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潮汕的自然景观导游词(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王大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她是由37个大小岛屿所组成,陆地面积130.90平方公里(其中主岛面积12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现有7万多常住人口。
南澳岛地处粤东海面,位于高雄——厦门——香港三大港口的中心点,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南澳岛海岸线77公里,大小港湾66处,其中如烟墩湾、长山湾和竹栖肚等多处具备兴建深水港,辟建万吨级码头,具备发展海洋远运事业的优越条件。南澳岛的青澳湾是沙质细软的缓坡海滩,海水清澈,盐度适中,是天然优良海滨浴场,是广东省两个A级沐浴海滩之一。南澳岛上文物古迹50多处,寺庙30多处。
南澳岛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冬暖夏凉的海洋性气候十分宜人,年平均气温只有21.5℃,且空气清新,没有各类污染工业,每立方厘米空气含负离子4000个,高于一般城市10至20倍。盛夏季节,海风习习,气候清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每逢夏季,国内外旅游者纷纷来到这里避暑、休憩、游览、消夏。 www.chinesejy.com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南澳岛素有“粤东海上明珠”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海、山、史、庙”文体交叉的特色。
蓝天、碧海、绿岛、金沙、白浪是南澳生态旅游的主色调,登海岛、住海滨、沐海风、浴海水、品海鲜是各方朋友上岛旅游的开心选择。这里既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青澳湾省级旅游度假区,又有“南中国海上天然植物园”之称的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既有“候鸟天堂”之称的乌屿自然保护区,又有亚洲第一大海岛风电场,既有历史悠久、历158任的总兵府,又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南宋古井、太子楼遗址以及众多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文史、古迹、寺庙等,所有这些如同簇簇竞相出水的奇葩,构成了一条亮丽的海岛风景线。
汕头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西南往广州、深圳,东北往福建省,都有高速公路相通;西北部有铁路通往江西省、湖南省;汕头空港和香港、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40多个城市通航;汕头与香港的海上距离仅195海里,与台湾相距仅214海里,交通非常便利。
汕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部是桑浦山,西南为大南山。韩江、榕江和练江中下游流经市境,从汕头港汇入南海。三江汇合所处的汕头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内海。全市海岸线长289公里,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的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汕头自然条件优越,北回归线从市区北部穿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长冬短,也可以说无冬季,四季的区分不明显。每年的5月到10月为夏季,夏季最高温度为33-35℃,但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很短,往往是两三天高温,就有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降雨,天气又凉爽起来。11月至次年2 月进入冬季。虽说是冬季,最低气温也在0℃以上,且经常保持在10-15℃之间。可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加上刻苦耐劳、心灵手巧的人口素质,使汕头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海洋捕捞业和水产业也十分发达。
“巧媳妇不难为靓米之炊”,汕头的饮食享誉海内外,潮菜、工夫茶和小吃的技法匠心独运,味道独特,又符合当今世界健康养生的时尚。汕头 被誉为“美食之乡”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美称。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潮人风情独具韵味。唐代开始,汕头所处的粤东沿海地区便是封建朝廷政治的流放地。被贬的朝廷命官来潮任职,带来了当时先进的中原文化理念,以至兴学重教蔚然成风,潮汕地区人才辈出。南宋时期达到高峰,儒学教育普及面之广,是广东其他各州郡难以比拟的。因此,北宋时,从京城贬到潮州当通判的陈尧佐就赞潮汕为“海滨邹鲁”。从潮汕稍有点文化的人普遍喜弄琴、棋、书、画的现象,也不难看出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痕迹。近代,大量潮人乘红头船移民海外,汕头成为著名的侨乡,本土与海外的交流渐渐多起来。加上汕头开埠,西方文化进入汕头,中西文化交融,形成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并存,既传统又开放的.独特的地方文化。比如,宁多勿缺的诸神崇拜,形式独特的闹元宵活动:赛大猪、赛大鹅、拖神、抢龙头等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而细腻如潮剧、潮州音乐、民间工艺(木雕、抽纱、剪纸、嵌瓷);粗犷如潮州大锣鼓、英歌舞、布马舞以及独特的潮汕方言,又分明烙上中原古文化深深的烙印。
一个地方的名字,大都反映了这一方水土的地理或者历史渊源,汕头也不例外。“汕”字在现代,汉语意义比较单一。在古汉语,意指一种捕鱼的工具。而当地人则认为“汕”字是指海沙堆积而成的沙脊,那么,“汕头”也就是沙脊的顶部。汕头市还有一个别称,叫做“鮀岛”,这个“鮀”字也非常生僻,它是这里盛产的一种浅海鱼的古代名称。看来,说“汕头”也好,道“鮀岛”也罢,都离不开海,都道出汕头的来历,她是建立在海滩上的一个年轻城市,更是潮汕历史向现代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城市。
