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随笔(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enn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随笔
元旦放假前的一天上午,我和孩子们在活动室上课,雨晴小朋友推门进来了,抱着一本崭新的挂历。高兴的.对我说:“老师,送给你。”我顺手接过挂历,说:“谢谢你。”并送给雨晴一颗小红花。
到了下午孩子们陆续来到幼儿园,我正忙着进行午检,晓飞也带来了一本挂历。晓飞妈妈对我说:“晓飞上午放学回家说,送给老师挂历,就能得到小红花。”晓飞妈妈的话让我很尴尬,看着孩子期待的眼神,我又不好意思解释什么,只好先收下了那本挂历。
我思前想后怎么处理两本挂历呢?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了,我打开挂历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并告诉孩子们,挂历是雨晴和晓飞送给我们班的。我们该挂在那里合适呢?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说起来:“挂在娃娃家吧,挂在小超市吧。”我领着孩子们边鼓掌边说:“谢谢雨晴和晓飞。”并又送给晓飞一朵小红花。他们相互对望着,甜甜地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可它却时时提醒我,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否则,将会玷污孩子们那纯洁的心灵。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书心得 推荐度:孩子自己对自己的寄语 推荐度:自己对自己的学期寄语 推荐度:自己评价自己的陈述报告 推荐度:《做最好的自己》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教育心得-注意自己一言一行
现在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好了,对于班上的老师小朋友相应的熟悉了,虽然孩子的情绪好了很多,但是随着孩子们的熟悉,交流和互动也就会比以前多很多
对于两岁多一点的孩子他们大部分的生活常识来自于身边最熟悉的人,接触最多的人.毫无疑问,像我们班那么大的孩子最熟悉的人除了自己的.父母就是幼儿园的一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的,稍微夸张一点的动作都会让他们目不转睛的看着。
在他们集中注意看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在学,在模仿老师或小朋友的动作。所以在与小朋友不管是平时生活活动还是教学活动中,作为我们老师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今天在进行教学活动艺术《桃花》点画的时候,由于用的是水彩,但调色盘每个桌子只有一个,考虑到孩子的方便所以我就拿着一个调色盘走动。有三个桌子在第一个桌子的时候,同时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水粉了,都在叫,于是我就近看到有小朋友有没有图开的,我就把她的手伸上去说:“这里还没有涂开,我们的桃花就会变得很重。”一边说一边把她的手拿过去。这是旁边的一位小朋友也说:“老师,我也没有。”这是我本能的把那个小朋友的手也拿过来抹了一下,还没放下一位老师过来说:“你这样是不行的,以后他就会养成习惯,自己没有的东西,就去拿别人的。”听完我就感到羞愧了,立刻将调色盘拿过来再给那个小朋友点了一下。课后我深刻的反省了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就因为我这一个无意识的动作,而导致这个孩子以后养成没有的东西就去别人那里拿,那该是一个多么恐怖的现象。突然意识到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也许一个小小的动作会对孩子以后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言行举止,自己无意识的动作,孩子的眼睛却很明亮,他们在时刻关注着我们!
这段时间涵涵每次吃饭都要剩饭,而且吃的很少,我就担心她这么大个能吃饱吗?有一天放学的时候我就问涵涵的奶奶,涵涵在家吃饭吃的多吗?结果涵涵的奶奶说回家后一顿能吃两顿的饭。 第二天涵涵吃饭的时候还是吃的很少,我很着急,怕她吃不饱,我就随口说了一句要是今天吃不完明天就不用来上学了,当时我也没有在意,结果第二天来上学的时候,涵涵的奶奶说:“老师今天不让她来上学了,因为她没有吃完饭。”当时我就想,没想到我无意中说的一句话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当时我鼓励鼓励她说不定涵涵就把饭吃完了。
学生的点滴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师教育最终为学生成长铺垫基础。教师教育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自我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中的点滴活动,每一次与学生的交往中,都要逐步培育教师的敏感度,洞察事物的敏感性。教师如果把最低能量的知识用最通俗的、最明了的、最简洁的和比较有序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最低水准,同是又能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愿望,这样的教学,才能让他们身心得到了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得到了拓展。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为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成长过程是教师是学校。通过课程学科的学习,构筑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点滴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如果学生想不断的快乐学习,热爱学习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不断的强化,拓展。以此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以求得学习上的满足。学生从教师那里里获得了依恋感和自信心的满足。如果我们能时刻关注到学生的成长,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育已经走向了正确的轨道。
