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首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hndengjunjie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首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共含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ndengjunjie”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首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篇1: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一周年工作总结

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一周年工作总结

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一周年工作总结作者:茂名杨新梅积极开拓务实合作成绩初显

茂名市新世纪学校杨新梅

根据《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实施方案》(粤教办[2009]110号)的文件精神,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名教师更名”的双重目标,为进一步加强工作室人员理论与业务水平的科学发展,杨新梅教师工作室一年来工作有序开展,理论到位,实践有成,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开拓,务实合作,成绩初显。

一、积极开拓,从无到有,工作室建设规范,整洁美观

1、工作室建设,从无到有

感谢上级领导的关心和茂名市新世纪学校的大力支持,学校指定专人督促工作室的建设进程和办公物品购置,杨新梅老师亲自设计工作室形象墙、管理制度、培养计划和工作室人员简介宣传栏。配备专用计算机两台,打印机一台,办公桌椅十套,资料柜两个,空调一台,其他日用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现工作室办公物件齐全,功能先进,制度落实,摆设合理,实用整洁,简约明亮,舒适雅静,是学习、工作室的好场所,为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提供了优质服务,得到了骨干教师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2、工作室挂牌,初具规模

在茂名市教育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于6月22日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宣布挂牌成立,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拥有了独立办公室与办公设备,工作室各项培训工作全面启动。

二、勤于学习,大胆创新,培训理念与实践,样样俱备

1、华师培训,初识“三位一体”

203月25日,90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第一次集中华南师范大学进行培训者培训,自从3月25日早上从广东省教育厅领导手中接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的牌匾,心中的自豪与担忧同时俱增。自豪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担忧自身的能力。

在本次培训中,听取了理论、实践兼备的讲座《“三位一体”培训体系》主讲王红教授、《回顾与创新》主讲黄忠主任、《中美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主讲王红教授、《教学风格(形成)与教师个性(养成)》主讲闫德明教授、《课程改革的的与发展》主讲吴惟粤主任、《教育研究与成果表达》主讲刘良华教授、《为广东基础教育添彩--教育工作室影响力讨论》主讲龚孝华教授、《课题选定与实施》主讲谢明初教授。

首次培训感想,理论水平层次高,实际操作可模仿,对整个教师工作室培训工作有了大体的认识,但是因为中间涉及高校理论引领、地方教育培训机构指引、教师工作室具体实施,由于对此“三位一体”没有足够多的参考资料与实践经验,心中感到空前的压力。

2、课题研究,压力大担子重

选择教师工作室二级子课题,需要依据一级子课题指引与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各工作室的特色与研究角度,在3月的主持人首次培训中,就已与负责理论指引的广东第二师范谢明初教授进行了细致交流,有了初步的框架与设计。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通过自我阅读有效教学相关理论,充分酝酿课题的题出背景、研究目的、创新程度与文献综述等,形成了一份比较成熟的开题报告。

年5月28日,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教师领导力与有效教学研究》子课题《运用有效教学理论加强小学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开题,杨新梅老师在开题会上面向与会的专家教授和来自全省的60位省级骨干老师,从容汇报课题研究相关事项,得到听众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并在开题汇报结束后得到许兴业、谢明初两位教授的热情指导。

杨新梅老师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后得到许兴业教授的热情指导

开题会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安排曾小宁教授,与主持人、跟岗学员面对面近距离交流,讨论三级子课题的申请及注意事项,在讨论过程中,感谢学员针对二级子课题的修正意见,同时也感受到来自湛江、阳江和茂名的8名骨干老师对课题的关注与疑惑,在给予解答的过程,自我体验到了对于课题研究仍感生涩和困惑,特别是个别学员对于这些细节的关注与对我资质的担心,让我感受到了工作室培训工作的无形压力,也促进我下定决心,要对课题研究和各项培训工作进行更多的了解与琢磨。

3、上海之行,名师引领得真经

2010年7月5日--7月10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组织广东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赴浙江、上海,展开交流学习活动。

杭州、上海行,认真听取来自教师工作室师资培训发源地的理论及实践汇报,对于教师工作室的培训作用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

特别对身处一线培训工作的赵群筠老师,佩服她对教师跟岗培训的精妙设计与合理操作,特别是她设计的同课同构在全国先,同课异构也在培训工作中大放异彩,外加要求学员每天写跟岗日记,真实记录整个培训的心路历程,对工作室主持人及对受训老师本人,都受益非浅。赵老师把培训工作的细致操作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对我们这一批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实际工作,给予了明确的指引,让我们豁然开朗,开始对教师工作室培训工作充满期待与自信。

4、大胆创新,培养计划科学性

由于有了赵老师的无私指引,杨新梅教师工作室培训工作迅速进入状态,开始认真参考搜集各方资料,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力求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实用高效、操作性强的跟岗培训计划。

