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遵义凤凰山导游词(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bnm123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导游员×××,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导游。在游览整个凤凰山的过程中,你们会有很多问题要问我,同样我也会有很多问题问大家!如果您答得非常好,并且知道的东西比我还多,您将获得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礼物嘛,暂时保密)
今天我们要旅游的是凤凰山(凤凰山名的来历有三种,请大家注意听一下有哪三种?),凤凰山位于丹东市西北57千米,风城市5千米处。景区面积24平方千米,属于长白山余脉,最高峰海拔836.4米。早在清代,风凰山就被列为辽宁省四大名山之一(在辽宁四大名山中,它排在第几位?),近年又被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它以其“雄伟险峻、泉洞清幽、花木奇异、四季景秀”(请大家体会一下这十六个字的真实含义,他们是否贴切?)吸引了不少游客。景区内峡深谷幽,峰奇崖险,秀中有险,奇中有幽奥,历代文人墨客来此留下了数不尽的诗文墨迹(你能说出来有哪些名人的――)和摩崖石刻(著名的摩崖石刻有哪些?),使得凤凰山的文化底蕴(凤凰山的悠久历史有多少年?从何时开始?)也十分丰厚。
走在盘山路上,两边峰峰石石。高低参差,其千姿百态鬼斧神工。而此时最吸引人注意的恐怕莫过于山脚下的泉水了。水声淙淙,清脆悦耳,水质清澈,甘甜清冽,山水相映,更衬托出凤凰山的媚人风光。
走在山路上,你一定全注意到路边或崖壁上的石刻吧!“天高气清”“山高水长”“直上云青”,“振衣干仞”(凤凰山的十景有哪几个?请你说出来?)……字体无不刚劲有力,气势恢宏。与整座山的大气与磅礴浑然一体。
进山后,我们首选来到的是紫阳观,又称三观庙,因观中供奉三位神仙而得名,紫阳观(为何称之为紫阳观?)面向北方,中间正殿供奉着紫阳真人,两侧有众多小神守护,历年来,紫阳观一直香火兴盛笃信道教的善男信女穿流不息,梵音道乐不绝于耳,在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八庙会(庙会为何选在这个日子?)之际,更是人如潮涌,紫阳观栖身于奇山秀水之中,使大自然的造化与人工的雕琢更加融洽地合而为一,相映成趣。(游凤凰山有三条主要线路――即大循环、中循环、小循环,,请说出三条线路都经过那些著名的景点?)
现在大家就要登比较险的山路了,几位身体不太好的朋友可以乘坐缆车上去等候我们。沿着山路前行(请大家数一数脚下的台阶有多少节?数到头的时候,你可以许个愿――216阶――108的两倍!108是个什么数字?大家猜一猜?),就会来到导游图(从这里开始这里有两条上山路线)前,这里也是登山的十字路口,沿左边一条路走,将会路经八只手,转下来便是凤凰洞,从凤凰洞出来便是步步高等景点;沿右边这条路,将经过三教堂,两条路都将到达烽火台。
八只手又称斗母宫,临崖而建,风格古补凝重,凤凰山的`古建筑始于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过修整与重建,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又体现着历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走出八只手,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娘娘庙了,娘娘庙中供奉着送子娘娘、眼光娘娘。送子娘娘身上爬满了顽皮的小孩子,让人一看便知这“送子”的含意。殿内泥塑雕刻都栩栩如生,维妙维肖。远处有一个大型网,从那里不时传来各种鸟的叫声――请大家猜一下那是个什么地方――有哪些名贵的鸟类?
