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的教育随笔: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三德卡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老师的教育随笔:行走在课改的路上(共含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三德卡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数学老师的教育随笔: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篇1:数学老师的教育随笔: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期中考试后,我们七年级数学就开始讲授第三章解一元一次方程,终于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所有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全部讲完了,接下来的重头戏就是处理习题3.3的实际问题了!下午翻看明天的教学内容,忽然闪现了一个念头:五道基础题、三道拓展题,一节课能讲完吗?如果让学生课堂上连思考带板演,一节课40分钟,时间绝对不够用!怎么才能高效起来呢?想到平时的听评课,遇到拖堂现象时,我们总是建议授课教师把复习旧知和自主学习新知放在课前完成,上课重点是展示、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我决定好好利用晚自习让学生做好独学的准备工作。

晚自习,我首先布置了本节课的两个学习任务:1、解两道关于去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2、做课本习题3.3的第四题题至十一题(练习本上只需列出方程不需解,)要求:独学、自学。任务一是为了检测学生今天的学习效果,任务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提前熟悉明天的教学内容,自主学习新知,为明天上课有的放矢的听课做好准备工作!第一个任务完成,学生们就赶紧投入到了第二个大任务中去。整个晚自习,孩子们或深思熟虑或奋笔疾书,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认真,我终于还给了学生们一节真正的晚“自习”。

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心想:让学生做了课前准备工作,明天就重点讨论、展示、纠错、答疑就行了!头脑中忽然又闪现了一个念头,学生们书写速度慢会不会也影响教学进度啊?书写的步骤是否规范呢?如果我再书写一遍会不会时间更不够用啊?怎么办?不如让学生语言叙述设,只在黑板上列方程,这样可以节省点儿时间。因为我们明天的课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都是列方程而非解方程。但是,如果这样,课堂是不是有点小随意呢?为了课堂进度而忽视答题的完整性。咦!我何不把明天的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把每道题目规范完整的步骤在课件上展示出来,既节省了我纠错时的书写时间,还能让学生们直观形象地看到每道题目的完整步骤,强化规范答题意识!这时已晚上九点半了,说干就干,也不管几点了!别看就八道题,因为一些特殊的数学符号、数学数字,排版设计等,我却将近花费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才把课件制作好。一切准备停当,一看表,已快半夜十二点了!带着一丝睡意,拖着一身疲惫,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但我却睡的很香甜,因为对于明天的教学安排,我已心中有数!

第二天的教学,正如我所预设到的,学生的基础题不成问题,重点是拓展题,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解题思路再集思广益小组所有正确却不同的方程,最后抽组展示!展示时先让学生讲解题思路,我后补充。一节课完成了八道题。学生展示完毕,,我会把本题的完整步骤呈现给大家,并强调步骤中的学生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比如,设中忘带单位、忘带括号、答太随意……

上完课,我又把上课时的题目留成了周末作业 :请同学们写出每道题目完整规范的答题步骤:设、列、解、检、答。我相信,有课前的预习、课堂的铺垫,学生们一定能很好的完成周末作业!

反思:本节课,我做到了用心备课但还不够精心。能够重视小组合作,但展示时不敢放手让学生讲,不敢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总是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总觉得学生讲解不够精炼,总想引导学生向自己所预设的答案靠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到尽量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篇2:行走在路上的圣人随笔

行走在路上的圣人随笔

我们此刻这个社会不缺少正能量的故事,缺少的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我们不缺少榜样的力量,缺少的是让自己成为榜样的勇气。昨日晚上我们听到宋总的故事不明白大家有什么感想,也许我们沉浸在那种氛围中,为他点赞,为他高兴,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能不能从小事做起,从羡慕别人成为一个随时散发正能量的人呢?

匹叔毕业,一向在做公益,在从事公益的.过程中看得太多了因病致贫,因故致贫的例子,作为志愿者力量也是有限的,我们帮了一次不能永远帮他,所以也是在想一个好的办法,能实现自造造血,我们帮忙他一次能让他透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有尊严地活着。

年前我们帮忙了一个患脑癌的患者,家徒四壁,他的儿子休学在家帮忙照看他,昨日帮忙他注册会员,让他也能够有一份收入,先期我帮他垫钱学习,等到回学校的时候,能够全部掌握,并且期望他能够把这份爱传递给身边困难的同学。

我明白,全国诸多家人都是行走在路上的圣人,他们动则帮忙成千上万的人,我此刻一对一的扶贫,期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篇3:行走在人生路上生活随笔

行走在人生路上生活随笔

当我背着书包,拖着行李,上了通往大学的火车,我是激动并且兴奋的,离开自己待了十几年的地方,我突然觉得:走出去真好!

