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铜吊”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
从整体情况看,题量适当,题型较灵活,知识面较广,难易结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充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数据分析
参加考试44人,平均分52.49分,最高分59分,最低分18.5分,平均分与其他班级相差3分,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差距。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第五小题有的同学答得不正确,没有读懂题意,审题不认真,有答错的现象。第十小题个别同学有答错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判断题,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正确率在90%以上,个别学生有失误。此题失分很少,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第二小题有个别同学答错的,知识掌握的太死。
3、选择题,此题学生掌握较好,失分较少,第五小题有个别学生答错,对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
4、简答题,此题大部分学生答得较完整,个别学生答得不完整,有失分现象,概念没有搞清楚,知识掌握不牢。
5、实验题,大部分学生对实验方法掌握能够较好,但一部分学生不会总结,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需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
四、主要存在问题
1、备课不充分,平常不善于观察、思考,判断力差。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
3、实验教学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简答题好多学生答得不完整,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本学科不重视。
五、改进措施
1、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与家长密切配合,对差生进行适当地训练,使之不断巩固和提高。
2、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训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4、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学习《课标》,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爱学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全班应考人数37人,参加考试人数30人。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0%;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50%,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平均分为分。
二、命题评价
本次月考采用的是青龙县教育局小学科学试题库中的第一单元测试卷。总体来看命题题量适度,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说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出自己的答案,但也有个别题答题情况整体上不是很好。现将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剖析:
第一题,我来填一填,即传统的填空题,满分22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5分――18分左右,答错率较高的是第1小题。本题虽然是书本上的内容,但师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造成失分。
第二题,我是小法官(判断题),满分2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6分左右,差错率较高的是第3小题。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擅长飞行,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按常理,即使课本上没有相关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影视节目中也经常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如驼鸟、企鹅等都是不擅长飞行的鸟类,只要学生稍加注意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说明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应强化训练。此外,第10小题的答错率也较高。“自然界只要有动物和植物,人类就能繁衍生息”,本题涉及的是微生物的作用,正确答案应该为“错误”,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判断为“正确”,同样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欠缺。
第三题,我有双慧眼(选择题)。本题满分为20分,学生得分将近50%。究其原因,一是在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没有涉及到多项选择题,所以学生普遍对多选题不知所措,因而造成失分;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在考试时只能乱选一气。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从而造成了明显的失误。如第3小题:“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答案应该为“企鹅、猫头鹰、蜂鸟”,可有许多学生却误把“企鹅”丢掉,错选了“蝙蝠”或“蜻蜓”。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双基,抓住教材重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强化实验教学,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进行实验探究,真正把知识学活、学透。
3、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
4、对学生适当进行考试技巧训练,使他们在答题时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一)优点:
1、试题灵活,绝大部分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同时为师生应对测试指明了方向,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靠机械的记忆,而应该在探究中自主获取,在体验中逐渐内化,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升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单凭说教,而应该尽可能的创设探究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2、试题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
3、试验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①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较弱。②学生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试态度,粗心的现象严重。③学生审题能力不强。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不强。⑤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认识较模糊。⑥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较窄。
2、教师方面:①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简单教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活动的体验。②受期末复习试卷的导向太深,复习不够全面,知识拓展不够,与生活实际脱钩。③实验教学开展不到位,学生相关的动手操作既能欠缺。④思维训练薄弱,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 、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6.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
7、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______.