三、力克困难,效果显著,资料收集齐全,装订美观

1、骨干生活,共同合作克困难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最为担心的是,在生活上会给省级骨干教师带来不便。由于学校周边没有酒店与餐馆,只得安排学员住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唐华商务酒店,方便来自湛江与阳江、阳春的外地教师的往来,而吃则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收取饭菜的成本价,而且关注到有时早餐供应量的不确定性,特地安排饭堂小餐厅让骨干教师门定点进早餐,对这样的安排,骨干教师们非常满意。

但由于学校离酒店有2千米远,第一周骨干教师只能通过定车或打出租车解决,影响了中午的休息,第二周开始,骨干教师们自行解决了这个问题,由来自阳江的冯倩影老师开来一辆商务车解决了交通问题。

2、开班仪式,正规隆重现大气

在茂名市教育局麦卫国副局长以及相关科室领导们的关心与支持,开班仪式在领导们的热切关怀下,简洁而隆重,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图片及影像资料。

麦卫国副局长作重要讲话,黎瑞富校长表态学校各部门会全力支持跟岗活动,工作室主持人杨新梅老师、工作室成员代表黄若屏老师、跟岗学员代表杨柳青老师在会上先后发言。

开班仪式,给骨干教师们留下了深刻,他们从领导的重视中感觉到了肩上的学习责任,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实际操作一个大型活动的准备与人员召集工作。

3、导师指引,深层开阔显前沿

A、理论讲座篇

2010年暑假,我查找各种资料,结合之前外出学习所得,尝试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通过不懈努力,准备好师德讲座《主持人成长之路》,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讲座《多元智能与因材施教》,全球教育教学改革热点讲座《有效教学理论基础》,课堂艺术提升讲座《好课特点与公开课技巧》、《说课技巧》等讲座。

跟岗二十天,骨干教师对于中国教育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情况有了较常深入了解,认真审视教育观、教学观与人才观,骨干教师懂得了需要在更高层次的视野,去看待教育教学工作,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现象有了多角度的理解与想法,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促使他们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人才的培养实质,懂得思考如何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中寻找平衡,对如何去培养好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B、教学艺术感染

跟岗培训阶段,主持人安排了一节公开展示课《走进大自然》,常态课《乘法分配律》,录像课《乘法分配律》,说课《面积和面积计算》等,经过之前讲座的听取,及对主持人现场执教的观摩和教学艺术、风格的感受,骨干教师达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

骨干教师一致认为,主持人的课堂,流畅的语言表达,巧妙的教学设计,新型的教学理念,高效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无不给骨干教师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对于主持人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体现出来的以生为本,尊重并真诚相信的细节,面带的微笑,鼓励的.语言,平行的对话等,都让骨干们对现行的师生平等如何实现找到了一条路径。

C、主持人日记篇

为了积累第一手资料,更真实地记录培训过程中的做法与感受,我要求自己每天写八百字的跟岗日记,以见证整个跟岗培训的工作开展,可记录下我内心的想法与具体做法,将是一笔工作室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白天异常紧张的培训日程,夜晚还要在灯下还要认真拼组八百字的文字游戏,对于一个脑海中只懂得1+1=2的理科教师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一天天坚持了下来,等到跟岗结束整理资料时,看着整理出来2万5千字累与乐的真实写照,让我深刻体会:坚持,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好。

4、学员实践,积极进取速发展

A、以课带研促进步

来自湛江、阳江阳春、茂名共8位省级骨干教师进入工作室跟岗学习。在整个跟岗培训过程中,骨干教师发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精心准备常态课与汇报课,汇报课精彩纷呈。

其中冯倩影老师执教《组合图形的面积》、张梅老师执教《乘火车去游乐场》与说课《梯形的面积》、叶日伟老师执教《年、月、日》、杨柳青老师说课《乘法分配律》、陈国明老师执教《生活中的比》与说课《梯形的面积》、梁保老师执教《生活中的比》、陈茹静老师执教《生活中的负数》、杨秋映老师说课《克和千克》等。

当中体现出骨干老师们扎实的基础功,巧妙又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良好的课堂组织艺术与独特的教学风格,无不令人欣喜与赞赏。更难得的是,对于这个过程中出来的问题与不足,主持人与骨干老师们可以开城布公在进行交流研讨,收到主持人引领与骨干教师成长双赢效果。

B、课题研究见成效

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王爱珍副教授与茂名市教研室黄文毓副主任的指导下,骨干教师三级子课题顺利开题,通过王教授在开题现场到位精辟的指点,骨干教师对于如何进行课题开

