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蓝色泡泡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共含6篇),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蓝色泡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

篇1: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

“市声到海迷红雾,花气涨天成彩云。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刺描写杭州清河坊的诗句,仿佛让我们又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繁华热闹场面。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河坊街。那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木雕的门窗就像我家里的屏风一样。

河坊街上有许多店铺,有一个挂着“琉璃坊”三个字的店铺,陈列着用半个葫芦做的工艺品,有脸谱、百子图......还有用稻草做的娃娃,大大小小,有的穿着公主裙,有的穿着长今裙,有的缠着头巾,憨态可掬,可爱极了。

在看拉大片的时候,我坐在条凳上,透过一个装着玻璃的圆洞往里看,看到了《西游记》、《水浒传》、《秦香莲》等好看的故事,旁边一个穿着大褂的叔叔一边敲着小锣,一边唱着我在圆洞里看到的故事内容。

一路上还有卖芦苇画的,还有用蒲草编的非洲象、恐龙、山羊、猴子、小兔......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一边走,还看到许多风味小吃,有香喷喷的糖炒栗子,甜甜的、像雪一样白的棉花糖,还有一个老奶奶在现做现卖的、热乎乎的、非常好吃的定胜糕......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华一绝——蛋雕”。它既有国画的古朴大方,又有雕刻艺术的顿挫刚劲,在薄薄易碎的蛋壳上以刀代笔,采用透雕、浮雕、镂空雕等各种技法,写字作画,堪称一绝。

它们最大的是用鸵鸟蛋雕的,有的雕了雄伟的万里长城,有的雕了威武的巨龙;最小的是用鹌鹑蛋雕的山水画;而更多的是用普普通通的鸡蛋壳雕的,有双龙戏珠,有喜鹊登梅,有西湖十景,有十二生肖,有雄鹰展翅,那只雄鹰好像看到了猎物,正准备俯冲而下。

篇2: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来自胜利导游学院的张伟杰,你们就叫我张导游吧!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何方基恩的特色吧.

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文化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东起江城路,由东往西起从建国路,中河中路,中山中路,华光路,劳动路西至南山路,路长1800米,吴山广场至中山中路段为步行街,青石板路面,路宽13米,其余路宽32米。

大家看,街上有很多老字号商铺,如孔凤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庄,宓大冒旱烟店,王顺兴面馆。。。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

河坊街维持了清明时期的古风,像经营玉器,明清瓷器,名人字画的古董店;穿着长袍,拎着长嘴壶为客人斟茶的“茶博士”,摇着木纺车,为游客现场纺纱的“吴越人家”布艺店。。。连小店卖麦芽糖的男子,也穿着长衫摇着拨浪鼓招徕客人。橙黄色的瓦片,青白的骑墙,明亮的牌楼,夜晚的河坊街历史街在冷暖交替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更加韵味十足。人们在被勾勒出的古代建筑的线条中徜徉,仿佛回到了明清时代。

好了,我的讲解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请大家自行游赏,希望大家都不虚此行。

篇3:浙江景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驱车前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临安到天目山大约有45分钟车程,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天目山概况。

天目山所在之处在3.5亿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经地壳运动渐渐隆起,特别是在1.5亿年前的燕山期地壳构造运动中经火山喷发形成天目山主体。火山运动塑造了天目山的轮廓,而冰川活动则对山体进行了精心雕凿,对岩石进行解剖和搬运,塑造出天目山千姿百态的造型。全山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山水图画。

天目山分东天目、西天目。古书有记载:“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对,名曰天目。”我们今天将游览的是西天目山的景点。东天目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正加紧开发。

西天目山具有悠久而又独特的历史,是集儒、道、佛三大传统文化于一体的宗教文化名山。

西天目山还是植被非常丰富的名山,由于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形成了独特的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景观。天目山森林景观可以“古、大、高、稀、多、美”六字来概括。由于天目山植物资源多,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天然植物园”。这里还保存着冰川时期遗留的孑遗植物,如野银杏等。还有天目铁木、天目琼花、独蒜兰等天目山特有的及以天目命名的树种。这体现了天目山森林景观的“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动物2300余种。天目山有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的动、植物各35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分别为48种、37种。

天目山因拥有独特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森林植被,早在1956年即被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吸纳,成为我国15个MAB成员之一。