早在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评价中国沿海口岸时就指出,汕头口岸是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列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汕头市正式开埠,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先后有英、美、日、德、法、荷、挪、丹等八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汕头港最繁荣的时期。当时,汕头港的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广州。大量货
物的进出口,带旺了本地的商业经济,汕头商业经济最鼎盛时期,曾位居全国第七位。从旅馆业的发展更见证了汕头曾经的辉煌,1934年至1937年仅4年间,汕头旅馆的数量便从46家发展到130余家,汕头埠的繁华可见一斑。
新中国建立以后,汕头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继1992年之后,汕头市再次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市实现GDP460.99亿元,从1981年至20的间,GDP年均增长幅度为16.7%。超声电子、纺织服装、玩具、机械、印刷、食品、医药等行业不断壮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市两城”现代化港口城市格局初步形成。汕头已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目前,汕头市继续推进“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新世纪生命工程。按照“应对入世挑战,打造信用汕头,创立名牌产品,发展特色经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推动汕头经济向前发展。
汕头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备,具备较高的旅游接待水平。至年已拥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四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一个AAA级旅游区,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星级酒店3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12家。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十分重视,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并大力推介李春洪市长所提出的“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的形象口号,加快景点景区建设步伐。汕头旅游业将有更大的发展。
汕头市基本情况
辖区: 辖龙湖区、金园区、升平区、达濠区、河浦区,带南澳县,代管潮阳市、澄海市(县级市) 面积: 2046平方公里
人口: 462万(2001年) 世界各地汕籍人口:约200万 港澳台同胞: 超300万 民族:汉族为主
语言: 潮汕话,部分操客家话 主要工业产品: 感光材料、超声电子仪器、纺织服装、玩具、印刷品、食品、医药等
海产品: 石斑鱼、鳗鱼、鲳鱼、对虾、膏蟹、鱿鱼、牡蛎等
土特产: 狮头鹅、潮州柑、甘蔗、芋头、林檎、橄榄、包心芥菜
日照: —2500小时 年平均气温: 21—22C 降水: 1300—1800毫米
海滨长廊
(旅游车行进在海滨路上)
我们的旅游车正行进在海滨路上。有人说这有点像走在杭州的西湖路上,的确差不多。不过这可不是湖,而是海,海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一个城市靠近大海,不仅气候温润,交通方便,而且本
身就是旅游观光的对象。汕头是一个既有外海又有内海的城市。大家看到的这片内海就有57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杭州西湖那样大。这条路从汕头港开始,一直通到海湾大桥,接上通往深圳的高速公路。
(在品海亭附近下车游览)
海滨路靠海的一侧是绿化公园,从早到晚,游人不断,是汕头人最喜欢的休息场所。在这里还经常可以看到潮剧发烧友的表演。站在这里,眺望大海,心胸感到格外开阔。整个汕头海湾一览无余。你看,远处是海湾大桥,桥下是风景区妈屿岛,对面山那边就是外海,近处是天坛公园和著名的石风景区,石跨海大桥西面是河海交汇的牛田洋。这里有两个渡口,游人和车辆也可以乘船渡过去。你只要花上一元钱,就可以享受跨海游的乐趣。
大家看,这公园里有许多老树,根须繁茂,显得古朴苍劲,其实这都是近年靠人工移栽的。树丛中还精心布置了许多石雕,大家可以在你喜欢的动物旁边留影作为纪念。这里有小猴、骆驼、蜗牛、公鸡,还有可爱的娃娃。路北是人民广场和体育场,中间有音乐喷泉,两侧各有一组表现海趣的艺术雕塑,造型别具一格,是一群孩子,抬着巨大的海螺向海滨走去,水从海螺壳里哗哗流出来。
海滨路的另一侧布置着许多汕头的重要建筑。市委、市政府也在这附近。路很长,还是请大家请上车,沿路观赏吧。
“洛阳亲友若时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圆满完成一天行程。大家会不会感觉到疲顿?其实你们进入了一个“大氧吧”体验了100%负离子洗肺,微微的海风吹去你们旅途的疲劳,宽广的大海会使你的心情阔然开朗,豪放、质朴、勤劳、
讲义气的海岛人,诚邀你们在这里多住几天,你会细细品味欣赏我们海岛“山、海、史、庙”立体交叉,天、山、海共色所构成的美丽画卷,在此我衷心的祝愿大家的生活充满阳光,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
游客朋友们,这里是临观长白山大峡谷一段景观的出口,是回停车场的路,离开大峡谷几十步之遥,我们将遇到长白山西坡的又一个著名的景点,您将看到一个让您惊讶不已的奇异景观。
到底是什么景观,请大家别着急,到了您就知道了。
请大家往左看,我们眼前这两棵树根长在一起,树干并在一起,树枝挽在一起的一松一桦,是松桦恋王,也叫夫妻树。
为什么叫松桦恋王呢?
