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蒙古包导游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红酒配鱼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伦贝尔蒙古包导游词(共含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红酒配鱼”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呼伦贝尔蒙古包导游词

篇1:呼伦贝尔蒙古包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您听过这样一首歌吗?——“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乌齐飞翔……”哦,大家都听过,好,就让这优美的歌声带您走进辽阔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国家3a级旅游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位于杭锦旗旗府悉尼镇以西12公里处,东距世珍园旅游区70公里,北距夜鸣沙旅游区80公里,在30平方公里的控制范围内,由100多个蒙古包组成的设计独特的蒙古包群点缀着美丽的草原,使草原焕发出勃勃生机。该旅游区是以鄂尔多斯草原风光为依托,以鄂尔多斯蒙古族民俗风情展示、表演、体验为特色的旅游区。现已开发了摔跤、骑马、射箭等蒙古族传统活动项目。在餐饮娱乐区、骑马射箭活动区、敖包祭祀区、蒙古族风情休闲区等地方,可以尽情享受蒙古族民俗文化、餐饮文化、歌舞文化等为您带来的快乐。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赵,欢迎来到蒙古大草原。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骏马疾驰的景象。 大家请看,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成群的牛羊、错落的蒙古包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蒙古包是草原人的住所,在这里,搬家是件轻松的事。今天接待我们的主人是陈巴尔虎旗,热情好客的主人把饭菜都做好了。美丽的鄂温克姑娘们唱起了好听的民歌,大家也都别拘束,让我们一起来吧!大家看,现在表演的这是套马、那是摔跤,还有人再跳蒙古舞,大家也来试着一起跳吧!太阳西斜,我们该和主人道别了,大家谁也不想分别......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 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

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憨厚豪爽,具有许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 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一定差异。 苏台柴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 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

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 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也是牧民款待宾客的一种最佳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酸奶牧区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酸奶营养丰富,醇香扑鼻, 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全羊席蒙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嘉肴,又称整羊席,乃蒙古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招待高级贵宾时摆设,

《蒙古包导游词精选》。全羊席是将整羊加工(烤熟或煮熟)后摆在长方形大木盘中,像一只卧着的活羊,浓香飘逸扑鼻,肉味鲜美异常。宾主进餐前,还要由主人主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史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席,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席敬祭神祇、宴待宾客。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代表性名贵菜肴之一。

首先请大家注意一下我们这座富有特色的门楼,它是木兰草原的一大建筑符号,具有四大鲜明的草原元素。大家能猜出是哪四大吗?对了,就是牛角,粗绳,方木,以及摔跤浮雕。这都是草原上最常见的事物,在我们木兰草原上也有展示。

好了,下面请大家随我往里走。门口的这几个车轮是草原上特有的勒勒车的轮子。在游牧生活中蒙古人就是用勒勒车来搬运蒙古包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轮子比较大,直径一般都在一米五左右。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木兰草原的由来。大家知道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那么木兰草原与木兰将军当然也有一段渊源。相传,木兰小时侯经常骑上她那匹心爱的白马飞奔来到草原练兵习武,人们常常看到木兰驰骋草原的英武雄姿。后来,木兰替父从军,在边关征战十二年。凯旋归来时,一群景仰木兰将军的将士,追随她一同来到木兰将军的故乡——黄陂。这群将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为了让他们既能安居乐业,又能长期与自己朝夕相伴,木兰将军决定给他们找一处理想的居所。经过反复斟酌,木兰将军决定把少年时骑马练箭的草原之地划拔给这些将士。当将士们看到这片水丰草美的'草原时,就深深爱上了这里。从此,他们就在这里建立起自己新的家园。再后来,朝庭一位钦差大臣来黄陂拜访木兰故居,当他看到这片美丽的草原,再联想到木兰将军动人的故事,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木兰草原”。

现在大家远离了城区,远离了闹市,亲临这片绿色的净土,是不是也像当年那些将士们一样深深爱上了这里,流连忘返了呢?别着急,现在大家看到的还只是草原的一角,这片辽阔的草原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美味的食物和更多好看好玩的活动等着我们呢。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领略草原的风土人情。

