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悔的边缘阅读题答案(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雩图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悔的边缘》原文阅读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地铁站台仿佛一个巨大的鱼缸,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上的售卖员。他心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他这样的年纪,加上他的教养,以及他性格中的一种执拗,使他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产生一种感叹,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怎么增加那么多戒备?连问路也要再三验证才能确信吗?同时又产生出一种冲动,就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个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总的来说,大概是无比惊讶。他就对年轻人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如果没人带路,那可能就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嚅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又微笑告知:“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跟我走吧。”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就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而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了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谁都得从这儿过呀……”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你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栏,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刹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别跟着我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里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那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虽然规定车子到了出口一定要停下来,看清没有路人才能开出,可是如今就有那财大气粗的人,车子猛地往外冲,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我正好路过……那开车的还骂那民工不懂城里的规矩……所以,你头回往那走,要特别小心!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它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那钱包里究竟有些什么,他还没机会检看。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十二分的善意……这世界上还真有善吗?真有信任吗?甚至会相信他这样的一个生命?……一种浓釅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9.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悔的边缘”具体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5字)(3分)
10.老人当初为什么那么主动热心给小伙子带路,后来又离开了?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1.结合语境分析比喻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一句照应的比喻句,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请根据上下文想象描绘年轻人当时心里的“松”和“紧”的具体情状。(可描写神态、心理、语言等,4分))
13.阅读以下链接的材料,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材料一:佚名《天职》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偷夜里到海尔曼大夫的诊所偷窃,因被氧气罐绊倒摔断了大腿,海尔曼大夫连夜替他做了手术,并帮他彻底治好了病才交给警察,使小偷感激得五体投地,并当场表示了悔改之意。
材料二:报纸上曾登载过这么一件事,一位父亲千辛万苦为儿子筹足了上大学的学费,不慎在途中被跟他们聊得很投契的小伙子偷走了。父亲凭着在聊中对那小伙子的'了解,认定他偷钱是有苦衷的,一连几天到被偷钱的地方用纸与那小伙子沟通,再三表明对小伙子的信任,恳请小伙子把钱还给他解燃眉之急。结果,那小伙子真的把偷去的钱寄回给他,并说明是被他的信任所感动。
14.老人的善良关爱使偷了他钱包的年轻人产生了悔意,想还钱包又犹豫不决。10.热心带路是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2分)后来离开是为了尊重小伙子的隐私。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善良、热情、善解人意的人。(意近则可)
15.照应的比喻句是:穿过江鲫般的人流。(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地铁站人多的状况,(2分)为后面交待小伙子窃老人钱包创设了环境(埋下了伏笔)。12.松:年轻人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嘀咕道:“终于把他甩掉了。”(2分)紧:这老人真是世上少有的好人,他对我这么好,我却偷了他的钱包,太没人性了。(2分)(答案多元,只要切合文意即可)
16.由文中和材料看到,人是有良知的,天性并不坏,只要用亲善、关爱、信任去打动他们,即使是走上邪路的小偷,也有可能会被感动而幡然醒悟改过。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加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使更多误入歧途的人早日感化而重新做人。(3分,答案多元,只要扣紧文意材料,又言之有理则可)
《悔的边缘》阅读练习题答案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地铁站台仿佛一个巨大的鱼缸,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上的售卖员。他心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他这样的年纪,加上他的教养,以及他性格中的一种执拗,使他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产生一种感叹,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怎么增加那么多戒备?连问路也要再三验证才能确信吗?同时又产生出一种冲动,就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个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总的来说,大概是无比惊讶。他就对年轻人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如果没人带路,那可能就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嚅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又微笑告知: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跟我走吧。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就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而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了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谁都得从这儿过呀……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你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栏,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刹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别跟着我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里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那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虽然规定车子到了出口一定要停下来,看清没有路人才能开出,可是如今就有那财大气粗的人,车子猛地往外冲,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我正好路过……那开车的还骂那民工不懂城里的规矩……所以,你头回往那走,要特别小心!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它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那钱包里究竟有些什么,他还没机会检看。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十二分的善意……这世界上还真有善吗?真有信任吗?甚至会相信他这样的一个生命?……一种浓釅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9.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悔的边缘具体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5字)(3分)