篇2: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新)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新) -教师工作总结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新)李赛娥第一部分任务与困难一、工作任务工作室本次承担的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按计划一共有十一位学员,其中两位老师因故请假,实际参加的是九位老师。本次跟岗学习为期20天,我们力争将骨干教师上阶段在广州的理论学习科学的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跟岗听课,备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骨干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活动,提炼他们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基于以上目标我们要求学员至少完成以下作业:1、听评课记录至少6个2、撰写教学反思至少6篇;3、上课的教案和课件各2个;4、开发教学案例至少1个;5、读书笔记至少2篇;6、撰写跟岗学习日志至少10篇;7、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各1个;8、个人跟岗学习总结1篇二、实际困难为完成本次跟岗学习任务所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从主持人到学员到工作室成员,还有相关学校单位都付出了种种的努力,去克服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主持人困难:身为学校教研室主任繁重的学校行政管理任工作和三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已是较大的工作压力,再加上此次长达20天的学习活动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总结事项,使本已满负荷的工作状态变成超负荷状态。学员困难:身为省级骨干教师学员门走出校门交流进修本是好事,但做为所属学校的骨干教师,毫无例外,大家都是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和高考压力的,当然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几乎每个学员脱岗学习的这20天都是跟所在学校多番协商之后勉强调剂出来的,当然相应的就是所在学校正常的教学安排被打乱以及代替上课的同事的额外工作负担。就像周建定老师由于调任深圳第二高级中学,刚一报到就向学校请假21天,这给周老师造成了强烈的压力。工作室成员困难: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潮阳一中历史科组和工作室成员身兼多职,既要照常完成原有教学工作,还要与学员搭配学习、生活,学员听评课,成员要伴随;学员饮食起居生活,成员要细心帮助,确保后勤服务工作的到位。工作室所在学校困难:9名学员的到来给潮阳一中带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但相应的就是课程调整、人事安排、后勤保障、办公场所、设备等一系列的具体事务。例如住宿问题,最初我们是想安排学员住进学校的教师宿舍,但是教师宿舍本来就很紧张已经不可能再安排9位学员的房间了,所以要住在学校里面就只能住在学生宿舍,但又考虑到学员的工作生活需要,住学生宿舍显然是不方便的。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住到学校周边的酒店,但这样一来经费问题又呈现出来了,学员所在的学校是否同意他们全部报销。最后学校王宜泽副校长动用了私人关系,和“孔庙宾舍”多次沟通后最终以较低的价格为学员们安排了5个房间。解决了住宿问题,就是饮食问题了。20天的培训饮食如果不能妥善安排不仅不利于生活健康还可能导致开支过大,考虑潮阳地区饮食业贵的太贵,便宜的不卫生等具体情况,最后由学校出面要求学校学生食堂专门每天为9位学员准备物美价廉的饭菜,确保了学员的饮食健康和合理开支。还有就是交通问题。学校只有一辆校车,平时要服务学校老师的出差,难以再满足每天接送学员往返学校和酒店的需求。所幸的是有两位学员(马仁军、郑文喜两位老师)有私家车,于是他们也就成了学员们这20天的一切出行的“专用司机”了,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帮助我们解决了交通问题。所有的事情说大不大,但解决起来确实都很困难,可以说潮阳一中在此次跟岗学习活动中扮演了一个默默付出的坚强后盾的角色。第二部分过程和做法为了顺利完成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培训工作,本工作室从学员的生活到学习都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让学员融入工作室成员教学、教研活动全过程。具体参与工作室成员的备课、听课、评课、说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专题研讨、教育考察等活动。具体安排:第一阶段熟悉工作室工作。10月20日下午学员到朝阳一中报到,21日上午举行开班仪式,汕头市教育局林运轼副局长参加了开班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潮阳一中陈平校长介绍学校办学历史和特色,我介绍本工作室建设情况。让学员对本工作室各方面比较熟悉,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帮助学员制订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的个人研修和发展计划。第二阶段跟岗实践活动(1)组织形式:由于学员来自惠州、河源、揭阳、潮州和汕头等市,他们大部分对本地区环境不熟悉,同时有五位学员所在学校采用的教材版本与工作室所在地不同。所以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员,让他们遇到问题第一时间能够解决;另一方面为了使学员与工作室成员在此过程能够互相帮助督促、实现工作室成员与学员的共同进步的目标。我们把工作室的六名成员搭配到学员中,每名成员分别配领1-2名学员。这样不仅成员在生活上给学员以帮助,而且学员与成员在教育教学方面可以建立互相帮助伙伴关系。(2)听课评课:除了我本人为学员开了一节示范课,工作室的其他六位成员也为学员开了6节研讨课,同时要求学员之间互相听课。因而每位学员至少听了23节可以上。(3)学员开课: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我根据学员的实际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三个年级来上课。马仁军、杨洁英老师上高三复习课,詹戈达、温仕雄老师上高二文科,周建定老师上高二理科。郑文喜、林淡贞、陈玉梅和潘子君老师在高一开展同课异构活动。(4)评课活动:我们是每听必评,学员与成员共同评课,可以说评课活动是最活跃,最尖锐的时刻,围绕如何导入,如何用好材料,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提升总结,如何把历史课上得活,上得好,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或争锋相对,或互相认同肯定。(5)教育考察:潮汕地区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的地区,教育也呈多元化,既有公立名牌学校,也有私立优质学校,教育资源极不平衡,政府投入较少,企业家和华侨捐资办学风气浓厚,真正体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因此本工作室带领学员参观考察一所民办学校(潮阳一中明光学校)、两所公立学校(汕头市金山中学、汕头市六都中学),了解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效。(6)专题讲座:为了真正提高学员的教学能力,我们专门聘请了特邀导师、汕头市教研室王溅波主任做《汕头市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和《广东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为了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上课、评课更有针对性,我们邀请了特邀导师、汕头市金平区历史兼责教研员罕蒙爱老师做《听课与评课技巧》的讲座。为了使学员们明确我们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邀请了汕头市教育局黄晖阳局长、林运轼副局长为我们做重要而有针对性的演讲和讲座。(7)课题研究:按原来计划学员跟岗学习期间,要确定课题项目并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和开题报告。为了使学员更多的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我带领学员到潮阳一中明光学校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听取了该校领导关于课题研究的经验介绍。每位学员在跟岗学习结束前完成了自己的开题报告。第三阶段组织学员成果交流。