当你来到辽阔的草原上,你首先看到的往往是鹰。看,那边就有一只雄鹰正欲展翅高飞呢。大家知道吗,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人们,能从鹰的活动中得到许许多多的信息。 早晨,天空的东方出现一片朝霞,但是没有看到鹰在天空中翱翔,这时,你就会知道天气准会有变化。果然,过了一会就下起了大雨。到了晚上,天又晴了,天空中不时的传来鹰的长鸣,好像在跟我们说明天一定是个晴朗的好天气。鹰不仅是草原上的天气预报员还是草原上指引人们回家的向导呢。如果你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迷了路,你只要向远处眺望一下,就会发现闪动的一点点的小黑点,那就是鹰。你就朝鹰飞的方向走去,也许你会发现一潭清水,碰上一群牛羊,也许你能找到一座村庄。总之鹰是草原人民的好朋友,能带来很多很多好处,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给它安个坚实的家。

接下来,除了鹰,草原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呢?对了,就是蒙古包。如果说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就是大海中的点点白帆。蒙古包作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观又实用。在游牧生活中,牧民必须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迁组装,就地取材,自产自用等特点,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聪明才智。现在大家来到草原,亲眼见到蒙古包,大家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根据《史记》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现在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所以蒙古包可以看作是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下面给大家说说蒙古包的构造:一般先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再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哈纳”是数十根同样粗细的,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然后搭上“乌尼”片,“乌尼”是用木棍支撑的伞状包顶支架。最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蒙古包顶端还有“陶脑”即天窗,不仅可以采光,而且也起一个通风换气的作用。圆形的蒙古包对大风雪的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而且连着地,这样雪就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非常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篇2:呼伦贝尔导游词精选

我出去旅游看过了很多的高山和大海,唯独草原去的很少,所以去草原旅游也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望。我特别像看看那一望无际的绿色,听说绿色是最让眼睛放松的一个颜色,在绿色的草原上走一走,再和牛羊一起在草原上嬉戏,真的是我之前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了。

后来,我真的做到了,我去了优美的呼伦贝尔,赏心悦目的大草原。第一天,由于到达住宿的已经天色渐晚,不过也是非常巧的,他们当天刚好有篝火晚会。他们唱着歌,围着篝火跳舞,我也跟着他们一起哼唱,第一天,就对这个美丽的草原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第二天,我非常幸运的喝到了当地的下马酒。当时我真的感觉到非常的荣幸和开心,我是多么大的好运气啊,能接收到蒙古的最高的这种礼节。

第三天,我到达了非常著名的满洲里,看到了婀娜多姿的歌舞表演,真的是非常的赏心悦目,看到他们的舞姿,我也情不自禁的想要跟着他们一起摇摆。

在旅行中,我从草原徒步,从海拉尔穿越到了根河市。晚上我们住在了根河市的绿色山庄,这里的景色非常非常的好看,而且这边庄重严肃的墓葬文化,也给这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还拜访了鄂温克少数民族,他们是非常的罕见的一个以驯养可爱的鹿为主的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非常的淳朴,甚至说在这里,丝毫感受不到一点现代的气息。我还拜访了蒙古族的发源地,这里是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内涵的,特别适合考古爱好者来这里旅游,因为这大大小小的遗迹也是数不胜数的。

在这边同胞的带领下,我还参与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挤羊奶,说实话刚开始我的内心是非常的害怕的,不过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试了一下,还是非常有趣的。从草原上一路向前,终于到了非常让人眼前一亮的呼伦湖,这是北方最大最大的一个湖了,非常的清澈和神圣。

既然来到了大草原,烤羊腿,烤羊肉串,是一定要吃的,真的非常的好吃了。淋上孜然,感受烤的香香的羊肉在嘴中慢慢散开味道,真的是非常的绝了啊。

好啦,呼伦贝尔的旅游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有机会亲自去感受一下这个非常美丽的大草原的哦。看一万次攻略,都远远比不上自己亲自去看一下的呢!

