来测得的值应作为测量值,故该电阻两端电压大小应为2.2 V。
拓展深化:
(若时间允许,可进行以下内容的学习)
1.实验: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
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 照图甲和图乙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伏。看哪一组做得最好。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并测量)
图甲 图乙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测量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演示“盐水电池”
演示盐水电池,使学生认识到插入铜片和铝片的盐水变成电池。
盐水电池
[课堂总结]
用课件展示表格,学生填写内容:
物理量 表示符号 单位 测 量 学生用表
仪表 元件符号 使用规则 量程 最小刻度
电压 U 伏特(V) 电压表 二要、一不、两看清 3 V 0.1 V
15 V 0.5 V
电流 I 安培(A) 电流表 Ⓐ 二要、一不、两看清 0.6 A 0.02 A
3 A 0.1 A
[布置作业]
1.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2.“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
板书设计
一、电压
电压概念: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符号: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mV) 1 kV=103 V 1 mV=10-3 V常见电压值:干电池 1.5 V 家庭电路电压220 V 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串联电池组电压:等于各电池电压之和
电压表符号 ○V 使用规则二要一不二看清 (略)
活动与探究
课题:探究水果电池
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水果电池的规律;同时也巩固对电压表的使用。
材料:电压表、各种水果、导线、不同种类的金属片、刻度尺,剪刀等。
水果电池
方案1:水果电池的电压与电极之间的距离是否有关?
水果电池种类:西红柿电池
实验次数 电极 电极面积和距离 电极间距 水果电池电压
1 铜片和锌片 不变 1 cm
2 铜片和锌片 不变 2 cm
3 铜片和锌片 不变 3 cm
方案2: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的种类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 电极 电极面积 水果种类 水果电池的电压
1 铜片和锌片 不变 苹果
2 铜片和锌片 不变 西红柿
3 铜片和锌片 不变 柑橘
结论:1.水果电池产生的电压大小与电极间距有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电极间距离不同,水果电池产生的电压不同。
2.水果电池的电压与水果的种类有关,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只改变水果的种类,水果电池的电压发生了变化。
设计反思
本节重点是电压表的使用,由于本节是下学期开学第一节课,部分学生可能遗忘了上学期的内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复习回顾电流表的使用,通过将电压表与电流表进行比较来加深对电压表使用的学习。在进行测量前,教师可先画出电路图,然后让学生动手连接并测量。在学生进行连接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各小组的指导,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马上纠正,读数可以在学生动手测量后进行,应多测几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使学生体会使用的电压表量程不同,读数也会不同。
参考资料
一、水中高压电——电鲶
学名:malapterurus eletricus,原产地非洲刚果河,鲶科。体长50~60 cm,圆筒形,尖头小眼,嘴部有三对须。全身粉红色,体裸露无鳞。当受到刺激时可瞬间发电。饲养水温22~28 ℃,水质喜弱酸性软水,饵料有鱼肉、小活鱼等。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一般体长2米左右,体重20千克左右,身体表面无鳞片,没有背鳞。
电鲶的发电器官很特别,它是由体内许多电板组成的,这些电板分布在身体皮肤和肌肉之间,头部为正极,尾部为负极,电流流向是从头部流向尾部。当电鲶在水中活动时,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触及到敌人或其他物体,马上就产生一种强大的电流,击倒对方。
电鲶放出的电一般在150伏左右,最高电压为200多伏,它的有效范围的半径为6米左右。电鲶放电的主要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捕获食物,以便自己生存下去;另一种是为了防御敌人,保护自己。它的强大电流不仅能击死小的动物,甚至能击死比它大得多的水生动物,难怪人们称它为“水中高压电”。
二、水果电池的原理
水果电池就是说在水果里面插入化学活性不同的金属,这样由于水果里面有酸性电解质,可以形成一个原电池。
水果电池
水果电池的发电原理是:两种金属片的电化学活性是不一样的,其中更活泼的那边的金属片能置换出水果中的酸性物质的氢离子,由于产生了正电荷,整个系统需要保持稳定(或者说是产生了电场,电场造成下列结果),所以在组成原电池的情况下,由电子从回路中保持系统的稳定,这样的话理论上来说电流大小直接和果酸浓度相关(如果是要表达为一个函数关系的话,那么这个函数其实是和离子强度有关的,而且还是定量关系,和离子浓度有定性的关系),在此情况下,如果回路的长度改变,势必造成回路的改变,所以也会造成电压的改变。
三、太阳能电池简介
一种太阳能电池
有一种电池,叫“硅光电池”,就是电子计算器上的那几小片棕褐色的薄膜。它是用硅材料制成的,利用光电效应的原理来工作的,特别是可以利用取之不竭的太阳光能,转化成电能,因此,通常也称作太阳能电池。每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压和提供的电流都是很小的,但人们把许多片这样的电池串联又并联起来,就可以得到较高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了。在太阳光很充沛的地方,如沙漠、草原和海上,人们广泛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把一片片硅光电池片连接起来,足有一张报纸大。太阳能电池和一个铅蓄电池连接起来,白天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晚上再用它给电视机、日光灯供电。