从娘娘庙走出,右行几步,便是著名的风凰洞了,风凰洞是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中幽深奥秘,秀中有险峻,奇中有幽奥,走入洞中,但闻脚下流水淙淙,而伸手不见五指,让人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小心翼翼的前行。在惊悚之余,又不能不慨叹自然之神奇。几经迂回之后乙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出了洞口了。俯身一望,才发现自己已经离入口百米,此时正在小山峰上呢。原来凤凰洞并不是平地上水平的洞穴,而我们则一直在洞中登山呢,爬上了百米高的山峰而自己竟浑然不觉,让人不能不称奇。凤凰洞吸引人的另外一原因,是传说中这里曾是凤凰巢空。到风凰的寓所里走一遭沾染些风凰的灵气,也是游人的美好愿望。(凤凰洞前有售票的――每位10元;凤凰洞的传说是什么――来历?里面的壁画主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从三教堂(为什么叫三教堂?供奉的是哪三尊神像?)这一边的路走,同样是险象环生,三教堂是人工雕琢与天然形成融合而成的景观,它的底部是凿在石壁上的神龛,里面供奉着石刻的神仙,三教堂是由两块巨石互相支撑搭建而成的,两块巨石与水平面大概有七八十度的倾斜角,几乎垂直的。是而两块岩之间的缝隙非常狭窄,刚好容得下一个人俯身爬过,幸好现在岩石上装有铁环,可以帮助游人安全地渡过险关。
从风凰洞与三教堂两侧的路都可以到达烽火台,从这里开始,便是游凤凰山的必经之路了。烽火台是风凰山的主要山峰之一,也是古代边缰防卫的t望台,从这里向下望去,风城市全景尽收眼底。高楼、田园与河流的分布错落有致。而作为现代化标志之一的沈丹公路则沿着山脚蜿蜓而过,各色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如一条彩带装点着这美丽的城市。
站在烽火台上,向西南方向望去,远远的能望见一块巨石,斜卧在小山丘上,犹如一只蟾蜍在仰望着月宫,这便是著名的“金蟾望月”,据说这本是一只蟾蜍,因常年住在山中,沾染了山的灵气便成了精,偶然一次会望见了月中嫦娥的容貌,从此便难以忘怀,日夜伏在山丘上等待月亮的出现,日子久了,便成了一块巨石,而仰慕之情从未改变,这一望便是几千年,一直到今天。
再往前走,便是将军峰、兔耳峰、仙人台等山峰(凤凰山共有多少座山峰?)了,各山峰遥相呼应,展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共同装点着秀丽的景色。山中道路多崎岖坎坷。上山路几乎都是垂直的,而下山路又陡峭限险,有的两峰之间有两米多宽的距离,而仅仅搭了两块窄窄的钢板,好象是山中的“独木桥”。从一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真是不容易,可也让人体会到了风凰山的奇、秀、险、美(奇在何处――具体景点;秀在何处――那些景点;险在何处――哪个景点;美在何处――哪个景点),让人乐在其中。山间树木苍翠,到处都有高大的参天古木(最有名的古树有哪几棵?)。苍松翠柏挺拔高洁,弱柳扶风分外妖娆,而山中的野花更是遍地盛开。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小松鼠(您看松鼠是时,请不要打扰它们,它们很害羞,奔跑速度很快,稍有不慎,您就有可能被它骗到山谷中)偶尔会蹦到游人眼前,可转眼又无踪影。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使得风凰山充满了勃勃生机,为我们的旅游增添了无限情趣。
远远的,我们就可以望见前方突兀的山石了,如果裸露的脊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在日光的照射下,平滑的岩石折射出刺眼的光芒,这便是险中之险的“老牛背”了。“牛背”上几乎无路可走,唯有崖壁旁有被凿开的小石窝,在几乎直立的山崖上,两侧是扶梯,您要是往两侧看的话,保准能吓出一身冷汗――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
前方不远处就是箭眼峰了,它是凤凰山最负盛名的山峰,也是公认的第二高峰(第一高峰为――攒云峰-因何得名?),箭眼峰是由几块巨石天然搭砌而成,中间是一个大洞(高约四米、宽约五米)。传说中,唐将薛仁贵(关于薛仁贵的故事还有哪些、他是谁的梦中小将?)在东征时,从距此30里的发箭岭(凤凰山东北的定军山)上射箭,一箭洞穿而“箭眼”得名,站在箭眼峰上回头望去,只见峰峦起伏,层峦叠嶂,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意味。
越过神马峰(凤凰山的第三高峰),峰上有一马蹄印,大如园桌。相传为薛仁贵骑的白龙马所踏――马踏窝。在神马峰的前面便是“天涯海角”了,与前面的奇与险相比,天涯海角显露更多的是山的博大与伟岸、平坦而宽阔的峰顶散布着几块岩石,空空旷旷而让人心不由畅然、慨叹生活的重担与生存的艰辛。
从天崖海角走下来,便是下山之路了,而我们这一天的旅程便已接近尾声,而唯一未游览的景点就是前方的“石壁鹤影”(他有何典故?),远远的就能望见一只巨大的仙鹤振翅于石壁之上,欲飞向天空,鹤头,鹤翅,乃至鹤足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不敢相信这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其逼真生动连能工巧匠都自叹不如。
凤凰山,秀丽而险峻,空灵而妖娆。一峰一洞,一草一木,无不显示出它的动人之处,不能不让人惊叹自然之神奇伟大。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导游到此为止。(请大家想一想凤凰山有哪些名峰?名洞?名草?名木?)
