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师家访随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Xxiaojun210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师家访随笔(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xiaojun210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班教师家访随笔

篇1:大班教师家访随笔

澄澄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好动、风风火火的小姑娘,喜欢和男生一起说说笑笑、玩玩闹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玩身上的小装饰,就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不专心听课。平时不能眼看着别人耐心倾听,画画做手工时没耐心,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会退缩。

为了找到造成她现状的原因,更为了帮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走进了她的家庭。

到了她家后,只有她奶奶与她在家,正当我们疑惑不解时她妈妈气喘吁吁地进了门,连声致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们学校临时有点事,她爸爸不能赶回来了,我也好不容易才脱身的。”原来,她的爸妈都是乡镇中学的老师,平时工作繁忙,就领着小妹妹住在镇上,只有在周末才到太仓与澄澄相聚,澄澄一周里大部分时间是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的。

在她妈妈平缓气息的时间里,我把澄澄在幼儿园一些进步之处一一道来,如:动作灵敏、能在角色游戏中发挥想象创造新的游戏情节、进餐速度加快些了……在接下来的正式交流时,我问道:“平时放学后澄澄做些什么?”她妈妈赶紧回头问奶奶和澄澄:“说说看,平时放学后做什么?”在孩子和奶奶回答后,她妈妈又看向我:“诺,就是这样的。”“澄澄每天回家会说说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和幼儿园学的新本领吗?”我又问道。“妈妈,她回来啊告诉你的?”C妈又回头问。“有时说有时不说的。”她奶奶回答。接下来,我素性转向她奶奶问道:“你们平时说话时要求她眼睛看着你们吗?她平时在家能安静地看看书、做做手工吗?”她奶奶答非所问:“这个孩子从小就站不稳立不定的,一天到晚总是蹦来跑去地。但是她看电视的时候可认真了,看一个多小时都一动不动的……”C妈拉拉她妈妈说:“没叫你说看电视。平时还做什么了?”……

接下来的家访时间里,我和C妈推心置腹地进行了交流,我们将C平时对我们说的话告诉她妈妈,“反正爸爸妈妈一直在乡下,不关心我,只喜欢小妹妹,那不管我怎么样他们都不会说我的……”,让她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感受。另外,让她站在妈妈的角度想想:如果帮助大女儿养成了一些好习惯,慢慢地会影响到只有1岁半的小女儿,这样互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她从教师的角度从自己班级里的各种孩子身上进行分析,从而真正地意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针对C的具体情况给予了一些中肯的建议:每天抽点时间陪陪孩子,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安静耐心做些事情,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并及时给与引导帮助……C妈一个劲地道谢并不停地点头表示认同。

走出他们家门,我忽然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啊,只要我们带着一份爱心真诚地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家长就会认同接纳你的建议,我我们的家园沟通才会更畅通,我们的孩子才会获益匪浅!

篇2:大班教师家访随笔

和我的孩子们接触才十一天,我就开始了家访的“征途”。这次家访虽然在时间安排上比较早,但我还是觉得有所收获的。它让我加速了解了孩子们,这对于孩子们更快、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我觉得还是很有益处的。

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看得出,每个孩子对于我的到来都显得非常兴奋,异常开心。有的不停地搬着自己的玩具一一为我展示;有的不停地故意在我面前走动,希望引起我的注意;有的则羞答答地笑着,不说话;有的则为我唱起了日常爱唱的歌曲……在孩子们开心的声音中,家访的氛围也显得轻松了许多。

一、羞答答地玫瑰静悄悄地开

扬扬是个长得很好看的男孩子,天真可爱,笑起来尤其让人觉得可爱。讲话声音细细的,也喜爱加上些手势。再加上一口夹杂着外地方言,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愈发让人觉得可爱。也许,用玫瑰来形容扬扬并不太贴切,不过,扬扬的一首英文歌曲结合了他的羞涩表情和动作,让我觉得他就像一朵羞答答地玫瑰,在向我展示着自己的爱好。扬扬的妈妈是英语老师,受妈妈经常听英文歌曲的影响,扬扬也很喜欢听英文歌曲,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单词。不过,羞涩地外表下,扬扬大胆、活泼的性子也让妈妈有所顾忌,好奇心强、爱跑动,有一次在超市里让妈妈找了好久。这一点,让我对于扬扬又加深了一些了解。可能都是教师的原因吧,妈妈对于扬扬的优点和不足还是比较清楚的,主动地和我们交流分享。爸爸则对于儿子的小恶作剧印象深刻,不时地和我揭短,让扬扬唱歌的声音又响亮了许多。真没想到,扬扬在细细地嗓音下是那么地活跃,着实让我收获不少。

