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狼和小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小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狼和小羊(共含11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小小”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狼和小羊

篇1: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狼和小羊

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狼和小羊 (初稿)

学科 语文第三册 主备教师 刘兰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10  狼和小羊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 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儿的经过。 3.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4 明白寓言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表演法,演示法,指导朗读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投影仪或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初步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二)正确读写由生字所组成的词语,了解在本课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写本课10个生字,初步了解在本课的意思,正确书写。 (二)指导“脏、冲”等字的音和形。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这节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它是通过狼和小羊的对话展开故事的,而且这个生动的故事能说明一个道理。 板书:11.狼和小羊 (二)新课。 1.老师范读课文,体现出狼和小羊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2.学生打开书。 (1)标自然段序号。 (2)画生字词。 3.学习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1)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①指组带音节读生字 ②指组不带音节读生字 ③指名说怎样记每个字的' 重点指导: (1)脏:注意读音。它的字形:“庄”加“月”。 辩:注意读音。 扑:注意读音。 (2)字形指导: 狼:“良”加“犭”旁。 站:“占”加“  ”旁。 伙:“火”加“亻”旁。 怜:“令”加“忄”旁。 辩:两个“辛”中间加“讠”。比较两个“辛”不同的地方。用红笔描一下。扑:“卜”加“扌”旁。 (3)“做”与“作”比较。 这个做:做工的“做”,表示动词的“做”。 这个作:工作的“作”,表示名词的“作”。 (4)理解词语: 可怜:值得怜悯。 争辩:争论,辩论。 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 (5)读黑板上的词语。 4.指导书写。 (三)熟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流利。 2.分小组互相读。 按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认真地读。 3.指名读。 (四)结束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是找借口做坏事,它们是不讲道理的。 (二)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利用图画,着重理解狼和小羊的两次对话及狼最后说的话和动作。 (二)有语气、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狼和小羊,这节课的任务是理解课文内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你们见过狼吗?了解狼的性格吗?谁来说说。(狼凶恶、贪婪) 谁说说小羊是个怎样的性格?(小羊很可爱,温和、善良) 过渡语: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听故事。“狼和小羊”。 (二)老师讲故事。 边听边想上面的问题。 (狼非常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最后扑向小羊的事。) 过渡语: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儿,请我们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出示投影片:(介绍地点、位置) (2)指导读。 这段是交代当时的环境、情况、读时语气应平和。 试读 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语:狼的本性是什么?它见到小羊会怎么样?让我们学习第2段。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狼想吃小羊,就怎么做?(故意找碴儿。) 板书:故意找碴儿。 理解:找碴儿。(没事找事,故意成心。) (2)谁把狼找碴时说的话读一下,注意标点符号。 “!”想用歪曲的事实,恶人先告状,读时用肯定的语气。 “?”读出问句的语气。 试读 指名读 过渡语:小羊听后怎样?为什么会吃一惊?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想:小羊听了狼的话后态度怎样? 板书:温和 (2)投影。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讲解: 反问句,表示强调不会把水弄脏。投影:说明原因。 想一想: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为什么? (小羊的话有道理,因为水不会从下游流向上游,所以说狼是故意找碴儿。) (3)指导读。 小羊说话很温和,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缓慢些。 试读,指名读。 (4)分角色读2、3段。 过渡语:狼没占到理,他甘心没有?态度有什么变化?又找什么碴了?学习第4、5自然段。 4.学习第4、5自然段。 (1)自学。 思考:狼第二次找了什么借口?小羊是怎样申辩的? 读一读,找一找,画出有关的句子。 (2)讨论上面的问题。 (3)指两个组汇报。 (狼的第二次找的借口是:“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小羊的申辩是:先肯定地说:“那是不可能的。”然后进一步用“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这个事实,说明自己不可能说过狼的坏话。) 理解: 气冲冲: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背地里:在背后,不是当面的。 啊:表示惊讶。 (4)指导朗读。 狼“气冲冲”地说,要读出蛮不讲理的语气。小羊的样子“可怜”,急得“喊”了起来,并且称呼“亲爱的狼先生”要读出认真申辩和害怕的语气。 试读,指名分角色朗读。 过渡:狼两次找碴儿想吃掉小羊,都被小羊理直气壮地反驳了,狼不甘心,又怎么样了?学习第6段。 5.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 (2)想:狼第三次找了什么借口了?它又是怎样做的? (先是骂小羊,又找的借口是:“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狼这时是: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并且向小羊身上扑去。) 理解: 龇着牙:把牙露出来。 逼近:气势汹汹地,一步一步地靠近。 嚷:喊叫的意思。 (3)指导读: 要读出狼凶狠的样子。 试读,指名读,全体读。 (三)总结。 狼想吃掉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无中生有,没事找事,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 (恶人总是蛮不讲理的,我们不要上当,不怕,去斗争,我们要看清它们的嘴脸。)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发散思维,继续想故事。 狼向小羊扑去,结果怎样呢?请同学想一想说一说。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复习词语。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作业。 三、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词语。 1.抽读词语卡片。 2.重点说词语易错的地方。 3.听写词语。 4.互相判,订正。 (二)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1.三人一组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指导作业。 1.组词。 战( ) 补( ) 秋( ) 怜( ) 站( ) 扑( ) 伙( ) 岭( )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读给的字。 ③比较每组字相同地方是什么,不同地方是什么? ④口头组词。板书。 ⑤齐读一遍。 2.选字填空。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老师讲做的方法。 ③指名读句子,想选哪个字。 ④指名读、说。老师板书。 ⑤齐读。 3.照样子填空。 例:水是从上游流到下游的。 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所以(小羊不会弄脏狼喝的水。) 步骤: ①读要求,理解意思。 ②讲例子,明白意思。 ③让同学做题。  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它的坏话。小羊去年还没有生下来。所以( )。 4.把下面错乱词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爱 长江 我 黄河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里 棉花 有 和 大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做练习。       课堂练习设计     课外练习设计 1 给本文生字组词造句 2 完成同步 3讲故事《狼和小羊》   板书设计 10 狼和小羊 找碴儿  讲道理 (蛮不讲理) (温和善良)   教学反思                