是的,十八年来,爸妈从不让我一个人出去,唯一一次,就是高三毕业的暑假,我坚持出去打暑假工,爸妈是极力反对的,我告诉他们:迟早有一天,我会一个人走。早些出去,早些独立。我与朋友在那个不大的城市里游荡,没有找到适合我们的工作。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生活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后来,朋友在家人的劝阻下回去了,我还在继续找。

如果可以,我希望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你越不想记住什么,它便越让你记住;你越逃避,它出现的频率就越高。有时候我会问自己,那些坚持是你想要的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愿意在那个时间与你一起打道回府。只是,如果没有如果。在那一个月里,我看到了背叛、谎言、虚伪、无知等一切不好的社会现实。它每天都在我面前上演,除了苦笑和安静,我竟然不知道该摆以怎样的姿态。那些从前我所认知的美好,不断地在眼前化为泡沫和阴影,我表示极力的不想接受,有时候闭上眼,脑子都是真诚与虚伪的对话。

每个人都有一段悲伤,想隐藏却在生长。关于那一个月的记忆,我不愿意对任何人说起。每个人都有不能说的秘密,而我所有的秘密都是痛苦而且不堪的,它成为我一辈子都打不开的心结。一生一世,注定了它只能在心底的最低处生活,见不得阳光。因为一旦见了光,就灰飞烟灭了。

破碎不堪的时光不但带给我忧伤,也教会了我成长。那一个月,我学会了很多,最大的懂得是我学会了以懂装不懂,沉默是最好的诠释。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我会在沉默中变美好。生活,还是简单一点的好。我只是不说话,但是我知道。这就足够了,不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

大学,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却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坏。自那一个月后,我就懂得了,这个世界,你需要辩证的看待它,唯心与唯物都不恰当。我站在校园的中央,看别人从我面前走过,我则低头溜过。待一切手续办完后,坐在宿舍的床檐边,我才觉得,世界安静了。

第一周,我彷徨的过了,哭过,却也过来了。第二周,我开始生活,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天又一天。后来不知是怎么过来的,与宿舍的同学熟了,笑容,也就多了。

我交到了新的朋友,男的女的都有,他们帮助了我很多,我很感动。世上还是好人多,只是说,成长太痛了。有人说,成长是疼痛的美丽,像小小的蚕蛹,在茧里挣扎。它在成长的同时,也承受着成长的痛楚和煎熬,没有人知道这是怎样一种痛。然而当它破茧而出,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换来的是艳羡的目光和满意的微笑。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但我知道我不丑。

当老师走上讲台是我的梦想。之所以叫梦想,是因为我觉得它离我太遥远。我不知道它实现的机率有多大,可能是零,也可能是一百,没有中间数。要么失败,要么成功,中间我没想停下来。

我的'专业是广告设计与制作,苦恼了很长时间,我选择在接受中改变自己。这是个很好的开始,虽然结果也许不一样。但我觉得这是一种缘分,不是只有人和人才有缘分。既来之,则安之。这是辅导员对我们说的。事实上,我们来了,就已经安了。

我开始接触广告,它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正因为无处不在,所以才越有可能忽略它也是一种学问,而且隐含着莫大的知识与力量。我仍然不喜欢它,但是我要把它学好。这个社会上,不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但是为了些东西,你必须接受它,不然就有可能被淘汰。这不是社会的弊端,而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生活方式。我不笨,所以我接受。

大学的自由,这是我很久以前就向往的。我很幸福,因为我在大学里生活。要知道,在这个世上,有很多人渴望却没有机会。大学的美好,我觉得是因为自由,发挥才能的自由,大谈理想的自由,颓废的自由,奋起直追的自由,恋爱自由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它让你颓废了感触,感触了醒悟,反反复复,你开始思考人生,是要倒着走,还是往前走。我经常这样描述我的大学生活:除了往前走,我无路可走。

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就不能叫大学,我不反对也不支持。爱情,要看遇见;遇见,要看缘分。对于爱情,我不想谈得过多。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我很爱看小说,犹爱都市言情。我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下自己的泪水。很享受泪水从脸颊顺流下来滴在裤子上晕染开。朋友说我的眼泪太廉价,也许吧,我的感触远比别人多。她们经常跟我说话我听不见,因为我沉浸在发呆中。眼睛盯着一个地方,迷惘而悲伤。发呆是很享受的,在那期间,你会想很多,人生、理想、爱情、亲情、友情每一种感悟都是一笔财富。我疯狂的发呆,有时候什么都不想,就那样坐着;有时候想得多而混杂。朋友都劝我去看心理医生,可是我知道我很好。她们只是不懂,我也从未期望。

耿慧说,她每天都要经过这样一条路,不宽不窄,不长不短,却依然可见过往匆匆,或快乐或忧伤的人,依然可以有着些许令人愿意独步的盼望。这让她觉得活得真实。她在用纯粹的心去体味人生的真谛。

安妮宝贝写的太过颓废,看得我这样彷徨的人也跟着颓废。但是很有吸引力。毋庸置疑,她是一个出色的女子。

我喜欢张小娴,她让我觉得我可以活得很好。

一直在成长,一直在改变。慢慢慢慢懂得,我所追求。

一切简单就好。我还在路上。

篇4:行走在路上就是理想的生活吗随笔

行走在路上就是理想的生活吗随笔

19岁那年,我看多了网上的旅行攻略,看着无数美丽的照片,开始蠢蠢欲动。

我无疑是幸运的,爸妈怕我在路上受委屈,给足了钱。我却总觉得这样不足以彰显特立独行,这样的行走不算真正的在路上。最后,我带着三千元钱和一张硬座火车票,踏上了西去的行程。