二、原来你是这样的

当我进入涵涵家的时候,涵涵虽然没有开心得唱啊、跳啊,但是,幼儿园泪汪汪的样子与今天显然是不同的,开心与兴奋在涵涵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涵涵的家中比较热闹,爸爸、妈妈、宝贝、奶奶,还有来做客的阿姨,人气旺盛。在我的印象中,涵涵是个离开了老师就会哭的'宝贝,饭要喂、餐巾纸要一直拿好擦眼泪、“不要”和“不会”一直会挂在嘴边,是个弱弱的嗲宝宝,但家人口中的涵涵却判若两人。在听到了我介绍涵涵在幼儿园的表现后,爽朗的奶奶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不时地说宝贝“怎么这样的?”“真是太懒了!”涵涵的爸爸妈妈很注重对于涵涵的早期教育,因此,涵涵绘画、阅读等能力都不错。而奶奶也一直很注重宝贝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穿脱鞋子,连左右都能分清。交流之后,爸爸妈妈也都鼓励涵涵以后在幼儿园要试着自己吃饭、穿鞋子,不能再做个嗲小孩了。我想,对于引导涵涵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又往前跨越了一大步。

三、活泼而又小任性的悦悦

悦悦的家庭比较特殊,妈妈的智力稍微有点问题,从小被领养的悦悦从来都是奶奶教育的。悦悦居住的地方小伙伴们很多,家人与领居们的交往也比较多。爸爸是保安,工作比较忙,可能也不是很善于与人交谈,简单打过招呼之后就上班去了。妈妈则低着头一直绣着自己的十字绣,虽然没有抬头正眼看我们,但在进门的刹那,我的眼角余光看到了妈妈因为我们到来而紧张的手微微在发抖。奶奶对于悦悦的教育相较于其他的爷爷奶奶来说是比较严格的,但对于悦悦的溺爱也还是有的。如:到了用餐的时间,悦悦不爱用餐时,奶奶就宠之,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让悦悦吃。有时,在悦悦面前也未加注意对于妈妈的态度,因此,小悦悦对于妈妈有时候态度不是很尊重。在交流想法时,针对这一点,也让奶奶要加以注意的。不过,稍后,悦悦还是很主动地给妈妈送上了一个大桃子,相信妈妈心里一定非常开心。

四、聪明懂事的大姐姐

小冉在班级里的年龄应该说处于偏小的,可是,懂事的小冉却是我们班的“大姐姐”。有人哭了,小冉会说:“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再哭爸爸妈妈也不开心了!”发糖果时,会说:“你们别挑,我发什么颜色给你你就拿什么颜色!”俨然是一个“小老师”。妈妈的性格比较外向,爱交流。可能受妈妈的影响,小冉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爸爸希望一家三口不分隔两地,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因此,小冉留在了太仓上幼儿园。交谈中不难发现,妈妈很注重对于小冉的早期教育,带着小冉参加了许多亲子班的活动,也经常带小冉去小区和其他孩子们游戏交往。离园回家后,妈妈常会和小冉玩“老师和小朋友”的游戏,以此来分享小冉在园一天的收获。因此,小冉的性格比较外向,乐意与人交往。不过,懂事的小冉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尤其对于动物的关爱更是明显,经常是妈妈“落败”下风。对于毛绒动物不太有好感的妈妈,经不住小冉的“纠缠”,在家中养了两只可爱的小鸟,引得小冉从我进门到出门一直在逗小鸟,与我分享自己的开心事。自己做主买下的小仓鼠也陪伴小冉一起天天上幼儿园。

虽然这次的家访量很大,工作之余花费的时间也很多。但我感觉,在踏入孩子们家中的时候,我看到了孩子最真实的一面,也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环境,对于孩子现在性格的养成也多了一分了解。我想,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我会加速了解我的孩子们,也能让他们更快地信任、喜爱上我和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篇3:大班教师家访随笔