11月10日下午,工作室组织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会,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魏恤民副主任,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专程前来指导。汕头市教育局林运轼副局长、教科所林楚江副所长、教研室王溅波主任;潮阳教育局张朝汉副局长、人事股黄少杰副股长等出席了总结会。会上学员畅所欲言,交流跟岗学习体会,我对学员的跟岗学习进行全面总结。黄牧航教授魏恤民副主任和林运轼副局长对工作室的工作及本次跟岗培训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学员和工作室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学员把听课记录、教学设计、论文、课题研究方案、跟岗学习日志、教学和听课反思、学习感言(总结)以电子文档形式交工作室存档。第三部分效果与反思20天的跟岗培训工作,不管对主持人,还是学员、工作室成员来讲都是很累人的事情,我们付出很多很多,我们感觉很累很累,但我们也收获多多。(一)推动工作室的建设,提升工作室的理念本次省级骨干教师的到来,为我们工作室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汕头市、潮阳区两级教育局、潮阳一中等各级领导对本次省级骨干教师的跟岗学习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工作室抓住这个机会,全面动员,全员参与,甚至潮阳一中的历史科组全体老师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活动。跟岗培训期间整个工作室生气勃勃,如沐春风。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在这次活动中不仅收获友谊,与骨干教师建立学术伙伴关系,他们的刻苦钻研、努力拼搏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他们送给工作室的“天道酬勤”牌匾将时刻鞭策着我们。潮阳一中历史科组的年轻老师善于学习,善于吸收,勤奋好学精神,积极参与活动也同样令我感动和欣慰。工作室全体成员与骨干教师建立了友好同伴互助的关系,他们彼此珍惜机会,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工作室真正成为历史教师快乐成长的摇篮。真正树立“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理念。正如工作室成员张础伟老师说的“我们珍惜本次与省级骨干教师相识、学习的机会,珍惜与骨干教师们学习、交流的这个平台。我们将争取早日成为骨干,发挥工作室在地区、学校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辜负上级领导、工作室主持人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二)推动学员自身发展,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二十天紧张的学习生活,时间似乎很长,但不觉中也转眼过去。苦涩中有甜美,辛劳中有欢笑,耕耘中有收获,真可谓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明天的辉煌。第一,学员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尤其是在“如何上好一节历史课”问题上,有了深入认识,我们通过评课研讨,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材料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对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于历史课堂趣味性、思想性和实战性的统一等问题有了新认识。在备课、评课过程中,我们反复探讨,某一个知识点到底要不要讲,如果要讲,是口头讲还是放到PPT上,如何变大段大段文字为直观的图片、图表或表格,以方便学生;一节课应该投放多少段史料合适,一段史料控制在多少字合适;一节课设置多少个探究问题合适,如何既易操作又具有开放性能真正培养学生思维…第二,学员个人的教学风格得到提升。在跟岗培训期间,我们组织了示范课、研讨课,让大家听不同风格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课,而且做到每课必评,让老师们各抒己见、相互听取、观点相互交锋,表达交流,只有思想多元才能促进对课堂教学、现实问题思考的成熟和深刻。每位学员经过多次研讨、评课,反复推敲,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在汇报课上,我们看到了马仁军老师的先声夺人、温仕雄老师的人在课中、詹戈达老师的风趣儒雅、郑文喜老师的激情满怀、周建定老师的风趣幽默、杨洁英老师的温文尔雅、陈玉梅老师的一气呵成、潘子君老师的活泼可爱、林淡贞老师的朴实淡定。第三,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了开阔学员的视野,我们组织学员走出潮阳一中,先后到黄图盛中学、六都中学、明光中学、金山中学等校听课、参观考察;组织学员参加理论学习,聆听名家心得,先后聘请汕头市教育局黄辉阳局长、林运轼副局长、教研室王溅波主任和汕头中学历史界元老罕蒙爱老师等人给学员开专题讲座,提高学员的教学教研能力。通过组织课题研讨,帮助学员确定科研课题项目,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通过开展听评课活动,促进学员进行教学、听课反思,使他们自觉地带着研究的眼光从事教学,自主地对教学作出决断,进行反思。第四,学员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本次跟岗培训时间较长,作业多,任务繁重,学员白天听课评课,晚上要拼命的完成作业,绞尽脑汁地去想该怎么写日志、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等。他们从不适应到适应。正如郑文喜老师说的“刚开始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不是很适应,也很难写出什么东西来,记得大庆油田工人铁人王进喜的一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后来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写,努力地去创造条件。经过这段时间强化训练,发现自己越来越会写东西了,虽然文笔不怎么样,但跟以前比,真的进步很多了,这是我此次跟岗学习的另外一大收获!”第五,学员的师德得到较好熏陶,思想觉悟有所提高。潮阳一中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很低,大概是珠三角老师工资的四分之一,但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因为工资收入较低而抱怨,对工作还是那么的执着、认真、负责。学员们深受感染、感动不已。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比较之下、检讨之后,发觉以前自己总是在抱怨,思想觉悟不高,想想真的很惭愧!自己的工资水平跟他们比较以后,就会在想着一个问题,同在一个太阳底下工作,我拿的比人家多,还有什么可能抱怨的呢?好好工作吧!我能这么想,说明我这次来学习,不但专业理论水平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是此次跟岗学习的又一收获之一。”(三)以工作室为平台,搭建了友谊之桥本次跟岗培训,大家都收获了友谊。工作室与各位学员建立学术伙伴关系;工作室全体成员与骨干教师在这二十一天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结下深厚的友情;学员之间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过着“共产主义生活”彼此惺惺相惜。在此次跟岗学习活动过程中,从主持人到学员和成员都收获了很多,有许许多多的感悟和思考,具体可以参加我们每个人的教学博客:潘子君温仕雄周建定郑文喜陈玉梅林淡贞詹戈达杨洁瑛马仁军二十天的跟岗培训,成效是卓著的。正如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和省教研室魏恤民老师在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会上提出的:“骨干教师应当将所学所得进一步发扬广大,主持人应将李赛娥工作室的工作经验加以整理,在全省范围加以推广。”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广东省教师工作室承担的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培训工作的水平会不断提高、做法会不断成熟的。(四)反思与建议1.跟岗学习时间太长,这些骨干教师在学校里都应该是挑重担的老师,而且多数是带高三毕业班的。一下子请假21天,对学员所在的学校来说确实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建议时间不要太长,一周到10天为宜。2.作业量太多,学员白天听讲座、听课、评课、讲课和其他教育考察活动,晚上要写评课意见、反思、跟岗日志、读书、写读书笔记,还要备课。大多数时间要写到凌晨1-2点,非常辛苦。3.学员的课题最好在省参加理论培训时间就要定好题目,并做好简单的计划。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篇3:广东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邹承状

