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案(共含15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t”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一年级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案
一、教学思路:
本课紧紧抓住唱游课的特点,并在唱游活动中有机地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开阔视野、丰富情感经验。同时本课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在唱歌教学那一块,让学生反复聆听、哼唱歌曲,从而熟悉歌曲曲调,进一步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利用情景教学,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同时在活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相互融洽的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是一年级学生,孩子们年纪小但天真、活泼、大方,性格属于外向型的占多数,对于新老师来说课堂调控比较难把握。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教,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初步课堂主体性活动,有了最初的交流合作雏型。
三、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2、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拓宽孩子知识面。
3、在活动中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愉悦,并能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让学生了解印第安民俗和文化特点、印第安小朋友活泼的性
格并能把他们这种性格融入到唱游当中。
五、课前准备:
六、教师准备:课件、图片、头饰、“篝火”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学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请坐!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位神秘的嘉宾!让我们掌声欢迎神秘嘉宾好吗?
学生:(好)掌声~~~唉!
师:神秘嘉宾怎么没有出来呢?我问一问(侧耳倾听状)啊~原来啊,他说我们是音乐课!掌声要有节奏!那我们现在有节奏的再欢迎神秘嘉宾吧~学生:(掌声~)
师:(教师带领学生用本可歌曲节奏鼓掌)小朋友你们的掌声要和我的掌声相反,我的大声你们的就小声听明白了吗?学生:(明白了)
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树)小朋友们看这位神秘嘉宾是谁啊?
学生:(大树爷爷)
师:对是大树爷爷!大树爷爷说了,其实今天除了他之外还有其他小朋友也来到了咱们班,可是呢咱班小朋友们表现的好所以啊,他要和咱班小朋友做个捉迷藏游戏好吗!
学生:(好)
师:现在我看谁表现好就请他来做游戏!好你来!这位小朋友背对大家不偷看,我呢把手里的这个袋子藏起来让这位同学找,如果他离袋子远你们,就小声打节奏,如果离得近了快要发现了你们,就大声很紧张的打节奏,听懂了吗?(边播放音乐边游戏)学生:(听懂了)
师:啊~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那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小朋友都谁,(教师打开装有印第安人图片的袋子)看,谁知道他们是哪个国家的孩子啊?
学生:(~~~~~~)
师:一会儿我再告诉你们,来让他们站到黑板上老师帮你,同学们这有几位小朋友啊!
学生:(数~~)那这个游戏小朋友还想不想在玩一次啊学生:(想)
师:那这次换你吧,(游戏同上)我们和这几位小朋友问好吧,你除了会用中文问好还会用那种语言问好。
学生:(holl)
师:那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那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好不好?
(二)了解印第安民族民俗和文化。
1、居住生活环境(图片展示)
2、配饰及爱好(图片展示)
师:印第安人特别热情;小朋友活泼、天真;喜欢用一些羽毛做头饰;喜欢用一些漂亮的项链和手环来装饰自己等等。
(三)学习歌曲
1、感受音乐,欣赏动画MV《十个小印第安人》
师:印第安人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在劳动之余喜欢围着火堆来唱歌跳舞,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歌舞晚会的'现场吧!(播放动画MV)看,大地一片热闹,红艳艳的柴火烧得正焰,他们围着火堆边唱边跳,看,现在上场的是一群印第安小朋友呢,快数数有几个?(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啊,一共有十个呢。)小朋友们多快乐呀!
师:我们印第安小朋友真是可爱极了。
师:那同学们看他们在干嘛啊!嗯!刚才我发现小朋友们有很多的本领!会用英文和他们问好,你们会不会用英文数数呢?学生:(会)
师:那你们一起帮老师数数吧“一”怎么说
学生:(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师:看你们有没有更大的本领倒着数吗?十开始(ten~~~)真了不起!你们想不想学这首歌曲呢?
学生:想
师:那些在我们一起用小小小小的声音跟着印第安的小朋友一起唱一唱,(播放课件音乐让学生跟着唱)好真棒!老师有个提议,
你们唱数字的部分,我唱文字的部分。好不好,
学生:(好)
(教师边伴奏边和学生一起唱)
师:小朋友们心中呢我们换一换你们唱文字部分,老师唱数字部分好吗?
学生:(好)(教师边做律动边带学生重复上面的程序)
师:谁学会了?学会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教师学生共同跟伴奏)
师:刚才唱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不对劲的地方!
学生:(有)
师:(教师范唱正确的)(找一些学生范唱正确的)(教师从中间唱起让学生接唱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男女分组唱分别唱第一段和第二段)
师: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印第安小朋友一开始听只有一个小朋友然后两个、三个、四个、一直到十个小朋友唱着出来的你数了一下有十个!可是我听到你们唱的一开始好像就有十个小朋友在唱歌!你怎么用你声音的变化让我一听也是一个小朋友然后两个、三个、四个、一直到十个小朋友呢
学生:(由轻轻地到大声的第二段呢正好相反)师带生唱
八、拓展与创编
师:小朋友刚看到小印第安人的时候他们在干嘛呀?