天目山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来此观光旅游。他们为天目山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如梁代昭明太子的《文选》,唐代李白、白居易的诗,近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画,民国郁达夫的散文,当代书法家沙孟海、郭仲选等人的墨宝等等。

天目山每年有200余天雾气笼罩,气候独特,故盛产名茶,以天目青顶为代表。另外,天目笋干、天目笋豆等均为老少皆宜的土特产。在天目山的宾馆、饭店还可品尝到水芹菜、白果等有益于人体保健的特色山菜,让你一饱口福。

现在,我们进入自然保护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自然保护区的游客须知,首先是和进各城市公园一样,“不得折一草一木”。还有一条特殊的就是:“不得在野外抽烟,不得带火种上山。”另外送给大家一句旅游顺口溜:“进山只留下脚印,出山只带去照片。”希望大家能记住并遵守。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的车已抵达禅源寺前,请各位带好随身物品下车,我们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

禅源寺原本是双清庄址,明洪熙元年(1425年)由智粤和尚在旧址上修建,并首次剃度弟子,成为佛教活动场所。经过几代禅师经营,粗具规模,却于元末被兵火毁灭。清康熙四年(1665年),玉琳国师重兴道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赐“禅源寺”匾额悬于天王殿。当时香火极盛,后光绪皇帝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1941年4月15日,遭日军飞机轰炸,被毁。

各位团友,请看山门。因匾额毁于兵火,现在门扉“禅源寺”三字由著名书法家商向前题写。现在请随我进山门。大家看这棵苍劲的古罗汉松,是300余年前玉琳国师所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

走过这道门就进了韦驮殿。韦驮菩萨是佛界三十二诸天之首,是护法天神。相传在释迦牟尼涅磐后,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准备取下佛牙舍利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后乘其不备突然窃取佛牙舍利。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刹那间把罗刹鬼抓获并夺回佛牙舍利。因其能驱除邪魔,保护佛祖佛法,所以成为菩萨。你看,那手中的法器降魔金刚杵,俗称“韦驮鞭”,就有驱魔的作用。天目山是韦驮道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就是当年百子堂的旧址。1939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天目山。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宏来西天目山主持浙西行署第一次行政会议。周恩来与他会晤,共商国事。在百子堂集会上,周恩来向浙西临时中学的师生员工、行署官员、受训青年和即将到沦陷区去的工宣队员共1600余人作演讲,鼓舞浙西军民抗日的斗志,巩固和扩大了抗日统一战线,使西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救亡的中心。大家再往北看,那亭与碑就是临安人民政府为纪念周恩来在此演讲50周年于1989年3月建造的。碑正面刻着刘开渠先生题书的“周恩来演讲旧址”,背面碑文则记录了周恩来在此作抗日演讲的史实。这里已被列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团友,我们再去看看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于198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内有科教会场、教室、实验室、标本贮藏室,还有植物、动物、昆虫、综合等展厅,共存放天目山动植物标本万余件,土壤、古生物化石标本55件。它是展示天目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悠久的地质史的窗口。现在请大家进去聆听博物馆解说员的详细讲解。

篇4: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D院荷风”。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冷字是清凉的意思。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墓高2.1米,汉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是20xx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正式成立于19,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现在的四照阁是22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

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篇5: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D院荷风”。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冷字是清凉的意思。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是20xx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3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现在的四照阁是22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

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00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篇6: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孤山景区游览。那我们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孤山的概况:孤山山高38米,为西湖群山中海拔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它东连白堤,南临外西湖,西接西冷桥,北濒里西湖。因为孤山在西湖碧波环绕中,风景优美,因此白居易曾有词有云:“蓬莱阁在水中央”。孤山是白垩纪地质年代火山喷发的流纹岩而成,为栖霞岭的余脉,占地300亩左右。孤山景区中景色美伦美奂,人文景观众多,因此我们可以概括一句话来形容孤山:风景绝佳处,人文汇萃地。

首先我们先看到的是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在南宋时被称为“�D院荷风”。因此地广种荷花,花香醉人,为西湖赏荷最佳之处,故名。后来康熙皇帝游湖时,把它改成“曲院风荷”,书“曲院风荷”四字,因此得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无底座的塑像是中国著名画家,原中国美院华东分院院长黄宾鸿先生。为什么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没有那种居高临下,非常雄伟的气势呢?那是黄老先生他觉得自己是来自于民间的画家,他与平民亲密无间,活于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没有底座的,与我们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

