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奥拉西斯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明陆军讲武堂导游词(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奥拉西斯”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昆明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篇1:昆明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在昆明翠湖边上,这个巨大的米黄色四合院,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存下来的主要部分,它是1907动工兴建的,大门是哥特式的门楼,属于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寓意着海纳百川,广泛吸收东西方军事思想。如今的讲武堂,还保存着当年起义时用过的武器,墙上还有着讲武堂师生唱着它慷慨赴死的军歌。讲解员和车模在唱歌: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着,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他,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成铁肩但重任。壮哉中国民!

云南陆军讲武堂仅仅存在了26年,然而它总共培养出各类军事人才将近1万人。从这些毕业生中产生了40位上将,72位中将和数以百计的少将。讲武堂还为中国周边遭受殖民侵略的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

据调查在昆明没有寻找到一个还活着的讲武堂老人,除了年代久远的因素以外,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战争年代里,相当多的讲武堂师生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据统计,仅仅在抗日战争时期,讲武堂毕业的将校以上的军官就牺牲了100多个。

云南陆军讲武堂这块地方,不仅紧靠着昆明城内中心一颗耀眼的明珠—翠湖,而且还由于其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环境幽雅、鸟雨花香,更使之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云南陆军讲武堂与翠湖两相陪衬,从而又使之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风景名胜旅游之地。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与清末新军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在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师)。地处边疆的云南,因国防需要,计划建立新军两镇。192月,云南新军编成一个镇,被授予第十九镇的番号,官兵总计为10900人;与此同时,全省巡防队也改为营制,共62个营,第十九镇与巡防营官兵总计约3.5万人。

新军的编练迫切需要新式军官,因此开办陆军学堂以培养人才,势在必行。云南陆军讲堂是清末各地创办的讲武堂中最为重要的一所。它初办于199月,由陆军小学堂总办胡景伊兼管,开学之初有学员86人,而到2月,留堂者仅41人,学堂设施及教学质量均较差,结果才7个月就停办了。一年以后,由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堃及云贵总督锡良经过一番筹备后又重办。

云南陆军讲武堂复办之际,正好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中国留日学生毕业回国,云南当权者便从中物色人才,任命大批回国留日学生为讲武堂的骨干和教官。在这批人中,同盟会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李根源、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等。

篇2: 云南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大家好!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

创办于近一个世纪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直到现在遗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这块土地上,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今云南省农展馆、省图书馆一带。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操场。东楼是办公室,西楼是学科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

昆明翠湖西侧叫承华圃,有一幢米黄色两层砖木结构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建筑物。它由四座各长120米的楼房围成一个方形四合院,院内成为操场。

为纪念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培养出众多民族英雄和爱国人士的历史功绩,1983年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3: 云南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大家好!陆军讲武堂,云南省昆明市的翠湖公园旁边,有一幢很大的老四合院,这就是成立于19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云南陆军讲武堂与北洋讲武堂(天津)和东北讲武堂(奉天,今沈阳)一道,并称为中国近代三大讲武堂,是为维护清朝统治而成立的。但从这里却走出了一批在云南辛亥光复起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都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将领:龙云、卢汉、白族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军事家罗炳辉……而第3期的朱德、第12期的叶剑英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元帅。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一行来到昆明时,专程到这里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朱德军事生涯和革命生涯的起点。

朱德的女儿朱敏曾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披露,朱德曾激动地说:“这是我寻找多年的地方!”又说:“我一心一意投入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在展厅的一幅照片前,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一眼就认出年轻时的朱德。他拉着刘太行的手,高兴地说:“爹爹对我们很好,我一眼就能认出他来!”刘太行也连着点头说是。罗箭和刘太行都叫朱德爹爹,因为在延安时期,他们各自的父母经常外出征战,他们俩都住在朱德家里,跟朱德及其夫人康克清有着很深的感情。

刘太行说:“我们称康克清为康妈妈……”展厅内摆放着朱德投考讲武堂时的花名册,他的编号为21,分在步兵科,但本是四川人的朱德籍贯写的却是云南蒙自。原来,讲武堂当年曾有不招收外省学生的规定,在第一批招生中因为籍贯问题未被录取的朱德,不得已在补考中用了“朱玉阶”的名字,将籍贯填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才得以顺利录取。这一陈规直到后来在孙中山先生的建议下才被打破。云南陆军讲武堂虽被称为“云南的黄埔军校”,但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的时候,还是从这里抽调了一批教官来从事筹建和教学工作,黄埔军校的部分教材也是沿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因着这层特殊的关系,《黄埔军校史迹展》曾于去年4月专门在这里进行了展出。在展厅内,刘太行看到了父亲刘元帅193月率众举行川东武装起义时的照片。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我爸爸最喜欢这张照片了。