篇3:呼伦贝尔导游词精选

位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草原中心地带的呼和诺尔的湖畔,距海拉尔市61公里。呼和诺尔草原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代表。坦荡无垠的草原环抱着波光潋滟的呼和诺尔湖。草原绿茵如毯,鲜花烂漫,蒙古包点点,犹如绿海中的白帆。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

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在茫无边际的草海里,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碧绿,愈走愈会感到绿的色彩愈重,远山绿得滴翠。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和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开放在绿野上,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近年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在。

“呼和诺尔”,蒙古语意为“青色的湖”。莫尔格勒河从东北弯弯曲曲地来注入此湖,湖水又南流注入海拉尔河,面积12平方公里。湖面碧波荡漾,野鸭成群,大雁结队,雌雄相伴,游水嬉戏。牛群悠闲甩尾,骆驼昂首徜徉;蒙古百灵在空中自由飞翔,婉转歌唱,憨态可拘的旱獭在洞口吱叫不止。一座座蒙古包前风力发电机的风车在飞速地旋转着,唱着一支欢快的歌。一根根电视天线直指蓝天,彩色电视给牧人们带来了文化知识和欢乐。所有这一切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新的生机和色彩。

旅游点上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壁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宏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骆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这里还备有供游客乘骑的马匹、骆驼和乘坐的勒勒车、米力干车等。穿着蒙古袍,以蓝天白云、草原银湖为背景,拍一张骑骆驼或策马驰骋的照片,将会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既可以参加口径枪有奖射击比赛,还可以狩猎野鸭。游客既可在湖边垂钓、乘游船在湖中摇橹搬桨,也可以观看赛马、蒙古式摔跤、乌兰牧骑演出。参加草原篝火联欢晚会最富有诗情画意,游客可以尽情唱歌跳舞。在小卖店,还可以买到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这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空气,花香和鸟语,体验比较原始的游牧生产方式,一定会使游客领略和感受到繁华的都市从未有过的情趣。

呼伦贝尔游记听说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全国最美、最辽阔而且没有被污染的草原,于是经不住美景的诱惑于6月份去了呼伦贝尔旅游,圆了我的草原梦。

不得不说飞机还是最舒适的出行方式,我们到达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的时候还是精神抖擞的,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是海拉尔区,呼伦贝尔机场坐落在海拉尔东山上,是国家4C级机场,小伙伴们看见蓝天了吗?蓝天白云,像画中一般。

下了飞机后之前联系的司机大哥姜师傅已经在机场Stand by了,驱车离开机场,朝着我们梦中的呼伦贝尔草原进发。

草原很美。我们正青春,我们正美好。

我们都是草原上的一颗颗小草,我们相互依存着,共同享受着阳光,享受着雨露,享受着蓝天白云。生活中的压力只是偶尔的阴雨天,虽然让我们感到暂时的灰暗,但是雨水是恩泽,让我们成长。蓝天白云映着一望无际的绿草,绿草与蓝天相接,有人说三亚美,有人说云南美,看到大草原的一瞬间让我知道什么叫心旷神怡,语言有多苍白,文字有多单调。一时语塞。

想起来《向天再借五百年》中的歌词:看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不由和此情此景融合在一起,流淌到心里。

骑马是必备环节,司机姜师傅给我们讲了骑马时候的注意事项,然后开始策马奔腾。PS:骑马真是太爽了,一定要尝试,没有骑过马,不能说来过草原。

玩了一会之后在草原景区用餐,呼伦贝尔什么最出名,大草原,然后呢?像我这样的资深吃货,必须要尝试的就是羊肉。手把肉蒙古族传统肉食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煮食。通常的做法是:将羊宰杀后,剥皮,取出内脏,去掉头蹄,然后将羊卸成若干块,放入锅内,不加调料和食盐,用清水煮至七八分熟,即可。用手拿着吃,或是用蒙古刀剔着吃。肉质鲜嫩,味美可口,易于消化,为蒙古族牧民常用的待客佳品。

吃过午饭后我们驱车前往满洲里市,

满洲里市,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为“旺盛的泉水”,满洲里19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名,俄语为“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素有“亚洲之窗”的美誉。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背靠我国东北和华北经济区,北邻俄罗斯,西连蒙古国。到了满洲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洲里的市标,听司机姜师傅介绍说这是取自满洲里的M,意思是开四方之门,迎八方来客。满洲里,我来也

开车大概30分钟左右就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国门景区,

战斗机广场。抗美援朝时期满洲里市民自发捐赠购买的战斗机。向满洲里人民致敬。

火车头广场。我们伟大的领袖毛 生平唯一一次出国所乘坐的火车哦。搭乘过 的火车就是不一样,隐隐的感觉到一种霸气。

满洲里国门,位于满洲里市西部中俄边境处中方一侧的乳白色建筑,国门高30米,宽40米。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的金光,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

