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一数学期末试卷试题带答案(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就是楼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我会口算(共10分)
72-8= 5×9= 36-9= 57+9= 30+70=
76-40= 8×4= 7×5= 70-7= 35+8=
9+44= 5×4= 9×6= 24-7= 3×8=
7×8-20= 4×9+4= 32-20+50= 7-3×2=
二、我会填。(每空一分,共28分)
1.)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①一张床长约200( ) ②长颈鹿高约3( )
③一本语文课本厚约2( ) ④一座楼房高12( )
⑤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 ⑥看一场电影的时间是120( )。
2.)小丽的身高是83厘米,小兵身高1米,小丽比小兵矮( )厘米。
3.)7+7+7+7=( )写成乘法算式是( )读作( );
4.)两个乘数都是8,积是( )。
5.) 你能用 0 、3 、5 这三张数字卡片组成( )个不同的两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它们相差( )。
6.) 2和7的和是( )2个7的和是( ),2个7的.积是( )
7.)
8.) 在○里填上 “?”、“?”或“=”。
26○17+18 31?8○3×7 100厘米○98米
9.)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8×( )< 60 42>( )×6 27>4×( )
( )×5<36 70> 9×( ) ( )×3<22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5分)
1.) 4个3列成加法算式是( )。
① 3+3+3+3 ② 4+4+4 ③ 4×3
2.) 明明有3件不同的衬衣,2条颜色不一样的裙子,一共有( )种穿法。
①5 ②6 ③3
3.)可以用测量物体长度单位的是( )。
①时 ②角 ③分 ④米
四、我会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90-54= 38+44= 38+59=
60-27-9= 100-(42+19)= 86-(52-28)=
五、我会画我会画(共6分)
1.) 画一条比5厘长的线段。
2.) 在下面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一、我会口算(每题0.5分,共10分)
72-8= 64 5×9=45 36-9=27 57+9=66 30+70=100
76-40= 36 8×4= 32 7×5=35 70-7= 63 35+8=43
9+44= 53 5×4= 20 9×6= 54 24-7= 17 3×8=24
96-60= 36 6×8= 48 30+28=58 4×7= 28 53-7=46
5×8-20=20 4×9+4=40 32-20+50= 62 7-2×3=1
二、我会填(每空一分,共29分)
题号 答 案
1 厘米、米、厘米、米、小时、分钟
2 17
3 28, 4×7=28, 4乘7等于28
4 64
5 4, 53, 30, 23
6 9, 14, 49
7 57
8 3×4+3=15或4×4-1=15
9 < , >, <
10 7, 6, 6, 7, 7, 7
三、我会选(每题1分,共5 分)
1. ① 2.② 3.④
四、我会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2分)
36, 82, 97, 24, 39, 62
五、我会画(每题2分,共2分)
略
选择题
1.(4分)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是( )
A. 一个实数 B. 一个整数 C. 一对实数 D. 有序实数对
考点: 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 比如实数2和3并不能表示确定的位置,而有序实数对(2,3)就能清楚地表示这个点的横坐标是2,纵坐标是3.
解答: 解: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位置是有序实数对,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表示一个点要用有序实数对的概念.
2.(4分)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2+x=1 B. 2x+3y﹣1=0 C. x+y﹣z=0 D. x+ +1=0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分析: 根据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进行分析,即只含有两个未知数,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
解答: 解:A、x2+x=1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其最高次数为2,且只含一个未知数;
B、2x+3y﹣1=0是二元一次方程;
C、x+y﹣z=0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含有3个未知数;
D、x+ +1=0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因为不是整式方程.
故选B.
点评: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方程中只含有2个未知数;
(2)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一次;
(3)方程是整式方程.
3.(4分)已知点P位于y轴右侧,距y轴3个单位长度,位于x轴上方,距离x轴4个单位长度,则点P坐标是( )
A. (﹣3,4) B. (3,4) C. (﹣4,3) D. (4,3)
考点: 点的坐标.
分析: 根据题意,P点应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为正,再根据P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确定点的坐标.