学生:跟MV跳舞
一、教材分析
《十个小印第安人》一课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二册的内容。这首歌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美国儿歌,在英语课上曾学过英文版的《十个小印第安人》。歌曲生动活泼、贴近学生性格特征,易于学生主动参与。为了让学生能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好,我将从歌曲的情绪、力度变化等方面进行直观教学,并且在本节课里加入中国的京剧艺术进行拓展教学,希望通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能将学生带到不同的艺术环境中,开拓视野,愉悦身心。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本年段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较有兴趣,对各种音乐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模仿,但对歌曲的演唱缺少内在的感情及处理,需要直观的模范和老师的示范引导。本年段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强,如何让学生通过音乐把能力展现出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抓住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音乐的潜能,让他们展现音乐的美。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博大情怀,进一步促进同学们爱祖国、团结世界各族小朋友的优良品质。
(二)知识目标:能区别京剧与美国印第安民族艺术文化的相同与不同。
(三)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渐强记号进行演唱。
2、能模仿美国印第安人的舞蹈动作进行律动。
四、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的声音、跳跃的感觉演唱歌曲。
2、能模仿印第安人的舞蹈动作进行律动。
五、教学难点
1、能根据歌曲的渐强记号演唱歌曲。
2、能对比说出京剧脸谱与美国印第安人的脸的相同点及京剧与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在表演上的不同点。
六、教法:
讲授法、体验法、模仿法、发现法、探究法
七、教学策略:
1、运用电子白板、歌舞结合,直观教 学;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2、创设情境,对比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八、教学准备:
计算机、电子白板、印第安人头饰、篝火。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与资源使用
设计的策略与意图
课前活动
一、播放《十个小印第安人》伴奏音乐,老师引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跟着音乐跳舞做律动进教室。
播放《十个小印第安人》伴奏音乐
让学生在律动中体会轻巧、快乐的感觉,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做铺垫。
教
学
过
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州举行,吸引了很多的艺术家纷纷参与,有一群美国的印第安下朋友也提前来到了广州,希望借此机会跟中国的朋友互相学习、交流各民族文化。
出示课题
通过艺术节的引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
二、新歌学唱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难点。
3、老师教唱,解决难点。4、老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情绪、力度变化等方面进行演唱。
5、请学生标出渐强记号在歌曲中出现的位置。
6、老师示范,用肢体动作表示歌曲中的渐强。
1、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
2、学生到白板上画出难唱的地方。
3、联系生活实际和进教室时的律动感觉用快乐的、轻松的感觉演唱歌曲。
4、学生在白板上标示用渐强记号演唱的地方。
媒体播放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及其伴奏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歌曲的情绪、演唱技巧、力度变化等方面进行演唱。
2、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板的书写与拖动功能。
拓展环节
1、介绍中国的民族艺术京剧;
2、了解京剧的脸谱
3、比较京剧脸谱与印第安人的脸的相同点;
4、欣赏京剧唱段;
5、模仿京剧手势
6、对比京剧与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在表演上的不同点
7、说一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
1、观看京剧脸谱。
2、对比京剧和印第安文化的相同与不同点。
3、播放歌曲视频,学生欣赏模仿动作,感受京剧的特点。
3、模仿图片学会做京剧的手势。
4、对比说出京剧与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在表演上的不同点。
5、说出自己了解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
媒体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通过观看聆听歌曲,对比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别,让学生能模仿1-2个京剧的动作,了解感受我们民族国粹之精华。
小结下课
1、老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传达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播放音乐,全体学生模仿小印第安人的动作举行篝火晚会。
3、在律动中跳出教室。
学生跟音乐集体律动跳出教室
播放伴奏音乐《十个小印第安人》
小学一年级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案
教学内容:
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游戏引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2)讲故事。
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2、听唱歌曲。
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
3、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4、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三、即兴表演
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四、接龙游戏
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一、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是音乐新课标中的教育基本理念。本节课,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贯穿“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这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了玩玩、听听、看看、数数、唱唱、跳跳等多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教学活动直观而富有趣味,引领学生在兴趣持续的状态下,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音乐潜质,尽情地享受音乐的愉悦。
二、教学背景: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复杂的过程,怎样化难为易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我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并参与到各个活动中,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
三、教材分析:
《十个小印第安人》是一首非常生动有趣、贴近学生性格特征,也易于以唱游活动对学生进行律动教学。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引领孩子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中,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拓展视野、愉悦身心。
四、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通过对新授知识的综合设计,使学生能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2.通过唱游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文化。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观摩示范法等
六、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速度、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小印第安人”服饰和头饰。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入课室。听《哈里 》进课室。
师:这节课赵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好,下面我们边听着音乐边做着律动出发。
2、师生问好
(二)进入情景,了解印第安民族。
师:我们来到了,请同学们看一看,猜一猜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看画面。师:谁来说说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生:印第安,师:你看到印第安人头上戴什么呢?脸上有什么东西?生:他们头上戴着头饰、脸上喜欢画一些花纹。师:很好,你观察很仔细。师:小结:印第安人是美洲最古老的居民,他们热情、淳朴,皮肤红黑色。他们的服饰颜色漂亮,上面的图片特别丰富,还喜欢把自己的身体涂成五颜六色。他们的头饰也特别惹人注目,由于居住比较热的地方,喜欢在肚脐以下围一块遮羞布或其他饰物。
(三)歌曲教学
1.听听 记记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演唱一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有几个小朋友;第一段的歌词与第二段的歌词有什么不同。
2、听赏全曲感受节拍
师:刚才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积极,下面请同学听听录音范唱,感受一下这首歌是几拍子,老师边听音乐边用身体语言感受歌曲的节拍。
3、再次听赏音乐全曲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受拍子
师:我们再来听一次,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边听一边用肢体语言把歌曲的拍子表现出来呢 ?