10.老人当初为什么那么主动热心给小伙子带路,后来又离开了?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1.结合语境分析比喻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一句照应的比喻句,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请根据上下文想象描绘年轻人当时心里的松和紧的具体情状。(可描写神态、心理、语言等,4分))
松:
紧:
13.阅读以下链接的材料,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材料一:佚名《天职》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偷夜里到海尔曼大夫的诊所偷窃,因被氧气罐绊倒摔断了大腿,海尔曼大夫连夜替他做了手术,并帮他彻底治好了病才交给警人,使小偷感激得五体投地,并当场表示了悔改之意。
材料二:报纸上曾登载过这么一件事,一位父亲千辛万苦为儿子筹足了上大学的学费,不慎在途中被跟他们聊得很投契的小伙子偷走了。父亲凭着在聊中对那小伙子的了解,认定他偷钱是有苦衷的,一连几天到被偷钱的地方用纸与那小伙子沟通,再三表明对小伙子的信任,恳请小伙子把钱还给他解燃眉之急。结果,那小伙子真的把偷去的钱寄回给他,并说明是被他的信任所感动。
启示:
参考答案:
9.老人的善良关爱使偷了他钱包的年轻人产生了悔意,想还钱包又犹豫不决。
10.热心带路是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2分)后来离开是为了尊重小伙子的隐私。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善良、热情、善解人意的人。(意近则可)
11.照应的比喻句是:穿过江鲫般的人流。(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地铁站人多的状况,(2分)为后面交待小伙子窃老人钱包创设了环境(埋下了伏笔)。
12.松:年轻人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嘀咕道:终于把他甩掉了。(2分)紧:这老人真是世上少有的好人,他对我这么好,我却偷了他的钱包,太没人性了。(2分)(答案多元,只要切合文意即可)
13.由文中和材料看到,人是有良知的,天性并不坏,只要用亲善、关爱、信任去打动他们,即使是走上邪路的小偷,也有可能会被感动而幡然醒悟改过。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加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使更多误入歧途的人早日感化而重新做人。(3分,答案多元,只要扣紧文意材料,又言之有理则可)
《悔的边缘》阅读理解答案
悔的边缘
刘心武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地铁站台仿佛一个巨大的鱼缸,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上的售卖员。他心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他这样的年纪,加上他的'教养,以及他性格中的一种执拗,使他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产生一种感叹,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怎么增加那么多戒备?连问路也要再三验证才能确信吗?同时又产生出一种冲动,就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个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总的来说,大概是无比惊讶。他就对年轻人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如果没人带路,那可能就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嚅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又微笑告知:“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跟我走吧。”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就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而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了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谁都得从这儿过呀……”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你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栏,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刹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别跟着我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里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那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虽然规定车子到了出口一定要停下来,看清没有路人才能开出,可是如今就有那财大气粗的人,车子猛地往外冲,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我正好路过……那开车的还骂那民工不懂城里的规矩……所以,你头回往那走,要特别小心!”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它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那钱包里究竟有些什么,他还没机会检看。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十二分的善意……这世界上还真有善吗?真有信任吗?甚至会相信他这样的一个生命?……一种浓酽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15.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悔的边缘”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16.老人当初为什么那么主动热心给小伙子带路,后来又离开了?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17.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一句照应的比喻句,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阅读以下链接的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材料一:佚名《天职》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偷夜里到海尔曼大夫的诊所偷窃,因被氧气罐绊倒摔断了大腿,海尔曼大夫连夜替他做了手术,并帮他彻底治好了病才交给警察,使小偷感激得五体投地,并当场表示了悔改之意。
材料二:报纸上曾登载过这么一件事,一位父亲千辛万苦为儿子筹足了上大学的学费,不慎在途中被跟他们聊得很投契的小伙子偷走了。父亲凭着在聊中对那小伙子的了解,认定他偷钱是有苦衷的,一连几天到被偷钱的地方用纸与那小伙子沟通,再三表明对小伙子的信任,恳请小伙子把钱还给他解燃眉之急。结果,那小伙子真的把偷去的钱寄回给他,并说明是被他的信任所感动。
参考答案:
15老人的善良关爱使偷了他钱包的年轻人产生了悔意,想还钱包又犹豫不决。
16 热心带路是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2分)后来离开是为了尊重小伙子的隐私。(2分)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善良、热情、善解人意的人。(2分)
17 照应的比喻句是:穿过江鲫般的人流。(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地铁站人多的状况,(1分)为后面交待小伙子窃老人钱包创设了环境(埋下了伏笔)。(1分)
18 示例:由文中和材料看到,人是有良知的,天性并不坏,只要用亲善、关爱、信任去打动他们,即使是走上邪路的小偷,也有可能会被感动而幡然醒悟改过。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加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使更多误入歧途的人早日感化而重新做人。
刘心武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所以并不在意,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的售卖员。他心想,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个人性格中的执拗,使他在短短几秒钟里产生一种冲动,就是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见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就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临时多出许多栅栏,如果没人带路,那就可能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蠕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微笑告之:“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也算是退休后平淡生活里的一桩小小乐事吧。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您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阵,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煞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你头回往那儿去,要特别小心!”
