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游老顶山森林公园的导游词(共含7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旄诉吃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女土们、先生们:
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
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该园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公园内有五峰,俗称五顶,由北向南依次为老顶、梳妆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五顶之中,老顶海拔最高,为1378米,由此冠称“老顶山”。这里属暖温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辟有老顶山风景旅游区,神农峰名胜旅游区,林业科研考察区和动物养殖观赏区四大景区。有的景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又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无论四季与朝夕,这里都各具气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纷飞青山素裹,秋夏千林尽染百草峥嵘。一会儿,我将带大家一同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去领略它的绚丽壮观,它的雄奇多姿。
进入园区,青松翠柏,果树连片,山花烂漫。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药用、经济、油料植物应有尽有。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鸟类有游隼、苍鹰、红腹角雉等,这些小生灵,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气,但愿我们能多碰到些可爱的小动物。
各位朋友,我们首先要登500米长的台阶到新顶半山腰的南崖宫参观一下。南崖宫依山而建,其门为阁楼式,栩栩如生的彩龙盘旋于四根丹柱上,双层斗拱四挑,施琉璃脊兽。请大家随我走入这一天然岩洞中,它宽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吕祖像,两侧为罗汉众神像。沿着洞旁的台阶,我们可以走上一座二层六角秀美玲珑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顶之巅,是风雨楼,俗称观景楼,青石座台,共3层,上下有石阶相通,二、三层楼上前后各有大红明柱八根,周围砌有石栏,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风起云涌,松涛怒吼时,站在这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界。再看四周这石刻天成的黑虎卧岗以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岭岭,你会觉得平日的忧郁烦恼及尘世纷争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畅,仿佛所有的意念刹那问全都融入了眼前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之中,融入这大自然毫无雕饰的温馨之中了。
在碧霞峰以西的山场,建有滴谷寺,也称神农庙,始建于东晋,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寺周围原有5座寺院,后被毁,院内散存宋、明、清柱基、经幢等。今天,这里已成为老顶山林场办公之所。在办公楼西墙下,有一景点为古寒泉。石砌券洞护住泉眼,额嵌楷书“古寒泉”三字,泉水从雕刻的石龙嘴中流出,下有圆形石凿小井。相传,在建造寺院时,石龙嘴里昼夜不停地往外滴谷,更为奇妙的是,龙嘴里流出的谷子随寺院人员的增减而增减。在快要竣工时,每天在龙嘴旁接谷的小和尚,嫌谷子的流速太慢,就拿起木棒在龙嘴里捅了几下,谁知这一捅捅出了麻烦,龙嘴里钻出一对白鸽向远方飞去,龙嘴里也不再滴谷,而流成泉水了。这泉水富含矿物质,清凉甘醇,舒肺爽口,您不想尝尝吗?
最后,我们到百谷山的主峰玉皇顶参观炎帝铜像。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首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由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变革。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者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吸引了海外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请看铜像左侧这一巨型石碑,它长6米,高3米,携刻着关于炎帝在此创立光辉业绩的碑文。放置铜像的平台用汉白玉栏杆围绕,四周砌有护坡。铜像总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宽24米,长29米。基座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层,每层高2米,表面为白色花岗岩贴面,有台阶相通;第二部分为展厅,外高8米,红色花岗岩贴面,正面镶着长8米,高5米的铜板敷设的牛头浮雕。您知道为什么要刻牛头吗?因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为他们的“图腾”,也就是他们的氏族保护神的`,这里也隐含着炎帝驯养家畜,开创农业的不朽贡献。基座上的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铜像面向着长治市区的方向,仿佛我们的祖先炎帝仍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子孙后代。
我们由基座后的台阶进入展厅。这里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开创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炎帝铜像中间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谷穗处,这里是一个可容纳20人站立的观景平台,站在如此高度,上党盆地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城廓、农舍、高楼、田园,可谓气象万千,让人油然而升腾出一种伟大而谦恭的情愫,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看我们的祖先――炎帝一眼,让我们这些有着相同血缘的炎黄子孙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祖**亲装扮得更加美丽。欢迎您再来游览!