广东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邹承状 -教师工作总结

月20日至11月10日,我在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进行了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我这次参加的跟岗学习班有来自广州的郑雯、黄妙茜和彭碧清,阳江的李晓群和巫文潜,茂名的茹建中和梁斌,湛江的王荣甫(班长)、林显材和我,共计十名学员。在这期间,我认真接受培训,吸取主持人梁哲老师的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经验,积极听评课,上好跟岗课,与同行们进行广泛而有效的业务切磋和交流,并就课题研究展开了研讨工作。现从三个方面对这次跟岗学习工作进行总结。任务与困难关于这次学习任务,省培训基地早就做出相关规定。而梁哲工作室则在其《工作计划》中进一步确立了“工作室实施目标:…使已有中级职称的学员能独立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成为)敬业、合作,领导放心、学生欢迎、家长赞许的研究型骨干教师。”在这基础上,主持人梁哲在学习期间细化了每个学员应完成的任务:1、听评课记录至少6个;2、撰写教学反思至少6篇;3、上课的教案和课件各2个;4、开发教学案例至少1个;5、读书笔记至少2篇;6、撰写跟岗学习日志至少10篇;7、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各1个;8、个人跟岗学习总结1篇。另外,还有一些须共同合作完成的小组工作任务。这次学习及任务的安排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困难。客观上,由于脱岗学习的时间相对较长(三个周,要是一个周时间调课就较为方便),我所任教的高三级其他老师的课都安排得满满的,其他老师难以调剂;学校又不会为了我这20天学习而将课程表改来改去。这为我20天跟岗学习增添了障碍。我为这事曾忙了许多天,做了诸多协调工作,但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因为艺术班刚好远赴广州学艺而能腾出该班历史老师顶替我,从而解决了学校任务与个人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主观上,我心里始终有两个“坎”:一是上课的手段问题。现在用多媒体上课已非常普及,自己在课件制作方面还可以应付过去,但我校教室没有多媒体平台,平常用PPT上课的机会极少。所以生怕在跟岗学习的公开课上出问题。二是课题研究方面的欠缺。从教以来,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也较少写教学论文,可以说是经验型的“教师匠”。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并形诸文字在我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挑战。过程与做法20天的跟岗学习个是充实的`、愉悦的过程。在主持人梁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十位来自不同地域的学员度过了看似漫长实际短暂的20天。一、开展专业理论的学习。我先后听取和学习了主持人梁哲老师主讲或组织的六个专业讲座,包括:《如何做出自己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主张教师要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做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做教育考察》,主张应看制度、看建筑、看课堂、看师生风貌。《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指出课题研究有其自身规律和法则;《如何做观课、评课笔记》认为观课、评课不但要听知识,还要听人,听世界;《怎样才能成为名师》指出成为名师应有自己思想、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成果发表等;《有效教学下的历史教研组活动方式创新》就如何科学地进行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科组管理等方面做了阐释。二、上跟岗公开课,并进行密集的听评课活动。跟岗期间,我先是听主持人梁哲老师上的一堂示范课《辛亥革命》,然后听了其他九位学员的公开课,并相互之间进行了有益的评析活动。我们十位学员上的跟岗公开课都集中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两课,大家都非常积极、踊跃。风格各异,各显神通,真正做到了同课异构。我被安排的两节公开课都是《辛亥革命》。这一课我从教以来都不记得上过多少遍了,但在上公开课前还是有些紧张。因为我来自的学校教室没有多媒体平台,平常上课都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怕由此弄砸了。不过由于我准备较为充分,PPT的制作能适合课堂所需,后来还是较为成功地完成了公开课教学任务。在评课方面,大家都各抒已见,见仁见智,很好地落实了“双百”方针。三、了解和考察本地教学教研情况并展开有益的交流活动。10月22日,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李斌主任(兼本市历史教研员、梁哲工作室业务指导)给我们作了题为《湛江市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与展望》的报告。他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湛江在教学教研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绩,如在课堂教学上湛江曾推行过“八进课堂”、“六进课堂”、“八字要求”等举措,这些对当地的历史教学教研起到了指引作用。