你看,眼睛多有神。他的眼睛受伤后,别人找他要照片,他就经常给人送这张。他送给好多人的照片都是这张!”在这里收藏的唯一一张毕业证――叶剑英元帅的毕业证前,应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的要求,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当年学员训练的细节。听着讲解,大家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那个风云年代的场景,耳边也隐约传来了当年讲武堂的校歌: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

篇4: 云南陆军讲武堂导游词

大家好!在昆明翠湖边上,这个巨大的米黄色四合院,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存下来的主要部分,它是1907动工兴建的,大门是哥特式的门楼,属于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寓意着海纳百川,广泛吸收东西方军事思想。如今的讲武堂,还保存着当年起义时用过的武器,墙上还有着讲武堂师生唱着它慷慨赴死的军歌。讲解员和车模在唱歌:风云滚滚,感觉他黄狮一梦醒,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着,团结力,旋转新乾坤。哪怕他,欧风美雨来势颇凶狠,练成铁肩但重任。壮哉中国民!

云南陆军讲武堂仅仅存在了26年,然而它总共培养出各类军事人才将近1万人。从这些毕业生中产生了40位上将,72位中将和数以百计的少将。讲武堂还为中国周边遭受殖民侵略的国家培养出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

据调查在昆明没有寻找到一个还活着的讲武堂老人,除了年代久远的因素以外,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战争年代里,相当多的讲武堂师生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据统计,仅仅在抗日战争时期,讲武堂毕业的将校以上的军官就牺牲了100多个。

云南陆军讲武堂这块地方,不仅紧靠着昆明城内中心一颗耀眼的明珠―翠湖,而且还由于其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环境幽雅、鸟雨花香,更使之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云南陆军讲武堂与翠湖两相陪衬,从而又使之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风景名胜旅游之地。

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与清末新军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在全国编练新军36个镇(师)。地处边疆的云南,因国防需要,计划建立新军两镇。1909年2月,云南新军编成一个镇,被授予第十九镇的番号,官兵总计为10900人;与此同时,全省巡防队也改为营制,共62个营,第十九镇与巡防营官兵总计约3.5万人。

新军的编练迫切需要新式军官,因此开办陆军学堂以培养人才,势在必行。云南陆军讲堂是清末各地创办的讲武堂中最为重要的一所。它初办于199月,由陆军小学堂总办胡景伊兼管,开学之初有学员86人,而到2月,留堂者仅41人,学堂设施及教学质量均较差,结果才7个月就停办了。一年以后,由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壹霸乒笞芏轿良经过一番筹备后又重办。

云南陆军讲武堂复办之际,正好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中国留日学生毕业回国,云南当权者便从中物色人才,任命大批回国留日学生为讲武堂的骨干和教官。在这批人中,同盟会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李根源、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庾恩D、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等。

篇5: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位于昆明市翠湖西承华圃。创办于19,至1928年共办19期,毕业学员达4000余人。每期一年半至二年,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种。第15期还招收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等国留学生。教官多数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我国最早的培养新式陆军军官学校之一。今保存的讲武堂主体建筑为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东、南、西、北四楼对称衔接,成一方形四合院,占地约1.44万平方米。东、西楼各长约119米,宽10米;南、北楼各长约116米,宽7米,高均约12米;南楼中部的阅操楼高约115米,宽13米,规模宏大。

目录概况馆藏珍品附录收缩展开概况

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云南陆军怀着炽热的爱国热忱,不畏牺牲,勇敢战斗,屡建战功,为推翻清王朝,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作出了贡献,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而滇军的成长,又与云南陆军讲武堂分不开。 云南陆军讲武堂,原系清王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对付民族民主革命而设立的一所军事学校,既轮训在职军官,也招收一部分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年,毕业后任中下级军官。由于该校教职员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很多人在日本学习时就是倾向革命的分子,一部分就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会员。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概要,有以滇越铁路为例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同时,又抓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均有提高。使学校成为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重九起义和护国战争中,不仅讲武堂的教职员成了核心人物,讲武堂的学生,亦成了中坚力量。 云南陆军讲武堂,从1909年开办,至1928年结束,共招收学生19批,分步、骑、炮、工四科,第15期还有归国华侨和朝鲜、越南的留学生,历届毕业生中,有些后来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将领,如第3期特别班的朱德,第15期的叶剑英等。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在今省农展馆、省图书馆一带。现存讲武堂的主要建筑,是一院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浑然一体,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今农展馆一片,是当时的阅兵集会场地。东楼是办公的地方,西楼是上课的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解放后,这座建筑经多次修缮,保存较为完好。最近,人民政府决定将讲武堂旧址改建为昆明市青少年宫。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青少年服务的科技、文艺、体育、教育园地,为培养青少年贡献力量。