本周,我与配班老师走访了两位幼儿,其中一位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金金的家。这孩子平时在幼儿园思想很叛逆,对同伴常常有攻击性的行为,而且对一切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都没有丝毫的兴趣,行为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育起来很是费心。我们想通过这次家访,一是找出导致孩子这样的原因,二是和家长一起协助,一起努力,找到有效的,良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经过家访过程中和他奶奶的谈话,让我觉得很寒心。

刚到金金家就看见他正在井边玩水,而他的奶奶却没有阻止,在一旁陪着。我们马上提出了这样的危险性。进屋后,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不在,我们就和他的奶奶聊了起来,聊的过程中终于让我找到了金金导致有攻击性行为的几个原因:

⒈父母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常常在外面,和孩子的接触时间少,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⒉孩子家的四周都是一些出租给外地民工的房子,外地的孩子很多,这样金金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成天不见踪影,严重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⒊以自我为中心。在与邻居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发生矛盾了,从来不检讨自己有无过错,总会说别人怎样怎样。

⒋最主要的一点是,在家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惹爸爸生气了,爸爸的教育方式就是暴力,孩子也肯定逃不过一顿棍棒的挨打。

⒌家里,父母从来没有给孩子知识、技能、行为等任何一方面的教育。

⒍父母,特别是孩子的爸爸对其感情冷漠。据说,有时候孩子要爸爸陪着玩的时候,爸爸总会找各种理由推脱。

在快要结束我们这次家访的时候,孩子的奶奶说,自从上了大班,孩子的懂事了很多,有时候在家和他讲道理能讲的通了。通过这次家访,我觉得对于孩子的心理、身理、行为等各方面的教育是刻不容缓的。觉得主要还是要与家长进一步沟通,让他们负起做父母的责任,不能再这样听之任之了,收敛自己的“心”回到孩子的身边,同时和他爸爸好好谈谈,以后一定要改变他的这种不健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生活环境里充满着爱。让爱来融化孩子的叛逆的心理。平时也要尽可能地抽时间陪孩子,不要嫌烦。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的老师,教育他们,培养他们,教他们怎样做人,是做父母的责任。孩子做事没有耐心,那就要和孩子坐下来,陪着他们画化画,下下棋等,既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又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多给孩子一些行为习惯上的教育,不要采用说教的形式,可以是讲故事,说儿歌,唱歌曲,做游戏一些有趣的方法,让孩子在很轻松的情况下就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同时,老师在幼儿园里也要多和他交流,沟通,让孩子充分感觉到老师没有不喜欢他,没有排斥他。并鼓励其他的幼儿也多和他交流,成为好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觉得,老师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及时沟通,小事入手,可以帮助家长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定位和教育。同时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介绍一些学习辅导的方法。所以,家访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篇4:家访后教师随笔

家访后教师随笔

刚刚进入井小,一切都是全新的,对于陌生的环境要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就必须对它了解,而正好学校有了家访的安排,使得我能够在开学前接触这帮孩子,为新学期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新老师,对学生还不熟悉,就十分有必要和学生家长沟通。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这次家访的5个孩子,都是成绩比较优秀的,跟他们接触能够知道如何教好这些学生。而学生的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的,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不是一味的听取。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家访后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篇5:教师家访随笔

下午,按照学校安排,自己与另一位老师去家访。去的时候还高高兴兴的,但回来之后不止我们俩人心情沉重,遇到相同家访境况的老师也有同感。

学校这次安排的受访的家庭,不是单亲家庭就是留守儿童家庭,要么就是离异家庭。而我俩访问的都属于前一种情况。

先说第一位学生,当时一见面就给人感觉一种真如形同陌路的感受(不要说平时我们俩经常从他们的班级门口经过),站着寒暄几句,一问,他妈妈出去了。此时,他始终不知让我俩进来和端凳子,是俩人进了家门口和同事专意说了之后,他这才端来两个凳子。为了不至于尴尬,我们让这位学生也端来凳子坐下。