4、按节奏读歌词
师:赵老师觉得你们的音乐感觉非常好,节奏感也很强,这首歌同学们很熟悉,那么你们有没有信心唱好这首歌呢?生:有。首先我们一起来按节奏把这首歌的歌词读一读。
5、跟着钢琴,学唱歌曲
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下面请跟着赵老师的钢琴唱一唱。师:唱得不错。
6、分组比赛,熟悉歌曲。(跟着钢琴)
师: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看看哪组同学的声音最好听,表情最丰富。生生合作。进行评价。
7、接龙唱(师生合作)赵老师觉得你们太棒了,我也想跟你们比一比,看看你们唱得好,还是赵老师唱得好。
8、歌曲处理
赵老师觉得你们唱得不错,但是赵老师觉得第1、2小节用渐强力度去演唱,第3、4小节我们用渐弱的力度去演唱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9、跟钢琴歌唱全曲(师:我们试一试)间奏的地方可以站起来跟着节奏动起来。
10、加上肢体语言为歌曲伴奏分组合作(有的唱歌,有的拍节奏)
师:为了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我们用这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听老师两次示范。
11、欣赏视频《十个印第安小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但是印第安的小朋友也不甘示弱,他们也很有才艺,他们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还能边唱边跳舞呢!请欣赏。
12、即兴表演
师:欣赏了他们的表演,你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也边唱边跳呢?生:能。下面请你们站起来,用你自己喜欢的动作和你动听歌声来表现出你高兴的心情。
13、角色扮演,进入情境,感受篝火晚会的意境(做法:将学生每十人一组,创编律动表演.还可以找几个同学蹲下来围成一团“火”,让十个小印第安人围着“篝火”跳舞。)
(1)分组合作,角色扮演,即兴创编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突出。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印第安人举行的篝火晚会的场景,怎么样?那么首先来把自己打扮打扮,按我们平时的分组进行,全班分成四组,由组长组织组员,互相帮忙把你们准备好装饰品把自己打扮成印第安小朋友?时间是3分钟, 可以邀请家长帮手,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打扮得最形象。好,开始。(播放视频供学生参考,教师巡回指导。)。
(2)分组表演,共同感受篝火氛围。 师:时间到,哪一组出来感受一下篝火晚会的氛围呢?戴头饰的十名学生,围着篝火随着歌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间奏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14、小结:大家的表现怎么样呢?进行评价。
师:我发现有个小组合作得非常好,他们互相团结、互相合作,在编导和表演中互相帮助,希望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争取下次表演得更好。
(四)知识拓展
※ 欣赏英文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
师:同一个旋律,它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演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英文版的《十个印第安小朋友》《Ten Little Indian Boys》,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你们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速度、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2.学一个新的音“la”
3.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材简析:
《十个小印第安人》是一首非常生动有趣、贴近学生性格特征也易于以唱游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律动教学。歌曲旋律欢快流畅,易于儿童自主参与。能将学生带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中,领略各地儿童质朴、热情、活泼的情趣与不同的音乐风格,开括视野,愉悦身心。
●教学过程:
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1.游戏引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2.讲故事。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3.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www.inlifay.info
4.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5.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6.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7.即兴表演。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8.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
1、播放《十个小印第安人》伴奏音乐,老师引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 基础练习
1、游戏引入:今天有一个神秘的客人将要出现在我们中间,这个客人还给我们小朋友出了几个任务,如果大家能出色到地完成任务,这个客人就会来到我们中间了。任务就藏在我们呢的小凳子旁边,请找找看!
2老师带领同学完成手号和节奏的练习。
任务一:135三个音的手号和音高的练习
任务二:节奏1 × ×× × ××
2 × ×× × ×× × ×× × ×
三 新歌学习
1请出印第安人(客人)
事先准备2个精美的盒子,一个装6个印第安人头像,另一个装4个
让学生自己把小印第安人贴在黑板上(按照老师要求的顺序布置)
2 让学生用英文数数印第安人的个数。教师板书数字(歌词的显示)
3 出示课题:《十个小印第安人》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十个小印第安人》
4、播放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欣赏歌曲。
5、学生哼唱旋律
6、歌词学习,教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模仿
7、小声随琴演唱
8完整演唱
9、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
1介绍印第安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等
2、用舞蹈表现歌曲
3、角色表演。头戴印第安人的头饰,围着篝火唱起来跳起来。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紧紧抓住唱游课的特点,并在唱游活动中有机地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开阔视野、丰富情感经验。同时本课尝试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在唱歌教学那一块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播放课件),让学生反复聆听、哼唱歌曲,从而熟悉歌曲曲调,进一步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意境。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体现教学中师生互相合作的原则,促进了师生之间相互融洽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对象分析:
这是一年级学生,孩子们年纪小但天真、活泼、大方,性格属于外向型的占多数,对于新老师来说课堂调控比较难把握。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调教,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初步课堂主体性活动,有了最初的交流合作雏型。
三、教学目标:
1、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2、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拓宽孩子知识面。
3、在活动中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身心得到愉悦,并能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2、让学生了解印第安民俗和文化特点、印第安小朋友活泼的性格并能把他们这种性格融入到唱游当中。
五、年级:一年级
六、课型:唱游课
七、教具:课件、图片、钢琴(电子琴)、VCD碟片、录音机、头饰、“篝火”(木棒、红丝绸布)、旗帜
八、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进入课室。
教师站在课室门口迎接学生:“印第安人欢迎你们,亲爱的小朋友,我是印第安导游姐姐,印第安人知道你们要来非常高兴,为了迎接你们,他们特意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头饰,还有一场精彩的歌舞晚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边做动作走到自己的座位。
(二)进入情景,了解印第安民族。
师:同学们,歌舞晚会很快就开始了,大家一定要遵守晚会纪律哦。(导游姐姐跟客人问好)
小朋友,我首先想考考大家,你们对印第安民族有些什么了解呢?(点名学生回答)
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印第安人特别热情、穿着特点、住在什么地方)图片展示。
(三)新授课
1、感受晚会气氛。(铃声)
师:小朋友,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歌舞晚会的现场吧!(播放课件)看,大地一片热闹,红艳艳的柴火烧得正焰,他们围着火堆边唱边跳,看,现在上场的是一群印第安小朋友呢,快数数有几个?(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啊,一共有十个呢。)小朋友们多快乐呀,快,我们来认真欣赏一下他们的舞蹈吧!
2、播放视频《十个印第安小朋友》
师:这些印第安小朋友可爱吗?他们又会唱歌又会跳舞,还能边唱歌边跳舞,真是可爱极了。你们觉得他们唱的那首歌好听吗?想学吗?
3、播放伴奏音乐,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气氛。
师:好,你们再认真仔细地听听,听着这个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对印第安人有了什么了解?
点名学生回答。这是一首非常快乐的儿歌,表达了印第安人快乐的心情和他们活泼、天真的性格。
4、复听,用你们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出感情(显示歌谱)
师:刚才同学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发言也很积极,我知道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一定有很多感受,有些小朋友都很想动起来了,那么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动动好吗?你们可以拍手打节奏、拍腿打节奏或者自己设计动作或舞蹈。
第二段跟老师一起跑跳步。
5、随音乐演唱歌曲
师: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能唱出这首歌了,你们真棒,但是你们能够帮帮你们小组其他的同学吗?现在先跟着音乐一起来练习一遍,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教师指导)
6、分组比赛,熟悉歌曲。
师:导游姐姐现在想看看你们的真本领了。在检查你们成绩之前,我想认识一下你们班的小小伴奏家。请你们来为演唱队伴奏,好吗?其他小组拍手或拍腿为他们伴奏。为演唱最好的组奖励星星。
师:大家有什么看法?