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千千万万的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活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学与致用,勇于创新,不断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切记空谈理论。期望各位同仁为了孩子的成长,要像驾船出海的水手瞄准目标,勇往直前,以全速驶向成功的彼岸。相信:学生的成长在教师,教师是学生的指明灯。让我们一路航行为了祖国的花朵,奋力拼搏吧!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随笔]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她害怕老师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武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李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
星期一早上,我一早就来到教室,看着一个个孩子高兴地入园,心情特别好,他们的笑容就能给我带来好心情。但有一个小魔王却能把我的心情从高山带到低谷去,那是我们班上的“调皮大王”王路平,平时他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天爬高爬低,把玩具扔满地,还会在上课的时候发出尖叫声,就是他所谓的动听歌声。我对着他可是苦恼极了,不知该如何让他乖乖地坐着上课。所以,每一天的好心情一遇到他的捣蛋就会变成坏心情啦。
王路平到幼儿园,他像往日一样,跟我说声老师好后,还拉着我讲他星期天的开心事,说到高兴时还要亲着我来说。我边听心里期盼着他今天能乖一点,别惹什么麻烦。王路平讲完后,走回位置坐了下来。
小朋友们都在玩玩具了,王路平却坐在我的身边,一会问我渴吗?一会问我累吗?渴了给我斟水,累了给我捶捶背。我心里想:今天王路平真好!上课了,我发现王路平的脸蛋红红的,但眼睛却认真地看着老师,还积极地举手,没有唱他的动听歌曲,也没有捣乱,我一连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他两次,他非常高兴。我心里特纳闷的。下课后,我走到王路平身边,摸摸他的头,老天啊,好烫啊,我明白了,原来王路平发烧了,难怪今天这么安静,他是没啥力气动来动去了。
当王路平妈妈来接他去看病时,王路平不愿走,他对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了我两次哦,我不走,我还要表扬!”我鼻子一酸,抱着王路平说:“王路平乖,你回来后老师还要表扬你!”王路平这才听话地走了。
这是一个渴望被老师表扬的孩子,因为他平时给老师与小朋友添了麻烦,我没办法看着他的捣乱来赞扬他,但是,当孩子生病了,却表现得那么讨人喜爱。这是我的疏忽。
晚上,王路平妈妈打电话来对我说,王路平愿意天天生病,我想对王路平说:“老师愿意天天找到你的优点,天天表扬你。”
请知道自己要什么教师教育随笔
经验告诉儿童”这是面粉“,突然你告诉他这不是面粉是米粉,你再问他时,他一着急还说成面粉,其实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讨论到底是面粉还是米粉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老师们在QQ群、现场教研中讨论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讨论老师到底要做什么的问题。做老师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我不能说什么事是有价值的,什么事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你认为有价值的,你就会去做。
假设要让孩子知道大米磨出来的是米粉,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就是告知,让他重复说几遍就记住了。
假设要直观教学,复杂一点的就是拿来大米让小朋友磨出米粉,再拿小麦让小朋友磨出面粉,然后比较米粉与面粉之间的不同,通过观察、触摸、加水搅拌,再把糊蒸熟品尝。当然,这样操作、体验的机会一次可能不够,次数多了,孩子们的认识就深刻了,以后就不太会搞错米粉与面粉了。这样,孩子获得了知识。知识的传递是很有价值的,教可以直接让小朋友懂得。
但是,这个案例中的曾老师,我感受到她并不是想单纯地传递知识。她认为,过程、探究更重要;她认为,教给小孩一些知识不是教育的全部价值,而是想要帮助儿童获得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如果曾老师注重的是这个,那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我们所注重的东西跟我们的立场,也就是”我们相信什么"有关系。立场背后隐含的就是理论。我们的立场不同,关注的问题就不同。
如果我们的立场是建构主义,我们就会注重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让儿童把事物放在关系当中去考虑,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第二,帮助儿童能提出问题的技能。
假如我们的活动围绕这两个中心来,结果就不重要了,过程才重要。
让幼儿对比大米与小麦的不同,再对比面粉与米粉的不同,通过实验引导儿童总结,大米与小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的是都能磨出粉来,不同的是磨出来的`粉不一样,归纳出什么东西磨出来的是什么粉。这就是让儿童把事物放在关系中去考虑,这就是逻辑。有了这样的逻辑与思维方式,儿童获得的不是单一问题的解决方法,而是获得一般问题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智慧,这个水平就高了。
老师重视什么,还是要追问老师要什么,要什么就会去做什么。现在,各大教育理论派别很多,不同的理论所追求的教育目的不一样。
老师要搞清楚自己大概相信的是什么。清楚自己要什么,做得就清楚!