请大家比较一下,我和山里的其他导游员相比怎么样?他们的水平很高,你也可以和他们切磋技艺,或者询问那些山里人,他们可是凤凰山通啊!欢迎你们有机会在来!
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娄山关关口西侧笋子山为娄山主峰,东侧山峰俨若巨锥,名大尖山,山上现遗有碉堡残垒。两则山梁上壕堑犹存,关口南侧公路边,有行书“娄山关”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大娄山山峰之间,距市区50公里,这里正处于遵义、桐梓两地的交界处,是川黔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描写了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娄山关关口西侧笋子山为娄山主峰,东侧山峰俨若巨锥,名大尖山,山上现遗有碉堡残垒。两则山梁上壕堑犹存,关口南侧公路边,有行书“娄山关”石碑一道。关口东侧山崖,建有毛泽东《忆秦
娥.娄山关》词手迹石碑,关口西侧山垭建有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1966年建造,碑高11米,碑座宽6米,南侧为大理石贴面,横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手书“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15个行草大字,碑座北侧嵌5.4米长的汉白玉浮雕,雕刻娄山关战斗中红军将领、战士、游击队员跃马横枪,攻克天险的英雄群像;碑座东侧有“娄山关战斗简介”碑文一方;碑体为两根并立的文化石巨柱,顶削为斜尖,状若两把红军刺刀,又象征娄山关群峰刺天,中通一线的险峻形势;碑体二柱,蕴含红军“二渡赤水”、再克娄山、重占遵义的军事行动。碑体二柱的上方分别嵌黑色大理石,南侧雕一面红军战旗,标志红军攻克娄山关;北侧镌刻张爱萍将军长征时作于县境的《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碑:全长25米,通高13.55米,下有石砌平台,石级,碑南北侧建护墙,栽植松柏。景区还有历史陈列馆,面积160㎡。1982年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强劲的西风猛烈地呼啸着,似乎想要把一切吞噬,苍穹中一轮新月重重地垂在天角,似乎他想挣脱天空的束缚,匐身拥抱这美丽的大地。今天,他将见证一个重要的历史,一场惨烈异常的战役……
我们的部队天未亮就到达娄山关了,部队集合在惨淡的晨光中,深秋微凉地寒意糅合着微弱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我的心中微微一颤……
今天,我们要攻打娄山关!
我随着部队尽量小声的在山路上行进着,四周很安静,只有草鞋塌过落叶的沙沙声以及时不时传来的秋日鸣虫的叫声,两种声音混合而成的特殊音效,把这个早晨衬托得更静谧了……
忽然,一串“突突突”的响声传来,这是只有机关枪才可以发出的声音,我分不出是冲锋提前打响或是我们的行动被敌人发现了,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忽地,一阵激动人心的号角声响起,也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大叫:“冲呀!杀!”