阳光下,一个矮胖的花甲老人,一个身材颀长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目光交接着。两个人心里都涌动着很多想法,却都无法弄明白对方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年轻人朝老人点下头,含混地道谢,转身往大厦那边走去。老人为了不干扰那年轻人,就且不回家,往另一岔路走去,那边有个公共绿地,他想去那里散散步也好。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他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人,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了十二分的善意……他的行窃史还很短暂,为使自己的行为跟还没泯灭的良心不至于激烈冲突,他总对自己说:这世道哪有什么真正的同情、善意与信任?……一种浓酽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他还是觉得以他个人的遭遇而言,像这位老人这样的社会存在还太少,他还不能放弃他的报复心理……
那花甲老人是在绿地长椅上坐下休息时,才发现自己丢了钱包的。那个声称要去三益大厦的年轻人,自然立即成了他心中的疑犯。他把整个过程细细回忆了一遍。他心中旋出丝丝悔意。难道无私助人在眼下的世道里是一种奢侈甚至痴愚?难道世道已发展到不可以信任任何一个陌生人?他的心思也一直在悔的边缘徘徊。当他往家里走去时,他这样想,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断定是那年轻人偷窃了自己的钱包,以后把钱包保护得更好就是了;他以十二分的善意去帮助陌生人并没有错,这样的事情过去倒是做得太少了……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中对年轻人的眼睛描写较多,如“眼里充满复杂的表情”,“复杂”是因为他很惊讶、很忐忑、很惶恐,不知老人叫住他是何意图,担心偷钱包一事败露。
B.“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蠕动着”,这表明此时他颇感意外--老人不但没有发现钱包被偷,反而热心带路,于是深受感动、欲言又止。
C.“阳光下”,老人与年轻人“站在那里,目光交接着”,这一处描写犹如特写镜头,令人过目难忘;“年轻人的心”“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妙用比喻,形象生动。
D.小说以老人的心理活动作结,非常明确地提示我们:为了让年轻人彻底悔改,为了让
社会风气得以净化,增加社会的人际温暖,人们应付出更大的善意,做出更多的善行。
E.小说标题拟得很是精妙,既对应情节、点明主题,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 空间。如果改
成“悔”,那就不够妥当且大为逊色了。
8.小说在刻画人物时,除运用神态描写外,还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试举例说明。(4分)
9.文中年轻人“悔”的是什么?结果如何?花甲老人“悔”的又是什么?结果又如何?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6分)
答案:
7.(5分)AE(选E给3分,选A给2分,选D给1分,选D给1分,选B、C不给分)
【解析】D项,“非常明确地提示”不当,应是一种含蓄的暗示。B项,“深受感动”表述不当。C项,“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8.(4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如“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谢谢啦,您自便吧……”等。
9.(6分)示例:年轻人为偷一个善良、热情的老人的钱包而“悔”(为良心泯灭而“悔”或为欺骗老人而“悔”)。结果:他没有因遇见一位信任、善待他的老人而改变报复社会的心理。(3分)花甲老人后悔不该信任陌生人,不该无私助人(不该不设戒备心理)。结果:他认为善意助人没有错,今后要多做,还是应信任陌生人。(3分)
[悔的边缘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8.简要概括选文回忆了母亲生前的事情: (2分)
9.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2分)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作者“永久的悔”和复杂的感情的一项是( )(2分)
A.离开家乡,离开母亲,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实现迎养母亲。
B.深切怀念母亲,觉得对不起母亲,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C.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D.母亲死后,永远失去了尽孝的机会。
11.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句中作者“难解”是因为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理解母亲生活的辛酸悲苦,“易解”是指年长后终于明白了因为家境贫困,儿子远离,母亲受尽苦难,所以无从笑起。
B.②句反映了母亲既希望孩子到远方去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但又牵挂孩子,希望他留在自己身边的矛盾心理,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和思念。
C.③句表明由于儿子始终不回家,母亲思念过度而含恨离开了人世。
D.④句作者认为回报母亲的爱是至高无上的,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浓厚感情和做儿子未能尽孝的自责心情。
12.你认为你的父母爱你吗?请列举事例谈谈你的感受,并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打算怎样和父母相处呢?(4分)
答:
8. 一直生活在贫困中;日夜思念,盼望儿子归来
(2分)
9.( “懵懵懂懂” )→( “理解不深刻” )→“逐渐理解了”→( “暗下决心” )→立下誓言→( “ 迎养母亲” )(2分)
10.( C )(2分)
11.( C )(2分)
12.略(4分)
悔
张桂清
忍无可忍的关成山,在医院分诊台前猛然高喊起来:“什么三甲医院啊,纯粹蒙事儿……”
一位穿白大褂的中年女士,噔噔噔跑来了:“先生,我是护士长,我跟您说啊,刘大夫路上撞车了——”
“撞车?撞死没有哇?”关成山一听这话,火更不打一处来了,“要是没撞死,赶紧派急救车去呀!”