来之前就了解到这孩子的父亲因某种原因已经不在世了。现在,两个姐姐在外打工,家里平时就他和母亲两个人。母亲除了政府救济之外,加上要照顾他不能出远门,只得靠做务五亩果园支撑家庭里里外外的经济。听到这,我和同事都相互递了递眼神,为这位母亲感到惊讶和敬佩。我俩针对他即将上初三的特点,叮嘱了一些话,还留了手机号先走了。等二次回来,刚好碰见他妈妈回来,于是又进门同这学生的妈妈交谈了一番。一说话,这才了解到,孩子暑假除了补了一阶段课外,几乎什么地方都没有去,叫出去也不出去,更不愿意与同龄孩子玩耍打交道。自然,说这话时,我们也谈了我们的看法态度,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家访的第二位学生是吃了闭门羹的,因为他经常在亲戚家。好在有刚才的学生介绍,使我俩有幸从要访问的这第二位学生的伯母好好交谈了一番。

这名学生的伯母介绍,孩子因为母亲去世多年,加上父亲在外打工,所以就经常在他的姑姑家生活。孩子的学习情况她也知道。从她口中所说的我感觉到,这位伯母还是关心自己侄儿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的。她还说,孩子性格上还活泼,与其他孩子也经常来往。听了这话,我们的心里有一丝欣慰。但我们的心里却总是高兴不起来。一个原因就是家里就只他俩——他和他父亲。而他父亲打工虽说距离家不太远,但晚上又时常不回来。更为重要的就是孩子这样大的年龄是多么多么需要母爱啊!

随后,按照家访的要求,我们又谈论了其他问题,比如思想了,交往了,我们这才告辞离开。

回来后,自己又和家访结束的其他老师相互交流了感受。有两点应该说是毋容置疑的,对于这些单亲家庭来讲,这些孩子最可怜,最缺少亲情之爱,在心理上有非常大的压抑表现,用我们当地的话讲就是“短精神”,实际上就是心理存在一定障碍,其表现就是性格内向,怕说话,怕见人。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从心理上进行疏导教育,精神方面不能予以有效关爱鼓励,将会给个人的'发展以及人际的交往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影响,对社会的潜在影响也不可低估,这,谁又说不是呢?

而且,相比较于留守学生来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更不幸的,而对于既是留守又是单亲的家庭讲,这种家庭的孩子应该是所有问题家庭里面最最不幸的。而不论怎么说,存在问题的家庭的孩子都需要我们去关爱,去理解,去帮助,去鼓励,去照顾。这也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神圣的任务,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应该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各级各地的政府部门也应该在这方面下大气力,给与这些孩子更多的帮助,从物质上,从精神上。

篇6:教师家访随笔

赤日炎炎,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路边的树木撑开华盖仿佛要把这骄阳遮住路人歇口气,而我趁着这两天是双休日,开始马不停蹄地家访。通过家访,我了解了孩子们在假期中休息和学习的情况,了解了家长在假期中对孩子的教育。也使我了解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另一个侧面,对学生的个性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当我摁响每家门铃的时候,我总是首先听到孩子欢快的声音,“我们老师来了,我们老师来了”。从话语中我得知孩子在假期多么盼望老师的到来。很多孩子见到老师尤其兴奋,他们对老师有说不完的话。有的孩子把他们在假期中的见闻滔滔不绝地说给老师听,有的孩子把他们学到的本领、获得的成绩告诉老师,孩子们一边说着,一边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情。丰富多彩的暑假,使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也使孩子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知识。通过家访,了解了学生在家的学习等方面的表现。

家访不仅学生喜欢,家长们也十分乐意。家长们都认为家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平时,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来学校与老师联系,于是趁着家访,家长们问了许多孩子在学校中学习、生活情况。很多家长也咨询了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在家访中,我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和学习态度,向家长作了家庭教育指导。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规范偏差生,我都列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使家长们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问题所在和应对的措施,以便能在新学期里,有的方式地进行教育,使孩子能大踏步地前进。

家访对于老师来说收获更大。炎炎酷暑,家访虽然使老师们感到疲惫不堪,但是家访让老师更了解了学生更了解了家长,缩短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通过这次家访,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由于每天要学英语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加上平时写作业慢,时间确实十分紧张。在与家长沟通中,家长也流露出对孩子有时让老师操心感到歉意。与此同时,家长也表示,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也希望老师也要尽量地给多孩子机会锻炼。通过这样一次家访,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孩子的生活,为今后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背景资料。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在发生变化,家校联系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但是家访在诸多沟通方式中确实最理想的一种方式,因为家访不仅能使老师和家长的思想互相交流,而且能使家长对教师,对学校有更全面的了解,为家校更好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学生幸福的大门需要教师的爱心才能开启。只有热爱学生笑脸的教师,才是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笑脸的教师,工作时才能全神贯注,绝无私心。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