篇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狼和小羊》教案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揭示课题,联系学生原有认识,说说对狼和羊的了解。然后引导自读课文,读完后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狼和小羊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二、从理解“借口”入手,理清课文脉络

1.理解“借口”的意思。

方案1: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借口”一词。

方案2:从课后习题1中引出“借口”一词。

方案3:在教师小结学生发言时提出“借口”一词。

2.引导比较“借口”与“理由”。

方案1: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理由”,那就顺势讨论:把狼找“借口”要吃小羊改成狼找“理由”想吃小羊行吗?为什么?

方案2:如果有学生说“借口”就是站不住的理由,那就直接转入下一个学习步骤。

3.朗读课文,理请课文脉络,讨论: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哪些借口?

三、划出小羊说的话,练习朗读,用自己的话反驳狼找的借口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反驳——鼓励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说法说,促成从课文语言到个性化语言的转换0

1.你可以找出哪些理由来说明狼说小羊把他喝的水弄脏了是个借口?——除了课文上说的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理由,如:小羊是在那里喝水,又不是在那里玩水,怎么会把水弄脏呢?(这里可结合进行反问句的练习。)再说,狼其实根本不想喝水,而只是想吃小羊,说小羊弄脏了河水是故意找事儿。

2.狼说小羊去年在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为什么说这也是个借口?(班级基础比较好的话,可以请学生用上“难道”加以反驳——帮助学生掌握反问句的又一种说法。)

3.第三次狼不想再争辩了,可怜的.小羊也没有来得及再争辩——可我们不能就这么便宜了可恶的狼,来,让我们来反驳狼找的又一个借口!(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完成与角色变换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

估计学生大致会说:

①你凭什么说羊爸爸在背地里说你的坏话?

②别瞎说,羊爸爸根本没有在背地里说你的坏话!

③要是羊爸爸在背地里说你的坏话的话,那你也不应该吃小羊,要吃就去吃羊爸爸。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

例如,第三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人表示赞同,可组织讨论:要是真的羊爸爸在背地里说狼的坏话,那狼是不是就应该吃羊爸爸?让孩子体会:狼做了那么多坏事,别人说他坏,是理所应当的;要人家不说你坏,你就别干坏事嘛!