我被这声大叫喊的精神振奋起来,手中的枪是早就上好膛的,那一颗颗仇恨的子弹早就迫不及待地奔出枪管,冲进了敌人的胸堂。
这是一场惨烈异常地战役,战士们发起了多次冲锋,枪声、炮声、从清晨一直响到傍晚,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一朵朵云霞;号手中了弹,但他仍坚持地为我们吹奏冲锋的号角;一个旗手到下了,另一个立即扑上去,所以军旗即使已经弹痕累累,却也仍然屹立不倒;团长的右臂被敌人砍断了,可他仍然挥舞着左臂,浴血作战,奋勇杀敌。
打了一天的战斗将近了尾声,我们的部队凭着英勇取得了战斗的优胜权!
“小心”身后传来了班长的叫喊声,我来不及防备,一把罪恶的刺刀贯穿了我的胸膛!
我强忍巨痛,转过身去,也将手里的刺刀刺进了敌人的胸膛,“除了你这个垫背,老子赚了七个,值!”我喃喃着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抽出刺刀,敌人倒在地上,蜷缩成一团。我没有倒下,我站在这片洒满我和战友鲜血的土地上,无比眷恋的望了一眼那如血的残阳,红的像火。红的似血。
我终于闭上了眼睛,了无遗憾,因为我知道,我们胜利了……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提到遵义人们肯定会想到——历史名城这一称号,不错,遵义的确是一个传承历史文化的地方。现在我就带你去尽情游览 。
首先我们必然要去遵义会议会址。走进大门,在绕过小路就来到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址。看,灰墙、黑瓦又庄严又美丽。它周围有一至三米的拱形大洞,洞旁有一棵大柱,柱前有一棵傲然屹立的大树。到遵义会议会址楼上,瞧,大约有十八根椅子,下面有烤火的火盆,火盆上面有黑色的桌子,可壮观了!
离开遵义会议会址,让我们到红军街去大饱口福。红军街卖小吃的可多了,有卖糖人的,有卖姜片的,还有卖拉面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你一次吃个够,你犯不着担心钱包,这儿可是物美价廉!肚子吃饱了该运动运动,走,我们爬山去!
第三站是凤凰山,加油快爬呀!爬到半山腰你会惊奇的发现下面的人竟然是蚂蚁般大小。草地上长满了小草,五颜六色的花遍地开放如同一个美丽无比的大花园。走到小路旁你就像进入了花卉展览。美丽的桃花在春风中露出了笑脸,迎春花的花瓣就像黄蝴蝶在枝头翩翩起舞。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我是你们导游小时,大家也可以叫我时导。话说1934年10月10日这天夜里,由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江西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初期,博古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
使红军蒙受重大损失。湘江一役,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可是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红军会成为“石达开第二”吗?
在革命的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放弃
向湘西进军计划,改向敌人薄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红军来到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1月15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即是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迫在眉睫的军事问题。
今天我们要去的遵义会议会址就位于遵义老城。现
在为遵义会议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当时,他可是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原是国民党二十五路军(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红军进入遵义后,将红军总司令部设立在了这里。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心中的圣地到了!大家请看这门楣
上的大匾,这是毛泽东于1964年题写的黑漆金匾,上面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这也是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因而特别珍贵。原来这大门两侧有八间铺子,是当年房主经营酱菜及颜料纸张的店铺。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顶有老虎窗。楼层有走廊,可以凭眺四围苍翠挺拔的群山,指点昔日红军二占遵义时与敌军鏖战地红花岗、插旗山、玉屏山、凤凰山诸峰。 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栗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
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即驻在这幢楼房里。
从1934年到现在,会址主楼的房间逐步复原了遵义会议会议
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作战室)、周恩来办公室兼住室、朱德与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以及刘伯承的办公室兼住室等。 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屋子正中的顶壁上悬挂着一盏荷叶边盖的洋灯,屋子的东壁有一只挂钟(原物)和两个壁柜(原物),其中一个壁柜上嵌着一面穿衣镜。
西壁是一排轩亮的玻璃窗。屋子中央陈列着一张板栗色的长方桌(原物),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摺叠靠背椅,共20只,为出席遵义会议的人员所坐。长方桌下有一只烧木炭的火盆,为当时取暖用。