湛江课题研究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如我们的导师梁哲“双主协调,全效教学”课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重大进展,湛江四中刘永红老师有关课题荣获今年省级二等奖。10月23日和25日,梁哲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先后对湛江四中和湛江二中海东中学进行了教学教研考察和交流。在湛江四中,该校教研室主任刘永红老师(兼梁哲工作室研究性学习指导)给我们介绍了她如何逐步展开历史教研、如何做好课题研究与高考的协调和结合,这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在海东中学,我们也与该校领导和历史科组老师就教学论文写作、集体备课等教学教研问题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四、就近考察乡土历史、古迹遗存。10月23日,在梁哲老师的组织带领下,由湛江麻章区一中校长梁保国(兼梁哲工作室的教学评价指导)协助,学员们先后参观和探访了麻章区太平镇的三个古村落:庐山村、旧县村和调塾村。三个村有个共同特点:都留有古屋建筑,有传统宗祠和富有乡土气息的文化古迹。其中庐山村的古炮楼、旧县村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的傩舞基地和调塾村的古宗祠及古墓群遗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天下午,我们还考察了当地基督教堂和法国广州湾旧址,了解了近代以来基督教在当地的传播情况和现状,感受到始建于19的广州湾法国公使署(广州湾总部)的当年“盛况”。睹物思史,看到这些殖民象征的古迹,我的心里始终有种耻辱感。五、撰写跟岗日志。按照要求,跟岗学习期间每位学员须认真写日志。每天学习归来,我都是趴在宿舍的床上进行写作。有时需要上网、翻书查找有关问题,往往弄到深夜乃至凌晨一点多钟才能完成撰写任务。撰写日志的内容既有学习实录,又有自己的学习教学感受,还有读书笔记。如关于听梁哲老师课题研究报告的感想《让我们“愉悦研究”》,关于考察乡土纪实的《探访湛江乡土历史》,关于引领研究报告实录的《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关于记录导师和学员公开课及评析内容的《听名师示范课》和《听学员上跟岗课》,关于点评类的《学员的上课亮点之我见》,关于对自己所上公开课的《教学反思》,还有关于课余阅读的读书笔记《教育应从善待生命开始--读〈生命与教育〉有感》及《平凡处见哲理--读张文质〈唇舌的授权〉》等。六、学习课题研究专业理论,确定开题方向。通过梁哲老师的专业辅导,我初步了解了课题研究的格式、方向及方法。经过近三周的讨论,我和其他六位学员共同合作进行开题,确定了开题报告和方案,名称分别为《历史有效课堂建设行动研究开题报告》和《历史有效课堂建设行动研究方案》。我的分工是进行案例分析。我现在正在展开前期工作,争取能取得好效果。效果与反思通过这次跟岗学习,我得益匪浅:一、进一步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梁哲老师多年前设立了“高中历史四环节开放式”的教学程式,包括教师设疑、学生自学释疑、教师指导及学生讨论和解答问题等四个课堂环节,这一教学方式一直在该校受到重视并取得佳绩。在这一基础上,梁老师还提出“双主(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协调,共同发展”(20+20分钟)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用意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定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步,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我在上两节跟岗课时也尝试着用,虽说不上成功,但还是受到一些启发的。以后我会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这一教学方式。二、以多媒体平台的手段进行教学的技艺得到提升。这次跟岗学习,我在PPT的制作方面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PPT的内容较为丰富,能满足上课所需。在湛师附中的两节跟岗课,我感到自己PPT制作技术有了一定进步。三、进一步了解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过程等专业性研究的方法。我们上课,梁导师以其示范课指导我们,以行动体现其“双主协调,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我们听课,梁导又有《怎样听课与观察》的专题讲座,指出听课不但要听知识,还要听人和听世界;我们搞课题研究,梁导有他的“愉悦研究”之说;我们虽不是名师,却有湛师王教授《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报告,为我们进一步“深造”冶炼思想武器。四、与异地老师交流,教学经验上取长补短。五、通过博客进行叙写教学学习过程、教学反思、思想感受等,使我时时提醒自己,必将对我的教学起促进作用。当然,我还有上课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及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不足,这有待提高。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篇4:[]江伟英工作室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转载]江伟英工作室2010年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文地址:江伟英工作室2010年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作者:江江华南师大附小江伟英工作室2010年省骨干教师