41号界碑位于满洲里。这是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第41号界碑。1993年以前,这个位置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通道,随着中俄贸易的发展,过货量的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面向中方一侧,庄重、威严而神圣。每一位游客来这里都一定会站在这里同界碑拍一张照片,作为珍贵的纪念。界碑是祖国领土的象征,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再次敬礼。

礼毕,撤退,前往下一站。套娃广场。

套娃广场距离国门景区只有十分钟的车程。套娃广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高30米的套娃,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30米高的大套娃内部有高档西餐厅和演艺大厅。套娃外部彩绘分为三面,由汉族、蒙族、俄罗斯族少女的形象组成,分别代表中俄蒙三国,突出体现了满洲里三国风情兼得的特色。

在主体套娃周围有8个功能性套娃和200个世界名人和代表不同国家形象的小套娃。此外还建有30个表达友谊、关爱和祝愿的俄罗斯复活节彩蛋。在广场音乐喷泉的周围还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和代表运势的十二星座。

看着照片中在猴子雕塑旁边的小男孩依旧是不谙世事的年纪,我们却早已悄悄的长大。想起来第一次过本命年一身红装的自己,却早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时间慢慢的从指缝中溜走,想变成多啦A梦,只有一个拳头,没有指缝,能抓住所有回忆,所有美好的过往。真的希望可以一直呆在这里,蓝天做被,绿草为席。

晚上的节目就比较嗨皮啦,吃着西餐,看着俄罗斯歌舞表演,一天的愉快旅程结束。

阳光叫醒了我们。空气好,天气好,心情好。开始新的旅程。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就是呼伦湖啦。

听司机姜师傅介绍呼伦湖被当地人叫做湖,“达赉”是蒙古语,意为“海”;“达赉湖”就是海一样的湖。呼伦湖不规则斜长方形,湖水面积广阔。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内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与贝尔湖遥相对呼应,滋养着整个呼伦贝尔草原,站在呼伦湖边,竟然有些错觉,以为来到海边。湖水风平浪静,一眼望不到边,许多旅客赤足在水中游玩,不时地有游客掏到手掌般大的贝类,引来了众人羡慕的眼光。据说呼伦湖的沙柔软、细腻,沐浴着呼伦贝尔的阳光,耳边轻涛细语,微风拂面,感觉已很是惬意!

游湖style

在苍茫的呼伦湖上,风和日丽,有一只小海鸥在高傲的飞翔。呼伦湖虽然是个湖,但是有海鸥哦。让我不自觉想起来小宋的小品了。

儿歌模式开启: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呼伦湖是“偷腥者”的圣地。这里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属于富营养型湖泊,共有鱼类30多种,白鱼、鲤鱼、鲫鱼、狗鱼、鲇鱼,以及秀丽白虾等等,都在这里繁衍生息。昌盛了它们的物种的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吃过午饭,我们悠闲的踩在沙滩上,看着对面一望无际的大湖,看着海天相接的地平线。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没有经历过挨饿的年代,但是我们的生活真的就是完美的吗?生活的压力压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曾在心中渴望着有一片净土可以让我们暂时歇歇。我想这里就是了。

回到海拉尔的路上…

听司机姜师傅介绍成吉思汗广场是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名称命名,是至今为止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踏上蜿蜒的小桥,穿过蒙古式圆顶的亭廊来到被石雕包围的广场中心,首先看到马克思的一段话刻在青石上:“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统一中国而战,为征服世界,祖孙三代人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的民族多至七百二十部。”接着是蒙古国前总理阿穆尔的评语:“成吉思汗天生聪明,从小才华出众,锋芒毕露,富有英雄气质和独特主张,经过努力奋斗,光耀家族,终被推举为大蒙古国可汗,遂将蒙古民族名扬四海……”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这样说:“游牧民族的文化是令人类伟大的文化,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有积极意义。”前印度总统尼赫鲁感言:“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惟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功与过自有后来人评说,总之走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成吉思汗,第一次让西方朦胧的世界知道了东方当时的强盛。一幅足有几百米长的汉白玉浮雕,记录了铁木真从呱呱出世到成为最大的汗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还有几处用蒙古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不起眼的小广场承载的文化含量相当惊人,这正是海拉尔成吉思汗广场最为成功的点睛之笔,