9、18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
(填写 “顺时针”或“逆时针”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 )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 )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 )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 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 )。
A、B、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狗 B.蚂蚁 C.金鱼
7. ( )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 )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 杠杆 C. 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 )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 )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 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4.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
5.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
6.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
8.广玉兰会掉下黄色的叶子,所以它属于落叶植物------------------( )
9.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以来了 ------------------------------------------( )
10.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
1、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三张纸 四张纸 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 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一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明杠杆的用力情况
(1)的用力情况 _ (2)的用力情况 _____(3)的用力情况
3、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杠杆 火钳(或其他)
2. 2.乳汁 哺乳动物 猫(或其他)
3. 3 大脑 内脏
4.动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5.动滑轮 定滑轮
6.接通
7. 厚度 形状
8.古代生物 太阳
9 奥斯特 顺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2分×10=20分)
1-5 BCCBC 6-10 BBBC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分×10=20分)
1-5 √√××× 6-10 ×√×√×
四、连线题:(1分×10=10分)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4+12+14)
1. 纸的厚度 纸越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分一空 共4分)
2. 老师自主判断,画钩码2分一个 判断用力情况2分1空(共12分)
3. (1)甲和乙(2分) 电流强度(2分)
(2) S(2分) “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或“正负极连接方式”(2分)
(3)电流强度 或 电池个数 (2分) 铁芯的大小 、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1分一个因素,共2分) 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一)优点:
1、试题灵活,绝大部分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新课标提出的“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同时为师生应对测试指明了方向,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靠机械的记忆,而应该在探究中自主获取,在体验中逐渐内化,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升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单凭说教,而应该尽可能的创设探究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2、试题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
3、试验题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二)缺点:1、选择试题内容太多。2、题型类型过于单一。3、实验题形式太简单,形式不够灵活。考察的形式太呆板。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①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较弱。②学生缺乏认真、细致的考试态度,粗心的现象严重。③学生审题能力不强。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不强。⑤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认识较模糊。⑥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较窄。
2、教师方面:①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简单教知识,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活动的体验。②受期末复习试卷的导向太深,复习不够全面,知识拓展不够,与生活实际脱钩。③实验教学开展不到位,学生相关的动手操作既能欠缺。④思维训练薄弱,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全班应考人数37人,参加考试人数30人。优秀人数0人,优秀率0%;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50%,最高分分,最低分分,平均分为分。
二、命题评价
本次月考采用的是青龙县教育局小学科学试题库中的第一单元测试卷。总体来看命题题量适度,难易适中,基本覆盖到所有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50分钟,满分100分,共分为五大题。第一题,我来填一填,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本大题有7小题22空,每空1分,共22分;第二题,我是小法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三题,我有双慧眼,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第四题,我答得最棒,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每小题7分,共28分;第五题,实验我会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值为1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学生答题情况总体上说差强人意,大多数学生能正确理解出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出自己的答案,但也有个别题答题情况整体上不是很好。现将学生的具体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剖析:
第一题,我来填一填,即传统的填空题,满分22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5分――18分左右,答错率较高的是第1小题。本题虽然是书本上的内容,但师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造成失分。
第二题,我是小法官(判断题),满分2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6分左右,差错率较高的是第3小题。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擅长飞行,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按常理,即使课本上没有相关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影视节目中也经常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如驼鸟、企鹅等都是不擅长飞行的鸟类,只要学生稍加注意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说明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应强化训练。此外,第10小题的答错率也较高。“自然界只要有动物和植物,人类就能繁衍生息”,本题涉及的是微生物的作用,正确答案应该为“错误”,但相当多的学生却判断为“正确”,同样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欠缺。
第三题,我有双慧眼(选择题)。本题满分为20分,学生得分将近50%。究其原因,一是在平时的练习与测试中没有涉及到多项选择题,所以学生普遍对多选题不知所措,因而造成失分;二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似是而非,在考试时只能乱选一气。当然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马虎大意,从而造成了明显的失误。如第3小题:“下列动物属于鸟类的是”,答案应该为“企鹅、猫头鹰、蜂鸟”,可有许多学生却误把“企鹅”丢掉,错选了“蝙蝠”或“蜻蜓”。
第四题,我答得最棒(简答题)。本题总分28分,答得较好的是第1、2小题,最差的是第4小题。本题最普遍的问题是学生答题不全面,如第1小题有两个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只把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各列举了3个,却没有回答什么是草本植物、什么是木本植物;第2小题,有许多学生将鸟类的共同特征中的“卵生”丢掉了;第3小题“食物在什么条例上容易发霉”,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漏掉了“温暖”;第4小题,在回答“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哪些有益的地方”时,最好的学生答出了三点,多数学生只答了两点,而有的学生什么也没答出来。
第五题,实验我会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本题分值为10分,学生的得分率却最低,相当多的学生只得了1、2分,而且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得分。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老师对实验教学重视的程度不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二是题目要求与平时的实验报告单格式不尽相同,从而学生无所适从。而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有所欠缺,一个完好的苹果是轻易不会发霉或者腐烂的,而即使是切开的苹果,其腐烂的速度要明显大于发霉的速度;可绝大多数学生选用的实验材料都是完好的苹果,即使真的让他们去完成实验,相信也不会成功的。由此可以看出,自主实验教学应进一步强化,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真正得到加强。
四、教学建议
1、抓住双基,抓住教材重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强化实验教学,引领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各种途径进行实验探究,真正把知识学活、学透。
3、知识的复习巩固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
4、对学生适当进行考试技巧训练,使他们在答题时能够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 、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6.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
7、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______.