人们试着把它安装在电动汽车上,制成一个大大的顶盖,安在汽车顶上,以便接收更多的太阳能辐射,它提供的电能可以取代汽油燃烧的热能,干净又无废气污染,所以被认为是大有前途的环保“汽车”。而它的最大用途是在人造卫星上,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卫星可以尽情地伸展开它的翅膀去“享受”太阳的辐射,把硅光电池产生的电能供给卫星中的仪器。
四、盐水电池的原理
在盐溶液中,电极物质都有挣脱到溶液中的倾向,电池的两极因为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倾向大小也不一样;其中一极的正离子更容易挣脱到盐溶液中,在该极上剩下更多的电子,使得电势出现差值,电子流动到电子少的极上便出现了电流,于是产生了电池。归根结底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的电极物质产生的电压也是不同的,每种电极都有它特有的电极电势(电极电位),可以通过查表得到。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
2.知道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和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3.通过练习会将电压表接到被测电路的两端测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电压的单位,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会读电压表的读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电路中有了电源形成通路就可以让电荷在电路中做定向移动,开成电流。但同学们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电荷可以做定向移动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55-56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55—56,了解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符号,电压常用单位及其换算,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电压值。
2.看课本p57—58,知道电压表的作用及在电路中的符号,记住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二)学生自学教材,师巡视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两端就要有________,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________。
2.电压用字母________表示,国际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电压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记住几种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_节蓄电池的电压:______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________手机电池的电压:________对人体的安全电压:________
4.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①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________联。②电压表接进电路时,应当使电流从___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____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能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________
5.怎样在电压表上读数(与电流表读数类比)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
三、后教环节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选取4个小组同学分别展1个题目,下面同学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老师要做出及时评价,2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并用电压表测出小灯泡和干电池两端的电压,进一步总结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1.关于电池的电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干电池只有接入电路中它两端的电压才是1.5V B.电池不使用时没有电压
C.不论电池是否接入电路,电池两端都有电压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估计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为1.2-1.5V,如果用双量程的学生用电压表去测量,为使测量结果较准确,所选用的电压表的量程应该是( )
A.一定要选0-3V的量程 B.一定要选0-15V的量程
C.要选1.2-1.5V的量程 D.哪个量程都一样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 B.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
C.电压表测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 D.电压表测电源电压
4.请指出在a、b两个电路图中,电压表分别测量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画出它们的电路图
5.学生喜爱的便携式单放机通常需要的电压为 6V,它需要 ____节干电池____ 联使用,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 ____ 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____V.
6.220V=________kV;0.39V=________mV;250uV=________mV.