馆藏

《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史》展览 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9年,培养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如朱德、叶剑英等。在护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一大批讲武堂师生为国捐躯,舍身成仁,在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在云南暨昆明“重九”起义》展览 1910月30日的昆明“重九”起义,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封建统治。在起义中,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讲武堂广大师生,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这所近代军事学校卓越的教育成果。 《护国运动》展览 19,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云南首先发动护国起义,组成三路讨袁护国大军出师。护国军在“叙泸之战”、“泸纳之战”、湘西战役、滇桂边境战斗中,英勇顽强、克敌致胜,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有再造共和之功。

珍品

叶剑英元帅毕业证 叶剑英19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2期炮兵科学习,19毕业。 《讲武堂步科笔记》 1924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学校步兵科指定教材。一套四册,是讲武学校四大兵科(步、骑、炮、工)主要教材之一。 护国军刀 护国军刀为护国战争中护国军高级将领随身佩带的指挥刀。刀具全长94.5厘米、厚2.5厘米。

附录

在唐继尧等人的关心支持下,自19至1922年的第十一期到第十八期,讲武堂的教育、军训日趋正规化和系统化。在此期间,爱国华侨也为学校捐献大量经费,校舍得到改建,引进更新的武器装备,学校的火炮、枪支也开始现代化。加上讲武堂师生组织指挥的滇军在护国、护法战役中战绩辉煌,学校声誉名扬海外。国内外有志青年纷纷前来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据不完全统计,仅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鲜、越南、缅甸等报考讲武堂的青年达200多人。讲武堂的学生在护法运动、北伐战争中都起到冲锋陷阵的骨干作用。 具体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翠湖西路22号 交通线路:乘100路、101路、133路至省科技馆站 开放时间:8:00~17:30 邮政编码:650031

篇6: 昆明导游词

滇池属富营型湖泊,部分呈异常营养征兆,水色暗黄绿,内湖有机污染严重、有机有害污染严重,污染发展较快,外湖部分水体已受有机物污染,有毒有害污染(主要是指重金属污染)尚不突出,氮、磷、重金属及砷大量沉积于湖底,致使底质污染严重,滇池近百年来已处于“老年型”湖泊状况;年均水温16℃;80年代未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鱼类产卵、孵化场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并加之过度捕捞和鱼类种群间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使滇池鱼类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土著鱼种仅存4种、土著鱼种濒于灭绝,如肉嫩味美的金线鱼现己灭绝。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滇池名称的由来可归纳为三种说法。一是从地理形态上看,晋人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滇池县,郡治,故滇国也;有泽,水周围二百里,所出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颠也,言最高之顶。”也有的认为是彝族die(甸)即大坝子。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查,《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楚将庄蹻进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水域,群山环抱,河流纵横,良田万顷,人称“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围,有渔村和风帆点缀的观音山风景区;有花光树影的白鱼口空谷园;有绵亘数里,水净沙明的海埂湖滨浴场和秀美隽逸的大观楼公园等等,都是十分惬意的游览之地,特别是在绿波荡漾的彼岸,巍峨雄壮的西山之巅,水浮云掩。那湖泊的秀丽与大海般玄境便呈现在你的眼前。滇池既有湖泊的秀丽,亦有大海的气魄。

现在的滇池,已是全国首批批准建立的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唯一设在内陆省的国家级度假区。海埂公园紧靠滇池湖畔,整个公园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绿荔枝、白浪沙滩,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风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场。在公园眺望湖对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园,更觉赏心悦目。若是想登上西山游玩,公园里的大坝码头上,有渔民驾驶的渔船可渡过水面到达西山脚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缆车上西山,从缆车上俯视滇池,千重波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风景名胜的中心,游客既可乘船环湖游览观赏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览郑和故里、观音山等风景名胜。

滇池污染是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为了净化这五百里滇池的浑浊波涛,“七五”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经费突破了40亿元。这些来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项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虽然有效地缓解了滇池生态环境的恶化,却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属5类重污染湖泊。

近年来滇池的污染十分严重,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滇池污染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水质污染从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滇池地处昆明城市下游,是滇池盆地最低凹地带;二是生活污水进入滇池;三是工业废水进入滇池;四是农业面源污染;五是滇池流域城镇化迅速发展;六是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七是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

篇7:昆明大观楼导游词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去大观楼观光。请大家往车子左边看,这里有处河湾,这个河湾自清代始称为“篆塘”。“篆”为汉字形体行草隶篆的篆,塘就是水塘的“塘”字。在这里,“篆”同“转”谐音,意思就是流水转湾处。车行的左边,我们沿河而行,据传,这条河是在清康熙年间,吴三桂统治云南时,疏挖了自滇池沿岸晋宁、昆阳、呈贡等地运粮到昆明的河道,古称西门河(因在昆明明清古城小西门外),俗称“运粮河”。今称“篆塘河”或“大观河”,是一条人工河道。;