9、18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图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
(填写 “顺时针”或“逆时针”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 )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 )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 )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 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 )。
A、 B、 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
A.狗 B.蚂蚁 C.金鱼
7. ( )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 )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 杠杆 C. 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 )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 )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 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 )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
4.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
5.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
6.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 )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
8.广玉兰会掉下黄色的叶子,所以它属于落叶植物------------------( )
9.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以来了 ------------------------------------------( )
10.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
1、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三张纸 四张纸 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 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一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明杠杆的用力情况
(1)的用力情况 _ (2)的用力情况 _____(3)的用力情况
3、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杠杆 火钳(或其他)
2. 2.乳汁 哺乳动物 猫(或其他)
3. 3 大脑 内脏
4.动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5.动滑轮 定滑轮
6.接通
7. 厚度 形状
8.古代生物 太阳
9 奥斯特 顺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2分×10=20分)
1-5 BCCBC 6-10 BBBC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分×10=20分)
1-5 √√××× 6-10 ×√×√×
四、连线题:(1分×10=10分)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4+12+14)
1. 纸的厚度 纸越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分一空 共4分)
2. 老师自主判断,画钩码2分一个 判断用力情况2分1空(共12分)
3. (1)甲和乙(2分) 电流强度(2分)
(2) S(2分) “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或“正负极连接方式”(2分)
(3)电流强度 或 电池个数 (2分) 铁芯的大小 、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1分一个因素,共2分) 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一、填空题(18分,每空1分)
1.放大镜的特点是 、 ,所以也叫 。
2.借助 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是由 构成的。
3.世界是由 构成的,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 。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会伴随一些现象,比如: 、 。
5.在1969年7月,美国的___ ____载人飞船在月球上成功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10月24日,中国的_________探月卫星也发射成功,迈出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重要一步。
6.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7.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 。
8. 当今世界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等。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近视眼镜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 ( )
2.瓦楞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强是因为它靠改变纸的形状来增加了厚度。 ( )
3. 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这跟它翅膀的构造有关。 ( )
4.荷兰的胡克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 )
5.微生物和动植物一样也能进行繁殖、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 ( )
6.纯铁锈是能被磁铁吸引,但不能导电的。 ( )
7.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 )
8.大熊星座的主要特征是北极星,小熊星座的特征是北斗七星。 ( )
9.宇宙太遥远,太神秘,对它的探索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学生的任务是先学好知识,将来有机会再去关注。 ( )
10.填埋场填满垃圾后,既可以在上面修各种建筑,也可以种各种植物。 ( )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 自行车上综合利用了( )等机械原理。
A、斜面、轮轴 B、杠杆、斜面、轮轴 C、杠杆、滑轮
2.月球有许多不同于地球的特征,以下不属于月球特征的有( )(多选)