作战室在会议室正对的楼下,面积为56平方米,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铁座马烟、订书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信、报纸做的信封、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册以及《陈中日记》等。
屋子的西窗下陈列着两张桌,桌上置西部皮包电话机,桌下立着线拐子。东窗下陈列着一对灰褐色的铁皮公文挑箱。北壁上陈列着一幅巨大的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着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 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经常在这里办公、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这西头的第一间就是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了。这里的桌椅箱柜以及文房四宝等都是按原状陈列的。墙壁上挂有望远镜和竹斗笠,还有一张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的留影。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下了周恩来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生涯。那清晰的面容、垂胸的长髯、坚定的目光,与室内简朴的陈设相映衬,可以想见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
这东头第一间就是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的办公室兼住室了,与周恩来的办公室兼住室相对。这里也都是按原貌陈列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张朱德和康克清在窑洞前的合影也是长征到达陕北后所拍的。朱德忠厚而又慈祥的面容配以康克清的飒爽英姿,不难想见他们共同度过的艰苦曲折的革命春秋。
而总参谋长刘伯承就住这一间了。大家可以慢慢瞻仰这
些伟人的生活遗迹,但请不要动动它们。
大家请看,这间最大的是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即作战室)了,在会议室的正下方,面积有56平方米,由两间长方形的房间组成,中间布一道可折叠的六合门。屋子正中陈列着两张黑漆大方桌,桌上有当时使用过的一些物品。这一幅巨大的地图是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的军用地图,图上插着这些红蓝色的三角小旗,标示的是遵义会议召开期间的敌我态势。当年,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就在这里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
现在,会址我们参观完了,要进一步了解长征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得去里边的遵义会议陈列馆了。
遵义会议陈列馆于20__年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落成。陈列馆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共有2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和680米长的展线,展出文物及图片资料400余件、文字资料约2万字,分为“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个单元。其中还有栩栩如生的雕塑,现在大就跟着现场讲解员慢慢参观吧!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荣幸今天由我陪伴各位参观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的标志性人文景观——遵义会议会址。提到贵州提到遵义,或许您并不了解。但是若提到遵义会议,想必你也会略知一二吧!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就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领导,确定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了遵义会议会址的大门。各位团友请抬头看,那苍劲有力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便是毛主席为全国革命纪念地题字的唯一一处。
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上盖灰瓦,歇山式屋顶,整个建筑分为主楼和跨院两部分。主楼楼房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卷拱支撑,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
现在,我们来到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的会议室,这原本为房主的小客厅。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的原貌。洋员灯、挂钟、壁柜、椅子以及火盆都以原有的风貌与各位见面。会场景点虽简陋狭小,然而正是在这里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主席、周恩来的军事领导地位,决定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居住室,它位于主楼西头第一间,室内按原状陈列老式木架,粗布垫单、薄棉被、铜墨盒、马灯、笔筒的物件。壁上持枪、望远镜和竹斗笠以及周恩来长征到陕北后的留影。从这些物件中,我们可以想象周恩来在战争岁月中呕心沥血的生涯,令人肃然起敬。朱德、康克、刘伯承及参谋员的住所都和周恩来的一个样,除了生活上和工作上的物品以外就什么也没有了。我们不难想象到他们在那艰苦曲折的革命道路上英姿飒爽的风姿以及随时为革命牺牲的精神!