最后,登上了广场的最高点,上面是一座巨大的敖包。兰色和白色的哈达系在汉白玉的围拦上,几块没有芳华的天然石头采自外蒙古成吉思汗出生地的布尔罕山,据说通过外交途径花费了一千多万元的费用才运到这里安放。呼伦贝尔人民以极高的代价抒发对成吉思汗的缅怀,虽然奢侈一点,但是毕竟全世界只有一个成吉思汗。可惜行动的晚了一点,如果在民国初年趁外蒙古没有独立的时候就下手,省下来的费用足够再建一座成吉思汗纪念堂。无论怎么说,见到圣石是莫大的荣幸,摄影留念,沾沾王者的灵气,抖抖平民的精神,不虚海拉尔之行

在结束成吉思汗广场游览的时候,站在成吉思汗和众位蒙古族英雄群雕的铜像前,浑身的热血有沸腾之感,策马扬鞭的铁木真,仿佛在用肢体的语言在激励子孙们:前进吧,勇士面前没有冲不垮的困难!

结束了两天的旅程,呼伦贝尔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对我的一场洗礼,偶尔的不顺利,就当做是滋润我们成长的雨露恩泽。

虽说只是租车服务 ,司机姜师傅还是非常细心的给我们讲解每个景点。给呼伦贝尔自由翱翔的姜师傅点个赞。希望我的游记可以对想要来呼伦贝尔旅游的小伙伴们带来帮助,欢迎来到呼伦贝尔旅游。绝对让你不虚此行。

篇4:呼伦贝尔导游词

这就是刚才我们在车上所看到的蒙古包。瞧,主人已出来迎接我们了,当然了,这可不是安排好的接待程序。在进蒙古包前,素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牧民在听到有人来的脚步声时,他们总是走出包外热情迎接你。迎客时,他们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施礼,随着“赛、赛白努”(好!您好!)的问候,客人被请入包内,男坐左,女坐右,主人坐中间,只要你一落座主人就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奶茶和各种奶制品请大家品尝,过一会儿,又会端上“手扒肉”,同时,还会向您献上“哈达”,敬上美酒。美酒和歌声在一起,就像蓝天和白支、绿草和鲜花在一起。在民间有无歌不成酒宴之说。草原牧人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会唱,在敬酒中,代替美味佳肴的就是草原民歌和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广袤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不仅能歌而且善舞。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传统的民族舞蹈,还会看到节奏欢快,舞步刚劲在现代民族舞蹈。现在我们就进蒙古包,当一回蒙古族牧民的客人。

在蓝天白去之下,你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有着娴熟骑马和有着娴熟骑马技能的牧民手持马杆、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想体验一下吗?胆大的不妨骑上蒙古马跑上几圈,要不骑上骆驼走一走,逛一逛,如果哪位不敢骑马或骆驼的话,没关系,坐一坐草原的“勒勒车”,也可找到游牧生活的乐趣。

到草原亲眼看看,蒙古族姑娘哪一个不是风姿绰约、挺拔健美?小伙子哪一个不是盘腱突露、充满谊气与力度?据说这与蒙古族追逐奔跑和马上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同时对长期以来养育了解空虚民族的奶茶和奶食品所起的壮盘健骨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篇5:呼伦贝尔导游词

先说奶茶:主人把砖茶捣成碎末,加水煎熬,待茶水郑着茶末哗哗响起时,倒进鲜牛奶,喝着这样的奶茶,从风雪严寒归来的牧人顿时暖和了身子。一碗奶茶、一把炒米,或几块奶豆腐、几块羊肉,就算一顿美餐了,牧民的奶食品有奶干、奶皮子、奶豆腐、奶酒、奶酷和白油、黄油等。正餐可以肉食与面食调剂。

来到草原,不吃手扒肉,那才叫人遗憾呢!手扒肉是把洗净的全羊切成几大块放在清水里煮,开上两滚,离火起锅,持蒙古刀,边割边吃。蒙古人认为肉的外表刚变白,肉里透着微红的血丝。

草原上,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穿蒙古袍的蒙古人。蒙古袍是古代牧民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穿袍要配上腰带和头饰。袍子领高袖长,为的是保护脖子手腕不被蚊虫叮咬;袍身松弛宽展,既能马上运动自如,又可裹住膝盖腿腕不受风寒。而今,草原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位服装已进入草原,但是,袍服毕竟是蒙古族的文化遗产,在蒙古人眼里,蒙古袍已成了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象征。

来到草原,亲眼见到了蒙古包,可是,你知道蒙古包流传的历史和它的构造吗?