解答: 解:∵P点位于y轴右侧,x轴上方,
∴P点在第一象限,
又∵P点距y轴3个单位长度,距x轴4个单位长度,
∴P点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4,即点P的坐标为(3,4).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位置判断方法及点的坐标几何意义.
4.(4分)将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4cm,3cm,5cm B. 1cm,2cm,3cm C. 25cm,12cm,11cm D. 2cm,2cm,4cm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 看哪个选项中两条较小的边的和大于最大的边即可.
解答: 解:A、3+4>5,能构成三角形;
B、1+2=3,不能构成三角形;
C、11+12<25,不能构成三角形;
D、2+2=4,不能构成三角形.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应用.判断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只要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和小于最大的数就可以.
5.(4分)关于x的方程2a﹣3x=6的解是非负数,那么a满足的条件是( )
A. a>3 B. a≤3 C. a<3 D. a≥3
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 此题可用a来表示x的值,然后根据x≥0,可得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 解:2a﹣3x=6
x=(2a﹣6)÷3
又∵x≥0
∴2a﹣6≥0
∴a≥3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根的取值范围,将x用a的表示式来表示,再根据x的取值判断,由此可解出此题.
6.(4分)学校计划购买一批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面,不能进行镶嵌的是( )
A. 正三角形 B. 正四边形 C. 正五边形 D. 正六边形
考点:平面镶嵌(密铺).
专题: 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 看哪个正多边形的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内角之和不能为360°即可.
解答: 解:A、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为60°,6个能镶嵌平面,不符合题意;
B、正四边形的每个内角为90°,4个能镶嵌平面,不符合题意;
C、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08°,不能镶嵌平面,符合题意;
D、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20°,3个能镶嵌平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考查一种图形的平面镶嵌问题;用到的知识点为: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正多边形一个内角的度数能整除360°.
7.(4分)下面各角能成为某多边形的内角的和的是( )
A. 270° B. 1080° C. 520° D. 780°
考点: 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 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可知,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整倍数,由此即可找出答案.
解答: 解:因为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n≥3且n是整数),则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整倍数,
在这四个选项中是180的整倍数的只有1080度.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是需要识记的内容.
8.(4分)(•南昌)设“●”“▲”“■”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A. ■●▲ B. ■▲● C. ▲●■ D. ▲■●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观察图形得出“■”“▲”“●”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解答: 解:因为由左边图可看出“■”比“▲”重,
由右边图可看出一个“▲”的重量=两个“●”的重量,
所以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不等式及杠杆的原理解决问题.
填空题
9.(3分)已知点A(1,﹣2),则A点在第 四 象限.
考点: 点的坐标.
分析: 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解答: 解:点A(1,﹣2)在第四象限.
故答案为:四.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10.(3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CB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若AC=8cm,BC=6cm,那么△ACD与△BCD的周长差为 2 cm,S△ADC= 12 cm2.
考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 过C作CE⊥AB于E,求出CD= 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E,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过C作CE⊥AB于E,
∵D是斜边AB的中点,
∴AD=DB= AB,
∵AC=8cm,BC=6cm
∴△ACD与△BCD的周长差是(AC+CD+AD)﹣(BC+BD+CD)=AC﹣BC=8cm﹣6cm=2cm;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B= =10(cm),
∵S三角形ABC= AC×BC= AB×CE,
∴ ×8×6= ×10×CE,
CE=4.8(cm),
∴S三角形ADC= AD×CE= × ×10cm×4.8cm=12cm2,
故答案为:2,12.
点评: 本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关键是求出AD和CE长.
11.(3分)如图,象棋盘上“将”位于点(1,﹣2),“象”位于点(3,﹣2),则“炮”的坐标为 (﹣2,1) .
考点: 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 首先根据“将”和“象”的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再进一步写出“炮”的坐标.
解答: 解:如图所示,则“炮”的坐标是(﹣2,1).
故答案为:(﹣2,1).
点评: 此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以及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
12.(3分)(•菏泽)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砖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 4n+2 块.(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 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专题: 压轴题;规律型.
