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iuli198312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uli198312”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

篇1: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吐鲁番。提起吐鲁番,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西部歌王”王洛宾,他那“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美妙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吐鲁番,共同去感受一下它的神奇魅力吧!

吐鲁番的地理特点→气候特征

“最热、最低、最旱、最甜”,这是人们对吐鲁番的形象描述,也准确地概括了吐鲁番的地理和气候特点。

游客们,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吐鲁番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东面与哈密接壤,西、南面与巴音郭楞接壤,西北距乌鲁木齐市183、公里,北面与昌吉毗邻。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约240公里,面积6.四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4.2%。地形特点是两山夹一盆,博格达山和库鲁克塔格山南北夹峙,中间是吐鲁番盆地。地区下辖二县一市,即都善县、托克逊县和吐鲁番市。总人口约52万。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满、俄罗斯等。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周环山,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由于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塑造了奇特多样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北面有常年覆盖着皑皑白雪的海拔5445米的天山博格达峰,中部有横卧东西绵延100公里的赤热的火焰山,还有火焰山脉中闻名天下的7公里长的葡萄沟,最奇特的是低于海平面154米的盆底艾丁湖,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子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吐鲁番盆地集雪山、河谷、沙丘、湖泊为一体,犹如一幅巨型的风景画卷,让人驻足流连。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吐鲁番成了中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每年6—8月,这里平均气温为35℃一37℃之间,极端最高气温达49.6℃,而地表温度超过70℃,所以人们形容这里“沙窝里能烤熟鸡蛋,石板上能烙熟大饼”。当我们的汽车行驶穿梭在村庄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新奇的现象,即家家户户的床都放在屋外,当地的居民就是这样来度过炎热的夏季的。因此从古到今人们把吐鲁番称为“火洲”也是恰如其分的。不过,尽管这里绝对温度很高,但昼夜温差较大,外加盆地中常刮大风,即使白天酷热难当,一旦太阳下山,夜幕降临, 气温也会逐渐凉爽下来。特别是春秋两季,温差更加明显,早 晚和中午,俨然两个季节,“早穿皮袄午穿纱”是吐鲁番盆地气候特点的真实写照。

吐鲁番干旱少雨,这里全年中几乎有10个月不见雨雪,年平均降水量为16.6毫米,但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降水的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由于雨量小、雨点粗、降水时间极短,因此,人们常以“干燥无雨”来形容吐鲁番盆地的气候。作为降水量一部分的降雪量在吐鲁番盆地更是稀少,市内冬季降雪平均不足2毫米。然而博格达峰的终年积雪却为盆地提供了无尽的水源,当地的人们通过开挖坎尔井,将雪山融水通过地下潜流引向地面,灌溉良田,孕育了生机盎然的沙漠绿洲。

封闭的盆地,稀薄的云量,强烈的太阳辐射,极高的气温,形成了丰富的热量资源。天高云淡的吐鲁番盆地,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丰富的热量资源,为瓜果、棉花等喜温作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如驰名中外的吐鲁番葡萄就有多年的种植史,品种多达300余个,经检测,吐鲁番葡萄的含糖量高达22%一26%,超过含糖量最高的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含糖量为20%),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

游客们,在介绍了吐鲁番的地理概况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它的历史:

吐鲁番,古称高昌、西州、火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成了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著名重镇。当地车师人所建的车师前国曾在此称雄一时,两晋时这里是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建立了“高昌郡”。麴氏高昌王国灭亡后,唐朝在这里设置了“西州”。宋代漠北 回鹘人大举西迁,又建立了高昌王国。元明两代改设“火州”、“和州”。清设吐鲁番直隶厅。民国2年(公元19)设置吐鲁番县。1985年撤县设吐鲁番市。