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早在唐尧、虞舜时,匈奴人的先祖就居住在“北地”,穿皮革、披毡裘、住穹庐,人人都知道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穹庐”就是淬至今的蒙古族毡帐——蒙古包。从那时算来,蒙古包的历史少说也有4000多年了,蒙古包——一个伟大民族浓缩的历史。

说说蒙古包的构造:牧民用石块垒起圆形房基,把木杆和皮毛绳穿成的“哈纳”(墙壁架)立在房基上,上面成斜坡状,并搭上“乌尼”(椽子)片。而后在“哈纳”和“乌尼”片的外面包上毛毡或兽皮,一座呈圆形尖顶的蒙古包就落成了,呈圆形蒙古包对大风雪阻力小,下雨时包顶不存水,门小且连着地,雪不易堆积,网状墙便于搬迁时折叠,适合游牧生活,这也许就是蒙古包的结构几千年不加改变的原因吧。

如果说蒙古包是蒙古人的家的话,那么草原特有的“勒勒车”就是蒙古人一个移动的“家”。

勒勒车“吱呀呀,吱呀呀”碾过的辙印究竟有多长?年代有多远?现已无法考证。勒勒车是以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幅条、轮心、车轴、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勒勒车车轮又高又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草原上的勒勒车常常要碾过茂密的草丛、浓厚的积雪、河边湖滨的沼泽地带,由于车轮高大,能避免陷车,畅通无阴。牧人倒扬(搬家),前边载人,后边拉货。勒勒车是草原牧人必备的家当和亲密的伙伴。

篇6:呼伦贝尔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呼伦贝尔观光游览!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个美丽的草原为什么叫呼伦贝尔草原。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一对情侣,姑娘叫呼伦,小伙儿叫贝尔。一天,妖魔莽古斯抢走了呼伦姑娘,吸干了草原上的水,致使牧草枯黄,牲畜倒毙。为了救草原,救呼伦,贝尔夜以继日,长途跋涉寻找妖魔。由于劳累,他昏倒在地。幻觉中,他看到了呼伦被妖术变成了一朵花在风沙中受煎熬。贝尔醒后,用水浇灌那朵枯萎了的花,呼伦恢复了人身。妖魔不罢休,重新抢回了呼伦。为了救草原,呼伦设计智取了妖魔头上的神珠吞下,变成了湖水,同时,贝尔也杀死了众小妖。贝尔在湖边找不到呼伦,悲痛欲绝,纵身跃入湖中。顿时,山崩地裂,草原上形成了两个湖泊,即呼伦湖和贝尔湖,乌尔逊河把两湖紧紧地联在一起。草原上的人们为了永远怀念他(她)们,就把这片草原取名为呼伦贝尔。

实际上,呼伦、贝尔都是蒙古语,分别指以鱼为食的雌水獭和雄水獭,两个湖缘此得名,两湖周边的草原和地级市遂分别得名为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呼伦贝尔市面积为2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现有270万人口,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连同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俄罗斯等族共3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呼伦贝尔市辖海拉尔区、满洲里市、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1区、5市、7旗。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你我远离了城镇,远离了闹市喧嚣,走进了草原。你看,草原犹如碧绿的地毯,绿茵茵、软绵绵。往远看,草原上盛开着无数种野花,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马群、牛群、羊群飘来飘去,处处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景象。这里最有名的旅游目的地有呼和诺尔草原旅游区和金帐汗蒙古部落草原旅游区等。

蒙古包作文700字

呼伦贝尔游记散文

第一次住蒙古包作文

欢聚蒙古包的主持词

呼伦贝尔大草原游记作文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500字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600字

蒙古族的蒙古包作文450字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导游辞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游记作文

呼伦贝尔蒙古包导游词(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呼伦贝尔蒙古包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