篇7:家访的教师随笔

家访的教师随笔

我是今年刚从外校分配到三井实验小学的老师,虽然教龄有十几年,但对于小学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我却是一个新手,缺乏经验。我和其他老师接触时间不长,但我明显感到在井小,领导对新教师的关心,还有老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团队协作精神。老师们都很友善,乐于帮助我这个新人,我感到了井小大家庭的温暖。更加感到必须好好的向我们三井小学的老教师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学校给我的任务很重,对我来说是个大的`挑战,但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有了压力才能使人有不断前行攀登高峰的驱动力。

以前很少担任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班主任工作从没接触过,学校要求家访,对于我这个刚接手的老师来说,很有难度。幸好我碰到了周苏明老师,他教我们班语文,已经带了一年,比较熟悉同学,他主动带我去家访了几个学生。从中我发现苏老师是一个优秀的善于发现同学优点并能找到同学不足的老师,能很好的与同学和家长沟通,而且很有责任感,使我感受到了一名小学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我学到了很多。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闪光点,同时还要找到学生的不足并能结合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给出指点,并且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同学,结合家长的力量教育指导学生,是我这次家访最深的感受。我要在教育教学道路上的走道路还很远,我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虚心求教,立足本职工作,一切为了学生,尽快融入到井小这个和谐可亲的大家庭,为井小的教学事业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篇8:初中语文教师家访随笔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同时还有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以此活动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以及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家长也通过教师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更清楚认识到了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对老师的交流,更好地配合老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这次家访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具体地反思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共同督促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的心声。从家访中,我们处处可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寄托着家长对他们百分之百的.期望。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见,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孩子平时有烦恼最愿意倾诉的对象还是他们的父母,如果家长能配合老师,多关注孩子不在学校时的表现,多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那么学校的教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家访效果的反馈

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可以巩固家访的效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家访后,老师应对学生及时加以督导,因为家访必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老师应把握好这个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想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构建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渠道

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到,很多家长面对逐渐步入高中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感到很困惑,似乎与孩子的沟通更困难了,然而从我们与他们的沟通谈话中似乎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往生活中遇到很多困惑,所以当我们每走出一个学生的家里时,家长都是对学校此次的活动表示万分的感激。

通过这次家访不仅能够广泛听取社会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更主要的是让我们都获得了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让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顺利,真正实现获得德育和智育全面的双丰收。

篇9:教师家访随笔400字(精选)

我们有很多种了解孩子情况的方式。比如说: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孩子的5分钟面谈、家园联系手册等等。其实家长眼中的孩子比较重要,幼儿在家的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通过家访去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及生活习惯,最主要的是家访会让幼儿更愿意和老师接触。

最近家访,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不爱说话并且还挑食的孩子改变了。对于挑食的孩子之前我都是一视同仁,但家访过后,我对于不喜欢说话的幼儿采取了教育措施,通过措施感觉到老师的家访及其重要,对于幼儿而言,老师来家访感觉自己就是被宠爱的,因此她不吃饭的时候,我跟她说:“什么都吃的孩子长得很快,而且会越来越漂亮!”从此以后孩子不但没有挑食还偶尔会添饭。

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难做好的,因此作为老师,要不断找自己的原因,努力探索幼儿喜欢的教育教学方式。

篇10:教师家访随笔400字(精选)

阳阳请了一星期的病假,我和王老师决定抽空去看看他。平时阳阳很顽皮还经常打小朋友,总之一天到晚总有闯不完的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我想他肯定不会对我们的家方表现出太大的热情。没想到我猜错了。顽皮的阳阳出奇的乖。阳阳妈妈告诉我,当阳阳得知我们要来家访时,阳阳急得不得了,说:“杨老师从来都没来过,她不认路迷路咋办?”我听了十分感动,叮嘱阳阳好好休息,听爸妈的话,争取早点上幼儿园,我和小朋友都想他了,我们在幼儿园等他。阳阳非常认真地点了点头,乖巧的神情实在难得。孩子其实都是天真可爱的,只是有些孩子的天真可爱被一些琐碎的小事掩盖了。老师的责任就是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会真正做到爱每个孩子。

假病过后的阳阳进步很大,犯错的孩子中也好几次都没有他的身影了。无形中,他似乎也越来越乖了。渐渐地,他的朋友越来越多,自由活动时再也不会因为一个人无趣而去打扰别人,抢小朋友的玩具了,还会和小朋友一同分享他作品的成功与快乐。看了这些我好高兴啊。有一次,我把他拉到我身边,告诉他,他进步很大,老师越来越喜欢他了。谁知道他却没头没脑的问了一句:“老师你啥时还去我家玩啊”。仔细一想,的却阳阳自家访后突飞猛进的。

可见神奇的家访,对一个孩子,对一名教师,是多么重要啊!