老顶山森林公园景区导游词
女土们、先生们:
周末闲暇时,您是否常与家人、朋友到公园游玩呢?今天,我将带大家到别具特色的森林公园去一游,相信您一定会体验到以前所未曾体验到的乐趣。
老顶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治市东北部,距城中心约7公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该园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8%,公园内有五峰,俗称五顶,由北向南依次为老顶、梳妆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五顶之中,老顶海拔最高,为1378米,由此冠称“老顶山”。这里属暖温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辟有老顶山风景旅游区,神农峰名胜旅游区,林业科研考察区和动物养殖观赏区四大景区。有的景区正处于开发建设之中。1983年被确定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1993年又被划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无论四季与朝夕,这里都各具气象,各有情致,冬春瑞雪纷飞青山素裹,秋夏千林尽染百草峥嵘。一会儿,我将带大家一同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去领略它的绚丽壮观,它的雄奇多姿。
进入园区,青松翠柏,果树连片,山花烂漫。森林中植物种类繁多,药用、经济、油料植物应有尽有。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属国家保护鸟类有游隼、苍鹰、红腹角雉等,这些小生灵,为公园增添了许多的野趣和勃勃生气,但愿我们能多碰到些可爱的小动物。
各位朋友,我们首先要登500米长的台阶到新顶半山腰的南崖宫参观一下。南崖宫依山而建,其门为阁楼式,栩栩如生的彩龙盘旋于四根丹柱上,双层斗拱四挑,施琉璃脊兽。请大家随我走入这一天然岩洞中,它宽24米,深15米,高6米,正面塑吕祖像,两侧为罗汉众神像。沿着洞旁的台阶,我们可以走上一座二层六角秀美玲珑的亭子,小超一下。再往上走至新顶之巅,是风雨楼,俗称观景楼,青石座台,共3层,上下有石阶相通,二、三层楼上前后各有大红明柱八根,周围砌有石栏,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气势宏大。风起云涌,松涛怒吼时,站在这里,你会真切地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境界。再看四周这石刻天成的黑虎卧岗以及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峰峰岭岭,你会觉得平日的忧郁烦恼及尘世纷争全都没有了,有的只是透心的清爽和舒畅,仿佛所有的意念刹那问全都融入了眼前这美不胜收的风景之中,融入这大自然毫无雕饰的温馨之中了。
在碧霞峰以西的山场,建有滴谷寺,也称神农庙,始建于东晋,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寺周围原有5座寺院,后被毁,院内散存宋、明、清柱基、经幢等。今天,这里已成为老顶山林场办公之所。在办公楼西墙下,有一景点为古寒泉。石砌券洞护住泉眼,额嵌楷书“古寒泉”三字,泉水从雕刻的石龙嘴中流出,下有圆形石凿小井。相传,在建造寺院时,石龙嘴里昼夜不停地往外滴谷,更为奇妙的是,龙嘴里流出的谷子随寺院人员的增减而增减。在快要竣工时,每天在龙嘴旁接谷的小和尚,嫌谷子的流速太慢,就拿起木棒在龙嘴里捅了几下,谁知这一捅捅出了麻烦,龙嘴里钻出一对白鸽向远方飞去,龙嘴里也不再滴谷,而流成泉水了。这泉水富含矿物质,清凉甘醇,舒肺爽口,您不想尝尝吗?
最后,我们到百谷山的.主峰玉皇顶参观炎帝铜像。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谷、制耒耜,教民耕种”,首先在这里完成了人类由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重大变革。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及炎帝活动的遗迹很多,以炎帝为中心的开发,使者顶山成为始祖之山,其文化内涵源远流长,吸引了海外侨胞前来寻根祭祖,可与山西洪洞大槐树相媲美。为纪念炎帝,文物管理部门投资500多万元,塑造了炎帝铜像,总重量100吨,由我国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
请看铜像左侧这一巨型石碑,它长6米,高3米,携刻着炎帝在此创立光辉业绩的碑文。放置铜像的平台用汉白玉栏杆围绕,四周砌有护坡。铜像总高39米,其中,像高25米,基座高14米,宽24米,长29米。基座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三层,每层高2米,表面为白色花岗岩贴面,有台阶相通;第二部分为展厅,外高8米,红色花岗岩贴面,正面镶着长8米,高5米的铜板敷设的牛头浮雕。您知道为什么要刻牛头吗?因为炎帝氏族是以牛作为他们的“图腾”,也就是他们的氏族保护神的,这里也隐含着炎帝驯养家畜,开创农业的不朽贡献。基座上的炎帝铜像为全身站立像,披发、赤臂,上身着兽皮,下身以树叶相遮,微微抬起的双手捧着一捆谷穗,其面部神态庄严肃穆,气度非凡,是以一个神化了的人的形象设计,突出体现了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铜像面向着长治市区的方向,仿佛我们的祖先炎帝仍在关切地注视着他的子孙后代。
我们由基座后的台阶进入展厅。这里以图片、文字说明、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炎帝在此开创人类古代农业文明的伟大贡献。炎帝铜像中间是空的,沿旋梯可上至炎帝胸部谷穗处,这里是一个可容纳20人站立的观景平台,站在如此高度,上党盆地远近景物,尽收眼底,城廓、农舍、高楼、田园,可谓气象万千,让人油然而升腾出一种伟大而谦恭的情愫,一种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看我们的祖先――炎帝一眼,让我们这些有着相同血缘的炎黄子孙共同努力,把我们的祖**亲装扮得更加美丽。欢迎您再来游览!