7.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测出的电压是( )
A.灯L1两端的电压 B.灯L 2两端的电压
C.灯L1和L 2两端的总电压 D.电源两端的电压
8.如图所示是两只电压表的刻度盘,已知电
压表V1的示数为4.5V,V2 的示数为2.3V,请
在图中标出两电压表指针的位置
1.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教案
2.初三物理 电压教学视频
3.初三物理第三章电流和电路教案
4.初中物理教案
一、设计思想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以此为依据,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理念:
理念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探究式学习方法能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
测量灯泡电阻的探究性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意识,感受到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理念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要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上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评价除重视终结性评价外,还要重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方式与方法注重“量化”的同时重视“质性”评价;评价手段要体现最新评价思想;评价实施过程应具有灵活性与动态性。本节课教师注重改变了以前只看结果的单一评价体系,在探究过程当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实验结束后,培养学生有主动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新问题,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在以前的教学中所忽略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 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 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三、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板书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小灯泡电阻,二是根据测量数据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 请同学们翻开书,书上已给出了电路图,我们用给定的电路图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板书:
一、用给定电路图测量
1.线路图
2.在黑板画电路图,边画边问,学生齐答。
板书: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3. 提问:根据已给的电路图,怎样测电阻呢?
4. 引导大家考虑如何选择电表的量程?
5. 我们做实验还应有实验步骤,记录表格以及结论。
1.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深化。基础是起跑线,要想跑好全程,必须做好起跑线的开头工作。我先用一节课的时间讲深讲透了电压的有关知识:作用、单位、电压表接线柱、量程和分度值、电压表的使用。为这节课的实际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学生差异,力求全面提高。叫学生回答问题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的一个方法,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保证自己表面上的教学质量,总是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而我却注重了好(钱宇辰、沈詹森等)中(徐雨晴、魏嘉希、赖东衡、胡安邦等)差(胡锦程等)学生的综合,以检查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3.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初中学生是半大孩子,喜欢表扬和鼓励,适时的掌声会激励他们的学习兴头。这堂上,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都给予他们掌声,尤其是胡锦程回答了问题后,掌声更是热烈,可以说整个一堂课从掌声中开始,在掌声中结束,教学效果很好。
4.注重归纳,把实践升华成理论。我让部分实验小组公布了他们的实验数据,然后大家讨论,去掉了错误理解,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
5.注重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探究方法。得出结论只是我的教学目的之一,结论的灵活运用才是我的最后目的。所以我在得出结论后,命出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大家共同讨论,再请学生代表给出正确的答案。
6.注重知识的结合,使学生的知识趋于系统化。两个题目的给出,不仅仅是本堂课知识的再现,而是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如第一题
例1:如图,闭合开关后,电压表 和 的指针指示一样。则灯L1两端的电压是___V,L2两端的电压是____V,电源电压是_______V。
就四个知识点的结合:①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②电压表的使用方法;③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④电压表的读数。使学生在脑海中把知识系统化。
反思:个别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一个学生课后说,她的电路自始至终没有成功,整个一堂课灯泡都没有亮过,课后为她检查,原来她的电路一直处于短路状态。以后的上课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第二册电压教案设计
(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V)
1毫伏(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五)[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V)
1毫伏(V)=1000微伏(μV)
初中物理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教案
【目的和要求】
学会正确地使用直流伏特计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
【仪器和器材】
直流伏特计(J0408型或J0408-1型),干电池3节,小灯座(J2351型)2个,小灯泡(5伏,0.3安)2个,单刀开关(J2352型),导线若干。