四、训练分角色朗读

1.三人一组,分旁白、狼、小羊练习朗读。

2.二次组合,两人一组,直接对话。

3.自我设计,表演朗读。

(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水平;设计表演,培养创造能力。)

五、发散填空,理解寓意

( )( )( )的小羊

( )( )( )的狼

能填几个就填几个,看谁填得又多又合适。

(训练发散思维,引导多角度理解寓意。)

六、结尾补续,读写结合,发展思维,加深理解

1.导讲,课文写到狼“向小羊扑去”就没有了,结果到底怎样呢?谁能把故事再讲下去?

2.补充角度,打开思路。估计孩子会想出各种办法来惩罚狼,不想让羊死去,教师有必要补充:小羊被狼吃掉的可能也是存在的,要是小羊真的被狼吃了,大家会怎么做?

3.读写结合。(自选一个内容。)

(1)选一种故事的结尾写下来。

(2)对狼(或小羊)说几句话。

篇3:小学语文第三册《狼和小羊》教案

小学语文第三册《狼和小羊》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贴图(狼,小羊)这是什么动物?喜欢它们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记得学过什么样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那么《狼和小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大家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2、同桌读生字,纠正字音。记忆“溪”。

3、默读,标好自然段序号。

4、指名分段读课文,自我评价。

5、看电视画面: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狼想吃小羊,三次找碴儿,“找碴儿”什么意思?(故意找借口)每次是怎么找碴儿的?

2、找到第一次,读一读,告诉了什么?“故意”一词去掉行不行?为什么?怎样读出狼找碴儿的语气?小羊怎么读?练读,指名读,同桌分角色读。它俩谁说得有道理?为什么?指名把狼和小羊图贴在小溪的两边。

3、自读第二次对话。练读,分角色读,讨论,画出句子: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读一读,你想说什么?狼两次找碴儿,都被小羊反驳掉了,狼会甘心吗?

4、看图后,自己读一读,表演一下此时狼第三次找碴儿的样子。指名读,齐读。

5、分角色朗读,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四、学习总结全文:

狼想吃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可是小羊虽然温和善良,据理力争,但却毫无用处,通过这个[寓言,你知道了什么?(像狼这样的'恶人坏人总是蛮不讲理的,我们不要怕,不要上当,要看清他们的嘴脸,和他们巧妙斗争。)

五、扩展训练:

你希望小羊被吃掉吗?那结果会怎样?你设想一下。

六、戴头饰表演

篇4:五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嫦娥奔月

五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嫦娥奔月(初稿)