分析: 通过观察,前三个图案中白色地砖的块数分别为:6,10,14,所以会发现后面的图案比它前面的图案多4块白色地砖,可得第n个图案有4n+2块白色地砖.
解答: 解:分析可得:第1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4×1+2=6块.第2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4×2+2=10块.…第n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4n+2块.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的能力.此题属于规律性题目.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此题的规律为:第n个图案有4n+2块白色地砖.
解答题
13.(5分)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把第二个方程整理得到y=3x﹣5,然后代入第一个方程求出x的值,再反代入求出y的值,即可得解.
解答: 解: ,
由②得,y=3x﹣5③,
③代入①得,2x+3(3x﹣5)=7,
解得x=2,
把x=2代入③得,y=6﹣5=1,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
点评: 本题考查了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从两个方程中的一个方程整理得到y=kx+b的形式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4.(5分)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x的系数相同,利用加减消元法求解即可.
解答: 解: ,
①﹣②得,12y=﹣36,
解得y=﹣3,
把y=﹣3代入①得,4x+7×(﹣3)=﹣19,
解得x= ,
所以,方程组的解是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或构造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的未知数.
15.(5分)解不等式: ≥ .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分析: 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首先去分母,然后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成1,即可求得原不等式的解集.
解答: 解:去分母,得:3(2+x)≥2(2x﹣1)
去括号,得:6+3x≥4x﹣2,
移项,得:3x﹣4x≥﹣2﹣6,
则﹣x≥﹣8,
即x≤8.
点评: 本题考查了解简单不等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学生往往在解题时不注意移项要改变符号这一点而出错.
解不等式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16.(5分)解不等式组 ,并求其整解数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分析: 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其公共解集,再其公共解集内找出符合条件的x的整数解即可.
解答: 解: ,由①得,x<1,由②得,x≥﹣2,
故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1,在数轴上表示为:
故此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2,﹣1,0.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实心圆点与空心圆点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5分)若方程组 的解x与y相等,求k的值.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y=x,代入方程组求出x与k的值即可.
解答: 解:由题意得:y=x,
代入方程组得: ,
解得:x= ,k=10,
则k的值为10.
点评: 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18.(2分)如图,△ABC中,D在BC的延长线上,过D作DE⊥AB于E,交AC于F.已知∠A=30°,∠FCD=80°,求∠D.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将求∠D转化为求∠CFD,即∠AFE,再在△AEF中求解即可.
解答: 解:∵DE⊥AB(已知),
∴∠FEA=90°(垂直定义).
∵在△AEF中,∠FEA=90°,∠A=30°(已知),
∴∠AFE=180°﹣∠FEA﹣∠A(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80°﹣90°﹣30°
=60°.
又∵∠CFD=∠AFE(对顶角相等),
∴∠CFD=60°.
∴在△CDF中,∠CFD=60°∠FCD=80°(已知)
∠D=180°﹣∠CFD﹣∠FCD
=180°﹣60°﹣80°
=40°.
点评: 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9.(2分)已知:如图,E是△ABC的边CA延长线上一点,F是AB上一点,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试证明∠1<∠2.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专题: 证明题.
分析: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2=∠ABC+∠BAC,∠BAC=∠1+∠AEF,从而得证.
解答: 证明:∵∠2=∠ABC+∠BAC,
∴∠2>∠BAC,
∵∠BAC=∠1+∠AEF,
∴∠BAC>∠1,
∴∠1<∠2.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作图题
20.(6分)如图,在△ABC中,∠BAC是钝角,请按下列要求画图.画
(1)∠BAC的平分线AD;
(2)AC边上的中线BE;
(3)AB边上的高CF.
考点: 作图—复杂作图.
专题: 作图题.
分析: (1)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边AB、AC两边分别相交于一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距离的 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过这一点与点A作出角平分线AD即可;
(2)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连接BE即可;
(3)以C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BA的延长线于两点,再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这两点间的长度的 为半径画弧,相交于一点,然后作出高即可.
解答: 解:(1)如图,AD即为所求作的∠BAC的平分线;(2)如图,BE即为所求作的AC边上的中线;(3)如图,CF即为所求作的AB边上的高.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复杂作图,主要有角平分线的作法,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都是基本作图,需熟练掌握.