吐鲁番还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自汉唐以来,对外交流就十分频繁,来往于中原和印度、波斯、地中海沿岸的商人、僧侣、使节络绎不绝,给吐鲁番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游客们,来到吐鲁番,仿佛翻阅了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  这里有饱经战争沧桑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还有精美绚丽的柏孜克里克干佛洞壁画,以及被誉为地下博物馆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伊斯兰风格古建筑苏公塔等……它们向人们展示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历史给吐鲁番留下的不仅仅是遗址,还有悠久的文化,这里的民俗风情浓郁多彩,这里的人们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倘若入夜在吐鲁番宾馆葡萄架下一边品尝瓜果,一边欣赏“麦西莱甫”晚会,一定会使您暑气尽消,心旷神怡。

游客们,吐鲁番的概况就向大家介到这里。或许有的游客要说,讲了半天,我还没有把“吐鲁番”三个字的汉语意思表达出来。是的,吐鲁番是突厥语,意为“富庶丰饶的地方”,听了名字的翻译再对照前面的介绍,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吐鲁番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能给您的旅行增加更多的乐趣。

篇2:精选的新疆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儿 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 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85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篇3:精选的新疆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众所周知,全国最热点的地方是吐鲁番,而吐鲁番最热的是方当推火焰山。荒山秃岭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最高气温达47.8℃以上。每当盛夏,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烟云缭绕,十分壮观。

火焰山的得名→山体特色

游客们,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前方那座东西,犹如火龙横卧在吐鲁番盆地中央的赫红色山体就是焰山。

火焰山的得名,主要源于其外观形态。瞧!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发光,炽热的气流滚滚上升,宛如万道烈焰熊熊燃烧,“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来,火焰山在古书上称为赤石山,维吾尔语中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山。唐代诗人岑参次经过火焰山,写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山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诗句。明代旅行家陈诚也曾写诗描述道:“一片青 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末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称得上是对火焰山的生动写照。

火焰山的山体呈东西走向的狭长状,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为831.7米。别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在山体处,却隐藏着许多道浓阴蔽日、田园如画的沟坎峡谷,著名有葡萄沟、吐峪沟、桃儿沟、木头沟、胜金口峡谷等。在这些谷中,溪涧萦回,瓜果飘香,花木葱茏,景色迷人,俨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坞”景象。

火焰山的形成→最佳观察点胜金口

或许有的游客会问: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要追溯到1.4亿年前,当时由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出现短小的褶皱,地壳发生变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后,逐渐形成了山脉的雏形。此后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加上特殊的气候环境,就呈现出如今的地质形状。

游客们,前面就是观察火焰山构造的最佳位置胜金口,请各位下车,在有“火焰山”标志的石座前摄影留念,然后再听我讲解。

胜金口西距吐鲁番市30公里,连接新疆与内地的312国道,依傍木头沟河横切火焰山而过。胜金口山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关于胜金口的名字,还有这么一段来历:从前当地的老百姓把胜金口叫做“渗尽口”,那是因为木头沟河水流出天山后,越来越少,到了胜金口一带的戈壁滩,河水几乎渗得干干净净,因此称它为“渗尽口”。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谐音改名为“胜金口”,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火焰山的故事:《西游记》神话→维吾尔民间传说]游客们,火焰山的得名,不仅由于它独特的外观构造,其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也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游记》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智斗铁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描述虽系夸张,但四季皆热、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的实际状况完全吻合,可见作者不是凭空臆造的。

在老百姓的眼里,善是最高的美,因而发生在火焰山的故事结局仍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在维吾尔族民间传说中有了详尽的表述。相传在很早以前,天山深处有条恶龙,专吃童男童女,为此人们惶恐不安。当地的最高首领决心为民除害,屠杀恶龙,于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恶龙。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激战,哈拉和卓挥剑力劈恶龙,终于将恶龙制服,恶龙受伤后沿山旋转,整座山脉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因此,维吾尔人便把此山叫做“红山”。

美好的传说,深刻的含义,令人遐想。游客们,当我们面对火焰山,停步仁立,凝思遥想,一定会觉得火焰山的奇景赏不够,火焰山的故事听不完。为使大家不留下遗憾,接下去游览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景点,都要从火焰山旁经过,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方位充分观赏到火焰山的奇姿异彩。但愿火焰山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吐鲁番交河故城旅游景点导游词 (三)

各位游客:

在参观高昌故城后,我们再去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唐朝安西都护府最早的政府所在地。汉代班超父子、唐代玄类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昔日繁华的交河城,如今仅存城基及断壁残垣,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下面就让我们前去考察吧!