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教师教育随笔
九月,整个幼儿园才开学没多久,大家都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们!小班的第一学期的开学几天,幼儿们对幼儿的环境不熟悉。大多数幼儿有入园焦虑,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来安抚幼儿情绪。玩教室内的搭建、拼插玩具是安抚幼儿的一种方法,但是幼儿没有整理的习惯。
尤其是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小朋友,在家里都是小太阳般的存在,家长绝对不会让孩子收拾东西,所以大多数幼儿都没有整理玩具的'习惯。玩好之后地上、桌上全都是玩具。需要教师帮忙整理,即使整理好了,每个框子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玩具。小班幼儿是非概念模糊,对事物的态度往往受情感的支配,缺乏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要引导幼儿整理玩具,光靠口头说教是不够的,还要采取一些幼儿能够理解并易于接受的方法,激发幼儿整理玩具的情感,产生整理玩具的动机。
不过,值得开心的是,我们小一班的幼儿适应能力还不错。在开学的第二周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进行集体教学活动。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集体活动中安排了《给玩具找家》活动。活动中我以玩具娃娃的的口吻哭着告诉幼儿:“我是积木娃娃,刚才小朋友玩了以后没把我送回去,我找不到家了启发幼儿想象自己找不到家会怎么样?那玩具宝宝找不到家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它?并让幼儿认识教师里面的玩具的不同特征。我们教师在平时也在提醒幼儿,要把玩具宝宝送回家,送对家。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情境,利用故事等形式,让孩子知道:整理物品是具有责任感的表现,能够受到大家的赞扬。班级中哪个孩子帮助老师收拾整理玩具叫了他才做,老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他,给大家树立良好榜样,使幼儿产生良好的行为意识,促使幼儿自觉地进行模仿。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影响,现在的小朋友们对指令都能很好地完成,每次幼儿听到收玩具的信号后,都会主动地将玩具送回家,并且都是送对家的。有时候,有一两个玩具掉在地上,幼儿们会把它捡起来说:“别哭,别哭我这就把你送回家。”虽然,班级里面还有部分幼儿还是不会主动整理玩具。还是需要教师的提醒才会去整理,但是比起刚开学的时候好了很多。只要我们采取合适的指导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使幼儿养成好的整理习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整理游戏材料并不是一件难事。
教孩子勇敢表达自己教师教育随笔
之前看家长给的评语,发现乐乐的妈妈说他有点胆怯,说话声音比较小,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习惯。
说实话,平时倒没怎么注意到乐乐这方面的事情,每天他妈妈接送,感觉蛮平常的,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他比较乖,不怎么调皮,从来不犯什么错误。
在他妈妈评语的“提醒”下,我有多多观察乐乐,发现他说话的声音很低,离他远点距离的话,听清他的话还比较费力。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低着头,不是很自信,即使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害羞”,而且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他是属于经常被点名回答的那种小孩。在户外活动中,虽然他有时调皮,跟别的小朋友追追赶赶得,但他比较寡言,不曾听到他大声的呼叫之类的.。
仔细观察之后,不难发现,乐乐属于那种本身声音就比较低的,声音小、音调低是他的特点,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
但是他是内向的,是比较不自信的,是不怎么爱说话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先是要学会多开口说话,更加多的去用语言表达自我,我们先是从简单的做起,那就是每天妈妈来接送的时候,我们要求他每天要喊自己的妈妈,鼓励他多说话,而且还刻意要他声音响一点,开始,他不怎么开口,后来可能由于老师的“严格要求”吧,他养成了这个习惯,有一次是他外公来接他放学的,都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他主动大声地喊了外公,让他的外公感到很惊讶。
宝宝继续加油,更加勇敢的表达自己吧!!!