摘要顶山森林公园原名百谷山,位于长治城东15华里处,海拨为1378米,为太行山西南部主峰之一。老顶山东临平顺,东南连壶关,北接潞城,西临上党盆地。从西南向东北向依次为断顶、奶奶庙、玉皇顶、梳妆楼和老顶。 老顶山在长治城东北七公里处,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这就是老顶山,又叫百谷山。
老顶山方圆40多平方公里,从北向南由五个山峰组成,所以又叫五顶山。这五个山峰依次叫老顶、南顶、玉皇顶、奶奶顶和新顶。老顶山层峦叠障,气势雄伟,林海茫茫,景色壮美,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历来为上党一方胜地。老顶是五顶之最,海拔1378米,是太行山西南部的主峰之一。老顶上原建有玄天大帝庙。现为长治市电视转播台。
登临老顶,近望高楼错落,道路井然,市区景致尽收眼底;远望漳泽水库壮如锦带,飘浮于天际,上党盆地一览无遗。在老顶东北峰,有一处天然巨石形成的峰峦,高居于层峦叠岭之上,形似雄狮蹲踞,它就是狮峦”。《长治县记》曾有记载,清朝有入曾称赞此峰:“北猛得狮象,狰狞镇此帮。卧云峰叠叠,吼涧水淙淙”。当您在天光浅黛的黎明攀此顶时,大有泰山观日之感。
沿东南方前行,丛林交映之中,有一宽阔的坡面。坡面的大石块好象人工排列放置—般,远观象海涛乍起,微波荡漾,这便是“死海微澜”景观。在起伏如龙的九龙脊岭上,漫步在豌蜒曲折的古道间,有一块面西斜铺岭背的巨大岩石,岩面平整光滑,在日上中天时,岩面幽青泛光,闪烁不定,犹如镜面。人们把它叫做“鉴天石”。老顶之南,有一山峰耸立,其顶平整,草木繁盛,这便是南顶,又称梳妆台。山上原建有砖构二层楼一座,现塌毁无存,仅留石砌台夯,台夯上明清砖瓦散见。
南顶之南的一个山峰上有五块巨大的岩石,五块岩石象五根玉柱,直顶天宇,俗称“五顶挚天”。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玉皇顶与奶奶顶在滴谷寺村育面,山势平缓连绵,松柏密布,翠绿苍茫,两顶相连。玉皇顶位于奶奶顶之上,由一天然巨石构成,长17米,宽19米,建有玉皇观,俗称九门九观,建筑风格独特,现保存尚好。奶奶顶在玉皇顶半腰一平缓处,原建有“碧霞元君行宫”—座、座北向南。现为一火炬塔。两顶招相呼应,郁郁葱葱,景致深幽。
新顶,顶低而平,四周侧柏丛生,整齐碧翠,环境幽雅。站在新顶观景楼远眺,老顶雄奇、玉皇顶峻秀、奶奶顶奇丽。当云生雾起之时,云海重雾环绕山腰,别有一番情趣。老顶山不仅山峦秀丽,林木繁生,而且天然岩洞众多,景致各异。大小30余座岩洞,多位于半山陡壁悬崖、深谷幽壑之地,或小巧玲戏,或宽敞深幽,或数洞并生,或洞体相连,且多数与炎帝神农、道家、仙释、文人雅士相关。新顶的东南半山腰处,有老顶山最大的一座天然山洞,名为“南崖宫”。洞口为一仿古门庭,上方为一重搪彩亭。
洞内宽阔。涧高数十米,面积约五百多平方米。洞顶种乳下垂,洞壁参差。洞腹自然分为内外两洞。外洞正好供奉祖神像,对面为送子观音像。内洞比外洞略高,亦宽阔,倚称四壁伸缩而塑众多动物雕像。入洞右侧石壁上又开—个门,转入一约20平方米,高2.5米;的山洞。岩洞正中拱奉如来佛祖神像,两侧凸凹不平的浮雕十八罗汉,工艺精湛,神形兼备,呼之欲出。新顶的正西方向,倚傍新顶有洞穴数处,名为朝阳洞。
游老顶山的小学生作文
又是国庆节,爷爷奶奶带我来到老顶山。
刚走到山路上,我就被那一簇簇的野花给迷住了。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小黄花开在路旁,显得那么娇艳。还有种牵牛花让我惊奇。它的花瓣是深紫色的,划开花瓣的线是浅浅的玫瑰红,而里面却是可爱的粉嘟嘟的颜色,真像一个天真的`妙龄少女。
山路两旁栽着好多树,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树的品种也好多,有的是杨树,有的是松树……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的颜色,有的翠绿,有的深绿,有的显出了金黄色……
往前走一截,就来到了一个小村落。哇!这里到处都是苹果树,一个个即将成熟的苹果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个个金黄的玉米,正在告诉我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终于登上了山顶,朝远处眺望,群山连绵起伏,有高有低,是那么的多,那么的密,那么的美,这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不禁让我想起《望岳》里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还去了炎帝像,走了晋升桥。
我爱这美丽的大自然。
苏木山森林公园旅游区座落在兴和县大南山深处的苏木山旅游区,以其险峻的山势,茂密的森林,纷呈的花卉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贪享自然之美的旅行者,归者无不为其绝、其美所折服!