“您,怎么说话呢?”
“我,我说的都是实话,没瞎说。”关成山一指小护士,“她说刘大夫早就给人诊病了。让我等,一直等到现在啦……”
关成山如此发飙,也难怪。
不到凌晨五点,他就来这儿排队挂号了,为的是挂专家刘素珍的号;八点钟诊病,都八点五十了,仍没见她的人影儿;护士小柳呢,一直糊弄他。这会儿,又听护士长说专家出了车祸,岂能不生气?
护士长看看满脸通红的小柳,只好说:“您挂的第一号是吧?给您转诊别的医生,也姓刘,也是专家……”
“行。”
关成山不管这些,心说只要能瞧老伴儿的病就行。
电话铃忽然响了,护士长一接电话就愣了:“不用了,那……好吧。”
其实就在关成山大喊大叫那会儿,恰巧刘素珍大夫进来了,恰巧还就听见了“撞死没有哇”那句话……她头一低,抹着泪水匆匆走了。
护士长倒看得真切,心想别再激化矛盾了,所以建议关成山转别的医生来看病——这个办法,也是缓和医患关系没办法的办法。
刘素珍大夫却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不用转诊——护士长知道她的脾气,只好同意。
关成山一往里走,护士长赶紧给刘素珍打电话:“刘大夫,我已经跟那老先生说了转诊啦,将错就错得了。您要一说实话,他又得怪我们编瞎话了……”
关成山领着老伴儿,进了二号诊室,见女大夫容貌清秀,就是嘴的左侧长了颗痦子,眼睛还有点儿红。
当下,他心里就想:有啥烦心事儿?却没好意思张嘴问。
“您请坐,先说说病情吧。”
“我们那儿的医院,说她得了腔隙性脑梗死,头晕,还吐,让我们照了片子。您是专家……”
关成山随即把片子递给了刘大夫。他带着老伴儿来此,就为验证一下当地医院看得准不准。
“没错儿……给您老伴儿吃的施慧达和阿司匹林、立普妥,都没问题。”
“听说核磁共振——”
“这个不用……您注意这几点就行了:按时吃药、饮食清淡、适度运动,还有,就是别生气——”
“还说呢,我和老伴儿刚跟她们生了一肚子气……”一提起这事儿,关成山和老伴儿仍有些气呼呼。
“我说呀,主要是这位误了上班的医生不好,我,向你们道歉——”
“您道歉?”
“噢,是这样,我代表她和她们向您道歉。”
“您这态度多好哇!有病,立马也会去掉三分。”
关成山又问要不要开点药,刘大夫立即说:“您开药刚一周时间,不能开了,有规定;开新药?没必要啊……”
病人想照片子,这专家却劝你甭做……都说医院“宰”病人,也不都是这样啊。关成山领着老伴儿下楼,边走心里边琢磨,不料与一个人撞上了。
“嘿!是你呀,老弟。”
被关成山称为老弟的是医院办公室主任,是他的同乡,名叫关成悦。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关成山立即诉起苦来:“这个刘素珍啊,还专家呢!另外那位刘大夫,比她强百倍了啊……”
关成悦不着急,等他说完了,才问他夸的大夫叫啥。
“姓刘,你看看病历本儿——我是老花眼。”
“刘素珍,就是刘素珍啊——那人面貌清秀,嘴这儿有个痦子,对不?”
“嘿!这是为啥呀?”
“老兄啊,你听我说……”
老弟的一番说道,让关成山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刘素珍是医院也是市里的模范,其父前几天去世,昨天刚从湖北老家奔丧回来,今儿开车出了点儿意外——万幸的是,双方均无大碍。她老父是村医,去世时,村民看病的欠条还有二百多张,一万多块钱呢。出殡那天,全村的人来送行……老父的言传身教对刘素珍影响非常大,刘素珍在工作上兢兢业业,总是为病人着想……
“老兄,我说了这些,可不是为刘大夫辩护啊。”他手一指大厅上的屏幕,“你看,这条微博上的‘寻人启事’,就是为提醒病人杨一帧按时吃药的——这人是急诊后欠费溜号的,没留下地址、电话……提议做这个启事的,就是刘素珍刘大夫!”