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这座亭是南朝齐国钱塘人苏小小墓。苏小小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歌妓,为当时一位叫鲍仁的人为苏小小所建。赞美苏小小身虽在风月烟花之地,但是洁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联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为我国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所题。茅盾是浙江桐乡乌镇人,著有《子夜》,《林家铺子》。

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作西泠桥,西泠桥与长桥、断桥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冷字是清凉的意思。古时此桥未建之时,人们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游赏,是那个时候的一个渡口。

这是我们著名的中国民主革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为浙江绍兴人,别号镜湖(鉴湖)女侠,别号竞雄。墓高2.1米,汉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孙中山的题字“巾帼英雄”。帼是女中豪杰的意思。墓后面有秋瑾胡芝瑛为她所写的纪念文章。这位女英雄死后,遗体先是草葬于绍兴卧龙山,后来移到严家潭,后来又移到西泠桥北部,既香格里拉对面,后来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变迁埋葬。总之是几经波折,英雄终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遗愿“愿与岳飞为邻”,因此后人就遂她心愿就将她遗骨葬于此。

这座楼叫作俞楼,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俞樾的住宅。俞越号曲园,浙江德清人,著书众多,著名学者吴昌硕、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给灵隐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作答联“峰从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其妻曾作答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其女曾作答:泉从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楼旁边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苏东坡来杭州作通判的时候,由欧阳修介绍认识了西湖高僧惠勤,成为好朋友,为莫逆之交。苏东坡离开杭州后几年,又来到杭州任知州,此时欧阳修和惠勤皆已死去,东坡为纪念这段友谊,在此名此泉为“六一泉”。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六一”因此而来。

六一泉旁边的这个塑像是潘天寿的像,他是美院院长,著名的画家。擅长写意花鸟画。此像是为了纪念潘天寿诞辰100周年所建。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澜阁同为孤山景区内2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是2019年由省级文保单位上升到国家级文保单位的。西泠印社是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筹建于192019年,正式成立于192019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那由于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个风景名胜之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内有三大建筑:柏堂、竹阁、四照阁。柏堂二字为清末俞樾所题。现在的四照阁是22年新建的,原址现建有华严经塔。说起华严经塔呢,它是一座密檐式塔,八面11级,用白石彻造。上面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汉三老石室,里面陈列了三老碑记有一些讳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材料,并且年代久远,至今有192019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号“龙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社内另有观乐楼,现在辟为吴昌硕纪念馆。西泠社员众多,影响广大。除了弘一法师这样的名人是社员外,还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国际友人是社员。足见西泠印社社员发展之广,影响力之大现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长,第一任是吴昌硕,第二任是马横,第三任是张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赵朴初。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文澜阁,它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之一。建筑仿宁波天一阁而建,是重檐歇山顶式的建筑。初建于1782年,重建于1882年。它是浙江博物馆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为珍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著名的《四库全书》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文澜阁是由雍正年间的圣因寺的玉兰堂旧址所建。“澜”之三点水取“以水克火”之含义。请大家抬头看,文澜阁的题字的汉字和满文,是清光绪皇帝所题。

现在我们面对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楼外楼餐馆。楼外楼餐馆素有“佳肴与美景共餐”之誉,是杭帮菜的代表菜馆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创办于清光绪28年(1848年)是来自于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的诗词:“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现在重建的楼外楼是按照1973年间周总理说的“要照顾整个西湖风景和孤山的环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设计的。楼外楼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但凡来过此餐馆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尝这几道由以“西湖醋鱼”为首的名菜。而周总理本人则曾有9次来楼外楼用餐。

请大家来看中山公园,它是为了纪念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园在南宋时就存在了,当时叫作“西太乙行宫”,清康熙时成为了皇帝行宫。到了雍正年间改名为“圣因寺”,1927年时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公园。在清雍正年间时“圣因寺”与当时的昭庆寺、净慈寺、灵隐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中山公园门口有两座汉白玉大狮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汉白玉作品。公园是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结合体,完美的结合体。表现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创作。孤山里面有一副题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为题。亭上有诗“山山水水处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区里面还有两座亭子是30年代东南亚华侨捐献浙江灾区款中多余的钱款所建,为了是纪念东南亚华侨。