解答题(21题5分)
21.(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表示下面各点A(0,3),B(1,﹣3),C(3,﹣5),D(﹣3,﹣5),E(3,5),F(5,7)
(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 3 .
(2)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 D 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与y轴位置关系是平行 .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 7,5 .
考点: 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 先在平面直角坐标中描点.
(1)根据两点的距离公式可得A点到原点O的距离;
(2)找到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的点即为所求;
(3)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的直线与y轴平行;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等于纵坐标和横坐标的绝对值.
解答: 解:(1)A点到原点O的距离是3﹣0=3.
(2)将点C向x轴的负方向平移6个单位它与点D重合.
(3)连接CE,则直线CE与y轴位置关系是平行.
(4)点F分别到x、y轴的距离分别是7,5.
故答案为:3;D;平行;7,5.
点评: 考查了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概念、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及坐标轴上两点的距离公式.本题是综合题型,但难度不大.
解答题(7分)
22.(7分)一批货物要运往某地,货主准备租用汽车运输公司的甲、乙两种货车.已知过去两次租用这两种货车的情况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甲种货车辆数(辆) 2 5
乙种货车辆数(辆) 3 6
累计运货吨数(吨) 15.5 35
现租用该公司3辆甲种货车及5辆乙种货车一次刚好运完这批货,如果按每吨付运费30元计算,则货主应付运费多少元?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专题: 图表型.
分析: 本题需知道1辆甲种货车,1辆乙种货车一次运货吨数.等量关系为:2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3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15.5;5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6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35.
解答: 解:设甲种货车每辆每次运货x(t),乙种货车每辆每次运货y(t).
则有 ,
解得 .
30×(3x+5y)=30×(3×4+5×2.5)=735(元).
答:货主应付运费735元.
点评: 应根据条件和问题知道应设的未知量是直接未知数还是间接未知数.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2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3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15.5;5辆甲种货车运货吨数+6辆乙种货车运货吨数=35.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23.(7分)探究:
(1)如图①,∠1+∠2与∠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把图①△ABC沿DE折叠,得到图②,填空:∠1+∠2 = ∠B+∠C(填“>”“<”“=”),当∠A=40°时,∠B+∠C+∠1+∠2= 280° ;
(3)如图③,是由图①的△ABC沿DE折叠得到的,如果∠A=30°,则x+y=360°﹣(∠B+∠C+∠1+∠2)=360°﹣ 300° = 60° ,猜想∠BDA+∠CEA与∠A的关系为 ∠BDA+∠CEA=2∠A .
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 探究型.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是180度可得出,∠1+∠2=∠B+∠C,从而求出当∠A=40°时,∠B+∠C+∠1+∠2=140×2=280°,有以上计算可归纳出一般规律:∠BDA+∠CEA=2∠A.
解答: 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是180°可知:∠1+∠2=180°﹣∠A,∠B+∠C=180°﹣∠A,
∴∠1+∠2=∠B+∠C;(2)∵∠1+∠2+∠BDE+∠CED=∠B+∠C+∠BDE+∠CED=360°,
∴∠1+∠2=∠B+∠C;
当∠A=40°时,∠B+∠C+∠1+∠2=140×2=280°;(3)如果∠A=30°,则x+y=360°﹣(∠B+∠C+∠1+∠2)=360°﹣300°=60°,
所以∠BDA+∠CEA与∠A的关系为:∠BDA+∠CEA=2∠A.