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金秋十一月,正值亚运盛典!乘着亚运之风,8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省骨干教师来到了我校进行为期20天的跟岗学习,给我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在工作室成员及骨干教师们的积极配合下,本次跟岗学习于2010年11月30日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跟岗学习期间本工作室的工作汇报如下:

准备篇--分工,明确职责

制订《华南师大附小江伟英工作室2010年广东省语文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安排表》,明确主持人、工作室成员和学员在跟岗期间的任务要求。完善工作室团队建设,明确成员分工,保证跟岗学习活动顺利进行。

(1)主持人按要求完成跟岗学习期间任务:

①主持召开工作室成员与省骨干教师见面会;

②组建培训工作室团队,制定跟岗学习活动期间相关方案,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③上多节示范课,组织工作室教师上示范课,指导跟岗学员上课、评课、课例开发等教学活动;

④组织跟岗学员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系列活动;

⑤指导跟岗学员完成开题报告,主持开题报告会;

⑥跟岗学习结束前对学员进行考核。

(2)学员跟岗学习期间任务:

①教学实习:跟岗期间听评课不少于6节,上课2节。

②撰写《跟岗学习日志》。

③课题研究。

④开发一节优秀课案例;至少写3篇教学反思,2篇读书笔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3)工作室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①江伟英:负责工作室整体工作协调与落实。

②胡亮萍:负责协助主持人做好工作室跟岗培训期间的相关工作。

③其他工作室成员教师:负责开发课例,上示范课,参与评课等教研工作。

生活篇--细心,融洽相处

11月10日至30日,赶上亚运期间,住宿房间紧张,费用也随之上升。骨干教师们的住宿问题,成了工作室开展工作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就近安排骨干教师们,方便其来我校学习;迅速选择价格适中、环境较好的旅社,节省骨干教师们的费用问题…这一些成为工作室展开讨论的工作重点。在工作室成员努力下,在基础教育培训研究院的协助下,在征求骨干教师们的意见下,很快的,我们找到了华师住宿部,以适中的价格成功预定了房间,问题成功得以解决。

住宿的问题一旦解决,吃饭的问题随之迎刃而解。骨干教师们表示,住在华师校园里,每天上下班、吃饭等都十分方便。

跟岗期间,习后的沟通交流、与教师们一同参观我校…彼此之间相处十分融洽,相识虽短,却犹如一家。

图1:江伟英老师正在介绍图书管理方法图2:观后合影

教研篇--跟岗,不教而教

采取“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教学示范--评课议课”的小组研课活动,学员们除了听江伟英老师本人的课外,还听了华师附小教师工作室其他教师们的课。每天听完课,大家就围坐在会议室里,由江伟英老师主持,进行一两个小时的评课、研课。

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分享了这样的感受:在“江伟英名师工作室”里,这种“跟岗学习”的培训方式非常好,“她不直接教我怎么做,只让我们看到她和工作室成员老师们是怎么做的。每天都浸在名师们的教堂里,浸在教学的思考中。”

(1)11月15日,工作室主持人江伟英老师用其科研成果图解语文的方式为学员展示了一节示范课--丰子恺的《白鹅》。这节课通过“以图导读,以图导学”训练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让孩子们从画中学课文,从自主讲解,民主学习中成长。学员们听了课后都觉耳目一新,他们表示,在江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条理清晰地对课文的理解,还有民主和谐的氛围时,都感到了对这种教学方式的佩服!画画是孩子们爱好的游戏,游戏与学习如此完美地结合,实属教学中的创举。