A、有环形山 B、没有水 C、生活着许多的生物 D、没有生命
E、有引力 F、温差变化不大 G、会发光
3.对生活中的一些垃圾,带有( )标志的是可以被回收并重新加工利用的。
A. B. C.
4.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食盐 B、玻璃 C、碱面
5.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 )放大镜的看到的视野最大。
A、 B、 C、
6.食物滴上碘酒后,变蓝色,说明食物中有(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7. 9月中国神舟七号飞船上的宇航员( )实现了“太空漫步”。
A、翟志刚 B、刘伯明 C、景海鹏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宙在膨胀 B、恒星是运动的 C、光年是时间单位
9. 污水需要经过( )处理再排放到自然水域。
A、沉淀、过滤、消毒 B、消毒、沉淀、过滤 C过滤、消毒、沉淀
10. ( )是从源头是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A.焚烧 B.填埋 C.减少丢弃
四、连线题(8分)
1.请用线连接相应的月相。(3分)
十五 廿二 初八
2.垃圾通常采用焚烧、填埋的方法来处理。一般的垃圾填埋场是否有效呢?我们来做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模拟实验。(把实验中各部分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5分)
细石子、河沙 填埋的垃圾
清水 地下水
浸过墨水的纸巾 土层
喷水 地下水被污染了
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了 下雨
五、实验题(18分)
1、显微镜(6分)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
(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
2.画图: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 前后,在下图中画出月食时月球的位置。(2分)
3、铁生锈实验(10分 ),如图所示: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甲 乙 丙
(1)甲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
丙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 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 和
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 和 共同作用的原因。
(4)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两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A、 B、 C、
六、实践应用:(16分)
1、在某一建筑工地的一角,碎砖头,破瓦片,吃剩的饭,用完的电池,喝过的酒瓶、扔掉的药品,塑料袋,腐烂的蔬菜等垃圾随处可见!(10分)
(1)如果这些垃圾就这样堆放着,你认为会造成哪些环境问题呢?请至少写出两点: 、 。
(2)请你将上述垃圾分类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2、针对我过现在的淡水资源情况,请你制订一个节约用水的计划。(至少写3条)(6分)
(答案)
一 、填空题:(18分,每空1分)
1、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 2、显微镜、细胞 3、物质、变化
4、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颜色改变 5、阿姆斯特朗、嫦娥一号
6、太阳、水星 7、月相 8、大气污染、白色污染
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B 2、CFG 3、C 4、B 5、B 6、C 7、A 8、C 9、A 10、C
四、连线
1、(3分)
十五 廿二 初八
2、(5分)
细石子、河沙 填埋的垃圾
清水 地下水
浸过墨水的纸巾 土层
喷水 地下水被污染了
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了 下雨
五、实验题
1、显微镜(6分)
(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钮(每个1分)
(2)目镜 (1分) (3)右下方 (1分)
2、(2分)十五 图如下
3、(10分,每空1分)
(1)水 空气 (2)甲 乙 丙 (3)水 空气
(4)涂油漆 放在干燥的地方 涂上食用油
六、实践应用
1、(10分)
(1)土壤污染 白色污染
(2)请你将上述垃圾分类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可回收垃圾 有害垃圾 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喝过的酒瓶
塑料袋 用完的电池
扔掉的药品 吃剩的饭
腐烂的蔬菜 碎砖头
破瓦片
2、(6分)(1)沐浴时,抓紧时间!
(2)刷牙的时候,不要开着水龙头,平时随手关紧水龙头。
(3)洗米水可以用来拖地,洗手等。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试题是以《九年制义务教务科学课》为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教学总目标为指导,资料涵盖了全面,试题抓住了最基本的要点,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和信心,这份试题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更好的促进了科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总体情景:
学生答题情景总体不够梦想,教师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本事的培养,可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本事及思考本事、解决问题的本事的培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错题分析
学生答题的总体情景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搜集、记录、处理信息的本事较弱,对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没有正确理解和构建,观察、实验操作不到位,缺少活动体验,不利于学生构成与概括并得出科学结论。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不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与思考习惯。试题中一些典型的错题,根据本次试卷检测情景具体分析如下
1、填空题:完成质量不够梦想。全部答对的学生不多,不少学生3题与6题出错。3题植物栽培、繁殖新技术属于第一单元的专题研究,因条件的限制,这些资料是让学生自学。6题地球的运动方向学生有的学生没记准。
2、确定题:完成质量比较梦想。
3、选择题:完成质量不太梦想。多数学生答对,但个别学生失分到达6分。
4、实践本事题:
20题要求举例并说出是什么能量。不少学生只写能量而没有举例。
四、思考与提议
经过上头的分析,反映出在科学课教学中还存在必须的问题。在以后的科学教学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搞好常规课教学,把实验课落实到位。
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较好是因为常规课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大都能掌握当节课学习到的科学概念。从这次考查的反馈得知,学生喜欢课外考察课和动手操作的科学课,他们对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很感兴趣,并表示很愿意去了解。他们也喜欢动手实验和操作,下学期要注意在实验中引导他们多观察多记录。另外,在认真组织、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课外观察、考察课,让学生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
2、提高平时的课堂效率。