这是因为,除了这一对松桦相依相恋的奇树生长在这片原始森林里外,过了梯子河,那边广阔的高山台地上,生有很多松树和桦树连根连枝,相拥相抱长在一起的松桦恋奇树。那里的夫妻树,要比这一对年轻得多。他们是受了这对夫妻感天动地的故事和情怀的感染,争相效仿,选了开阔的地方,才在那里生根成长起来的。
那么,为什么这两棵300多岁的参天大树,两棵不同的树种,能像一个根子两支树干的一棵树呢?而且还有那么多的效仿者呢?这,就是长白山的神奇之处了。
而因为有了这种奇树,长白山区就流传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长白山文化的魔力了。
长白山神奇博大,造就了长白山人不屈不挠、义字为先的性格,便有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便流传了下面这个感天动地的传说,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长白山文化。
传说3前,有对青梅竹马的年轻情侣,男的叫王松,女的叫李桦,在长白山里以放山采参为业。二人诚笃相爱,勤劳勇敢,自己采参多了不忘乡里乡亲,认识不认识的人,只要有了困难,二人都会倾襄相助,因此美名传扬,深得乡亲们的爱戴。深秋一日,邻居一老人病重,急需老山参救命,当时已经过了被放山人称作“放黄罗伞”,即入冬前的后一次放山的时机,山里快下雪了,很是危险。
二人不顾这些,毅然进山,果然挖到了一些老山参。就在他们往回走的路上,碰上了外号叫孙贪财的参霸,将二人截住。长白山区早有传说,人参精常变成参女来到人间接济百姓。见了身穿红衣绿裤的李桦,又带了那么多人参,又有经常接济乡亲的美名,参霸认定李桦就是参女,逐起贪心,便打昏王松,抢走了李桦。王松醒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老林子里找到了参霸一伙强人,拼死救出李桦,却被参霸追到长白山老林子里。
参霸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说是只要交出李桦,保证二人性命,并享荣华富贵,但王松李桦誓死不分开,参霸就在山下安营扎寨,等待下雪时二人下山。被因在山里的二人,野果充饥,山泉解渴,到了下雪封冻的时候,二人终于体力不支,逐双双抱在一起,死在这里。第二年春天,他们死去的地方就长出了这么一棵独根双干一松一桦的奇树来。
大家看,右边这棵松树多么的高大挺拔,左边那棵桦树亦美亦健。历经300多年苍桑,不显老态。这是长白山哺育的结果,是大森林护佑的结果。
而生长在台地上的那些松桦恋夫妻树,由于他们是自愿效仿而生长在一起的,所以他们有选择的机会,不像松桦恋王那样被逼无奈,落地生根。他们选择那么宽敞的地方生根,脚下是开满鲜花的草原,头上是艳阳蓝天,祥云带雨。他们得到的同样是长白山大地的哺育,长天的呵护。
因为他们比松桦恋王年轻得多,又有那么多的鲜花陪伴,所以长得十分健壮和美丽。松树挺拔壮硕,桦树婀娜多姿,相依相伴,永不分离。他们和老松桦恋王一样,站立在长白山西坡,俯瞰东北亚大地,深情地望着所有的人们,祝福着天下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任何名山大川绝无,而长白山仅有的绝佳景致。
各位游客,我在上山之前已经向大家介绍过了,我们眼前的世界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像地球的眼睛,傲视苍穹;像长天的镜子,巡视环宇。它气势磅礴,它气象万千。
那么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它的特点,就是神奇。
它的神奇不仅是只有出水没有入水,却滔滔不绝地成为滋润东北大地的三大江流的源头;它的神奇也不仅是云遮雾障,变幻无穷。
它的神奇更在于令世人百思不解的、让世人百年解不开的天池怪兽之迷。
大家知道,长白山天池水面海拔2189.1米,水深373米,年平均气温-7.3℃,年积雪日达258天,积雪深达3米,一年结冰期长达8个月,是世界上寒冷的高山湖泊。天池处于高山之巅,湖岸草木不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除了地下水和雨水之外,再无入水,湖内的微生物和有机质极少,几乎没有大型生物生存的可能。但是,一百多年来不断传出有人目睹大型动物在天池出水的消息,又难有确凿的物证足以证明大型动物的确实存在,这个被人们称为“天池怪兽”的动物,这个被人们沸沸扬扬传了160多年,又于近年频频出现的家伙,它到底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存在?便成了难解的世界之迷、历史悬案。