学  科   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 郭 哲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五年级 语文教师   课 题   10嫦娥奔月(第一课时)   三  维   目 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 2、学会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美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嫦娥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师:学生质疑,讨论释疑 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读、思、议、演相结合。   教  学   准  备       搜集民间故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当你在晴朗的夜空里凝视那皎洁的明月时,一定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遐想。据说在美丽的月亮上有一座广寒宫,里面住着一位美丽的仙子,她叫嫦娥。她为什么会住在月亮上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2、解题。 (强调“奔”读第四声。) 二、初读感悟。 1、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批画圈点并思索: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 2、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3、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卡片,认读词语。 威逼 周旋 敬重 奸诈 贪婪 接济 企盼 迫不及待 (2)指名说说部分词语的含义。 敬重:恭敬尊重。 奸诈贪婪:虚伪诡诈贪得无厌。 迫不及待:急切得不能再等待。 (3)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1、2)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九个太阳。 第二部分:(3---6)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吃苦,吃下了仙丹,飞到月亮上去了。 第三部分:(7、8)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4、学生小组讨论给三个部分分别列一个小标题。 三、再读课文,质疑释疑。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小组内交流探究,教师巡视。 3、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点拨。 4、学生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指导要点。 3、学生描红。 五、课堂延伸。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千百年来流传着许多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只是其中关于月亮的一个传说。课后去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你一定能从中领悟到许多新的东西。 二次备课   课  堂   练 习  设  计       1、描红本课生字。 2、听写生字词。       课 外   作 业   设 计     1、完成本课拼习本。 2、读读神话故事。         板  书   设  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获赠仙药 逢蒙威逼  误吞仙药 飞向月宫  企盼团圆       教  学   反  思       参  考   资  料       教学参考书       学  科   语文(第九册) 主备教师 郭 哲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五年级 语文教师 课 题 10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三  维   目 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 2、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神奇、美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嫦娥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师:学生质疑,讨论释疑 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  学   准  备          教学挂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  激情导入。 在中国的民间经常流传着嫦娥偷吃仙药上天的故事,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十课《嫦娥奔月》。 二、精读感知课文 (一)精读感知1-2节 1.指名读课文这两节。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两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 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 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这部分。  (二)、精读感知“奔月”部分 1.默读课文第3-6节,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 嫦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 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 “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最后部分 1.轻声自由读课文最后小节。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 (“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 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二次备课   课  堂   练 习  设  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婪( ) 辉( ) 箱( )  值( ) 梦( ) 挥( )  霜( ) 直( ) 2.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悠悠 : 碧蓝碧蓝  : 3.朗读课文。       课 外   作 业   设 计     1、  完成本课拼习本。 2、  继续读神话故事。     板  书   设  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  力大无比   逢蒙  奸诈贪婪   嫦娥  心地善良       教  学   反  思       参  考   资  料       教学参考书  

篇5:二年级组语文教案练习4

二年级组语文教案练习4 (初稿)

学科 语文第三册 主备教师 刘兰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练习4   教学目标 1、认识大写的数字,并学习填写汇款单。 2、熟记四条成语并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 3、观察一幅“买文具”的图画,练习说话。 教学重难点 1、填写汇款单 2、看图说话,训练学生观察、表达、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学习字词句 1、辨认大写字母 2、描红 3、练习(1)根据教材所创设的.情景学习填写汇款单 (2)用大写字母填写汇款单 4、反馈。 二、学写铅笔字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热 盘 想”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热”。 出示“想”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想 盘”。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审题。 2、指导。 (1) 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读。 (3) 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4、反馈。 二、读名人名言。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名人名言。 (2)指名试读。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名人名言。 (4)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练习背诵,指名试读。 4、反馈。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审题。 二、指导。 1、指导观察图片,回答: 小明来到百货文具店,他是怎样和售货员阿姨对话的? 2、引导学生想象阿姨会怎样说怎样做。 3、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分角色练说,相机指导。 (2)同座位练说。 (3)请表演得好的学生上台表演,引导学生评议好在哪里,指出不足之处。 (4)同座位再次练说。 (5)请班上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学生表演。     课堂练习设计             课外练习设计 1完成同步练 2自己去文具店买文具,实际操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6:二年级组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二年级组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初稿)

学科 语文第三册 主备教师 刘兰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练习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写字训练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法 教学准备 字典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 亮 兔”3个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课堂练习设计 查字典   课外练习设计 与父母进行查字典比赛的小游戏   板书设计 音序查字法 音序:生母中的.第一个大写字母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第三册 主备教师 刘兰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2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熟记成语和古文  2说话训练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法  教学准备 挂图 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课堂练习设计     课外练习设计 完成同步第一二三四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第三册 主备教师 刘兰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练习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问路 (综合性学习,提高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口语训练 指导说话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法 表演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好中差生都要考虑到)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课堂练习设计 设情境,指导说话   课外练习设计 1.  完成同步第五题 2.  熟读练习3中成语与古文,预习第8课   板书设计 看图写话:注意观察(按顺序)   注意积累   注意运用写作手法(比喻 拟人等)   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教学反思      