生举手发表看法。(注意感情和间奏部分)
7、学生跳房门的游戏。
师:你们学的都很认真,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个印第安的跳房门游戏好吗?每个小组的同学起立有秩序地站在圈外,从一到十排好顺序,音乐一响,大家开始律动,根据歌词里出来的顺序,每个小朋友有顺序地跳进房里,第二段再一个个地跳出房子来。
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
8、拓展与创编
师:同学们,印第安的小朋友是非常活泼可爱的,他们不仅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高兴的心情,还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表达?你们想想你们很开心的时候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将学生分组,学生讨论创编。播放视频供学生参考,教师巡回指导。)
9、汇报表演。
师:现在表演时间马上到了,我邀请四个同学来当评委,每组选出一名评委。
10、小结:大家的表现怎么样呢?先请评委总结。观众发表意见,教师小结。(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合作得非常好,他们互相团结、互相合作,在编导和表演中互相帮助,希望其他组的同学向他们学习,争取下次取得成功。)
※(四)欣赏英文歌曲《Ten Little Indian Boys》
师:最后,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英文版的《十个印第安小朋友》《Ten Little Indian Boys》,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你们的情感吧!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印第安的小朋友特别可爱,你们也特别可爱, 特别是有些同学表演特别好,让我们一起来评出今天的表演之星。
九、课后小记:
教学内容:
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游戏引入。
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
2)讲故事。
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2、听唱歌曲。
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
3、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4、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三、即兴表演
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四、接龙游戏
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一、教材分析
《十个小印第安人》一课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二册的内容。这首歌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美国儿歌,在英语课上曾学过英文版的《十个小印第安人》。歌曲生动活泼、贴近学生性格特征,易于学生主动参与。为了让学生能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好,我将从歌曲的情绪、力度变化等方面进行直观教学,并且在本节课里加入中国的京剧艺术进行拓展教学,希望通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能将学生带到不同的艺术环境中,开拓视野,愉悦身心。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本年段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较有兴趣,对各种音乐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模仿,但对歌曲的演唱缺少内在的感情及处理,需要直观的模范和老师的示范引导。本年段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较强,如何让学生通过音乐把能力展现出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抓住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挖掘音乐的潜能,让他们展现音乐的美。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博大情怀,进一步促进同学们爱祖国、团结世界各族小朋友的优良品质。
(二)知识目标:能区别京剧与美国印第安民族艺术文化的相同与不同。
(三)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渐强记号进行演唱。
2、能模仿美国印第安人的舞蹈动作进行律动。
四、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的声音、跳跃的感觉演唱歌曲。
2、能模仿印第安人的舞蹈动作进行律动。
五、教学难点
1、能根据歌曲的渐强记号演唱歌曲。
2、能对比说出京剧脸谱与美国印第安人的脸的相同点及京剧与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在表演上的不同点。
六、教法:
讲授法、体验法、模仿法、发现法、探究法
七、教学策略:
1、运用电子白板、歌舞结合,直观教 学;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2、创设情境,对比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八、教学准备:
计算机、电子白板、印第安人头饰、篝火。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与资源使用
设计的策略与意图
课前活动
一、播放《十个小印第安人》伴奏音乐,老师引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跟着音乐跳舞做律动进教室。
播放《十个小印第安人》伴奏音乐
让学生在律动中体会轻巧、快乐的感觉,为后面的歌曲学唱做铺垫。
教
学
过
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州举行,吸引了很多的艺术家纷纷参与,有一群美国的印第安下朋友也提前来到了广州,希望借此机会跟中国的朋友互相学习、交流各民族文化。
出示课题
通过艺术节的引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
二、新歌学唱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的难点。
3、老师教唱,解决难点。4、老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情绪、力度变化等方面进行演唱。
5、请学生标出渐强记号在歌曲中出现的位置。
6、老师示范,用肢体动作表示歌曲中的渐强。
1、学生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
2、学生到白板上画出难唱的地方。
3、联系生活实际和进教室时的律动感觉用快乐的、轻松的感觉演唱歌曲。
4、学生在白板上标示用渐强记号演唱的地方。
媒体播放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及其伴奏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歌曲的情绪、演唱技巧、力度变化等方面进行演唱。
2、让学生初步感受白板的书写与拖动功能。
拓展环节
1、介绍中国的民族艺术京剧;
2、了解京剧的脸谱
3、比较京剧脸谱与印第安人的脸的相同点;
4、欣赏京剧唱段;
5、模仿京剧手势
6、对比京剧与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在表演上的不同点
7、说一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
1、观看京剧脸谱。
2、对比京剧和印第安文化的相同与不同点。
3、播放歌曲视频,学生欣赏模仿动作,感受京剧的特点。
3、模仿图片学会做京剧的手势。
4、对比说出京剧与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在表演上的不同点。
5、说出自己了解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
媒体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通过观看聆听歌曲,对比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别,让学生能模仿1-2个京剧的动作,了解感受我们民族国粹之精华。
小结下课
1、老师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传达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2、播放音乐,全体学生模仿小印第安人的动作举行篝火晚会。
3、在律动中跳出教室。
学生跟音乐集体律动跳出教室
播放伴奏音乐《十个小印第安人》
教学目标:
1、学习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3个。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了解字义。
2、认识2个认读字。
3、会读4个词语。
4、能正确地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1、学习5个生字,会写其中的3个。
2、能读准字音、分清字形、了解字义。
3、在田字格中写字,把字写得工整、规范。
教学难点:
1、能区分“左”和“右”、“有”和“友”的音、形、义。
2、能在田字格中写字,把字写得工整、规范。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也给你们准备了几个谜语,想猜吗?仔细听好。
2、谁愿意说说你用眼睛和耳朵都做些什么?
二、多种形式读好“朋友”这个词
1、看来,眼睛和耳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们可不可以说,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呢?读读“朋友”这个词。
板书:朋友 板书:you
2、谁愿意和大家说说在我们这个集体里,谁和谁是好朋友?