长白山天池怪兽之迷,与尼斯湖怪兽之迷、百慕大三角神秘沉船坠机之迷、不明飞行物即UFO之迷一样,成为世界几大难解的迷团之一。
长白山天池怪兽的被发现和被记录,是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的事了。
早在清朝的光绪年间,当时的长白山探险家、中国长白山勘界、考察和全面命名的人,奉天选用知县、奉吉勘界副委员刘建封,在他对长白山进行了全面踏查之后,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撰写的《长白山江岗志略》中,就清楚地记录了当时人们对天池怪兽的描述:“自天池中有一怪物浮出水面,金黄色,头大如盆,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猎人以为是龙”。
清朝宣统二年,即公元19,长白山南坡的长白府设治委员张凤台编著的《长白汇征录》,对天池怪兽的出没,也做了详细记载。他写道:“六十年前……”
请大家注意,他写的是当时的六十年前,就是1910年的六十年前,离现在足足一百六十多年了。
“六十年前有猎者四人,至天池钓鳌台,见芝盘峰下自池中有物出水,金黄色,首大如盎,方顶有角,长项多须,低头摇动如吸水状。众惧,登坡至半,忽闻轰隆一声,回顾不见”。
同在这篇文章里,他又写道:“据引路人徐永顺云,光绪二十九年五有,其弟复顺随王让、俞福等六人到长白山狩鹿,追至天池,适来一物,大如水牛,吼声震耳,状欲扑人,众皆惧,相对失色,束手无策。俞急取枪击放,机停灭火。物目眈眈,势将噬俞,复顺腰携六轮小枪,暗取放之,中物腹,咆哮长鸣,伏于池中。半钟余,池内重雾如前,毫无所见”。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怪兽的发现和记载越来越多。
据《长白山志》记载:1962年8月中旬,吉林省气象器材供应站的周凤瀛用六倍双筒望远镜发现“天池东北角距岸边二、三百米远的水面上,浮出两个动物的头,前后相距二、三百米,互相追逐游动,时而沉入水中,时而浮出水面。动物的头有狗头大小,黑褐色,身后留下人字形波纹。一个多小时后,此物潜入水中”。
又记载:1976年9月26日,延吉县老头沟桃园公社苗圃主任老朴和一工人,还有解放军战士共二十多人,在天文峰上看见一个高约两米,像水牛一样大小的怪兽,伏在天池岸边休息。大家惊讶地大叫起来,怪兽被惊动,走进天池,游到接近天池中心处消失。
1980年8月21日,作家雷加和几个人在长白山天池中发现了喇叭状的阔大划水线,他在回忆文章中说:“其尖端有时浮出盆大的黑点,形似头部,有时又浮出拖长的梭形体,形似背部”。
巧了的是,两天后的8月23日,吉林省气象局的两位同事从山上下到底部,在距天池边只有30米的地方,也看到了天池怪兽,而且是看到了5只。他们说:5只头部和前胸昂起,头大如牛,形体如狗,嘴状如鸭,背部黑色油亮,似有棕色长毛,腹部雪白的动物。他们边喊边开枪,都未击中,动物迅速潜入水中,不见踪影。
1988年8月的一天上午,正在巡逻的抚松县边防的战士,惊奇地发现天池水面上有一条很宽的划水线,似有动物在来回游动,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随着国内外人士对天池怪兽的关注,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不断有人不仅看到,而且拍到了天池怪兽的影像。1981年9月21日,《新观察》杂志社记者李晓斌,用一千毫米的长焦距镜头拍到了怪兽,一只乌鸦和怪兽一同被摄入镜头。照片的上部是一只飞翔的乌鸦,下面则是一个像反扣着的大锅样的怪兽。
后来,九十年代,又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摄影师等人拍到了不算短的一段录像,曾在媒体上争相报道,轰动一时。
时至今日,媒体上不断有报道说有人什么时候又发现了长白山天池怪兽,引起不少爱好者的关注。
天池怪兽经一百多年的众口相传,它的形象已是多种多样的了。有的形容它为方顶有角、长项多须的蛟龙,有的比喻为头大如牛、体形如狗、嘴状如鸭的怪物。
关于天池怪兽是什么,像什么,深存争议。有的认为是黑熊下池游泳,有的还怀疑是长白山的奇特动物堪大犴。于是,怪兽似龙、似牛、似熊、像恐龙、像人鱼;是浮石漂浮,是棕熊入水等等,林林总总,众说纷纭。
为了研究和探讨长白山天池怪兽,解开这个世界之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建立了天池怪兽展览室,把历史的、现今的种.种发现和记录,全部整理公布出来,绘制出了天池怪兽出现的流程曲线图,并且按照人们的描述雕塑了两只怪兽的塑像,一只像龙,金黄色,长的龙鳞,一只像牛,嘴呈鸭嘴状。