点评: 本题考查图形的翻折变换和三角形,四边形内角和定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如本题中折叠前后角相等.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明买了4块橡皮,每块a元,需要( )元。当a=1.5时,需要( )元。
2.在○里填上“>”、“<”或“=”。
3.78÷0.99○3.78 2.6×1.01○2.6
7.2×1.3○7.2÷1.3 9.7÷1.2○9.7—1.2
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2.05吨=( )吨( )千克 3升50毫升=( )升
4.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3,这个两位小数是( ),最小是( )。
5.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是0.123,这个数是( )。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 ),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 )。
7.一条裤子n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6倍,则一件上衣需要( )元,买一套服装共需( )元。
8. 501班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六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137个、142个、136个、150个、138个、149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
9.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每次掷出“3”的可能性是( ),每次掷出双数的可能性是( )。
10.一辆汽车开100公里需要8升汽油,开1公里需要( )升汽油,1升汽油可以开( )公里。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 ( )
2.a的平方就是a×2. … ( )
3.大于0.2而小于0.4的数只有0.3一个。 ( )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5.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相等。 ( )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2.695保留两位小数是( )。
A、2.69 B、2.70 C、0.70
2.已知0.35×170=59.5,那么3.5×1.7的积是( )
A、0.595 B、5.95 C、59.5
3.在一个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它的( )。
A、一个面 B、两个面 C、三个面
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分米。
A、1 B、2 C、4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 )倍。
A、2 B、4 C、6 D、8
四、计算(4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0.25×8= 3.02—1.5= 0.4×0.4= 2.4×2.5=
1.6÷0.01= 0÷7.12= 12.3÷6= 1.9÷1=
0.25×0.4÷0.25×0.4= 4×(1.5+0.25)=
2.竖式计算(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需验算3分,共5分)
2.06×5.5 54.72÷1.8 (验算)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48-2.3×12 50×(0.8+0.4) 7.34×2.1+7.34×7.8+7.34×1.1
20.5÷1.25÷0.8 (8.1-5.4)÷3.6+85.7 9.88×9+9.8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3x-6.8=20.2 1.4x+2.6x=120
5.操作及图形计算(7分)
(1)下列图形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厘米、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2)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A:先画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B:再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4分)
五、综合运用(共29分)
(一)只列式,不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
1.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 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2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501班有学生40人,502班是501班的1.2倍,两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23分)
1.实验小学买了2只足球,5只篮球共用去287元,每只足球49元,每只篮球多少元?(4分)
2.学校实践基地有桃树和梨树共70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5倍,基地里有桃树、梨树各多少棵? (用方程解)(4分)
3.学校食堂运来一车煤,原计划每天烧0.25吨,可以烧24天,现在改进锅炉技术,每天节约0.05吨,现在,这车煤可以烧多少天?(4分)
4.湖州到上海的公路全长168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1.5小时交汇,甲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5分)
5.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制订下列收费办法:
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含10吨),1.7元/吨。超出10吨部分,按2.5元/吨收取。 (6分)
(1)小明家十月份用水12吨,该交费多少元?
(2)小红家十月份交水费37元,她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
六、附加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找规律填数字
6.25 , 2.5 , 1 , ( ) , 0.16
2.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是宽的2倍.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 4a 6元 2. >、>、>、<
3. 2 50 3.05 4. 2.34 2.25
5. 1.23 6. 10.4平方厘米 8厘米
7. 6n 7n 8. 142 140
9. 1∕6 1∕2 10. 0.08 12.5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B、B、C、A、B
四、计算(41分)
1.口算(每小题0.5分,共5分)
2 1.52 0.16 6 160 0 2.05 1.9 0.16 7
2.竖式计算(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3分)
11.33 30.4(计算与验算各1.5分) O m
3.递等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18分,按步给分)
20.4 60 73.4 20.5 86.45 98.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按步给分) 9 30
5.操作与计算(7分)
(1)6×4÷2=12平方厘米(列式、计算各1.5分) (2)两个图形各2分。
五、综合运用。(共29分,综合式:列式计算各一半,分步列式,分步给分)
1. (287—49×2)÷5 (2分)
=37.8元 (2分)
2.解:设桃树有X棵,则梨树有2.5X棵
X+2.5X=700) X=200(2分) 梨树=700—200=500棵 (2分)
3. 0.25×24÷(0.25—0.05) (2分)
=30天 (2分)
4. 168÷1.5—58 (2.5分)
=54千米 (2.5分)
5.(1)10×1.7+(12—10)×2.5 (1.5分)
=22元 (1.5分)
(2)(37—17)÷2.5+10 (1.5分)
=18吨 (1.5分)
六.附加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0.4 2. 200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