J0408型直流伏特计外形见图3.6-1,这种伏特计的表头是磁电式。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分别是“-5-0-15”和“-1-0-3”,接线柱分别标有“-”、“3”和“15”。调零器在刻度盘下方。这种伏特计的刻度盘上“0”点不在最左端,而在“0”点左侧还有一些刻度,可以防止因正负接反而撞坏指针。
有些学校还有另一种型号的伏特计(图3.6-2),这种伏特计的量程分别为“0-15”和“0-3”,接线柱“+”作为公共端。
还有的学校用的是交、直流两用伏特计(图3.6-3),这种伏特计刻度盘有上下两种刻度,用直流时量程分别是“0-3”和“0-15”,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0.1伏和0.5伏。用交流时量程分别是“0-45”和“0-450”,刻度每小格分别表示1伏和10伏。有五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45”和“450”标记,“-”作为公共端,直流档看下边刻度,交流档看上边刻度。
【实验方法】
伏特计是电学实验中常用仪表之一。本实验是练习使用伏特计,应注意掌握正确使用伏特计的方法。
在使用伏特计时,首先要看清它是直流的还是交流的;再看它有几个量程,各是多少伏特,并且弄清楚各量程上每小格所表示的伏特数。再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若没对准就要调零。
要注意伏特计在电路中的接法是与被测电路并联,伏特计“+”端接靠近电源正极的点,“-”端接靠近电源负极的点。
实验步骤:
1.用伏特计测电池和电池组的'电压
用伏特计先测出每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再测出3节干电池串联后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要注意电池串联的正确方法,如果有一节电池接反了,电池组的电压将降低。)
思考:电池组两端的电压是不是等于串联的各节电池两端电压之和。
2.用伏特计测串联电路电压
把两灯泡、开关、干电池组成串联电路,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两灯泡串联后两端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
思考: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3.用伏特计测并联电路电压
把两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再与开关、干电池串联起来。用伏特计先后测出两灯泡两端电压U1和U2,再测出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U3。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
思考: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各条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注意事项】
1.在测量前应先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选择适当的量程。若难估计被测电压的高低,应先使用最大的量程试触,若指针示数很小,再改按小量程的。接通电路后指针反转时,应立即断开电键,将伏特计的接线对调。
2.最好选用不同规格的两个灯泡,串联时U1和U2才不相等,以免产生串联电路各部分上的电压相等的错觉。
2.读取伏特计示数时,要待指针稳定,视线要与表盘垂直。
【参考资料】
伏特计的简易故障检修。
1.测量时如果两个量程上指针都不动,可能是公共接线柱背后断开,或是分压电阻断开,或是表头线圈断开,取下底板检查。
2.拧动某接线柱时,指针时动时不动,则是该接线柱螺丝帽松动,应将其拧紧。
3.伏特计的指针弯曲不正或动圈卡住等故障的检修方法与安培计相同,详见前面介绍。
【思考题】
想一想,如果把伏特计误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对电路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因为伏特计本身电阻很大,串联在电路中将会增大电路总电阻,使电路中电流变得很小。
2.如果需要测量的电压在1.40-1.60伏特之间,应选用0-3量程还是选用0-15量程?为什么?
提示:用0-3量程。因为所测电压在3伏特范围内,0-3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1伏特,0-15量程刻度每小格示数为0.5伏特。用每格示数较小的量程误差较小。
物理电压教案
【目标导学】
导学前测: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2、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3、如何使用电流表?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2、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3、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4、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难点】1.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2.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互动导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各小组按照图片所示进行实验,看看你们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
1.小组合作,阅读探究电压相关知识
教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4―5页电压部分相关知识,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展示:①我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电压的例子。
②电源的作用 电压的作用
③你掌握电压的符号和电压单位以及单位转换了么?
④你知道了生活中那些常见的电压呢?
学生:A、阅读教材及资料学习电压的相关知识
B、将自己没有掌握准确的知识交给小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解答问题
C、小组代表发言为全班同学解答问题
D、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提出来,其它小组答疑(如果没有则该步骤不用进行)
教师:A、组织学生进行解答问题、质疑
B、板书电压相关知识,并纠正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2.小组合作,学习测量电压
A、观察电压表
教师:测量电压用电压表,现在观察各小组实验器材中的学生电压表,看谁能说出它由那些部分构成的呢?
学生:观察电压表,说出电压表的构成。
B、连接电压表
教师:同学们阅读电压表的`说明书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展示:①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
②电压表的红色、黑色的接线柱应该怎样连接?