交河故城的得名→交河城的历史

游客们,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西10公里的雅尔湖乡,处于雅尔乃孜沟中30米高的巨大黄土高台上,东西环水,状如柳叶,为一河心小洲。故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四周为高达30余米的壁立如削的崖岸,崖下是已近干涸的河床。故城建筑主要在崖的南端,因此当地人也称其为“崖儿城”,城的建筑以崖为屏障,不筑城墙,又因河水在台地首相交,故有交河的城名。另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接着我来介绍一下交河的历史。交河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已有两三千年。车师又称为姑师,是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原始居民。公元前1(汉元帝元封三年),汉将赵破奴攻破姑师,分立车师前、后国,交河就是车师前国的国都。公元450年,车师前国被北凉所灭。车师前国灭亡后直至唐初,交河一直是历代高昌王国辖下的交河郡治。唐太宗派兵灭高昌王国后,在此设交河县,并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在交河故城设置了安西都护府,交河城成了西域军事要塞。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交河城曾一度为吐蕃人所据。后又成为回鹘高昌王国属地,设交河州。公元13世纪下半叶,西北蒙古贵族发动战争,率领铁骑12万进攻交河,交河

城损失惨重。1383年,交河城在战火中消亡。

从时间上来看,交河故城比高昌故城的历史要悠久得多,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建立的,而交河故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活,从故城中发掘出的残存陶片,即可证明车师人已从原始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逐步过渡到定居和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

交河故城遗址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首《崖儿城》诗,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新疆概况旅游景点介绍 ·吐鲁番葡萄沟旅游景点介绍·尼雅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纵览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长350米,宽3米,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城门遗址保存完好,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几口大型深井,星罗棋布。东门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气字不凡,占地约3000平方米,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门通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北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达60米,与南北交通干道相连通。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处很可能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区,建筑比较密集,从发现的陶窑遗存来看,可能曾是车师国的手工作坊区和居民住宅区。 游客们,在刚才的参观中,您是否觉得城中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颇似内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吐鲁番高昌故城旅游景点导游词 (四)

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据历史记载,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7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开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灭亡,柔然立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期,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结西突厥截断丝绸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1216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

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高昌故城遗址→ 高昌的对外交流→ 高昌文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高昌故城遗址。只见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布局似唐代的长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长5.4公里,城墙最高处达11.5米,城基宽12米。内城居于外城正中,周长3600米,现仅存西墙980米,南墙850米。宫城居于外城城北。请看,前方那数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称为“可汗堡”,就是原回鹊高昌的宫廷所在地。这里发掘出的绿色琉璃瓦、纹饰华丽的石柱础和巨幅的奏乐图精美壁画,记录了故都昔日的繁华。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能城有12个门,市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等建筑,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筑群,风格与交河故城相似,下挖为院,掏洞为室,不用木料,为吐鲁番一奇。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 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篇4: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坎儿井景观图坎儿井 [1]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 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 结构图“坎亚力孜”(k,lplItK)。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中国新疆汉语称为“坎儿井”或简称“坎”。中国内地各省叫法不一;如陕西叫作“井渠”,山西叫作“水巷”,甘肃叫作“百眼串井”,也有的地方称为“地下渠道。”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根据1962年统计资料中国新疆共有坎儿井约1700多条,总流量约为26立方米/秒,灌溉面积约50多万亩。其中大多数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盆地,如吐鲁番盆地共有坎儿井约1100多条,总流量达l8立方米/秒,灌溉面积47万亩,占该盆地总耕地面积70万亩的67%,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篇5:关于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新疆坎儿井至今已有的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吐鲁番绿洲的生命之源,被人们誉为“奇迹”。它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并列,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坎儿井由暗渠、竖井、明渠、涝坝(蓄水池)等四个部分组成,它的主体深藏于地表之下,又分积水段和输水段。