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我们常常说,不是每句对不起,都能换来没关系,但是我们却总要求孩子犯错了就要说对不起,用来求得原谅。而对受到伤害的孩子则是要求他在听到对不起的时候,说没关系。可是,我们自己有些时候,却没有按照我们所说的那样去做。快临近吃午饭的时间,孩子们都去上厕所准备吃饭啦。而这时厕所里面围成了一团,七嘴八舌的重复着这样的语言“对不起,没有用。”
“对不起”应该是和“没关系”连在一起的,为什么会没有用呢?这是怎么回事?我顺着孩子们的声音来到厕所,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原来是晨晨小便的时候不小心将尿尿到了小石头的鞋子上,晨晨连忙说:“对不起。”而这时小石头气势汹汹的插着手说:“没有用,没有用。”正好季昱听到了也跟着说:“没有用,没有用,已经尿到鞋子上了。”旁边的孩子也顺势加入了其中,于是便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这时,再看看晨晨,他不断地环顾着周围的小朋友,一脸无助和无奈,怎么办?已经说对不起了,可是没有用,已经赔礼道歉了,可是人家不原谅。这时我已经有点生气了,便问小石头:“对不起,为什么没有用?难道你不原谅晨晨吗?”小石头抬起头眼睛看着我,不说话。“那是谁说的‘对不起,没有用’?”我的嗓门提高了八度,周围一片寂静……“是老师说的。”柯岚曦说。“老师说的?哪个老师说的?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就是那天玩娃娃家的`时候浩浩的头让小石头推了一下撞到了桌角,头上起了个包,你说对不起有什么用,已经起包了,没有用。”噢!我想起来了,那次是小石头在玩娃娃家的时候跑得太快撞到了浩浩,正好浩浩摔下去磕到了桌角,浩浩哭了,当时我一看到他的头,情绪很激动,而这时小石头也很害怕一直说:“对不起,对不起。”当时的我根本没把他的道歉当回事,只顾着浩浩的头。“道歉有什么用?已经起包了,说对不起能把他头上的包给消掉吗?没有用的。”当时我正在气头上,根本没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没想到,这样的语言到被孩子吸收了去。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作为幼儿园老师面对着这些尚未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来说,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出现孩子的安全受到侵害时,情绪会受到很大的干扰,对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为是没有知觉的。老师的一句话,可能再无形当中伤害到了孩子,给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概念。
今天的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在这个岗位上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心平气和的处理事情。
隆尧县牛家桥校区 贾增彬
今天晚自习替一位老师上课,一进教室课堂纪律很好。这节课准备复习英语,先领孩子们复习英语对话朗读。然后让他们把重要的语句在本子上抄写一遍,练习英汉互译。孩子们在沙沙地抄写着句子。我抬头一看在黑板的右侧有几个学生的名字,字迹歪歪斜斜。我问:“这是谁写的?”
“是他们自己写的,都是没完成作业或者上课捣乱,老师让他们自己把名字写到黑板上的。”
我仔细看着这些名字。
“老师,有些名字已经记了好几天了,史豪瑞和王頔元记的最多,每次都完不成作业。赵家兴是捣乱大王记的也多。”
我又仔细看了看,这三个孩子的字迹可能由于时间久有些褪色。再看看这些孩子羞愧地低下了头 。我又想到了这三个孩子的名字,家长起得多好呀!名字寄托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和对孩子无限的希望。
我悄悄地拿起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孩子们一定要爱惜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都寄托了爸爸妈妈对我们无限的希望。不要让自己的名字写进“黑名单”或者“捣乱榜 ”要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光荣榜。让别人一提起自己的名字产生的是敬佩而不是失望!努力吧!做一个爱学习守纪律的孩子。”我又把这几个歪歪斜斜的名字轻轻的擦掉了。再看看这几个孩子,眼里又迸射出了努力进取的火花!我相信这几个孩子第二天会把自己的作业本放到讲台上的。
[好孩子,要爱惜自己的名字(教师随笔)]
我要写封信给你,写给扎着马尾的你,写给乐观开朗的你,写给迷茫忧郁的你,写给阳光下奋力奔跑的你,写给爱睡懒觉的你,写给爱吃零食的你……写给我们共同记忆中的每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每个落叶满地的午后,每个星光灿烂的夜晚,以及若干年后,每次回忆时的会心一笑。
40天后,你将坐在县城某个陌生的教室中,迎来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你在随笔中给自己加油打气,豪情满怀;你在课堂上想尽各种办法与困意做斗争,胳膊上、腿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你因为熬夜而长出了青春痘,原来爱美的你竟可以不在乎这些;你在每次看到各科模考成绩后眼神时而暗淡时而大放异彩,对于个别学科你的努力并没有得到你理想的分数……你所有的付出与努力我都知道,可我依然每天对你要求严格,更严格。也许你会觉得老师有点不近人情,你已经很努力了,为何还要让你更努力。因为别人比你更努力,他们都在冲刺,都在奔跑,而你没有理由稍微停歇一下。我常常对你说,剩下的这些日子是中考的冲刺阶段,这是最累的阶段,拼的是毅力和能力,你的稍微放松就是给别人反超的机会,而下一个拐弯后,可能他就在你前面了。
而你也许麻木了,也许的确无力冲刺了,你开始放慢脚步,呼吸开始急促,脚步没了节奏,你甚至想走几步,我努力向你喊着,各科老师向你喊着:冲啊,冲啊……此时,你能听得到吗?不会的作业题,你想一抄了事;课堂上眼神迷离的你,最终趴在桌子上放弃了与困意的斗争;随笔上依然还有豪言壮语,却明显的很无力。有时我也会想:要不,就让你歇两步吧,可是看到别人都在握紧拳头,咬紧牙关在冲刺,我狠下心来,再一次向你喊着:别停下,加油啊……你仿佛听到了我的喊声,长舒一口气,加快步伐,奔跑起来!