现在,全国各地和世界上众多的天池怪兽之迷的探索者、科学工作者、天池怪兽迷、怪兽爱好者云集长白山天池,有的安营扎寨,常年监测,有的不畏艰险,日夜坚守,大有不弄个明白誓不罢休的架势。
希望有志探个究竟的人们,特别是今天前来旅游并成功登上长白山的客人们,大家如有兴趣,不妨在留下来,抓个机会,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看见或者拍摄下那个怪物。管它像什么,是什么,我们都要下决心弄个水落石出。
我们相信,经过世人的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肯定能解开这个世界的、百年的长白山天池怪兽之迷。
各位游客,我们来到了长白山又一大奇特的著名景观——梯子河。
它是长白山火山爆发时地壳产生剧烈震动而形成的一道深深的裂缝。
梯子河源出梯云峰西侧,上游分为两岔,直同瀑布。下游汇成锦江瀑布。河床仅宽2米,深却有几十米。两壁陡峭,水流湍急。由于横断面下宽上窄呈梯形,又因发源地河床如层层阶梯,故名梯子河。
河水深入地下,在地面上听到振耳的涛声,却有时不见河水,因此又有地河和一线天之称。
大自然鬼斧神工劈下的这条河,由于河岸狭窄隐秘,有时会给奔跑在那里的野生动物带来灾难,掉进河里。在设法保护好那些动物的同时,我们发现,凡是掉进梯子河里的动物,死后久久不烂。于是,来旅游的人和驻守在那里的人们,就把食物放到里面,冰镇或者冷藏,并亲切地称它为“天然冰箱”。
天然的奇观,不仅一饱眼福,还能为我所用,岂不乐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彭思涵,今天由我为大家做导游。
欢迎各位到九寨沟观光游览!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了一幅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九寨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还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九寨沟之美在水。这里湖泊很多,当地人叫海子。据说大大小小的海子共有108个,最小的面积不到半亩,最长的长海长7公里,长海的景色最为动人。近处绿水,清澈见底;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树,映入海中,以绿为主调的色彩和周围宁静的环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
这里湖水的透明度有的达30米,在别处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里森林多,地层是石灰岩,含大量碳酸,对水起到了净化的作用。透过清亮的水,湖底的澡类、沉积物和山峰树影一起映入眼帘,显得五光十色,称为五花海。
九寨沟的瀑布也叫人神往。这里河道纵横,水流顺着呈台阶形的河谷奔流而下,构成数不清的瀑布。有的细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如玉带飘舞,有的似银河奔泻。宽度或长度超过贵州黄果树瀑布的就有6条之多,其中诺日朗瀑布,宽100米以上,高20多米,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拢树正瀑布不宽,但高30余米,湖水分两路猛泻谷底,震耳欲聋。有的瀑布呈多级下跌,崖壁上长满繁茂青翠的树,瀑水从林间穿流下泻,形成罕见的“森林瀑布”。
九寨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珍贵野生动物。九寨沟附近群山上生长着大-片的箭竹林,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产地之一,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还生活着金丝猴、小熊猫等珍贵动物。
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祝大家愉快!希望您能把游览九寨沟的快乐心情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
★ 自然景观的导游词
★ 自然景观作文
★ 潮汕结婚祝福语
★ 潮汕春节作文
★ 潮汕风俗作文
★ 潮汕中秋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