暗渠一般高度为1.5米至1.7米,宽度为0.6至0.7米,总长5公里左右,最长的可达到20公里。全新疆坎儿井最多时达到1784条,暗渠总长度为5272公里,竖井总数为172367眼,年出水量为8.58亿立方米。目前全疆有水坎儿井只剩下614条,年出水量仅剩3.01亿立方米,其中,吐鲁番地区有水坎儿井404条,年出水量2.31亿立方米,在一些乡村仍然是灌溉、饮水和维持生态的主要水源。

为向国内外宣传、介绍坎儿井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干旱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新疆坎儿井研究会于1992年在吐鲁番投资兴建了坎儿井乐园。新成立时乐园内有陈列着反应坎儿井历史的书画、图片、模型、实物、以及国家和自治区领导题词的坎儿井展厅,近十亩葡萄园和以一个竖井为主的坎儿井暗渠参观点。是规模小、设施比较简落、知名度不太高的一个旅游景点。经过十多年的滚动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按照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成了全疆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坎儿井乐园内有三条坎儿井,主要参观的坎儿井暗渠选择在最具典型的、有8历史的米依木·阿吉坎儿井的下游部分,游客在十几米地下的、绝对安全的100米参观通道内领略坎儿井暗渠和竖井的原貌。坎儿井是古代水利工程、历史文化遗产,坎儿井乐园又是坎儿井研究会创办的旅游景点,因此我们的特点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尽量让国内外游客真正的了解坎儿井的历史,它的伟大以及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绿洲文明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乐园内的每一个参观项目与坎儿井和他的历史有关,乐园大门很形象地反映坎儿井的全貌,是一个坎儿井的缩影;两座木制“高车桥”反映坐着高轮车、喝着坎儿井水寻找幸福的古代吐鲁番“高车人”的生活情景;新落成的坎儿井博物馆以图片、动态模型、事物等通俗的方式展现了坎儿井的结构、分布、功能、历史演变、研究成果、各级领导的关怀等内容,为人们能够大体了解坎儿井提供了一个较为简便的途径。坎儿井施工展示区反映坎儿井地面施工的全部过程;葡萄园内游客品尝用坎儿井水浇灌的葡萄;还有葡萄晾房、葡萄长廊、维吾尔歌舞演出场等景观。在坎儿井乐园内到处都洋溢着坎儿井文化气氛和有关坎儿井的娱乐活动,他是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是向全世界介绍坎儿井历史文化的窗口。是向青少年们介绍先辈们的勤劳、智慧,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坎儿井乐园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十里风景区。

篇6: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坎儿井民俗园位于吐鲁番市市区东侧,距离市中心大约3公里,是一处以展示坎儿井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也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景区内有坎儿井的原型和博物馆,有维吾尔民居式的宾馆和餐厅。游客来此可以系统的了解新疆坎儿井文化,也可以在此用餐住宿,品味维吾尔风情的建筑和美食,是吐鲁番市内旅游的好去处。

坎儿井民俗园的面积不大,长宽大约都只有几百米,进入景区内步行游玩即可。一般游客来此走马观花参观一圈大约2小时即可,若要购物、用餐等则要更久,也有游客会在景区内住宿一晚,体会新疆特色的维吾尔民居生活。

景区内最为主要的建筑便是一进大门就可以看到的坎儿井博物馆,这里也是系统了解坎儿井文化最好的地方。坎儿井其实是新疆独特的取水工程,通过挖掘地下的暗渠,既能天然的汇集地下水,又可以避免过量蒸发,因其神奇和遍布新疆的规模被誉为除了长城和大运河外中国的第三大古代工程。博物馆内展示了坎儿井的工作原理、挖掘过程等,可以好好参观一下,感受古老维吾尔族的智慧。