篇7:二上教案 狼和小羊

二上教案 狼和小羊

11、狼和小羊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反问句。 4、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跟狼一样的恶人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是狼三次找碴的经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本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读题)在你们的印象中,小羊有什么特点?狼又有什么特点呢? 过渡:本文中的狼和小羊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后讨论并小结:课文讲了狼故意找碴儿,吃小羊的故事。 2、生读课文。要求:①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②画出生字词。③较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效果:①认读生字、新词。②指名读每一个自然段,纠正读音,注意句中的停顿。 4、重点指导:“啊”在本文中表示吃惊的语气。   “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前一句是反问句,后一句是选择句。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重点指导“争、亲、狼”的字形。 2、巩固 ①  比一比,再组词。 在(  ) 辛( ) 再(  ) 亲( ) ②多音字组词 背bēi( ) bèi( ) 四、作业 描红、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跟狼一样的恶人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抽读生字卡片 二、围绕“找碴儿”理解课文,并指导朗读。 1、出示读“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问:什么叫“找碴儿”?什么叫“故意”? 2、提出分角色精读要求: 同桌一人读“狼”,一人读“小羊”,读课文。读前讨论:应该读出什么语气?为什么? 3、组织班级讨论:狼找了哪些碴儿?为什么说是“故意”的? 4、再次提问:狼故意找碴儿,小羊是怎样对待的呢?(讲理) 5、该怎么读狼和小羊的话呢?为什么? (1)读有关狼的话,要把狼的“蛮横凶恶”读出来。 (2)读小羊的话,要读出小羊的惊讶、善良、温和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评议。 6、出示读“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提问: (1)结果会怎样呢?大家发挥想像来谈谈吧! (2) 小羊说的话有没有道理?(有)既然有道理,为什么又会落得这样的结果呢? 三、总结、并学名言。 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伊索 四、 课堂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五、实践作业 发动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借阅《伊索寓言》。       [板书] 狼和小羊 想吃   狼 小羊 不断“找碴儿”

篇8: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常用知识点

字词:

小溪、喝水、找碴儿、脏、温和、倒流、坏家伙、经常、出生、争辩、坏蛋

重点句子:

亲爱的狼先生,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

狼不想再争辩了,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骂我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篇9: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常用知识点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明白对像狼一样的坏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应该以智取胜。

重点难点

1、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分角色读课文

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短小,内容凝练,角色的神态,动作,对话生动,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寓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选择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悟理的教学方法。

一、读中品味词句,了解角色性格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词语。在理解“找碴儿”这个词语时,我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和语言环境中理解“找碴儿”这一词语的意思。既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渗透其中,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在理解“上游,下游,倒流”这些词语时,我让学生上台贴图片,把狼和小羊送到小溪边来理解,并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贴。体现了新课程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文的重点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抓住这个重点设计提问:狼为了吃小羊一共找了几次“碴儿”?学生回答三次。围绕三次“找碴儿”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通过狼三次找碴儿的神态各是怎样的?抓住“气冲冲、大声、喊道”等词进行分析,刻画狼的凶恶。狼的三次说话中抓住“坏家伙、背地里”等词句进行讲解,来理解狼凶恶,蛮不讲理的性格。抓住“吃了一惊、温和、可怜”等词细细品味,了解小羊善良的性格。为下一步弄懂课文寓意打好基础。特别是在教学小羊第二次反驳狼说的话时,我通过分析理解,让学生体会出小羊此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害怕、委屈、难过等。接着我又把这几个词语加到课文中去引读“可怜的小羊害怕的喊道。可怜的小羊委屈的喊道。可怜的小羊难过的喊道。”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小羊的心情。因为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读出学生自己心里的感受。

二、表演激趣本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

故事形象生动,文中角色性格鲜明,非常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学完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分角色表演,在学生全体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组上台表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更透彻,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参与性。

三、展开讨论,课外拓展,安全教育

1、设计问题:小羊跟狼一次又一次讲道理,为什么狼还往小羊身上扑去?小羊该怎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假如你是小羊,你遇到了这只狼,你会和它讲道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对付它?学生会回答:“因为狼的本性是凶恶的,所以跟它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应该想办法叫猎人来打死它。”“小羊用石头砸死它。”“小羊叫狼去小溪洗手,然后把它推进小溪,自己再逃走。”等等。

2、课外拓展,联系生活,安全教育:对于蛮不讲理的坏人是无理可讲的,只有通过用智慧才能战胜他。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假如遇到了像狼一样的坏人该怎样做,如果有时间可假拟事件进行讨论,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他们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最后,让学生续编故事

