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淡蓝水墨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共含6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淡蓝水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

篇1:《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够观察和发现商品价格的差异和变化,尝试了解造成差异、变化的原因,并在购物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价格比较合适的商品。

2.了解选择商品的有关常识,回看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中的有关信息。能根据这些信息识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3.初步具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并知道在购物时出现问题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孩子们走进商场进行商品价格调查,并咨询价格变化的原因。

2.收集商品的包装袋或商品说明书。

3.爸爸、妈妈或自己买的食品一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活动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还要保证质量,是不是?其实,这里面有很多的学问。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

1.根据孩子们课前布置的作业,参考第59页调查表进行调查:

(1)蔬菜每天早晚价格是否一样?

(2)水果的价格在不同的季节有什么变化?

(3)哪些衣服在打折?

(4)水产在不同季节,活物与死物价格有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并选出代表在班里汇报。根据汇报结果,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让学生谈谈怎样选购商品。

活动二:火眼金睛看包装

1.把自己搜集到的食品包装袋、衣服标签、商品说明书拿出来,仔细观察上面有哪些信息,问问周围的同学及老师,弄懂各种标志表示的意思。

2.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自己要知道设计的包装袋上要有哪些说明。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包装袋、标签及自己设计一个包装袋等,让大家评一评,合格不合格。

活动三:当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1.分组进行,让学生拿出自带的食品,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鉴别,什么样的是合格的食品能食用,否则就不能使用。提醒学生做到:

(1)看生产厂家;(2)看它含的`成分;(3)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4)看食用方法;(5)食品的外观,等。

2.把鉴别的结果进行汇总,对不合格的食品教育学生不能贪便宜买,更不能吃。

知识拓展:瞭望台

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即使我们学会了鉴别优劣商品,难免也会买到不合格的商品。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对于有问题的商品,我们可以要求修理、更换,仍无法使用的可以要求退货;对不合格的商品,我们可以直接要求退货。让孩子们了解下面这些知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咨询热线:(010)63289412

中国消费者协会网:www.cca.org.cn

本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话:315投诉举报中心:3150315、12315

篇2: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反思

11月8日,教研室的视导活动,准备的课题是八年级上册第九课项目三《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总体感觉:架子还算稳,但骨肉不丰满,不细腻。 先说一下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评价过于简单、笼统。大多数时候在用“好、很好、还行”等等随口性的评价,失去了它实质的作用。课后想想,评价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鼓励、补充、纠错、提升。鼓励应该是具体的,学生回答的好,到底好在哪里,“读的好,还是有新意,还是很全面,条理清晰”,学生应该有个明确的落脚点。这节课中的纠错尤其做得不好,如“一学生根据图片辨别侵犯了哪种权利时,对五种权利的含义及表现明显认识不清晰,我只是否定了他的答案,换了其他同学来继续回答。没有指出原因,更没有加以引导,分析辨别。我自己也意识到,做好评价的背后是不懈的学习与努力,做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性格脾气,书籍的涉猎,生活阅历,兴趣爱好等等的积累沉淀。我更深深的体会到,在课堂上做好评价的前提,首先老师是一位认真的倾听者。因为准备课,连续几天熬夜,有些疲惫,思维有些卡壳,没有了听也就无所谓的评了。

2、问题设计有些随意。有一部分问题过小,价值不大,缺少思维含金量。仅需要“对”或“错”的判断而已;而有些问题过大,过于笼统,缺乏层次性,梯度不够。如本节课中,引用了网上的一段关于食品安全的调侃段子作为案例,出示问题:怎样摆脱这种“爽”的生活?在学生讨论中我发现,这个问题太大了,它不是单方面的责任,而是有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甚至还有监管部门,国家的法制建设等等,学生们考虑时却相对单一而集中,费了不省时间。如果把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要想摆脱这种生活,哪些人负有责任?他们各自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有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该更容易思考与解答。

有一点还值得自己欣慰:各环节的设计,案例的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一天恰逢“党的十八大”召开,导入时进行了时政播报,也是政治课的一大特点;中间选用的案例,都是近年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毒胶囊事件”,“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采用了学生们喜欢的形式:漫画、网络段子、视频(中间有一段歌曲改编),以诙谐幽默的形式接近了学生与教材、社会的距离,营造了融洽的课堂气氛。

困惑: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实这一点不是个新课题。就自己而言,从未正儿八经坚持来做,常常碰到课堂沉闷,学生无话可说时,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更多时候形式远远大过了作用。

一节课结束了,遗憾很多,我会一直努力!