在博物馆的北侧,则是景区内的另一处主要景观-坎儿井原型,原型大约300多米,分为暗渠和明渠(即暗渠流出地表的部分),游客可以进入地下的坎儿井通道,现场观看坎儿井的工作原理。

除了坎儿井文化外,景区内还有葡萄干晾房、阿娜尔汗的家、中国大馕坑等新疆传统的民俗建筑,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新疆民居的传统建筑,了解葡萄干晾晒、烤馕等过程,十分有趣。

另外,景区内还有维吾尔特色的宾馆和餐厅,可以在此感受维吾尔民居建筑,品尝新疆特色美食。宾馆标间的价格大约350-400元一间,餐厅用餐的价格较高,用餐前最好确认好价格。景区内院内还有购物一条街,可以购买葡萄干、坚果等新疆特色的纪念品,不过价格比外面高,不推荐在此购买。

看过“吐鲁番坎儿井导游词 ”的还看了:

篇7:吐鲁番景区导游词

吐鲁番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

人们称“南京,武汉,重庆”为三大火炉,而我们吐鲁番在6-8月间平均气温高出它们8-10摄氏度。因此人们传说:“吐鲁番的县太爷是坐在水缸里办公的,当然,这不过是一个笑话,但在热沙中做热疗,在石头上烙面饼,在沙窝中烤鸡蛋,却并不是虚传。盆地因内热外寒而形成大风,4-7月间年刮8级以上大风30多次,因此又有了”陆地风库“的称谓,三大风口之一的达坂城是天山风口,马上就要到了。请男士们稍加注意,前方我们即将驶入世界级民歌王——王洛滨老先生的歌中唱到的达坂城了。擦亮眼睛看看达坂城的姑娘到底是不是”两只眼睛真漂亮”,看到了美丽的姑娘吗?没有,那一定是她们害羞躲起来了,要不,都被过往的游客们娶走了。王老的这首歌,人人都爱唱,可是我们当地的维族同胞对王老有点意见啊!他们说:“王老把我们写得太傻了太不懂经济核算了,姑娘嫁给你就够可以了,还把妹妹再赔上,你们也太贪了”。你说有意思没意思?请大家注意看,窗外的树为什么都向一边歪着?对了,这是百里风区,风口地段,大风常年向一个方向吹的结果。据说,达坂城的男子们的胡子也是向一个方向歪着的,不信?你们找找看......

吐鲁番以“四最”而名扬天下,您知道是哪“四最”吗?最低,最干,最热,最甜。最低是指什么呢?它是指吐鲁番盆地的低洼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世界第二低洼池,仅次于死海。最干就是指降水量最小,因为雨还未下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被蒸发干了。最热呢,我们一会儿到了火焰山,你就会亲自体验到什么才叫热。那么,我有一个问题:广州素称“花城”,济南为“泉城”,那么吐鲁番是叫什么城呢?对,叫葡萄城。也许你们中的不少人就是被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召唤来的。的确,能够品尝一串葡萄世界冠军——吐鲁番无核白葡萄,未必不是一件能炫耀平生的快事。美国加州的客人曾万里迢迢来到吐市,专门考证出: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世界第一。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吐城的石榴顶呱呱,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到了新疆,大家想不想做一天的新疆人?好,我现在教你们几句在新疆地区能常用到的话,这也是今后向亲朋介绍的资本。”亚克西姆塞斯——你好”,“势合曼提——谢谢!”,在巴扎上,如果你能给维召尔史弟一定会少要你的“铺路子”——钱的。