遵义会议陈列馆为遵义20世纪30年代民居特色的二层建筑。陈列馆由序厅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五部分组成,内容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有关热舞和事件为板块,以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点线面有机串联起来。同时反映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整个红军长征的概貌。陈列内容有红军长征,进军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之战三部分。展览线长160米,展出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图表资料236件。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队地位。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革命从此打开了新的局面。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做客积善之家的余庆县。今天我们将要游览观光的是云贵高原上一座美丽的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我是你们本次游览活动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肖,我身边这位是咱们的出游伴侣张师傅,张师傅已有十年的驾驶资历,车技精湛,并且有丰富的在喀斯特山区驱车的经验,是我们行程中的保护神。
朋友们,在大家凭窗远眺岛湖相连的高峡平湖之时,我将向大家简要介绍飞龙湖的基本概况:在构皮滩水电站修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拦坝人工湖泊,因其形状似一只腾空而飞的巨龙,故把该湖泊取名飞龙湖。湖区总面积23k㎡,由34个孤岛和众多半岛组成,形成了“湖连谷、湖中峡、峡湖相间”的独具匠心的水上景观,极具观赏价值。湖区平均气温为16.4℃,夏季为25.4℃,冬季为7.6℃,适宜于各个季节游览。此刻看完了水面上变幻莫测的云雾之后,相信大家也像我一样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所折服了吧!同时也期待身临其境去感受这大自然的恩惠吧!不过在下车之前,请大家仔细清点自己的随身物品,不要遗落了东西,同时在景区游览时,请记得爱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正是横在亘湖边的“天下第一飞龙长廊”,该飞龙长廊全长999m,宽7.8m,高4.5m,可容10人并排而行。该龙的头部正对飞龙湖区,同时向外喷洒着甘露,寓意了一种祥瑞的美好意境。该龙身通体金黄,暗合了古代传说中祥龙的形象。踏入长廊,大家不妨闭目冥想身处龙腹,凌空而飞的壮丽景象。此刻,大家还不赶快拿起手中的相机将这美好的一幕定格,并给家人带去那份美好的遐想。
走完近一千米的长廊,我们便进入了另一番景象,这里有不一样的民居——竹楼,不一样的民俗民风,这里世居的少数民族苗族朋友,他们不仅能歌善舞,更热情好客,他们在农闲十分会欢聚一堂自编自唱,并且会用独特的油光水滑的乌江鲢鱼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这时掬一口特色的小叶苦丁茶,吃一口乌江鲢鱼,赏一下水上音乐喷泉,这种意境岂不快哉美哉。
看完了民族风情,我们又一次踏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从湖边到山边,绵延数里的荷花让人好不喜欢,竟不知不觉联想到了杨万里的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刻这个季节荷花朵朵虽已变为莲蓬累累,但是朋友们不难看到另一番景象,勤劳的农家女正唱着山歌,采着莲蓬,喜获丰收。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去体验采莲的乐趣呢。若能在雨天的荷田观景亭中小憩,细细品味古人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漫赏“无穷碧”的晶莹剔透、翠绿欲滴,那将是何等惬意的一幕啊!
飞龙湖平均水深200m,湖面最宽处为200m,最窄处为50m,船闸符合500吨位以下的船舶航行。览湖而不能戏水想必是一种遗憾,现在我们将泛舟湖面,去感受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顺流而下,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半浮于湖面的洞口,该洞名为石家洞,据说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大渡河兵败后,其族人逃到贵州曾在这个洞中避难。据当地村民说,石家洞有四个洞口,三个在临江的峭壁上,它们分别是正洞、方洞、扁洞。而且方洞的顶部还有“太平天国,天下太平”八个大字,其石壁上还有这样的题词:“险甲天下天险,万两黄金徒自有,不如山头一局棋,楚子荥阳弘林永历元年”[1]。这些过往今时今日我们已无法考证,但它仍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缅怀历史,不禁思绪万千。但这一湖山水还等着我们观看呢,可不能辜负了这旖旎山水的期许。拍照的朋友们请注意自己和相机的安全哦,可不能因为贪恋美景而“湿身”呦。当然这只是玩笑了,因为我们坐的又不是八十年代的竹排,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
至此,我们的飞龙湖一日游就告一段落了,坐上咱们开往飞龙大酒店的旅游车,我将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民俗民风,以及当地的特色小吃,好让大家收拾起游玩时的好奇心,再次憧憬着下一站的旅途。
★ 遵义红军山导游词
★ 遵义赋作文
★ 遵义学习心得精选
★ 爬凤凰山作文
★ 凤凰山之秋作文
★ 凤凰山四年级作文
★ 凤凰山公园作文
★ 遵义党性教育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