三、创设情境学习“友”字
1、你和是好朋友,就请你走到他身边,和他握握手吧。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生活在一年级一班这个快乐的大家庭里,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人人都是好朋友。快伸出你的手,和同桌的好朋友再握握手吧!
2、你们再看,朋友的“友”字,就像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手,“ ”就像一只手,下面的“又”字,就像另一只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就成了好朋友,就像你们现在这样。
3、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能和“友”字最先交上朋友。
4、指导口语交际
[先夸夸他哪写得好,建议怎样改?]
5、把你的字跟田字格中的范字对照一下,看看哪写得还不够满意,再写一个“友”,争取比第一个更漂亮。
四、反复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猜谜底
1、看来大家都和“友”字交上朋友了,其实,你们还有十个重要的朋友呢。
板书:十个
2、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下面,就请你打开书90页,认真看着儿歌中的每个字,小声地读一读儿歌,不认识的字拼拼上面的音节,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好好想想,这十个重要朋友是谁?
学习生字词语
3、儿歌中有一句话说这个朋友“只会做事,不会开口”,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用这个朋友都能做什么事呢?
4、它能帮我们干这么多的事情呢!简直是太了不起了!夸夸我们的十个朋友吧!
5、小结:看来呀,“眼睛、耳朵、手”他们都是我们谁也离不开的重要的朋友,下面,就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能用它们帮我们学习好新的字词朋友。
五、区分“左右”
1、你们发现了吗?在这首小儿歌中,有一对相反的词语朋友呢,谁的眼睛最亮,找到它们了?
2、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它们这组好朋友呢?和你同桌说一说。
3、你的办法可真好,我也有个方法,想听听吗?
4、区分“左、右”。
(1)我们来编个小儿歌,区分它们吧。
(2)游戏。
①我说你做
例:用你的左手摸一摸鼻子;用你的右手挠一挠头发;同桌两个同学用右手握一握手……
5、你们可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来写好这些朋友吧!
六、书写“左右”
1、指导口语交际
2、描红
3、学生仿写一个,展评。
(1)谁来夸夸他哪写得好?
(2)建议。
七、小结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老师同学、可爱的大自然、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器官……都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有朋友真好!最后,夸夸我们的十个好朋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读2个字,写好“友” 、“左” 、“右” 三个生字。
2.会读本课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写好“友” 、“左” 、“右” 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区分“左”和“右” 。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
谜语1: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
谜语2:十个朋友,大家都有。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只会做事,不会开口。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3.指导读课题。强调“友”这个字在 “朋友”一词中要读轻声。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始的猜谜游戏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进入到了新知的学习中。】
二.初读儿歌,读准字音
1.轻声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
师:轻轻地打开书90页,小声地读一读儿歌,不认识、不熟悉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
2.同桌互读互查。
3.指名反馈读儿歌。
4.去掉拼音读儿歌。
【课件出示】
十个朋友,
大家都有。
五个在左,
五个在右。
只会做事,
不会开口。
5.定位读生词。
【课件出示】
朋友 大家 左 右 只 做事 开口
6.打乱顺序读词。
朋友 做事 大家 开口 左右
【课件出示】
7.抽读字卡。
8.换语境读字词、句。
【课件出示】
做手工 做客 左右开弓 左思右想 亲朋好友
左手和右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自由读
(2)小老师带读
9.再读小儿歌,揭示谜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单独检测生词、生字,定位认读,打乱顺序认读,给生字朋友换语境再认读”等有层次的设计,既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巩固了识字,又丰富了学生的语汇,一举两得。】
三.语言环境中理解“只会做事,不会开口”的意思。
1.联系生活,说说十个小手指都能干什么?
2.我们的小手能做这么多事情,请大家快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
写字 画画 扫地 拍球 写作业 接电话 擦桌子 做手工
3.语言训练。
【课件出示】
我的小手真能干!它能 ,能 ,
还能 。
(1)你能用这个句式说说我们的小手都能干哪些事情吗?
师:静静地想一想,你可以用上刚才我们读过的词语,也可以自己再想其他的。想好后,先自己说一说。
(2)指名发言。
4.拓展阅读:《胖乎乎的小手》
师: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帮自己做事情,还能帮助别人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一篇《胖乎乎的小手》,快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胖乎乎的小手
① 云云画了一张画,画的是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② 妈妈拿出画说:“这双小手帮我洗过手绢呢!”
③ 爸爸拿出画说:“这双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呢!”
④ 奶奶拿出画,眯起眼睛看了看:“这双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呢!”
(1)自由读。
(2)指名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字音读得准不准。
(3)再读读,想一想,说一说:云云都帮谁干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安排四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说出“我的这十个朋友都能干什么”,使学生明白我的小手能为自己做很多事情。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些词语,意在拓宽孩子的思维。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我的小手真能干!它能 ,能 ,还能 。”这种句式练习表达。最后,拓展一篇小文《胖乎乎的小手》,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帮自己做事情,还能帮助别人。这样做不但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巩固了识字,同时又练习了表达,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情趣。】
四.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结合字理,识记“友”
师:我们的十个朋友多能干呀,你们想知道古时候“友”这个字怎么写的吗?
【课件出示】
看!上面的部分就像一只手,下面的部分也像一只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就成了好朋友的“友”。快和你的同桌握握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你们就成了好朋友。
2.用“友”组词。
3.游戏——送字宝宝回家,区分同音字“有”、“友” 。
【课件出示】
有 友
还( ) ( )情 只( ) ( )爱
没( ) ( )好 好( )
我( )许多好朋( )。
【课件出示】
师: 把你找到的词语朋友再读一读,记一记。
还有 只有 没有
友情 友好 好友 友爱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如果是就字学字,就词读词,不仅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吃力。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在带领孩子学习“友”字时,力求引导学生在“趣”中学。通过字理和辨析游戏的方法帮助孩子识记“友”字,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如握握手、送字宝宝回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感受识字的乐趣。】
4.多种方法,识记、区分“左、右”
(1) 出示小儿歌:在这首小儿歌中,有一组对子,再读一读,找一找。
(2) 你有什么好办法在字形上区分这对好朋友吗?