这里就是让人们“日啖葡萄三百颗,不辞长作高昌人”的葡萄沟,这高昌人便是今天的吐鲁番人。看,这是马的葡萄,这是玫瑰红,这种就是最具盛誉的无核白,你们可以亲自摘下来品尝,是不是一尝忘不掉?这里的葡萄每5米种一株,现在年产早已超过5450吨,这葡萄长廊也超过6公里长,是不是神仙也不一定见过如此佳景,品尝如此美味?满目绿色,凉爽宜人,品这葡萄甜而不腻,想不想住在这“世界最甜的地方”?今天咱们吃不了葡萄可以兜着走,吐鲁番的美景还多着呢,咱们还得抓紧时间去感受。吐鲁番地区在5-9月旅游黄金季节,日温差大,6-8月间温差可达20摄氏度,所以人们常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帮此这里的葡萄水果最甜。好了,到了吐鲁番不去一趟热极——火焰山体验酷热,多少有点枉来一趟吐市。是不是心动,那上车付诸于行动吧,马上开往火焰山。

传说中有作恶多端的巨龙被上苍用利剑劈成了十截,它就是我们今天的火焰山下十道沟。现在我们走的正是其中的一道沟,叫做木头沟。从这里你们往前方看,那有一横卧的百里赤龙,起伏的山体上寸草不生,只有如烟似雾的气流滚滚上长,像不像团团烈火在燃烧,动感十足。这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四人被困的火焰山,火焰连绵百里,要不要下车去感受一下,什么叫干蒸?刚才的那段搓板路已让我们体验了免费按摩,现在是另一种体验了。《西游记》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八晨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进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汗哩。”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有点口干舌燥,嗓底冒烟,热风考脸,卟底发烫,瞳仁发疼,火烧火燎的热感。这里是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过此地时的拴马桩,那里是新近建成的大漠馆,想和唐僧四人合影留念的请抓紧时间,当心不要太亲近火焰山,千万别被卷入到那火山云当中去,孙大圣可来不及现身去营救的。开个玩笑,不过如果没有孙悟空借到的`芭蕉扇,这太上老君当年炼丹炉里的火炭,怕是要烧到天边去了,只怕唐僧也难取回真经。好了,上车去喝坎儿井的甜水,热情的吐鲁番人民在广场举行的麦西来甫歌舞会快开始了,我们可以一展歌喉,小试舞姿,看看新疆舞的魅力,学两招。前方拐弯处,开窗的游客一定会感受到凉爽了许多。对,有水有绿色,我们殃在到了木头沟河床的底部,那是一片高耸的白桦树,枝叶葱绿,一条溪流平缓流淌,是啊,有水环绕着的地方就被湿润滋生得郁郁葱葱,这就是西部的特色。这一段行程和刚才火焰山的热恍若隔世,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比强烈的生态环境真让人咋舌,真的不看不知道,新疆真奇妙。山脉,沙漠,戈壁,绿洲竟能如此和谐相生,那绿树丛中隐约可见的几片断崖上,猜想一定有人的气息。太对了,那里便是著名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画已严重损坏,但那繁荣与沧桑却是历史的明证。您是否听到了悠远的古道驼铃声呢?出了千佛洞,我们现在返回广场——西北最大的人民广场,去参加麦西来甫盛会,去品尝维吾尔民族风味小吃。

篇8:吐鲁番概况导游词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吐鲁番地理位置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 鲁番盆地中部。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山与尉犁县相连;北至天山分水岭,与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等县毗连。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

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艾丁湖是我国大陆最低处(海拔-154米)。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年均气温13.9℃,年均降水16毫米。

吐鲁番市主要景点有: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古墓群、火焰山、葡萄沟、苏公塔、艾丁湖、坎儿井、吐峪沟麻扎村、库木塔格大沙漠、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连木沁唐朝烽燧台遗址。

导游词吐鲁番

吐鲁番导游词

吐鲁番的导游词

导游词吐鲁番简短

吐鲁番导游词1000字

吐鲁番简单导游词

吐鲁番景区导游词

介绍吐鲁番导游词

吐鲁番导游词介绍

吐鲁番介绍导游词

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吐鲁番旅游景点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