苏木山属阴山之尾,长达35公里,宽约25公里,平均海拔为1800米,森林覆盖率68.8%,华北落叶松木材蓄积量达25万立方米,树木最大胸径30公分左右,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也是内蒙古中西部区的天然植物王国。
当你沿蛇形山径攀援而行,直上景致迷人的最高点----望天涯。举目四望,但见群山叠翠,雾色缥缈,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壁画垂挂天际。轻懈送来浓浓花香,山溪泉水叮咚作响,使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人间一切烦情愁绪荡然无存。
苏木山森林公园旅游区之雄奇,首先在天那怪石嶙峋,形态各异的山岩巨石。登临绝顶,纵眼四望,细究山形,有的酷似罗汉张臂喜迎宾;有的如同金龟伸头探碧海;有的宛如擎天柱,浑圆挺拔入云霄。面对那形象逼真的“情人石”,不禁引发“头靠身依情切切,恩爱情第度千年”的幽幽暇思。苏木山之幽深,幽在山水林木,纷繁花草,飞禽走兽相依相附,浑然一体,隔世而立。
整个旅游景区以人工栽植的松林为主色调,花松翠杉尽染群山,自成一景,以其坚毅不拔之态,蔽日遮阴之神,足显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力。景区内到处可见山泉喷涌,或突泄于蓝天,或隐没于花丛,潺潺涓涓,如诉如泣。
苏木山森林公园真是一处人类的创造力与自然美的杰作。多年来它地处偏僻,如锁在深闺的佳丽难展芳容。是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终于使苏木山袒露出多姿多彩多情的风采。
森林公园有各种草类30余种。食用植物有黄花、木耳、蕨菜、蘑菇等十几种。其中蘑菇个大肉厚,味道醇香,是很著名的“口蘑”,正常年份产量达20多吨。此外,林区还生长着远志、山参、柴胡、黄芪、贝母、当归等药用植物120多种。其中野生黄芪属纯正的“正北黄芪”,含粉质高、糖分高,冬杆粗壮,颜色鲜黄,以根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也是上等的滋补佳品,在医药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林区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梅花鹿、袍子、獾子、野兔等十几种野生动物在林区繁衍生息。老鹰、杜鹃、百灵、半雉、啄木鸟、黄鹂等20多种飞禽川绕林间,情趣无限。
苏木山旅游区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每到春季到来,大地复苏,这里万木吐新绿,泉水叮咚,鸟语花香,一派全新的景象;夏季,漫山遍野一片深绿,郁郁葱葱,流水潺潺,宁静优雅;秋季,万木成熟,果实累累,五颜六色,异彩纷呈;冬季,茫茫林海,漫漫雪原,树木伟岸挺拔,野生动物出没期间,这里的确是开展狩猎和滑雪的好场所。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雅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在我国,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有“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吟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有“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概叹。宋代诗人文同《蒙顶茶》诗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赞颂。唐宋大家孟郊、韦处厚、欧阳修、陆游、梅尧臣等,都留下不少以蒙山茶为题的诗文。明清时代的诗文题词则更为丰富,当代诗人、文学艺术家也留下了许多吟诵蒙山茶的华章佳句。悠久的茶史形成了特色独具的蒙山茶文化。
位于四川雅安名山县,是世界茶文化圣山,是茶文明发祥地。西汉(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这里开人类种植茶树先河,从唐代到清末,中央朝廷祈天祭祖专用茶源于皇茶园。“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倾倒亿万茶客。佛经“蒙山施食仪规”,供佛用“蒙山雀舌茶”皆源于此。中国茶经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遍及五湖四海。