为了省钱省时,所有的车票我都买在了晚上,而且是硬座,这样可以省下四天的酒店费用。我从济南坐到了太原,又从太原坐着古旧的绿皮火车,在满是汗臭味的狭小空间里,忍受着八月份北方的灼热,去了平遥古城。

平遥,是真的漂亮而又古朴。我手里的相机一刻也没停歇,我蹭着别人团队导游的讲解,只恨不能将所有的文化底蕴一股脑儿地吸收进去。

我从平遥回到太原,又去了宁夏,骑在骆驼上的那一刻,只觉得这样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握着仅有的三千元,一路从宁夏去到了兰州,最后在西安吃了一碗羊肉泡馍后,坐了21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回到了济南。

这是多么充实的十二天,我从祖国的东部一路穿行到了西部。在那个还没有微信朋友圈的年代里,我把所有的照片发到了人人网上,引来了无数的称赞和艳羡。

那一刻,我的满足感甚至比旅行途中的经历还要膨胀。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就一直行走在路上。

大二时,我翘课三天去了湘西凤凰古城,发人人网的兴奋感甚至超过了旅行的本身。我坐在江边的酒吧里,一遍遍翻看着评论里赞美的语句。

“你好幸福啊!”“好羡慕你啊!”“这才是人生,好吗?”……

我笑得合不拢嘴。而最终迎接我的,除了院公告栏里硕大的红色通报榜之外,还有一份三千字的检讨书。

那一年的期末考试,我是系里的第42名,而入学时,我的高考成绩是全系第3名。

可是,行走在路上,远比名列前茅要酷得多,我陷入了一种无尽的怪圈中,以至于我总是在从一个地方回来后,渴望去另一个地方。而除了相机里的照片,我仿佛不记得我在那座城市里经历过什么。

我一边拼尽一切全力省钱,一边想尽办法请假、逃课完成旅行,这让我身心疲惫。我渐渐地在硬座车厢里无法入睡,甚至当我躺在温暖的床上时,耳朵里也总响着轰隆轰隆的火车声。

20岁出头的我们太过年轻,在这个信息庞杂的社会中怎么都无法找寻自己。我逃脱不出所有人艳羡的目光,也逃离不开他们说起我时惊叹的语调。我只能一直在路上,不停地行走,看起来很酷地行走着。

大四那年,我被迫停下了脚步。同学有的.保了研,有的考了国考,还有的拿到了大企业的录用通知,数不胜数。

我滞留在原地,第一次无法行走。

那时候,我才顿悟,我一直行走在路上,却也一直停留在原地。我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单,没有复习备考的准备,只有电脑里存贮的数以万计的照片,和那些在我脑海中恍恍惚惚、难以明晰的景点。

我停了下来,开始环顾我生活的世界。这个狭小却温馨的宿舍,陪伴了我四年,还有根本不曾一同吃过几次饭的室友,讲台上情绪激昂的教授,甚至校园里那只被喂胖的流浪狗。

我们为什么要一直走在路上?

这个世界太过喧哗,仿佛走出去才是最美好的。留在大城市里的青年、在国外学习的同学,还有很多像我一样,觉得世界这么大,应该去走走的人们,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样的节奏才是最幸福的节奏。

我们喝多了“鸡汤”,认为年轻,我们要为了梦想奋不顾身,我们要去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要去领略不同的文化内涵。不论有钱没钱,仿佛不曾行走在路上,就是被这个世界所抛弃的一个。

谁又可以说不对呢?

可我们只有二十多岁,我们除了满脸的胶原蛋白和一腔热血,我们凭什么指望一帆风顺,凭什么指望要在这样的年纪里,看遍别人穷其一生无法看遍的美景。

谁又说宅在家里看剧、看书的日子不好呢?

朋友圈里的讯息太嘈杂,只要轻轻一刷,总会看到迷人的美景、新购入的口红,还有诱人的美食。好像大家过得都那么悠闲自得,唯独自己晦暗无光,所以遇到什么最新奇的,总要发朋友圈,看着点赞数量的增加,好像也就值得了。

可生活从来都是最原本的模样,单一而乏味,哪里有那么多绚烂缤纷,哪里有那么多异域时光。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享受当下的同时,去憧憬,去暂留远方。

现在的我,可以拿着工资,利用年假去任何地方悠闲地度假,不必拥挤在狭小的火车车厢内,不必忍受着青年旅馆里共用的洗漱间。我可以坐在巴厘岛库塔海边的长椅上看日落,可以在塞班的公路上尽情奔跑。虽然我每年只会走在路上十几天,我却觉得,享受当下和偶尔在远方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行走在路上作文850字

走在远行的路上随笔

行走在未来的路上作文参考

初中生行走在护河路上作文

初中数学老师教育随笔

小学教师课改感悟随笔

行走在追梦的路上抒情作文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教学随笔

走在路上作文300字

走在不同的路上

数学老师的教育随笔:行走在课改的路上(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数学老师的教育随笔:行走在课改的路上,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