篇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二、探究活动:认识统计图。

三、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

如: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四、问题讨论: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五、教师小结。

篇4: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3、认识简单的实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学习制作简单的年表。

教学内容:

第32——35页

教学准备:

过去年代的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课题:

请学生展示各自带来的日常生活用品,提问:“平时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吗?”“这些旧式生活用品是谁使用过的呢?”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作进一步的了解。

二、小组讨论,一起探究。

教师将搜集到的旧物品分给几个小组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东西的大致年代和用途。说一说哪些东西现在已经不用了,哪些东西现在还在使用,为什么。

三、学生演示,进行体验。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两种用具,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用途。在使用前,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

使用用具后,再说说哪些旧用具已经被新用具代替,进行新旧用具的比较。

四、学看年表,学做年表。

引导学生看年表,然后制作年表。

篇5: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学校的过去,通过探究学校的历史,感受学校的变化与进步。

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的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的情感。

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理解家乡的变化。

4、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教学内容:

第29—31页

教学准备:

有关学校新、旧面貌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讲讲私塾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揭示问题,进行探究

1、教师引出问题:前节课我们了解了家乡人物质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那对我们的学校过去是什么样子的、过去的学校生活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家乡的学校。

2、学生讨论。

学生拿出事先搜集到的学校新、旧面貌的照片,进行分组讨论。

3、教师适时点拨,研究学校的历史发展,要了解学校过去及现在真实情况,并且加以对照,得出自己的认识,要善于进行比较。

4、学生交流、小结看法。

三、制作活动:

合作完成学校变化年表。

教师对于制作完成得较好的加以肯定。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现在,我们提倡科教兴国,国家和社会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我们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我们能在既宽敞又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应该热爱学习,珍惜幸福的学校生活。

篇6: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

教学重点

热爱家乡,热爱勤劳智慧的家乡人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和美好前景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休息时间,从各种媒体宣传中,搜集一些典型的陋习事例。

搜集家乡的历史名人的图片资料;第二小组采访城建局相关人士,搜集家乡不同时期的图片录像资料,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第三小组走访为家乡的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了解他们的成就和创业故事;第四小组走访生产一线(建筑工地、学校、医院等),与父母对话,同时可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家居照片,制成采访录像片。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录像(一巫婆手舞足蹈一番后,念念有词,口中喷酒后,喷过的地方出现字迹,边上的群众磕头膜拜。)

2、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说。

二、做实验,揭穿把戏。

1、出示实验的器具,示范实验(用氢氧化钠在桌上写字,把酚酞溶解于酒中放于水壶中,然后把水壶中的液体喷洒在桌上,桌上就会显现刚才书写的字。)

2、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3、交流。

4、师小结,揭示其中的奥秘。(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无色无味,但碰到酚酞后便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红色。)

三、说陋习,了解危害。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陋习,这些陋习会破坏社会的文明与健康,会导致经济损失,甚至犯罪,有的还会危及到生命。让我们来听一听江苏阜宁县吴滩镇女青年王丽的含泪诉说吧。

2、听录音。

3、听了录音,你有什么感受?

4、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呢?这些现象及行为又有哪些不良影响和危害?请同学们说一说。

⑴小组交流。(边说边出示课前搜集到的一些典型的陋习事例。)

⑵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结果。)

四、远离陋习,追求文明。

1、这些陋习产生的危害可真不小,那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

3、交流。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宣传陋习的危害。(画宣传画、写标语、写倡议书等等。)

5、展示

附: 新春佳节本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然而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往事,爸爸因为沉溺结果弄得家破人亡。

邻居们都说妈妈的生命是因爸爸赌钱而断送的,我今生今世总忘不了1986年正月初四的那个夜里,爸在外打麻将已两天一夜没有归家。那天晚上,我和弟弟都熟睡了。凌晨4点多钟,我一觉醒来发现妈不在床上,以为妈出去找爸了。可当我点亮油灯,走到堂屋时便闻到一股农药味,定睛一看,可怜的妈妈躺在冰凉的东墙角一动不动,身旁有只“氧化乐果”农药瓶,妈妈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爸爸嗜赌成性,妈妈常苦劝爸不要再去赌了,可他不但不听,还常常卖家中粮食、鸡蛋和用猪钱做赌本,输了钱后就回家打骂妈妈,可怜的妈妈只有把泪水往肚里咽。记得她活着的时候,邻里大妈们常称赞妈妈是位勤劳俭朴的好媳妇。她结婚十几年,穿的那件棉袄还是从娘家带来的,棉胎板结了,冬天冷得直筛糠,也总舍不得添件新的。那年春节,爸把妈新年出人情、卖米、卖黄豆、卖3只老母鸡好不容易才凑足的200块钱,三天不到输个净光。眼见着家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爸又好赌懒做,村组干部教育也不听,大约是妈妈凉透了心,她捧起家中剩余农药……

从那始起我们父子3人苦度日月,爸也常上妈的坟地痛哭。我家有三四亩承包田,原来是爸和妈一起耕作,可从妈离去后,家庭生活的重担完全压在爸爸一个人的肩上。为了帮爸爸干活,照顾年幼的弟弟,同时也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我只好在小学6年级被迫辍学回家。

往事不堪回头,如今正值春节和农闲季节,我含泪诉说赌钱的危害,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孕育着钱财两空;,意味着家破人亡,我诚劝现在仍像我爸过去那样好赌的人,赶快收心,为了你的父母,妻子儿女心,请不要再赌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案3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总结

《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合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四年级品德社会上册活动课的优秀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