篇11:教师家访随笔400字(精选)

在这几次的家访中,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不仅让他们了解了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同时让我对于幼儿的一些行为习惯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且和家长们达成共识,发挥家园合作的力量,一起帮助幼儿改进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省视自己以前的行为,发现了很多不妥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在学校里,宝宝吃饭怎么样,上课认不认真,和同学相处怎么样……每个家长几乎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在同迮希妈妈的交谈中,她就跟我们说很担心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迮希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对于妈妈的依恋要比一般孩子多一些,中午总想让妈妈接回家。她妈妈对我说,可能是因为孩子一直和她在一起,不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玩,她爸爸经常在外面工作,所以孩子对妈妈特别依恋。于是,我们跟她说,以后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接触其他的小朋友。同时,我们在幼儿园也会让她交更多的朋友,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

孩子在幼儿园中经常会有一些坏习惯,可是,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例如:在小班的时候,王涛中午都不午睡的,到了中班,开始的几天睡着了,可是这几天又开始“失眠”了。我们到了他家之后了解到,他们家是卖馒头的,晚上七点就睡觉,也没有人陪孩子玩,孩子也只能跟着睡,怪不得孩子中午睡不着了。而且,他妈妈说,他在老家的时候,也是不睡的,而且他睡觉的时候喜欢把眼睛张着,这可能也是不睡的原因之一。可是为什么,孩子刚开学的两天却睡着了呢?这时,我们讨论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刚开学,和其他小朋友还有点陌生,而且他一开始的床位是在老师办公桌的前面,所以睡着了。后来我们给他换了一个床位,旁边的小朋友经常不睡,所以两人相互影响,就都睡不着了。经过大家的商量,他的爸爸也说在家会好好地劝孩子,我们也决定给孩子换一个床位,如果实在是睡不着,也不勉强孩子。

对于孩子的发展,我们和家长都责无旁贷,所以两者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工作。在这次家访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行为不统一。在学校自己吃饭、穿衣服、叠被子,可是在家里却变懒了,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帮着穿,被子也不叠。所以,在今后,对于孩子家园的行为统一性,也要给予关注。这就需要和家长们不断地保持联系,不断督促孩子,发展其独立性。而在这方面,就是我所缺少的,我也要不断加强交际能力,努力做好家园合作,延续家访的精神意义。

篇12:“家访”随笔

“家访”随笔

文|付道峰 微山赵庙一中教师

“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可我毕竟学会了正确的生活,当时我也喜欢您的课┄┄是的,比任何课都喜欢。这些课会一辈子留在我心中” ―――摘自《给教师的建议》

寒假伊始,下村家访,一边感叹着去年寒假家访,在瑟瑟寒风中微信运动走了2万四千余步;一边感叹着今年冬天也不像冬天,竟然有了春天般的阳光;更是纠结于如何面对被“筛剩”的的孩子们的爹娘。走到村口的一处水泥加工点,一个熟悉的背影映入眼帘,蓦然想起一段往事。

那是2003年,四六改制最后一届学生升初中,他们是特殊的一级学生,因为在改制的时候,没有一所小学是按年龄分的班,而是按成绩,也就是说我接的学生是两年的“筐底”。

第一堂课,有个孩子很快吸引了我的视线。个子高高大大,眼睛咕咕噜噜乱转,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超过两分钟,鼻涕从鼻孔垂下,窥伺着班级,身上透漏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顽皮,不对,应该是顽劣。他自我介绍时,挤眉弄眼,活脱脱一校园版的孙大圣,结果自然是哄堂大笑,拿起教鞭照屁股抡了两下,笃笃作响,原来屁股口袋里装满了石子。

后来,断断续续从别的同学嘴里了解他的一些情况,他是领养的一个孩子,家庭情况并不是太好,家里没办法也没时间管教他 ,被连拖带拉的升级进了初中。倏忽之间 ,他成了办公室里常客,每个教师课下必叫之人,众人戏称他为办公室常驻“大使”。再后来,逃课,打架,上网,无所不能。叫家长,教育,无用,用家长的一句话,能活着初中毕业就管!