【课件出示】
左和右,双胞胎,左工右口分得开。
(3)游戏:区分左右。
辨别方向:伸出你的左手跟魏老师打声招呼;伸出你的右手,和同桌的小伙伴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挠挠右脸蛋;用你的右手揪揪左耳朵……
【设计意图:区分左右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左、右”两个字在字形上的区别,根据孩子发现的不同,编首小儿歌来帮助记忆。此环节,孩子通过自主观察发现,有效地辨析了“左、右”的字形。之后,在动手做一做的游戏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区分了左和右的方向。】
五.归类指导,写好生字“友、左、右”
1.整体观察“友、左、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课件出示】
友 左 右
相同: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有“ナ”。
不同:右下部分不同;“友”和“左”的第一笔横稍短,因右下部分的“又”与“工”较长;“右”的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因右下部分的“口”宽而扁。
2. 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3.针对学生的普遍问题进行范写。
4.反馈,指导。
5.再临写。
6.再反馈。
【设计意图:“友、左、右”这三个字字形简单且比较相像,加之一年级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读贴的能力,故采用归类指导的方法。先引导学生独立观察,找出异同,明确写好的要领后尝试书写,教师则根据学生在临写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后,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再次临写……学生在享受自主发现获得新知的同时,独立写字的能力也得以提升。】
六.回读儿歌,复现字词
1.回读儿歌
师:用我们的双手写出了这么漂亮的字,十个朋友的功劳可真大呀!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小儿歌,再次夸夸我们了不起的小手吧!
2.再读词卡。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认识“月字旁”。
2.会读6个词语。
3.能正确地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4.通过猜谜,使学生认识、了解生字生词。
5.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会读6个词语。
3.能正确地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了解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的朋友是谁?
2.我也有十个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二、新授
1.读12课,想想我的10个朋友是谁?
2.根据你的想法读一读。
3.这些字你认识吗?困 朋友 大家 不会 做事 开口 只
(1)看拼音自读。
(2)个别读。
(3)开火车读。
1.左边的五个朋友是谁?举手示意,右边呢?
2.出示左右。
(1)你发现了什么?
(2)区别。
3.书写左右。
三、练习
1.用“朋友”说话。
2.选字填空。
有 友
我( )许多朋( )
3.编谜语记字形。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认识“月字旁”。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儿歌。
2.猜谜语。 困
二、新授
认识新偏旁。
1.学习生字。
(1) 找到月字旁的字。
(2) 读课文找一找。
(3) 你怎么记的。
(4) 其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5) 汇报学习结果。
2.书写生字。
(1)观察 笔顺、位置。
(1)写。
(2)对照检查。
三、练习
1.看拼音写字。
2.写出反意词。
大( ) 来( ) 左( )多( ) 上( )
四、作业
写本课字
板书设计:
12 十个朋友
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十个小印第安人》(2课时)
教学重难点:Importance and Difficulties
了解印第安人的基本生活特色,能够流利地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Preparation
Review and introduction复习和导入(3minutes分钟)
用歌唱旋律的形式,作为课前问候语。
Explain and activities(Read、think、discuss in groups、share)
讲解和活动(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分享)(27minutes分钟)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活动
1、播放《十个小印第安人》伴奏音乐,老师引领学生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 基础练习
1、游戏引入:今天有一个神秘的客人将要出现在我们中间,这个客人还给我们小朋友出了几个任务,如果大家能出色到地完成任务,这个客人就会来到我们中间了。任务就藏在我们呢的小凳子旁边,请找找看!
2老师带领同学完成手号和节奏的练习。
任务一: 1 3 5三个音的手号和音高的练习
任务二:节奏1 × ×× × ××
2 × ×× × ×× × ×× × ×
三 新歌学习
1请出印第安人(客人)
事先准备2个精美的盒子,一个装6个印第安人头像,另一个装4个
让学生自己把小印第安人贴在黑板上(按照老师要求的顺序布置)
2 让学生用英文数数印第安人的个数。教师板书数字(歌词的显示)
3 出示课题:《十个小印第安人》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就是《十个小印第安人》
4、播放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欣赏歌曲。
5、学生哼唱旋律
6、歌词学习,教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学生模仿
7、小声随琴演唱
8完整演唱
9、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四、拓展练习
1介绍印第安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等
2、用舞蹈表现歌曲
3、角色表演。头戴印第安人的头饰,围着篝火唱起来跳起来
Exercises练习(8minutes分钟)
跟着钢琴演唱《十个小印第安人》
Homework and /or extension activity作业和/或扩展(_____2___minutes分钟)
简单介绍印第安人的基本的特色。
设计意图:
《十个印第安人》这首乐曲活泼热情,节奏鲜明,很好地体现出了印第安人的热情奔放,能充分激发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愿望,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用手拍出音乐中X X/ X X的节奏不是很难,我便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拍奏,并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尝试用乐器表现B说白部分的快慢与休止。期间引导幼儿模仿印第安人的欢呼声,从而更好地激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感受音乐活泼热情的风格,体验热烈愉快的音乐氛围。
此外,考虑到音乐背景远离我们的孩子,因此在前期我通过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印第安人的习俗和着装打扮,以便于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进一步地感受印第安乐曲的风格和特点。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用拍手、拍腿等多种方式表现X X/ X X节奏。
2.尝试用小乐器表现B段说白部分的快慢与休止。
3.感受印第安音乐活泼热情的风格,体验热烈愉快的音乐氛围。
活动重点:能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中X X/ X X节奏。
难点:表现B段说白部分的快慢与休止。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了解印第安人的习俗和着装打扮。
2.乐器(非洲鼓、沙球、铃鼓等);音乐《十个印第安人》。
活动过程:
一、走一走,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孩子们,听着我的小鼓声音到处走一走吧!(教师一边敲鼓,一边带领幼儿听鼓声走X X/ X X节奏。)
二、听一听,表现A段音乐中X X/ X X的节奏。
1.介绍印第安人,引起幼儿兴趣。
(1)用X X |X X的掌声,欢迎印第安人。
我们用一种有节奏的掌声请出一位神秘的嘉宾,好吗?(教师带领幼儿拍出X X |X X的节奏,同时教师快速扮演成“印第安人”。)
(2)回顾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印第安。
你们知道我们印第安人喜欢怎样打扮自己吗?(引导幼儿说出印第安人着装打扮的特征)
2.欣赏A段音乐,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X X|X X的节奏。
(1)倾听A段音乐,熟悉X X |X X的节奏。
今天我还带来了一首印第安歌曲,你们一起听一听。(清唱歌曲A段)
(2)用拍手、摇手的动作表现X X|X X 的节奏。
请你们用拍手、摇手方式欢迎我吧!