其中的黄牙和甘露为上品,另外还有雀舌,毛峰,碧潭飘雪等。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境内,四川盆地西南部,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蒙顶山,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杨。蒙顶山,位于雅安市名山县内,距成都 110公里,与雅安相距15公里。在这儿呢小杨得提醒大家了,蒙顶山山路湿滑,所以大家游览时一定要小心脚下注意安全。今天我们的游览线路是茶史博物馆,“天盖寺”、皇茶园、红军纪念馆。大约需要4个小时。
蒙山五峰环列,形状似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蒙顶山因常年云雾茫茫、烟雨蒙蒙而得名,历史上与峨眉山、青城山并称蜀中三大名山。蒙顶山风景区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俗话说,饮水应思源,饮茶该寻根。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的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组成部分。那么茶的根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琴茶》一诗中有:“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咏叹,这茶根呀便在诗中所说的蒙顶山了。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世界茶文化的圣山,更是早期茶马古道的起点。相传早在公元前53年,西汉药农吴理真就在这里种下了7株茶树,所以这里成为了世界上种植茶树最早的地方。
好了,各位朋友,那么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呢便是贡茶的核心区域—皇茶园了, 请大家看看茶园石门上的楹联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是我国有名的一副茶联。也成为蒙山茶最好的招牌。皇茶园,始于唐代,先称贡茶园,后称仙茶园,明代正式命名为“皇茶园”,他位于蒙顶山五峰之间,正处于莲心位置而成“风水宝地”,那么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用石栏围起的面积仅35平方米的肥沃土壤,我们的七株仙茶也就植于此,七株仙茶,是世界公认的最早人工种植的茶树,为什么说它是仙茶呢,这还有一个十分美丽的爱情故事呢,相传当年茶祖吴理 真,是 蒙 山脚 下的一个农家子 弟,一次,他 的 母亲 生 病 了,为了买 药 治 病,他努力的上山砍柴挣钱,有一天,他在一口井边休息,突然发现井水里飘着几片他从未见过的叶子,正当他好奇这究竟是什么叶子的时候,恍然间,一位仙女出现在他的面前,告诉他,用这种叶子泡出来的水可以治好他母亲的疾病,于是茶祖便照着做了,果然治好了母亲的病,后来茶祖和仙女结成了夫妻,在这里成功驯化种植了这七棵茶树,加上蒙顶山在风水上是一个集天地之精华的宝地,所以这七棵茶树便成了仙茶。当然,蒙顶茶之所以享有盛名自然不是因为神话传说,而在于蒙顶山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古籍记载:“蒙山上有天幕复盖,下有精气滋养”,“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蒙顶山全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2000~2200毫米,常年细雨绵绵,烟霞满山。这种云雾弥漫的生态环境,能减弱太阳光直射,使散射光增多,最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和芳香物质的合成。
在民间,蒙顶茶被看作祛病除疾的神来之物。当地有俗语说到服一两能祛宿疾,二两眼前无疾,三两固以换骨,四两即为地仙矣”。这未免说得过于神奇,但蒙山茶的保健价值确实是得到科学证明的。如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实验结果就说,常喝蒙山绿茶“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癌保健措施”,那么待会游览完景点后大家便可以坐下来品一品我们的蒙山茶了。
好,现在请大家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下一个景点——红军纪念馆。
★ 游蟒山森林公园
★ 一游森林公园作文
★ 游仙姑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