大家都对他绝望了,有的老师上课时,只要他不捣乱,班里能上下课去,就万事大吉了,至于他干什么,只要不捣乱课堂,就听之任之了。说句心理话,他并不是无恶不赦的孩子,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现在想想,这孩子就是缺爱,所以各种捣乱,获取别人关注就完了。

他似乎也不太讨厌我,我也很少呵斥他,不过有时调侃他两句,比如抄袭作业但是上交,表扬;穿件新衣服,调侃称赞一两句。在学《论语》“吾日三省吾身”时就拿他做例子,要他学会三省自身,课上的他有时走了神,我就停下课专门提醒他,慢慢的,他刷到了存在感。

一次自习,他的“黄河”又决堤了,哼哼唧唧的,看了非常不舒服。拍怕肩膀,喊他出教室,拿一包纸,递给他。他不接,接着脸红了,犹豫还是着不接,在我的坚持下,终于接了过来。从他的脸上我看出些不自然,略有些羞涩,这在原来从未有过。我扭身进了教室,再一会他也进了教室。几乎没有人注意这件事,以为是老师在例行公事训斥,只不过这次大伙没有听到声音罢了。他挨批评,大家伙都习惯了!

又过了好几个星期,很少见到他的“黄河”决堤,有一次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他扭扭捏捏向我解释说他有鼻炎,我笑笑,没说什么。以后再见到我的'时候他总是很大声招呼我,每次都行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我认为那不是尊重而是恶作剧。课堂上还是调皮淘气,我静而观之,多看他两眼,再看他两眼,然后他表示不好意思,头垂下,不一阵,呼呼哈哈就睡着了。就这样,他过的很愉快,我的课也能顺利进行。

很遗憾,没多久,他辍学了,个子大,有力气,升学无望,自然就得干活,在当时是很自然的事。以后在学校里陆陆续续听到他的消息,总之,他很能干,挣钱不少,说上媳妇了。

一年冬天,走在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喊老师,抬头看时,一个头戴着大棉帽的师傅开着农用三轮车,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的敬礼,是他,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我愣了,多大的孩子了还敬礼!此时,我才明白,是尊重而非恶作剧。我并不赞成他的中途辍学,但他的结局在农村也是比较好的了,有活干,有钱挣,只是不敢猜想他以后会怎样。他从我身上找到了认可,找到了信任,从我身上找到了他应该具有孩子身份,这点就足够了。

借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话,他没有学会了作文,但学会了正确的面对生活,在现在。不敢奢望他能记住我们的课,我们的脸庞,当他在回忆时少年时能有一段美好的往事,这就足够了!

疏忽之间,自己已从教将近二十年,农村中学的硬件越来越好,然教学生态每况日下,更可怕的是,课堂上,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取笑《背影》中年老臃肿的父亲,可以对杨绛《老王》中呈现出的同情表示不屑,甚至困惑于老师课堂上的激动讲述。他们在嘲笑中显示自己长大和不屑,并用这种不屑代替本应有的感动。细细思索,在教育不均衡的洪水猛兽之下,在学生如悬崖坍塌般流失之下,自己迫切想证明写什么,极度关注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关注,遥想当年,可以在晨读课上,全班诵诗,待到兴致之处,以手击桌,以助铿锵,书声如令,其情慷慨;操场上,绿草如茵,和孩子们默然静坐,静待日暮,“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此时,方悟柳河东之孤寂,人在宇宙间如沧海一粟。

而现在,如果没有喋喋不休的讲解,如果没有雪花飘飘般的试卷,如果没有声嘶力竭的压迫,他们就不能迈进更高一层的学府,也就如同他们父母般被禁锢在小小的院墙之中,也就坠入“放羊,卖钱,娶媳妇,生孩子,放羊”的轮回,这更不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

《给教师的建议》93节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尊敬的教育者,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以此为结。