(教师带领幼儿跟着A段音乐做拍手 拍手| 拍手 摇手的动作。)
(3)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X X|X X 的节奏。
还能用什么动作来欢迎我呢?(用创编的动作表现X X|X X 的节奏。)
三、摇一摇,尝试表现B段说白部分的快慢与休止。
1.按音乐节奏,教师边唱边分发乐器。
2.教师发出乐曲中的“欢呼”声,引导幼儿摇晃乐器予以回应。
(1)示范印第安人的“欢呼”声。
印第安人高兴的时候还会发出欢呼声,你们听!
(2)引导幼儿欢呼,并摇晃小乐器予以回应。
我们也像印第安人一样欢呼吧!
3.引导幼儿用乐器表现说白部分的快慢。
(1)教师边说唱边用鼓声示范说白部分的快慢。
我的小鼓还会这样唱歌,你们听!(让幼儿感知说白部分节奏越来越快。)
(2)引导幼儿边说唱边用乐器摇奏出说白部分越来越快的节奏。
我的小鼓是怎样唱歌的?你们的小乐器也想跟着我的小鼓唱歌吗?
4.引导幼儿表现说白部分的休止。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感知说白部分的休止。
刚才唱歌的时候,我的小鼓是连着唱的,还是停一停再唱的?停几下呢?请你们再仔细地听一听吧!(引导幼儿感知说白部分的每句休止两拍。)
(2)引导幼儿边说唱边表现说白部分的休止。
那你的乐器跟着我的小鼓一起唱歌吧!我的小鼓先唱,唱完之后停两下,你的小乐器接着唱,好吗?
5.完整感知表现B段说白部分的快慢与休止。
你们的小乐器跟着我的鼓声一起来唱歌欢呼吧!(提醒幼儿注意“休止”。)
四、动一动,表现整首音乐的热情奔放。
1.完整倾听音乐。
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刚才是怎么欢迎我的?
2.完整表现音乐,感受音乐活泼热情的风格。
我们用刚才欢迎我的方式一起来欢迎一下客人老师吧,好吗?(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按音乐节奏完整表现音乐,并在音乐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小学一年级课文《小书包》教案一年级
一、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一)、学习书写生字“早”
1.课件出示“早”字,说一说“早”字部首、结构。
2.引导生说出“早”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早”这个字。
4.【本义】日上竿头。
6.指导书写“早”字。
强调“早”是由“日”和“十”组成。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二)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书。
书shū 甲舞
【字形】甲骨文像在器物上刻写之形。
【本义】握笔写字或画画。
【引申义】成本的著作。[书包]主要指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的'袋子。
指导书写时强调“书”在书写时点最后写。
(三)学习书写生字“刀”。
1.课件出示“刀”字。
2.引导生说出“刀”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刀”这个字。
4.师小结:短柄刀。
5.指导书写“刀”字。
强调“刀”的撇不能出头。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四)用相似的方法学习书写生字:“尺”。
尺chǐ金腋小篆尺
【字形】金文是用点画指明手臂上从肘至手腕的一节骨头,小篆像用头、手着地的倒立蜷腿的人之形。
【本义】尺骨。
【引申义】测量长度的器具:三千尺。
(五)学习书写生字“本”。
1.课件出示“本”字。
2.引导生说出“本”的读音。
3.我们用先学本义识字法来学习“本”这个字。
4.师小结:树根。
5.指导书写“本”字。
①指导、示范书写生字。②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六)、1.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进行组词、口头造句。2.课件出示词语。
二、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课件出示认读生字“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11个生字”
1.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2.多种形式朗读识记字形
3.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三、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我”字;认识新笔画“提”“斜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产生对小彩笔和美丽校园的喜爱之情。
3、能够仿照“我用( )画( )。”的句式清楚、完整地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和认读字,会写 “我”字;认识新笔画“提”“斜钩”。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产生对小彩笔和美丽校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仿照“我用( )画( )。”的句式清楚、完整地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一转眼,同学们已经在学校学习快两个月了,你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我想校园丰富的生活一定吸引了你们,你们也一定爱上了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小同学,他也很喜欢自己的学校,还把它画下来了呢,他的学校什么样?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全屏出示黑白插图
仔细地看看这幅画儿,你从这幅图里看到了什么,说说我们的校园里都有什么吗?比一比,谁看得认真,说得清楚。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词卡)
天空:(如学生只说出“白云”,师引导:白云飘在哪儿呀?师:对了,白白的云朵飘在蓝蓝的天空中。——这就是蓝色的天空。
快来读读这个词吧!——贴出“天空”)
国旗:你的发音真准确! 贴卡,下面看看这个词,看看谁能把这个词也读准确。
高楼:是呀!校园里有一座高高的楼房。贴出词卡,快来拼拼。(不指名)
草地:我们的校园被草地环抱着,多美呀!
(注意关注表达,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你们看,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国旗,有高楼,还有大树,那你们觉得画中的校园漂亮吗?
预设1指问学生:不漂亮 预设2:漂亮
唉,你刚才为什么说不漂亮呀? 虽然已经比较漂亮了,但老师觉得还是缺了点儿什么,你们说说缺了点什么呀?(颜色)是呀,要是再加上漂亮的颜色,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漂亮!
(生:没有颜色)
就让我们请小彩笔来帮帮忙吧!