③什么情况下使用“3”接线柱?什么情况下使用“15”接线柱?
④从说明书中你还看懂了什么?请你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观察电压表并阅读电压表说明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进行板书并纠正学生表达过程的错误和不足。
3.学会读数并动手测量电压
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那谁知道如何进行读数呢?
学生:学生自愿回答
(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全面的回答则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选小组代表回答如何进行读数。
教师:现在各小组利用现有的器材按照下面的电路图进行连接并测量出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各是多少伏?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学生: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电路。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呢?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呢?
【学后反思】
【当堂检测】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 形成了电流。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 ;② 。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 ”
4.电压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5.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 一节蓄电池 家庭电压 安全电压
6、电压测量:
(1).仪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
7.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 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 流入, 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
8、巩固复习本节内容;了解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值,观察家里的可调亮度的台灯是怎样调节亮度的?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灯泡发光、电动机砖动”现象提出问题:灯泡发光、电动机转动,都需要电流,那么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引起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1. 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流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首先作好课本图6-1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A、B两杯水面高度不同是形成水流冲动涡轮转动的原因,当水面相平后,水就停止了流动.要让水持续流动,就需要用抽水机把B杯中的水抽到A杯,使两杯水面再次形成液面差.接下来演示课本图6-2实验并用挂图与图6-1进行类比说明: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水的流动是因为有水压,电荷作定向移动是因为有电压.因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 电压的高低和单位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在做下面的实验:
(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3)介绍电压的单位:伏特(V).一接干电池电压1.5V,家庭电路电压220V.比伏大的单位有千伏(kV),高压输电线间的电压达几千伏甚至到几万伏.比伏小的单位友毫伏(mV).
(4)在讲完电压的单位之后,认真地介绍课本图6-4的几种电压值,还可以多介绍一些生产、生活中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值,可以布置查找记录电源、用电器额定电压值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5)讨论“想象议议”中的问题,可以起到巩固、归纳本节知识的作用:用电器工作需要通过电流,产生电流需要在用电器两端加上电压,提供电压需要电源.
物理电压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应当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的新理念,为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一系列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学习方法、片杨能力.
一、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电灯发光、电冰箱制冷等用电器工作时都有电流通过,电荷是怎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呢?在学生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教师进行下面的活动.
二、类比说明,讲解电压
1.演示水流冲动涡轮机转动实验,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流动?怎样才能使水持续流动?两容器水面有高度差,水才会流动;抽水机不断地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使两容器内保持一定的水面高度差.
2.演示小灯泡发光实验,用类比方法讲解“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类比的方法要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方式:
3.对电压高低的认识,要从具体现象入手,使学生对电压的高低有直观的认识.可以演示“利用不同节数干电池给同一小灯泡供电,观察其亮度的变化.”由此说明,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表现出灯泡发光越亮.在此基础上,再演示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
三、电压的单位
1.电压的单位教学可以直接给出定义,但对伏特、千伏、毫伏间的换算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落实.
2.对电压单位的初步认识,可以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电源、用电器的电压标值中确认识、去了解.
以上教学要求和方法,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一般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能做到.如果有的学校没有小抽水机和涡轮,可以用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
如图2,两个玻璃杯容器底部用一根软胶管相连,中间用卡子卡住,两边的水面不相平,当把卡子打开后,看到水从A容器流向B容器.A、B容器水面相平后,水停止了流动.由此说明水面的高度差是使水定向流动的原因.
接下来可以提问:要让水持续不断地流动,应当采取什么方法?
不断地把B容器中的水舀到A容器中,使A、B容器保持稳定的水面高度差.接下来说明,舀水的工作可以用抽水机来完成,给出挂图说明.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讨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典型例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例题.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B. 电路中无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无电压
C. 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才可能有电流
D. 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练习电压单位换算.如:220V=______kV, 4.5V=______mV.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
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 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 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 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
★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 初三物理电压教案
★ 初中物理知识教案
★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
★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
★ 初中物理动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