避免突击性复习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把知识讲得太死,要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考试时学生才会游刃有余。再经过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检测等途径,帮忙每一个学生构成扎实的科学功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而提高大面积教学质量和整体水平。
3、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实验操作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本事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同时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拓展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方面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作到活学活用。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养成了学生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4.教师应重视课堂知识的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小科学家记录本”的要求要到位,指导要加强。
5.作为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随时给自我的大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我的科学素养。
经过五、六年级科学教师阅看试题,并对照《市小学科学综合学力测试说明》及《小学科学课程课标》,结合湘版科学教材,对试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认为本次科学试题有以下特点:
(一)优点:1、试题灵活,绝大部分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合新课标提出的“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理念,同时为师生应对测试指明了方向,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靠机械的记忆,而应当在探究中自主获取,在体验中逐渐内化,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升华;;科学探究本事的提高也不能单凭说教,而应当尽可能的创设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供给动手、动脑的机会。如六年级考查的“能量转化”部分,既考查了科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本事;又如五年级的二大题中的(5)小题,出题十分巧妙,既贴近生活,又能真实的反映科学教学中的实验开展状况,在必须程度上凸显教师的教与学的情景。2、试题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五、六年级都保证了必须的基础知识(科学知识与概念),如六年级一大题中的“填空与选择”,3个小空分值为12分,学生绝大部分都掌握了该知识点,得分高;
又如五年级二大题的1题“他们表示什么”,分值12分,学生对“标志牌”、“电路元件符号”掌握也较好,得分高,这样为大部分学生供给了容易得分的机会,突出了知识基础。试题在保证基础的同时,又保证了本事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本册教材的本事训练重点。如六年级本册的训练的重点是“确定与推理”,在试题中本部分占的分值相当大,一大题的2小题“调查分析”、3小题“实验操作”、二大题中的2小题“填空与连线”、三大题中的3小题“推测”,都是意在考查学生的确定、推理本事,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与水平;
五年级本册的本事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在试题中也又较好的体现。如一大题“认识我们”中的填空第(3)小题分析心跳加快的可能原因,4题“操作”中的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现,能突出教师训练学生的思维习惯及思维水平,确定是否具有“科学预测”、“细心实验”的科学素养。试题还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如六年级“森林被毁的后果”,五年级“提醒司机”、“保护我们的家园”等题,紧扣生活、社会现实,有很强的科学现实价值。
(二)缺点:1、试题资料太多。6个版面70分钟完成考查资料有难度,尤其是针对中、下头学生难度更大,从考试情景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勉强能做完答题,但没有时间检查答题情景。2、试题文字较深奥,题目要求不够简单、明了。6个版面试题几乎无空隙,首先在视觉上给学生造成难度压力,文字的理解占去考试的相当一部分时间,对于学困生更难,有许多题意难以理解,无从答题,提议题目要求尽量贴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3、部分试题值得商榷。
①六年级“实验操作”与教材资料毫不相关,虽难度适中,对思维较清晰、平时培养好的学生不太难,但对学得呆板的学生有相当大的困难,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因为他们缺乏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致使无法正确猜想出科学的理由,我认为这样的考查毫无意义;
②选择题中多选题的设置未标明,学生在以往的所有考试中,已习惯了单选题,构成了思维定势,所以这次试卷中的多选题让学生无所适从,提议应在题目要求中标明有多选。
③试题部分分值的设置不合理。如五年级“认识我们”单元占了40分,虽然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但对于有五个单元的教材来说,分值太重,“机械”、“电”单元都是难点单元,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的资料太少,这样的试题分配会在必须程度上让科学教师对教材资料产生错误的理解,同时也没有实现《课标》中提出的对电、机械的目标要求。
④六年级一大题中的“调查分析”题设计不够科学、严密。首先单位要统一,因为不是数学测试,没必要让学生在化单位中耽误时间;学生可能无法填出自我准确的身高、体重信息,也没有确定的标准,无意义。提议供给一份完整的身高、体重数据和一份食谱信息,让学生结合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科学分析原因,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景,又能突出学生的综合分析本事及解决生活问题的本事,使考查更具实效性。⑤试题整体难度较大。由教材拓展、延伸到生活的方向很好,但应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跨度太大,让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如六年级三大题中的“推测”(2)小题,学生根本没有“鸽子靠地磁导航”的知识基础,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推测。这个知识对大多数科学教师都有难度,要求六年级学生具备相关的课外积累实属勉强。
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方面:①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简单教知识,忽视学生本事的培养与活动的体验。②受期末复习试卷的导向太深,复习不够全面,知识拓展不够,与生活实际脱钩。③实验教学开展不到位,学生相关的动手操作既能欠缺。④思维训练薄弱,致使部分学生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习惯。
三、提议:
1、认真研读新课标理念,努力钻研教材,将课程目标有机的落实在每一节科学课。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科学课堂开放、趣味、灵活、充实,力求每一节课都高效。
3、打破传统的教学观、教材观,用教材教,力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做中学,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本事、培养情感。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综合实践本事,激发创新意识与本事,让学生学以致用,发展解决生活问题的本事。