“哦。”关成山心中一震。
“老兄,有人喊我呢——我唠叨这些个,就是让你别生气了。”
关成悦走了,关成山没动身儿,他在盘算怎么补救一下这事儿——几经思考,最后决定回去一趟。
二号诊室的门关着,敲半天没人应。这时,护士长闻声走了过来。
“刘大夫去病房抢救病人了,您找她——”
“跟您说一下也成啊。我,我想啊,我刚才,我那话不合适,很后悔呢……”
这些话,令护士长眼圈儿红了:“谢谢您,我,我也替刘大夫谢谢您。”
(选自1月18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关成山在医院分诊台前猛然高喊,听护士长说刘大夫撞车了还问“撞死没有”,可见关成山是一个没有素养的人。
B. 面对关成山的“发飙”,护士长先是真诚解释,又将其转诊别的专家,可见护士长在尽心尽力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C. 关成山带老伴儿看过病后,见到自己的老乡、医院办公室主任关成悦时向他诉苦,想让他处分在自己看来不负责任的刘大夫。
D. 小说注重人物对话描写,并在对话中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如关成山和关成悦的对话,就交代了刘素珍大夫迟到的背景。
E. 这篇有关医患关系的小说发人深省,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患”不信任“医”的现状的忧虑与反思,这也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 小说在刻画刘素珍大夫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
3 关成悦这一形象的出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关成山在文章的最后致以“悔”意,这在现实生活中有何积极意义?请简要探究。
答案:
1 ED
2 ①爱岗敬业:她是医院也是市里的模范,奔丧回来马上开始工作,一心为患者着想;②宽宏大量:面对患者的不理解,她放得下,也不影响工作;③平易亲切:能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情,真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平复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情绪,从而赢得了信任。
3 ①推动故事情节,为下文关成山的致歉做了铺垫;②借助关城悦的言语,交代了刘大夫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关成悦交代的刘大夫的事迹,既丰富了小说内容,又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4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患者对医者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小说中的关成山不信任当地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而到三甲医院进行验证,又不理解刘大夫的迟到,都表现了这一点。但最终关成山认识到了自己做法的不当,经过思想斗争,向医生表达了“悔”意。护士长为此感动得流泪,展现了医生获得患者信任后的欣慰和欢喜。这一“悔”意的表达,让人明白了真正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生关系患者,患者相信、理解医生,只有这样做才能改善医患关系。
《悔的边缘》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理解悬念、对比等手法在塑造情节、刻画人物方面的.作用。
3、树立人与人之间真诚信任和乐于向善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境导入
大家看过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没有?(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视剧。此剧一播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甚至饰演男主人公的演员冯远征走到大街上,也不断有人朝他扔石了。不仅如此,此剧的篇名一时成为人们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甚至在网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信任危机的争论。在如潮的人海中,我们到底要不要信任、帮助陌生人?难道陌生人都是坏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刘心武的一篇小小说《悔的边缘》,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二、多媒体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一位老人热情地为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带路引发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2、读第1----4自然,理清事情发生过程中小伙孑和老人行为或心理活动。
(小伙从侧面撞问路又问别人表情复杂惊讶婉拒不让带路
老人并不在意回答慨叹帮助热情带路理解体谅叮嘱)
3、叙述故事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悬念、对比)
4、悬念的设置有什么作用?
(使故事情节更能吸引人)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5、小伙在老人如此此信任的举动中产生了一种什么心理?(悔)
6、老人知道钱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悔)
7、两人都有过后悔的心理,他们各为什么后悔?(小伙良知示泯奉还钱包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窃)
8、题目能否改为“悔”?和“悔的边缘”有什么不同?
(不能。“悔的边”不仅表现了“悔”,还表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它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碰撞,在两种思想之间徘徊。)
9、在短暂的徘徊后,两人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不悔小伙继续偷窃报复社会老人助人无错多做好事)
10、你怎么看待这两个人最终不悔的行为?
(各抒已见)
11、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态度吗?
(人与人之间应真诚信任、乐于向善)
五、拓展延伸
讨论:湖南岳阳火车站侯车室的治安岗亭旁,树立着这样一块警示牌:不要随意和陌生人说话。并在高音喇叭里广播,此举引起了不少旅客的强烈不满。你怎么看这一社会现象?
六、教师总结
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也提出“性善说”。我想,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相信任、以真诚感化他人,社会才能真正达到文明和谐。
★ 边缘作文
★ 悔作文
★ 边缘作文650字
★ 明日边缘影评
★ 悔叙事作文
★ 悔作文350字
★ 悔作文初一
★ 悔优秀作文
★ 悔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