大观楼公园座落在昆明城西南郊的滇池之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公园碧水涟漪、长堤垂柳、夏荷秋菊、楼外有楼、景外有景,是一个风光秀丽之湖泊公园。更因为有孙髯翁的“古今第一长联”而闻名遐迩。

元明以来,不断开挖海口河,滇池水位下降,水域缩小,现在大观楼一带,才渐渐露出水面,成为小岛。因与太华山隔水相对,故名“近华浦”。

据徐霞客《游太华山记》载:“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崔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由此看来,近华浦在明末仍是芦苇沼泽,与滇池草海连成一片,尚未形成风景名胜区。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湖北籍和尚乾印在近华浦结一茅底,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后来,善男信女募化将茅庵修为观音寺,游客逐渐增多,便成了城郊名胜。

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云南巡抚王继文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在此大兴土木,挖池筑堤,植花种柳,建楼二层。此楼因面临滇池,观远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遂命名“大观楼”。后来又相继建华严阁、催耕佰、观稼堂、涌月亭、澄碧堂等,成为昆明的游览胜地。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由原来的二层改建为三层。咸丰三年(1853年),皇帝询问滇池形势,兵部侍郎何彤云历陈大观情形。咸丰帝听后,御书“拔浪千层”匾额,颁赐大观楼。以后,大观楼曾先后遭兵燹和大水而被毁灭。光绪九年(1883年),云贵总督岑毓英命住持性田和尚重新修建,保存至今,就是今天的大观楼。

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由于秀逸之湖光山色,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省城第一名胜”。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每于良辰佳日,登楼赏景,或欢宴宾朋,或弹歌相庆,或饮酒赋诗,可谓盛极一时。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了许多诗文楹联,但多为吟风弄月、离情别绪之作。就在乾隆年间,一位寒士出类不群,一扫俗唱,写出了具有深广社会内容的“海内第一联”,一时惊动儒林。请问诸位,在座有人知道这是一副怎样的对联,作者是谁吗?

看来我们车上博学多才、学富五车者大有人在,这位客人说对了,那正是我们今天要去观赏的主要内容——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长联因景抒情,借史述怀,有如一篇辞采灿烂,文气贯注的抒情散文,不少人为之赞赏叫绝,将其称为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这里,我们先说一段题外话。前边不远,我们看见大观河与公路上有一条铁道,一条公路。这条公路一直可以通到大理、保山、瑞丽,最后可到达缅甸,就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开通的中国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这条铁路呢,是1958年动工,1970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成昆铁路,全长1083千米,沿途高山深涧连绵不断,工程之艰巨令人惊叹,全线共凿隧道427个,架桥梁653座,是目前我国铁路线中隧道最长的一条铁路。

大观楼公园到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和相机、胶卷;各位请注意,集合时间是一小时后,喜爱摄影的朋友也请注意时间,及时返回集合地点,前面就是停车处,请大家记好我们的车号。

这里是公园大门,门额的“大观楼”三个字是清代呈贡书法家孙铸(铁舟)所书。大观楼在民国七年(19)由云南督军唐继尧辟为公园,如今直呼其名“大观楼”或叫“大观公园”。

篇8: 昆明西山导游词

西山区属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9℃,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000.5mm,月最大降雨量xx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856.4mm。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

西山区境内山川秀美,风景名胜、古寺名园甚多,有西山、棋盘山、观音山、卧云山、大观楼、白鱼口等著名旅游景点,大小7个公园、300余户农家乐,是昆明公园最多的主城区,境内90余公里的滇池湖岸线和2平方公里的滇池草海水域构成了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与秀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的是被誉为昆明市标志性建筑的金马碧鸡坊、中国十大日用品批发市场之一的“螺蛳湾”,两条8车道的城市一级景观大道滇池路、春雨路和昆明城市最大的开放式森林广场――碧鸡公园等一大批城市人文景观。

西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昆明西郊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距市区5千米,北起碧鸡关,南达灰湾,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山峰组成,由北向南逶迤升高,最高峰海拔2507.5米,最高的`罗汉山高出滇池水面约6xx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民间传说:

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的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化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

云南省昆明导游词

昆明旅游导游词

昆明黑龙潭导游词

昆明丽江古城导游词

昆明品字三坊导游词

昆明概况的英文导游词合集

新型陆军转型心得体会

警示教育片观后感 陆军

旧中国的陆军大学

昆明小升初

昆明陆军讲武堂导游词(合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昆明陆军讲武堂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