看谁能认真地拼出老师要板书的课题:(先写拼音后写字)
“4、小彩笔” 自己先拼一拼读一读;来咱们大家一起齐读课题。
那怎么在小彩笔的帮助下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漂亮呢,别着急,只要你能读好儿歌,马上就知道该怎样涂色了。那就让我们先来用心地读读儿歌吧!
二、阅读理解课文,把握字音
1、轻轻地打开书第62页,(强调坐姿)。
认真地读一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好的字就请出拼音朋友来帮助,记住:一定要看准每个字。(时间要充分)
2、反馈读:谁愿意读一读这首儿歌?
指名1:其他同学来当小老师,帮他听听,字音读得准不准?
(交际)纠正字音,巩固拼音读准字音——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
指名2:谁还想再给大家正确地读读儿歌?这样吧,同桌两个小伙伴相互合作,我读给你听,你读给我听。读得好就夸夸他,有问题就帮帮他。
3、儿歌都读正确了,你能在小彩笔的帮助下使我们的校园变漂亮了吗?
我发现有的同学还皱着眉头,好像有点不太自信呢?不用急,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再来轻轻地读一遍儿歌,一边读一边想:我用什么颜色画什么?
4、集体交流:课件出示。
师:现在咱们一起来说一说,看着书上的儿歌,用“我用( )画( )”的句式说说你是怎样涂色的?如果能像儿歌一样,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说就更好了。谁先来说说。
根据学生发言出示相应课件,进行学习。
(1)“我用蓝色画天空”
在你们说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字词朋友可帮了我们大忙
lán sè
(贴出词卡):“蓝色”、天空、请你正确地读出它们的字音?
把这两个词带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我用(蓝色)画(天空)。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天空越来越蓝了。你们看!课件蓝天图每天能看到蓝蓝的天空,我们的心情多么愉快呀!你能高兴地再读读这句话吗?
课件把天空变蓝色现在看着这幅图你能再来读读这句话吗。
指名生1读,师评价:你很勇敢,张老师很欣赏,那你想读的更好吗?我来帮帮你。其他同学也想读得更好吗?我也来帮帮你们。
---范读。问:你觉得我读得好听吗?想知道我怎么读好的吗?告诉你们我在读句子时,脑海里想着那蓝蓝的天空。你会读了吗?——请你脑海里想着那蓝蓝的天空,自己美美地再读读这句话。
指男生读,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让我心情很愉快。
指女生读,师评价:我闭上眼睛仿佛真的看到了那蓝蓝的天空。
过渡:看着这幅图谁还愿意说说你是怎么涂的?
(2)“我用红色画国旗”。
每周一我们都要在操场上升国旗,想想旗杆上高高飘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是的!我国的国旗就是五星红旗。课件国旗
hónɡ sè
(贴出词卡):“红色”、国旗
声音洪亮地来读一读这两个词;指板书再反读一遍。
课件视频在这次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五星红旗曾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几十次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怀着自豪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自豪感!
范读: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出来的。
一起怀着自豪的心情读一读。
课件把国旗变成红色
(3)“我用黄色画高楼”。
huánɡ sè ɡāo lóu
教师出示词卡:“黄色的高楼”,
读一读这个词卡,让我们能听出是什么颜色的高楼?——师评价:我听出来了!是黄色的高楼。(覆盖贴出词卡:“黄色的高楼”)
再来读读,这回让我们听出是黄色的什么?
看来,同一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读法,我们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课件把高楼变成黄色
(4)看看儿歌里还用( )画( )?教师出示词卡绿色 草地。
看看谁最快能读准词卡上的词。
看!我们在小彩笔的帮助下,为校园涂上了漂亮的颜色,你能看着黑板和图画,自己再美美地说一说刚才是怎么画的吗?
师:(对照校园画)蓝色的天空,红色的国旗,黄色的高楼,绿色的草地,哎呀!我们的校园多漂亮呀!看看我们的校园中,你还能用什么颜色画什么?
这样留个作业,回家把你想象中的校园用小彩笔画下来,或者用“我用( )画( )”的句式把你想象中的校园说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
5、学习“五颜六色”。
①画这幅画用了这么多颜色,书上用一个词就表达出颜色特别多这个意思了,你能从儿歌中找到这个词吗?
指名贴出词卡: yán sè
五颜六色 你找对了吗?评价:你们都挺会读书的!
正确拼一拼,读一读这个词。
②指图:在小彩笔的帮助下,五颜六色都用上,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③想想生活中你见过“五颜六色”的什么?(3人)
(花。。。瓶子。。。。气球。。。)
小结:看!在小彩笔的帮助下,我们的画更美了,我们的生活更多彩了。我们用手中小小的彩笔画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小彩笔多么神奇啊!
你现在最想对小彩笔说什么?
书中的一句话表达了同学们的心情和语言,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句话?“小彩笔,我爱你。”----这回带着你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课题。
带着你对小彩笔的喜爱之情,我们一起把课文地读一遍。
师:我也喜欢小彩笔,老师能和你们一起读一遍儿歌吗?(师生齐读)
三、指导书写:“我”
导语:同学们小彩笔多神奇啊!你们都谁喜欢它呀?(生:我!)——我也特别喜欢它,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写“我”这个字。
下面我们就来学写“我”字。
课件出示“我”字
1、亲切地读一读;再自豪地读读。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看笔顺记字形的方法来学写“我”字。自己先书空。
2、黑板出示提、斜钩老师已经写出了,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个新笔画。
认读新笔画:“提”、“斜钩”。(一遍,手势)
集体书空笔顺。
请你按正确笔顺,描红第一个“我”字。
3、请同学们描红第二个“我”字,边写边体会:哪一笔的位置写好了,“我”字就写漂亮了?
“斜钩”要稍高一些,并且起笔在竖中线上。
4、教师范写强调,提醒学生容易错的地方。
“提”要出尖;
“斜钩”的起笔是这个字的点,老师记住,你们也要啊! 看,“斜钩”还要斜出去呢!
这最后一笔的“点”可千万别丢了呀!
5、你们都记住了吗?好,请你在书中临写一个“我”字,看谁写得和字头一样漂亮。
五、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cǎi bǐ
小彩笔
蓝色 天空
红色 国旗
黄色 高楼
★ 十个哲理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