小羊的命运到底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狼把小羊吃了,有的说小羊想办法逃走了等。孩子的思维永远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不管他们如何回答都是经过思考后说出来的,都应该给予鼓励。

不足之处

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批评指正,谢谢!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孩子们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讲下这个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孩子会懂这个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通过读,明白道理: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

怎样让孩子明白呢?的办法就是通过朗读。所以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朗读展开的。在揭示课题后,直奔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础,激发孩子的爱憎之情,同时也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带着已有的点点情感,进入课文的朗读中,朗读学习课文,紧紧扣住“找碴儿”这个关键词。首先,理解它,“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那么“故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呢?“故意找碴儿“就是“故意找借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谁对谁故意找碴儿?(狼故意找碴儿),“一共找了几次碴儿?”“每次它都是怎么找碴儿的?”问题的。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学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儿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对话,是指导的另一重点,生动的对话把主人公的特点表露无遗,狼的蛮横无礼,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而又据理力争的特点,与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感情基础再上一个高潮,这时的孩子们,他们的情感是丰富的,这时提出又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呢?此时孩子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俄还是不难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能说的孩子还是挺多的。

另外,柯文最后的省略号,使学生思维的又一拓展,结合学生的心情,提出“你愿意小羊死吗?”孩子们都回答不愿意,“你能想想办法救救小羊吗?”此时的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孩子们的机智是吓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我不禁为这一群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动,那一刻我真的感动了。

篇10: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8 小鹰学飞

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8 小鹰学飞 (初稿)

学  科     语文  (第三册) 主备教师 刘兰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 题 8 小鹰学飞   教 学 目 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时间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  学 方  法 与 手  段 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讲授法               教  学   准  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片。 (1)出示图一: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9  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②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③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④读第四遍,标上自然段序号。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小黑板。 小鹰 跟着 摇摇头 不算 拼命 指了指 急促 总算 鼓起劲 头顶 盘旋 吧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①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②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自由练读。 ④小结: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①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为什么? ③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③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④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鼓起劲,拼命”要重读。 “飞呀,飞呀”要读得慢些。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⑥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理解:“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它会怎样去做? ⑦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黑板上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①教给方法:用熟字换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②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熟字加偏旁:吧(“巴”加“口”);促(“足”加“C”); ②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比较难记。 2、指导写法。 (1)摇、促、吧、指,左窄右宽。 (2)鼓,左右等宽。 (3)算、总,上中下三部分要紧凑。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三、作业。 1、组词。 促(  ) 总(  ) 捉(  ) 想(  ) 2、读一读,再抄写。 跟着 飞行 急促 摇摇头 总算 头顶 盘旋 指了指 3、填空。 小鹰( )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  )……会飞了吧!” 小鹰只好( ),跟着老鹰( )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  ),大山也( )     课  堂   练 习  设  计   第一课时 给生字组词,并用个别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1、口头扩词。 旋( ) ( ) ( )  鼓( ) ( ) ( ) 2、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课 外   作 业   设 计 第一课时 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作业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板  书   设  计   小鹰 老鹰 白云(画)  总算    往上看 高山 (画)  真的   还不算 小树 (画) 已经     教  学   反  思                   参  考   资  料 小学教案与作业设计

篇11: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1 狐狸和乌鸦

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1 狐狸和乌鸦 (初稿)