图3:江伟英示范课--学生汇报图4:图解课文--《白鹅》板书

(2)跟岗学习期间,工作室成员上的示范课让学员收益匪浅:

湛江市吴川梅岭小学李上青老师说:“在江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听了华师名师十几节精彩的课例:江老师与梁承穗老师的思维导图《白鹅》、《最后一头战象》;陈琴老师的经典诵读《十四寒》;杨晓红老师的识字教学《窗前的气球》;激情洋溢的张文娟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重品读的陈蓉老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张启未老师的《老人与海鸥》,感受了华师附小名师们各种不同的教学风格,感受到了华师附小浓浓的课改风,也感受到了华师附小的老师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梅江区五洲小学吴惠芬老师说:“杨老师像磁石一样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时而是有趣直观的简笔画板书,时而是生动而传神的动作,时而是充满感情的语言。她的匠心独运,让我们十分佩服也值得我们学习!”

图5:工作室成员老师们上课风采

实战篇--上课,尽显风采

11月23日,骨干教师们轮番上阵,各自进行汇报课展示活动。8名学员选择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大家展示了各自的实战汇报课。李雪兰老师善于提问,在课堂上为我们展示何为课堂提问技巧;吴惠芬老师融合导图及简笔画的课文讲解,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杨丽平老师亲切而详尽的讲解让孩子们学习情绪剧增;幸敏珍老师幽默风趣,她善于用鼓励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黄君燕老师的小组协作竞争学习;陈辉尹老师充满笑声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堂;林令娜老师的和蔼耐心;李上青老师的自信坦诚…

图6:骨干教师们上课风采

课题篇--共研,深入研究

(1)11月17日,省级骨干教师开题报告会在小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江伟英老师亲自主持,8名学员逐一介绍自己的课题。会前,教师们为了这次汇报,完善撰写开题报告,制作ppt,在学中写,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来自梅州蕉岭县实验小学的林令娜老师说:“江老师逐一点评我们的课题,真诚地、专业地给我们提建议,给我们指明了完善、修改课题的方向,让我们再次受益匪浅。”

(2)11月23日,召开凭借思维导图革新学生学习方式开题大会,促使学员共同进步。邀请陈建伟教授进行课题的详细指导。他指出开展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注重关注学生学习应用经验的积累。并提醒工作室及骨干教师们在后面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要注意分组开展研究,实现整体效应。会上,江伟英老师也就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做相关的报告和建议。此次开题大会刷新了学员们对科研的认识,并对科研的道路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学员们收获甚大。

任务篇--积累,深有收获

(1)学员们按量完成跟岗学习任务:每人听评课均超10节,显示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和好学精神;每人坚持每天撰写《跟岗日志》,3篇教学反思,2篇读书笔记,交流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及学习心得体会等。学员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纷纷表示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他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工作室做好资料整理收集工作。在跟岗学习期间,工作室在主持人江伟英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员们既完成了省教厅要求的跟岗学习任务,也参加了本工作室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此期间,工作室成员也认真做好资料整理、收集工作:为主持人和每一位骨干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并在跟岗结束前,为骨干教师们每人刻录一个光盘,成为他们跟岗学习的档案袋。

扩展篇--搭建,开阔视野

(1)观摩名师课堂,感悟语文教学。学员们不仅在我校观摩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室还为学员们提供了11月26-28日的第1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观摩机会。与更多名师交流学习,拓展其教学视野。让名师与名师、名师与学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员们大为感慨,均表示对此次机会的无比珍惜之情,并觉得,在观摩学习中,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何谓语文教学,何谓语文教育!

(2)工作室主持人江伟英老师为了给学员提供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在网上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新浪博客每天的日志跟新及心得感悟、读书感悟的发表、互访、回复,让工作室教师及名师们相互更加了解,交流、学习。

总结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课堂教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然后才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本质不是展示教师的才华,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树立以生为本,有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意识,我们的教学过程才会简单实用,教学手段才会多样有效,教学媒体的使用才会比较恰当,锁定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才会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跟岗学习的每一天,听的是平时真实的上课,见到的是平日真实的课堂,感受到的是平平凡凡的教师,真真切切的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这对于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应该是一次最高效的,最真实的,最直接的历练和洗礼,从跟岗教师吴惠芬老师、幸敏珍老师、杨丽平老师、林令娜老师、李雪兰老师、陈辉尹老师、黄君燕老师、李上青老师的一篇篇精彩日志,一次次大胆的教学实践可知,这样的跟岗培训,对工作室主持人和每个跟岗教师来说,都是很有获益的。

华南师大附小江伟英教师工作室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

省级骨干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总结文档

骨干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省骨干教师跟岗学习的工作总结

教师跟岗学习总结

跟岗教师学习总结

教师跟岗学习与研修工作总结

跟岗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跟岗学习总结

教师培训跟岗学习总结

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首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广东省杨新梅教师工作室首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工作总结,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