我想给你写封信,只谈心,不谈成绩,不熬“鸡汤”,只是心平气和的聊天。你们中的每一位,都将在中考前收到我的一封信,只写给你的一封信,写给独一无二的你。而这封信,写给你们!
作者:张允
公众号:太和教研
教育随笔孩子三岁之前我要自己带
孩子三岁以前,是培养亲子关系的最好时机,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性格的培养期间。心理学上说的依恋反依恋阶段也就是这个事情。
我闺蜜,婆婆带小孩,十年前的深圳两夫妻月薪合计2600,养一家四口,除寒暑假回老家游玩外,宝宝从未离身。
另一个闺蜜,在成都,创业初期,早上一个白镘头,中午两个,晚上白开水烧一包火锅底料作汤,再配两个白镘头,一家三口就那么熬过来了,孩子今年上初中。
初中同学,从生了孩子,两口子就在老家种地养猪带娃儿,村里的年青人都出外打工了,他们也常被公婆唠叨,两人就带着孩子一起打天下,孩子丝毫也没阻碍父母发家致富啊。
以前的工作经常外勤,交辞职报告,老板说:“可以把孩子送回老家,好多人都这样,养得也很好。”我笑着说:“可惜我们做不到。”
做为既非官二代又非富二代的普通人,尤其是像我这样农村出身的,要生活要带孩子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吧,当困难来临时,你是选择自己克服还是让什么都不知道全身信赖你的宝宝挺身而出?
我也有好多同学在北上广深买了房子,孩子却是留守儿童。等供完房再来陪伴孩子,时光可逆吗?
玮爸第二次创业失败,房、车都贴进去,日子一直过得苦哈哈,我们也从来没想过要跟孩子分开。倒是婆婆心疼儿子想把宝宝带走,屡屡提及谁谁家媳妇好能干,自家媳妇吃闲饭。最后总以玮爸一句:“玮玮这么皮,谁带得了?”不了了之。
并不是说孩子带在身边就一定长得好,可是孩子和父母在一起这才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下,我的孩子可能长得好也可能长得不好,她会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可是本来一好好孩子,如果由于处于非自然状态下给扭1曲了,那做父母的焉能不时时揪心?夜深人静,想起来觉也睡不安稳吧。
也有人会说,与其让孩子跟着父母一起受苦,不如跟着爷爷奶奶过好一点的生活。可是,谁能确定自己给的、好一点的'生活就是孩子想要的呢?
我小时候上一年级时,家里还住在村子里,每早四点钟一个村里的孩子都约着走到镇上去上学。父母心疼起得早,也为了能有好一点的学习环境,让我先到市里小姨家上学,每个星期都会来看我一次,每次走我都会哭很久,小姨总问:“哭啥哭呀?对你不好也是咋的?”我说不出来只是哭,那时候很羡慕村子里在父母身边上学的小伙伴。那时都六岁了而且也只有一年还那么难受,那些长期没有在父母身边的小小孩呢?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谁知道他们为什么哭?
或者寄希望于“他长大了会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理解是一回事,造成伤害又是一回事,自我疗愈原生家庭的创伤,要消耗多大的能量啊。
经济压力是谁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想一想,带孩子两三年,你能挣多少钱?撑死了只是个量变,根本达不到质变那么离谱的程度,不会说因为我带了孩子耽搁了三年,就会从中产阶级掉到贫困线。
★ 教师教育随笔
★ 教师教育随笔
★ 教育教师随笔
★ 骄傲的时刻-随笔
★ 融合教育教师随笔
★ 开学教师教育随笔
★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 教师教育随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