学科 语文第三册 主备教师 刘兰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课题 11 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  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重难点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 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表演法,读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狐狸和乌鸦的头饰,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了解读书情况。  ①谁敢说自己读得最好?请读一读。  ②谁能诚实地说自己读得不太好?站起来读一读,请大家帮助你读好课文。  3.再朗读课文,思考: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①谁能用3-5句话说一说发生的事情?  ②谁能用1-2句话说一说发生的事情?  4.让学生质疑问难。  (三)创设情境,感悟意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①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指认“窝”“洞”,理解“窝”“洞”“邻居”。  2.学习第2、3自然段。  ①既然是邻居,就应该好好相处。狐狸是怎样发现乌鸦的肉的?又是怎样想把肉弄到手的?请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②谁愿意说一说思考的结果?  ③哪句话写乌鸦心里高兴?找出来读一读。它高兴什么?  ④狐狸看见乌鸦叼着一片肉,它想到了什么?是从哪句话上看出来的? 3.学习第4-7自然段。  ①狐狸是怎样哄骗乌鸦的肉的?请听录音,数数狐狸对乌鸦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都说了什么?  ②指名读狐狸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想一想狐狸为什么这样问?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③第三次,狐狸又说了什么漂亮的话,使得乌鸦竟得意地唱起歌来?  联系实际情况想想,狐狸说的这些话和事实一样吗?是一些什么样的话?  ④教师小结狐狸对乌鸦说的三次话。一个同学扮演狐狸,一个同学扮演乌鸦表演课文内容,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⑤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结果。  (四)感悟寓意,想象创新。  1.请说一说学习本课后的想法。  2.同学们,乌鸦被骗走肉后它会怎样想?你们想对乌鸦说些什么话?  3.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 2、能感受原奉承话常驻骗上当,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想得到的东西。  3、会给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运用句式和标点符号; 2、难点:能读出狐狸的不同语气;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关键:抓关键词句体会,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头饰等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词语。 hu li wu ya yu mao sang zi  (  ) (  ) (  ) (  ) ma que  tai tou niao wo  yi pian rou ( )( )(  ) (  ) 2、选择其中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词语的多少) 二、读议课文2-3自然段 是呀,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围绕着一片肉而展开的。 1、出示图片:谁能看图说说乌鸦和狐狸对这片肉各有什么表现?(让生自由说) 2、文中哪几自然段就在写这幅图意?(2-3)自由读2-3自然段,想想分别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3、练习朗读。 此时此刻,乌鸦会怎么想?狐狸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让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 三、精读4-7自然段   乌鸦想保住肉,而狐狸却想骗取这片肉,它们各有什么表现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最想读的部分4-7自然段。 1、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提纲学习讨论。 小组学习提纲 (1)读读4-7自然段,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 (2)议一议,你对这只狐狸有什么看法,并说明理由。你对这只乌鸦又有什么看法呢? (3)想想狐狸说的话和乌鸦的话应该怎么读,并试着读一读。  2、集体反馈。 (1)面对乌鸦口中的肉,狐狸说了些什么? (出示狐狸说的三次语言)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各抒已见) 适时小结:狐狸这种使人听 高兴,讨好别人的话又叫--花言巧语或甜言蜜语。 这三次语言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议--自由读--指名读--小组比赛读) (2)对狐狸的讨好,乌鸦各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出示乌鸦反应的三句话)谈谈对乌鸦的看法。 提示:乌鸦前两次不叫,到了第三次怎么叫了呢?(爱听好话)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3、引出结果。正因为乌鸦爱听好话,所以它嘴里的肉就“掉”了下来,反被狐狸“叼”走了。(掉、叼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板书:掉 叼 4、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完成练习:ai ting hao hua ,rong yi shang dang 。 ( ) 5、分角色朗读。 四、表演课本剧。 1、学生自由组合,每组三人,进行试演。 2、指名三人上台表演,其余当观众评议。 五、练习A:1、加标点: “您好( )亲爱的乌鸦( )” “亲爱的乌鸦( )您的孩子好吗( )” “您的羽毛真漂亮( )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您唱几句吧( ) ”  2、自己再编三句狐狸讨好乌鸦的话。 B:只做第(1)题。       课堂练习设计     课外练习设计 1 给形近字组词并造句 2 做乌鸦和狐狸的课件 3 完成同步 4 讲故事《狐狸和乌鸦》   板书设计   11 狐狸和乌鸦 亲爱 没有回答   爱听好话 赔笑脸 看了一眼    上当受骗 羽毛,嗓子 非常得意   教学反思            

狼和小羊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教案

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知识点

狼和小羊童话故事

《狼和小羊》说课稿

狼和小羊读后感

《狼和小羊》教学教案设计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

《狼和七只小羊》读后感

狼和小羊的作文

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狼和小羊(合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二年级组语文教案 10 狼和小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