接下来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是1927年初建的,当时名为“西湖博物馆”,现在是90扩建的,拥有7500平方米的面积,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馆。馆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书。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历史文化的经典窗口。这个博物馆建筑结构为:大屋单体曲线联廊式的.,形成了一种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格局。在博物馆的门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筑,叫作玉琮。而围墙上的双凤朝阳是河姆渡文化的图腾的图案。非常地具有浙江历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馆的东面是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门口有韦天瑜作品《蔡元培与林风眠》。蔡元培先生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学者,而美术教育家林风眠先生则是今天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的创立者和首任院长。

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对面,南面的是西泠书画院,院名为沙孟海所题。画院是在原哈同花园的旧址所修建,现是西泠书画院研究印学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们所来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东临锦带桥,西临西泠书画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时候是叫个望湖亭,明代叫作龙王祠,清康熙年间改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铺筑平台,构围栏,构水轩,形成三面临水的景观,几乎与湖面持平,并立碑题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义是一个非常好的赏月之地,它与杭州的“三潭印月”,凤凰山睥的“月岩”并称为杭州三大赏月之地。

孤山中的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绍,应该好多游客都认得出来,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192019年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带领学生采集植物标本的地方。

大家看到的在鲁迅先生的后面的这座建筑,叫作林社。即林启纪念馆筹备处。林启(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间,创办了三所新式学堂,分别是求是书院,为浙江大学的前;养正书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蚕学馆,即后来的蚕桑学校。林启生前非常敬仰隐居孤山的北宋诗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补植梅树百株。杭州人为了纪念他,将他埋葬在孤山,并于50年代初在放鹤亭边建林社。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个廊桥边上有2只白鹤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们接下来来到的景点就是放鹤亭了。放鹤亭是元代陈子安在北宋诗人林和靖隐居地“巢居阁”旧址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现亭为192019年所重建。林和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平生喜爱作诗作画,喜欢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相传他死后,他养的白鹤也在此地悲鸣而死。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总能在这里感受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好意境。亭内有清康熙皇帝临摹明代董其昌书鲍明远的作品《舞鹤赋》,亭前柱子上有林则徐撰林散之手书的“世无遗草真能隐,山无名花转不孤”楹联。放鹤亭中陈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较完整的乾隆手迹,亦是西湖风景区最大的碑刻。此碑还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在放鹤亭后面还有林和靖处士的墓。

我们继续向西走。这座六角石亭叫作“云亭”,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所题。亭后面叫作玛瑙坡,相传宋人常在此采石刻章,壁上记得有吴昌硕“玛瑙坡”书法石刻。

离开云亭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又有一个亭子,这个亭子叫作中山纪念亭,后面的树木叫作中山纪念林。是1927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树林四季常绿,和山上的梅花、杜鹃花构成孤山后坡的主要绿色园林景观。孤山后坡的梅花,每到盛开时,是一美丽奇景。孤山访梅,超山赏梅,灵峰探梅是旧时杭州的三大赏梅胜地。

空谷传声,是在中山纪念亭前这里。此为一虚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声,可以听到延时的回响,虽具韵味。我们早上如果在这儿晨练的话,就可以在这里练练声,唱唱歌,抒发一下情感。

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据电影《鸡毛信》中的人物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使后山绿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儿童非常喜欢嬉戏的地方。

在海娃放羊的旁边,有一个树丛,这儿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个景点。这就是苏曼殊的墓。他是第一个将法国作家的作品《悲惨世界》翻成译中文带给我们广大的中国读者的。后来他在惠州长寿寺出家为僧。

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条石径和一个牌坊,源泉于西泠印社古道,沟通了西泠印社南北浏览的路线,点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点。

在孤山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个中国印学博物馆。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园林式印学博物馆。大家看,馆的这个印章,大家说大不大?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誉,通体用汉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学博物馆的馆标。

各位游客们,孤山景区到此就算是游览完毕了。我相信还有好多的游客仍有意尤未尽的感觉。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丽景色的同时,下次还能有机会再来杭州游玩,再来观赏孤山。那么谢谢大家的合作,使我们这次的游览活动非常顺利地结束。再次谢谢大家!

浙江杭州西湖孤山景区导游词

浙江杭州导游词讲解

河坊街导游词优秀

浙江旅游景区导游词介绍

浙江杭州西湖导游词精选

浙江三潭印月导游词

浙江导游词500字

浙江导游词600字

浙江地区导游词

浙江大佛寺导游词

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浙江杭州河坊街景区导游词-浙江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