笔  述

微山一中高一4班  崔向远

我被锁在精致的原木橱窗里,我是一支毛笔。大号的狼毫笔肚丰满柔顺,檀木烫金纹的笔杆端庄大气。

作为一支毛笔,我熟知书法与其历史,也渴望着能被一人执于手中,书写婉约的心事或恢宏的豪迈。可惜的是,同伴们的遭遇皆让人叹惋,它们要么在人们的三分钟热度后被遗弃在案几一角蒙灰暗淡,要么被不知珍重的顽童莽汉悍妇折磨得遍体鳞伤。

而我呢,我被一个女孩和她知书达理的母亲买回了家。从此女孩小小的手便开始吃力地握住我,在略显粗糙的宣纸上无比认真地写下一撇一捺。起初,她的字无比稚嫩,我总觉得过于整齐划一了,总在她用笔不当时于内心叫嚣:“这里要少用点力!”“捺要再长点儿!”“折要拐得再利落一点儿!”……

时光荏苒,笔锋流转间,女孩的书法愈发成熟,提笔落笔也已胸有成竹了。笔锋起落纵横间,便是一页浓淡相宜、金钩银划的墨迹。在她手中,我挥洒自如,宛若在古宣的舞台上舞动的精灵,她的书法有行云流水般韵致,清新秀逸又不失那内蕴其间的劲道与柔韧。她拿了不少奖,而我早已熟悉了她手指间茧子的厚度。

她考上了大学,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在书法社中颇受青睐,我亦因她而骄傲。可是谁能说得清命运的走向呢?一个人的转变总是在瞬息之间。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我被她冷落在了案头,笔杆已渐渐蒙尘,干枯的笔锋开始怀念那墨汁的香浓。

我总见她在一块与电脑连着的板子上写字,也偶尔见她用精致的美工笔在厚厚的卡纸上描画,抑或用细细的小号毛笔在卷轴上抄诗或是别的什么。她竟已把我完全忘记了。透窗的暖阳照在我身上,我懒懒地窝在笔筒里打着盹。

突然,电话响了,我听到她母亲的声音响起:“你好久都没有正经练书法了。”这声音让我竟有了恍若隔世的错觉。

“正经练书法?”她蹙了蹙眉,“我每天都有练板写啊,也经常练美工笔,偶尔还写个一笔笺或者卷轴。妈,您不能太保守了,书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啊。新式书法让我开阔了眼界,我好像找到了更大的天地,我也仿佛看到了书法美好的明天。”

“老祖宗留下的精华可不能丢啊,更不能随意糟蹋,你对得起你从小用到大的毛笔吗?你可以偶尔瞎写写,但不坚持练毛笔字有一天你一定会后悔的。”

其实我也感觉到,她比以前开朗了很多,开心的笑容如冬日的暖阳。“快乐就好,没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我在心里这样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本就是自然规律啊。”

她挂上了电话,“噼里啪啦”地在社交网络上敲着什么――“笔有自己的渴望,谁愿意让自己永远停滞不前呢?固守千年不变的古老,期待的明天又到哪里去寻找?谁敢说我成天抱着的那块板子――数位板不是书法可能的未来呢?无论是什么,在这个世界上,一旦被请上神坛,奉为神明,也就走进了固步自封自恋自盲的死循环,离末日也就不远了。”

她好似意犹未尽,继续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敲下去:“余秋雨老师说的是有道理的,‘古代书法以广阔社会必需性为背景,现代书法失去了整体上的社会性诚恳。’但我认为,书法并不会因为传统书法的渐衰而消失,而会契合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演化并生成新的样式。譬如板写,也是要有书法功底的,只有这样才能与压感技术相得益彰。”

她托着腮,翻看着自己的板写作品,不同的笔刷各展其长,与精心挑选的背景无间融合。

“是的,美不应该只有一种样式一种模样。”作为一支笔,我罕见地沉思起来。

老师点评:中国书法的传承并非简单的坚守。或许,与时俱进的创新才是能让传统发扬光大的必由之路。文章的思想性极强,对书法传承这一问题的思考极为深入。文中“我”和“她”的形象也很突出。

大班教师随笔

大班家访心得体会

大班家访小结

家访随笔心得

幼儿园家访随笔

大班教师教学随笔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

幼儿大班教师随笔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

最新大班教师随笔

大班教师家访随笔(精选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大班教师家访随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