5、培养课外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本事,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质量分析:
1、题型比例分析:
2、试题难易程度分析:
(1)本次检测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应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满分100分。
(2)试题资料好,整份试卷分为填空、确定、选择、问答、实验、综合,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景,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本事;综合题是考察学生的研究计划设计本事,所以这份试卷基础中包含灵活,灵活中有考察基础,试题出的比较好。
(3)从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活多样。如:填空,将枯燥的问答变成简单的填字,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记忆的调动,趣味。选择题,占得分数较多,可是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可是,其中的题也不白给,它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认真性,仅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对。探究题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生活性很强。还有填空也是这样,十分灵活轻巧。简答题,选用生活中的常见用电问题进行考察,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这道题既简单又有知识含量。
从总体情景看,学生对本学期知识掌握的较好,本次检测卷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去设计问卷的资料,尽量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涵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面分为三大部分,各部分的设计理念是:第一部分“学科学,我用心。”有填空题、确定题、选择题;第二部分是“用科学,我最棒。”有方案设计、知识运用的实验题。第三部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生活实践题。本次考试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贴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本学期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资料比较全面,到位。
(二)今后命题提议
(1)可加大开放性资料的检测量,将课本知识巧妙地渗透到实践生活中。
(2)注重对学生科学实践本事和认知本事的考查与培养,可加大实验探究资料考查的。
(3)可增加考查学生对具体生活事例的理解与感悟的试题,如制作、设计的过程简述等,使试题开放性更强。
(4)命题范围能够适当扩展,题量能够适当增加,尽量减少每小题分值,并注重研究地区差异,提高偏远地区师生的学习兴趣。
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分析
全乡六年级共有学生538人,参加测试人数534人,总分41577分,平均77.86分,及格人数482人,及格率为90.26%,优秀人数398人,优秀率为74.537%,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8分。
经过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较好,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掌握,综合运用本事较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本事方面都有长足的提高,大部分的学生在近半年的学习中,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本事的提高,都是可喜的。从卷面的得分情景来看,总体成绩不错,答卷具体情景如下:
(1)基础知识扎实,构成了必须的基本技能。
(2)考查资料广泛,培养了学生多种本事。
(二)学生答卷中的问题分析
1、学生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来源渠道,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现象,比如:“生活探索”考查学生日常节电知识,但仍然有较多学生不会写,不会表述,失分较多。
2、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基石,可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太少,他们的学习就有必须的压力。他们没有时间、机会和条件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对知识的理解仅仅是教师的讲解。如,第三题确定题,由于一部分学生靠硬背作答,模糊猜答案,造成丢份现象。
3、教师教学中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不够好,对科学现象的分析不到位,使学生出现知识盲点,如第二题7小题煤的构成主要是植物、第三题5小题新能源的类型,大部分学生模凌两可而失分。
4、对生活实际现象问题解决的少,导致综合运用题失分。
(三)对试卷的具体分析
1.确定、选择、失分较少。学生平时掌握的较好,基础知识较扎实。
2.填空、实验、综合题失分较多。
(1)探究题,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比较熟悉。本次检测的实验,在教材中有,教师演示过,学生也操作过。大部分学生印象比较深,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可是由于描述不清,造成失分。
(2)选择题、确定题:分值较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这部分满分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因马虎而失分。
三、今后的教学提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既要准确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本事。
2、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3、在教学中,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加强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4、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本事。
5、优化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教师要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供给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6、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7、在课堂上,教师尽量为学生供给丰富的观看和试验材料,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欢乐;
8、教学中要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理念,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科学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9、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以及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四年级科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